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伦敦美通社(BMI)一篇报道声称,中国大陆试图减缓统一台湾的速度。"台湾国防和安全分析报告"分析了2006年前国防、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认为台湾海峡局势仍旧紧张,虽然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加强与中国大陆的沟通,但海峡两岸仍存在严重的不信任和猜疑。
相信中国大陆将加强经济联系,试图以此让台湾接受属于北京的观点。但是报告作者指出,虽然中国大陆希望把台湾看作"特别行政区",但是台湾两个主要政党都不接受任何"一国两制"的解决方案。
从长远角度讲,由于没有清晰的路线图,统一显得不太可能,虽然中国大陆可以通过军事手段制服台湾,但是这对于北京过于冒险。报告援引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新闻指出,只有9%的受调查者赞成统一,61%选择维持现状,"未来几年,台湾大体上将持不明确的政治态度,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前景。" 马英九
坚持避免触碰中国大陆的底限 :宣布独立、外国势力干涉台湾、研制核武器、台湾岛内动乱。虽然马英九维持现状并不寻求独立的主张极大安抚了北京,但是北京方面没有条件可以交换,中国大陆没有减少或转移瞄向台湾的1300枚弹道导弹,这与马英九政府所说的"持久和平"相去甚远。
虽然中国大陆的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由于美国的对台军售而困难重重,但是台湾目前的战斗机数量不足,在与中国大陆的战争中,台军空军军火储备只有2 天。台海冲突爆发后美军的反应时间至少为5天,但华盛顿方面也有人估
计美军至少需要2周时间才能接替台军的防务。台湾至少需要美国援助350枚先进路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16枚"鱼叉"导弹、75枚"小牛"导弹、3000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从而撑到美国武装介入。台军也在大力发展本土反制中国大陆的能力,台湾舰艇开始配备雄风(BRAVE WIND)-3型反舰巡航导弹,
计划发展首枚雄风-2E陆基巡航导弹。
台湾迷恋高价、高性能的美式装备,过去10年,采购了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UH-60M"黑鹰"通用直升机、CH-47SD "支奴干"运输直升机、"标准-3型防空导弹系统、"基德"级驱逐舰、E-2"鹰
眼"早期预警机和P-3C"猎户座"型反潜侦察机。1995至2002 年,台湾进口了20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军火采购方。2002年,台湾武器进口耗资11亿美元,排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5位。 2010和2011年,从美国进口武器分别为64亿
和58.5亿美元。
尽管台湾买入了先进反制导弹,但是其国防工业仍面临财政、体制和民意等诸多问题。负责秘密和敏感工业项目的"中山科学研究院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持研发的
"雄风"巡航导弹项目遇到了很大困难,面临终止的危险,研究院受到了政府的批评。台湾国际造船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Corp,CSBC)正在苦苦证明能够为军方制造柴油潜艇,但是军方否
认CSBC具备这种能力。2001年,美国提出可向台湾出售8艘柴油攻击潜艇,但无法保证后续供应。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因此启动了该潜艇的本土化项目,但是台湾军方仍在力求自主研制自己的潜艇。
2012年台湾军费支出129亿美元,计划在2013年增加到146亿美元,2014年达到159亿美元、2015年达到170亿美元、 2016年达到185亿美元。这些预算依靠政府的经济和政治能力,但是追加的经费多数将用
于军备采购。台湾已经要求从美国购买66架F-16C/D战斗机,但是至今仍未被美国批准,就算采购最终成功,台湾也将支付100亿美元的账单。
2012年9月1日土曜日
中国企业控股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引外媒猜忌
巴基斯坦政府日前决定将境内唯一深水港瓜达尔港的控股权交由中国企业,此前,这一港口由新加坡港务局运营管理,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30日报道,巴新签订的40年合同远未到期。巴基斯坦方面称,因巴方迟迟未能完整履行合同,同意新加坡港务局出售瓜达尔港股权。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瓜达尔港近年货运量严重不足,经营难以为继。可外界对中国企业接手展开联想,《金融时报》称股权转让背后有政治力量的作用,《印度快报》则称,中国接管的是战略控制权。
在巴参议院港口和航运常务委员会8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上,巴官方宣布同意新加坡港务局及其本地合作伙伴退出瓜达尔港管理和开发的40年期合同。巴《黎明报》称,巴方理亏,是因为巴政府未能按照合同移交港口入口处的一块584英亩土地,该地块"被巴海军违法占有"。航运部长高利在会上说:"我们一直无法履行义务和解决土地问题,新方的经营陷于重重束缚中,所以我们表态同意新方放弃港口管理、运营合同。"
英国《金融时报》说,瓜达尔港是巴唯一深水港,最早由中国政府投资建设,2007年交由新加坡港务局"管理、运营、维护和发展",根据合同规定,巴基斯坦两家公司也拥有少量股权。报道称,新加坡港务局退出后,中国方面将接管港口。《黎明报》说,中国方面将投资100亿美元发展港务。
瓜达尔港位处巴基斯坦西南沿海,靠近巴伊边境和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石油产区和人口稠密的南亚地区的连结之地。战略位置虽关键,经营环境却不佳,《环球时报》记者从巴经济事务相关人士处获悉,瓜达尔港运营5年来多半闲置,要靠卡拉奇港分出一部分货物,才能勉力维持运营,这主要是因为巴基斯坦本土贸易量不足,西边的迪拜又大大稀释了瓜达尔港的功能,且巴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金融时报》说,新加坡退出的原因还包括,巴方未能履行承诺修建一条直通港口的高速公路。
巴方低调宣布的这则股权转让计划引起外界猜想。《印度时报》担心中国在南亚的利益扩张最终形成"对新德里的包围态势",《印度快报》称,中国看起来准备就绪,要接手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战略控制权。《金融时报》说,在巴基斯坦和新加坡两国之间,股权转让似乎只是一个商业决定,但中国角色的出现足以引起美国和印度的警戒。报道称,中国的接手很容易被看成是借由在巴扩大影响力,把触角伸向中东,据称一名巴政府高官就说,瓜达尔港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可能由此铺设一条管道,把中东石油输入中国西部。
还有分析说,中国军事专家一直在讨论中国军队如何能发展成为具备长时间执行远洋任务能力的"蓝水海军",如此看来,瓜达尔港正可成为中国军舰的补给港,《印度时报》说,中国企业去年刚投资8亿美元参与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的二期工程建设,与接手瓜达尔港的用意相同。
中国将接管瓜达尔港暗藏内幕:中国或将顺势出兵
据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邮报》发表消息称,中国已经同意巴基斯坦政府请求,接手运营瓜达尔港。据称,巴基斯坦与新加坡方面就瓜达尔签署的运营协议即将到期。
报道称,这一决定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穆赫塔尔随总理吉拉尼访华后做出的(笔者评论:这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军方是推动巴基斯坦政府向中国提出接管瓜达尔港的主要力量!)。
在巴参议院港口和航运常务委员会8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上,巴官方宣布同意新加坡港务局及其本地合作伙伴退出瓜达尔港管理和开发的40年期合同。巴《黎明报》称,巴方理亏,是因为巴政府未能按照合同移交港口入口处的一块584英亩土地,该地块"被巴海军违法占有"。航运部长高利在会上说:"我们一直无法履行义务和解决土地问题,新方的经营陷于重重束缚中,所以我们表态同意新方放弃港口管理、运营合同。"
英国《金融时报》说,瓜达尔港是巴唯一深水港,最早由中国政府投资建设,2007年交由新加坡港务局"管理、运营、维护和发展",根据合同规定,巴基斯坦两家公司也拥有少量股权。报道称,新加坡港务局退出后,中国方面将接管港口。《黎明报》说,中国方面将投资100亿美元发展港务。
瓜达尔港位处巴基斯坦西南沿海,靠近巴伊边境和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石油产区和人口稠密的南亚地区的连结之地。战略位置虽关键,经营环境却不佳,《环球时报》记者从巴经济事务相关人士处获悉,瓜达尔港运营5年来多半闲置,要靠卡拉奇港分出一部分货物,才能勉力维持运营,这主要是因为巴基斯坦本土贸易量不足,西边的迪拜又大大稀释了瓜达尔港的功能,且巴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金融时报》说,新加坡退出的原因还包括,巴方未能履行承诺修建一条直通港口的高速公路。
巴方低调宣布的这则股权转让计划引起外界猜想。《印度时报》担心中国在南亚的利益扩张最终形成"对新德里的包围态势",《印度快报》称,中国看起来准备就绪,要接手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战略控制权。《金融时报》说,在巴基斯坦和新加坡两国之间,股权转让似乎只是一个商业决定,但中国角色的出现足以引起美国和印度的警戒。报道称,中国的接手很容易被看成是借由在巴扩大影响力,把触角伸向中东,据称一名巴政府高官就说,瓜达尔港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可能由此铺设一条管道,把中东石油输入中国西部。
还有分析说,中国军事专家一直在讨论中国军队如何能发展成为具备长时间执行远洋任务能力的"蓝水海军",如此看来,瓜达尔港正可成为中国军舰的补给港,《印度时报》说,中国企业去年刚投资8亿美元参与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的二期工程建设,与接手瓜达尔港的用意相同。
中国将接管瓜达尔港暗藏内幕:中国或将顺势出兵
据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邮报》发表消息称,中国已经同意巴基斯坦政府请求,接手运营瓜达尔港。据称,巴基斯坦与新加坡方面就瓜达尔签署的运营协议即将到期。
报道称,这一决定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穆赫塔尔随总理吉拉尼访华后做出的(笔者评论:这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军方是推动巴基斯坦政府向中国提出接管瓜达尔港的主要力量!)。
美国正在引诱中国进行海上决战
美国调整军力布署,重返亚太,必然有一个没有暴露的战略设计。
拦截中国军力前出第二岛链,貌似有理,实则荒谬。只要不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军舰潜艇其实已经可以自由进出太平洋,印度洋,如果装备足够强大,进北冰洋或太西洋也没人拦你。所以"拦截"是个伪命题。
中国舰队潜艇数量快速增长,技术不断逼近甚至超越美国,正在构成对美军的威胁。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力量就可以与美军决一死战,这是美国不想看到的。美国最强大的是它的海空力量。在无法阻挡中国的军力增长的情况下,能不能够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制造合适的机会,在己方优势力量集中的海上,将中国海上力量一举歼灭,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其对美军及美国霸权的威胁,断绝中国崛起的梦想,这应该是美国顺理成章的军事战略思路。如果这一设想属实,重返亚太,就是美军未雨绸缪,实施这一战略设想的具体步骤。
能不能够消灭中国海军,这其实不是一个战略问题,而是一个数学问题。摧毁舰队潜艇主要依靠技术兵器,有充足兵器储备和生产能力的一方往往是胜利者,两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军的海空军力量是中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战略储备是充足的,生产能力是中国不可比拟的。中国却完全不是这样,计划中将要替换布署的舰只还没有造出来,更不必说建立多余的储备了。你说,引诱中国进行海上决战,是不是扬长避短、一劳永逸的战略战术?把这些技术兵器交给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让他们来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美国要做的,最多是把武器储备指数调高些,经得起二把刀们的高消耗就可以了,效果将是一样的。
大约十年前老索在《中美牛虎之争》系列文章中说过,钓鱼岛是美军消灭中国海军的预设战场。那里海深,离大陆远,靠冲绳及日本的美军基地近,便于发挥美军侦察及海空优势,而且一旦海战胜利,美军可以向前推进,直逼中国经济中心地带,封锁中国海岸,逼迫中国屈服,比较容易结束战争。在今年夏天南海冲突中,中国强硬反应,中美高层数次互访却没谈拢,美国在南海因为没有现实可依托的前进基地可利用,封锁中国运输通道的敌对措施还没到派上用场的时候,南海诸国力量不济难以对抗中国,于是美国转向东海,鼓动日本挑起事端,把中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海,引向钓鱼岛这一最有利于美军作战的预设战场。从美军的角度看,中国远没有在东海和南海两个方向开打的实力,这是硬条件约束,不随中国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样布署是对抗中国最现实有效的手段,起码可以拖延中国在南海动武,为美国在南海的布署争取时间。用日本牵制中国,本来就是美军长久以来的既定策略。所以老索作文《钓鱼岛是陷阱,中国且慢动手》。
从目前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似乎中国高层和军队对钓鱼岛事件特别在乎。据说美国要把安保条约纸盖在钓鱼岛上,这是美国贯用的手法,是为了配合重返亚太战略的激将法,引中国上钩的。现实地考虑,一旦钓鱼岛被中国拿了去,中国潜艇可以放心开进冲绳海沟,冲绳海沟太深,美军没法铺设潜艇探测线,战时冲绳基地就是中国潜艇的靶子,所以美国是要死保钓鱼岛的,中国想拿回钓鱼岛现在不是时候。"日本不要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这样的说法确实是苦口婆心的!老索看来,这实在是多余的。
中国对抗美日联合的军事力量,实力还是不够的。实力够了条约就是浮云。实力不够就不要瞎诈唬。分清重点顺序,挨个解决才是明智的。如果台湾回来,钓鱼岛自动有解,还可以得陇望蜀,琉球问题也会有解。台湾不回来,钓鱼岛问题,即使把兵派上去,也不能解决,不如简单处理了事(炮轰就可以了,演习也是多余)。民意有时像火又像牛,非高手不可擅用,蒋介石没有用好民意就吃过大亏。南海是中国命脉所在,仍然是中国的重点保卫目标和出击方向。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这是当年革命时代的遗产,这是对内斗争的法宝。用这一法宝用来解决今天复杂数倍的国际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实在是陈腐!美国一直在用压力测试法,诱使中国"亮剑",中国的家底已经曝了不少。再看美国的先进武器,大多是在用于实战以后才被发现的!有网友比喻中国军演像是在自己家里摔碗,不无道理。
中国目前最强的能够用得上的是经济这个软实力。很高兴看到8月30日中德声明"支持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和欧元",这本是老索在《向南海进军,为主权而战》中想出的招数:"争取实现欧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把美国变穷",中国的智者们已经在做了,这很像台湾人习惯说的:做人要学鸭子,表面淡定,下边扑腾。这也是最让美国人跳脚的地方。美国对中国的压迫近逼越厉害,说明中国下面的工作越有成效。
中国军事硬实力在南海方向上最有优势。最近的美菲军演选择在苏比克湾外海,时间长达一个月,似有隔离中菲、保护菲律宾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掩护美军正在铺设水下探测设施的工程。即使美国准备发动代理人战争,但把菲律宾和越南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虽然美国帮助印尼搞出了专门偷袭大型军舰的隐形舰,但中国也在争取它。搞不定印尼,美国是不敢在南海与中国正面冲突的。美国想把中国舰队引向钓鱼岛这个陷阱,中国则要想办法把美国舰队,如果它真想来,引向中国在南海的预设战场。狭窄的南海水道不正是中国小艇渔船得天独厚的用武之地吗?在苏比克湾外海锚上大量高韧性钢丝鱼网水障,专缠美军潜艇螺旋桨;高速渔船跟踪美舰美机,专门打捞声纳,上缴一个一万块!打掉越南海防岛护潜艇飞机,疼得可能是俄罗斯的脸。打中国渔船中国不作声不等于没话说,打出中国武器声威,端掉俄罗斯饭碗,它的好日子恐怕也就到头了,以后只能乖乖跟在中国后头混了。中国在南海上还没有现实的对手。中国需要南海战争。
中国在南海的动作其实仍然是不明朗的。中国舰队军演却不进南海,中国组织船队浩浩荡荡去南海捕渔,传递的信息似乎是坚定地走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道路,而不是坚决地用一切手段捍卫主权。在南海上的楔子没有拔除、桥头堡没有建立之前,鼓励中国企业开发南海石油发展渔业,给人造成中国也加入混抢的印象,等于承认别国以前"抢"是可以的,"先下手为强"是高明的,也把中国企业的财产在战时置于危险的境地。难道中国准备放弃在南海动手的这次难得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 "钓鱼岛,和台湾一样,跑不了,中国且慢动手"。南海打起来,东海也就暂时消停了。美日都需要看看再说。如果在南海中国翻了船,日本在东海就会放心大胆干了。相反,如果东海大打起来,南海各国会激动地热泪盈眶,一拥而上收玉米。这就是大国与小国心态的不同。但是如果中国放弃这次在南海开战的机会,就是做了一回一年前的奥巴马。而接下来,中国不可能再得到今年这么好的机会。乘着导弹这东西还好使,中国要干几票!
拦截中国军力前出第二岛链,貌似有理,实则荒谬。只要不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军舰潜艇其实已经可以自由进出太平洋,印度洋,如果装备足够强大,进北冰洋或太西洋也没人拦你。所以"拦截"是个伪命题。
中国舰队潜艇数量快速增长,技术不断逼近甚至超越美国,正在构成对美军的威胁。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力量就可以与美军决一死战,这是美国不想看到的。美国最强大的是它的海空力量。在无法阻挡中国的军力增长的情况下,能不能够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制造合适的机会,在己方优势力量集中的海上,将中国海上力量一举歼灭,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其对美军及美国霸权的威胁,断绝中国崛起的梦想,这应该是美国顺理成章的军事战略思路。如果这一设想属实,重返亚太,就是美军未雨绸缪,实施这一战略设想的具体步骤。
能不能够消灭中国海军,这其实不是一个战略问题,而是一个数学问题。摧毁舰队潜艇主要依靠技术兵器,有充足兵器储备和生产能力的一方往往是胜利者,两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军的海空军力量是中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战略储备是充足的,生产能力是中国不可比拟的。中国却完全不是这样,计划中将要替换布署的舰只还没有造出来,更不必说建立多余的储备了。你说,引诱中国进行海上决战,是不是扬长避短、一劳永逸的战略战术?把这些技术兵器交给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让他们来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美国要做的,最多是把武器储备指数调高些,经得起二把刀们的高消耗就可以了,效果将是一样的。
大约十年前老索在《中美牛虎之争》系列文章中说过,钓鱼岛是美军消灭中国海军的预设战场。那里海深,离大陆远,靠冲绳及日本的美军基地近,便于发挥美军侦察及海空优势,而且一旦海战胜利,美军可以向前推进,直逼中国经济中心地带,封锁中国海岸,逼迫中国屈服,比较容易结束战争。在今年夏天南海冲突中,中国强硬反应,中美高层数次互访却没谈拢,美国在南海因为没有现实可依托的前进基地可利用,封锁中国运输通道的敌对措施还没到派上用场的时候,南海诸国力量不济难以对抗中国,于是美国转向东海,鼓动日本挑起事端,把中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海,引向钓鱼岛这一最有利于美军作战的预设战场。从美军的角度看,中国远没有在东海和南海两个方向开打的实力,这是硬条件约束,不随中国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样布署是对抗中国最现实有效的手段,起码可以拖延中国在南海动武,为美国在南海的布署争取时间。用日本牵制中国,本来就是美军长久以来的既定策略。所以老索作文《钓鱼岛是陷阱,中国且慢动手》。
从目前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似乎中国高层和军队对钓鱼岛事件特别在乎。据说美国要把安保条约纸盖在钓鱼岛上,这是美国贯用的手法,是为了配合重返亚太战略的激将法,引中国上钩的。现实地考虑,一旦钓鱼岛被中国拿了去,中国潜艇可以放心开进冲绳海沟,冲绳海沟太深,美军没法铺设潜艇探测线,战时冲绳基地就是中国潜艇的靶子,所以美国是要死保钓鱼岛的,中国想拿回钓鱼岛现在不是时候。"日本不要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这样的说法确实是苦口婆心的!老索看来,这实在是多余的。
中国对抗美日联合的军事力量,实力还是不够的。实力够了条约就是浮云。实力不够就不要瞎诈唬。分清重点顺序,挨个解决才是明智的。如果台湾回来,钓鱼岛自动有解,还可以得陇望蜀,琉球问题也会有解。台湾不回来,钓鱼岛问题,即使把兵派上去,也不能解决,不如简单处理了事(炮轰就可以了,演习也是多余)。民意有时像火又像牛,非高手不可擅用,蒋介石没有用好民意就吃过大亏。南海是中国命脉所在,仍然是中国的重点保卫目标和出击方向。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这是当年革命时代的遗产,这是对内斗争的法宝。用这一法宝用来解决今天复杂数倍的国际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实在是陈腐!美国一直在用压力测试法,诱使中国"亮剑",中国的家底已经曝了不少。再看美国的先进武器,大多是在用于实战以后才被发现的!有网友比喻中国军演像是在自己家里摔碗,不无道理。
中国目前最强的能够用得上的是经济这个软实力。很高兴看到8月30日中德声明"支持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和欧元",这本是老索在《向南海进军,为主权而战》中想出的招数:"争取实现欧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把美国变穷",中国的智者们已经在做了,这很像台湾人习惯说的:做人要学鸭子,表面淡定,下边扑腾。这也是最让美国人跳脚的地方。美国对中国的压迫近逼越厉害,说明中国下面的工作越有成效。
中国军事硬实力在南海方向上最有优势。最近的美菲军演选择在苏比克湾外海,时间长达一个月,似有隔离中菲、保护菲律宾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掩护美军正在铺设水下探测设施的工程。即使美国准备发动代理人战争,但把菲律宾和越南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虽然美国帮助印尼搞出了专门偷袭大型军舰的隐形舰,但中国也在争取它。搞不定印尼,美国是不敢在南海与中国正面冲突的。美国想把中国舰队引向钓鱼岛这个陷阱,中国则要想办法把美国舰队,如果它真想来,引向中国在南海的预设战场。狭窄的南海水道不正是中国小艇渔船得天独厚的用武之地吗?在苏比克湾外海锚上大量高韧性钢丝鱼网水障,专缠美军潜艇螺旋桨;高速渔船跟踪美舰美机,专门打捞声纳,上缴一个一万块!打掉越南海防岛护潜艇飞机,疼得可能是俄罗斯的脸。打中国渔船中国不作声不等于没话说,打出中国武器声威,端掉俄罗斯饭碗,它的好日子恐怕也就到头了,以后只能乖乖跟在中国后头混了。中国在南海上还没有现实的对手。中国需要南海战争。
中国在南海的动作其实仍然是不明朗的。中国舰队军演却不进南海,中国组织船队浩浩荡荡去南海捕渔,传递的信息似乎是坚定地走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道路,而不是坚决地用一切手段捍卫主权。在南海上的楔子没有拔除、桥头堡没有建立之前,鼓励中国企业开发南海石油发展渔业,给人造成中国也加入混抢的印象,等于承认别国以前"抢"是可以的,"先下手为强"是高明的,也把中国企业的财产在战时置于危险的境地。难道中国准备放弃在南海动手的这次难得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 "钓鱼岛,和台湾一样,跑不了,中国且慢动手"。南海打起来,东海也就暂时消停了。美日都需要看看再说。如果在南海中国翻了船,日本在东海就会放心大胆干了。相反,如果东海大打起来,南海各国会激动地热泪盈眶,一拥而上收玉米。这就是大国与小国心态的不同。但是如果中国放弃这次在南海开战的机会,就是做了一回一年前的奥巴马。而接下来,中国不可能再得到今年这么好的机会。乘着导弹这东西还好使,中国要干几票!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