2011年6月29日水曜日

中国でクラウド製品開発へ、経営再編はレイオフ伴わず=米HP

 米コンピューター大手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HP)<HPQ.N>のレオ・アポテカー最高経営責任者(CEO)は29日、世界市場向けのクラウド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製品の開発を中国で行う計画を明らかにした。世界のハイテク企業は現在、成長著しい中国市場に競うように進出している。

 アポテカーCEOは、HPの成長戦略上重要なマーケットである中国を幹部約20人を率いて訪問。北京で記者会見を開き、「中国は単なる巨大市場ではない。製品開発や研究開発の素晴らしい場でもある」と述べた。

 同社は今週、クラウド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への容易で安価なアクセスを実現するハードウエアやインターネット商品の開発を目指し、パソコンなどパーソナル・システムズ・グループの中国本部を上海に開設する方針を示していた。

 HPの中国戦略の立案責任者を務めることが決まった同グループのトップ、トッド・ブラッドリー氏は、中国の主要都市部と農村部の両方で成長を加速したいと語った。

 アポテカーCEOはまた、同社が最近経営陣の大幅な刷新を行ったことについて、今回の再編にレイオフは伴わないとロイターに対して言明した。

 米インテル<INTC.O>のサーバー向け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アイテニアム」をめぐり米オラクルとの<ORCL.O>と対立している問題については、同CEOは自社の提携関係にほとんど影響しないと述べた。インテルもHPも、HPのアイテニアム・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顧客にコミットしているとしている。

 オラクルがアイテニアム向けのソフトウエア開発を終了する方針を示したことから、HPが同計画の阻止を狙って、オラクルを提訴する事態となっている。

“中国版Twitter”の「新浪微博」が日本進出、公式アカウントを取得可能に

 中国ポータルサイト最大手「新浪(Sina.com)」を運営する新浪と、Find Japan株式会社は29日、中国版ミニブログ「新浪微博(シナ・ウェイボー)」の日本への本格参入を目的として業務提携した。Find Japanが7月1日、新浪
微博の公式アカウント認証サービスを開始し、日本の企業や著名人などの中国進出を支援する。

 新浪微博は、Twitterと同様にPCやMac、スマートフォン、タブレット端末から140文字までの文字、画像や動画を投稿できる。投稿者の位置情報の表示機能、イベント・グループ機能、アンケート機能なども備えている。

 TwitterやFacebookなど海外資本の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が使えない中国において、2009年8月にサービス開始。2011年4月時点で1億4000万ユーザーが登録している。年内には英語版サービスを開始するほか、時期は未定だが日本語版サービス提供も視野に入れている。

 新浪微博の公式アカウント認証サービスは、著名人や有名企業のなりすましを防ぐための仕組み。認証基準を満たす個人や企業に対して、本人確認を行った上で公式アカウントの証である「Vマーク」を発行する。Vマークはプロフィール欄に表示される。

 Find Japanは7月1日以降、日本の企業や個人に対して公式アカウントの審査・発行・認証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ほか、コールセンターによるサポートサービスやメールマガジンの発行なども行う。料金は12カ月契約で月額1万9800円。

 Find Japan代表取締役社長の井上勉氏によれば、「新浪微博には日本の企業や行政機関のなりすましアカウントが数多く存在する」状況。企業や著名人は公式アカウントを取得することで、正しい情報を中国に向けて発信できるようになると説明する。

 今後は新浪微博のつぶやきを中国語に翻訳したり、アカウントの運用を代行するなどのオプションサービスも順次開始。日本ブランドを中国へ展開するためのサポートを行い、2年間で約2500ユーザーの公式アカウント取得を目標に掲げている。

 Find Japan代表取締役副社長の盧八味氏によれば、新浪微博はサービス開始後490日で登録者数が1億人を突破。中国のサイト訪問者ランキングでは、バイドゥやタオバオなどに続く7位にランクインしている。短期間で成長を遂げた理由については、こう説明する。

 「中国本土ではTwitterやFacebookが規制されていて利用できないが、新浪微博は中国の大手企業としては最も先行してミニブログを開始した。写真や動画の投稿、アンケート調査など独自の機能が充実していることも利用者数を増やした要因のひとつ。」

 また、新浪の副総裁兼新浪モバイル事業部総経理である王高飛氏は、「新浪微博を通じて日本企業は中国で協力できるパートナーを見つけてもらい、中国市場で成長を遂げてもらいたい。中国と日本の文化と経済の架け橋になれば」と意欲を示した。

 29日に開かれた記者会見では、新浪微博の公式アカウントを取得し、積極的に中国に情報発信している企業や個人を表彰する「新浪微博つぶやきチャイナ賞」の授賞式が開催され、個人の部として「DiVA from AKB48」が出席。

 メンバーの秋元才加さんは「できたばっかりのDiVAとしてすばらしい賞をもらえてうれしい。日本の文化や景色をつぶやいているが、アジアを目指しているのでみなさんと交流を深めていきたい」とコメントした。

为什么要全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一个最基本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如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本文主要从改革国际货 币体系、纠正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降低我国国际金融风险
三个角度,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基本步骤和政策建议。

  基本结论是:

  (1)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所提出的内在要求,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参与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的唯一 正确道路。

  (2)人民币国际化有七项重要目的:纠正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避免中国陷入"贫困性增长困境";降低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削弱美元霸权,争夺国际货币话语权;参与国际金融 竞争,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
国际化;促进国内金融进一步放开,推动国内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3)人民币国际化将经历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人民币实现真正国际化至少还需要30年。

  (4)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中心,加速建立亚洲人民币货币区尤其是大中华人民币货币区,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步骤。

  (5)人民币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机遇和挑战、收益和风险并存。妥善处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区之间的关系(包括汇率、资本账户开放 、外汇储备管理和国际债务风险等等),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
中,我国国际货币和金融外交的主要任务。全方位放开国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全力推进国内多层次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 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金融创新(包括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创新),
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

  (6)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中国必须制定总体金融战略,包括对内金融放开战略和对外金融开放战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一、美元霸权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

  全球金融海啸三年来,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发展中国家率先进入复苏轨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总体缓慢而乏力;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发达 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与此同时,自1990至2010年的20年间,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GDP计算,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4%上升到7.77%;印度从3%上升到5%。相应地,美国从23%下降到20%;欧洲从27%下 降到20%;日本从9%下降到7.28%。以中国为首的发展
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0年(新世纪第一年)是世界经济历史的一个划时代分水岭: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 的贡献首次超过发达国家。2007-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二者经济增速和贡献度的
差距越来越大。

  全球产业和市场格局亦发生惊人变化。主要是欧美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显着上升。2000年,欧洲出口中国占其总出口只有5%;2010年则上升到20%。相应地,欧洲出口到美国占其总出口的 比重则从2000年的57%下降到2010年的42%。
下降的15个百分点恰好是中国增加的15个百分点。2000年,美国出口到中国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只有3%,出口到欧洲则占48%。到2010年,美国出口到 中国的比重上升到15%,增长了12个百分点。出口欧洲则下
降到41%,下降了7个百分点。

  中美之间的贸易和国际收支失衡成为国际经济格局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和政策分歧焦点。2010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大约4500亿美元,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大约3500亿美元。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债 务国;中国则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到2010年底,中国持有
美国国债超过11,000亿美元,约占美国对外国债的21%。与此相对照,日本持有美国对外发行国债的20%,英国持有11%,OPEC5%, 巴西4%, 加勒比国家4%,俄罗斯3%。

  然而,当今全球经济体系所面临的最根本失衡,是全球经济之虚拟经济创造中心和真实财富创造中心严重背离。它具体体现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真实财富创造中心)和货币金融中心快速分离 。制造业中心已经决定性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中国),货币金融中心却依然由发达国家掌控。换句话说,东方拥有真实财富创造中心,西方掌控货币金融中心;东方制造真实产品, 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东方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西方为全世界产品定价;西方大量发
行债券和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则用自己的储蓄去购买这些金融产品;东方储蓄,西方消费;东方俭 ,西方挥霍;西方向东方借钱,东方给西方融资。

  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之持续背离或失衡,导致全球经济许多令人难以理解、难以忍受的奇特现象:

  尽管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之却在世界100名之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更低。让我们简单看看中美之间的差距。2010年,美国GDP为14.6万亿美元,以3亿人口计算,人均GDP为 4.87万美元,中国人均GDP为4200美元,看起来美国不过
是中国的11.6倍。然而,根据笔者的测算,如果以每小时收入计算,美国至少是中国的44倍!


  如何解释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原因:譬如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生产率相对低、技术含量和创新不足、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许多企业依 靠来料加工等等。

  二、美元霸权货币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性增长陷进"

  但是,一个最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原因是,尽管中国是"世界工厂"或真实财富制造中心,却不是"世界货币制造中心",不是"世界一般购买力制造中心",不是"虚拟经济制造中心 ",因此,中国对自己制造的产品几乎没有
定价权,从而无法让全球财富分配真正反映中国劳动者的贡献。

  全球货币、金融、资源和产品定价权的本质就是全球财富分配机制。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就是经济学者曾经从理论上论证过的"贫困增长困境":如果一国无法掌控自身产品 的定价权尤其是出口的定价权,那么,该国生产越
多、出口越多、贸易条件就可能越来越恶化、相对收入就可能越来越低!掌控定价权的关键则是掌控全球储备货币发行权和全球金融体系主 导权。

  "贫困增长困境"还表现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增长速度。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长期远远低于人均GDP增长速度,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政府工 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确保可支配收
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处境?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固然是重要原因,我国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无疑则 是最重要原因。

  如果对照中国国内物价水平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你就会发现一个异常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商品,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相对价格,发达国家都比中国要低!公寓、别墅、汽 车自不必论,国内许多一线城市之公寓和别墅价
格早已突破百万美元乃至数百万美元,超越美国和欧洲许多中心城市之价格,况且我国多数公寓和别墅之周边环境与欧美难以相提并论。最令 人沮丧的是普通消费品价格,譬如衬衫、运动鞋、西服之内,绝大多
数皆是Made in China,国内售价竟然是欧美售价的两倍或更高。以耐克运动鞋为例,国内一般售价在900元之上,折合美 元140元,欧美售价高者不过70美元,一般为40美元左右。

  "贫困增长困境"绝非是中国独有之现象。美国着名经济学者杰弗里。萨卡斯及其合作者多年的详尽考察表明:过去40年来,尽管非洲、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之绝对收入水平有显着提升, 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发达国家之差距却反而持
续放大。全球贫富分化进一步加深的原因当然很多,然而发达国家制造的泡沫经济或"投机赌博新经济"(借用王小强先生的名词)才是最主 要原因。

  通过无限放大美元储备货币和美元金融资产,发达国家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购买力,相应缩小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全球购买力。货币和金融资产之本质是真实商品和资源的购买力。经济泡沫化、 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背离的本质是购买力的重新分配和两极分化。
1971年至今,国际美元储备从380亿美元扩张至10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资产与GDP之比例达到惊人的380%,近债券市场规模就 达到90万亿美元,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全球性购买力。美元霸权
所创造的超级利益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

  19世纪后期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时期,亦是金本位制固定汇率的黄金时代,全球资本至少有四分之一是从发达富裕国家流向贫穷落后国家。1971年浮动汇率时代和新全球化浪潮开启以来,全球 资本流动几乎完全转向:资本主要从贫穷落后国家流
向富裕发达国家。过去40年,流向贫穷落后国家之资本占全球资本总流量的比例一直持续下降。譬如,1913年,全球资本至少有25%流向贫 穷落后国家,到2000年世纪转折之时,该比例下降到只有5%。许多研究表
明,过去40年的新全球化浪潮,全球资本流动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一个是资本从贫穷的 发展中国家流入富裕国家,为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和高额债务融资。

  发达国家的高消费、高工资、高福利、完善的社会保障额医疗保险,相当部分是依赖发展中国家为它们融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例将分别 达到:欧元区:5.1%;日本:9.5%;美国:9.7%; 德国
:3.7%; 葡萄牙:5.2%; 西班牙:6.9%;希腊:7.3%; 爱尔兰:11.2%。 2011年,主要国家公众债务占GDP之比将分别达到:美国: 72.7%;欧洲:70.4%;日本: 220%;德国:60.4%;爱尔兰:63%;西班牙:
60.9%;希腊: 117.2%; 葡萄牙:82.9%。

  如果美元和欧元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达国家是不可能维持如此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储备货币地位给予它们的债券以良好的信用评级,国际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基金和主 权财富基金才能成为美欧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正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迅速发展,失衡的根源是美元霸权货币体系和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面向未来,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和富裕大国,就必须努力纠正全球经济结构性失
衡的不利格局,核心战略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唯一有效道路是人民币国际化。

  三、全球化时代的金融风险和储备货币的主要利益

  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现实就是全球化,世界各国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之相互融合和影响日益密切。全球货币、金融、贸易、投资体系早已复杂地交织到一起。全球化收益伴随着全球化风险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和货币风险,已经成为各国尤其
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威胁之一。

  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08年的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2009-10年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货币金融危机的基本规律:

  第一个规律:"危机无国界"。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皆能瞬间波及全球。惨遭"池鱼之殃"的国家所蒙受的损失,往往可以超过危机肇始国。

  第二个规律:"霸权货币化解危机"。哪个国家有能力创造全球储备货币,该国就能够轻易化解全球货币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冲击。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7-08年次贷危机和金 融海啸之间最鲜明的对比,是亚洲各国没有全球储备货币发行权,
一旦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立刻触发大量外汇资金流失、汇率急剧贬值、外债负担急剧攀升、国内金融体系濒临崩 溃、国家财政濒临破产,不得不忍气吞声乞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异常苛刻的援助。

  相反,由于美国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创造者,尽管她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危机发生之后,美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度升值;外国资金不仅没有从美国流出,避险动 机反而促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2007-10年的各种
数据清除地表明:金融危机完全没有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实际上还有所加强!

  国际经济学界多年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或非储备货币国家之所以很容易陷入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或其他形态的金融危机,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或非储备货币国家,都面临两个令人尴尬的基 本困境。

  第一个基本困境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货币金融市场严重落后,外汇储备资金的大部分不得不投资于美元资产,形成对美元资产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严重依赖,造成它们对本国货币的升值或汇率 动荡非常恐惧。此一困境被称为所谓"原罪"。

  第二个基本困境是,发展中国家无法以自己的货币举借外债,要借外债也主要是美元或欧元外债,所以它们对贸易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非常敏感,对汇率贬值亦非常恐惧。一旦贸易收支和国 际收支出现逆差,或国际资金大量流出本国,则
立刻诱发货币危机、汇率危机、银行危机乃至全面的金融和经济危机。1997-98年亚洲各国如此,2008-09年中东欧许多国家如此。此一困境被 称为"货币错配"。

  "原罪"和"货币错配"仿佛是套在非储备货币国家身上的两条枷锁,即使是基本经济状况良好的国家,也可能瞬间堕入金融危机之深渊。

  第三个规律:"货币霸权转嫁金融危机"。凭借美元霸权的特殊地位,尽管美国外债超过5万亿美元,尽管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机,美联储却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量 化宽松"货币政策来转嫁危机的损失和风险。美元钞
票滥发导致美元汇率长期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意味着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持续贬值,美国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方式间 接赖债或抵消对外债务。而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的国家(譬如中
国)、公司和个人都要相应蒙受损失。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宪政+创新礼制道统(上)

  人治遵循天道阴阳两分,可以分为强者极权陷世界于灾患的暴君之治与普度众生的圣贤之治;前者如秦始皇之治,后者即是尧舜禹文武周公乃至孔子的仁治与唐太宗的无为之治,也即是以道 德治国,这是中华文化政治上真正的圣贤道
统。中国社会当今固有之顽疾其根本在于缺乏真正深入规制人心的道德治国,不能有效将道德融入全面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领域中去;因 此,继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固有之道统,与时俱进创新礼教形式与内
容,全面有效贯彻于国民之精神心灵,才能克正片面迷信宪政的恶果,转化文化与社会的危机,才能真正更好的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真正的仁治即是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互爱的良性循环均衡运行的美好社会,其关键是在于远比西方文化倾重于制度平衡而更为深入根本的规制人心。中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经 验就是将之确立为一套道德礼教制度融入政治经济
生活中。目睹中国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的危机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的问题,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的问题,道德核心即是仁爱的问 题,仁爱通俗的说法即是均衡"互爱"。爱的大境是大爱,是没有敌人超越
敌人的博爱,爱的化境乃至于舍我无我成就大我,所谓天人合一,与宇宙大生命融为一体,获得大解脱得真正大自 由,唯有获得宇宙性的大自由才有宇宙性的永恒的大幸福。而今全球一体化
时代,东西方消隐了物理隔阂,完成了文化与地理的互为衔接,东西方两种道统互为中和,才能创造人类共同的最 好的治理模式。由此可知,在既有的宪政秩序上完善,和大力恢复创新中华礼制道
统,将仁爱心灵全面贯彻,才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造福世界人民。

  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各种组织形式与治理模式的演进变化发展,整体性而言就是遵循"太极图"天道规律,阴阳两分不断轮转分化演绎。人们一般将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 人数的多少与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
限作为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通常国家政体划分亦是遵循天道阴阳法则,从总体上分为少数人的专制政体和大多数人的民主政体两类。

  专制与民主形式上恰恰互为相反,前者是个人极权与少数人集权的强权,乃人治,后者是多数人通过游戏规则委托少数人的民主之治,乃宪政。前者是少数人专制,后者往往走向多数人专制 或言多数人暴政。两者皆未能均衡圆满,在历
史的长河中纵向消盈运动,未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秩序造福人类。

  人治又阴阳两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圣贤之治,二是暴君之治,两者互为交叉波浪型辩证运动。宪政也是阴阳两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君主立宪与共和宪政;

  君主立宪又阴阳两分为两种,一是议会制,二是二元制;君主政体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由君主一人掌握的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是指君主不再享有专制政体下的无限权利,其权力 受到宪法和议会限制的政体。议会君主立宪制君
主所受的限制较大,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君主的权力受的限制极少。

  共和政体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都不属于一人所有,而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人员组成的国家机关掌握的政体。共和宪政也阴阳两分,一是资本主义宪政,二是社会主义宪政 ;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
家形式,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本家的反抗建立起来的国家形式,两种阶级之间的对抗构成了截然相反极端的政权形式,一度 成为20世纪东西方两大阵营,后来又不得不纷纷吸取对方的成份以寻求从自身的极端陷阱
中获得自救,因而资本主义具备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具备资本主义特征,处于消极平衡的互为
轮转的格局中。

  资本主义实行议会制,其又阴阳两分,一是总统制,二是内阁制;议会制国家议会在国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由议会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只为名 义上的国家元首。在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既
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行使一定的制约权。民主方式亦阴阳两分为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直 选制,二是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政治选举中多党自由竞选,政党集中代表各种社会势
力的综合要求,候选人首先要满足政党自身的条件,而然后再满足选民的要求,政治生态中是在野党与执 政党阴阳横向互斗的格局。

  社会主义宪政在形式上由苏维埃制、大国民议会制、代表团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许多具体表现,是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政治选举以民主集中制,既要符合上层官方利益, 也要满足下层民间利益,有时满足上层官方利益更
多些,有时满足下层民间利益更多些,人民代表机关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占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地位,代表机关产生其他机关,其他机关 对代表机关负责。政治生态是在野党与执政党阴阳纵向互斗格局;

  由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五千年演进,简单的说就是从少数人没有通过大多数人授权而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直接获得权力的治理模式,转变为通过大多数人授权委托少数精英代为治理的模式, 刚好走了一个轮回。

  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获得了延续是代表了西方文化发展到高级形式与东方文化的交媾。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升发展就是代表东西方文化阴阳百年交媾的过程,交媾 的最终结果所产生的精神果实与社会形态,必定
融合东西各种文化文明的优秀部分,代表着人类本期文明的圆满结束与螺旋型上升新文化新时代的开辟。这种心灵的文化的历史的演进必定和 物理的天体的时空的演进是和谐一致,互为全息的。

  人类在历史的辩证轮转过程中,螺旋型上升返归而对应原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然纷纷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又将走向以圣贤治理为主以治心为本,宪政 为辅制度治标互为补充圆融的过渡期,迈向人人自觉人人自
治的道治理想社会,最终实现天下大同世界和谐。

我对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日"末日博士"鲁比尼对中国经济作出了两年内走向硬着陆的判断,诱发了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激烈讨论。五月通胀同比增速达到5.5%,相应PMI等指标走缓,中国经济的滞胀 压力陡增,诱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进一步忧虑,是否会出现硬着
陆,硬着陆又意味着什么?同时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结束,欧洲债务危机重启,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更为动荡 。而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人民币正在逐步加快国际化。宏观紧缩之下,所有的问题似乎
都在发酵。如何评估这一轮紧缩政策之后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如何作出政策调整。带着这一疑 问,本报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

  时代周报:最近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议论很多。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学家和官员,认为当前是紧缩调整,还是非常有效的,会实现软着陆。另外就是以"末日博士"鲁比尼为 首的西方经济学家和一些投资家,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
资,银行贷款过多,很可能出现大规模坏账,同时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硬着陆的风险很大。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看法 呢?

  张明:首先,国内经济学界和国外经济学界所谈的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问题,国内议论比较多的集中在今年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其政策含义是指如果硬着陆风险 比较大,那么货币政策就要改变,应该放松,至少说紧缩过程应该
停止。国外所谈的硬着陆,包括鲁比尼以及世界银行,他们的意见是指如果中国不能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的紧缩改变负利率 的状况,抑制投资的增长,那么中期内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之后呢,就可能会出现硬着陆的
情况。因此国外经济学家的意见是货币政策不能放松。

  我个人认为今年硬着陆的风险不大,一句话,中国经济没有近忧但有远虑。第一,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是通胀,从CPI的同比增速而言,通胀的高点就在眼前,最高点可能就是6 、7月份。6、7月份之后,食品的环比增速会
下降,虽然今年自然灾害频发,但是夏粮又是一个丰收年,虽然猪肉价格涨速比较快,但总体而言,未来食品价格走势还是可控的。第二,输入性 通胀虽然在上半年比较厉害,但是最近因为欧债危机重启,美元对欧元可
能走强,同时最近油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在回落,因此中国经济三季度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望减轻。再加上基期 效应,去年的通胀是前低后高,因此下半年CPI翘尾因素将会降低。到了年底的时
候CPI可能会下降到4%左右。随着CPI的下降,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的空间就比较有限。我个人觉得目前还有一 到两次加息的可能,但一次的可能性更大,加息时间可能在这月底或者下月初。考虑
到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融资困难,再提高准备金对他们冲击很大,但是我觉得还会有两到三次的准备金提 高,两次的可能性更大。

  综合来看,货币政策的调整已经到了中后期,力度会逐步减缓,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的减缓,毫无疑问,投资会有所反弹。现在尽管PMI、工业增加值、发电量这三个指标最近都有所下 调,但是我觉得今年下半年有两个对投资的利好因素,一个
是保障性住房,今年温总理年初提出的兴建一千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到五月份仅仅开工了30%。现在中央对这个事情很重视,要求在 十一月底开工率为100%。那么年底,实际开工率至少应该能达到80-90%。这意味着
在三四季度,保障房的开工率肯定会大幅度增加,保障房的投资的上升会适当抵消商品房投资下滑。另一个 利好因素是,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在今年会有大量
的投资,这些投资会在下半年逐渐铺开,固定资产投资也会适当有所反弹。我们对消费的看法是,今年消费 增长应该是比较平的,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速今年已显着回落。进出口大概也是比较平的,全年的
顺差大概在1200亿美元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是0或者稍微为正。但是只要投资能起来,
我们认为今年的GDP增速低于9%的可能性会非常低。今年GDP季度增速大概呈U字型走势,二三季度可能较低,到四季度会升起来。所以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会太大。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鲁比尼他们所指出的风险是存在的,中国经济投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过去消费率低但是没有出现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我们通过出口消化了这些产能。危机之 后,外需弱化,整个欧美日经济都不好。一旦没有出
口来消化产能,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很大。这次的四万亿投资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投资同样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一旦这些 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足,投资收益率会很低。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可能会破
产,银行不良资产的比重会上升,地方政府会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你不主动改它的话 ,它会自己出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三五年之内会出很大的问题。

  时代周报:最近谢国忠等人又提出"软着陆"存在很大的陷阱,很可能为了实现经济软着陆,没有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最后陷入长期困境,很多人也开始回顾1998年成功的"软着 陆",认为当时为了实现软着陆,导致了一些后遗症,一直影响到现
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明:我个人觉得这一次我们因为经济软着陆而推迟经济结构调整,情况可能比1998年还糟糕。因为98年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两个结构调整的成就,一个是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员工下岗 分流,第二是我们启动了住房市场,没过几年我们又加入了
WTO。这些政策都促进了中国经济随后的高增长。如果因为这次软着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压力不大,再推迟结构调整的话,问题 就会很大。现在中国经济有两个大问题,第一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这样的驱动缺乏
可持续性,对资源的损耗很大。第二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滞后,不仅影响消费, 而且影响收入分配。因为制造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而服务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在资本密集型的体系里,资本的报酬要高一些。因此服务业滞后不仅意味着消费成问题,而且收入分配也成问题 。如果这样的情况
不变,中国经济想要再持续增长二三十年是很难的。

  时代周报:那么想要在双顺差环境下,调整当前这种"投资—出口"模式,当前可能的收益较大,成本较小的政策组合有哪些?

  张明:我个人觉得要调整中国经济结构,三方面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个方面是两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改革,第一个层次是在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过去二十年,居民享 受的增长红利太少,大部分都被政府和企业拿
走,这就导致中国的消费率不断下降,那么怎么改呢?其实政策建议很简单,第一是政府降低居民部门面临的整体税负,第二就是政府要求国有 企业上缴更多的红利,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转移给居民,譬如说充实社
会保障基金。但是同时应该看到这样的改革实施起来非常难,因为这意味着要让政府和国有企业让利,在目前的决 策结构下非常难。第二个层次就是在居民内部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中国居民内部收
入分配失衡的状况也很严重,中国的基尼系数之高,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香港。这方面的改革其实 也就是税制的改革。目前中国的个税是以收入为基础的,交税的主体是劳动者阶层,
未来应该改成以财富为基础,比如说像资本红利税,遗产税这些都应该考虑,而个人收入层次上的税率应
该降低。

  第二个层次的改革是纠正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服务业。这也有两个方面的政策调整。首先要打破国有资本对许多关键服务业的垄断,中国凡是赚钱的服务业都是被政府垄断的,电信、金 融、医疗、铁路,这些行业应该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第二点呢,
要发展服务业就要纠正价格失衡的状况,这个价格就是汇率。因为汇率不仅是中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同时也是 国内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的价格,如果汇率压低的话,就意味着制造业产品价格偏
低,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资源就会从服务业流向制造业,导致制造业发展过剩而服务业发展不足,因此人 民币适当升值,对发展服务业也有一定帮助。

  最后一个层次的改革就是当前中国国内各种要素价格都应该市场化,我所指的要素不单包括能源、生产要素、土地,还包括资金,资金的价格就是汇率和利率。只有这些要素充分市场化 ,我们的经济才能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的
增长模式,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才能更好地反应它的比较优势。这些改革到位了,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就下来了。同时在各种价格市场化 的前提下,对外资不要给那么多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税收,这样FDI自然也就
下来了,双顺差自然就会减弱。所以我觉得这三方面的改革都很重要。但是必须看到,这三方面的改革都不是增量 改革,都是存量改革,都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因此能不能推进呢?一
方面要看中央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一方面也要看有没有比较好的外部环境。简而言之,软着陆对经济而言 ,短期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能以经济软着陆为理由再次推迟对经济结构改革,所以我觉得谢
国忠说的很对,硬着陆不都是坏事,软着陆也不一定都是好事。

  时代周报: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非常多,其中涉及到你所说的汇率,很多相关的建议以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来推动汇率改革,对此,你怎么看?

  张明: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作用过于乐观。从目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没有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反而加剧了中国的通胀压力。逻 辑是这样的,迄今为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
展,比如去年是5000亿人民币,但是80%是发生在货物进口领域,也就是我们企业进口产品输出人民币,但是我们的企业出口收 到人民币的规模非常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升值预期,境外结算谁都愿意收人民
币,都不愿意借人民币。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传统上我们出口创汇是向国家卖美元,进口是向国家买美元 ,现在你进口不需要买美元了,直接可以用人民币结算了,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累积
速度进一步增快。

  外汇储备的增加就会导致外汇占款的进一步增加,给央行带来更大的冲销压力,一旦冲销不完全,就会加剧通货膨胀。所以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跛足的国际化,不但没有缓解目前 国内宏观经济的问题,反而加剧了相关问题。当然从长远来
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确有很多好处,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可以帮助 中国的金融市场增加影响力。

  如何平衡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和中长期的利益,这是个重要问题。而且当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为了发展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我们应该尽快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这个建议是非常 危险的,因为当前中国金融的国内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国内金
融市场还没有向民间资本开放,民间资本在金融市场是弱势群体。如果你还没有充分的对内开放金融市场,却要对外开放资本 账户,那么金融市场很容易被外资所占领,你民间资本可能永远没有做大的机会了。未
来一旦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很容易动荡。所以不能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由,就盲目地过快开放资 本账户,这一点是我们需要非常小心的。

  时代周报:你刚提到了外汇占款,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了中国金融的一个大麻烦,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得央行不断增发人民币,来对冲。一方面对冲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基础货币增发越 来越多,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来处理外汇占款?

  张明:处理外汇占款只有两条路,一是加大央行的干预力度,但是这会增加央行的冲销成本,同时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央行发央票可以冲销,但是央行还本付息压力会增加。央 行提准备金可以冲销,但是会挤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
金。另外一条路就是釜底抽薪,降低外汇占款的增量,这就要求央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央行不必在外汇市场上买这么多的外汇,如 此就不会增加外汇占款了,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央行要容忍汇率上升。这是
一种直接的办法。从长远来看,要改变双顺差的状况,因为双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飙升的根源。除了要容忍汇率上升 以外,那些刺激出口的扭曲性政策措施需要改变。要真正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目
前很多地方为了招徕外资,还是给了外资很多特殊待遇,这就需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外贸 方面应改变我们的出口退税政策,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一种反周期政策,一旦外需不
行了,出口不行了就退税,这其实是一种刺激出口的办法。国际上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一种中性的政策, 目的在于产品出口的时候,不含税负而已。如果双顺差的格局改变了,外汇占款问题也就
解决了。

  时代周报:事实上中国经济已经多年在负利率的条件运行,很多声音认为负利率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外汇占款不断冲高,目前是否应该在利率调节方面多下功夫了?

  张明:我个人觉得对一个经济体,特别是对大型经济体而言,利率市场化要比汇率市场化更为重要。因为利率反映的是国内资金价格的水平,主要是对国内资源配置进行调节,如果利率 扭曲,国内资源配置就有问题。中国偏低的利率水平
意味着中国居民向中国企业做出了极大的财富转移。低存款利率和低贷款利率这就意味着居民向企业输入大量资金。根据北京大学教授迈 克尔·佩蒂斯的估算,只要中国利率市场化,比如存贷款上升几个百分
点,那么中国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以及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大部分都会消失。可见,企业和银行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建 立在低利率的基础上的。而且低利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里
会贬值,就会选择直接消费。所以,现在中国政府需要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一方面是存款利率上 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都需要取消,让市场更为自由地形成资金价格。这样无论是对国内资产
配置还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汇率制度的弹性都会有好处。但是利率市场化肯定会遭到既得利益集 团的反对,一方面主要借款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会反对,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会反对,因为
利率市场化肯定会收紧利差,现在商业银行可以享受超过3%的无风险收益,只需要做大规模就可
以赚很多钱。未来利率市场化,他们就需要很辛苦地去做中间业务。所以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要比汇率市场化困难得多。

  时代周报:这月底美联储就要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政策了,目前看来效果还没达到,是否有可能开始QE3?

  张明:我个人觉的虽然QE2没有达到美国政府的既定目标,但是还是发挥了很重要作用。因为QE2最重要的作用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维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上涨,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恶 化。美国金融市场相对较好的话,美国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就比较好看,他们去杠杆化的过程就结束了,就不会陷入连续的亏损。因为美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乏力的,如果没有QE2,那么商 业银行就会进一步地去杠杆化,资金就会进一步匮乏,经济就会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因
此这一点来看,QE2发挥了作用。但是在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带动美国经济增长方面,QE2作用比较
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失业率比较高,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偏低,特别是耐用消费品消费意愿不强。另一方面QE2缓解了流动性短缺,但是没有缓解信贷紧缩,美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还 是比较弱的,而美国的消费和投资都有很强的贷款消费的
特色,贷款不行,消费和投资就起不来。可以说QE2导致了M1增长很快,倒是没有导致M2增速的相应上升。我个人认为美联储不会很快 推出QE3,首先,美国最近的核心通胀率上升很快,五月份的核心通胀率环比
增速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强的。另一个方面美国股市走势还可以,没有必要立刻开始QE3。但是如果二季度美国经济 增速仍然比较难看,核心通胀率下行,股市下跌,不排除再有QE3.美国政府是很现实
的政府,如果出现这些不利状况,它没有别的办法。在财政政策举步维艰的时候,它除了货币政策没有别 的选项。

  时代周报:两轮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运行和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

  张明: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两轮QE确实进一步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而当前发达国家投资机会不多的情况下,流动性就会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些新兴 市场国家就会开始面临新一轮大规模资本流入,这就自然导致
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本币升值压力,资产价格也可能出现泡沫。另一个影响就是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这一方面给新兴市场国 家造成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发达国家造成了滞胀的压力。经济还没有恢复,
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上涨,对它们而言,问题就比较大。第三个影响是潜在的影响。两轮QE之
后,美联储的总负债已经接近3万亿美元,危机前美联储的总负债只有不到一万亿美元。美联储增长最快的负债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金融机构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这些超额准备金是非 常不稳定的,因为美国金融机构一旦发现国内有较好的投资机会的话,这些准备金就会转化成信贷。一旦转化为信贷,货币乘数就会发挥作用。因此未来美联储如果不能有效退出的话,中期 内美国国内的显着通胀和美元大幅贬值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美国爆发通胀、美元大幅度贬值的话,这对美国经济或许是有利的,但是对美元债券的持有者(特别是美国国债持有者而言) 是不利的。因此可以总结说,QE对中国的影响有如下几点,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压力,本币升值压力,以及未来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市场价值缩水的风险。  时代周报:那么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环境的这种变化?  张明:中国政府可以做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比如可以多买一些股票,现在美国的股票其实要比国债有吸引力,还可以买一些其他的资源性商品,还有贵金属。当然 更加根本的问题是,你不能让你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了,不然你将始终面对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问题。之前我们谈到的那些政策,例如利率与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除此之 外,当前中国的资本管制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大举流入、国际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资本管制的话,中国就可能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东 南亚国家曾经面临的状况,先出现资本流入,引发资产价格泡沫,之后由于一些突发因素,资本外流,造成资产泡沫破裂与信贷收缩。所以资本账户管制在当前还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防火 墙,是不能轻易拆除的。  时代周报:你也提到了外汇资产应该多元化,除了美元之外,可以选择的还有欧元以及欧债,但是目前欧债危机的解决也到了关键时期,如何评估欧债对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的影响?  张明:这需要系统梳理一下,首先欧债危机的爆发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外需进一步萎缩,影响中国的出口。第二,中国出口会面临许多来自欧盟的贸易摩擦。第三,欧债危机会导致人民币 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增强。有这样一个规律,美元对欧元走强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增值压力会减弱,但是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会很快,相反美元对欧元走弱的话,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 力会加剧,但是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会削弱。第四个冲击是好的,欧债危机的爆发会导致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第五点,欧债危机的爆发会导致欧元区较晚地进入加息周期,短期 内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热钱继续大规模流入中国。对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而言,如果认为欧元会崩溃,那么购买欧元和欧债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是如果认为欧元会有光明的前 途,那么现在购买欧元资产升值欧元区国债就可能是合适的时机。当前不应去购买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这些国家的国债,我建议可以购买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也就是EFSF,即7500亿欧元救市 机制发行的债券,这是由欧元区国家联合担保的债券,享有3A评级。另外可以买IMF为了援助希腊、葡萄牙而发行的债券。这也是多元化资产配置以降低风险的一种手段,购买这些资产可以抓 住欧元资产的价格低点,同时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时代周报:刚刚谈到了加息,当前国际加息周期是否已经有了调整,是否目前是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应该比较早的行动,调整国内金融市场比较好的时机?  张明:加息的先机目前谁也不敢先抢占,因为经济动力没有恢复,谁也不敢先加息。我个人预测日本加息应该是最晚的,美国加息要看核心通胀率是否会达到2%以上,失业率降到6%以 ,这些短期内看不到,因此美国加息最早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欧洲的问题比较复杂,核心国家德国、法国的通胀率比较高,但是外围国家如果加息的话,会增加他们的偿债成本。因此欧元 区四月份的加息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如果下半年欧洲央行加息的话,也仅是讨好核心国家的举措,并非是进入了连续加息周期。欧债危机的爆发将造成发达国家加息周期的推迟。对于新兴市 场国家而言,是否进入加息周期,有一个权衡。如果能够有效管理资本账户,那么加息有利于它们降低通胀。但是如果资本账户开放的话,加息就会导致更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短期资本流入会加大流动性过剩,造成加息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中国而言,如果资本账户管理较好的话,继续加息是有利的。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讲,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考虑本国经济环境的变 化;对于小国来讲,就不得不多考虑其他国家的政策变化。

调控演变的秩序和要点

令人烦恼的世界一体化市场,使得房地产调控再也不仅是中国的事了!这样一个标题的背后表明了一个新的个人资金资本的去向,集中于少数中国人手上的大钱,不会只有固执地追逐北上广 等中国大城市的高价房实行投资计划的一条路,
他们和它们走了——"中国富人在购买世界"——中国经济网上的直接评述是:海外抢房令当地人惊叹!其理由是极其通俗的市场价格比较, 不过这一次是国际市场而已——

同样花100万,在北京通州都买不到一套9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但在日本,可以在距离大阪市中心15分钟车程的地方,买一套带有保安系统、精装修的三室一厅公寓。"性价比倒挂,是中国 富人扎堆跑境外买房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
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是中国富人海外抢购豪宅的首选。此为文章内容部分。

而福布斯最近发表的另一则消息的题目为《中国富人席卷万亿热钱外逃》,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积累了大钱的那些中国个人再也不一定盯在中国的楼市上,甚至,他们极其明确地表明,中国大 城市的房价已经"太高了",言下之意,根本
不值得再炒了。

福布斯说,"据非营利组织全球金融诚信(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称,中国的非法资金转移在全世界首屈一指。2000年至2008年间,从中国流出的款项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18万亿美 元。"那么,我欲想,如果加上09、10年和目前为止的
11年呢?应该不下2.5万亿美元了吧!它们走了!中国的个人大钱走很大多数了!

进一步信息时,一份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约60%的"高净值人士"——即那些拥有1,000万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经快完成移民手续了。那些拥有1亿 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人群中,"有27%已经完成移民,47%
正在考虑离开祖国"。

那么,剩下的、钱少的、不受当前限制购房的人,应该是这样几个方面的"旧人"和"新人"——之前买不起的80后、明年开始上市(第一批大学毕业的白领)的90后、原先的城市贫民、长 期无力参与房子购买的农民工——构成了所谓的刚需。

那么,刚需们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实际购买力呢?显然,要么是收入上去,要么是房价下来!

并且,收入"上去"少了没用——比如全体收入上涨20%,已经非常难得了,其实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免税工资想争取到5000元都将可能最终违背公众的愿望——即使收入上涨20%,也无 法使得他们中的多数入市,因为相对于北上广的即使
是大约15000元每平米的房价,基本不可能推动他们中大批最后成交。

而另外,房价"下来"少了,也无法促成大量成交,比如,下降20%……

因而,这样的设想看来不会是毫无道理的,即即使现在放开"限购",购买居住之外的用于投资目标的有钱人或准有钱人,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疯狂购买国内房产,尤其大城市已经进入短期 巅峰价格的房子——有的人的理论是,任何国家在城市
化率低于70%之下都不可能有房地产泡沫,其实是混淆了长期趋势的正确性与近年来短期房价暴涨而拉开了多数国民收入与房价巨大落差 进而严重破坏了社会及市场时空"适时对应"的基本关系——房价与收入的基
本平衡关系!

长期合理与短期不合理正是调控的理由,而不幸的是,本次调控,遇到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积累多年的综合性、全局性综合难题,所以,短期也不可能放松限购,因而,短期内,开发商出货通 道虽未堵死,但也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严重不畅,因为,刚
需不等于购买力,而"购买力"又可能已经大批出逃,即使放松,投资者也不一定会大量购买……


另一则不幸的消息是,穆迪和标普,已经几乎同时调低了中国房地产商的信用评级,这是做空中国房地产市场?意在下一轮中国房地产高涨时再取丰收果实?我不信,因为这一次,不比以前 的宏观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

房地产市场调控演变的"秩序"什么呢?大概应该是——僵持、降价、大降价、成交量开始较大幅度增长……

时间秩序大概是——今年后半年开始,持续几年时间,之后,会逐步回升,在另一个经济周期里回到有人声称的——城市化长期支持房地产业增长的新一轮繁荣的到来。

应变调控演变的"要点"是什么呢?盯着整体经济困境解脱的步骤、效率、阶段性成果,反观房地产市场可能趋势;其次,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刚需、以前调控半途而废、侥幸等待政府 改变主意;其三,社会等综合问题演变……

房地产业,就是非常复杂,尽然和国家安全如此紧密!

比如,家电行业就不会!

重视业绩才能赢得销售

  近日发布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是基金业的一个重大的利好。根据新的《办法》,基金销售专业机构的组织形式放宽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等形式;将出资人放宽至具 有基金、证券或其他金融相关从业经历的专业个人出资人
;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人员最低数量从30人放宽至10人。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将会应运而生。

  更多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诞生,对于扩大基金销售有着积极的意义。毕竟在此之前,基金销售基本上处于银行垄断的地位。由于基金销售对银行的高度依赖,不仅使得银行业对基金销 售拥有高度的话语权,导致基金销售成本提高。而且由于银行
的基金客户又多数都是一些老客户,这就使得各家银行在新基金发行的过程中,通常动员客户赎回老基金而申购新基金。而这种 做法的结果,就是导致基金发行陷入一种"只增基金数量,不增基金规模"的怪
圈。

  如2010年共发行新基金145只,共计募集新基金2351亿份,但2010年末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只有2.4233万亿份,较2009年年末的2.4535万亿份下降了302亿份。如果能有更多的独立基金销售 机构加入到基金销售中来,那么,基金发行"只增基金数量,
不增基金规模"的怪圈就有可能被打破,使基金发行"既增基金数量,也增基金规模"。

  基金规模的扩大对于基金公司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基金"做大"的标志,而且它更意味着基金管理费的增加。在目前基金管理费按基金规模提取的情况下,搞好基金销售工作,扩大基金 规模,这是基金公司的第一要务。

  不过,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面世只是为基金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已,如果基金业把基金规模做大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第三方销售牌照的发放上面,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说近 年来基金发行"只增基金数量,不增基金规模"现
象的出现与基金销售渠道的狭窄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基金自身的身上。那就是基金投资的业绩太差,投资者投资基金不仅 没有赚钱效应,甚至还要亏钱,投资者当然就不会继续投资基金了,甚至还要赎回
基金份额。

  实际上,即便不考虑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的因素,如果基金公司理财水平太差,老基金的亏损甚至比新基金发行金额还多,这同样不利于基金规模的扩大。如统计,截至6月10日,今年共 有87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资1527.38亿元,而据专业人
士测算,截至6月15日,370只去年有年报数据的开放式股基已经累计亏损1579.74亿元。同样还是"只增基金数量,不增基金规模"。 而更加重要的是,面对投资基金如此亏钱效应,谁还敢把钱交给基金打理?

  所以,尽管《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的发布对于扩大基金销售意义重大,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重视扩大基金销售渠道的同时,更要注重基金理财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基金 业绩才是最好的销售牌照,只有那些业绩优秀的公司,
才能最终赢得基金销售。

老有所养,中国不缺钱

  如果说朱镕基总理时代的政府留下了分税制、城市住房私有化、国企集中、城管等制度遗产(此处且不褒贬),那么温家宝总理时代的政府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制度遗产呢?这既是 社会关心的问题,恐怕也是温总理思考的问题。

  6月20日,温家宝总理表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温家宝强调,有了这两项新 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
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了"任内"和"重在制度建设",就是要把基本的框架和理念在剩下一年半时间的任 内给定下来,为后人留下一笔制度遗产。

  中国正从多子女时代向独生子女时代飞奔,未富先老,加上泰山压顶般的货币贬值,使绝大多数国人在养老问题上存在后顾之忧。这也是许多居民忍受着储蓄缩水还要存钱养老的重要 原因。有人说,中国人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关涉到公民的生命
夕阳时段的质量,更关涉到整个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唯有让国民不再时时担忧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内 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拉动,转为内需推动。诚哉斯言。但摆在储蓄养老面前最大的
风险是货币贬值。股票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投机市场,不适合"存放"养老金;也不是每个居民都能 买得起房子、珠宝来保值增值。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兜底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年老时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尊严,以及促进国家的经济转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定海神针"的基 础意义。

  仿佛老有所养会是撬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那个支点。事实真会如此吗?否!事实是,只有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转型,才能反过来实现老有所养。就在温总理宣布任内基本实现社 会养老全覆盖的当口,为弥补巨额社保亏空,上海将个人账户
比例由11%降为8%,并下文督促企业在缴纳的20%的份额中,将3%的部分划入社会统筹。这意味着月薪3000元的参保人,退休后每 月减少收入233元。

  作为"中国欧洲"的上海,难道缺钱到了基本的养老保障都无力维持的地步吗?显然不是。关键是在以发展为主要目的、已经高度公司化的各级政府眼里,公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 保障始终被排在极其次要的位置上,而投资,才是政
府的第一要义。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那是永远也没有个够的时候;因此,哪怕国企的资产翻了多少番,哪怕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翻了多少 番,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和制度指导下,蛋糕做得再大,社保
永远没钱。就在上上周,香港通过了市民减税方案,而派钱6000港元也公布了登记时间。港府"藏富于民"惠民措施得到 广大读者好评。而据《南方都市报》调查,香港的GDP比广州、深圳高了不少,
但港府征收的税比广深少50%以上。而在教育、卫生开支上,港府预算又远远超过广深。所见,不彻底转变政府 职能,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将永远百孔千疮不能为百姓遮风挡雨。

  温总理政府建立社保全覆盖的目标,可以说是实事求是的。强调低水平起步、广覆盖。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确保责任到位。中央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地方政府要调整财政 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
出。但如果保障水平过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变成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那么人们还是无法解除对未来的养老的后顾之忧,眼睁 睁看着钞票贬值也要存到银行不敢消费。

  而一旦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可以说各级政府将"有的是钱"。仅国企资产一项,就高达40万亿元以上。现在这些国企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却既不承担或只承担极少的信托责 任(向中央和股民分红),也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只承担极少的就业、环境责任几乎全部社会化如松花江污染、石油泄漏、超级大坝影响流域气候等)。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户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4.72%、43.69%、27.96%和26.88%。换句话说,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仅4.72%的国有及国有控制工 业企业,却占有了资产总额的43.69%(可证明国企的垄断性和庞大性),然而它们的营业收
入和利润却只分别占27.96%和26.88%,也就是说,其效率和利润率远远低于民企!2009年A股上市的 国企资产收益率3%,民企是8%;收入利润率国企5.33%,民企5.79%。2011年3月2日,
全国两会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明华对记者说,他参与调研的《国有企业 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显示,2001-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48
万亿,但同期少缴纳的利息、地租、资源租以及获得财政补贴共计64766.91亿元。期间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68%,但是如果这些名义利润总额中去除补贴、少缴纳的利息、缺失的地租和资源租,2001年至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 -6.2%。

  而且,国企占有资产总额的三成,提供的就业机会却不到全社会就业一口的一成!算上社会负担的国企的真实成本,国企的赚钱神话其实是个谎言。它就是个腐败低效和不负责任的代 名词。何如把这些企业还给民有民享,卖得的钱,实现每个公
民全方位的医疗、失业、教育、养老乃至住房等社会保障,恐怕都绰绰有余。届时,政府真正从市场中抽身,回到创造公平环境 、税收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上来。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才是中国持久进步繁
荣、社会长期健康稳定、公民获得尊严保障的前提条件。如果名为国有而实际上只是少数人支配和享用,这样的 "官有"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显然,这一步很难,但却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方向。我们缺的不是钱,缺是观念、道德、勇气和制度。

参建保障房是房企新的社会责任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峰会间歇表示,中央政府提出的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可以完成的。对于任志强等持有的"建设能力欠缺致保障房目标无法实现"的 观点,郑新立认为,完成这一任务应该会是"小菜一
碟"。

  此前,任志强曾表示,中国目前的建设能力每年能够实现竣工住宅约6亿平方米,1000万套保障房若以每套平均6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总面积达到6亿平方米,要实现竣工1000万套保障房的 目标,相当于要求住宅建设能力直接翻倍,是不可能
实现的。郑新立并未详细回应建设能力的问题,但对于"缺钱"的说法,他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出让金上少收一点,土地成本下降后 ,建设成本并不高,除去土地费用,在北京建设住宅成本仅2000元/平米,
在南方等其他地方仅1500元/平米,相对于土地出让金的费用微不足道。

  又悉,住建部报告显示房企百强七成未参与保障房建设,这是在首届"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

  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报社从全国6万多家主流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最后通过终评得出百强排名。并以百强为重点样本,对房企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研究,形 成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和首
份《中国房企社会责任百强榜》。万科、绿地、保利等十家房企进入中国责任地产前十名。

  上述两个不同的会议,都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保障房建设,另一个是社会责任。

  我们暂且不去议论保障房建设与房企社会责任的逻辑关系,我只是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信号,参建保障房虽然利润微薄,但是,已经是国家和人民考量房企社会责任的一个窗口。

  但是,我们不能让所有的房企都去建设保障房,都去把社会责任放在首要的位置,不过,70%的房企不去做点保障房,实在是说不过去,就是秀场也要秀一把啊,可见,中国的房企,大多 数是在社会责任上市吝啬的,是没有大家风范
的,一股脑儿的小家子气。

  我们在百强房地产企业10项一级指标的得分中,"特别评价"和"消费者"两项一级指标得分最高,而节能环保和社会贡献得分最低。

  诚然,房企在"节能环保和社会贡献得分最低",更是暴露了中国房企的利欲熏心而少有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个不追求社会责任的房企,是不成熟的房企,是走不远的房企。

  但愿,在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中,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房企能从地方政府要求的10%左右的被"参建",能自发自觉的踊跃和积极的"参建",一可不辱使命, 二可薄利多销,三可喘息生机,四可另觅商
机,事事如意,何乐而不为之?

  就像国外有些房企热衷于老年住宅一样,我们中国的房企也热衷一下保障房的建设吧!这里面很有宝藏可挖!我们的房企要有变时机为商机的勇气和前瞻。

社会链条的价值重整和信息化

  国家政权组织体系历经变迁,从秦汉总揽军政事务的县令州牧到宋元的文武分职,再到近代的三权分立,以及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随着社会的复杂、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越发庞杂。当然各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随社会进步和改革也在提高。

  现代文官制度从西方流进来已经百年了。若追源溯流便是早在千年之前的唐宋。世界在革命性的进步,就在今天!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如各行各业一样也该有自己进步的目标和路径。

  当前机关臃肿疲敝,交叉监管,懒散懈怠。政府的存在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部分地方政府像坏死的树根有脱离群众抓不住土壤的迹象。怎么让人民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人民和政府联动的长效机制。这也是未来政改中关键的一部分。

  有学者说,政府是用钱的,不事生产,所以越小越好。但是我就有个疑问。好像说得对,政府不挣钱,比如军队就是用老百姓的钱。但是为什么安保公司能挣钱呢?比如黑水,他拿着枪在搞娱乐吗?

  政府不在大小,而在强与弱,敏捷与迟钝,高效或者低能。政府部门供职的人员也在劳动。就有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可考量的效率,也在创造价值。美国军队由于战争的需要提升效率,有大量的商务外包,商务活动渗透进军事活动。政府也不应该例外。

  商业行为外包澄清财务状况。普通商业行为,租地租车办公。这类行为很方便外包,比如以前的公共食堂很多都包给私人了。还应该成立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司,旗下有比如政府办公楼所在物业。政府在楼里花销的水电气,雇请的清洁工人……等等费用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可以具体到几台空调功率多少,温度打到几度,开了几个小时……算出平均每人每小时的能量消费。与其他类似企业对比。如果太高,服务公司帮忙策划节能方案。由监督机构督促实施,还要付费。最后年终算账,人民的钱多少变为了人民享受的服务,成本几何。以致于每年要像企业一样,提出压缩成本提升效率的计划。

  成立的政府服务公司,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丁磊可以去养公益猪,更可以用良好的管理来促进政府效率的提升。甚至可以办党企。历史上的党产效率很高,为革命时期的经费筹措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政府服务公司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在全国铺开那就很需要一个高效简洁公益的组织团队。服务公司还可以成为一个向市民开放的窗口,比如向来参观的孩子介绍如何管理我们的城市。最终的目的是把"官老爷"从温室里请出来,让他们如果哪天付不起物业费了,可以到随便哪个写字楼租办公室办公,或者干脆就在茅草屋下办公。如果你不信,搞不好真有那么一天。

  企业里有对员工的业务考核。对公务员也有。我不想考他一分钟能打几个字。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服务生产线。有清晰的流程,每个流程的要求。假如我们开始一项随机的服务竞赛。当一个预约消息出现在电脑终端——有人要开公司——立即有一名责任受理人员全程全权引导。到最后在系统里成功无误的注册。所用时间统计出来,末位警告,多次警告解雇。我想聪明的引导(再也没有领导了)会在服务对象出门的时候一一提醒所需证件。

  通过统一公务员与被服务对象的利益,提升公务员集体的主动性。

  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既然政府在为企业服务,那么怎么衡量服务的效果。我们对政府的服务不满意在几个方面,财务透明度,态度,效率。请记住三个关键词,渠道、标准、秩序。考公务员的人,怎么去筛选他们,怎么让能实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注重部门甚至自我利益的人进来,进来后的流动性,如何解雇,升迁。这是渠道。公共服务如何是干得好,公务员如何是称职,为他们的劳动建立一个可考评的标准。这是标准化。为了公务员不出问题,内部应该设立什么样的机制,使他们即使想出问题也出不了问题。这是秩序。

  如果将政府变得类似公司。各进出账目一目了然。就有了外部监督的可能。厘清利益链条,促进公务员为民服务的自觉。然后,重视渠道、标准、秩序,这便有了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一个有战斗力的政府便有赖于此三。

  请想一想政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一定每个政府的雇员答得上来。为人民服务啊!

  江北要发展,有说要留住人才,有说要振兴某优势产业。我说江北发展就一句,如何在两头之间服好务。一头是企业,一头是人民。企业的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生产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企业的关键也是服务大众。所以最终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关键是,随时代发展,我们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既然我们明确了我们的价值和使命,那么现实中,我们的架构能很好的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吗?说实在的,并没有做到最好。

  通过统一公务员与被服务对象的利益可以克服脱离群众的问题。国外有人提出企业家政府理论。如果政府脱离群众,就只有为企业为企业主打工了。民生问题都很关切。但是说穿了老百姓过不好,对政府有什么影响吗?还真没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就建立直接的影响!企业最近觉得税赋很高,政府特别是地方上负债又很重。那怎么办?我说这世界上就只有两样东西,人民和人民的劳动产品。那就很清楚了,羊毛只出在羊身上。给企业的税那不还是加在人民头上。逐步的,请把企业的税免去,转移到人民身上,加的就不是税了,改个称呼中介费。我在应聘企业的时候出示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是"介绍信"。我应当缴费。这样如果人民收入低下,政府就收不上来钱。在工会形同虚设的情形下,政府应该向企业为劳动者讨薪加薪。效果是政府贴心为人民服务,企业减轻税赋轻装上阵。

  以前也没办法低成本的向每一个人征税。现在技术的进步使这成了可能。方案会有很多,我建议这样。成立劳动公司。所有人,包括残疾都是公司的"职员"。因为不能放弃社会上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劳动力都是公司的资产、财富。真正实现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劳动公司向社会上的企业,可以是国企,私企,外企输出劳动力。企业得按时将劳动者的报酬划入劳动公司劳动者所属账号。劳动公司按比例抽成(这就是税了)。比如吃到过期食品。公司就代表自己的"员工"以伤害到公司的"财产"为由向企业讨说法,以此达到维护人民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是,政府公司化,精兵简政的同时加强控制力,企业降低税赋轻装上阵,人民自我管理。

  这便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利益链条。

  政府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在这个新的时代就免不了信息化。社会链条的价值重整,重整链条需要信息化,反过来又推进信息化。

  我希望任何人,不要把自己当官。只是一个logo为镰刀锄头的公司职员。党的机构现在很臃肿。我希望能政府能认识到,作为政府的核心价值。一个公司,为他的客户服务,他必然要明确并定位好自己的核心价值。否则他如何一门心思的用功!他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中国政府,作为党领导的机构,我再次强调,请把自己当成公司。那么多雇员,一年到头朝九晚五,花费那么多预算,出来各种各样的成绩,也算有进有出,是公司就必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政府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

  满足人民的需要就是为人民服务。需要很多怎么鉴别,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过分的,哪些需要是急待开发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要有一个比过去更复杂高效的系统。这是时代对政府的新要求。

  政府有两个服务主体,一头企业,一头人民。企业和人民的连接有长长的链条。老百姓出门到重百买东西,坐公交是政府的服务,哪怕他家近,走路,路是政府的服务,到了商场,供电,是政府的服务。重百服好了务,百姓愿意花钱。但这中间更有政府的服务。这就是政府服务的桥梁作用。修路这是千年前的政府就那么做的。这只是其中一种需要,政府应当立志于满足人民的一切合理需要。完善社会服务的链条。

  需要庞杂,就成立一个公司,下面无数分公司,分别实现各种功能。每个人民就是政府公司的天然客户。吃穿住行用,还有婚娱。是公司的六方面的业务。比如吃饭,我们认为现在行业处于外包状态。从原材料供应到一家家餐馆。我们都外包给私人了。问题是我们的安全没有保障,还好,检验机构没有外包。社会大企业,就是这样,第一道工序是农业,二是食品加工,末端服务员中间的质量检验检疫应该是企业的事才对,但是现在是人民交税,效果还不理想。怎么进行整理?简化作业,强化管理。

  简化作业,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出资源,才更容易管理。卖的菜,不管容易不容易坏,装箱运输前都给加瓶冰水。流通过程中居然主动增加作业!管理之前得先懂作业。我们需先明白,原料A劳动后变为B,中间必须有损耗。A转变为B,我们力争达到99%的效率,当然更接近100%更好。而我们无限的接近100%,竞争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我们不可能就让私有部门自由竞争,系统就自己接近100%了。从他们主动增加作业的行为来看,根本不应该有幻想。当私有部门的效率,提高到一个程度,诞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技术是有了可行,可以实行社会大管理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党为核心,大力国有化!

  这个关键技术就是信息化。政府应该主动信息化。为提高工作效率。怎么信息化。工作流程化,流程表格化,把表格搬进电脑,把电脑连起来。

  最核心的业务是吃,住,行。它们最基本,体系庞大,投资高昂。国家公司有这个责任,其他企业也吃不下来。

  从来没有政府能主动完善自己,社会进步都是政府被推翻才迈得出去一步。但是,共产党政府必须是个例外!只有建立一个公司,一个全民所有的公司,和人民一起不断改良公司才有出路。

美国佬,你什么时候卖国还债?

  美国作为黑社会老大,在玩金融破产之后,现在急需缺钱。只有不断从世界搞到钱,美国政府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高福利高消费生活,才能凸显所谓资本主义富裕文明的优越性。美国从世界 搞钱,大致有五种方式。

  一、有国家愿意在美国国债的高利率诱惑下,继续买单。这种方法是"骗"。

  这是个诱惑的方法,好比银行,靠提高利率来吸收世界各国的钱,然后再贷款给国内民众消费,利用这些钱到世界打金融战,掠夺世界各国的资源财富。这个方法,在世界都相信美国经济非 常强大,美国非常讲究信誉时,是非常有效的。毕
竟,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利滚利,得到的报酬比较高,而且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谁还担心他还不起钱?担心他赖账?所以,美国自二战后 ,一直利用这个方法,维持了其国内经济的大繁荣。某种程度上,美国等同
于世界银行,世界的钱都流向美国,供美国调配使用,能不富得流油吗?

  但是,债务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债居然达到14万亿之多,美国经济处于破产地步,美国还想继续过那种富裕的生活,还想继续吸收世界各国的余资,就困难了。当各国看到美国无法兑现其利 率,且国内经济继续恶化时,还有谁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当这
个冤大头呢?很简单的道理,当你看到一个公司快破产时,你还去购买该公司的债务吗?你就不怕不但把本都搭进去?除非你 有信心收购其所有的固定资产,否则你不会这么干。

  二、用军事霸权逼迫他国购买美国国债。这种方法是"逼"。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为维护美国的世界金融霸权服务的,维持美国剥削世界的统治方式服务的。你不买国债,可以,那我就用"恐怖主义"搞乱 你的国家,让你不得不求我,你只要求我,就得按照
我的吩咐去购买美国国债,听我的话。小布什发明的这套方法,就是举起"暗中支恐、公开反恐"的旗帜,威逼世界各国。总体上来说, 这种模式还是十分有效的。不过前提是:世界上没有美国的军事对手存
在。

  毛主席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按理说,帝国主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是纸老虎呢?太祖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帝国主义打仗的本质是一次经济活动,也就是说抢劫。抢劫 的目的是财富,衡量帝国主义抢劫决心强不强,是看抢劫
亏不亏本。如果抢劫的成本太高,不但赚不到钱,而且会亏本的话,那么帝国主义就会中止抢劫行动。这个从鸦片战争之后,例子是 比比皆是,都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本质特征。

  东北亚有钱的国家是中日韩,都是购买美国国债的主要客户。美国佬想打劫中日韩,所以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一直挑起朝鲜半岛冲突、挑起中日冲突,想以此渔利,逼迫中日韩为美国 国债买单,乖乖听美国佬的话。我们针锋相对,提出了东
北亚一体化进程。搞东北亚一体化的目的,是用"和"字诀去瓦解美帝的"乱"字诀,防止被美国渔利。日韩到也头脑清醒,知道自 己的细胳膊拗不过美国佬的黑大腿,弄的基本是嘴上功夫,小日本更搞笑,
动不动来个首相退逃,也算是抵抗美帝打压的一招。

  还有两个有钱的主,一个是欧盟,一个是中东。所以,在搞不定中日韩的情况下,美国佬搞欧盟和中东,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三、除了买国债外,美国还要收取各种保护费,甚至打劫。

  美国佬心里盘算:国债毕竟是债。虽然有"人不死,债不烂"的古训,但是毕竟是债,迟早要还的,而且太多了,让美国佬心里发虚,光每年还的利息就不得了。不还利息,则国债就卖不出 去,洗劫世界的金融游戏就可能被迫中止。总不能
光靠枪炮去逼迫世界购买国债吧,那不如干脆公开落草为寇,当强盗算了。

  所以,光靠他国购买美国国债还不行,还得想法剪一些国家的羊毛,来补充美国的挥霍和亏空。说白了,就是逼迫一些国家交保护费,或者干脆掠夺一些国家财富,供自己使用。这一招在美 国二战后的统治史中,只要是美国的盟友,基
本都被交保护费。保护费的方法,有很多种。有高价购买美国军火的保护费,有按照美国指示,维持美元与该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以达成合法掠 夺,甚至制造一个借口,直接掠夺该国的财富。

  于是,就有了萨达姆、卡扎菲这些冤大头,国家财富被美国忽悠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合法"抢劫,本来伊朗也在美国的抢劫名单榜首,但是伊朗聪明,拉了中俄做大哥,保护自己 ,让美国无从下手;于是就有了向欧盟、
日本、韩国、沙特等国,高价出售反导系统、F-35战机等军火贸易,以此来作为收缴的保护费。

  四、左手换右手,大量印钱,让世界所有国家买单。

  美元是世界贸易结算中的唯一货币,这个是很要命的。也就是说,除非你不参与世界贸易,除非你想回到原始社会,不用现代的工业品,否则你必须接受美元,必须储备美元。因为美元是紧 紧与世界贸易联系在一起,紧紧与世界各种矿产资源联系在
一起,紧紧与石油联系在一起。

  在其他各种手法不凑效的情况下,美国不得已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大量印钱了。美国公开印钱,言外之意,就是美元公开贬值。美元的世界信誉是什么?是美国的军事、经济、科技等综合 实力。这个实力是维持美元至少保值甚至增值的基
础,如果美元不能至少保值甚至升值的话,那么谁储备美元,谁使用美元就谁亏本,财富缩水,这种傻事谁干?在世界各国眼里,美元就是 一张废纸,被世界各国扔入垃圾堆,就不是一个传说,而是成真的了。

  美国印钱的口号是量化宽松。也就是说:大家别担心,咱美国对美元是收放自如的,量化宽松,就是现在贬值,今后还会升值的。为了掩盖印钱的罪恶,美国开始操纵世界石油、矿产等世界 交易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世界贸易的原材料价格
大幅上涨,在还是美元贸易的情况下,对美元的需求必然上涨,美国印钱就有合法理由,也可以正常流通了……所以,利比亚战争 持续打,中东局势不稳,都是掩盖美元贬值的最好障眼法……

  美元大量印刷,必然引起贬值,油价和各种工业原材料必然涨价,带来的是全球性通货膨胀,全世界都为美元买单,这个买单是建立在美元是世界唯一结算货币基础之上的,所以IMF(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是罪魁祸首。美国拿下卡恩,就是怕世界
各国在欧盟的带领下,在IMF内对美国发难,剥夺美元的世界唯一结算货币的特权。

  美国印钱,美元贬值,受伤害的是哪些国家呢?一是工业原材料涨价,工业产品生产成本必然涨价。二是产品物流成本涨价,因为能源涨价,运输成本必须涨价,产品到消费者手中必然涨价 。三是消费国,产品消费国家必须高价购买产品,因为产品涨
价必然落实到消费者这个末端。这意味着,美国印钱,美元贬值,对工业化制造国家、消费工业品大国都直接输出了通货膨胀, 造成了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没有多少余钱积累,用
于补贴本国国民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国内物价上涨过快,造成国内政局不稳的根本内因所在。


  要解决美国利用美元是世界贸易结算唯一货币的特权,大量印制美元,让世界买单的弊端,必须大力构筑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本币结算机制,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通货膨胀的根源。看美 元霸权衰落程度,只要看大国之间用本币结算相互贸易
的程度、区域国家之间用非美元结算的程度,就可以了。

  排除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素外,物流成本的提高,也是世界通货膨胀的主要内因。当前国际间物流系统,主要是靠大型轮船、火车、大型货运飞机。主要靠石油来提供能源动力,石油涨 价,物流成本大幅增加成为必然。减小物流成
本,有三种方法:一是让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距离最大限度减小,减小物流时间和成本。二是改进物流系统的动力,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采 用新能源系统,如核动力。三是最大限度采用能源消耗少的物流载体,
如高铁。海运固然成本低,但是时间长,受海洋航道影响,绕道多。所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全球、区域、国内 三个层次,构筑我们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体系,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
问题。

  五、出售自己的财富,简单说是卖国,用来还债和兑钱。

  过去咱村有个富豪,很有钱,在咱们穷人眼里,他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财富。有一天,突然他自杀了。听内因才知道,他所有的钱,都是靠借高利贷。因为投资的钱收益没有高利贷的利息高, 他破产了,不但破产而且所有固定资产出售,
还负债很多。无奈之下,该富豪自杀了……

  想想美国,何尝不是如此?向世界各国用高利息出售国债,然后一方面用于国内的高消费高福利,一方面用于全球投资投机。金融危机爆发后,破产了,国家负债高达14万亿美元,国内很多 国民因为高消费超前消费,也负债累累。在骗不
到钱,抢不到钱,逼不到钱,印了不钱,收不到保护费的情况下,怎么办?那就只有出售自己的所有固定资产,用来还债和兑钱度日。

  美国的国土资产、美国的国内科技和知识产权、美国的产业、美国的军舰飞机卫星等等,都是优质资产,是可以用来还债和兑钱的。哈哈。不过,不到无计可施之时,美国是不会这么做的, 毕竟他还有继续折腾世界的本钱。当印钱这招也被废了的时
候,那就是美国开始卖国还钱的时候了。我们等着瞧。

胡锦涛用心良苦 可惜郭金龙“扶不上台面”

再回到北京说说刘淇,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资歷上,他已然没什么上升空间了,看开了心也就定了。在和北京市各级干部合力让王岐山"黄庄"后,他在市委书记任上也是"悠哉悠哉"。但年龄不等人,他早已经是超龄"服役"。刘淇不急中央急——再说奥运主办城市也不能没有市长。
  胡锦涛再次为刘淇物色了接班人——郭金龙。2007年11月,在安徽省委书记任上刚一年的郭金龙调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代市长。2008年1月后任北京市市长至今。


  北京奥运前,胡锦涛视察奥运準备情况时,官媒上登出令人瞎想的一张图片:郭金龙紧靠着胡锦涛谈笑风生,而刘淇则远远站在一边。有评论称,"扶正"郭金龙,胡总可谓用心良苦。

  可惜的是,1947年出生的郭金龙年龄偏大,如果他做了北京市委书记,那十八大上自然要进入政治局,这样就让他的年龄劣势尽显:他的年龄比十七大上就进局的王岐山还大一岁,比另一位十七大进局的张德江也仅小一岁。

  另外一个制约郭金龙高升的是,近年来安徽官场腐败大案要案不断,被网民称之为官场最黑暗的省份。这让在安徽做过几年父母官的郭金龙颜面无光。

  仅以亳州一地为例,"兴邦集资诈骗"案和"贪淫特警队长"白玉岭案的"高烧"才煺,谯城区民政局和区福利院腐败案又浮出水面,更不要说全国闻名的塬省政协副主席王昭耀贪腐案,塬副省长王怀忠贪腐案,塬副省长何闽旭案、阜阳中院腐败窝案,塬卫生厅副厅长尚军案、用MBA管理知识调度七名情妇的宣城市塬市委副书记杨枫案等大案要案。安徽贪官可谓层出不绝。

  仅2010年上半年,全省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大案就达474件,这种越发严重的贪腐不仅让人想起在朝堂"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些贪官廷杖致死的朱元璋来。这位皇帝临死前仍在嘆息:"奈何朝杀而暮犯"。

  2010年11月11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安徽调研时专门到省纪委监察厅考察,并督促"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也不无敲打安徽官场之意。

  有些贪腐案的官员和郭金龙没什么关係,但有些和他也算朝夕相处过的旧时和下级,这让他有或多或少摆脱不了干係。党内质疑声和不满声为他的仕途蒙上一层重重的阴影。

  那北京市委书记这一稳"进局"、待"进常"的官帽到底会花落谁家呢?

马英九表态了:不需大陆动武 台湾将和平回归

  马英九28日上午在主持台湾陆海空军将官晋任布达暨授阶典礼说,在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却是首次用和平解决争端,"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创举",大家应该要有这个勇气,把这段历史写好。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马英九28日上午发表15分钟的演讲,其中以三分之一的时间畅谈两岸关系。他引述2千多年前兵法家孙子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念,印证他提出维护台湾安全、防卫的三道防线。

  马英九说,海峡两岸分隔60年,过去3年中采取一些新的政策,让两岸关系从对抗变和解、从对立变为协商,希望透过这样的努力,能改变台海的地位与角色,"从过去的杀戮战场,变成未来的和平大道",两岸正在改写历史。

  他指出,过去62年来扞卫"中华民国"的"主权"、维护台湾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权利,走得很辛苦,在国际上受到打压,3年前改变零和游戏后,形势已经不同。今年5月12日他与华盛顿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举行一场视讯会议,第一次提出把台湾的安全、防卫分成"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两岸关系制度化、第二道是增加台湾的国际贡献、第三是"国防"与"外交"。

  他说,两岸3年来签了15项协议,主要目的就是要两岸关系制度化,制度化到一个程度后,若是片面改变制度,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表示,"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不论那一次分?那一次合?都靠战争解决。这次是第一次用和平解决争端,"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创举",大家应该要有这个勇气,把这段历史写好。

  马英九说,他上任前,一些国际媒体称台湾是"麻烦制造者",他上任后积极改变形象,变成"和平缔造者",以前两岸贸易往来密切,但没有直航,只有零星包机而已,现在一周有370班正常航班,未来几个月会增加到558个航班,这是3年前不敢想像的,这就是和平的红利。

四个理由说明美股有可能反弹

CNBC刊登的文章说,虽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仍然不好,世界其它国家存在债务危机。但是今年年底美国股市仍然可能大涨,业内大牛们预期S&P500指数可能从现在的水平升10%到13%。


他们认为现在的那些经济难题都是暂时性的,而且已经导致股市超卖,等这些问题开始好转的时候,股市就会被推高。

Barclays Capital的资深策略专家Barry Knapp说,等宏观经济因素稳定后,股市很有向上的动力,因此应该趁夏天股市低时买进。

Knapp的预测和华尔街很多专家的一致,他们说股市上涨有四个理由:

1. 心理因素:似乎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股市要跌一跌,但是这种时刻通常是买进有价值股票的好时机。Citi的专家Tobias Levkovich说,投资者心理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非常低落,因此这是一个"买入"的信
号。

2. 美国公司业绩仍然很好:虽然近来有少数公司宣布第二季度业绩可能低于华尔街预期。但是如果在下个季度开始时有一些公司公布的业绩很好的话,会让投资者重获信心。

Bel Air Investment Advisors的基金经理Gary Flam说,目前企业的业绩还没有出现戏剧性的减缓,很多不会比预期差。现在股市的情况与去年夏天很相似,去年股市就是从夏天开始回升,今年也会重演。

由于欧洲的债务问题,自然灾害等原因,股市在2010年夏天回升前跌了17%。虽然今年的经济状况似乎不如去年,Flam认为经济会好转,同时使股市反跌为升。

3. 相信一切困难都是短期的。正如联邦储备主席Benanke所说"现在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而且他多次谈到"今年,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切都会过去"。

华尔街人士认为经济会重振雄风,虽然现在还不能得到非常明确的信号,但是在未来的6到12个月里乌云肯定会散去。

4,油价得到控制。虽然目前油价下跌了,但是通货膨胀仍然是个未知数。不过美国债券的购买者似乎并不担心通货膨胀。看好股市的牛们当然愿意看到通货膨胀能够得到控制。

美林证券的策略专家David Bianco说,虽然现在希腊和美国的债务问题很让投资者担心,但是油价飙升或者利率大涨的风险已经小了很多。

耳机“故障”摇摇头 温家宝听人权装糊涂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三国,昨日(周二)由英国转赴最后一站德国,但当英德领袖提出人权问题时,他警告不接受外国指指点点,当德国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公开谈论中国人权状况时,他更拿走耳机,
摇摇头,示意技术有问题,听不到。

默克尔事先张扬会向温家宝提出人权问题。她跟温家宝开会后,一起举行联合记者会,对内地维权艺术家艾未未和异见人士胡佳先后获释表示欢迎,但强调期望今后北京会「透明」处理个案。温家宝回应,中方不会接受欧洲伙伴指手画脚,欧洲应「尊重中国主权和中国人民的自由选择」。

当默克尔继续批评中国打压记者时,温家宝除下耳机,摇摇头,示意耳机有问题,听不到,他半分钟后戴回耳机,默克尔继续发言,他又除下耳机。这一下,默克尔脸色一沉,一脸狐疑望向传译员,传译员则面面相觑。一名官员低声说,温家宝的耳机校错频道,默克尔即下令将发言人的耳机换给他。搞了20分钟,默克尔恢复发言,话题已转到中德关系,这时温家宝展露笑容,耳机再没有技术故障。

对于两国关系,温家宝强调,「中方把德国看作重要的战略伙伴」,最重要是求同存异。两国计划在
2015年前将贸易额增至 2,000亿欧元(约 22,200亿港元),双方签署了 22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逾千亿港元,空中巴士公司( Airbus)会向中国出售 62架全新的 A320客机。

温家宝在记者会又重申,欧洲一些国家存在经济困难只是暂时性,中方对欧洲及欧元有信心,会按需要购买欧洲国债,协助欧洲经济稳定。

在默克尔之前,英国首相卡梅伦( David Cameron)也向到访伦敦的温家宝提及人权问题,但温家宝还以颜色,在联合记者会上警告中国毋须批评者就人权问题作出「教训」和指手画脚。

他之后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说,指未来中国「将是充份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强调中国未来发展要靠改革开放,倒退没有出路。

中国发出警告:美国第二轮危机正倒计时

6月23日美原油指数大跌了4.16%,最低逼近每桶90美元。打压力量来自国际能源署(IEA),它称未来一个月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而美国政府同时释放3000万桶国家原油储备。这一出人意料的举措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未能在6月8日会议上就增产达成一致的回击。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在通胀问题上180度大转弯。近一年来的全球石油和粮食涨价所导致的通胀,不管美国主观目的如何,就客观效果而言,美国是始作俑者。一方面,美国新能源替代战略,鼓励以粮食生产乙醇汽油,这直接加剧了粮食供不应求,推高了粮价;二是利比亚石油供给几乎停止,刺激了石油价格上涨。

  美国如此作为,难以排除转嫁危机之嫌。如果石油粮食价格上涨,中国因石油外需依赖度高达55%,粮食勉强自给而首当其冲,通货膨胀率将上涨,这已经演绎为现实:中国CPI从2010年8月的3.5%上涨到2010年5月的5.5%,6月份很可能超过6%。而通胀上升倒逼中国加息,提高存准率。

  现在轮到美国撑不住通胀压力了,随着石油粮食价格上涨,美国滞胀苗头已现美国5月零售额为-0.2%,为11个月来首次环比下跌。5月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0.3%,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食品和能源价格12个月累计分别上涨3.5%和21.5%。

  这似乎是一组对其他国家并不太差的数字,但足以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因为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或很少的庞大的金融衍生品接近6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有超过2/3在美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救市核心举措之一,美国冻结金融衍生品两年。如今,金融衍生品冻结期已过,特别是利率衍生品,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是衍生品的第一大品种,它最怕利率上涨,否则持有会成本大增乃至崩溃,因此,美国必须坚持0~0.25%的极低利率,不敢轻言加息,上周美联储会议,也绝口不提加息。

  与此同时,美国两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表现黯淡,上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房地产市场仍非常疲软。5月商品房销售额(NAR)季调后成屋销售年化月率下降3.8%,总数年化为481万套,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美国一季度的GDP年率为1.9%,已较2010年四季度的3.2%大幅下降。

  美国股市已经先行反映了复苏乏力。从5月初的高峰以来,道琼斯指数已经下跌了7.3%,股市下跌又将导致财富效应的收缩,会进一步收缩消费,损害对未来的信心。

  美国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偏偏是陷入了"经济停滞,通胀上升"的两难预期中。而打击通胀,则直接受益的是中国。那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推出量化宽松3.0?美国2011财年财政赤字1.4万~1.6万亿美元,到期美国国债超过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销售的市场缺口高达70%,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是57%。即美国难以避免地要实施量化宽松3.0,来弥补保持政府运营的资金链缺口。

  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张赤字,首先会遇到14.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高压线。即使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妥协,将债务上限提高1万亿~2万亿美元,那必然迎来量化宽松3.0,一旦QE3推出,又会极大地打击美元的信心现在的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0%这是一个高风险线。

  这就是美元和美国经济的四面楚歌试图以高粮价油价转移危机,结果推高自己的CPI,要戳破金融衍生品泡沫;要推出量化宽松3.0救市,又害怕动摇美元的地基,引发美元恶性贬值;不推出QE3,又担心经济陷入加速衰退,二次探底;若以地缘政治动荡转嫁危机又遇到了强有力的中俄制衡。

  不知道美国的决策层还有什么高招,如果未来3~12个月内难以找到出路,则美国的二次危机就很难避免,如其一旦爆发,将比第一次危机更厉害,因为它将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还是美元纸币危机。

法国愤怒:巴铁竟把这样的军事技术白送中国

  巴基斯坦正与法国商洽购买的战机导弹和雷达技术,但有军事专称,这项军事合作有可能使得法国的战机和导弹技术最终落入中国手中,这些技术对台海的军事力量对比有一定影响。


  报道也引俄罗斯和中国消息称,这笔交易很可能达成。

  《简氏》报道指出,这些技术将被用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共同开发的战机上。

  报道透露,巴基斯坦空军曾让中国工程师研究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战机,使中方的JF-10战计划取得重大进展。

  报道指出,中国这次也很可能借力巴基斯坦,绕过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取得法国的导弹和雷达技术。

  一名在国的军事评论员指出,如果中国获得这两项技术,无疑将改变中国与台湾和印度之间的军事实力平衡。

  目前台湾军方目前拥有60架法国幻影2000-5型战斗机,其所配置的正是"米卡"空对空导弹和泰勒斯RC400雷达系统的前身――RDY雷达系统。

  中国一旦取得法国军备技术,加上巴基斯坦与印度向来交恶,新态势也将影响法国向印度出售武器的努力。

  报道称,法国正寻求向印度出售阵风战斗机,MBDA和泰勒斯公司为印度当局翻新旗下幻影2000战机的谈判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联社报道指出,法国总统还没有就这次对巴基斯坦军售表态,但发言人称有可能在今年稍后访华时说明立场。

  法国国防部发言人没有向联社证实这起交易的存在,但表示没有理由不与巴基斯坦合作,而且军售条款中也必然会包括军备管制措施。

  美欧愤恨不已:巴铁竟然把这项技术偷偷送给中国

  自元级潜艇露面以来,其新颖的外形和优异的性能就引起了全世界军事爱好者和各国军事专家的关注,更是令美国情报部们躁动不止。元级作为我国最新一级的常规潜艇,代表了我国当前的常规潜艇最新技术。西方专家们连称意想不到的速度,出乎意外,出乎意外……随之,各种分析纷沓而至络绎不绝。

  一派观点认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从基洛级演化而来。主要证据有两点:

  首先,元级潜艇排水量与基洛级基本相当,并具有基洛级略微突起的K型粱,且突起轮廓更为明显,可以判定元级潜艇内部空间结构和布局基本与基洛级相同。其次,指挥台位置和尺寸有调整。

  原宋级潜艇的指挥塔尺寸过大,水下潜行时上下面的阻力差过大,必须依靠首舵来抵销上仰力矩,同进还会增大潜艇水下潜航的阻力;而新潜艇的指挥塔围壳比例与基洛级相当接近,显示中国军工设计人员已经有意识的在弥补这种缺陷。如此,俄罗斯基洛级和国产宋级潜艇的技术特长相互综合,性能肯定更进一步,可以称为"超级宋"潜艇。

  也有一派观点认为,元级潜艇应该属于俄罗斯阿穆尔级的改进型。俄国军方是这种言论的始作俑者。俄海军技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元级潜艇在设计上参考了阿穆尔级的概念。无级的外轮廓采用了水滴型设计,而舍弃了原039级潜艇的鲸型,并且继承了基洛级和阿穆尔级简练的外形。

  通过判读元级艇体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俄专家还认为元级已经装有被动声纳系统和拖拽声纳系统。而且,通过"已经证实"的039改进型潜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胶层技术,元级潜艇甚至可能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整体橡胶覆盖技术,使水下噪声降到100分贝以下,这样降噪水平已经相当俄式潜艇。

  其实,元级潜艇的围壳与以前我国的其它型潜艇相比,不但高度显着降低,而且外形和适航性大大提高。这种同样也是水滴形的围壳,从整体上来看,较丰满的围壳与短粗的艇身配合起来,即美观又阻力小。因此,元级应该是我国已服役的常规潜艇中,适航性和耐波性最好的潜艇。

  武器系统方面,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声称,早在2000年,俄罗斯革新家发计局就已将3M-54"俱乐部"潜射导弹技术转交中国,该导弹可从水面舰艇或基洛877EKM/636型柴电潜艇上发射,随后引进的基洛级潜艇更是掌握了先进的潜射导弹和鱼雷,这些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技术","毫无疑问"的将用在元级潜艇上。

  除俄制武器外,元级潜艇肯定也会选择搭载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海军装备。美国海军情报部亚洲东京处主任约翰麦克劳尔称中国最近部署的3艘元级潜艇具有"远程打击能力"。他们配备了C-802型反舰导弹(从艇艏4个鱼雷发射管发射)。而在其指挥台与第1逃生舱出口之间,还部署了6枚CSS1型潜射巡航导弹,其射程在700-1200公里之间,可以打击大型航母编队,此外这种导弹还采用了中国自己的深海冷发射技术。

  国外专家们对元级潜艇静音性能的推测最为"大胆"。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中国肯定会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升级,如把电动机轴速由500转/分降至250转/分,同时采用双层弹性垫座、发动机加装软垫等措施,大幅降低潜艇的噪音强度。

  由于中国一直有"引进技术胜过购买技术的"传统,当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877EKM、636型基洛级潜艇后.必然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运用这些静音措施可使元级潜艇噪音降低到96分贝的惊人水平,直逼有"黑洞"绰号的基洛级潜艇。鉴于美国海军目前仅有一种主动式声纳能捕捉基洛级的反射回音,因此对元级潜艇的噪音指标高度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

  常规潜艇为追求最大水下航程,不知愁煞了多少才华横溢的天才设计师,终于进化出相对完善的AlP系统。这次对于中国的元级潜艇,国外众媒体是异口同声的、坚定的、毫不含糊的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了AlP技术,理由是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已经从法国获得阿戈斯塔90B型潜艇的AIP技术,法国这项AIP技术被称之为MESMA(独立潜艇能量模型)蒸汽涡轮机系统,以乙醇和液态氧为能源,驱动一台涡轮式发电机。这项技术可以把潜艇水下续航力增加3到5倍。通过加长一段艇体,可以方便的装到许多现役潜艇上。

  AIP系统使常觇潜艇潜航能力大为提高.但同进部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长时间潜在水下,无法用天文导航进行位置修正,仪靠陀螺定位就很容易积累误差。但从中国三位上程师于1999年在韩国获得国际金奖的论文《于海流数据库的水下导航信息融合方法探讨》来看,中国很可能已解决,水下导航的精度问题。

  论文作者通过对水下导航信息融合算法进行比较,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建立完善的海流数据库,以此来增加精度较高的导航信自、参照源,并提出适用于水下导航的信息融合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和海试证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水下导航的精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无级潜艇的电子系统同样受到了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美国军方认为元级的声纳系统相当先进,拥有一套装设在艇艏的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纳.及一套装设在舷侧的被动低频搜索声纳阵,还将配备国产拖曳式被动声纳阵列系统。

  而实际上,元级的电子系统基本使用的是新宋改〈039A〉的,有艇首舰壳中频主、被动攻击声纳,舷侧低频被动侦听声纳阵,改良自法国的DUUX-5型拖曳阵列侦听声纳〈用于远程反潜093曾用过法国原型〉。这些声纳在新宋改上已经试用技术成熟、经改进后装在元级上无技术风险。

  元级的主电脑是国产某名牌军用加固型,运算速度极快,可同时处理各分系统传来的各类数据信息,并正确及时的发出指挥指令。已实现数字化的指挥、控制、武器管理系统,与艇上的信息时势数据链系统组成艇上的C4I系统。

  光电桅杆是新型的不穿透艇壳CCD一体型,探测雷达使用了自某国进口的引进改良型,该艇重点是装设了我国某潜艇学院教授研制的水下精确导航定位系统〈093、094核潜艇也要装备〉。这套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极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极大的提高水下发射导弹的攻击准确性。

张召忠曝光:瓦良格航母服役后竟被派去这里

  主持人: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的召忠说军事之大国航母系列访谈。美国最新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布什号最近派往地中海进行首次战斗部署,航母这个武器发展了百年的历史,在今年,在高技术,高信息化的今天,他的作用和意义又在哪儿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否应该具有航母呢?今天就请专家张召忠教授为您解读。


  张召忠:您好。

  布什号航母永远承载着最高的荣誉

  主持人:美国布什号,这款航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了,特点是什么?

  张召忠:布什号是尼米兹级最后一艘航母,第十艘。也是用总统名字命名的唯一一艘,前总统和现任总统两人一块儿为航母服役而参加典礼,这是从来没有的。服役的时间原来是准备2009年的5月份,美国一般限定服役时间以后会往后推,这儿没有完成,那儿没有完成,会推到7月份、9月份,这非常奇怪,2009年1月份就服役了。为什么呢?因为1月份小布什到期了,他要给奥巴马交权了,我估计是奥巴马必须尊重前任总统,你看也不容易,干了八年,另外老布什也是德高望重,现在尼米兹最后一艘航母就取名为乔治布什这样一个名字,你参加一下吧,你们两个,等你下台了多不好啊,现任总统去参加这样一个典礼。

  美军cvn-77布什号航母高速转向航行

  对于这艘乔治布什号将载会有永远最高的荣誉,所以小布什在任最后一次坐着他的空军一号专机飞到现场,他是在诺福克基地,然后搭乘海军陆战战队的陆军1号直升机,直接落在布什号甲板上,一家人,老布什,老布什的夫人,小布什,这些人参加了这样一个活动,21响礼炮,很隆重,所有的舰员全部过来,每个人发三张票,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女兵带着自己的男朋友,再带着父亲或者是母亲,这样来参加这样的典礼,很隆重。

  布什号承担双重任务 全舰实现数字化

  主持人:这款航母有哪些新的技术特点?

  张召忠:这艘航母新的特点就是从定位上来讲,它是尼米兹航母最后一艘,这一级都是一个图纸,尼米兹这一级发展到了最高级别水平,和所有的尼米兹舰艇相比是发展到最高水平了,另外后面一级是福特级,这个福特级现在还在船厂造着,那又是另外一个新的一级了。另外新的一级有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全部拿到这艘上面试验,它又是下一级航母的试验舰,一方面是尼米兹技术最好的舰,也是下一个航母的试验舰,承担着双重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来讲,CVN-77布什号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照片你看上去以后和尼米兹相比非常漂亮,就是飞行甲板上面非常的大,好像是它的尺寸比尼米兹大了很多,它的尺寸并没有明显的增大,为什么尺寸显得大呢?主要就是岛型上层建筑体积缩小了很多,缩小了很多甲板上的活动空间就大了,这是一个明显的改善。

  另外原来岛式建筑30多米,现在降低了很多,你看上去以后感觉很小的一个岛。这个岛非常小,占的空间就小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第二个改变,这个舰采取了大量的隐身技术。

  主持人:航母也要采取隐身技术。

  张召忠:对。比如说隐身涂层,防雷达隐身,外形上见棱见角的都比较少了。水声采取了一些降噪技术,另外舰上所有的电子设备的布线,过去使用很粗的同轴电缆,现在全是光纤,由那些电缆改变光纤以后,省了几十吨,几百吨的重量,有效载荷提高了,传播速率也快了,现在都是光纤传递,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www.junshijia.com 军情第一站

  另外,全舰都是实现了数字化,像监视器,闭路电视,这个对于防火,对于自动化水平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这个舰和其他舰之间,和飞机之间,和其他军种都实现了16号数据链的连接,就是说陆军的直升机发现了目标以后,他可以把目标的图像通过16号数据链传到舰上来,这个舰上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陆军传过来的数据,这样互联互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指挥控制能力提高了,这是这个舰非常大的特点。还有最大的特点,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任命了一个女的少将,担任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

  布什号航母上的舰载机变化很大

  主持人:为什么要把这个岛式建筑做小,是不是也是未来航母发展的趋势?

  张召忠:这个做小,按照原来的规矩,上层建筑高了以后,这个舰长在驾驶楼上,在驾驶室里面开船,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舰长指挥岗位不是在岛式建筑上,不是像船老大一样在甲板上面的三层,现在是从上甲板往下走三层,才到他的战斗情报中心,旁边都是有装甲的,防护的,大屏幕,舰长在旁边作战指挥,飞行部门长,看着大屏幕指挥,现在有很多功能不是在上层建筑上了。

  还有一些都是小型化技术了,过去用电子管,三级管,做这么大,现在这么大一个东西,现在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了,过去这么大的电子管,现在是个小芯片,过去一屋子的电子管全部加起来,现在就是一个小芯片,指甲盖一点,包括雷达等电子设备也小型化了,这样就导致了上层建筑缩小了很多,缩小了很多一个直接的效益就是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暴露的东西太少了。

  主持人:还是为了隐身。

  张召忠:还是为了隐身。

  主持人:舰载机有没有一些变化?

  张召忠:舰载机变化很大,就是说尼米兹那个时代,包括原来的华盛顿号,原来一艘尼米兹舰上大约有这样的战斗机,F-14,一般上两个中队到三个中队,F-14飞起来以后就是管空战,F/A-18可以空战,也可以对海攻击,专门对海攻击的是A6、A7,A6是重型攻击机,A7是轻型攻击机,反潜机是S-3海贼,预警机是E-2C,电子战飞机是EA-6B,直升机配一个中队,是海鹰。你看,这一说就是8、9个型号。8、9个型号就得有8、9个保障分队,零部件都不一样,每一架飞机,每一个型号的飞机用的燃油的编号都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维修、保养这些都是问题,都需要专门的人,需要很多的维修空间,需要很多专业的人,这个就非常的麻烦。

  现在是什么呢?淘汰过去8、9个东西,现在4个中队全部是F/A-18,把过去那种单一的防空的F-14,单一对地A6、A7全部淘汰了,现在对空、对地、对海作战就是F/A-18这一个型号,4个中队,4×12共48架。另外电子战飞机也是F/A-18 改的,EA-18G咆哮者,这5、6个中队上面全部
是一个型号,一下子节约了很多,零部件互联互通,燃油系统保障起来非常简单,大大提升了战斗力和出动率,就是良好性的指标马上有很大的提升。

  还有一个就是说,美国海军正在试验X-47B,在航母上起飞降落的一个无人机,大约10吨左右,准备装备在福特级航母上,有可能装福特级之前在这上面试验,这也是一个开辟一个历史,无人机上舰。

  舰载机方面就没有什么了,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变化比较大一点。

  布什号航母部署地中海是为打利比亚而去的

  主持人:一般来讲美国的航母是如何配合军事行动和美国外交的呢?

  张召忠:美国的航空母舰分正常部署和任务部署,正常部署比如说中国的对面在日本的有一艘华盛顿号航母,就属于正常不熟,它的母港就在日本的横须贺,去年说华盛顿号要干这个,干那个,当时我就说不可能,因为现在在修整,所以最后果然修整了很长时间,修整没有完就赶到福岛抗震救灾,不小心受到辐射了,于是赶紧取消,吓得够呛。这叫正常部署,每年按照日程表什么时候该演习了就去参加。

  还有一种叫做任务部署,比如说突然打利比亚,这是任务,所以说乔治布什号现在地中海有可能就是为打利比亚这个事情而去的,部署到那个地方。在美国如果作为一个军人,这一辈子没有参加过几次战役让让人看不起的,美国军服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说的资力章,我们资力章按照年限,服役一年一个杠一个杠来计算的,美国是打一次仗就有一些战功,都是军功章。所以,一个新的航母,任何一个新的装备,它一定要经过实际作战的检验,所以我估计他这次去要准备参加利比亚的一些作战行动。

  F-35碰到大问题 变成胖子急需减肥

  主持人:航母上最重要的就是舰载机,未来的航母上一般会配什么样的舰载机,有没有一些新的升级?

  张召忠:未来的航母就是福特号,福特号航母的作战飞机将来主要就是两种,F/A-18和X-47B无人机。F-35也有可能上舰,但是现在问题是F-35碰到问题了,F-35陆基起降型是可以的,但是另外两个型号现在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出来,就是你说的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这个将来F-35在航母上起飞是需要把蒸汽弹射器改成电磁弹射,但是这个东西好像是失败的,也没有成功,等它成功了以后,现在飞机也有问题,F-35的飞机问题也很大。现在陆战型的垂直起降也是不行的,所以说F-35在技术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比如说垂直起降的问题是什么呢?

  它起不来了,就像是一个人,每个人吃得太好了,原来能跳老高,现在跳不起来了,太胖了,肚子太大,F-35变成一个大胖子了,为什么变成一个大胖子呢?一会儿要增加点这个,比如原来没有这个技术指标,一会说增加这个,又说增加那个。或者是起来以后再垂直降落,容易摔下来,就坠毁了,这很危险,现在停下来,要先减肥,不能这么胖,自重都这么重,所以现在要解决。

  我估计F-35碰到大问题了,这些问题又导致第三个问题就是价值上涨了,原来是8、9个国家参加,8、9个国家都拿钱,一块儿搞F-35的平台,大家都买,增加了数量,把研制费平摊到数量以后就便宜了,原来预算差不多5千万、6千万美元,现在超过一个亿了。

  超过一个亿以后有可能恶性循环了,有些国家原来想买,比如英国,投资想买,现在英国连下午茶都取消了,下午3、4点以后服务员推一个小车过来,有小点心、咖啡、红茶,一个人拿一个小盘子,吃个小饼干,大家交流交流,喝个茶,今儿天气不错,英国很绅士,这个没有钱了,国家给取消了,留着钱办奥运会,原来说造两艘航母,现在造一艘,穷困潦倒了,原来说5千万、6千万还有积极性,现在变成一个亿,主权债务危机变得没有钱了,再加上打利比亚。

  我估计这个飞机现在不看好。还有噩耗传来F-22无限期停飞,F-35是继承的F-22的技术,F-22现在有问题了,F-35有没有问题呢?比如供养系统,7千米以上驾驶员就晕乎,想睡觉,那是人驾驶的,就像醉酒驾车,开着开着睡着人了,人就掉下来了。

  美国最终会把电磁弹射搞成功

  主持人:美国建造的福特号航母,会不会采用这个电子弹射,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它才能露面?

  张召忠:电磁弹射是肯定的,它是没有办法再去重新用蒸汽弹射,因此已经造了,不是说一种概念,不是说计算机模拟,已经造了,造的过程当中弹射了几次不成功,我感觉这个东西是非常正常的,世界上谁也没有搞过,美国率先搞这个东西,有可能出现一些失败,出现失败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现在理论来讲,这个事情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是确实是现在技术上过不去了,现在碰到一个坎了,目前美国正在公关,我相信美国这个事情会搞出来,但搞不出来也得搞,不可能把舰都快建好了,把电磁弹射装置拆了再换成蒸汽的。

  蒸汽弹射是什么呢?航母核动力旁边带一个蒸汽锅炉,烧水,水烧热了就有蒸汽,先把淡水烧热了,那得多少水啊,不是一壶水、两壶水,那是几十吨水,把淡水烧热了以后,把蒸汽存在一个大罐子里面,特别巨大的,像油管。然后拿个小管子把飞机挂好了,飞机肚皮底下有一个滑沟,前面有90米长的蒸汽弹射器的滑轨,挂好了,飞行员说准备好了,挂钩挂好了,一切准备好了,放气,然后突然弹上去了。

  有很多压缩机,压缩机打钉子的,装修用的,那就是使用压缩空气,一个道理,只不过他的压缩空气冷却把35吨重的飞机顺势谈上去,弹上去就没有气了,然后再补充气,再来第二下。现在这些都没有装,航母都快造好了,如果说这套不行,我再搬那套,航母那得拆了重新造。那就麻烦了,所以这是不可逆转的。

  一年365天,苏联航母360天"住院"

  主持人:我们回首苏联曾经对航母的认定是什么,认定是海上棺材,认为航母是没有用的,要积极发展核潜艇,今天为止航母的用处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张召忠:现在也是两个观点,苏联当时赫鲁晓夫那个时候,一开始就是说斯大林那时候想搞航母,赫鲁晓夫说搞那个东西干什么,那么大个,在海上两枚鱼雷就给你搞掉了,他说不搞这个东西,不搞这个东西然后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船往古巴运导弹,到加勒比海以后,让美国4、5个航母战斗群给围那儿了,赫鲁晓夫就感觉很丢人,说那什么我不去了,我回来,我服软,回来以后苏联一定要下决心搞航母。

  所以苏联几代领导人下决心,前前后后搞了3个级别,9艘航母。现在还剩一艘,"库兹涅佐夫"航母,现在放在北方舰队,这艘航母从服役以后到现在,我就掐指算着,出海不到十次,每一次出海都出事,要么这爆炸了,要么那着火了,要么是飞机起飞很正常,回来着舰的时候掉海里了,每次都出事,非常不顺,造一艘航母,干不了多少活,一年365天,360天住院。

  普京当总统的时候,2007年那个时候,它是2008年交的,2007年那个时候普京说未来十年要造六艘航母,我当时就是说未来时间造6艘航母,连个图都画不出来,结果今年普京现在又牛了,就说未来十年我要拿7千亿发展武器装备,一年700亿,10年7000亿,我想7000亿肯定要造航母,那么多钱干什么,每年光搞准备700亿美元,跟美国一样多,美国4、5千亿美元的军服,他用在装备上也就是700到1000亿美元,因为还有生活费等等工资。

  我就感觉俄罗斯真有钱,拿这么多,肯定搞航母,结果变了,普京说不搞那玩意儿,重点搞洲际弹道导弹,陆上的白杨-M,把陆上的装在导弹核潜艇,变成"布拉瓦",还有要搞外层空间的东西,然后又搞电子对抗,电子战这些东西,另外要发展核潜艇,俄罗斯是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呢?

  他说我搞那么多大家伙,美国一小时全球打遍,X-37B,在外层待了半年就回来了,挺成功,以后可能从外层空间带个东西下来,一下把我的航母打掉了,不搞了,现在改成搞核潜艇了,俄罗斯在变,有几个发展航母的国家也在变,比如英国、法国合着搞,一块儿造。

  中国有航母比没有强,但不要想得太重

  主持人:中国作为地区性世界性的大国,也需要航母这样的武器?

  张召忠:以前梁总长讲过,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当然需要。其实对于航母,不要把它想得太重,好象有航母就是一个大国,没有航母就不是一个强国的标志,其实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航母只是一个方面的标志,不要把这个事说得太言重了,好像没有就不行,泰国有航母,你听说航母怎么着了吗,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强。美国老拿中国有航母说事,其实仔细想想航空母舰是一个高技术装备吗?不是。

  美国是1910年开始有航母,第一艘航母"兰利号"服役,用运煤船改装的一艘航母。1910年到去年是航母100年,今年是2011年,航母搞了101年了,中国到现在100多年以后有艘航母,你美国感觉很奇怪吗?威胁了吗?美国11艘航母满世界转,中国现在还没有,就算以后有了以后又怎么着,100多年以后才有,这算是高技术装备吗?不算吧。

  另外舰载机,美国1903年开始有飞机,有飞机之后马上在舰上实验着舰,当时是水上飞机,舰上起飞,水面上降落。喷气式飞机是55年、56年开始上舰,是美国首先上舰,咱们就从55、56年算起,喷气式飞机上舰算起,中国到现在就算是有能够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飞机,我们也没有降过啊,现在航母也没有,所以舰载机也没有降过,即便我有了也是晚了60多年。

  蒸汽弹射器42年就有了,这是英国的专利技术,二战时期就用了蒸汽弹射器,尼米兹级用的都是蒸汽弹射器。中国到现在没有蒸汽弹射器,从42年到现在晚了多少呢?也晚了50、60年了,所以美国对中国发展航母没有必要炒作中国威胁论,你11艘航母不威胁我,我有了一个东西就威胁你了,不能这么讲。我还说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所以说没有这个道理。

  如果中国有航母,就可以长期在亚丁湾活动

  主持人:并且我们环顾中国周围国家,泰国、印度有航母,日本还有日向号准航母,这些周边国家的都有航母,俄罗斯还有一艘航母,会不会对中国产生威胁?

  张召忠:航母真正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一个国家的海军舰艇、海军兵力计算作战范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作战原则,就是打起仗以后,在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不能够出海。

  举一个例子,现在利比亚,利比亚有海军,但是它的海军舰艇出不去,为什么出不去呢?因为没有空中的掩护,为什么没有空中的掩护呢,因为被禁飞了。只要空中禁飞了以后,舰艇出去一艘就打一艘,没有任何的安全保障。有一点像南方盖房子,南方一层改成商铺,都是房檐出去两三米那样的走廊,因为南方雨水多,人们在走廊下逛商店很方便,北方就没有。

  军事力量有点这个道理,伸出去的屋檐就相当于你的岸基航空兵,屋檐下走的人相当一艘一艘舰艇,如果上面下雨了,上面下冰雹了,没有那个屋檐,人就冲湿了,就被冰雹砸伤了,有那个屋檐总是好。但是这个屋檐要多宽才好呢?比如说现在中国海军,我们永远都在距岸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甚至500公里范围之中作战,差不多岸基飞机就可以,没有问题,这个屋檐可以够得着,胳臂够长。

  如果到印度洋去,我现在南海都到不了,曾母暗沙都到不了,作战半径没有那么远,到那个地方到要1500、1600公里,歼10可以飞过去,但是回不来,你还要巡逻一段时间,这怎么办?就需要延长你的胳膊,如果有一个航母,等于把你的机场延长出去了,把你的胳臂延长了,把你的屋檐延长出去了,这样就可以保护你延伸出去的海军舰队,是这么考虑的。如果我们有一个航母编队在亚丁湾就非常好,可以长期在那个地方活动。

  美国杜鲁门号航母舰长的成长轨迹

  主持人:一艘航母好几个千人,相关的航母工作人员和舰长是如何培训和挑选出来的呢?

  张召忠:航空母舰的舰长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杜鲁门号航母的舰长,这个舰长成长路程有几步必须要走,首先必须是一个飞行员,而且这个飞行员要求必须是飞战斗机的飞行员,战斗机的飞行员还要求在航母母舰上起降不超过多少次,飞行不超过多少个飞行小时,比如说2000——3000个飞行小时,就说这是一个首要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飞行员,在舰载机上有大量的成功的起降经验,这样你在起降过程中对舰载机以及舰上的地面保障设施和飞行部门这一套,就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这是一个。

  然后第二个,这个人让它到飞行学院去当教员,你会开飞机,有很多实践经验,但是你没有上升到理论,必须到学校把实践变成理论,当教员完了以后,杜鲁门号这个舰长就干得比较好,以后慢慢当了教研室主任,慢慢当了校长。由飞行员变成飞行教员,这样他就有很多理性的思考。然后突然又派他到地方的工业学院去学两年的核动力专业,核动力学了之后,就对动力的传送很了解,因为动力要传送到蒸汽弹射器,要让飞机起飞,这个动力要传送到螺旋桨推动舰艇前进,这是舰艇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损管,如果鱼雷打过来以后怎么自我抢救。所以说动力非常重要,就学动力,学完动力回来之后,就分配到大西洋总部当参谋,美国的大西洋总部是管陆海空的,当参谋就有机会接触陆海空三军,整个的联合作战这一块他又清楚了。

  清楚了之后,然后让他到两栖攻击舰上当舰长,现在美国的作战,两栖攻击舰通畅会和航空母舰做配合,比如现在在利比亚旁边停着两艘两栖攻击舰,因为它要随时对利比亚地面投送兵力,而且直升机对地面打击也是从两栖攻击舰起飞,无人机也从这里起飞,所以这次布什号去他们两个又配合起来了。

  他曾经当过两栖舰的舰长,他是跟航母配合对地攻击的,最后终于下命令,下来一个航母的副舰长,航母副舰长不管作战,管吃喝拉撒睡,检查卫生,今儿伙食怎么样,来一个人上舰了,帮助人家安排,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提升了他的管理能力。

  最后当了舰长,杜鲁门号服役,克林顿上舰。这个人我就跟踪研究他,他当了几年杜鲁门号舰长后就直接退役了,没有提拔成将军,这比较遗憾,所以布什号这次认命了一个海军少将当整个战斗群的司令,这是非常少见。航母的舰长是上校。

  网友问答

  最终解决南海问题是比较困难的

  主持人:腾讯网友说,最近在电视上网上看到菲律宾入侵中国南沙的新闻有很多,中国政府甚至用"入侵"这个词来指责菲律宾,可见非常严重。之后中国海军也在南海进行了正常的演习,所以请张召忠教授谈谈未来南海的情况。

  张召忠:菲律宾比较过分,有几个问题,它把本来属于中国的黄岩岛作为它的领海的基点,而且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希望长期让联合国同意这件事情,再一个在大陆架划分上也是向联合国提交,另外在双方争议的海域当中经常派海警到这儿来,所以这些东西都破坏了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关系。南海方面现在中国态度还是按照2002年的关于南海各方宣言,各方宣言基本的基调就是说,南海问题是环南海周边国家共同的利益区,大家有争端,有问题都可以摆在桌面上进行协商,不要用武力的方式去解决,要和平解决争端,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由于南海区域各个国家之间利益重叠,所以说不赞成一块儿来解决,就是双边解决,中国跟菲律宾的问题由中国和菲律宾协商解决,中国和越南的问题,由中国和越南解决。2002年共同声明以后,中国跟越南的争端是最多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中国跟越南在北部湾这个地方争端也很多,基本上划清了北部湾地区的渔业分界线。关于海上的一些争端也在多次谈判准备解决,另外中越还在北部湾进行巡逻,联合巡逻就很好了,发现一个渔船看怎么办,有一个联合巡逻机制,这都是和平方式解决的很好的开始。

  那么现在中国就希望还是按照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步步推进,领土的争端,岛屿争端解决非常麻烦,要有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如果本着这样的态度去解决,南海的问题应该可以慢慢缓和,最终解决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谢谢您。写谢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召忠说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