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2011年以来数宗艺术品股票交易的火爆程度让人咂舌,恐怕早在2009年9月17日便已注册成立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至今仍难引起高度关注。
一个多月时间,股价上涨17倍!这便是发生在天津文交所的真实案例。
3月17日,天津文交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即日起,编号20001的《黄河咆哮》与编号为20002的《燕塞秋》两项上市艺术品"股票",实行特别停牌,复牌时间另行通知。
迫使上述两只艺术品股票停牌的,是其飞涨的股价。《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于2011年1月26日以发行价每份额1元推出,截至3月16日,已分别上涨至17.16元和17.07元,涨幅达17倍之多。
3月24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复牌。当日,《黄河咆哮》开盘价17.30元,最高冲至18.70元,报收于15.44元,跌幅达10.02%,换手率达108.63%。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市场参与程度异常火爆。从最初的300户发展到现在的47860户。按招行金卡的开户规定,客户必须存有5万元现金,才能具备开卡资格。因此,按每人5万一个账户的保守估计,预计已有23亿资金进入市场炒作。
自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诞生后,几件份额化的投资艺术品被市场疯炒,连A股市场的不少牛股也是望尘莫及。
就在一片质疑声中,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同样推出"艺术品份额交易"。
自2009年6月国内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以来,包括深圳、成都、沈阳等全国各地已经相继成立了多家文化产权交易所,而其中做艺术品份额交易的也并非天津和郑州两家。天津文交所交易的火爆,不出意料地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但不管是当事者天津文交所,还是主管部门天津金融办都保持沉默。在随后的采访中,媒体发现,天津文交所在交易形式、相应规则等方面存在疑问,其中,地产商控股天津文交所被疑借艺术资产圈钱,最为关注。
上面文章来自2011年06月20日 的东方网。
下面的则是2011年04月13 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1月26日,当天文交所艺术品份额挂牌交易开场时,恐怕他们也没有想到,仅仅两个月,艺术品份额交易便已因疯狂到几乎失控的境地,而被市场质疑不断、口讨舌诛。
文交所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谁?
文交所的建立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投机圈钱?
疯狂的艺术品份额涨跌的幕后谁在中饱私囊?
文交所的交易规则为何朝令夕改?
筹备文交所的主心骨为何临门退脱?
首批挂牌画作的选择有何等玄机?
故事要从文交所的创建说起。
如果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文交所艺术品证券化的创意来自国家权威金融机构专家团队的严密考证,那么这或许就是一个大笑话。
说到文交所的交易精髓——艺术品证券化交易,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屠春岸。公开资料和媒体报道中,涉及屠的信息极少,常见的仅有"文交所创始人"、"曾在天津从事房地产投资"。
"有关在天津创立文交所,并采用艺术品证券化的份额交易思路,这些点子都是屠春岸一个人想到并实施的。"一位曾因创立文交所而与屠本人最先接触的天津市金融办人士告诉记者。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定居北京的屠春岸随之意识到机会将至,于是把自己的事业目光投向毗邻首都仅1小时车程的直辖市。那时起,屠开始在天津从事房地产投资,由此,为其在天津政界和地产界结交深厚的人脉。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当月,天津市发布《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明确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要求加快建设金融交易平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随着天津有关创新金融业务试点的开展,已经在天津立稳脚跟的屠便似乎看到另一个契机。"上述天津市金融办人士的告诉记者。
屠春岸2007年开始筹划艺术品份额交易项目,经过一年筹备,屠于2008年7月5日,正式向天津市递交了准许其成立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的申请。
"申请中,屠详细陈述了有关构想。其让日趋火爆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证券化挂钩的金融模式颇具创意,从递交申请到签字批准,仅用了三天。"一位跟随屠建立文交所的下属向记者回忆道,虽然组建工作顺利开始,但随后有关资金的招募及股东安排,却让屠组建文交所的想法数次遇挫。
2009年9月2日,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后,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和第一次股东大会,终于召开。两天后的该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玉当选为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屠担任总经理。
实际上,文交所筹备组成员中,还有一位成员恐怕不得不提,那就是雷原。
"雷原与屠相识多年,屠将雷请来一起负责文交所筹备工作,但后来二人关系恶化。屠认为雷不适合干实事,更注重利益。"上述文交所筹备组成员告诉记者。
目前,市场质疑最多的还是文交所神秘的股东背景。随着记者调查证实,天津房地产投资商陈玉通过济川投资、泰运天成两家法人公司,以及赵志攀、李树铜等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一共持有文交所的股份比例达83.01%。
而具有国资背景的新金融公司虽持股15.04%,但早已表明不参与文交所的经营管理,纯粹财务投资。
更重要的是,虽然文交所注册资金1.35亿元,但截至2011年4月,艺术品火爆交易3个月,该所实收资本仅4720.6万元。也就是说,陈玉仅用4000万元出头,便获得文交所控制权。
陈玉与屠春岸,毫无疑问,这是两个与文交所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一个是文交所真正的主人,一个则是文交所的创始人。某种意义上,文交所的建立,就是屠春岸想到了一个"创业"的点子,然后通过中间人刘振颖找到地产商陈玉投资。但是,为文交所的创办奔波劳碌四年后,屠春岸却默然退出。
2010年10月,文交所首任总经理屠春岸正式办理离职手续,告别了奋斗4年的天津,回到北京。
"屠推出文交所时的态度相当坚决,退出也相当彻底。"上述天津金融办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因为整个份额交易思路以及后面的交易规则都由屠春岸设计,而屠作为在国内资本市场历练多年的老江湖,对证券化交易的体制自然相当熟悉,但是其他人对于屠建立的严密体系并不太了解,尤其是对于艺术品份额化这个可以说史无前例的交易手段,别人更无从借鉴。对于一直以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陈玉及其他股东,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屠离开后,交易规则的一些缺点渐渐显露,一出现问题,文交所方面便只好慌不迭地请所谓的金融专家团队修改规则,才造成今天文交所的尴尬局面。"上述接近于文交所的知情人士解释道。
对于屠春岸的离职原因,记者在跟踪调查中,还听到另一种版本的说法——屠真正下决心离开文交所,并非全是因为觉得无法忍受陈玉的独断,而是被"吓"走的。
2010年10月,由于各项工作基本就位,文交所启动只欠东风——首批上市的艺术品交易品种该如何选择。而正是在如何选择首批上市的交易品种之际,陈和屠之间的矛盾被激化。
据接近屠的一位天津艺术品收藏人士表示,按照屠的想法,其认为既然是艺术品交易市场,而且又是首批上市品种,其一面根据证券行业从业多年的经验,一面根据自己对于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定位,提出首批交易品种能上价值昂贵的官窑瓷器的希望。
但屠的想法却遭到陈及天津一众股东的反对。
2011年1月8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两个交易份额品种标的艺术品露面。让人惊讶的是,作为在宣传中头顶多个金融创新"第一"光环文交所首批交易品种,并非名家名作,而是两幅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山水画——同样出自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
公开资料显示,《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作价600万元和500万元,以每份额1元的价格,分别发行600万份和500万份。而《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作价600万元和500万元于文交所发行的前一天,在上海中天拍卖机构于苏州某拍卖行的新年拍卖行中,同样一幅白庚延的《燕塞秋》却仅以6.38万元成交。
记者对比两幅《燕塞秋》后发现,除文交所挂牌的《燕塞秋》尺寸略大之外,其余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一个疑惑又随之而生。书画艺术品之所以价值高,除了艺术性外,还有它的稀缺性,为什么同样一幅画,却有大小不同的两个版本呢?
不仅如此,记者还在河南金帝拍卖行的2007年春季拍卖会的交易资料中发现白庚延的《黄河咆啸》,同样尺寸也较文交所挂牌的那一幅略小,但拍卖价格仅为29.7万元。
3月11日,文交所第二批艺术品上线。蹊跷的是,第二批上线的艺术品中,有7件书画藏品仍然来自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白庚延的画。
莫非陈玉们的文交所有"白庚延"情结?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上述接近屠的一位天津艺术品收藏界人士表示,正是由于陈玉的胆子太大,屠怕出事情而坚决出走,"或许有关部门彻查有关文交所上市的那几幅白庚延画作的真正持有人身份后,便可知道屠出走的真正原因。"但据本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该批上市的9份白庚延的画作,大部分或都来自于同一位持有人,该持有人身份较为特殊,与陈玉私交颇佳。
另一个未经过证实的消息是,该部分画的拥有者目前也由于文交所交易的爆炒而焦虑。其与陈玉一样,都未料到市场操纵导致价格如此疯狂上涨,并引起多方关注和质疑。
从上面两则报道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艺术品份额化这个创意取得非常大的轰动;二是由于对该创意的理解不深,使其沦为个人牟取暴利的工具。
文中的称艺术品份额化来自屠春岸2007年创意,并说明其并非简单的地产商,而是一个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士,但该创意并未见公开,未见诸报端,也缺乏理论依据,即使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外,也未有出现该创意,看来只能解释为屠的心血来潮。这点从上面知情人士对其离职的矛盾解释就可看出,所谓的金融老江湖已经改行多年,而当代的金融专家团队却将规则改的乱七八糟!这只能说明屠本人的创意来源不可靠。
而2008年6月3日在草根网、凯迪论坛、万科周刊发表的《建立专利、艺术品股票交易所,加快科技文化进步》则从理论上指出了建立专利艺术品股票交易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将其提高到储备需求的高度,对其推出有了充足的制度安排,而这恰恰是今天的文交所面临的根本困境。它既是储备需求理论的逻辑产物,而且也是作者的灵感迸发。而屠春岸提交的申请则是在2008年7月5日,所谓的一年筹备竟然没有一两的真金白银,否则应该投资占有股份,因为屠是一位房地产商,不会缺钱吧?即使缺钱,也有充分的时间筹集。
事实上,不但绘画艺术品,包括版权、专利都可以进行股票化交易,因为这项制度安排可以储备人类智力成果,提高动态生产力水平,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化、培养发现文化艺术大师、实现精神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试错纠错方式,是储备需求在激发社会资源领域的一大应用。它需要央行的配合,并立足于国家层面。
但是,它的规则又必须严格为之服务,要从份额、价格、时间、监管、承销、交易、退出七大方面进行创新,而不是简单套用类比普通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