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水曜日

中国房地产企业即将迎来倒闭潮

  "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中国房地产企业——已近在咫尺!

  由于过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关系,而过度轻视宏观战略预测,过分蔑视社会公众怨声,中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正将迎来严峻宏观调控和市场泡沫破灭的严厉惩罚——未来6-12个月,中国房企将会有相当比例破产倒闭。

  房地产企业的最后一丝侥幸正变成绝望。2010年调控以来,银根收紧,房地产的企业信贷和个人房贷都急剧紧缩,股市融资也停顿下来。2011年以来,房地产商的最后希望只有房地产信托了。但是这扇门也在逐渐关闭,一季度房地产信托总额由2011年4季度的659亿下降到443亿元,占总信托的份额更是由14.9%骤降到4.69%。此后下降更快,而借贷成本急剧上升,由10%上升到20%,甚至个别达到30%。

  这扇门终于在6月份关上了。从17日起,国内主要信托公司已经暂停除保障房以外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虽然此次监管层并未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而是采用了电话逐个通知的"窗口指导"。此外,监管层还要求今后信托公司凡涉及房地产相关业务,都要到银监部门逐笔审批。这意味着实际卡住了房地产信托。

  房地产商应对宏观调控的另一个对策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一线沿海城市已涸泽而渔了,就转战二三线城市,炒热这些地方的楼市,通过预售购房款的方式,以获得流动资金,维持一线城市的运转费用。今年上半年,二三线城市楼价继续上涨让它们又看到了一丝生机

  上周,这两个指望绝处逢生,侥幸过关的最后幻想都破灭了。

  7月18日消息,二三线城市的"限购令"名单不久将出炉。据悉,住建部已着手调查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并据此圈定新一轮的限购城市名单。这与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强调要求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执行限购政策的决定几乎同步。

  7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刘明康主席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警惕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的风险,密切关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险。

  7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

  从住建部到银监会,再到国务院,最后到最高核心层的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均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由此可以断定,已经关紧了的房地产融资大门不可能短期打开。除非相当一批房地产企业倒闭,由此带动房价较大幅下降,楼市调控成果得到明显体现。

  时至今日,合法融资主渠道大门已经关严,地产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民间借贷。上周,本人到广东调研,与当地两个代表性商会进行了较充分的交流,得知,即使是商会朋友之间,地产的借款利率已经达到了年40%——这一利率意味着,如果借款两年半,其本金都会被耗光。

  现在已可以肯定地判断,中国地产商10年以来的好日子走到了尽头,很多地产企业已经深陷"四面楚歌"绝境,逼近"霸王别姬"时刻。在不远的将来,房地产业将发生很多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然而,地产商未来的"悲惨世界"很少有人会同情。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暴富本来就是对社会公众的侵夺,当然他们贪的是小头,地方政府占的是大利;因为中央三令五声,三轮调控,很多人置若罔闻,一路对抗走到黑;因为本人和中华元智库自2009年以来不断升级对房地产危机的警告力度,然而很多人将之作为耳旁风。

  2009年10月19日,本人撰文《房地产泡沫已成中国人财富最大威胁》(首发于第一财经日报)指出:最令人头疼的是,房地产泡沫的隐患正日益放大,如果不能果断有效遏制其继续膨胀的态势,如再膨胀三年,将难免出现巨大雪崩,也难免将击穿中华文明复兴的经济底线,最糟糕的是,它与全球纸币崩溃(主权债务危机)同时袭来,则中国国内矛盾将空前激化,中国将难免被迫用武力向外转嫁社会危机。

  2009年年底,笔者连发《房地产泡沫硬在地方政府既得利益》、《结婚房为何会成为中国人命运绞索》、《楼市泡沫雪崩为何十倍猛于A股大跌》、《当泡沫难免,推高股价比推高房价好》、《中国楼市泡沫:黄金眼中大,人民币眼中小》(以上文章均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为2010-2011必将越来越严厉的楼市调控预警。

  2010年以来,中华元智库不断升级房地产危机预警,1月推出战略报告《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将盛极而衰》;2010年3月,刊发《楼市轿子理论:坐轿者快把抬轿者压垮了》;4月刊发《房产盛极而衰 黄金将成为中国投资品之王》(以上两篇文章刊发于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月,推出战略报告《中国楼市:回调或崩盘》;2011年3月,推出战略报告《中国楼市拐点已到》……如此不断预警,作为战略预测者的中华元智库已经是尽心尽力了,只能说破产倒闭真的是这些地产商的宿命了。

  这种"战略迷失悲剧"仅仅地产商的笑话吗?非也,类似的悲剧正在金融业拉开帷幕,随着全球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全球纸币危机的深化,纸币信用资产正日渐逼近大崩溃的前夜。倘若这个大崩溃像现在房地产危机这样降临,那些缺乏黄金、石油、铜等实物资产财富,主要是纸币信用资产——现金、债券、证券等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包括中国大多数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相当大比例银行、信托等等,相当有可能遭遇严峻的信用风险,甚至一些金融机构将被清零。这个越来越大的未来悲剧可能,本人已经预警了5年时间。

  "战略迷失悲剧"未来还可能发生在地方政府身上,过去很多年,地方政府一直是以"土地招拍挂"等手段,不断扩张既得利益,这样下去,终究有物极必反的时候。一言以蔽之,"公务员泡沫"将是中国最后的泡沫,而这个泡沫现也开始走向破灭的道路。

  无论是地产业、金融业和地方政府,"战略迷失悲剧"表面原因是缺乏开阔视野战略前瞻,缺乏广阔胸怀吸纳谏言,缺乏创新能力而路径依赖;根本原因是既得利益不断扩张的惯性,是内心无限膨胀的执着贪婪。

  面对未来"战略迷失悲剧"的不断高发,我们现在只能深深地叹息。同时我们期待,一个战略智慧前瞻备受重视的时代由此发端,而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动车事故和人民保障

  曾经做过一期关于社保的访谈节目,说句实话,连我自己对中国的社会保障都十分陌生。尽管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在加大力度促进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但是依然行的太慢,搞得太乱。

  我们的政府在一手抓社会保障的同时,忽视了抓实行这些国策的官员,以至于事件屡屡发生,法令屡屡颁布,但都难以真正执行,难以有利于民,只是事后安民。如果我们保障不了官员在社会发展中的机动力,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发展,更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到来。

  "7.23"动车追尾事故就是一个搅痛人心的例证,几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出行中的安全无法保障,引来无数国人担忧。中宣部依然高调禁报,这在如今的中国是何等的可悲;铁道部对遇难者名单的迟迟不报,傲视天下屁民,挖坑掩埋。国家部门此等掩埋谎报的壮举,几乎无异于黑煤窑的事故行径。

  社会公民的衣食住行都存在于社会保障的体系中,也是自古以来社会公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可是近些年来,这些问题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房价高涨和食品安全,出行高峰以及春运难行无一不是中国人再也无法淡定的因素所在。

  深究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链接式的利益勾结。正是因为有社会项目了,才拨了资金,正是因为资金被瓜分了,才搞一些豆腐渣工程滥竽充数,正是因为是豆腐渣工程,所以出事了,正是因为出事了,才不断掩埋真相和事实。

  食品安全和房价暴涨的问题也同样如此,虽然程序不同,但出发点和结果是一样的。在一个没有信仰来约束的国家里,道德在利益面前逐渐退步,在一个不靠选民来做官的国家里,官员也就不怕有负于民,贪污横行,没有约束性的管理阶层放任了中国悲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并不是一个体制内无法脱敏和无法透明的国家,只是权利盖住了他们所犯下的社会罪责。官员笑了,商家赚了,人民倒下了,还要悄悄的,为了不激起社会的反对声,一切消息封锁,幸亏现在是网络时代,还有人出来说话,还算有人能出来说话,让我们可以围观一下,了解一下中国的现状,若不是如此,我们还真信了某些电视台和某些报刊吹嘘的天花地坠一片繁荣的中国,迷惑的都不知道天高地厚。

  事故发生后,一个有所反思和接受人民监督的,并恳切接受舆论,诚恳道歉的政府是让人尊敬的,同时也是能够让人爱戴的,如果一味的掩埋真相和打压真相,所激起的民愤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的九十周年党庆刚过,人民爱不爱党,如何爱党,还要看党的执政能力,网络声讨已经明确表明:一个个贪污的官员是如何让全民愤怒不已,一个个掩埋的真相是如何挖掘而怒不可赦。

  由此看出,有关部门不是禁止了新闻言论,而是滋长了贪官污吏的生存空间,丑恶隐藏的黑洞,但是终究一切会大白于天下。

  事故发生后,我想起了一句不是歌词的歌词,也算是挽歌:死了都没人爱!我们都不希望人性沦丧,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有着历史悠久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土地上。

分配错乱是中国的最大危机

  要整倒一个企业、搞垮一个社会、消灭一个国家,最简单的的办法就是改变其分配机制,让其在财富的分配上奖懒罚勤,使无人再安心创造财富。

  近来的桥梁垮塌、高铁故障、动车相撞等系列事故表面上都可归咎于一些偶然性因素,但实际上却是中国不合理分配机制的必然结果。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有几个党,或有没有皇帝,而在于分配体制。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财富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创新;一个正常的社会为了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更大福利,必定奖励为社会财富创造做出贡献的人,贡献越大奖励越高。比如高铁与动车的修建,投资巨大,想得到订单的人不计其数。在一个分配合理的社会,决定谁能获得订单的标准是谁能做得更好,具体就是既要花费合理,更是质量可靠。在这样的分配导向下,创新将成为唯一的方向;当无数的单位与个人为使中国的高铁更安全可靠、花费合理而展开竞争时,一切质量问题都能最大程度地被揭开,中国的高速列车也将变得更安全可靠。但是在中国,一切都不是这样运作,要想获得铁路订单,跟相关领导的关系更重要。当关系比技术更关键时,对相关单位来说拓展关系就远比发展技术来得重要,而这也必定会以牺牲质量与安全为代价。

  这样的模式贯穿于中国社会中每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项目。还是拿铁路来说,自上到下有无数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在人员招聘任用及提拔、项目的招投标上都不可避免地渗入关系因素,而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高铁与动车的质量或使费用增加。每一次关系的渗入可能都只是对质量造成极小的影响,但无数个小的损害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大的损害,铁路事故就将不可避免。

  类似的故事举不胜举:在重大项目论证上,与相关部门意见一致的就提拔重用,提反对意见的就降级使用;在高校,认真搞科研的远远比不上跟领导搞好关系的,中国的高校越来越失去创新能力;在科研经费的申报上,有技术的比不上有关系的,中国每年的巨额科研经费基本上成了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小金库。

  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地方政府。手握巨额资源却又不受地方民众制约的各地方官员成了众多投机者的最佳寻租对象,他们也从中获得巨额利益。由于中国绝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这种依靠关系而不是贡献的分配体制对社会祸害极大。一方面权力寻租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巨额社会财富,造成严重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努力工作者得不到合理的收入,社会发展的基础受到损害。

  这样的社会体制也叫"官本位",它在鼓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向"官"靠拢:要么当官,要么通过当官的发财。在这样的机制激励下,科学家不是埋头搞研究、官员不是专心为民众、法官不公平审案子、医生不认真治病人、教师难全心教书育人……

  这样的体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两千多年一直走这样的路子。


  "官本位"的结果是社会资源向权力靠拢,掌握权力相当于掌握了财富的分配权。在这样的分配机制激励下,人人都往科举路上挤,无数有天赋的人才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如何能做官。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做官而不是去创新和创造财富。

  反观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与别国竞争中胜出纷纷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项制度在激励人们不断创新,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发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顶峰。此后的两千年间,虽然经济更加发达,但中国除了出现一些着名的文人墨客及政治人物,很少出现科技与理论巨匠。教育、哲学、医学、军事等都以春秋战国时的理论与技术为参照,孔子、庄子、老子、孙子、鲁班等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在中国的精英日夜思考着如何中状元当高官时,欧洲的精英却在脚踏实地地搞科学研究。当1840年英国人携工业革命造就的坚船利炮出现在南中国海时,中国人还在不断温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与理论。

  不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损害了社会公正、阻碍了社会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综观古今, "官本位"已祸害了中国两千多年,难道我们还要让它一直祸害下去么?

高铁时代的恐慌

  温州动车追尾是如此的让人痛心。近期高铁意外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搞高铁?之前我们说过了经济为何恐慌,通胀我们慌,房价我们慌,现在,铁道部引以为豪的高铁给我们制造了更大的恐慌。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铁道部是这么说的,这位"铁老大"认为,包括以前的新闻发言人,包括现在的铁道部的领导,在接受记者提问的时候都会说,要解决春运难问题,我们就要加大运力,提高运速,而如果我们想把这个运输能力提上去的话,我们就必须搞高铁,也就是要更快地到。比如过去是50个小时到,现在5个小时到,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但问题在于,我们铁道部的同志完全搞错了。增加运力是什么意思?是要增加火车发车的密度。比如说上海到南京的路线,原来是两种动车,一个是250公里每小时,一个是160公里每小时。注意,这两个数字非常重要,各位想想看,如果一条铁路,它的火车都是跑250公里每小时的话呢,它就可以一趟接一趟地跑,不需要等候。可是如果这个铁路一会儿是300公里的,一会儿是100公里的,如果再加上更慢的货车的话,那是不是就要排队等了?那这个密度肯定就稀松了。

  就拿日本、德国的铁路来说吧,它们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德国高铁的水平大部分是我们动车的水平,基本达不到350公里每小时的,大概也就一两百公里吧。但是,它们运输的密度是我们高铁的30倍,而且非常稳定。因此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说德国高铁的密度是我们的30倍,那就说明我们还有往上走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真正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软件的问题,而不是硬件的问题。而且我们目前绝对有能力让人人都能买到票,完全解决运输的问题。这些铁道部门的同志们完全不晓得什么叫做铁路经济学。铁路经济学要的是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不是追求更快,而是讲究密。而在达到密之前,每一列火车跑的速度必须是一样的,这样才能一列接一列地跑,才能密,才能达到30倍的运力。当然,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不要说30倍,只要增加3倍我们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还有这个所谓的能达到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各位不要被这个宣传误导了,各位晓不晓得,整个从南京到上海,能跑到350公里时速的路段只有12公里,其他路段不是曲度太大,就是地质不稳,速度根本快不起来的,只能在100到250公里之间运行,所以它的速度和动车是一样的。从上海到无锡,一列高铁叫G7003,全程要1小时7分钟,但是D307只要58分钟,你看到没有,动车还比较快些,这样的话,你这个高铁还有什么意思呢?这不是资源的浪费吗?这种大量的浪费,谁来负责?而且,这也完全违背了我上面阐述的铁路经济学,因为你没有密度嘛。

  所以说,我们的铁路部门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我们提速的目的。我们提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效率没有提高,你光是解决速度有什么用呢?对于我们铁路部门来说什么是效率,效率实际上就是把千百万人在春运的时候运回家。我们应该关切的是,让这列火车尽可能多地把人运回家,而不是让一部分人尽可能快地回家。更搞笑的是,在这种运力紧张的时候,我们又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创造力,搞了个超级豪华软卧,我们老百姓需要这个东西吗?还有一些人吹嘘说,这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有市场的。我发现啊,我们自我感觉实在不是一般的良好。

  请各位想一想,现在我们国家不是把大量资源投放在解决铁路运力的密度上,就是我刚才讲的,不是增加绿皮火车的运力,而是把大量资源投到一些毫不实际的高铁和动车上。

  现在更可怕的是什么?我们产生了高铁崇拜,叫做高铁"大跃进",这个高铁"大跃进"本身,真是太可怕了。我举个例子,在我们"十二五"规划当中,在2020年之前要兴建的高铁是画实线的,2020年之后呢,考虑要建高铁的,或重新规划的画虚线,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的虚线现在都变成了实线,比如说郑渝高铁、昌吉赣高铁,还有赣州到深圳的高铁等等,它们应该都是画虚线的,结果现在的计划是要在2013年通车!还有,新疆也规划了3000公里高铁,它竟然也需要高铁!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还有从昆明到拉萨的高铁,昆明段也在兴建,各位,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老百姓致富,是要让老百姓更富裕,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是用那么多钱和精力搞个高铁。

  如果是为了老百姓致富的话,搞些绿皮车的建设完全够用了,搞高铁的话,可不是为了老百姓更富裕,而是为了旅游的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取消动车,取消高铁。当然不是完全取消了,只是不要再大举兴建这些东西了,这些都是好看的好玩的,我们统统不要,我们希望铁道部门能够让绿皮火车增加密度,固定时速的密度,能够像日本、德国一样,增加几十倍的运力,这不但不需要多加钱,相反还可以降低成本,然后票价还可以下降,让老百姓真的能够又快又便宜地回家过年。

  现在每年需要我们铁路输送的是2.3亿人,对不对?大概总收入是240亿,那你拿出120亿来,让老百姓票价减一半可不可以?学生票价可以减一半,农民工为什么不可以呢?你这个暴利为什么不能拿来回馈给我们老百姓呢?我们今天的要求是什么?是要求铁路拿出一半的收入,让老百姓票价减半,同时我们还要求,不要搞高铁"大跃进",要回归过去的淳朴,要藏富于民。如何藏富呢?增加绿皮火车的密度。这是我们的建议。要知道,高铁规划就是两三万亿,而每年春运2.3亿人次,其收入才240亿,这就意味着投在高铁的这三万亿的资金,能让我们的春运免费100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还有必要搞高铁吗?现在有句口号,叫"高铁开启幸福时代",那我的呼吁就是"绿皮车让民众回归幸福时代"。

  各位知道让我们铁道部官员感到骄傲的是什么吗?是我们高铁的长度全世界排第一,我们高铁的速度全世界排第一。但是各位晓不晓得,我们这个高铁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如果你问相关人士的话,他们基本都会说,不是我们收费高,而是成本高。为什么成本高?因为有技术转让费。

  他们自己吹牛说我们掌握高铁的关键技术。各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定义掌握关键技术的吗?非常可笑的,他们认为,超过15%以上的技术是我们的,就算我们掌握了关键技术,虽然85%是向别人买来的,只要自己占15%,就算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那各位晓不晓得,我们为此要交多少钱?我告诉你,每一列高铁列车,我们大概要交2.5亿元人民币,在这之外还有8000万欧元的技术转让费。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我们得面子,外资得实惠"。

  像这种铁路"大跃进"的疯狂之后,铁道部不小心吐露了我们的负债比例,是56%。怎么得出来的?我们做了一个计算,全国铁路的年收入大概3778亿元人民币,盈亏刚好平衡,不赚钱。但是如果建高铁的话,至少需要2万亿,那么一年利息支出大概就是500亿,我请问,你还这个利息的钱从哪里来?即使我们把慢车和快车都停掉,全部"被"高铁,"被"动车,大概收入也只能增加5%,也就是200亿,这200亿还不够交500亿的利息支出,这还不算本金。那你这笔账是怎么算的?最后由谁来买单?说到底还不是慢慢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大量资源转到政府手中,转到外资手中,我们老百姓呢,就更贫穷,消费能力更低,内需更拉不动。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词叫适当的发展模式,就是Properly。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基础建设千万不能超前,为什么?因为它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拿这个资源用来创新、创业,让企业创造利润,让老百姓更富裕,做到藏富于民。等到我们老百姓真正需要用到高速公路的时候,需要用到高铁的时候再建。因为这个东西非常贵,一下就几万亿,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资源都用到超前的高铁,超前的高速公路上的话,我们如何藏富于民?要知道,一旦花了就没有了,大量的资源流失之后,企业利润下降,老百姓消费下降,经济随之下滑。这叫什么?越建设,越发展,老百姓越贫穷。这是一种"失当",而不是"适当"。

希拉里突访深圳 竟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和讹诈

新闻背景:

  1、希拉里鼓吹印度成为亚洲的领导者;

  2、菲律宾总统声言:要武力解决南海争端;

  3、美或将在中国国家主席访美前答应售台武器;

  4、美国要求中国提供在南海的主权证据;

  5、希拉里在深圳会见戴秉国,并进行了非正式的会谈,等

  7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深圳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记者 梁旭


  美国最近似乎正深陷各种问题之中,其中美国的国债是否要提高标准,直接关系到美国是否存在债务风险的问题。奥巴马已经焦头烂额了,但是即便美国现在如此的焦头烂额,但是美国的国务卿希拉里却表现的极为积极。

  先后在涉及中国内政问题上,在涉及中国领海主权问题上,在涉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潜在敌人的问题上,近乎赤裸裸的对中国就进行挑衅和讹诈。表面上来看,希拉里这样做事毫无道理的,但是实际上,美国正在为可能的债务违约给中国一个警示,那就是中国一定要听美国的话,否则,会有很多的手段可以控制中国,并且让中国俯首称臣。

  而从希拉里的所作所为,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近乎无还手之力的中国。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希拉里的变相访华,为何止步于中国深圳

  希拉里在亚洲可是周游了不短的时间,在几乎所有涉及中国纠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在几乎所有让中国矮化,让中国腹背受敌的事情上,希拉里都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干涉。在周游了列国之后,希拉里终于落脚在香港。之后进入了深圳!

  而中国的高层,却急匆匆的不远千里的直奔深圳,和这个满脑子遏制中国的希拉里,进行了非正式的会谈!对于这个正式,还是非正式,我们无从理解;但是从这位大员急匆匆的飞到深圳和美国国务卿见面,就可以见一般。希拉里止步于深圳,难道真的如同我们猜测的那样,是对中国大员找到那种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吗?如果真是这样,那绝对是中国的莫大侮辱。

  当前,中国出了要面对西方的对中国经济的围攻之外,还要面对周边国家对中国领土的索取和占领,甚至还要解决内外之间的白热化的矛盾。

  希拉里恶人先告状,三个不利于中国

  西方最近似乎不怎么谈论负责任的大国的问题了,反倒是利用中国现在内部争论是否重新启动军事方式解决问题的空档期,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一方面对中指手画脚,要求中国做着做那不说;另一方面根本全然不顾即将到期的债务问题怎么解决的问题。那么美国的底气从何而来呢?美国这种做法,对中国到底有哪些不利呢?

  美国的这种做法,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不得不作出丰富的联想,美国肯定是抓着某些精英的软肋或者小辫子,才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时候,不是没有底气,就是总是将自己当做弱势群体。而美国的做法,却对中国产生了三个不利的情景:

  第一个,周边形势异常严峻。

  西方或许是刻意的在扩大中国在对待边界争议问题上留有的后门。本来中国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问题上 ,一直以来都是以谦谦君子的状态出现的。对待美国西方等国家,中国可以说吹也吹的足够
多了,就差宣布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了。但是就是这种对国外的无底线的崇拜,导致中国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上。

  第二个,美国国债危机或将爆发。

  时间已经不多了,充其量也就一个星期。这次美国债务危机,或许会成为世界经济大气球上的针,一旦扎上,整个世界经济将出现大幅度的衰退。世界将迎来另一波的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第三个,对台军售,成为美国压缩中国底线的又一招。

  美国惯用了这一招!作为中国来讲"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今天美国访华了,过几天,中国就访美了。但是访来访去都有一个时间差,而美国每每搞小动作,都在这个空当里。按照美国人的思维,中国是一个好面子的国家,是不可能由于领土争端,而不去美国参加峰会的——那怕这个峰会是狗屁不是!而在这个区间对待军售,既能保证自己不受到问责,又要保证能够给中国颜面上打几个巴掌。

  美国现在急匆匆的从香港进入深证,中国高官也急匆匆的跑到深圳,看一看希拉里,似乎看这么一眼,就心满意足了。中国完完全全的明白,却为何总是着了老美的道呢?

中美最终的较量已经开始,谁才是斗争的主体

  在中国各个阶层分化的时候,这里指的不是经济上的分化,而是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的分化。美国高调的开始对中国的威慑和威胁,而美国手里攥着的正是中国很多精英的小辫子。所以靠着这些白天和美国眉来眼去,晚上就抱在一起的中国的某些精英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是和美国斗争的主体。

  而和美国斗争的主体,不但要面对和西方的对抗之外,还要注意中国的很多和谈派与亲美派等。但是并不能说中国没有反抗,反正强奸已经习惯了;而中国的反抗的,将是中国的主体——与美国斗争的主体。

  这个斗争的主体,恐怕会成为美国最终的梦魇!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也正是这个主体,才能将中国从美国老虎的嘴里拉出来!而中美最终的较量,也已经被慢慢的拉开了帷幕!一旦这个大幕彻彻底底的拉开了,过去的种种嘴脸,都将暴露在阳光之下;是丑是美,都一览无余!

  总之,中美之间最终较量,谁胜谁负,还难以预料,是否会走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也或未可知;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在中国国内替美国说好话的权贵阶层,要远远多于在美国国内替中国说好话的人!

  因为在中国内部替美国说好话的想着的都是利益和金钱,而在美国内部替中国说好话的的想着的都是正义和责任!

2012年美国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

MarketWatch刊登文章说,食品价格不会下降,相反,在2012年还会继续上升,这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预测。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大,农业部预期明年食品价格上涨2.5%到3.5%,比2010年的上升幅度要小一些,今年是3%到4%。因此,美国超市和餐馆的食品价格将会比两个世纪以来的平均水平高。


USDA经济学家Ephraim Leibtag说,食品价格很大程度上与美国中西部的气候相关。目前的预期是基于正常气候状态的,如果发生干旱和酷热的,食品价格会升得更厉害,农业部就会提高预期。

USDA还预期2012年美国超市的食品价格会上升3%到4%,餐馆的食品价格上涨在2%到3%之间。

粮食价格上升-比如玉米和大豆-导致一些食品公司的利润下跌股票价格下降,包括Kraft
Foods,J.M.Smucker和General Mills等。另外,能源价格上升都导致食品公司利润下降。

今年食品价格增长不小,六月底超市里的食品价格比去年六月高4.7%。其中牛肉价格比去年高8.2%,猪肉价格高8.5%,咖啡价格涨了17.6%,鸡蛋价格涨了11.1%,牛奶涨价10.2%。

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很多食品加工公司将粮食价格的上涨转嫁到成品上,预期今年很多成品食物都会涨价。

食品涨价对超市连锁店是一个不利因素,连锁店Safeway本星期宣布通货膨胀在今年第二季度里比预期要强。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购买食品能力有限,该公司的股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跌了。

连锁餐馆Chipotle Mexican Grill宣布,由于牛油果,肉类和奶酪价格上升,该餐馆在东部的分店菜单将全面加价。

现在连麦当劳的菜单价格都比以前高了。

由于原料价格升,可口可乐公司说在未来六个月里在美国北方销售的可乐价格将增加35到4%。


原料价格增长令人吃惊,在过去的12个月里,玉米期货价格上涨74%;大豆上涨39%,小麦上涨16%,燕麦上涨41%。

中国动车追尾的真实原因

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迄今为止,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雷电造成设备故障"所致。德国铁路安全专家初步分析了这一说法。26日,中国安监局举行事故分析会,结果如何,还拭目以待。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特林考夫(Jochen Trinckauf)教授认为,自然灾害如雷电造成动车停驶,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如果雷电击中电缆,导致断电。这在任何地方的铁路都可能发生。又比如冬季寒冷,导致电缆结冰,也是如此。或者在暴风雨的情况下。"

但此次事故中为何发生追尾,令人提出疑问。特林考夫教授说:"通常,一辆停驶的列车会处在该路段的安全系统保护下。同一路段的其它列车会在信号灯的指引下做出反应,或者在现代技术中,信息会直接传递到其它列车的驾驶舱,司机采取刹车制动。"

据路透社报道,这两列动车是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制造。中国南车一名发言人称,是信号技术出了问题,火车本身是正常的。在北京的咨询公司IHS一位专家任贤芳(音译)则表示,中国的铁路,尤其是网络操控上存在系统性问题,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投资不足,软件跟不上基础设施硬件的发展。任贤芳同时批评中国的铁路扩建过快,尤其是2008年以来是一场"大跃进"。

7月26日,中国安监局举行事故分析会。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特林考夫教授说,在铁路事故后通常要注意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列车本身,二是铁路设施,如铁轨、电缆、信号灯,以及背后的操控系统。在铁路事故中必须保存证据,分析细节,彻底调查。

例如在1998年的德国埃舍德列车出轨事故中,事故的起因是车轮的材质问题。特林考夫教授说,当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以确定问题出在车轮上,但具体是什么原因,调查清楚则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

頼昌星の中国送還、ターゲットは習近平氏か

 頼昌星氏が中国に送還された。これが、どういう意味を持つのか、どういう影響を与えるのか。前国家主席の江沢民氏の死亡説や復活説が流れているこの最中に思い出したように持ち上がった彼の帰国劇なのでやはり政治的意味や影響を勘繰らざるを得ない。

 頼昌星氏という名前をご存じない人もいるだろう。新中国建国後最大規模の汚職事件と言われた「遠華密輸事件」の主犯とされる人物で、カナダ・バンクーバーで難民申請をし、却下され続けている。

 遠華とは彼が総裁を務めた企業集団「遠華集団」から取った名で、密輸事件はアモイを本拠地とするこの貿易会社が舞台となった。この会社は1994年に創設。不正に得た金額が96〜99年にかけて少なくとも530億元(800億元という説も1000億元という説も)に上る官ぐるみの関税脱税事件である。

 密輸といっても、酒やたばこみたいな可愛いものだけではない。外車や石油製品といった大物を軍艦に護送させ、ごっそり密輸するといったスケールだ。石油製品については、当時中国で使用される石油の25%がこのルートで国内に入って来たと言われ、この事件の摘発後にガソリンが値上がりした、というほどだった。

 役人や軍人を接待する場所として通称「紅楼」と呼ばれた赤茶色の7階建のビルが用意された。その中で、党の幹部や高級官僚や軍人は選りすぐりの美女の"特別接待"を受け、その美女らとのあられもない姿を盗撮し、協力要請を引き出す材料にしていたと言われる。

帰国すれば死刑にされるか、殺害される

 この事件発覚後、1000人以上の福建省、アモイ市、中央、軍の高官らが関わったとして取り調べを受け、うち20人が死刑、または執行猶予付き死刑判決を受けた。事件捜査の指揮をしていた李紀周・公安次官を筆頭にアモイ市党委副書記、アモイ税関長、アモイ副市長などアモイ市幹部(いずれも当時)など、軒並み死刑か執行猶予付きの判決を受けた。

 一方、主犯の頼氏は香港パスポートを持っており香港から家族とともにバンクーバーに逃げおおせた。中国はカナダに彼を引き渡せと言い続けてきたが、カナダ政府は引き渡せば彼が死刑は免れないと思うと、なかなか引き渡せずにいた。頼は帰国すれば死刑にされるかあるいは獄中で殺害されるとして、難民申請を続けてきた。

 私が北京に記者として赴任した2002年は、カナダで移民法違反で逮捕された頼氏が中国に送還されるのか、されないのか、一番もめていた頃である。当時のクレティエン首相は人道的立場もあって、送還拒否の姿勢を示したが、その後何度か送還問題が蒸し返されている。

 問題が蒸し返されるときは決まって、胡錦濤氏と上海閥との権力闘争が激化したときである。例えば、胡氏が上海閥のプリンスと呼ばれた陳良宇・前上海市党委書記を汚職の名のもとに潰した時期の2006年秋ごろである。

確実に失脚する人間は10人以上いる

 頼氏が12年もカナダにいられたのは、彼が中国に送還してくれるなとカナダ政府に申請し続けたこともあるが、中国にも頼氏に帰って来てほしくない人たちが結構いるからだ。頼氏が中国で再度取り調べを受けて、知っていることを洗いざらい吐いてしまえば、中央委員クラス以上で確実に失脚する人間は10人以上いる、と言われている。

 その1人が政治局常務委員の賈慶林・全国政治協商会議主席だ。

 賈慶林氏は元福建省党委書記。96年、陳希同事件(江沢民氏の政治闘争を背景とする汚職事件で、当時の陳希同・北京市長が免職、有罪となった)で空白となった北京市長の椅子に、江沢民氏に引っ張られて座った。

 その妻の林幼芳氏は元福建省外国貿易局党委書記で、北京に来てからは北京の不動産業界の顔役でもある。遠華事件発覚当時、この賈慶林夫妻が事件の黒幕、との噂もあったが、江氏がもみ消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た。

 遠華事件では、軍部が深く関与していたことが暴露され、当時の軍の重鎮であった劉華清氏らの力を削ぐことになり、江氏の軍掌握に利用されたという。汚職摘発は政争とセットになっているものなのだ。

江沢民氏の政治的命数が完全に尽きた

 遠華事件がまさに進行していた当時、福建省副書記を務めていたのは、来年秋には胡錦濤氏の後をついで党中央総書記および国家主席の地位に就くと言われている習近平氏である。党中央紀律委員会書記の政治局常務委員、賀国強氏は97年から福建省長を務めていた。いずれも江氏の腹心の上海閥メンバーである。

 主要関係者が死刑になった今なお事件の真相を知り、その証拠も持っているのが頼氏だ。この人物が帰国し証言すれば、この3人は何らかの影響を受けるはずだと言われている。江沢民氏はじめ上海閥にとっては、本音のところでは、頼氏が秘密を守ってくれるのであれば、永遠にカナダにとどまってもらって一向に構わないはずである。

 逆に頼氏に戻ってきてほしいのは、江氏の政敵である。陳良宇事件で徹底的に上海閥をつぶそうとしたにも関わらず、徹底しきれなかった胡氏は、だから2006年にカナダ政府に水面下で働き掛けて頼氏送還話を蒸し返した、と当時は言われていた。しかし、司法の元締めである周永康氏、賀国強氏ともに江沢民派であり、胡錦濤氏も状況を思うままには動かせなかった、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来年秋に第18回党大会を控え、次期中央指導者の人事がこれから佳境を迎えようとしている時期に、頼氏が送還されたことは、まず1つのことを示しているだろう。江沢民氏の政治的命数が完全に尽きているという点だ。そして、その結果、習近平氏の地位が盤石でなくなってきたかもしれない、という指摘もある。

 香港の蘋果日報紙は、北京筋の話として、胡錦濤氏は4月に江沢民氏が危篤になったという情報を受けて、早くもカナダ政府に対し、頼氏の送還について、死刑にしないことを約束した上で、水面下で働き掛けていた、と報じた。さらに頼氏の帰国によって行った犯罪の全貌が明かされれば、「習近平氏は少なくとも政治責任を問われることになるだろう」と論評している。

"山を叩いて虎を震えさせる"作用

 在米の華人政治評論家である陳破空氏は、「胡錦濤氏にとっては少なくとも"山を叩いて虎を震えさせる"作用がある」と語り、政治的駆け引きの材料だと見ている。

 おそらくは頼氏は、送還されたなら死刑を回避してもらった代償に、賈慶林氏らに上海閥に不利な証言を胡錦濤氏側に提供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だが、それは公開されずに、次期中央指導者グループの人選や序列を決める上での切り札の1つとなるだろう。

 以前に陳氏が米国筋からの情報として私に語ったところによれば、習近平氏が浙江省党委書記に昇進した時、致命的な汚職関与の証拠は見つからなかった、と判断が下されていたという。つまり、胡氏は習氏については今のところ、その弱点を握っていないとか。

 習氏は慎重な人物らしく、事件後は慎ましやかな暮らしをアピールし、党内の人間関係においても敵を作らないように心がけてきた。しかし、中国の地方官僚機構の性質を鑑みると、遠華事件ほどの大規模汚職について当時の省幹部がまったく認知していなかったとは考えにくい。賈氏と習氏が福建省時代、非常に緊密な関係であったことは周知の事実だ。

 頼氏が何らかの情報をもっていれば、それを切り札に、習氏に揺さぶりをかけることができるし、たとえ頼氏も何も証拠を持っていなくても、持っているふりをすることで駆け引きができる。「ターゲットは習近平氏だ」と陳氏は見る。

 もっとも江沢民派の本当の実力者は、「太子党」(2世政治家集団)の代表であり、現役を引退しながらも政界・経済界に太いパイプを持つ曾慶紅氏だとも言われる。だから、江氏の影響力が衰えても、習氏を立場を変えることは難しい、という意見もある。だが、例えば、胡錦濤氏が目をかけている内モンゴル自治区党委書記の胡春華氏を習近平氏の後継ポジションにつけさせるかどうかくらいの駆け引きはでき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

14人は権力闘争の生贄

 中国では官僚汚職というのは、ある意味、常態である。庶民の味方として根強い人気のある温家宝首相でさえ、その息子や妻の汚職問題は公然の秘密としてささやかれてきた。比較的クリーンと言われてきた胡錦濤国家主席も、その息子の胡海峰氏が経営する企業がある種の利権にあずかっていることは否定できない。

 また、「打黒唱紅」という汚職撲滅と毛沢東礼賛をセットにした政治キャンペーンで最近、存在感をにわかに高めている薄煕来・重慶市党委書記も、大連市党委書記や遼寧省省長時代に汚職の噂があった。

 中国官僚が当然の権利のようにあずかるこれら利権は、日本の司法の基準で言えば、すべて汚職と言っていいが、中国の高級官僚の汚職が事件として表面化するのは、司法が健全に働いた結果ではなく権力闘争が背景にある。

 そう考えると、遠華事件で死刑が執行された14人は、法に裁かれた犯罪者というよりは権力闘争の生贄と言うべきか。この事件の主犯の頼氏が、中央指導者らの命運を握る情報を切り札に生き抜いてきたのを見れば、一番罪深い人間ではあるが、ある意味あっぱれと思わずにはいられない。

 ここまで生き抜いたのだから、あとは中国で不自然な獄中死などしないように、願うばかりで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