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金曜日

北京在华盛顿压力下,开始参与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华盛顿邮报》1月18日刊登伊格纳修斯(David Ignatius)的文章说,1月份有个国家正悄悄减少从伊朗购买石油,这个国家正是伊朗以为的保护者――中国。

据受重视的石油工业刊物――《外来报告》(Foreign Reports)出版人克恩(Nat Kern)透露,一月份中国将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从去年每天平均约550,000桶,减少到现在约285,000桶。中国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客户,德黑兰减少对华石油销售,是由于双方对付款方式谈不拢。但这也是伊朗石油对欧洲和亚洲出口大幅减少的先兆,原因是各国买家未雨绸缪,为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伊朗的石油制裁预作准备。

美国和西方盟国正考虑制裁伊朗石油出口。欧洲已经同意每天减少购买禁止购买450,000桶伊朗石油,直至今年年底。日本表示每天减少100,000桶,南韩官员表示每天减少40,000桶。就连非西方盟国,也对伊朗石油供应的可靠性感到紧张。为此印度的炼油厂一月份从沙特阿拉伯购入了额外的石油。

奥巴马总统去年12月31日签署的法律,启动了新一轮的制裁,禁止与伊朗中央银行交易,目的是阻止伊朗通过正常渠道出售或出口石油。分析家估计,即使制裁仅仅部分取得成功,伊朗也可能失去20%的石油出口量,石油收益的损失更可多达四分之一。已经凋敝的伊朗经济,难以承受石油收入的损失。当然伊朗和买家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的财务安排进行交易,但这种情况下买家可能要求折扣价格,使伊朗的石油收入大减。伊朗也可能经伊拉克走私石油,但同样必须给予买家折扣。

中国和伊朗在价格上讨价还价。据科恩说,当伊朗拒绝中国要求的付款条件,北京即减少日进口量285,000桶。其实双方争持的价差,只是每桶50美仙。但伊朗显然担心,如果给予中国价格折扣,其他买家也会争相要求。此外,中国之所以对伊朗板起面孔,还由于北京拉拢了有能力每天增产200万桶石油的沙特。温家宝总理上周末访问利雅得,签署了联合兴建价值100亿美元炼油厂的合约,标志着两国关系拉近。

克恩表示,伊朗或许到3月份或4月份,都不可能够恢复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因为届时奥巴马政府才能够看到中国是否确实减少了伊朗石油进口,并据此决定是否惩罚中国的银行。白宫官员说,他们希望避免制裁美国的最大债主――中国。然而,美国能够主导遏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同时又不会触发油价恐慌性地高涨吗?通过沙特的增产,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增加利比亚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每天将为市场额外提供50万桶石油。

如果欧洲和亚洲减少购买伊朗石油,德黑兰会怎么做?她生产的多达4000万桶以上的石油可能储入油轮,停泊在霍尔木兹海峡以外。所有额外的浮动石油储备,都有助于抑制油价。但专家们指出,浮动的石油储备难以保护,也很容易被夺占。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伊朗今年都可能出现石油问题。
中国房地产业投资额的不断下降将直接威胁中国政府经济发展"保八"的目标。分析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还要看内需和政府支出。

路透社1月18日发表分析文章称,中国楼市的冷却可能会使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个百分点。这也迫使北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保八"政策。文章指出,即使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避免了房地产的崩盘,该领域的投资力度减弱无疑会约束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放缓也包含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而中国官方本周最新公布的数据预示着房地产业还会继续大幅缩水。

中国2011年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额达到6.17万亿人民币,比美国房地产业2005年处于泡沫高峰时期的投资额还高出2000亿美金。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住房并不是供过于求。事实上,政府已承诺在2012年建立700万户福利房,而它已经在2011年中大约修建了1000万户福利房。

为了让房地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国每年必须不断地修建更多的房屋。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以及对开发商们收紧信贷,中国房地产业将很难超越2011年的强劲表现。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任教的副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指出,如果中国2012年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与2011年持平,也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到6.6%的水平。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了9.2%来说,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退步。这其中还没有考虑到随着房地产投资降温而将受到影响的建筑材料行业以及银行需要面对的新增呆坏账。

中国最新的经济发展计划希望国民生产总值能以7%的速度增长,但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至少需要8%的经济增速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以此促进社会的稳定。而后者对于执政党来说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中国2012年的房地产投资额将减少一半。她并不像程致宇那样认为地产业的投资会与2011年持平,并坚持认为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投资将大幅下滑,但不会导致行业崩溃。

本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价格于2011年12月连续三个月下滑。对于开发商来说,2012将是残酷的一年。路透社1月10日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房价在2012年还会下跌10%到20%。

中国官员过去18个月中一直致力于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并试图不让市场过热。现在看来,中国政府的这一做法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房地产泡沫破灭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远比政策上为房地产降温所带来的影响要大许多。

现在值得怀疑的是,政府是否有切实的办法保住超过8%的经济增长率,也不知道政策层有没有为"保八"失败做好准备。

政府本周二(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房地产业占了13%的比重。比许多经济学家预测的10%还高出许多。所以,房地产业的投资降温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剩下87%的经济领域肩上的担子更重。

中国2011年的净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减少,而2012年的情况可能仍然会如此。这也就意味着,内需以及政府支出必须承担起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

在政府开支方面,中国正在继续执行抵抗2009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但是地方政府高达17000亿美金的债务使得地方负债愈发成为棘手问题。中国审计部门最近发布消息表示,已经于去年12月份发现地方政府总额达840亿美金的不良债务。清华大学外籍教授程致宇认为,中国政府当然可以向本国经济注入大量资金,继续保持投资热潮。但所有这一且都有代价,而这种代价可能会相当大。
年近84岁的前国务院总理朱�基,前(18日)晚在上海大剧院观看京剧表演。他致辞时罕有地提及国家前主席江泽民,忆及在他领导下当年在上海工作的情景,说「上海没有什�大事干不成」。

�萃京、沪两地京剧名角新秀表演前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朱�基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等一�高官陪同下,出席观看这场表演。他在开演前发表了9分�即场演话,罕有地提到在「江泽民主席领导下」在上海工作的往事。

朱�基说�「想当年,我在江泽民主席的领导下,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上海有506个局级干部,只要把这些局级干部紧紧盯住,发挥他们的作用,上海的廉政就搞好了,上海没有什�大事干不成。」

1987年底,朱�基由国家经委副主任调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翌年4月任上海市长,当时上海市委书记就是江泽民。1989年「六四」事件后,江泽民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朱�基接任市委书记,两年后,他也到京升任国务院副总理。2002年退休后,他鲜少露面,去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时,曾高调评论时政,但也没提及老搭档江泽民。

朱�基前天在京剧演唱会上的讲话,不失幽默本色,他先说「希望大家今天无论如何要hold住 (意即从容应对,近月两岸网络热门用语),3个小时包括15分�休息,比你们平常听报告,不会长多久。」他又教现场观�如何鼓掌,「你听高级领导同志做报告的时候,他每段快完的时候他就抬高声音,这意思就是要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