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水曜日

社会链条的价值重整和信息化

  国家政权组织体系历经变迁,从秦汉总揽军政事务的县令州牧到宋元的文武分职,再到近代的三权分立,以及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随着社会的复杂、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越发庞杂。当然各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随社会进步和改革也在提高。

  现代文官制度从西方流进来已经百年了。若追源溯流便是早在千年之前的唐宋。世界在革命性的进步,就在今天!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如各行各业一样也该有自己进步的目标和路径。

  当前机关臃肿疲敝,交叉监管,懒散懈怠。政府的存在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部分地方政府像坏死的树根有脱离群众抓不住土壤的迹象。怎么让人民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人民和政府联动的长效机制。这也是未来政改中关键的一部分。

  有学者说,政府是用钱的,不事生产,所以越小越好。但是我就有个疑问。好像说得对,政府不挣钱,比如军队就是用老百姓的钱。但是为什么安保公司能挣钱呢?比如黑水,他拿着枪在搞娱乐吗?

  政府不在大小,而在强与弱,敏捷与迟钝,高效或者低能。政府部门供职的人员也在劳动。就有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可考量的效率,也在创造价值。美国军队由于战争的需要提升效率,有大量的商务外包,商务活动渗透进军事活动。政府也不应该例外。

  商业行为外包澄清财务状况。普通商业行为,租地租车办公。这类行为很方便外包,比如以前的公共食堂很多都包给私人了。还应该成立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司,旗下有比如政府办公楼所在物业。政府在楼里花销的水电气,雇请的清洁工人……等等费用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可以具体到几台空调功率多少,温度打到几度,开了几个小时……算出平均每人每小时的能量消费。与其他类似企业对比。如果太高,服务公司帮忙策划节能方案。由监督机构督促实施,还要付费。最后年终算账,人民的钱多少变为了人民享受的服务,成本几何。以致于每年要像企业一样,提出压缩成本提升效率的计划。

  成立的政府服务公司,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丁磊可以去养公益猪,更可以用良好的管理来促进政府效率的提升。甚至可以办党企。历史上的党产效率很高,为革命时期的经费筹措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政府服务公司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在全国铺开那就很需要一个高效简洁公益的组织团队。服务公司还可以成为一个向市民开放的窗口,比如向来参观的孩子介绍如何管理我们的城市。最终的目的是把"官老爷"从温室里请出来,让他们如果哪天付不起物业费了,可以到随便哪个写字楼租办公室办公,或者干脆就在茅草屋下办公。如果你不信,搞不好真有那么一天。

  企业里有对员工的业务考核。对公务员也有。我不想考他一分钟能打几个字。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服务生产线。有清晰的流程,每个流程的要求。假如我们开始一项随机的服务竞赛。当一个预约消息出现在电脑终端——有人要开公司——立即有一名责任受理人员全程全权引导。到最后在系统里成功无误的注册。所用时间统计出来,末位警告,多次警告解雇。我想聪明的引导(再也没有领导了)会在服务对象出门的时候一一提醒所需证件。

  通过统一公务员与被服务对象的利益,提升公务员集体的主动性。

  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既然政府在为企业服务,那么怎么衡量服务的效果。我们对政府的服务不满意在几个方面,财务透明度,态度,效率。请记住三个关键词,渠道、标准、秩序。考公务员的人,怎么去筛选他们,怎么让能实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注重部门甚至自我利益的人进来,进来后的流动性,如何解雇,升迁。这是渠道。公共服务如何是干得好,公务员如何是称职,为他们的劳动建立一个可考评的标准。这是标准化。为了公务员不出问题,内部应该设立什么样的机制,使他们即使想出问题也出不了问题。这是秩序。

  如果将政府变得类似公司。各进出账目一目了然。就有了外部监督的可能。厘清利益链条,促进公务员为民服务的自觉。然后,重视渠道、标准、秩序,这便有了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一个有战斗力的政府便有赖于此三。

  请想一想政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一定每个政府的雇员答得上来。为人民服务啊!

  江北要发展,有说要留住人才,有说要振兴某优势产业。我说江北发展就一句,如何在两头之间服好务。一头是企业,一头是人民。企业的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生产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企业的关键也是服务大众。所以最终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关键是,随时代发展,我们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既然我们明确了我们的价值和使命,那么现实中,我们的架构能很好的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吗?说实在的,并没有做到最好。

  通过统一公务员与被服务对象的利益可以克服脱离群众的问题。国外有人提出企业家政府理论。如果政府脱离群众,就只有为企业为企业主打工了。民生问题都很关切。但是说穿了老百姓过不好,对政府有什么影响吗?还真没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就建立直接的影响!企业最近觉得税赋很高,政府特别是地方上负债又很重。那怎么办?我说这世界上就只有两样东西,人民和人民的劳动产品。那就很清楚了,羊毛只出在羊身上。给企业的税那不还是加在人民头上。逐步的,请把企业的税免去,转移到人民身上,加的就不是税了,改个称呼中介费。我在应聘企业的时候出示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是"介绍信"。我应当缴费。这样如果人民收入低下,政府就收不上来钱。在工会形同虚设的情形下,政府应该向企业为劳动者讨薪加薪。效果是政府贴心为人民服务,企业减轻税赋轻装上阵。

  以前也没办法低成本的向每一个人征税。现在技术的进步使这成了可能。方案会有很多,我建议这样。成立劳动公司。所有人,包括残疾都是公司的"职员"。因为不能放弃社会上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劳动力都是公司的资产、财富。真正实现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劳动公司向社会上的企业,可以是国企,私企,外企输出劳动力。企业得按时将劳动者的报酬划入劳动公司劳动者所属账号。劳动公司按比例抽成(这就是税了)。比如吃到过期食品。公司就代表自己的"员工"以伤害到公司的"财产"为由向企业讨说法,以此达到维护人民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是,政府公司化,精兵简政的同时加强控制力,企业降低税赋轻装上阵,人民自我管理。

  这便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利益链条。

  政府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在这个新的时代就免不了信息化。社会链条的价值重整,重整链条需要信息化,反过来又推进信息化。

  我希望任何人,不要把自己当官。只是一个logo为镰刀锄头的公司职员。党的机构现在很臃肿。我希望能政府能认识到,作为政府的核心价值。一个公司,为他的客户服务,他必然要明确并定位好自己的核心价值。否则他如何一门心思的用功!他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中国政府,作为党领导的机构,我再次强调,请把自己当成公司。那么多雇员,一年到头朝九晚五,花费那么多预算,出来各种各样的成绩,也算有进有出,是公司就必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政府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

  满足人民的需要就是为人民服务。需要很多怎么鉴别,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过分的,哪些需要是急待开发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要有一个比过去更复杂高效的系统。这是时代对政府的新要求。

  政府有两个服务主体,一头企业,一头人民。企业和人民的连接有长长的链条。老百姓出门到重百买东西,坐公交是政府的服务,哪怕他家近,走路,路是政府的服务,到了商场,供电,是政府的服务。重百服好了务,百姓愿意花钱。但这中间更有政府的服务。这就是政府服务的桥梁作用。修路这是千年前的政府就那么做的。这只是其中一种需要,政府应当立志于满足人民的一切合理需要。完善社会服务的链条。

  需要庞杂,就成立一个公司,下面无数分公司,分别实现各种功能。每个人民就是政府公司的天然客户。吃穿住行用,还有婚娱。是公司的六方面的业务。比如吃饭,我们认为现在行业处于外包状态。从原材料供应到一家家餐馆。我们都外包给私人了。问题是我们的安全没有保障,还好,检验机构没有外包。社会大企业,就是这样,第一道工序是农业,二是食品加工,末端服务员中间的质量检验检疫应该是企业的事才对,但是现在是人民交税,效果还不理想。怎么进行整理?简化作业,强化管理。

  简化作业,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出资源,才更容易管理。卖的菜,不管容易不容易坏,装箱运输前都给加瓶冰水。流通过程中居然主动增加作业!管理之前得先懂作业。我们需先明白,原料A劳动后变为B,中间必须有损耗。A转变为B,我们力争达到99%的效率,当然更接近100%更好。而我们无限的接近100%,竞争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我们不可能就让私有部门自由竞争,系统就自己接近100%了。从他们主动增加作业的行为来看,根本不应该有幻想。当私有部门的效率,提高到一个程度,诞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技术是有了可行,可以实行社会大管理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党为核心,大力国有化!

  这个关键技术就是信息化。政府应该主动信息化。为提高工作效率。怎么信息化。工作流程化,流程表格化,把表格搬进电脑,把电脑连起来。

  最核心的业务是吃,住,行。它们最基本,体系庞大,投资高昂。国家公司有这个责任,其他企业也吃不下来。

  从来没有政府能主动完善自己,社会进步都是政府被推翻才迈得出去一步。但是,共产党政府必须是个例外!只有建立一个公司,一个全民所有的公司,和人民一起不断改良公司才有出路。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