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它们走了——"中国富人在购买世界"——中国经济网上的直接评述是:海外抢房令当地人惊叹!其理由是极其通俗的市场价格比较, 不过这一次是国际市场而已——
同样花100万,在北京通州都买不到一套9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但在日本,可以在距离大阪市中心15分钟车程的地方,买一套带有保安系统、精装修的三室一厅公寓。"性价比倒挂,是中国 富人扎堆跑境外买房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
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是中国富人海外抢购豪宅的首选。此为文章内容部分。
而福布斯最近发表的另一则消息的题目为《中国富人席卷万亿热钱外逃》,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积累了大钱的那些中国个人再也不一定盯在中国的楼市上,甚至,他们极其明确地表明,中国大 城市的房价已经"太高了",言下之意,根本
不值得再炒了。
福布斯说,"据非营利组织全球金融诚信(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称,中国的非法资金转移在全世界首屈一指。2000年至2008年间,从中国流出的款项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18万亿美 元。"那么,我欲想,如果加上09、10年和目前为止的
11年呢?应该不下2.5万亿美元了吧!它们走了!中国的个人大钱走很大多数了!
进一步信息时,一份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约60%的"高净值人士"——即那些拥有1,000万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经快完成移民手续了。那些拥有1亿 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人群中,"有27%已经完成移民,47%
正在考虑离开祖国"。
那么,剩下的、钱少的、不受当前限制购房的人,应该是这样几个方面的"旧人"和"新人"——之前买不起的80后、明年开始上市(第一批大学毕业的白领)的90后、原先的城市贫民、长 期无力参与房子购买的农民工——构成了所谓的刚需。
那么,刚需们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实际购买力呢?显然,要么是收入上去,要么是房价下来!
并且,收入"上去"少了没用——比如全体收入上涨20%,已经非常难得了,其实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免税工资想争取到5000元都将可能最终违背公众的愿望——即使收入上涨20%,也无 法使得他们中的多数入市,因为相对于北上广的即使
是大约15000元每平米的房价,基本不可能推动他们中大批最后成交。
而另外,房价"下来"少了,也无法促成大量成交,比如,下降20%……
因而,这样的设想看来不会是毫无道理的,即即使现在放开"限购",购买居住之外的用于投资目标的有钱人或准有钱人,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疯狂购买国内房产,尤其大城市已经进入短期 巅峰价格的房子——有的人的理论是,任何国家在城市
化率低于70%之下都不可能有房地产泡沫,其实是混淆了长期趋势的正确性与近年来短期房价暴涨而拉开了多数国民收入与房价巨大落差 进而严重破坏了社会及市场时空"适时对应"的基本关系——房价与收入的基
本平衡关系!
长期合理与短期不合理正是调控的理由,而不幸的是,本次调控,遇到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积累多年的综合性、全局性综合难题,所以,短期也不可能放松限购,因而,短期内,开发商出货通 道虽未堵死,但也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严重不畅,因为,刚
需不等于购买力,而"购买力"又可能已经大批出逃,即使放松,投资者也不一定会大量购买……
另一则不幸的消息是,穆迪和标普,已经几乎同时调低了中国房地产商的信用评级,这是做空中国房地产市场?意在下一轮中国房地产高涨时再取丰收果实?我不信,因为这一次,不比以前 的宏观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
房地产市场调控演变的"秩序"什么呢?大概应该是——僵持、降价、大降价、成交量开始较大幅度增长……
时间秩序大概是——今年后半年开始,持续几年时间,之后,会逐步回升,在另一个经济周期里回到有人声称的——城市化长期支持房地产业增长的新一轮繁荣的到来。
应变调控演变的"要点"是什么呢?盯着整体经济困境解脱的步骤、效率、阶段性成果,反观房地产市场可能趋势;其次,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刚需、以前调控半途而废、侥幸等待政府 改变主意;其三,社会等综合问题演变……
房地产业,就是非常复杂,尽然和国家安全如此紧密!
比如,家电行业就不会!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