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土曜日

胡春华飞升:“北大人”取代“清华帮”?

  中共中央决定由胡春华接替南下湖南省做代省长的周强,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这个任命,无异于昭告天下,胡春华受到刻意栽培,甚至被胡锦涛隔代指定为中共第六代领袖的接班人。而且,胡春华的仕途,也关乎北京大学在中共政坛的实力消长,对中共的治国理念将产生深远影响。

  《亚洲时报》潘小涛2006年10月8日撰文说:当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支援老少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的胡春华,也许自己也想不到,他放弃在北京工作的大好前途跑到西藏高原,竟与他日成为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不期而遇",并改变了他的政治命运。


  胡锦涛1992年上京后,指示西藏的领导,对胡春华着意栽培。胡春华的履历,在同辈中共干部中,是最完整的,而他与胡锦涛非比寻常的关係,更被视为"小胡锦涛"。首先,两人同样出身于名校,"大胡"是清华大学,"小胡"是北京大学;第二,两人同样在西藏的苦寒之地锻炼过,只是"大胡"呆了四年多就回北京做大官,而"小胡"前后在西藏工作了20年;第三,相差22年之后,"小胡锦涛"也做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很明显,胡锦涛把胡春华调到共青团任一把手,目的就是要栽培他成为未来的接班人。

  潘小涛预测,按照中共培养干部的模式,三、五年之后,胡春华就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省委书记,而且多数会是沿海省份,好让他在内陆贫穷地区和沿海富裕省市都有工作经验。如无意外,在地方呆三、五年后,胡春华就会返回北京,为接班热身。胡锦涛走的基本就是这条路;被视为胡锦涛接班人"大热门"的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也在走这条路。如果李克强顺利成为中共第五代"掌门人",则出身于北京大学的"北大人",蛰伏多年后,终于可以压倒死对头的清华大学,吐气扬眉于中共政坛了。

  这篇文章还说,北大、清华的瑜亮情结,主要体现在学术地位、教育成就等领域的激烈竞争,一个长于文史,一个精于理工,各擅胜长,但过去几十年的中共政坛,则是"清华帮"天下。远的不说,过去20年的政治局常委中,出身于清华大学的就有姚依林、宋平、胡启立、朱鎔基、李岚清,而十六届九个政治局常委中,更有胡锦涛、吴邦国、黄菊、吴官正四人毕业于清华大学,难怪有人谑称,清华大学校友会是在中南海开会的。与之相比,活跃于最高层的"北大人",就只有唐家璇而已。

  但是,到了中共第五代,"清华帮"似乎后继无人了,只有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孤独身影。相反,"北大人"则是阵容鼎盛,除了李克强,还有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陝西省代省长袁纯清、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商务部长薄熙来,现在加上被钦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的胡春华,看来"北大人"崛起可期。

  "北大人"取代"清华帮"的象徵意义在于,中共的管治理念出现质的变化,由过去工具性很强的"工程师治国",改为文人、律师治国。中共建政50多年来,一直处于建国和建设阶段,无论是50年代超英赶美,还是改革开放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都是工程师最吃香,令1989年后的政治局常委,几乎清一色是工程师。在此情况下,以理工科着名的清华大学,受到重用是必然的。而且,清华的学生较务实、服从性很强,自然较易获得提拔。

  但是,"工程师"的局限在于知识面狭窄、缺乏想像力,要驾驭日益複杂的国务,已经力不从心了,交棒给受到专业训练,懂得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是时候了,北大是这方面的人才库,"北大人"自然受到器重。

  文章还说,北京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自由思想。中国历代自由主义的先锋,不少出身于北大,而八十代的北京大学,更是学术风气最自由的时期,中共第五代的菁英,以及第六代的胡春华,就是在这段时间求学于北大,这段黄金时期,对他们往后的从政理念,有什么冲击呢?他们在中共官场打滚多年,会否已被侵蚀得面目全非呢?相信很快就有答桉了。

中国边控,华裔工程师三年不得返美国

  2004年,华裔工程师胡志成辞去美国的高薪工作,满怀理想回到中国,投入汽车尾气淨化领域,他当时并未料到,这个决定会让他失去离开中国的自由;如今,他与家人已整整被分隔三年。心力交瘁的胡妻李红决定不再沉默,她在接受《外参》採访时表示,天津方面至今未一致公开地说明边控胡志成的理由,她只希望胡志成能立即回美养病,让一团乱的家恢复正常。

 

 "中国人注重面子,我们不想给谁下不了台,所以过去尝试其他的沟通办法,可是我们老沉默又能怎么办呢?一直沉默,社会上也一直不知此事,这件事已经三年了,尤其是发生在一个人年富力强、能冲刺事业的时候,人一生中这种时候能有几年?" 住在加州洛杉矶的李
红对《外参》说。

  胡志成的女儿胡波也发起公开行动,于2011年9月19日在change.org开启请愿活动(http://www.change.org/petitions/help-my-father-dr-zhicheng-hu-come-home)、设立Facebook网页(http://www.facebook.com/pages/Free-Dr-Hu/249500108426973?sk=wall),希望唤起社会对此事件的重视,截至10月3日已收集到超过1560个签名,请愿活动仍持续进行。

  目前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二年级学生的胡波对《外参》表示,父亲被逮捕时,自己是16岁,弟弟则只有13岁,三年来,胡波的人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弟弟更是在需要父爱的成长期失去了一个正面的引导力量,而母亲因为经常担心父亲的安危,不只健康受损,也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母亲非常忙碌地工作,我则必须接手家务、照顾弟弟等家中的事,让我觉得成长得快了一点。"胡波苦笑道。

  目前,胡志成与妻儿的联系,几乎都仅靠偶尔的电话,这些电话经常中断或被转接到不知何处。胡波对《外参》指出,父亲非常想回美国与家人团聚,他不只心理上承受极大的压力,腰背部的疾病于2011年5月底动了手术后也仍在复原中。

  李红对《外参》说,胡志成的病关键问题不是医术,而是胡志成受到的精神压力太大,一个人在外吃不好也睡不好,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三分病,七分养,如果病要好,还是要回到家裡来,在家静养一段时间。"

  此前羊城晚报报导指出,胡志成被拒绝出境,原因是边控未被取消,相关人员称,虽然胡志成无罪释放,但还有民事纠纷未了。

  李红对《外参》表示,从未听说胡志成还有任何民事官司未了。至于"民事纠纷",她问"纠纷到处都可能有,因为民事纠纷而採取强制手段长期不让一个人回家探亲治病,究竟要达到何目的?"

撑不下去了 美国在华制造业15%要撤

波士顿谘询集团7日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工资水平不断上涨,预计到2020年或之前,大量美国在中国外包的制造业将抽离中国,届时将有15%在中国制造进而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搬回美国制造,美国亦因此获得300万个就业机会。不过在强大内需及欧盟市场依赖的支撑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会因此消退。


这份报告预计,美国将新增的30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来自那些决定缩减中国投资规模,重新采用本土劳动力的美国企业。美国媒体表示,这份报告的乐观预测将让白宫感到欣慰,因为奥巴马政府一直强调,制造业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随着海外制造成本的上升,美国制造业似乎有望迎来复苏。尤其是中国近年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一些美国企业开始大量抽离在中国外包的制造业。波士顿谘询公司早在今年5月就发布报告预言,美国将在未来5年内重新坐回「制造业一哥」的位子。

波士顿谘询公司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制造业时薪仅52美分,而美国为16.61美元。到2015年时这两个数值将分别达到4.41美元和26.06美元,中美之间工资差异正不断收窄。

同时,为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国内不断祭出优惠政策,这将使得一些州成为对于美国本土消费品而言最廉价的生产基地。今年一季度,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福特等美国制造业巨头纷纷宣布计划,对于在美制造业投入新资金。谘询公司埃森哲的报告也显示,受访的制造业经理人有约61%表示,正在考虑将制造产能迁回美国,以便更好的匹配供应地和需求地。

财富中文网发表文章指出,3方面原因成为美国企业抽离海外业务的重要因素。首先,海外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世界工厂」的中国国内工资涨幅已经超过生产率增长;其次,除了工资上涨,至偏远地区以及从工厂到商店的运输成本也保持上升态势。

过去4年,由于油价上涨以及船只和集装箱运力削减,运输成本已经上涨了71%;最后,全球供应链不济亦令许多制造业巨头纷纷转头本土制造。
华制造业地位不会减弱

不过,波士顿谘询公司报告认为,美国企业把在中国外包的制造业抽离中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角色的消退,鉴于中国仍拥有支撑其庞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投资、欧盟等国对中国劳动力的依赖以及中国制造业配套措施的相对完善,中国制造业地位仍很关键。

中国首次为欧洲发射卫星获成功

北京时间10月7日16时2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製造的W3C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为欧洲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

  火箭升空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6公里、远地点35973公里、轨道倾角26.1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8次飞行。

关键时候获重大利好 薄熙来入常有望

继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胞弟「题字」盛讚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后,重庆党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前日再刊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堂弟胡锦星的採访报道,指胡锦星大讚重庆「共同富裕」政策,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精髓所在。这已是该报在本月中举行中共十七大六中全会前,连续第二天借现任或退休最高领导人家属之口,称讚十八大常委大热、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主政的重庆施政。


今年68岁、目前是上海增爱基金会理事长的胡锦星,比胡锦涛小1岁,长期在上海工作,2005年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学校校长,08年创办上海增爱基金会,并任理事长。他于9月28日到重庆,参加第十一届国史学术年会期间接受专访。

《重庆日报》前日在第二版刊登对胡锦星的专访,指他高度评价重庆的基建工程、民生项目、唱红打黑等政策。报道引述胡锦星说:「重庆坚持民生导向、共同富裕发展之路,为丰富党的执政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胡锦星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重庆牢牢把握这一精髓,并以此为立足点,「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立足点对了,自然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03年7月「沙士事件」后提出的执政理念,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报道并引述胡锦星称,「忽视甚至曲解重庆实践的价值,既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他并说,「打黑」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唱读讲传」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已是《重庆日报》连续二天借最高领导人亲戚之口,高调讚扬重庆政策。曾任重庆副市长的邓小平胞弟邓垦日前给薄熙来题字,内容是「自强不息」和「两手都要硬」。《重庆日报》周三在头版头条刊登薄熙来给邓垦的回信,信中称题词体现「小平思想的精髓」,并称一定遵其教导,「把重庆建设好!」

薄熙来于2007年12月主政重庆,资料显示,目前中共政治局9名常委中,除胡锦涛外的8名常委都在其主政期间到重庆视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于2008年12月到重庆考察,但当时薄熙来仍未开始「唱红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