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金曜日

美国是时候在亚洲给中国腾地方了

  美国《外交政策》9/10月号文章,原题:从南海看未来冲突走向 中国对南海的态度颇似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加勒比海问题上的立场。当年美国承认欧洲列强在加勒比海的存在和要求,但仍谋求主导该地区。美国取得对更大的加勒比海盆地的支配权后,就等于控制了整个西半球,进而可影响到东半球的势力均衡。中国今天在南海的处境与此类似。而且,中国希望部署海军以保障其中东能源供应,南海正是进入印度洋的门户。


  中国海军日益强大,南海主权之争将迫使其邻国加强各自的海军,并越来越依赖美国海军来抗衡中国。南海可能成为今后几十年的军事前线。从全世界范围看,外交和经济领域已呈现多极化,南海可能也会展现军事上的多极化。

  现在,美国维持了南海脆弱的现状,遏制了中国的冒进,对中国的外交和海军形成制衡之势(当然,这并非说美国行事高尚、中国自然而然是坏蛋。)但是,美中之间当前的力量对比最终可能会变得有利于北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东亚的中心位置。

  对亚洲地缘政治新格局的最全面概括不是出自华盛顿或北京,而是来自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教授休.怀特的《权力转移:澳大利亚未来与美中关系》一文认为,亚洲正经历经济上的变化,因而在政治和战略上不可能没有变化。他认为,经济强盛的中国肯定不愿美国在亚洲扮演军事领导角色。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下,美国的主导地位或许反而会给亚洲带来动荡。

  美国的主导基于一种观念,认为中国是专制国家,因而其"国外行事肯定不能让人接受"。怀特认为事实未必如此。中国以待人友善、不争霸权自居,也不愿像美国那样热衷于干预别国事务。因为中国自视为中央王国,其主导地位的基础在于中国相对于世界历史所固有的中心作用,而非试图往外输出什么制度。

  换言之,未来的问题所在很有可能是美国而非中国。实际上,我们或许过于关注中国国内政权的性质,谋求限制中国在海外的势力,因为我们不喜欢中国的国内政策。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平衡而非主导。恰恰因为硬实力仍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给正在崛起的中国腾地方。

习近平:中国经济决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9日表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经济决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习近平是在与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做出上述表述的。

  习近平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习近平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给经济复苏、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习近平说,美国经济向来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相信美国经济一定会在应对挑战中取得更好发展。

  习近平表示,希望中美两国企业家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强化变革、开拓创新,通过自身发展为中美经济和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德国也乱了 柏林连续三天发生焚车事件

  德国首都柏林最近三天接连发生焚车事件。截止到当地时间18日早上,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整个2011年,柏林被焚烧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了221辆。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德国柏林记者孔杰称,德国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柏林,到18日连续3个晚上已有35辆车被点燃焚烧,近50 辆车受损。18日凌晨有9辆汽车被点燃。当天的焚车事件从零点13分开始,到
两点40分结束,持续时间较长。警方当天加强了部署,而且动用了直升机,但由于柏林街道众多,事发地点又很分散,没有发现有关纵火者的线索。此前的16日和17日凌晨,柏林市区分别有11辆车和15辆车被点燃,这些车多为宝马、奥迪等高档车。而18日被焚烧的汽车中有一些老旧车辆。

  孔杰称,其实像最近的焚车事件在柏林并不是偶然事件,今年以来在柏林已经发生过很多了。截止到8月初,就已经有超过80多起焚车案。

  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民众和政府的足够重视,只有3起焚车案进入了诉讼程序。由此可见,其实柏林人也已经对个别车辆被烧毁习以为常了,认为这是恶作剧。但是这次连续三天以来,每天都有十多辆车被点燃,发生时间也都是在凌晨时分,就不由得人不开始怀疑,这是一次有策划的行动。虽然柏林警方加强了街道巡逻,夜里也出动了直升机从高空进行监控,不过由于纵火者身份和动机不详,事情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为了能够及时破案,柏林警方目前悬赏5000欧元搜集线索。

  孔杰称,民众和各界人士对柏林发生的焚车事件纷纷表示谴责,首先是政府方面,市长已经发话要严肃对待这一事件,并且督促警察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紧破案。

  其次就是专家组,很多专家认为这次事件中存在"政治因素"。由于不久前英国伦敦发生的骚乱,有一些犯罪学家认为,柏林焚车事件的猛增,可能是一些"行动欲"较强的人在效仿,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事件,那么有可能面临最差的结果是,这种行为在全国范围内被效仿,到那个时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孔杰称,而对于民众来说,更多的是愤怒,一方面是对焚车者这一伤天害理的行为表示愤慨,一方面也是对政府目前无力解决问题表示气愤。德国销售量最大的《图片报》对100位柏林的居民做了采访,其中有平民百姓,也有一些社会名流。多数人都对这种做法十分不满,他们认为,如果对政府有所不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表达,而不应该是用伤害平民的做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有居住在焚车案频发地区的市民表示了自己的害怕情绪,除了担心自己的车辆会被烧毁之外,也有人担心自己会被车辆爆炸时误伤。那么由于事件本身到目前为止还是疑团重重,因此我们只能期待警方能够找到突破口,尽早结束这一事件给民众带来的恐慌。

革命圣地也乱了 江西爆发大规模警民冲突

革命圣地也乱了 江西爆发大规模警民冲突
世界日报 2011-08-18 13:45:51
顶著「革命圣地」光环的江西省,却因官方漠视企业污染,致民众长期备受毒害。其中,该省莲花县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有毒物质铅、铬,不仅令鱼类大量死亡,周边寸草不生,近日更有老翁疑因铬中毒死亡,触发数千村民前日围堵该厂要求停工,当局调派数百警力镇压,引爆警民衝突。消息指至少20人受伤,村民昨日继续示威行动。


中国近日接连揭发多宗污染事件,引致人心惶惶,官民衝突不断。昨日在各大微博、网路论坛再热传一则消息,指江西莲花县南岭乡的隆森实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铬、铅等有毒物质,为当地生态带来极大影响,不断有人中毒,当地村民年初曾要求隆森停产,但未获理会,村民及后向当局举报又被驳回,集体到省政府上访,也未获受理。

至日前有一名铬中毒老翁逝世,大批村民忍无可忍,前日上午堵住厂门要求停工。其后防暴警、武警奉召到场,以电棒、警棍驱赶村民。村民则以石头还击,场面混乱,319国道南岭段被迫中断。至下午村民人数达数千,因情况不受控,当局加派特警镇压,至晚上民众始散去。

当地村民说,该公司以前只有发电厂,但在冶炼厂及回收厂落成运作后,污染开始严重。有毒污水排入江河后,鱼类大量死亡,禾田亦烂掉,附近越来越多村民患上肺癌、食道癌等重病。但当地政府为保政绩,宁愿护厂而不惜与民为敌。网传当地政府收了8000万元贿赂,官员已将赃款瓜分,没钱归还,遂奋力护厂。

据隆森实业的网页介绍,该公司由上海商人于2002年收购莲花火力发电厂后改组成立,及后再办铁合金厂、低冰镍冶炼等,主力生产铝硅合金及低冰镍,2004年纳税600多万元,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及纳税大户。面对污染质疑,隆森实业公司强调已获政府认可,是合法合规的,但未交代污染问题。

近月化工污染事件频发,其中以大连福佳化工最受关注。本月大连福佳化工的防洪堤被颱风梅花冲垮,险洩剧毒化工原料,引起当地居民大恐慌,数万居民上街抗争,与警员衝突。与此同时,云南曲靖的珠江源头南盘江受到重金属废料铬渣的污染,也引起下游省区网民声讨。

美国报复,司法部大规模调查三大评级公司

据CNN报道,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今天发布一项报告,他们目前正在被美国司法部进行调查。司法部怀疑他们有目的地错误评价抵押贷款证券的级别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纽约时报报道,政府目前正彻查标准普尔S&P公司,它作为麦格劳希尔公司(财富五百强)的一个分公司,是否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人为地降低贷款证券的级别。标准普尔公司跟别的评级公司并无不同,它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来自于收取证券的发行商们的评级费用。因此,美国司法部怀疑它因利益关系而改动评级级别。

美国司法部目前拒绝就这一报道而发表评论。标准普尔公司也没有就他如何接受调查而发布进一步的消息。

"鉴于美国贷款证券级别的问题,标准普尔公司在最近几年中一直受到了来自不同的美国政府部门的查询。"标准普尔发言人爱德·斯威尼说,"我们一直很合作,而且将继续合作。"

这项报道同时宣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调查标准普尔公司,甚至于将进一步调查穆迪公司和惠誉国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对这一报道不予评论。

但是惠誉国际发言人赛格表示,它们的评级并没有被联邦机构置疑。"就我所知,我们今天早上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于媒体的咨询。我们也没有收到美国司法部的任何调查咨会。"

穆迪公司则没有任何回复。

对评级公司的置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越演越烈。自从两周前标准普尔降低美国国债级别后,这种置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而且越来越复杂。美国政府对评级机构在这次国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尽管美国政府有惊无险地提高了国债的上限,但是随后而来的降级将市场的信心打到了低点,而再次导致了这次继08金融风暴以来最大的金融动荡。

美国政府表示已无法容忍这种无序的商业行为。在五月,美国司法部已经向德意志银行进行了高达十亿美金的索赔诉讼,宣称它属下的贷款IT部门制造了高达50亿美金的坏帐,却一再使用诈骗手段获得抵押债务联邦保险承诺,随后德意志银行通过出售这些抵押贷款资产获利。美国政府已不再就这种吸血行为保持沉默。

美国政府的经济增长数字靠不住

CNBC刊登的文章说, 今年四月里美国政府宣布第一季度的年经济增长率为1.8%,政治家和投资者都将这个数字看做美国经济仍然在复苏轨道上。白宫更说这个数字"鼓舞人心",股市因此上涨。


三个月后,政府宣布这个数字有了"小变化",第一季度里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下调为0.4%。美国不仅不是健康地复苏,而是挣扎在双低衰颓的边缘。

如此重要的数字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答案很简单,据说是美国经济分析局做统计数字的人低估了汽车积压存量以及美国进口石油量。

也就是说,政治家和投资者都十分重视的原油数字根本就不可靠。华盛顿大学经济教授Tara
Sinclair说:人们需要最可靠的消息,但是现在最可靠的消息并不一定准确。

在每个季度结束的一个月后通常政府会公布经济增长数字,这个数字是华府和华尔街都翘首以待的,从1983到2009年以来这个数字的平均误差为1.3%。在第一次公布数字之后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里,政府通常会对已宣布的数字进行重估,今年五月政府宣布的年经济增长率为1.8%,六月宣布的是1.9%,而最近一次突然变成0.4%。

事实上,政府一贯低估经济衰颓的深度,在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政府公布经济衰颓3.8%,,而现在重新计算的结果是衰颓8.9%。

原来,政府在做第一次估算的时候很多数字是建立在上个月数字的假设基础上,他们根本不知道确切的数字,比如企业在建筑上到底花费了多少。在经济状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比如衰颓时,实际数字要比估计的糟得多。

不少经济学家建议政府改变计算经济增长的方法,现在的计算方法的重点是消费,虽然政府也统计收入数字。从理论上用大众消费和收入计算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现实中用消费或者收入计算,结果会相差很远,经济学家们认为用收入来计算其实更准确些,收入数字能够更快地反应出经济衰颓的深度。早有经济学家预期政府在今年夏天会大幅度降低第一季度公布的年经济增长率,因为在计算中隐藏的收入数字问题。

但是官方说用消费来计算出来的经济增长数字更可靠,用消费来计算的可靠机率在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