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月曜日

  欧洲为什么经济低迷,美国为什么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在西腊的港口经营成功震动了整个希腊和欧洲!
  "中国人愿意通过工作挣钱"

  中远经营的希腊港口焕发新春

  在2010年的一项协议中,中远向资金拮据的希腊政府支付了5亿欧元(当时约合49亿人民币),租下了半个比雷埃夫斯港,并迅速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生产力的基地。而在此之前,希腊政府经营下的这个码头毫无生气。


  这里的货流量是两年前的三倍。中远正将3亿多欧元(约合24亿人民币)投资在码头的现代化上,以将码头明年的吞吐能力提升至370万个集装箱,这将使它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大港口之一。此外,工人们也正在开始建设中远在港口的第二个码头。

  一些工人的年收入包括加班费可达14万欧元(约合113万元人民币);而中远付的年薪通常低于1.8万欧元(约合14.5万元人民币)。在希腊方面管理的港区,工会规定,9个人操作一台高架移动起重机;而在中远,4名工人操作一台同样的机器。

  然而,此举可能会遇到希腊工会及比雷埃夫斯港管委会的强烈抵制。管委会批评中远对待劳工的方式。

  近日某个早上,港务局副副局长萨纳西斯 科伊尼斯(Thanassis Koinis)在他破旧的办公室里,凝望着窗外中远港区那些高耸的吊车。他说,"那儿就像另外一个国家。"

  科伊尼斯及其他希腊人指责中远使用雇用分包商。分包商利用人们对工作的渴望,雇用临时的、无技能的、非工会工人,用低工资剥削他们。

  码头工人工会(Dockworkers Union)委员会成员巴维斯 贾克伊美罗斯(Babis Giakoymelos)称,中远也在员工安全方面偷工减料来省钱。他说,"他们把第三世界的劳工标准带到了欧洲。"

  中远在该港口的商务经理塔索斯 瓦姆瓦卡迪斯(Tasos Vamvakidis)认为,这些抱怨都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现。傅承求则表示,希腊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向类似他公司的企业学习。

  "中国人愿意通过工作挣钱,"他说。在他看来,自二战结束以来,太多的欧洲人追求一种舒适、受保护的生活。"他们想要美好的生活、有更多的假期和更少的工作,"他说。"他们钱还没到手,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他们债台高筑。"

  "工会化的劳工会抵制改革以保留他们享有的保护,"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驻希腊首席执行官瓦西利斯 安东尼亚德斯(Vassilis Antoniades)说。他是一名管理顾问,为希腊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对他而言,工会保护是改善希腊经济所面临的关键障碍。不过他说,中远的投资"表明,在私人的管理下,希腊企业可以在全球有竞争力"。

  比雷埃夫斯港的另一半仍归希腊经营。那里的业务不及中远经营的这一半这一事实,是希腊根深蒂固的劳动规则和相对较高的工资阻碍了希腊经济增长的象征。当然,工资只是对那些仍有工作的幸运者而言。

  除了少量中方的管理人员之外,中远的经营为希腊员工提供了大约1000个工作岗位 相比之下,在仍由希腊政府管理的那一半港区工作的人员约为800名。

  "在这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工作,"傅承求说。正是在他的管理下,中国经营的这一半港区已经吸引到了新客户、高运输流量和更大的船只。

  如果希腊想为其因衰退大伤元气的经济恢复竞争力、降低其高达24%的失业率并且避免在未来很多年依赖欧洲邻国,那么,在许多方面,整个希腊都应该有志于实施中远在比雷埃夫斯实行的由上至下的改革。
  当地时间10月1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神奈川县相模湾举行阅舰式。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登上"鞍马"号护卫舰,在检阅舰艇的海上游行和潜水艇下潜上浮等表演后,进行了训话。据悉,此次阅舰式除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45艘舰艇之外,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海军各派出一艘,共计48艘舰艇参加了仪式。
  日本自卫队14日在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附近的相模湾举行大规模阅舰式,45艘舰艇、18架飞机和8000余名自卫队员参加,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出席并训话。


  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日本Sagami 海湾,海上自卫队阅舰式举行。

  阅舰式上,海上自卫队展示了"宙斯盾"护卫舰、潜水艇、扫雷艇、LCAC气垫登陆艇、导弹艇、P-3C反潜巡逻机、水上飞机等武器装备,演示了舰艇战术编队、海面救援、飞机反潜、海上加油等海战技能。因风雨交加、能见度差等原因,部分预定项目被迫取消。

  野田佳彦在向自卫队官兵训话时表示,日本面临的安全保障环境前所未有的严峻。新时代里,自卫队的使命更加重要。自卫队应构筑动态防卫能力,果敢应对各种局面,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后依靠。他说,东日本大地震后,驻日美军与自卫队共同开展的"朋友作战"救援活动,深化了日美同盟。

  训话中,野田佳彦使用了"更加奋进努力"等旧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后使用的语言。日本共同社称,在与中韩关系恶化的目前形势下,此类言辞可能引起议论。

  受日本邀请,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国各派了一艘舰艇友情参加本次阅舰式。据介绍,这是自2002年来日本首次邀请外国舰艇参加。2002年,美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7艘舰艇参加了海上自卫队成立50周年阅舰式。

  日本自卫队阅兵式始于1953年,其后每年均由海、陆、空自卫队联合举办。1996年起,阅兵式仍每年举办,但改为由海、陆、空自卫队轮流主办,每3年轮换一次。本年度轮到海上自卫队主办,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协办。这也是海上自卫队举办的第27次阅舰式。

  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各国驻日武官代表、日本和外国记者及抽签选出的4万多名日本民众乘舰观看了阅舰式。
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5日在题为《缅甸争夺战中国落败》的头条报道中说,日本借助大手笔的政府援助和重量级的企业活动,正快速提升其在缅甸的影响力,这让人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实力处于巅峰状态时,到处大举投资的情景。通过选择日本参与重要的项目,缅甸正走向多元化,减轻对近年最大外来投资者中国的依赖。


今年早些时候,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曾前往东京寻求帮助。他正把重建国家的部分关键任务外包给日本。除了改造仰光之外,一家日本财团被委以重任,要在仰光市郊建设一座大型工业园和卫星城。日本的援助如此面面俱到,以至于密切观察缅甸的人士感到震惊。

"我有点惊异于日本参与的程度和他们敏捷的行动,"悉尼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专门研究缅甸经济的专家肖恩・特尼尔(Sean Turnell)说。

他说,缅甸已成为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巨擘的一个战略竞技场。"这是一场争夺亚洲首要地位和影响力的较量。"

报道说中日在缅甸有着不同的利益。日本热衷于利用缅甸廉价的劳动力,延伸其横跨泰国和印度支那的巨大工厂网络。中国则把更多重点放在采掘缅甸的自然资源上,比如天然气、宝石、木材、橡胶以及水电大坝提供的电力。

有关中国正在掠夺缅甸资源的印象,在缅甸国内引发了反华情绪,包括当地人最近举行抗议,反对在中部城市蒙育瓦附近开发铜矿,以及去年缅甸搁置密松水电站项目。

(2月3日,在缅甸仰光国家剧场,中国的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表演舞蹈《千手观音》)

马拉西亚研究组织CARI的首席执行官彭润年(John Pang)说,缅甸政府转向日本的战略"与其说是被日本吸引,不如说是对中国反感。"

"中国人自己输掉了这场游戏。"他说。

彭润年说,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毫无威胁性",他们成功地同缅甸领导人建立了互信。

日本的总体战略是投入曾被称为"日本公司"(Japan Inc)的全部力量。日本最大的一些企业集团,如三菱(Mitsubishi)、丸红商事(Marubeni)和住友商事(Sumitomo),正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携手合作。

日本政府称,愿意以几乎免费的方式为这些项目提供贷款:利率为0.01%的贷款,还款期限为50年,而且前10年无需任何偿付。



(The New York Times:1940年,英国在仰光修建的管道。目前日本正在帮助这座城市重建给排水系统。)
对现金拮据的缅甸而言,如此便宜的贷款无疑很有吸引力,但登盛似乎还在指望其他好处:帮他赢得定于2015年举行的下届大选。

尽管日本对缅甸的兴趣部分源于地缘战略,但对一些年纪更大的日本人来说,日本重新参与缅甸事务,也加固了两国之间源远流长(且出现过波折)的关系。

报道指出,日本在二战期间曾野蛮占领缅甸。然而,这两个国家发展出了昔日敌手之间的一种亲切感,有点像当今美国和越南之间的关系。

纽约时报中文网9月28日另有一篇题为《反对中缅合资铜矿的"铁娘子"》的报道。报道介绍了两名缅甸农家女埃内(Aye Net)和兑兑温(Thwe Thwe Win)。她们新近因为反抗强大的缅甸军方及中国一家军工企业的子公司在缅甸的铜矿联合项目而一跃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兑兑温和埃内走在缅甸西北部维特梅村附近的田野上。她们因抗议村外一个铜矿项目而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兑兑温的村子位于铜矿边上。在村子里接受采访时说,"不管他们给我们施加什么样的压力,我们都不会放弃。我想让他们彻底关闭这个项目。"

核心问题之一是环境问题――环保组织在领导反对铜矿的活动,他们担心铜矿的排放物会污染周围的农田。另外一个更普遍的担心是强占土地问题。缅甸长期存在强占土地现象。

因为34岁的埃内和29岁的兑兑温受到的暴力对待,铜矿争议似乎已经在缅甸引起了强烈共鸣。新闻杂志周刊形容她们两人是在进行着一场类似于大卫与歌利亚的斗争:两个异常勇敢的村民对抗包括军方在内的一群强大势力。

"斗争把她们变成了铁娘子,"生活在蒙育瓦的着名诗人安貌(Ant Maung)说,"对她们来说,这是生死的较量――她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抵抗。"

两年前,政府向同意搬迁的村民分配新住房并发放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补偿金,冲突从那时便开始了。村民向当局抱怨说,新住房质量很差,而且他们会失去土地――因此也就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只有少数村民接受了房屋和补偿金,当局召开了一次会议,告诉村民,他们必须离开,否则就会被强拆。

(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该铜矿由实力强大的缅甸军方及其合作伙伴:一家中国军工企业的子公司联合经营。)
村民表示,在看了移民安置区后,他们更下定决心要留在村子里了。那是一片粗制滥造的房屋,建在一片没有树的田野里。

这次铜矿争议中,经常能听到反华情绪。两年前,加拿大艾芬豪(Ivanhoe)公司退出后,中国的武器和炸药生产商中国北方工业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Corporation,简称 Norinco)的一家子公司接手了采矿业务。如今,铜矿为该中国公司和缅甸军方下属的一家企业共同所有。

6月,一名当地员工从矿场渣土堆顶上向三名中国员工滚下了一个大石头,那三名中国员工向村民做出了粗鲁的手势。维特梅(缅甸语中意为瞌睡的猪)的村民愤而行动,开始举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

而据环球网译介的纽约时报网站9月20日文章《奥巴马对中国强硬路线的演进 》分析,敲开缅甸的大门,也是奥巴马把美国战略焦点从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场上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的一部分。

虽然新战略焦点让欧洲盟友们喋喋不休,但对崛起的中国的制衡却在亚洲受到了热烈欢迎。

文章说在美国和缅甸统治者的长期疏远过程中,中国把缅甸变成了殖民地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