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金曜日

  中国大陆的2012年,是大事之年,又是悬念之年。其最大的大事,就是中共十八大的召开,而围绕着这件大事,就牵扯出一系列悬念。除了人事布局是最大的悬念外,还有一个大悬念,是在中共的代际交接的同时,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又如何铺陈新一届的施政。为此,改革的议论和争论油然而生,其关键点在于改革有何压力,又有没有动力。
 此时此刻的中国大陆.为何仍要谈改革?这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大陆,思潮交锋再度激烈,矛盾冲突再度激化,有人要民主,有人要自由,有人要革命,甚至有人希望回归毛泽东时代,有人主张走宪政之路,也有人主张回归新民主主义。而在现有条件下,中国大陆肯定倒退到毛时代是不可能的,走上民主化道路也是险阻重重,改革可能取得较多共识。
  现在来谈改革,是因为改革在中国大陆处于实际的停滞状态,不仅政治体制改革二十停滞不前,经济体制改革大幅搁浅甚至出现倒退,社会领域的改革则是接连失败,改革不是艰难,而是失焦乏力。但与之同时,中国大陆又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关键时刻,这是因为出现了所谓三大压力。
  首先一大压力,就是中国大陆已到贫富差距全面拉大,官民关�恶化,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与之相对应的,是官方以「维稳」为终极目标,政法系统恶化,准军事力量武警成为「强拆」「狠打」的对内镇压机器,令矛盾更尖锐,官民更对立。城镇大小冲突事件迭发,农民揭竿而起,每年「群体事件」以十多二十万起计。这一压力,就是「不搞改革,就等革命」。
  第二大压力,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壮大,一方面由政府和国企的政经结合,获取政治、经济和其他利益,特别是垄断利益。特殊利益集团目前已经成为跨界别的组合,从学术影响政策制订,到传媒影响政策实施,无奇不有。而特殊利益集团已经全面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已经退出微观经济领域的公权力,再度回巢,不仅不提供公共服务,还利用公共服务寻租。近几年中,政府干预无孔不入,带来大面积「国进民退」。这种态势,令市场经济扭曲,资源分配溷乱,社会关�恶化,其对改革的阻碍作用相当明显,同时也形成不改革不行的强大压力。
  第三大压力,就是贫富悬殊、特殊利益集团壮大,催使中国出现贪腐的普遍化和社会化。不仅党政机关有贪腐的问题,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各种协会学会之类的群众团体,都有严重贪腐。最触目惊心的,是贪腐之蚀入司法界和军队,大法官和将领的贪腐令人瞠目结舌。而贪腐还戏剧化,贪腐情节比小说更曲折,贪腐的金额以亿元美金计,更是小说难写的情节。中共党内说「不反腐等死,反腐找死」,换成改革也一样,改革可能「找死」,但不改革就「等死」。
  有如此强大的改革压力,一方面是改革当然难以推动,另一方面则是改革不推动都难,因为再不改革,就只能等更剧烈的革命,对中共的执政地位,可能威胁更大。
  改革有没有动力?以北京政界的看法,大规模、成气候的改革,不可能在今年上半年,甚至中共十八大前展开。主因是现在的核心领导层中,既有积极阻碍改革的动因,又有消极躲避改革的愿望。有人希望能拖一天是一天,有人指望空言换取掌声,对之难以寄望。
  同时有种看法或愿望,希望下届领导层上马,能以改革形象现身,能把改革热浪掀起。预定成为中共下届领导核心的习近平,其实已开始谨小慎微地打牌,对外他提出「权为民所赋」,希望能从权力来源上,化解官民矛盾。对内他提出「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希望从人事筛选机制上,从源头上解决另一问题。
  这当然不够,中国大陆目前的问题,已不只是理念和机制的问题,也不只是中共一党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这已不是小打小闹的改革能够舒缓,而是要大规模的、立体化的改革,重新编织政治、经济、社会的图谱。

China Unicom Offers Free IPhone 4S for $45 Monthly Contrac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the nation's second-largest wireless carrier, will give users an Apple Inc. iPhone 4S if they sign multiyear service contracts costing as little as 286 yuan ($45) a month.

The promotion starting Jan. 13 offers a 32-gigabyte model with a three-year plan, while a commitment to two years for a monthly fee of 386 yuan allows users to get the 16-gigabyte model, the company known as China Unicom said in a statement on its website yesterday.

China Unicom, the only one of the nation's three carriers offering the iPhone with a service contract, is using the handset to woo high-end subscribers who play games and watch online videos using their phones. The user growth comes at a price as Unicom's 3G subsidy cost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ballooned almost fourfold, driven by support for the iPhone.

"After subsidizing the iPhone, the operator will have less money for subsidizing other smartphone users that could be more profitable," Steven Liu, a Hong Kong-based analyst with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said in an e-mail today. He rates the shares "underperform" and said the company's subscriber growth will "slow down despite iPhone."

China Unicom (Hong Kong) Ltd., the company's publicly traded unit, fell 1.8 percent to HK$16.34 at the midday break in in Hong Kong, compared with a 1.4 percent drop in the city's benchmark Hang Seng Index.

Sophia Tso, a Hong Kong-based spokeswoman for China Unicom, said she couldn't immediately comment on what the iPhone 4S pricing plan would mean for its subsidy costs.

Data Surge

China Unicom is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subscribers who use the Web on their phones as growth in voice traffic slows. In August, the Beijing-based company said 51 percent of sales growth in the first half of last year came from non-voice services, while data traffic on its 3G network jumped almost sevenfol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iPhone 4S features a 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 called Siri that uses voice-recognition software. That feature prompts owners to use almost twice as much data as the device's predecessors, network firm Arieso Ltd. estimates. While Siri currently functions only in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Apple has pledged to make a Chinese-language version available this year,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on its website.

Users of high-speed third-generation networks in China more than doubled in the first 11 months of last year to 117 million, according to monthly figures from the mobile operators.

Subsidy Cost

China Unicom had 36.5 million 3G users at the end of November, or about 31 percent of the nation's total. It trails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 which had 48 million 3G users.

China Unicom's 3G subsidy costs and related marketing expense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jumped to 5.94 billion yuan, from 1.62 million yuan in the same period in 2010, the company said in August. Those costs ate up 45 percent of revenue at the operator's money-losing 3G service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last year, company data show.

Chairman Chang Xiaobing pledged in August to make the 3G unit profitable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1 by reining in subsidy costs and expanding sales of smartphones costing 1,000 yuan or less, such as ZTE Corp.'s V880 handset.

The mobile operator had a target of adding 25 million 3G users in 2011, of which it had gained 22.5 million through the end of November. The company, which reported the figure last month, doesn't provide a breakdown of users by device.

Subsidizing the iPhone at as little as 286 yuan a month "would hit their near-term subsidy expense," said Alen Lin, who rates Unicom shares "hold" at BNP Paribas Securities Asia in Hong Kong. The company had originally subsidized the iPhone 4 at that level and stopped because of the expense, he said.

"The 286-yuan plan was previously available with a two- year contract, but was later removed because Unicom lost money," Lin said in an e-mail today. "So, now it's back with a three-year contract. The justification would be they will have one additional year to recover the expense."

2012壬辰年,天干壬水,地支辰龙,水为黑色,民间称2012为黑龙年,

2012
壬辰黑龙年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9个。前一位是辛卯,后一位是癸巳。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壬属阳之水,地支之辰属阳之土,是土克水相克。
2012
壬辰黑龙年
2012
壬辰黑龙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5220122072・・・(60年一周期)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壬辰年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9年称"壬辰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32,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9,除以12的余数是5,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壬辰年":
壬辰年第1千年 
32

92

152

212

272

332

392

452

512

572

632

692

752

812

872

932

992


壬辰年第2千年 
1052

1112

1172

1232

1292

1352

1412

1472

1532

1592

1652

1712

1772

1832

1892

1952


壬辰年第3千年
2012

2072

2132

2192

2252

2312

2372

2432

2492

2552

2612

2672

2732

2792

2852

2912


 

2012年为什么是黑龙年?
2012壬辰年,天干壬水,地支辰龙,水为黑色,民间称2012为黑龙年

米国防新戦略、対中国・アジア重視へ転換

】バラク・オバマ(Barack Obama)米大統領は5日、新国防戦略を発表し、武装勢力に対抗するための大規模な地上戦力を中心に据えたこれまでの戦略を転換して、中国の軍事的台頭への対処を重視する方針を示した。

 新国防戦略は、イランと中国の脅威に対し空・海軍の備えを強化する一方、イラクやアフガニスタンでの武装勢力に対する大規模な地上作戦の必要性は低くなったとみなしている。国防戦略見直しの背景には、今後10年間で国防予算を4870億ドル(約37兆6000億円)削減する必要が生じたことがある。

 オバマ大統領は、異例の国防総省での発表となった新戦略について、10年に及ぶ戦争を戦ってきた米国が「新たな段階に入った」と発言。「アジア太平洋地域での米国のプレゼンスを高める。この重要地域においては国防費は削減しない」と述べ、軍備を増強する中国の脅威が懸念されるアジア地域を戦略上重視していく方針を表明した。

 また、8ページに及ぶ新国防戦略資料によると、米軍は中東の同盟国と協調して湾岸地域の治安を維持し、イランの「不安定化政策」に対抗していく。一方、イラクやアフガニスタンなどにおける対武装勢力作戦の優先度は低くなっており、地上戦力を削減する。

 米国防総省内では長く、米軍は同時に2つの戦争に対処でき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する方針が議論されてきたが、新戦略はこれを否定。1つの戦争に対処する傍ら、他の地域での脅威を抑止する戦略へとかじを切った。

 米議員の間に原子力潜水艦の削減を求める動きがある中、核兵器の削減も示唆しているが、具体的な方法は示していない。また、欧州からの撤退も示しつつ同地域での「展開も必要」として、詳細には言及していない。

  最近几年,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就业。据调查,2/3的留学生归国首选上海、北京,薪酬预期更加务实,创业型、专业技能型海归最受欢迎。据悉,随着留学人数每年20%以上的递增,"移民"、"求学",逐渐向"镀金"转变,加之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僧多肉少的城市资源;日益缩小的创业空间;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都带来了明显的留学人员就业趋势变化。

  留学生归国就业

  

 

 在就业城市的选择方面,37.3%31.8%的留学生将上海和北京作为回国工作的首选,同时也有1/3的留学生投票给了其他中型城市。在企业选择方面,数据显示,外企仍是当前留学人员的首选,比例高达36.5%,国企占31.5%,中外合资企业占13.4%

  而在最为敏感的薪酬调查中,对于"第一份回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税前月薪)",大多数海归们将标准降到了40005000元,也有 14.5%的海归表示愿意接受20004000元的月薪。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留学生和国内大学毕业生一样,薪酬预期都更加务实,不过在国外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留学生薪酬普遍较高,相比起求学,企业更看重他们在海外企业职场中培养的工作方法和职业态度。"

  四类海归最抢手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新鲜事物、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较为先进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创新型"海归人员很受青睐,他们是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最渴求的创新催化剂。

  而"创业型"海归面对国内各类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对海归自主创业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这也将令其拥有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此外,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医疗医药、金融与保险、贸易等行业对专业技能高端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技能型"留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小语种语言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就业力(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等也非常受欢迎)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留学生归国中还有一种是他们将国外创业时的团队带回国,运作效率高,优势明显,回国后组队创业,竞争力极强。专家建议,留学生们应多交流、扩大人脉,毕竟留学人员相对职业平台起点较高,丰富的人脉往往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美国CNN网站近期发表文章称,雅虎新任CEO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将面临诸多考验。雅虎目前处境非常艰难,汤普森上任后首先需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雅虎是什么?
  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在担任雅虎CEO的两年时间里,面临诸多挑战。她曾承诺将带领雅虎走出困境,但最终未能实现,并且被一种无礼的方式解雇:电话通知。
  雅虎希望在新任CEO斯科特·汤普森的领导下,公司能重振辉煌。但这位前PayPal总裁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领导雅虎走上复兴之路。恩德尔集团(Enderle Group)科技产业分析师罗布·恩德尔(Rob Enderle)表示:"雅虎有机会重振辉煌,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雅虎董事会和员工并没有足够的耐心,也不会给予汤普森太多的机会。汤普森出任雅虎CE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雅虎的处境非常艰难,其在两年前做了一个错误决定,放弃了搜索业务。而雅虎目前最重要的显示广告业务,也不断遭受Google和Facebook等新兴力量的蚕食。
  雅虎的前景如此黯淡,让恩德尔感到非常悲观。恩德尔认为,雅虎至少需要四年时间才能重振辉煌,但雅虎董事会不太可能给予汤普森如此长的时间。恩德尔说:"汤普森或许是承担这份工作最合适的人选,但他需要制定自己的预期: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这些预期。"
  从2010年底开始,雅虎就逐渐对其产品线进行精简,包括放弃了Buzz社区新闻网站、搜索引擎等,此外还出售了书签服务Delicious,精简了博客服务。
  雅虎是什么?
  在带领雅虎振兴的过程中,汤普森需要回答一个历任雅虎管理层都曾试图回答的问题:雅虎是什么?
  雅虎前任CEO卡罗尔·巴茨在2010年Web 2.0大会上表示,雅虎是一家科技公司、内容公司、媒体公司、创新公司。
  在一年之后的同一个场合,即巴茨被雅虎解雇后一个月,雅虎高管罗斯·莱文索恩(Ross Levinsohn)也针对同一个问题做出了回答。莱文索恩表示,雅虎的使命是"整合科技的力量与内容的激情"。
  雅虎任命汤普森担任CEO之后,这个问题可能又将出现新的答案。汤普森没有任何网络媒体方面的经验,雅虎董事会仍然任命其担任公司CEO。这个决定也让摩根大通分析师道格·安穆斯(Doug Anmuth)以及其他业内分析人士感到惊讶。
  不过安穆斯对汤普森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却十分看好。他在一份投资报告中表示:"汤普森在eBay子公司PayPal的成绩说明他在产品、平台、及广告技术方面的持续专注。"
  雅虎出售
  此外,安穆斯认为,集中精力发展个性化的在线体验和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将帮助推动雅虎搜索广告和显示广告的业绩增长。
  雅虎目前糟糕的处境,使其成为多家私募公司和科技巨头的收购目标。数家激进的机构股东也不断施压董事会,希望雅虎选择整体出售或出售部分资产。
  据观察人士称,汤普森出任雅虎CEO之后,雅虎出售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财富》杂志周三发表文章称,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和其他董事会成员曾达成协议,雅虎不会接受收购要约。
  如果汤普森无法带领雅虎重新振作,那么雅虎就只能被迫出售公司资产。恩德尔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财产不断流失,最后只能寻找买家或者破产倒闭。投资者不会容忍雅虎进一步走向衰落。"
  按照收入的高低,美国民众的收入大致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人年收入1-3万美元以下属于贫困或低收入人口
  美国全职工作人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人总计有145万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1.5%。美国个人年收入在1万至2万美元以下的人有793万,占全职工作人员的8.5%。个人年收入在2万至3万美元以下的人有1453万,占全职工作人员的15.8%。
  第二:收入在3-5万美元的中位收入群体
  年收入3万至5万美元以下是美国人最常见的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2882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31%。其中年收入3万至4万美元以下的人有1575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16.9%。年收入4万至5万美元以下的人有1318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14.1%。
 

 第三:年收入5-8万的中产阶级
  个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是美国进入中产阶级的一个门槛,如果夫妻都有类似水平的工作,家庭收入到10万以上,那就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了。在2010年,美国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43%。
  第四:年收入8万以上的富裕阶层
  年收入8万至10万美元以下的人在美国可谓是中上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626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6.7%。 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人自然是美国高收入的个人,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1071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11.5%。
  从以上统计分析来看,收入在3-8万美元中等收入的群体占到了全职工作人数总数的近四分之三,而低收入和高收入阶层都只有一多一点。这样整个社会的收入呈橄榄型分配,是社会学家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社会分配模式。
  以上都是一些宏观统计数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身边熟悉的人的真实收入情况,可以更具体直观了解美国老百姓的真实收入状况。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列出这些受访者的真实姓名。
  美国高校在读博士生A: 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目前在美国phD 三年级学生,美国收入2.2万美元,主要是奖学金,学校免去大部分学费,但每年还是需要交纳3000-4000美元。最后收入18000-19000美元
  实验室负责清洁工B: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年收入2.6万美元,有医疗保险和带薪假期等基本福利
  美国大学教授(正教授)C: 年收入约12万美元左右,但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每年获得科研经费不一样。
  美国大学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D: 年收入8-10万美元,收入也受科研经费多少的直接影响。
  美国大学硕士毕业生E: 去年生物医学硕士毕业,目前在一家小的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年薪4.6万美元,有基本福利待遇。
  美国博士后F,来自印度,博士后第三年,目前收入3.6万美元。
  美国博士毕业生G:09年毕业,计算机专业,第一年年薪即高达9万美元,还包括很优厚的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
  沃尔玛收银员H: 美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两年工龄,收入3.2万美元. 据他说工龄长得员工的薪水可以达到4.0万美元
  汽车维修店老板I: 年收入10万以上,具体多少,他没有透露。他手下聘用的两名技工,年收入4.8万美元。
  中餐馆服务员J: 以J-2身份来美,在中餐馆做服务员(端盘子),月收入可达2500美元,主要是小费收入。
  建筑工人K: 主要工作是开一辆推土机,收入起伏很大,少则一年4.8万美元,如果工程多,可以高达8万美元,平均年薪5.8万美元。
  邮局职员L: 负责每天邮件的收发。一年收入3.8万美元。
  认识的最有钱的一位-牙科医生M,据说早已经是Millionaire了。年收入20多万美元。
  注:以上人员都是在佛罗里达州附近工作。
  可以看出,高学历一般会带来较高的收入,这一点在全球都通用(博士后除外)。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蓝领阶层的收入很可观,甚至比很多所谓的白领和金领都要高。所以在美国,只要人吃苦耐劳,日子一定不会太难过。真正的穷人是那些没有学历,又没有技能而又懒惰的人,我想这样的人上哪里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在 "降落伞儿童"、"海龟变海待"等新的留学名词和社会现象成为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时,我们也渐渐发现,身边来留学的不再仅仅是拿着全额奖学金的骄子、整日埋头实验室硏究物理、化学的博士生,而是多了一个个年轻而又迷茫的面孔。在中国,赴美留学的也不再只是"理科状元某某",而可能就是"我家楼上的小妹"。
  在以留学为名狂涌进美国的近16万大陆学生中,他们有的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是为了逃避在中国的困难,也有的是为了换个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中国留美浪潮
  美国国际教育硏究所(IIE)日前发布最新的"开放门户"报吿,再次突显中国学生留美热潮涌动。
  

2009到2010学年,中国大陆留学美国的学生数量猛增3成,在10年内首次反超印度,重新成为美国国际留学生的最大输出来源。继此之后,2010到2011学年,中国大陆留美学生数量又猛增23.3%,连续第二年稳居美国大学国际学生输出地之首。
  据报吿显示,2010到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总数达到了157,558人,这一数据约占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2%。其中本科生为56,976 人,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43%;硏究生为76,830人,增长了16%。据业内人士称,2011年美国留学人数将达到25万人,并且将以20%-30% 的速度稳步递增,预计2012年底将冲破35万人大关。
  一位在纽约大学文理学院读研的大陆学生透露,她就读的政治系2010级只有2名大陆学生,而今年2011级的大陆学生猛增到十几名。
  IIE高级顾问布鲁门撒尔指出,中国学生激增的驱动力是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兴起,现在中国的父母有钱送孩子到世界各地最好的大学,而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不止父母,4个祖父母也会支持孩子的留学费用。
  在美大学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呈现本科生增长远快于硏究生增长的新趋势。2010到2011学年,在美中国大陆本科生为5.7万人,比上年增加4成3,硏究生为 7.68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成6。虽然中国硏究生绝对数量仍占多数,但留学生低龄化,本科生后来居上的趋势明显。完成学位后正在美实习(OPT) 的中国大陆学生有1.33万,也比上年增加2成1,表明中国学生毕业后还是倾向于先在美实习,并寻找工作。
  大陆留美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包括:商业与管理(28%)、工程(19%)、物理与生命科学(12%)、数学与计算机(11%)、社会科学(7%)、英语强化 (4%)、艺术(3%)、健康专业 (2%)、教育(2%)。与国际学生的整体状况相比,中国学生更热衷于选择商业与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生命科学,而学习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专业的中国学生偏少。
  美国商务部估算,2010年国际学生一共为美国带来近213亿美元的收益,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服务业出口的支柱产业,也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根据比例分配,占在美留学生约22%的中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了约44亿美元的收入。
  留学逃避高考
  较为宽松的留学条件也成为不少高中学生逃避大陆高考的方式之一。许多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成绩不错但想要"逃过"高考独木桥一劫的学生在留学生中也占了不少。
  "高考是个我玩不好的游戏,那我就换个游戏玩吧!"今年刚刚考入加州某公立大学学习会计的田丽曾就读山东靑岛的一所重点高中,可是在高手云集的资优班里,她的成绩并不突出。"我不是考不上大学,而是心里特别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或者高考的成绩不如别人。"
  田丽说,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老师和亲戚眼中的好学生,也习惯了别人用羡慕的眼光看自己这个"第一名"。可是到高中以后,才发现人外有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学生。
  "也许是我这个人太好强吧!就是什么事情都希望比别人强。"在高中学习了两年但成绩并不突出后,田丽觉得没有办法接受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事实,更不敢想象如何面对参加高考后可能不理想的成绩。
  于是她就有了"换个游戏"的想法,旣然在高手云集的高考竞技场上无法脱颖而出,出国留学也是个"有面子"的出路。有了这样的想法,田丽从高二开始就一心准备出国留学的考试,并且于今年9月份顺利来到美国读大学。
  "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在年级排名的前几名榜单上了,"田丽对自己来美国留学的选择十分满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完美的开始。"她觉得自己再也不用追求完美的分数,是个莫大的解脱。"美国的老师也非常尊重学生,比如我对什么方面的课题感兴趣,老师都会鼓励我深入硏究,而并不是刻板的要求必须完成课业。"田丽说。
  留学增广见闻
  和小薇相见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只有18岁的小姑娘真爱漂亮!不但妆容精致,衣着考究,在纽约12月的冬日里,小薇在哈德逊河边照相还特地脱掉大衣,只穿一件小露香肩的上衣和网纹丝袜,摆出S造型,俨然一副大明星的架势。
  来自江南水乡的小薇父母经商有成,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不错,父母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在小薇高中时决定出国以后,妈妈便全职陪她去上海参加补习班、去香港参加SAT考试,无微不至。"我其实从初中开始就想要出国,因为爸妈一直舍不得,才等到读大学的时候。"
  "我想当美国人,因为我觉得中国人身上有太多令我讨厌的地方。"小薇直言不讳。她一来到美国就马上融入这里的生活,"我只交美国朋友、去全部讲英文的教会认识更多的美国人。"虽然只读了一个学期的书,短短的几个月内小薇就加入教会并受洗,为的就是更快地把自己"洗白"。
  "男朋友?我暂时没有,不是没人追,而是怕交到不够优秀的。"年纪轻轻的小薇已经把自己以后的人生都计划好了,要自己有本事,还要嫁一个更有本事的老公,现在交男朋友不但耽误时间,也很可能因为那个男孩子不够"优质"而成为自己日后被人嘲笑的把柄,"万一我将来出名了,别人挖我的过去怎么办呢?"
  "你说我是物质女孩也好,我家在中国算是中产阶级了吧!我就是想要见识更上面的世界。"小薇说,留学对她来说只是走出来的第一步,继续走得更远才是真正的目的。
  留学可以解忧
  丹尼已在纽约圣约翰大学学习语言一年多,已经年近40的他在同班同学当中算是"大哥"了。但他来美国留学的原因可不全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过单纯的日子、追求当年那份纯眞的爱情。
  丹尼出国前在北京已经是一家中型企业的经理,并且刚刚从一次不如意的婚姻中走出来。"繁忙的生活让我觉得压力太大了!"丹尼说,原来的工作不少人都羡慕不已,但是没日没夜的应酬、工作让他喘不过气来。
  "离婚对我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已经没有感情了,但离婚的过程还是非常非常难过的。"
  就在这时,丹尼通过网络联系到自己大学时的初恋女友,经历了不少风雨的二人再一次相逢,更觉彼此的重要,于是如今在纽约做设计师的她便邀请丹尼来美国。
  就这样,丹尼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切,来到纽约做了一个"大龄"留学生。"虽然我知道,自己在美国可能永远回不到原来的位置,找不到那么好的工作,但是这里平淡的日子给了我一份难得的安心,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就够了。"
  留学成了鸡肋
  小郡和阿娟是来自云南的一对"大学甜心"。阿娟毕业以后,一直都想要到国外来看看,于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小郡干脆就陪着女友一起来到了纽约的皇后学院。
  比起其它留学生孤身一人闯荡美国的孤独,小郡和阿娟眞是幸运不少。在偌大的纽约,有个人陪伴着一起适应陌生的世界,一起上课、下课、买菜、游玩,简单的留学生活也有趣了许多。
  两个人成绩并不突出,所以都只是在皇后学院读语言班,为申请硏究所做准备。
  岂料一个学期下来,小郡和阿娟都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离考上硏究所还相差甚远,在语言班学习的收获也远不如预期多。
  "我是铁了心要留下来的,"瘦小的阿娟却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她已经申请了几所硏究所,即便不能成功,她也打算继续申请语言学校留在美国。
  "我其实真的不爱学习,"小郡很无奈,"现在回国可以帮我家做生意,也是不错的出路,留下来其实是白白耽误时间。"
  他觉得,阿娟的成绩也不算好,老在语言班里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
  "不过她说想留,那我就陪着她!"小郡说。
世界进入了2012年,如果美国继续衰败下去怎么办?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知名国际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在美国《外交》杂志2012年1月/2月号发表文章说,不久前一名高级中国官员对一名美国高级官员直言不讳地说:"请不要让美国太快衰败。"他显然认为,美国的衰败和中国的崛起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中国领导人期待的这种不可避免性仍然极不确定,但这位中国高级官员对待美国衰亡的态度是正确谨慎的。

因为即使美国走向衰败,世界也不大可能被一个单独的杰出继承者,如中国或其他国家所支配。因为届时国际的不确定性、全球竞争者的紧张关系加剧、彻底的大动乱等,都将远远超出想象。与此同时,主要地区强权的一些弱小邻国,原来依附于美国的全球势力以自保。现在随着美国的衰败,这些国家将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这类暴露在地区强权面前的国家,如台湾、南韩、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富汗、巴基斯坦、以色列,甚至更大的中东地区等,今天在地缘政治上等于自然界的濒危物种。美国步向衰败后导致的国际环境,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美国衰败可能导致的另一后果,就是需要合作处理的全球事务,如分享海路、空间、虚拟空间、环境利益等受到打击。这些事务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地缘政治的持续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美国的建设性影响,其基本合作性都可能受到致命的破坏。因为只有美国实力的普遍存在和优越性,才能够在一向冲突的地区建立秩序。
当美国体系忽然陷入重大危机,例如发生另一次金融海啸,都会产生快速的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政治、经济混乱。即使美国衰败的趋势加剧,或者无止境地扩大和伊斯兰世界的战争,哪怕到2025年,都不可能产生一个能够在全球有效继承美国的超级强权。全球和地区强权的重新洗牌阶段可能拖长,不会出现大的胜利者,却将产生更多的失败者。国际形势将变得更加不确定,全球福祉将陷入巨大风险。不但不会出现梦寐以求的民主世界,反而会出现霍布斯笔下,以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民族主义为基础,强化国家安全的世界。
世界的二等强权,如印度、俄国、日本和某些欧洲国家,已经评估过美国衰败对他们各自国家利益的影响。日本担心中国支配亚洲大陆,和欧洲加强联系。印度和日本的领袖正考虑,在美国衰败,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加强印、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合作。俄国幸灾乐祸地看待美国不确定的前景,正一厢情愿地打原苏联加盟国的主意。欧洲仍然无法整合,可能向几个方向发展:德国、意大利为着商业利益而倒向俄国;法国和缺乏安全感的中欧倾向于和欧盟政治整合;英国在欧盟内玩弄平衡术,以维护和衰败的美国的特殊关系。其余国家可能更快地设法在各自的地区发财。如土耳其在旧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巴西在南半球地区等。这些国家必须在经济、金融、科技、军事上联合起来,甚至考虑继承美国在区内的领导角色。

中国始终被视为美国未来的继承者,它有深厚的帝国传统和老谋深算的战略传统,这两个特点是中国几千年来始终获得压倒性成功的关键。中国谨慎地接受现存的国际制度,然而中国并未准备全面承担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北京的领袖们已经反复强调,中国今后几十年仍然是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国家实力的主要人均指标上,不仅落后于美国,而且落后于欧洲和日本。
在某种情况下,过分自信的中国民族主义可能兴起,并且危害中国的国际利益。一个大摇大摆的民族主义北京政府,不希望出现反对自己的强有力地区国家联盟。中国的关键性邻国——印度、日本、俄国都不准备承认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强权。他们甚至宁可支持衰败的美国,以便抵制更为独断专行的中国。其结果是地区性争夺可能白热化,尤其当中国的邻国也出现类似的民族主义倾向时,21世纪的亚洲可能发生国际紧张形势,出现类似于20世纪欧洲的暴力和杀戮。
2008年大陆珠海航空展中,中国大陆仅展示少数无人飞机,但到2011年珠海航空展中,却一举展示25款无人飞机,不仅宣示中国大陆在无人飞机领域技术的进步,也显露出大陆投入无人飞机市场的野心。日前,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刊登文章表示,中国大陆在军用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有三大缺点有待克服。

去年7月开始,大陆「翔龙」无人飞机照片在网路上广为流传,俄罗斯媒体甚至指出「翔龙无人机性能可与美全球鹰相提并论」,但是西方普遍认为中国大陆无力研製如此複杂的装备,因此并未获得高度关注。对此,《汉和防务评论》发表不同看法。
《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大陆无人机发展比俄罗斯早、性能也领先于俄罗斯,其根据为:首先,苏联解体后,俄军看待无人机的观点发生根本性改变,不再将其作为具有前瞻性的武器发展,而是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航空侦察设备;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军事预算在冷战后面临不足窘境,有人驾驶飞机的研製经费都因财政拮据而屡遭删减,重要性排在后面的无人机更是难获经费支持。
事实上,俄罗斯无人机发展始于1950年代,比美国晚,但是比欧洲国家早,虽然俄国在此领域曾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时过境迁,如今已明显落后于美国、以色列等国。俄国国防部高官曾多次坦承国产无人机无法满足军方需求,并被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4月从以色列进口27架无人机,採购外国无人机还曾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儘管中国大陆在发展无人机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仍有3大技术瓶颈尚待突破:首先,由于缺乏合适的喷射发动机﹐「翔龙」只能採用老式发动机,耗油量高出RQ-4「全球鹰」(Global Hawk)近一倍,严重影响滞空时间。
其次,中国大陆无人机需要研製更轻、更耐用的新型复合材料,以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再次,解放军的远程数据传输、先进数据链以及C4ISR能力不够完善,必须改进以确保无人机能够与指挥部门、三军作战平台快速分享讯息。汉和认为,从「翔龙」无人机的起飞重量、航程和载重能力综合评估,性能大约只有美国「全球鹰」的一半左右。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以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周边国家,陆续在南海争议海域钻井取油。围绕南海丰富资源的争夺,与领土争端掺合在一起,加剧了南海问题的�杂性,也使这一汪深蓝总是面对著难以承受之重。

2011年6月起,南海风波又起,且「插足者」更多,美国、日本、印度等竞相加入。如何捍卫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丹发自河内 告别了雨季,12月的河内总是阳光明媚。在奠边府街上的露天「高地咖啡馆」�,人们一边晒著暖阳,一边品味咖啡,享受著典型的越南式休�生活。这样的宁静,在今年所谓「南海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时,曾一度中断。
因中国与越南在南海具有主权争议的海域发生纠纷,自6月份以来,越南首都河内连续在�日上午出现反华游行。「高地咖啡馆」与列宁公园一街之隔,紧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于是便成为越南抗议者的聚集地。
每到�日上午8点,通过网络集结的示威者都会先到咖啡店门口碰头。
参加游行的民众主要是当地的学生、学者和艺术家。他们挥著越南国旗,举著各式各样的标语,穿过街道,在列宁广场上隔街对中国使馆高呼口号,停留片刻后会顺著奠边府路游行到还剑湖,待中午时分便各自散去。
最初报道河内反华游行,中国记者们心�都有些忐忑。一天,在跟随游行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由于环境很嘈杂,我对著电话大喊。这时突然从人群中冒出一个女生,神情紧张地拉了拉我的衣角:「嘘!小声点!」我的大嗓门,把其他中国记者们吓了一跳。
这样的游行持续了十几周。不过,曾经参加了4次游行的越南人阮李贤娥告诉我,大多数人参加游行的目的是希望让争端国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而绝非战争。
6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北京会见越南领导人特使、越南副外长胡春山,双方交换了关于两国关系和近期南海形势的意见后,河内反华示威虽然仍在继续,但是队伍由最初上百人已经逐步缩减至50人左右,并且警察逐步将列宁广场也列为禁区,后来则乾脆令咖啡馆在游行时间关门停业。
管控的加强使规模锐减、内容重�的示威活动渐渐降低了公众关注度。到了7月底8月初,媒体上关于河内反华示威活动的报道比前一个月少了很多。在越南外交部新闻例会上,有记者甚至问,「河内的反华游行示威究竟什麽时候才准备结束?」
8月18日,河内人民委员会最终发�公告,命令所有自发的游行、示威和集会活动必须停止,以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和秩序。公告称,从2011年6月以来,示威者连续在在河内举行自发的集会游行活动。这些活动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以及河内作为越南首都的形象,影响了政治稳定,甚至给越南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公告中说,一部分参加集会游行的示威者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参与到了活动中来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但是与此同时,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在利用这些活动来反对越南共产党和国家。
河内警察之后开始�取更强硬的措施驱散示威人群,沸沸扬扬的示威活动终于销声匿迹,�日的河内重新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公告中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令一些外国记者浮想联翩。在河内抗议声调高亢的6月,美国带著东盟六国在马六甲海峡附近举行联合军演。有美国做「后盾」,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曾公开宣称,美国应该在南海部署军事力量,因为「南海问题牵涉美国利益」。
有此铺垫,也不难想见为何今年11月中国明确表示不希望在东亚峰会上讨论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后,菲律宾还依旧带头挑衅。
不仅如此,在个别小国追随美国的指挥棒在南海兴风作浪的时候,日本、印度也乘机混水摸鱼。据日本共同社11月20日报道,日本外交部官员说,将「尽日本之力帮助解决南中国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相关方�取克制冷静的态度,但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国家却反而「步步紧逼」。
当然,河内民间抗议的停止,也不代表越南愿意退出「南海乱局」。相反,有越南外交官年底时甚至警告说,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可能会引爆「全面�突」。
前几天,我再次来到「高地咖啡馆」,喝咖啡之馀,我谨慎地和服务员聊起敏感的「南海」话题以及曾经在咖啡馆门前的反华示威。她说:「其实我们也理解河内警察解散示威的职能。毕竟我们都想要和平稳定的生活,谁也不想发生�突和示威。」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于秋发自北京「南海真的狼来了?」12月14日,当菲律宾从美国购置的二手战舰「汉密尔顿」级巡逻舰经过改装正式下水,菲总统阿基诺三世亲自出席下水仪式,并宣�将把这艘军舰派往南海维护菲律宾主权后,中国网络上质问声顿起。
南海争端不是新问题,却时时牵挂著中国民众的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南海问题」关键词,几秒钟内,30多万条信息就跃然眼前。一位网友充满感情地写道:南海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疆土,「能忍心看她遭受侵犯吗?」
在中国网民眼中,南海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南海」这一地理区域,而是成为一个符号:事关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被上升至「侵略」与「反侵略」的高度。
当中国渔民在南海屡遭越南等国舰船驱赶抢劫时,「主战派」的愤怒之声尤为引人关注。铁血军事论坛上,一位网友乾脆利落地表达著自己的愤怒:「�我南海,虐我渔民!身为中国人,怒!」该帖子立刻引来一片「打响战争,收复南海」的回应。
在百度「南海吧」的一个投票中,认为「南海在两年内武力外交解决」的网友�到了54.2%,而认为「两年内和平外交解决」的竟无一人。
为使关于南海争端的事实真相和最新报道更快传播,不少网友自愿成为「消息传递派」,将各大媒体关于此问题的报道迅速转发至网络。如「西陆军事论坛」,12月几乎每天都张贴有最新的南海议题报道。
网友们对南海议题中周边国家心态的分析大致可分为「心理学派」和「利益学派」。如一位网友在分析韩国向菲律宾赠送护卫舰的原因时,借用一名长期在韩生活的中国学者的话说,在韩国人的国民性格�,总觉得被中国欺压。现今中国快速掘起,于是韩国愿意帮助小国在南海问题上增加对抗中国的能力。
而在分析马来西亚近日颇为「冷静」的原因时,「国家利益说」的理论派上了用场。一位网友撰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马来西亚将在需要时获得中国的援助;再者,中国的掘起也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商机;此外,在历史上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便有矛盾,它不会愿意在南海问题上激怒中国。
也有观点认为,现在并非解决南海问题的好时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实际上南海不是动不动武的问题,是利益的博弈,而我们要赢得最大的利益,不是失去根本利益。我们等的是机会、时间,等一个我们具备对远洋战略投放和守护的能力。」
网民义愤填膺,专家观察更加深入。在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南亚研究》编辑室主任叶海林看来,2011年出现的南海形式紧张以及南海问题的再提出,都是有关国家的主动为之,并不是中国行为的结果。
「南海这方舞台上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质皆是有关国家针对中国的『预防性』举动,是利用有利时机针对未来中国某种可能性而�取的战略及战术先手。现在所谓的矛盾缓和,是在前一轮的矛盾激化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其缓和所产生的『修正值』并没有能把事态修正到激化前的原点――形形色色的军演还在继续,针对中国共同发生的『南海联盟』也处于形成过程中。」叶海林曾如是分析道。
同样,1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署名文章《大国之仁与小国之智》,称「近来某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挑衅作为显得颇有些不智」:不智之一:错待善意;不智之二:找错靠山;不智之三:打错算盘。文章称,小国搞大国平衡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甘当别人枪使,拉大旗作虎皮,频频�造事端,妄图藉机谋利,只会激化矛盾,失去�旋空间,进而触发�突,最终受损最大的只能是自己。
「激化矛盾不好,将问题国际化、扩大化更不好。」中国官方媒体的表态可谓苦口婆心。
12月,香港北运河出版社出版新书《十八大总理争夺战》,透露了正在进行的下一任中国总理宝座争夺战的详情:从"习李体制"的出笼,薄熙来搏出位,江泽民死讯的由来,到习近平创意并列总理,无不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这场争夺战,是中共建制60多年来罕有的一次群雄逐鹿,因为没有政治强人一锤定音,各派系又无法达成共识,参与争夺的李克强、薄熙来和王岐山三人展开了真刀真枪的较量。在三驾马车中,薄熙来最早出局,剩下王岐山与李克强二虎相争。李克强是十七大上确定了的"习李体制"的人选,三年之后,江泽民提出重新考虑"习李体制",由王岐山替代李克强,"习王体制"一说随之出台。


二虎相争,李克强上占"天时",有"习李体制"的正统,下占地利,有提前五年进入政治局常委会的优势,而王岐山只拥有"人和"这一项优势。时至今日,王岐山能否后来居上坐上总理宝座,远未明朗。

本文由《十八大总理争夺战》一书中有关王岐山的部分选编而成。

在2003年奉召进京处理非典时,王岐山首获江泽民的青睐,那时江泽民的马仔、市委书记刘淇力主对外封锁疫情,以免影响首都形象,吓跑外国人。而王岐山则认为,越是掩盖,外界就越会有诸多猜测,越会令人担心。两人的官司打到了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那裡,江泽民表态支持王岐山。

借出面调停矛盾之机,江泽民想把王岐山拉入"江家帮"。为此,江泽民曾经约谈王岐山,暗示他如果停止与刘淇的争斗,就可以跻身江系班底,未来仕途前景光明。王岐山当时的表态含含煳煳,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但事后王岐山丝毫没有停止与刘淇的争斗。江泽民一度认为,王岐山不买自己的账,很有可能是他已经加入了胡锦涛阵营。

但其实,王岐山更是不买胡锦涛的帐,他看不起缺乏能力与魅力的胡锦涛。据接近王岐山的人士讲,胡锦涛为了保证李克强顺利接掌总理一职,曾经企图"收买"王岐山"弃权"。他曾经暗示王岐山,如果放弃竞逐总理职位,将会确保他在十八大获得一个政治局常委的名额。王岐山对此没作任何表示,仍然是我行我素,大有"独行侠"的味道。胡锦涛看到王岐山不买自己的帐,已经放弃了对他的拉拢企图。

江泽民在拉拢王岐山不成之后,曾经放弃了努力。但经过观察发现,原来王岐山同胡锦涛并无任何关系。于是江泽民重新向王岐山张开怀抱,欢迎他在任何时候加入自己的班底。

在国务院现有的所有领导中,若论能力,王岐山当仁不让要排第一;若论人品,也还是王岐山要排第一。温家宝会很亲近地听你的要求,听完之后也会表示同情,但随后却并不办事;李克强则是官话十足,总是讲一通大道理,令人反感;但王岐山不同,他听完之后会立即告诉你成与不成,如果他说成,就一定会立即帮你办好;如果他说不成,会告诉你原因所在。让人感觉实在、舒服。

不声不响的王岐山佔据着国务院副总理的有利位置,而且政绩口碑日渐高涨,能力又明显高出李克强一节。最要命的是,国务院机关对王岐山一片叫好。这势必会影响到温家宝的态度,这位现任总理如果决定力挺王岐山,那么李克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王岐山崛起在二〇一〇年间,这个时候江泽民还没有提出重新考虑"习李体制",习近平本人也没有提出任何重新考虑自己搭档的想法。但是,民意却悄悄把王岐山推到了李克强对手的位置。当时,北京圈子内部一位属于习近平智囊机构的人士曾经私下表示,王岐山连战连捷的势头实在引人注目,任何人领导这个国家都不能不考虑选择这样一位能干而且名声又好的人作"宰相"。

究竟由谁接任总理,现任总理温家宝应该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尽管对于到底是"习李体制"还是"习王体制",温家宝的意见也许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在选择由谁来接自己班的问题上,无论是江泽民还是胡锦涛都不能不考虑他的意见。那末,在李克强与王岐山之间,温家宝倾向于选择谁呢?

确切地说,温家宝在究竟支持谁的问题上,至今没有过任何正式表态。有分析认为,这是老奸巨滑的温家宝惯于採取的作法。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究竟是李克强胜出还是王岐山胜出,局势还不很明朗。

但国务院内部传出的消息说,温家宝在究竟支持谁的问题上,其实是经历过一番变化的。当初,江泽民与胡锦涛达成"习李体制"秘密协议后,李克强在十七大上进入常委会并出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温家宝最初是表示赞同并全力支持的。但是,随着温家宝与胡锦涛分道扬镳,李克强难免在一些问题上会站在胡锦涛的立场上。他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就曾几次公开表达与温家宝相左的意见。这自然引起温家宝的不快。再加上随着时间推移,李克强对温家宝的吹捧及尊敬也日益减少,更多的则是公事公办的交往。这让温家宝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

相比之下,他同自己手下的另外一位副总理王岐山的关系则明显比以前热络。作为主管上司,温家宝心裡很清楚王岐山的政绩比较突出;更清楚他在国务院机关上上下下,获得远远
超过李克强的普遍好评;他还清楚,如果在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就应该由谁出任下届总理的问题举行投票,王岐山肯定会高票当选。因此,温家宝不露声色地几次在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例会上赞扬王岐山的工作表现。这在早先是很少见的。所以便立即被外界视为是温家宝间接表态,支持王岐山出任下届总理。

在江泽民重新露面之后,王岐山在同李克强展开的总理争夺战中,可以说是已经势均力敌。原因是江泽民年初曾经致信给政治局九位常委,提出以"习王体制"取代原先所说的"习李体制"。

据接近王岐山的人士透露,当得知江泽民写给政治局的建议信后,王岐山虽然嘴上并未讲任何话,但心裡却对江泽民充满感激。后来当江泽民病倒之后,王岐山几次派秘书前去慰问,瞭解病情,并还曾经在春天江泽民病情缓解时亲自探视过。据说,王岐山在病房探视江泽民时,江泽民十分虚弱,几乎无力讲话,但还是伸出手,与王岐山握了很久。王岐山也没有特别说什么,只是要江泽民保重身体,好好养病,并祝他早日康复。在场人士说,两人长久握手的那一刻,虽然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但四目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从此,王岐山便已经成为百分之百的江系人马了。

但是,即使江泽民的健康一直乐观,王岐山的势头能够压过李克强,也仍然不能保证他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接掌总理一职。其中的原因除了由于胡锦涛不会善罢甘休,以及李克强不会轻易放弃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岐山本人也有自己的死穴。

王岐山的死穴就是他所分管的金融系统出现危机。

中国经济过热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各路专家都在出谋划策,探讨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否则,中国便有可能一夜之间经济崩溃。而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过热,或者是银行贷款过热。在这方面,中国目前最难以控制的,还不是各家国有银行。而是越滚越大、已经近乎失控的民间集资融资。王岐山当然看到了这种风险,但是至今束手无策,因为靠发文件已经无法阻止手握大笔资金的民众伺机赚取高额贷款利息。

另外一个风险就是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由于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大幅贬值,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目前已经损失五千亿元左右。而且美国、欧盟又在联手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而如何一点微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都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继续损失。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根本不敢统计外汇储备损失的确切数字。

这两个问题就犹如两枚重磅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而其中任何一枚炸弹的引爆,都需要作为主管副总理的王岐山来承担责任。那时候,尽管王岐山获得欧美国家的赞誉,却也难保不会引咎辞职,或者至少是无法仕途再进一步,也就没有可能去接掌总理。

二〇一一年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朱鎔基在天津市委花园别墅内秘密会晤习近平,两人密谈了什么内容,又是谁安排了这次密谈呢?外界没有任何确切消息。但北京圈内传出的消息说,前总理朱鎔基一反常态,近来活动频繁,其中包括秘密会晤习近平,为李克强说好话,支持他出任下届总理。被邓小平视为"懂经济"的朱鎔基,一向自视甚高,万人不在眼裡。如今为什么会"屈尊"出面力挺被视为"无能"的李克强呢?这恐怕要从他同王岐山的分歧说起。

朱鎔基在担任总理前,是在李鹏手下,出任主管财经及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而现任副总理王岐山目前分工也是分管财政金融工作。可以说,两人分管的是同一领域。王岐山是朱鎔基继任人的继任人。

二〇〇八年吴仪退休时,国务院需要挑选一位主管财政金融的副总理。温家宝是希望借机会提拔自己的亲信马凯,但已经退休在家的朱鎔基却提出由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出任副总理主管金融。

朱鎔基为什么会提拔王岐山,因为王岐山以北京市长身份筹办北京奥运井井有条,特别是财政来源去向搞得十分清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耗资巨大、预计十有八九会亏损的项目,在王岐山的筹划下,至少在预算上还能略有盈馀。这让朱鎔基大为赞叹,认为王岐山是一把理财好手,当家主管中国财政金融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王岐山这位朱鎔基的隔代继任人,却并没有继续按照朱鎔基搭好的框架运作,而是另起炉灶,改弦更章。概括地说,朱鎔基奉行的仍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老框子,虽然在新形势下加入了部分市场经济的因素,但从本质上却仍然还是计划经济,还是中央集权,还是政府干预,还是通过行政命令,要求银行必须执行,还是政治需要第一;但王岐山作为新一代财经领袖,更多地倾向于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市场经济,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政府适度指导,不作大幅度行政干预,强调按照经济规律行事。

王岐山在任这几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最大的几年,这让一直在背后关注他的朱鎔基感到十分不舒服。但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到外面放炮。只是偶尔外出参加活动时总是一肚子不满。
那不满自然有一大部分是针对自己的继任者温家宝的,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王岐山的。

王岐山主政金融这几年,刚好赶上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先是美国房贷、又是欧洲主权债务。这使得中国的任何金融、银行系统的改革都难以显出成效。不仅如此,中国金融业出现的新问题反而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成为王岐山业绩方面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导致他身败名裂的"大爆炸"。届时,朱鎔基所遵循的政府干预、中央集权那一套将会被重新拾起,成为收拾残局的主要依据。

朱鎔基很可能已经看到了这一步,认为有必要向习近平打个招呼,让他早作准备。如果事态真的朝这个方向发展,那末他需要警告习近平:靠犯错误者本人是无法彻底纠正错误的,必须换人来干。届时,如果王岐山成为总理,他一定不会按照朱鎔基的招数去调整金融政策,很可能只是小修小补,以求抗过危机再重新开始。朱鎔基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所以,他宁可捧出一位"无能"的李克强,用传统的中国方式去应对危机,不希望一位"能人"虽然有可能惊险过关,但却会最终彻底否定他朱鎔基定下的政策。

二〇一一年五月下旬,王岐山曾经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大约一个星期。这个星期,他不但没有出席任何公开活动,甚至也没有出席由温家宝召集的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例行碰头会。他的秘书对外声称,由于当月底王岐山要率团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展开能源问题谈判,因此王岐山需要作些调查研究,并阅读相关资料,为谈判作准备。

那些天王岐山确实没有出门,把自己关在书房裡"读书"。据王岐山太太姚明珊的一位闺中密友透露,她在那期间去王家串门时,曾见到王岐山手执一本线装书,读得津津有味。这个细节是这位闺中密友的儿子在自己的博客上透露的,意在讚扬王岐山日理万机,仍然不忘自己的历史专业本行,百忙中还要读几页史书作为休息。

王岐山"静思"的结论应该是,在与李克强的总理竞逐中,自己应该採取的最佳策略就是,变"争"为"不争",以低调回应李克强的高调,以"哀兵"姿态应对"强敌",摆出一付"无所谓"的姿态,博得更多人的支持与同情,静观局势变化。
2012年是中国领导人的换届年。「华尔街日报」3日指出,中国领导人换届可能干扰决策,引发内斗,并暴露一个僵化政治体系的缺陷。而此时中国正需要政府�取紧急行动来引导这一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
报导说,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领导人预计将于11月之前退休。他们退休时,中国将处于关键时期,因为它将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还有房地产市场崩盘的问题。

新一届领导人预计将以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首。要维持强劲增长、同时不至于加剧通货膨胀,他们必须解决过去十年被忽略的一些系统性问题。
新一届领导人还将面临其他一些挑战。他们须通过改善治理状况,防止社会动�失控。「阿拉伯之春」推翻或�击了多个与中国友好的独裁者,而金正日之死也有可能给朝鲜半岛带来动�。
报导说,领导人的换届将使中国很难�取果断行动。无论地方还是中央,希望晋升的候选人惟恐自己的成绩单上留下污点,而即将退休的领导人也很想通过提拔亲信来维持影响力。哪怕稍微走错一步,都可能在黑箱作业的换届过程中影响到自己。
报导说,现年58岁的习近平在去年掌握关键的军委副主席后,他成为胡锦涛接班人就几成定局。现在外界密切关注的是,将有多少「太子党」成为新领导人。
让很多海内外人士感到头疼的是,他们对于习近平这位有望未来十年统治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知之甚少。对美国官员来说,已安排好的习近平2月的访美行程,将是一个难得的深入了解他的机会。
中国几家最大的航空公司有可能很快将不能飞抵欧洲各国的机场。之前,中方负责国际贸易的机构表示,拒绝支付欧盟要求交付的飞行污染费。2012年1月1号这一天,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开始向所有在欧洲各地机场起飞和降落的飞机,征收废气排放税。欧盟方面并且表示,所有那些不遵守这一规定的航空公司都将被罚款,严重的甚至还可能被禁止飞到欧洲。

欧盟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他们是抵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带头人。欧盟长期以来采纳的"要污染,就得付钱"的政策,一直是欧盟在气候以及环境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政策指标。这一政策说白了,就是所有那些给大气带来污染的公司,都得支付费用,才有污染"权"。
欧盟的这一政策是七年前开始实施的,这些年来,一直是针对能源产业以及重工业。
不过,从2012年开始,所有飞抵欧洲以及从欧洲出发的航班,都得要付"污染费",不管航空公司是在欧洲注册与否。至于说付费的规模,今后几年内,要年年递增。
在美国、印度等国,欧盟的这一新规定引发了相当强烈的反对意见;如今,中方代表中国四大航空公司的机构,也表示将要拒绝支付欧盟要求征收的飞机"污染费"。
中方的这一机构估计欧盟想要征收的费用,第一年里就将耗去中国航空公司一亿两千万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将会翻上三倍。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北京举行得一个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航空部门拒绝向欧盟支付"污染费"一事表示支持,说中方对欧盟的"单边"行为,非常关切,并有可能和其他国家结成联盟,一道反对欧盟刚刚出台的这一规定。
洪磊说:"很多国家都对欧盟这一作法持反对态度。我们希望欧盟能够以谨慎务实的态度,慎重行事,与包括中方在内的有关方面妥善协商,处理此事。"
欧盟方面对拒绝遵守"污染费"法规的航空公司所要施加的罚款,数目相当不小,污染一方对排放出的每一顿二氧化碳,都要交付将近130美元;对那些严重违反者,欧盟方面有权禁止这些航空公司出入欧洲机场。
星期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气候委员会发言人拉德隆(Isaac Valero-Ladron)表示,欧盟方面很高兴和对这一规定有想法的那些国家进行谈判和协商,但是说,欧盟方面的法规是不会改变的。
他说:"欧盟出台的这项法规并不违反任何国际法原则,也不违反任何国家的主权。假如中国方面想要在欧洲做生意的话,比如说要开个餐馆什么的,就必须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法规。刚刚出台的这项法规也没有什么不同的;要想在欧洲运作的话,就必须尊重这里的法规。"
从具体的运作的角度来讲,或许欧盟和中方以及其他方面还有谈判和协商的余地。相关国家可以选择不直接向欧盟支付飞行"污染费",而是通过其他"等同"方式付费;比如说,可以在其他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美国总统欧巴马5日出席国防部记者会,为最新的战略检讨报告作引言。美国未来十年删减的国防预算高达数千亿美元,意味美国在历经十年征战后,安全政策将改弦更张,因应撙节为上的时代。
欧巴马表示,据他所知,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总统首度参加国防部的战略检讨报告发表记者会。欧巴马指出:「美国正处于转型的时刻,国防优先目标的排序必须更有智慧……,美国将增加在亚太区域的军力。」

根据检讨,美国军事目标大举转向亚洲,如果中国大陆阻止美国进入南海,或伊朗阻止美国进入波斯湾,美军必须整合所有资源,全力反制。
欧巴马去年春天下令国防部撰写新的战略检讨报告,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在预算紧缩时期精简兵力,二是在面对中国大陆掘起及其他全球变迁下,重新检讨美国国防的优先目标。这将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防预算精实案。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防部长潘尼达判定,�管美军目前已准备把兵力从57万人减为52万人,未来十年内还要降为49万人,但现有的11艘航空母舰不应裁撤。
军事专家说,欧巴马反对把航母从11艘减为10艘,因为他认为如此才能在亚太地区维持足够的军力,与中国大陆相抗衡。这项评估要求军方投资武器,以应付潜在对手,例如,大陆使用长程飞弹和先进雷达,阻止美军接近。
华邮报导,未来十年,美国国防预算可能删减4800亿到1兆美元。新的国防战略将把国防部长期以来为同时进行两场区域战争进行备战的目标缩减为一场。
美国行政部门并未预期在亚洲会出现军事�突,但潘尼达认为,911恐怖攻击后,美国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泥沼,错失在其他区域提升地位的机会。
美国尤其担心中国大陆,因为大陆经济蓬勃发展且快速强化国防。另一个迫切的忧虑是伊朗,因为伊朗不只威胁阻挡国际原油运输航道,还有核武野心。
欧盟外交消息透露,欧盟已原则上同意中止从伊朗入口石油,以制裁伊朗发展核计划。欧盟是伊朗石油的第2大出口地区,今次禁令将对以卖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伊朗构成重大打击。

欧盟外交官上月底就制裁伊朗连日磋商,三分之一进口石油来自伊朗的希腊,以至主要输入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再没有就伊朗石油禁运措施提出反对。一名匿名外交官说:「制裁已获很大进展,各国原则上同意石油禁运,不会继续辩论。」意大利总理蒙蒂说,只要禁运措施逐步实施,并将伊朗为偿债向意大利能源企业提供的石油豁免,意大利已准备好支持制裁。法国外交部称,本月底的欧盟外长会议可能会达成禁运决定,并为购买伊朗石油的欧洲伙伴提供替代方案。
欧盟从外部入口的原油中,伊朗仅�4%,因此今次禁运对欧盟整体影响不大。然而,伊朗每天出口260万桶原油中,逾45万桶是输往欧盟,相当于该国石油出口17%,欧盟是伊朗石油的第2大买家,仅次于中国。伊朗回应称将另觅原油买主,欧盟制裁措施对伊朗影响不大。
美国财政部官员称,伊朗石油收益将被掐断,但不致于扰乱全球石油市场。美国财长盖特纳将于下周二、三访问北京,与总理温家宝、副总理王岐山及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面,下周四转到东京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及财务大臣安住淳会晤,讨论全球经济及制裁伊朗。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除夕签署法案,制裁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外国金融机构。由于伊朗大多石油收入是透过伊朗央行汇入境内,令海外买家难再向伊朗付钱买油。�于伊朗逾半外汇来自石油出口,料新措施将严重打击伊朗经济。
欧美联手制裁将令伊朗愈来愈难维�原来的石油客户。伊朗石油主要售予中日韩等亚洲国家,英国广播公司预期,伊朗在西方制裁下只能拉拢亚洲国家弥补输出损失,可能被迫提供大幅折扣,回馈继续冒险交易的国家。
英国《金融时报》周四(1月5日)刊登文章"不要冀望于中国太子党"。
文章认为,如果要关注领导人角逐战,最佳的地方不是美国的爱荷华或者新罕布什尔,而是中国。

"中国的领导层竞争不仅更加惊险,而且对全球事务和投资者来说也比美国民主党党内初选更加重要。在未来十年,中国的新领导人将决定中国究竟是成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者市场,还是蜕变跌入动荡和不安。"
文章说,中国虽然没有选举,但也正在步入有中国特色的联合政府。由习近平为首的太子党,将被提倡政治和社会改革的领导人如李克强和汪洋所平衡。
中国技术官僚的确能做到受债务拖累的西方所无法做成的事情:铁路建成了、公路铺好了、农民工来往于农村和沿海工厂生产出iPad和洗衣机。但是这种由国家倡导的变化也有其代价。乌坎上个月发生的抗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章认为,滥用权力和贪污腐败威胁到中共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太子党和他们的家庭成员,通常就读于西方精英大学,经营公司和投资财富变得富有,看起来像是一群显贵阶级。
文章提及重庆13家沃尔玛超市因为售卖贴错标签的有机猪肉而被迫暂时关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组织大规模唱红歌并发誓要缩小收入不平等。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向乌坎派出调查组,承认村民的诉求并规划土地。
"从表面来看,这些政治人物以民为本重点处理贫富差距、打击腐败等,似乎与商业利益毫无关系,甚至违背商业利益。但是胡锦涛的和谐发展理论有其道理。"
"如果对经济成就应该公平分配没有共识,中国所有的尝试都将功亏一篑。"
中国外向型经济向内需经济转型的计划由于欧元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而面临威胁。中国新领导人的当务之急将是保持经济继续增长。之后,他们将不得不平衡社会改革与经济开放。
"太子党不应该独霸经济管理权。"
  无一例外,她们都是家里的长女,从小就担当里里外外的事物,操持家务,照顾弟妹。就连移民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牵连着全家的命运。日久经年,她们说早就练就了一幅大姐大的作风。没有兄长的她们,从小就幻想能够有一个哥哥,有一个年长自己的兄长,给自己保护与安全。
  少女时期的梦想中,也向往那沧桑的男子,帮她们卸下肩头的担子。然而,命运就是那么的顽皮奇怪,恋爱了钟情了,爱上的时候根本想不起谁年纪更大,等爱意落定,慕然发现这是一个小男友……
  Jessica,女,30岁,来加拿大两年半
  "我们的事情,你到底怎么决定的。"我一边炒着西红柿鸡蛋一边问他。他投向我的眼神有些奇怪,他一定是想我怎么能一边炒菜一边问这么严肃的问题。"你倒是说话啊,今年我都30了。"我用铲子把锅敲地当当响。他还是没有做声,和以往一样。
  也像以往一样,我把菜端上桌子,盛了两碗饭,放好两双筷子。"吃饭吧。""啊,真香啊。"
  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看着饭菜热气缠绕着的面庞,不知怎的,我想起了我的弟弟。小的时候,爸妈忙,都是我放学之后做饭,然后叫弟弟一起吃。他也是这样迫不及待地总是烫着了嘴。
  "Jessica,你说我这个学期选几门课来修啊,我想早些毕业,但选多了会太累了吧。"吃完了饭,他歪在沙发上翻着中文报纸,问我。"还是看你自己的精力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正我们也不等你的钱用。"一边洗着碗,烤箱里烤着蛋糕,他总是喜欢吃甜点。小孩子的作风。
  一年半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搬家了,租住在一间House的一层,他就住在地下室。我们合用一个厨房。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一个男单身,上夜班,平常很少碰面。倒是我们,经常用一个炉子做饭。等饭熟的时间,我们就聊天。开始的时候,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一问一答,慢慢的就多了一些话题。
  那个时候,我觉得他还挺独立的,做饭的手艺也不差,时而还有一些小幽默。我们都是单身,彼此都是彼此的机会,有都孤身在异国,很想找个伴彼此分忧。慢慢地,我们谈上了恋爱,然后就一起向房东辞行,一起出来租了套公寓。
  在一起生活之后,都是最真实的自己。倒不是说真实的自己不好,而是想到当初彼此交往的时候,并不是冲着这真实的对方来的吧。
  "早饭做好了,在锅里,记得吃煮好的鸡蛋。内衣洗好了,在柜子左边的抽屉里。你把地吸吸尘。该选课了吧,我看这几门先选了比较好。"等等,我喜欢安排事情,喜欢规划喜欢拿主意。他呢,则比较被动,喜欢听我安排,喜欢我做的决定。或许,我和他才是互补型的,如果是一个和我一样喜欢安排喜欢拿主意的男子,恐怕我们在一起就是要吵架。
  我知道,可是,我不是最想找一个可以帮我拿主意的人,好让自己不用动脑筋就可以有现成的,轻松下来吗?不知道是我的生活习惯,还是命运本身,我还是沿着自己既定的方式生活,没有改变。
  其实,他比我仅仅小一岁半。我已经30岁,他28岁半。或许,就是这一个在30之外,一个在30之内,虽然实际年纪上不差太多,但心态上距离太远。还有,他是他家里的老小,从小被哥哥姐姐照顾惯了。就现在,他也快30的人了,他姐姐写邮件来给他,还是叮嘱他生活的种种细节,如同小的时候一样。
  我喜欢忙碌喜欢计划,他喜欢悠闲喜欢随性,都好吧。只是,在我们的关系上,我一直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明确的说法,给我一个承诺。"你想要什么啊,我们这样快快乐乐的不是挺好,你希望我说什么呢?你告诉我,我念给你听啊。"他的回答让我苦笑不得,我希望他说什么呢?我希望他说,我毕业之后我们就结婚,以后我赚钱养家,你好好休息,不要像现在这样辛苦了。我希望他说,我会给你好的生活,你就放心地跟着我吧。我还希望他说,不要往自己身上加太多的担子,不要给自己太满的计划,学会放松啊。这些可以教他吗?而这些又怎么是他这样个性的人可以说得出的话?我在自相矛盾。
  "我们的事情,你到底怎么决定的。"晚上临睡前,我又问他。"你是怎么了?我今天做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吗?"他一脸无辜地问。"你到底怎么决定!我问你!到底怎么办,结婚还是分手!"
  我一下子急了,怎么在这个问题上的对话,就像各说各话。"只有两个选择?""是!只有两个!""我不想分手,那我们结婚吧。"他说出我想要的答案,可是我的心里怎么还是那么的郁闷。"我不说分手,你就不说结婚,是不是!""你不说分手,我就不说结婚啊。不分手就好。"那夜,我哭了。
  第二天,看着我红肿的眼睛。他也难过了。"我也想了一夜,Jessica,结婚真的需要很大的责任和担当,我怕担这么大的责任。但,你一定要相信,我不是不爱你,也不是不想负责。给我一些时间,不要再提什么结婚的字眼。我怕。我们这样生活,不是很开心吗?不是吗?结婚也可以离婚,不是吗?结婚并不能保证任何事,不是吗?一定要结婚吗?"
  眼睛疼的厉害,我似乎点了点头。去年冬天,我在雪地里滑了一跤,他想也没想立马背起我。我说不碍事可以自己走,他非不让,就这样背着我一直走到停车的地方,满身大汗。他也不是那么不能依靠。
  只是,只是,我结婚的那根筋还是松不下来。我不是想用婚姻保证什么,而只是想有一个温暖的感觉。这个人,不再是我的男朋友,而是我的丈夫我的老公。这,恐怕只有婚姻能够给与吧。
  Amy,女,29岁,来加拿大一年
  "对对对,你还没有长大,还是孩子呢!我们还都是孩子。彼此彼此,半斤八两。可你是个男人啊!"我把桌上的东西一下子打翻了,那条他精心饲养的金鱼在破碎的鱼缸里挣扎。"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残忍!"他一下子从电脑旁冲过来,把金鱼重新放到水里。"好好好,你好,只有金鱼快死了,才能把你从电脑前弄下来,我快死了,你都不会。""金鱼没有你那么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经常这样吵架,为的都是一些琐事。他的口头禅就是"我还是个孩子呢,我还没有长大呢!"刚相识的时候,每逢他说这样的话,我就哈哈大笑,觉得他挺是可爱,还会煞有其事地拍拍他的脑袋说:"孩子,乖啊,姐姐给你买糖吃。"生日上我比他大三个月。我们同年同岁,就仅仅这三个月,我就应该多做那么多的事情吗?
  脏衣服堆成山,就是拿到洗衣机里这一个动作,他也不会作。"Amy,我都没有衣服穿了。那件衬衣还没有给我洗啊。""Amy,我明天带什么饭呢?不会又是老三样吧。"我忙得四脚朝天,他就是坐在电脑前面大声嚷嚷。
  你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上他的习惯。不爱干家务也没有什么要紧的,男人呗,粗旷一点也好。可这人不是生活在现实里嘛,不是拍电视拍电影,就是那几个镜头就一下子交待了好几年。这生活,都是一天一天挨过来了,一个小时都省略不过去啊。
  我们都有一份还算称心的工作,都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我什么都来不及,甚至来不及上洗手间就冲进厨房,要做晚上的饭,要做明天带的饭,要收拾衣物,要打扫房间,要洗昨晚的碗筷,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他呢?就是一头扎在电脑里。"帮我收拾一下桌子,我要端菜了。"等我从厨房出来,桌子上还是一片狼藉。精力和心情都好的时候,我就什么也不说,自己收拾了。可是当身体不大舒服有些小情绪的时候,往往会借题发挥起来。
  "你不舒服,就告诉我啊,我来做饭来收拾就是了。自己不舒服还不说,找气生啊。""我说我不舒服,你就来做饭了。上次我说我不舒服,你连听见都没有听见,还在那里侍弄电脑呢!""你声音那么小,谁听得见。""那你要我怎么说,拿个扩音喇叭在你耳朵边喊叫。我不舒服了我生病了!""不可理喻!"对话往往就这样结束了。
  "看看看,这是我亲自下厨做的,尝尝。"他端上来的是什么呢?"哦,这是蒸蛋羹,嗯,蒸蛋羹最有营养啊。""蒸蛋羹?你没有加水?""不知道要加水啊。不加水是不是更有营养啊?"我不是应该很感动吗?不是应该很开心吗?不是应该抱着他的脖子转圈,大声说:"孩子会做饭了!"什么时候,我那种幽默的细胞没有了。
  "我没有胃口,不想吃。你自己吃吧。""我专门为你做的。""真的没胃口。""尝一口,就一口。"我打翻了饭盒。"这个怎么吃!怎么吃!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你,不可理喻。"
  现在,他的口头禅变了。他总是说我不可理喻。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回到大学宿舍里。"我以后绝对不找比我小的,当姐姐当的够够的了,才不要找个男朋友还是自己小弟弟。"当同学问我将来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我这样回答。"模样啊,个头啊,都没关系。难不成比我还矮,比我还难看,呵呵。"
  来加拿大之后不久遇到他,恋爱是那么醉人的事。晕头晕脑的我根本想不起问什么生辰年月。等到爱上了,才发现,这谁大谁小自己根本就不关心。才知道,所谓的年纪只是拒绝的借口托辞。再说,仅仅小三个月,不算小的。
  "Amy,你对我对你自己的要求都太高了。我们就是当当孩子又如何?如果你不想忙家务,可以不忙,不想做饭,我们出去吃。如果你愿意,就不要抱怨。我只当你乐在其中,才会让你帮我洗衣做饭。"
  他说的,是这样吗?可是,我却放不下多年的习惯。我想三餐精致,窗明几净,散发着香味的床单衣物,客厅的桌子上只摆放着一盆幽香的花朵。
  "从今天起,我们出去吃饭,每周找小时工来打扫房间!就这样决定了!"他大声说。"算了算了,出去吃太费钱,家里来一个陌生人不习惯不安全。我来。""看你,我做的决定你不通过。别说我没有为你想。"习惯了习惯了,习惯一切自己来,习惯听了他的意见,但不采纳。
  不知是谁,在他们的关系中定下了规则。是那些年少时的生活细节,还是这年纪的些微差距。或许不是他小,还是一样面临到这些生活。改变生活的永远不只是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