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的决议后,江泽民在兼任军委主席的就职演说中,除了把他在正式出任总书记职务的四中全会上表示过的一番谦辞复述一遍,再三强调"没有思想准备","深感责任重大,力不从心"之外,强调自己因"没有作过军事工作",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军事"。除此而外,还特别表示:有尚昆同志担任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担任军委副主席,杨白冰同志担任军委秘书长,是他自己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五中全会开过十几天后,江泽民的这番讲话被新华社发稿,以头版通栏形式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官方报刊上。无论是对杨尚昆不怀恶感,还是对杨家将反感已久的党内各派,都对江泽民同意把自己这番谦辞公之于众,感觉不可理解。自此,连中共内部人士都把邓小平向江泽民"交权"的这一戏剧化安排,形容成"太上皇向摄政王�孤"。
杨白冰是怎样当上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呢?高新在《温家宝传》中披露了杨尚昆提拔弟弟杨白冰的经过: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决定的中央军委组成人选是:主席邓小平;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尚昆。
十三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即立刻宣布杨尚昆的胞弟杨白冰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当时,党内曾为此专门传达,解释杨尚昆对安排自己弟弟出任总政主任一事"有顾虑",邓小平用"举贤不避亲"一锤定音。自此,"杨家将"的说法开始在党内、军内广泛流传。以至在八九学潮和"动乱"期间,杨尚昆自己都向元老们感慨:"我们'杨家将'名声不好听啊"。
到邓小平把军委主席职务交给江泽民时,杨尚昆取代了赵紫阳过去的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位置,其军委秘书长职务交给杨白冰出任,邓小平还同时安排增补杨白冰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赵紫阳担任总书记期间,十分明白自己所兼任的"军委第一副主席"完全是空有其名,所以在邓小平提醒他要过问一下军队工作时,他从来都是装聋作哑。而到了江泽民登基之后,虽说很快就以总书记名义兼挂了一个中央军委主席的虚名,但此时的杨家兄弟在军中的实权甚至超越了赵紫阳时期,连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都时时有插不进手的感觉,更何况"没有作过军事工作"的江泽民了。
更不如赵紫阳的是,杨尚昆在赵紫阳时代,除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和偶然因为其国家主席的头衔进行一些纯礼仪性的外事应酬,对党、政系统工作并不直接干涉。而江泽民入主中南海之后,杨尚昆被公开放在六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正中间,对党内外公开其"摄政王"政治地位,使得江泽民初入中南海的三年多里,"儿皇帝"的日子还不如当年的赵紫阳过得相对简单、舒心。
高新认�,江泽民之所以在上台后到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的这段时间里,一直表现出宁左勿右的倾向,除了"六四"镇压之后的大趋势这一客观原因,更有一层说不出口的主观原因:在杨尚昆以"摄政王"身份,随时支持乔石、李瑞环制约江泽民的政治环境中,他要逐渐摆脱这种压力,要想逐渐找到相对独立的自己,只能向李鹏和姚依林、宋平所依仗的陈云、李先念那一边靠得更近。
胡耀邦和赵紫阳下台后,邓小平失去了推动改革开放的最得力助手。"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不仅不推动改革开放,而且从理论上批判改革开放。邓百般无奈,只有亲自出马。
1992年1月17日,邓小平在夫人、女儿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陪同下,从1月18日到2月21日,开始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史称"邓小平南巡"。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到达武昌,接见了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在会见期间,邓小平直接点了江泽民的名,要求关、郭两人给中央带话:"谁反对十三大路线谁就下台。"
1月19日,列车到达深圳特区,邓小平发表长篇讲话:"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谁不改革谁下台。"同时,邓小平让杨尚昆、万里负责筹备1992年底的中共十四大人事班子,拟定包括总书记在内的新的人事名单。
邓小平在这次巡视活动期间,单独会见了乔石、刘华清、叶选平、朱�基、杨白冰等人,一方面说明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大力造势,另一方面反映出邓小平想提拔乔石、撤掉江泽民的打算。
邓小平在南巡途中还一再提起,说赵紫阳主管经济工作的那五年"加速发展功劳不小"。南巡回来后,邓小平又派人和赵紫阳联系,赵紫阳仍不认错――邓小平在南巡前后,多次派人和赵紫阳联络,赵紫阳坚持自己没错,不改初衷,坚持良知而不坚持党性,这在共产党内是少有的。
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北京召开全国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搞不搞改革是大会的焦点。在人大会议上,书记处书记、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率先喊出:"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同时,杨白冰直接授意《解放军报》发表题为"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社论,公开表示"坚决响应小平同志号召,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旗帜鲜明地支持邓小平。在总参系统中头一个响应的就是副总参谋长何其宗。杨白冰的"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直接针对江泽民。
差不多同时,在人大会议期间的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刊出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率先披露邓小平南巡及发表重要讲话。同日下午,《羊城晚报》以少有的规格几乎全文刊发这篇报导;3月28日的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均全文转载。3月30日,由江派人马控制的新华社才全文播发此文,比《深圳特区报》晚了四天,反映出江泽民的强烈抵触情绪。
杨白冰代表军方正式对南巡讲话表态,军队成为邓小平的最坚强后盾。解放军的强有力支持,极大地震慑了江派人马,使得形势急转直下,让江泽民感到军队的锋芒直逼自己,4月1日在会见日本人时,也在口头上附和邓小平讲话。
2012年6月8日金曜日
现任的政治局九名常委是由2007年的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包括胡锦涛(总书记、国家及军委主席)、吴邦国(人大委员长)、温家宝(国务院总理)、贾庆林(政协主席)、李长春(精神文明委主任)、习近平(国家及军委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贺国强(中纪委书记)、周永康(政法委书记)。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正式启动了总书记的限任制,九名常委的结构也是从十六大开始的。据方绍伟撰文分析:1973年的十大也有过九常委,但新的九常委却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徵,这些特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职能代表特徵"。十六大和十七大的常委都有总书记、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纪检委、精神文明委、政法委等七大职能代表,另外两名常委是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通过具体个人的政治背景,这些职能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条块利益"。在新总书记第一任的十六大,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只是一般的职能代表,具有某种"应急预案"的含义;到了总书记第二任的十七大,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就不再是一般的职能代表,而是下届十八大的可能接班人。这显然是一个巧妙的"梯队接班制"安排。
由此出现的第二个特徵是"新老双层特徵"。这个特徵没有出现在新总书记第一任的十六大,因为接班人问题要到总书记第二任才确定,故十六大的常委年龄都在58岁以上,最大的是67岁的罗干(符合70岁的最高年龄线)。到了十七大(2007年),最年轻的常委是52岁的李克强和54岁的习近平,最大的是67岁的贾庆林。学历上也从十六大的本科和硕士两层学历(温家宝和吴官正是硕士)提�为本科、硕士和(在职获得)博士三个层次(习近平是清华博士、李克强是北大博士)。
九常委的第三个特徵是"集体领导特徵"。集体领导并不意味着没有首脑,但有首脑也不必然是"个人独断"。这里,"个人崇拜"的政治文化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个人崇拜"的制度基础。
九常委的第四个特徵带有更多的历史痕迹,这就是政治局常委选举制度上的"提名酝酿特徵"。中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然后再从常委中选出总书记,再由常委提名表决中央书记处人选。中共的党内选举禁止西方的"竞选","差额选举"只用于地方党组织的委员和代表,中央党组织和地方党委书记一律采用"等额选举"(包括政治局、常委、中纪委、地方各级党委和纪检委正副书记)。
中央一级的"差额选举"只出现在预选中,如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预选,都采用了差额选举办法,差额比例在百分之八以上。2011年3月14日,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提出,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应当实行差额选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方绍伟在文章中还强调:在中央委员会这个层次上,"提名酝酿制"有更多的"自下而上"的性质;但在政治局和常委这两个层次,"自上而下"的性质就更加明显。"提名"之后,真正的功夫都体现在"酝酿"之上,它无非也就是个人意志和集体意志的协调过程。"提名酝酿"也因此而被称为"内定",与毛泽东时代的区别是,现在政治局和常委新成员的"内定"更加集体协商化了。这个过程往往被"暗箱操作"等说法所神秘化,可如果理解了上述"梯队接班制"的种种安排,这个过程其实并不神秘,年龄、关系、任期、政绩、资历、学历、思想倾向等等都几乎是明摆着的。实际上,这种制度化的透明度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的",其目的在于对高层来说至关重要的"政治稳定和连续"。
制度化问题触及了九常委的第五个特徵:"党权最大化特徵"。"党权最大化"指的不仅是党对国家政权的独立控制,而且也是中央对党的领导权的独立控制,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权最大化"既是中共高层领袖的个人行为目标,也是他们的集体行为目标。这个最大化已经从偏向于范围和程度的权力最大化,转变和收缩为偏向于控制效率的权力最大化。
九常委的第六个特徵是"绩效强权特徵",这个特徵涉及九常委和中共本身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一脉相承的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一方面使中共偏离了中国文化本身"道统和学统"的儒家"传统合法性",另一方面却使中共获得了具有某种超越性质的共产意识形态的"神圣合法性"。只是,随着苏联模式和中共立国后前三十年的失败、以及中共改革开放和外部世界全球化的加速,共产意识形态的"神圣合法性"已经近于丧失殆尽,至少也是陷入了危机。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从轰轰烈烈的"魅力领袖"时代进入了平平淡淡的"能力领袖"时代。只有新的"魅力领袖"再度出现,九常委的现行格局才可能发生变化。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正式启动了总书记的限任制,九名常委的结构也是从十六大开始的。据方绍伟撰文分析:1973年的十大也有过九常委,但新的九常委却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徵,这些特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职能代表特徵"。十六大和十七大的常委都有总书记、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纪检委、精神文明委、政法委等七大职能代表,另外两名常委是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通过具体个人的政治背景,这些职能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条块利益"。在新总书记第一任的十六大,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只是一般的职能代表,具有某种"应急预案"的含义;到了总书记第二任的十七大,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就不再是一般的职能代表,而是下届十八大的可能接班人。这显然是一个巧妙的"梯队接班制"安排。
由此出现的第二个特徵是"新老双层特徵"。这个特徵没有出现在新总书记第一任的十六大,因为接班人问题要到总书记第二任才确定,故十六大的常委年龄都在58岁以上,最大的是67岁的罗干(符合70岁的最高年龄线)。到了十七大(2007年),最年轻的常委是52岁的李克强和54岁的习近平,最大的是67岁的贾庆林。学历上也从十六大的本科和硕士两层学历(温家宝和吴官正是硕士)提�为本科、硕士和(在职获得)博士三个层次(习近平是清华博士、李克强是北大博士)。
九常委的第三个特徵是"集体领导特徵"。集体领导并不意味着没有首脑,但有首脑也不必然是"个人独断"。这里,"个人崇拜"的政治文化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个人崇拜"的制度基础。
九常委的第四个特徵带有更多的历史痕迹,这就是政治局常委选举制度上的"提名酝酿特徵"。中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然后再从常委中选出总书记,再由常委提名表决中央书记处人选。中共的党内选举禁止西方的"竞选","差额选举"只用于地方党组织的委员和代表,中央党组织和地方党委书记一律采用"等额选举"(包括政治局、常委、中纪委、地方各级党委和纪检委正副书记)。
中央一级的"差额选举"只出现在预选中,如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预选,都采用了差额选举办法,差额比例在百分之八以上。2011年3月14日,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提出,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应当实行差额选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方绍伟在文章中还强调:在中央委员会这个层次上,"提名酝酿制"有更多的"自下而上"的性质;但在政治局和常委这两个层次,"自上而下"的性质就更加明显。"提名"之后,真正的功夫都体现在"酝酿"之上,它无非也就是个人意志和集体意志的协调过程。"提名酝酿"也因此而被称为"内定",与毛泽东时代的区别是,现在政治局和常委新成员的"内定"更加集体协商化了。这个过程往往被"暗箱操作"等说法所神秘化,可如果理解了上述"梯队接班制"的种种安排,这个过程其实并不神秘,年龄、关系、任期、政绩、资历、学历、思想倾向等等都几乎是明摆着的。实际上,这种制度化的透明度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的",其目的在于对高层来说至关重要的"政治稳定和连续"。
制度化问题触及了九常委的第五个特徵:"党权最大化特徵"。"党权最大化"指的不仅是党对国家政权的独立控制,而且也是中央对党的领导权的独立控制,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权最大化"既是中共高层领袖的个人行为目标,也是他们的集体行为目标。这个最大化已经从偏向于范围和程度的权力最大化,转变和收缩为偏向于控制效率的权力最大化。
九常委的第六个特徵是"绩效强权特徵",这个特徵涉及九常委和中共本身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一脉相承的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一方面使中共偏离了中国文化本身"道统和学统"的儒家"传统合法性",另一方面却使中共获得了具有某种超越性质的共产意识形态的"神圣合法性"。只是,随着苏联模式和中共立国后前三十年的失败、以及中共改革开放和外部世界全球化的加速,共产意识形态的"神圣合法性"已经近于丧失殆尽,至少也是陷入了危机。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从轰轰烈烈的"魅力领袖"时代进入了平平淡淡的"能力领袖"时代。只有新的"魅力领袖"再度出现,九常委的现行格局才可能发生变化。
6月7日,据民运人士刘刚在"中国茉莉花行动部落"发文《末日的疯狂:周永康下达了对李旺阳、对胡温令计划的格杀令!》。文中解密,在王、薄事件之前,周永康有一个关于维稳的秘密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就是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纲要和动员令。王立军逃亡美国领事馆,泄漏了周永康和薄熙来的政变计划,使得这个即将实施的军事政变计划胎死腹中。
据刘刚的爆料,近日李旺阳的"被自杀";在网上针对胡锦涛、温家宝和令计划之间的种种谣言和离间;令计划的儿子被车震死亡等时下大事件,原来幕后的黑手是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李旺阳"被自杀"
6月6日,在六四23周年纪念期间,惊闻曾在1989年民运中担任过湖南邵阳工自联主席的李旺阳在邵阳大祥区医院离奇上吊自杀,此事引起全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李"自杀"的说法引起各方质疑。2012年六四前夕,也是他离奇死亡前几天,他对香港媒体两次公开表示,自己就是被砍头,都不改变信念。
据刘刚分析:李旺阳在2012年6月4日接受了香港传媒的采访后,立即成为周永康的头号眼中钉,也成为湖南当地公安贯彻周永康格杀令的头号活靶子。于是,也就有了李旺阳在医院里被上吊自杀。周永康的死党们,在绞杀李旺阳之后,还不忘留下证据去向周永康邀功请赏。周永康也是以李旺阳死的惨状来警告那些不识时务者:继续不识时务,这就是下场!
有网友称,李旺阳"自杀"现场脖子上的绳结打法叫做"称人结",被称为绳结之王,广泛应用于各种户外运动,也被自杀者最常采用。但这种绳结方式一般只被专业人士掌握,一个双目失明行动严重困难的人怎会打出这种绳结来上吊自杀?
网友"HKfighter":李旺阳之死确实离奇。看来是把人杀死后再挂上去的。
@YuanZhao1仔细看了一下,首先,这绳套一定是先把布条勒在脖子上之后系的,否则绳圈大小不足以把头部套进去,第二,系绳的方法不是普通的十字交叉死结,"
@anhuibengbu27:另一个名字叫'公安结'是警校训练内容,专门捆人用的。
李旺阳从1989年六四开始,由于唿吁民主,反对中共暴政,先后被当局关押了22年。2011年他出狱时双眼失明,双耳失聪,骨瘦如柴,腿不能行,但信念坚定,头脑清醒。
令计划的被捆绑
近日,博讯和明镜独家焦点发表"令计划与周永康因令子3P车震亡而结盟",硬是把令计划和周永康、薄熙来捆绑在一起,在受到各方质疑以后,博讯随后又改了口风,自打嘴巴。
据中央社6月5日对此质疑:令公子有没有车震很好查,只要警方出面说明即可。但"3.18"传闻扯上周永康、薄熙来和令计划所谓"三角政治同盟",既违反常理也不符中共党内政治运作。爆料者必须拿出证据。
刘刚分析,周永康必定向手下秘密下达了对胡锦涛、温家宝、令计划的诛杀令,于是才有近日在网上针对温家宝、令计划的种种谣言和离间阴谋;才有令计划的儿子被车震死亡。
周永康向胡锦涛和温家宝宣战
刘刚还透露,周永康在上文提到的那次讲话中杀气腾腾,指令各地公安司法部门对那些所谓的不识时务者,"要利用所有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其它手段让这些人彻底死心,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明白与政府作对是没有出路的,在这个社会你将寸步难行。"
"我们对他们的举动了如指掌","其中一些人在海外的起居行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周永康的这句话被刘刚解读为,这不仅仅是在警告海内外的异议分子,更是在警告那些不愿与周永康薄熙来合作的中共头面人物,在威胁胡锦涛、温家宝。
周永康的这些话的言外之意不过是在对胡锦涛温家宝说:"你们的一举一动也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你们的把柄小辫子都在我们的手中!你们子女在海外的起居行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们的警卫秘书都是我们的人!"。
提防周永康死党的末日疯狂
刘刚告诫:周永康和薄熙来的政变计划败露了,但他的政变纲要已经传达到他的死党了。薄熙来被双规了,周永康也可能被控制了,但他们的死党是无法在一年内全部被清算被控制的。这些人都感到末日将至,都会在近期内爆发末日的疯狂。
周永康控制了几百万警察和武警,这些人基本上还是听从周永康的调遣,会继续执行周永康指定的维稳战略。在屠杀人民和镇压异议人士方面,这些带枪的警察武警纯粹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机器。
刘刚唿吁:对周永康及其死党的末日疯狂,我们必须全民共讨之,全民共株之,否则,你就可能是下一个李旺阳,被绞杀在自己的卧房;她就可能是下一个钱云会,被碾死在自己的村庄;我就可能是下一个张宏宝,被车祸在异国他乡;他就可能是下一个王炳章、彭明、高智晟,被绑架被失踪被灭亡。
据刘刚的爆料,近日李旺阳的"被自杀";在网上针对胡锦涛、温家宝和令计划之间的种种谣言和离间;令计划的儿子被车震死亡等时下大事件,原来幕后的黑手是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李旺阳"被自杀"
6月6日,在六四23周年纪念期间,惊闻曾在1989年民运中担任过湖南邵阳工自联主席的李旺阳在邵阳大祥区医院离奇上吊自杀,此事引起全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李"自杀"的说法引起各方质疑。2012年六四前夕,也是他离奇死亡前几天,他对香港媒体两次公开表示,自己就是被砍头,都不改变信念。
据刘刚分析:李旺阳在2012年6月4日接受了香港传媒的采访后,立即成为周永康的头号眼中钉,也成为湖南当地公安贯彻周永康格杀令的头号活靶子。于是,也就有了李旺阳在医院里被上吊自杀。周永康的死党们,在绞杀李旺阳之后,还不忘留下证据去向周永康邀功请赏。周永康也是以李旺阳死的惨状来警告那些不识时务者:继续不识时务,这就是下场!
有网友称,李旺阳"自杀"现场脖子上的绳结打法叫做"称人结",被称为绳结之王,广泛应用于各种户外运动,也被自杀者最常采用。但这种绳结方式一般只被专业人士掌握,一个双目失明行动严重困难的人怎会打出这种绳结来上吊自杀?
网友"HKfighter":李旺阳之死确实离奇。看来是把人杀死后再挂上去的。
@YuanZhao1仔细看了一下,首先,这绳套一定是先把布条勒在脖子上之后系的,否则绳圈大小不足以把头部套进去,第二,系绳的方法不是普通的十字交叉死结,"
@anhuibengbu27:另一个名字叫'公安结'是警校训练内容,专门捆人用的。
李旺阳从1989年六四开始,由于唿吁民主,反对中共暴政,先后被当局关押了22年。2011年他出狱时双眼失明,双耳失聪,骨瘦如柴,腿不能行,但信念坚定,头脑清醒。
令计划的被捆绑
近日,博讯和明镜独家焦点发表"令计划与周永康因令子3P车震亡而结盟",硬是把令计划和周永康、薄熙来捆绑在一起,在受到各方质疑以后,博讯随后又改了口风,自打嘴巴。
据中央社6月5日对此质疑:令公子有没有车震很好查,只要警方出面说明即可。但"3.18"传闻扯上周永康、薄熙来和令计划所谓"三角政治同盟",既违反常理也不符中共党内政治运作。爆料者必须拿出证据。
刘刚分析,周永康必定向手下秘密下达了对胡锦涛、温家宝、令计划的诛杀令,于是才有近日在网上针对温家宝、令计划的种种谣言和离间阴谋;才有令计划的儿子被车震死亡。
周永康向胡锦涛和温家宝宣战
刘刚还透露,周永康在上文提到的那次讲话中杀气腾腾,指令各地公安司法部门对那些所谓的不识时务者,"要利用所有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其它手段让这些人彻底死心,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明白与政府作对是没有出路的,在这个社会你将寸步难行。"
"我们对他们的举动了如指掌","其中一些人在海外的起居行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周永康的这句话被刘刚解读为,这不仅仅是在警告海内外的异议分子,更是在警告那些不愿与周永康薄熙来合作的中共头面人物,在威胁胡锦涛、温家宝。
周永康的这些话的言外之意不过是在对胡锦涛温家宝说:"你们的一举一动也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你们的把柄小辫子都在我们的手中!你们子女在海外的起居行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们的警卫秘书都是我们的人!"。
提防周永康死党的末日疯狂
刘刚告诫:周永康和薄熙来的政变计划败露了,但他的政变纲要已经传达到他的死党了。薄熙来被双规了,周永康也可能被控制了,但他们的死党是无法在一年内全部被清算被控制的。这些人都感到末日将至,都会在近期内爆发末日的疯狂。
周永康控制了几百万警察和武警,这些人基本上还是听从周永康的调遣,会继续执行周永康指定的维稳战略。在屠杀人民和镇压异议人士方面,这些带枪的警察武警纯粹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机器。
刘刚唿吁:对周永康及其死党的末日疯狂,我们必须全民共讨之,全民共株之,否则,你就可能是下一个李旺阳,被绞杀在自己的卧房;她就可能是下一个钱云会,被碾死在自己的村庄;我就可能是下一个张宏宝,被车祸在异国他乡;他就可能是下一个王炳章、彭明、高智晟,被绑架被失踪被灭亡。
薄熙来事件打乱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下台后的布局,为使自己下台安全,胡锦涛缩小薄熙来案的调查范围,以换取自己继续担任两年中央军委主席,并安插自己人马,使团派未来在政治局中占据优势。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家林和立(Willy Lam)6日发表评论指出,中共总书记兼国家主席胡锦涛缩小薄熙来案的调查范围,以换取自己继续担任两年军委主席,并使团派在政治局中占据优势。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家林和立(Willy Lam)6日发表评论指,胡锦涛决定把薄熙来案的调查范围限制在薄熙来及其妻子谷开来,从表面看,似乎是向保守派屈服,对薄熙来的支持者让步,但他(胡锦涛)想得很远,作出确保团派优势及自己政绩的安排。
谷开来被控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Neil Haywood),尽管媒体广泛报导薄家敛财超过20亿美元,而且许多资金已转移到国外,「太子党」薄熙来只被控「严重违纪」,没有被控贪腐。
林和立指出,薄熙来承认违纪后,可获从轻处理。中共最新内部文件说,此案只是一起「孤立事件」,代表这不是一起有许多「反党分子」参与的阴谋案。
更重要的是,薄熙来的高官同党,包括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和二炮政委张海阳,不会受到刑事或党纪处罚。
他认为,目前三股主要力量使胡锦涛限制薄案调查范围。一是中共党、政、军内担任要职的毛左派,他们支持薄熙来高举毛旗帜。二是薄熙来父亲薄一波的好友,前中 共总书记江泽民。第三个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虽然薄熙来企图把习排挤下去,两人有共同的许多好友,习也不愿追究薄的支持者。
然而,胡锦涛放过薄熙来阴谋集团的许多高层同党,也得到江泽民和习近平的一项承诺作为回报:18大之后,他可以至少再担任两年的军委主席。
胡锦涛正在把团派拉进下届政治局,包括内蒙党委书记胡春华、湖南党委书记周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使团派在下届政治局中占绝对优势。
胡的这种安排使中国的政治自由化成为最大牺牲品。支持薄熙来的毛左派未被清洗,很可能在温家宝卸任后的2013年发动另一场攻势。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家林和立(Willy Lam)6日发表评论指,胡锦涛决定把薄熙来案的调查范围限制在薄熙来及其妻子谷开来,从表面看,似乎是向保守派屈服,对薄熙来的支持者让步,但他(胡锦涛)想得很远,作出确保团派优势及自己政绩的安排。
谷开来被控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Neil Haywood),尽管媒体广泛报导薄家敛财超过20亿美元,而且许多资金已转移到国外,「太子党」薄熙来只被控「严重违纪」,没有被控贪腐。
林和立指出,薄熙来承认违纪后,可获从轻处理。中共最新内部文件说,此案只是一起「孤立事件」,代表这不是一起有许多「反党分子」参与的阴谋案。
更重要的是,薄熙来的高官同党,包括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和二炮政委张海阳,不会受到刑事或党纪处罚。
他认为,目前三股主要力量使胡锦涛限制薄案调查范围。一是中共党、政、军内担任要职的毛左派,他们支持薄熙来高举毛旗帜。二是薄熙来父亲薄一波的好友,前中 共总书记江泽民。第三个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虽然薄熙来企图把习排挤下去,两人有共同的许多好友,习也不愿追究薄的支持者。
然而,胡锦涛放过薄熙来阴谋集团的许多高层同党,也得到江泽民和习近平的一项承诺作为回报:18大之后,他可以至少再担任两年的军委主席。
胡锦涛正在把团派拉进下届政治局,包括内蒙党委书记胡春华、湖南党委书记周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使团派在下届政治局中占绝对优势。
胡的这种安排使中国的政治自由化成为最大牺牲品。支持薄熙来的毛左派未被清洗,很可能在温家宝卸任后的2013年发动另一场攻势。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