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火曜日

李克强不会抢习近平风头 将担纲经济总理

最新出版的明镜月刊专稿披露,李克强在中共十八大上�位为实际的党中央二把手,2013年正式担任国务院总理,变数极小。不过,李克强扮演的是经济总理角色,不会在政治上出风头,不会挑战习近平。

  李克强长期担任共青团的领导、当过省委书记,原来看好接胡锦涛总书记的班,后来被一直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习近平顶替。一直低调的李克强近日频频亮相,出访欧亚等国,国内会上会下侃侃而谈,展现出胜任总理一职的形象与实力,北大博士的学历有助于增加自信心和公信力。

从大环境看,李克强担任2013年总理,2012年�位为党中央二把手似已手到擒来了。问题是总理将面对1989年后"富官改革"留下的隐患: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制度化腐败高发态势,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道德堕落,经济潜伏危机,既要保GDP增长,又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碳排放的无解难题等将使这位新总理难于应对。

明镜月刊专稿估计李克强将采取从小事、具体问题着手,烹小鲜式治国,如他在辽宁的重大政绩就�是棚户区改造,未来的政绩也将继续表现于廉租房之类的建树上,侧重经济,干好份内应做的事,以周恩来、朱�基、温家宝的务实风格为榜样,而不会搞赵紫阳式的真改革,也不会学习下台前大唱改革歌的温家宝和高唱红歌的薄熙来,抢胡锦涛和习近平的风头。这位团派政治起家的二把手,会集中精力团结、依靠王岐山等副总理,投入经济工作,争取GDP增长率保持7-8%以上,从经济基础上稳定社会。 因此,他不会在政治上出风头,为难新常委,将
是一位经济总理

温家宝操刀玩真的整顿铁道部 好戏在后头

八月十日起,大陆国务院先是罕见地自曝高铁家丑,接着以外科手术般精准的命令,招招命中铁道部要害;对比上月底大陆总理温家宝视察温州动车事故现场给外界的无力感,当一切似乎到此为止时,如国际媒体所说,一场堪比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将邮局民营化的机构改革大地震,正在大陆如火如荼展开,这场「铁道革命」的幕后总操盘手,正是温家宝。

「我生病了,十一天在病床上」,当温家宝迟了六天才至温州动车追撞事故现场时,满脸病容,面对家属与记者只有百般倾听与无奈,网友也不忘挖苦,「难道国务院总理对下属的铁道部,只是被孤立与被架空?」

继之中共中宣部封杀动车追撞负面报导禁令,成为浇熄调查事故真相明火的最后一瓢水。来自北京的讯息则显示,上月廿四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就事故开会时,力主大整铁道部的温家宝未获多数支持,胡锦涛也不置可否。温决定「以病明志」,待至现场与铁道部过招,了解「水有多深」后,返回北京后立即发动新一波游说。

胡锦涛的这一票最终投向了温。一名大陆铁道部人士指出,铁道部长刘志军与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于今年初遭免职,当大陆国务院声称要打破铁道部封闭时,「职工都在看笑话,还派了一个管海关的来管我们,笑话」。盛光祖几乎叫不动人,北京当局也发现上令无法下达。

温洲动车追撞则是温家宝执意整顿铁道部的重要转折点,以其为首的国务院领导班子,就是想不透:讯号会因雷击故障已经很离谱,竟然人为调度也付之阙如,非比寻常。

「这次是玩真的还玩假的,你看内容就知道了」,一名北京社科院学者认为,北京当局先是自己终结高铁神话,要求高铁全面降速,接着温家宝决定调整动车追撞事故调查组及专家组人选,把铁道部人员全踢出名单。再来个高铁大检查,并自曝部分动车头七成零部件有瑕疵的丑闻。

大陆多位社会观察家指出,温家宝谈政改总是无奈,毕竟这非其直接分管事务,对于铁道部,他责无旁贷。当原本看台上的大陆民众对北京整顿铁道部的大戏心灰意冷,纷纷离席之际。退休后无派系延续,也无依靠的温爷爷正准备着封刀之作大喊:「别走,好戏还在后头!」

内地黑心血燕掺防腐剂 超标365倍恐致癌

中国再传黑心食品桉例,且黑心食品竟还是燕窝中的极品「血燕」(血红色燕窝)。浙江工商部门最近抽检市售血燕,赫然发现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不合格率100%。换言之,鹰皇牌、燕之屋、正基与庆和堂等品牌血燕,都吃不得。

浙江当局此次共抽检491家血燕经销商的537批次血燕。在已出具检测报告的303批次中,血燕所含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标。意味这些血燕若非染色严重,就是添加过量防腐剂。检测发现,鹰皇牌、燕之屋、正基与庆和堂等品牌血燕无一合格,其中尤以鹰皇牌最严重。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即使是��肉的亚硝酸盐含量上限也仅每公斤30毫克,更何况是标榜天然、养生的血燕。若以每公斤30毫克计算,则「鹰皇牌」血燕已超标365倍。

亚硝酸盐为一种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具毒性,并可能转化为致癌物。

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表示,国内没进口上述血燕的纪录,今年至今也未从大陆进口任何燕窝产品。不过,此次大陆会抽验血燕,是因马来西亚爆出血燕亚硝酸盐超量。食药局表示,国内有马来西亚进口的燕窝,也有抽验,未发现有问题。

胡温全都靠边站 拜登访华要认识新领导人

美国白宫15日公布副总统拜登17日访华4天的行程,并强调此行全程由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陪同,将是美国高层首次与习近平如此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并再三强调拜登此行是认识中国的新领导人( new China leadership),为中
美关系的未来建立基础。

拜登抵京第一天,欢迎仪式后,同中国副主席习近平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晤,之后,出席由习近平举行的宴会。第二天,同中国商业领袖举行圆桌会议,讨论中美经贸间的机遇和障碍,解决各种挑战。随后,会晤中国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第三天:同驻华大使馆人员及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会谈后,前往成都。第四天,拜登将在成都发表演讲。随后将走访都江堰,并同习近平一道走访当地震后重建的高中。最后,与习近平在成都一家饭店举行非正式晚餐。

白宫表示,对于副总统将与中方探讨双方关注的议题,包括美国经济,人民币升值,伊拉克,朝鲜,阿富汗等国际安全议题,同时会涉及中方例行提出的关于台湾与西藏问题。

对台湾问题,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NSC)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主管罗素(Daniel Russel)表示,美国严肃对待对《与台湾关系法》下的责任,奥巴马政府去年才公布一起对台军售。此行,副总统将向中方强调美国对华政策不变。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基于三个个联合公报,对台湾的政策是基于《台湾关系法》。美国严肃对待对台湾的义务,不会与北京就军售进行谈判。 罗素表示,美国政策及台湾关
系法的立场有益于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但中美关系也同时将持续。

但当被问及"报道称台湾方面已被告知美拒绝出售F-16C/D",罗素表示,"我们不会就具体报道进行评述,美国非常认真地履行TRA规定的义务,奥巴马2010年完成了一次对台军售"。

多维新闻7月7日独家报道拜登访华行程,并指出,此行将向中方说明9月才会宣布的对台军售决定,希望缓解中方抗议的力度,而不是"取得中方同意"。

而且,美国并不是第一次向中方解释对台军售。早在1992年,老布什总统宣布向台湾出售F-16A/B战机时,就曾把中国驻美大使朱启祯召到白宫,由国家安全顾问史考特罗出面解释说:"这项军售,既不是为了台湾,也不是为了你们,完全是因为F-16的生产线在德州,而德州对布什总统极为重要"。随意可以预见,拜登此次的"说明"多半是老生常谈,但这次也许会增加一个新的理由,即此时的对台军售,对2012年的台湾大选,对马英九的当选有帮助,符合中方的利益云云。

此外,对西藏问题,罗素指出,奥巴马刚会见达赖喇嘛,美国对西藏的政策维持不变,因此副总统将呼吁中方恢复与达赖喇嘛代表的对话。

奥巴马7月16日在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后,同达赖喇嘛在白宫地图室(Map Room)举行了45分钟的闭门会晤。中国于北京时间17日凌晨连提两次严正交涉。奥巴马在会上重申美国不支持西藏独立,并且强调中美双方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指出,达赖喇嘛则强调他并没有寻求西藏独立,并且希望他的代表与北京的对话可以尽快恢复。

而关于美国经济,就在拜登准备前往中国之际,一个新的不确定性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标准普尔下调原本为AAA的美国信用评级。美国的不确定性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钱包:中国持有超过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要求美国"治愈债瘾","量入为出"。

从世界经济“W”型走势说开去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特约评论员、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文章,题为《从世界经济「W」型走势说开去》,塬文如下:

  最近,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引发了大规模的市场震�,全球股票市场多空双方激烈博弈,主要指数大幅波动,世界陷入紧张状态。

  如何看待美国丧失3A评级?金融危机初始,我曾撰文提出,根据波浪式前进的哲学塬理,世界经济��应该是一个「W」型由小写到大写再由大写到小写的渐变过程。从新世纪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发次贷危机到雷曼破产是危机「W」型的小写到大写,从雷曼破产到后来接连出现的迪拜事件、调查高盛、两房煺市、欧债危机等是危机「W」型的大写到小写。

  这次美债风波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主要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玩太极」耍弄世界,玩得太过了,人们实在看不过眼。加之美债风波同欧债危机相互叠加,金融危机与财政危机互相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遥相唿应,使世界为之恐慌和迷茫。但是,跳出当前乱局,放眼世界大势,全球经济仍然未改「W」型大写到小写的走势。上述凡此种种表明,美欧债务危机本在意料之中,虽然危机仍在持续,但并不代表「世界末日」来临,「W」型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势。

 此次美欧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影响,包括我国外�储备价值波动等;二是贸易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美国经济��乏力造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进一步的遏制;叁是物价影响,特别是如果美国启动第叁次量化宽�(QE3),将加大我国通胀压力。对此,我们要坚持「冷静观察、发展自己、保持主动、积极应对」的方针,立足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决不能被所谓「中国救世」的论调所忽悠。

  一是全力控制通货膨胀。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达6.5%,从政治经济角度都不允许这种状况持续。美国已接近于零利率,对我国形成�击。如果实施第叁次量化宽�,流动性「入侵」的压力更大,我国必须保持总量从紧、结构合理、频率有度、外防有力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

 二是加快调整外�储备。我曾提出外�储备「五路分流」(即补充国有资本、购买战略资源、扩大境外投资、发行外国债券、鼓励民间持�)和「民生外�」的主张。这是「导流」。在「导流」的同时,更要堵源,要进行体制性、战略性的论证,考虑一些「大手笔」的动作。

  叁是更加注重金融风险。首先,融资平�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在抗击金融危机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如果宏观形势好,则风险可控;如果宏观形势恶化,就会形成我说过的「潮水效应」――潮水煺后,礁石暴露,银行好资产也会变成坏资产。因此对「融资平台」要分类排队,有保有压,规�完善。其次,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当前在高�备金率压力下,有些中小银行已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中小银行直接关�着中小企业,处理不好将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因此在政策把握上应区别对待。再次,股市风险。欧美得病,世界吃药,我国也不例外。我国股市目前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要注意防止过度的非理性反应,当前特别要做好预期管理,树立市场信心。

邓小平急召让他当总书记 江泽民大吃一惊

"1989年6月,正当江泽民为退休做打算的时候,突然接到北京方面的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赴北京议事。当邓小平亲自接见他,并提出由他担任总书记时,江泽民大为惊讶……

初次见面吸引汪道涵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上海解放后,江泽民被任命为工厂的党代表,负责抓生产。与此同时,他还担任副工程师、工务科长兼动力车间主任。上海被中共接管之后,工厂成为益民公司的一部分,并改名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整个公司都隶属于华东工业部。1949年9月的一天,汪道涵(华东工业部部长)来工厂视察。在视察中,他看到了一家陈旧但十分整洁的乳品厂,到处散发着新鲜冰激凌的香味。此外,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江泽民充满了活力,"回忆起他们初次见面的情景,汪说道,"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在他们商讨用什么新招把那些冰冻美食送到饱受战争蹂躏的市民手中时,34岁的汪和江立即觉得彼此十分相投。这层关系后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因为汪的妻子就是益民公司的董事长,是江的顶头上司。

汪道涵和江泽民的相识相知也逐渐发展为一种终生不渝的友谊,并改变了两人的生活。

不到一年提升为部长

1979年4月,邓小平建议建立"经济特区",中国国务院设立了两个部级机构来贯彻实施邓的改革(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由同一个人任主任――一位老革命、国务院副总理谷牧。

汪道涵找到谷牧,推荐江泽民在新成立的委员会中担任高级职务(汪本人刚被委以中国最重要的职位之一:上海市市长)。谷牧在20世纪50年代当过上海市委副书记,他记起了江泽民,并任命他为两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

1982年5月,江泽民被任命为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这是个重要的调动。1982年9月,江泽民成为中央委员会――制定政策并选举产生政治局――委员。

1983年6月,江第二次出访美国。他访美的最后一站是旧金山,在那里中国惠普的总裁刘池宁(音译)博士提出由他做东,请代表团吃一次中式晚餐。

刘去机场迎接代表团,在驾车去他家的路上他告诉江泽民,除了中式晚餐外他还安排了一个庆典。

"庆典?"江问,"庆祝什么?"

"庆祝什么?"刘反问道,"你在开玩笑吗?当然是为了你被提升为电子工业部部长。"


"你从哪里听说的?"江大吃一惊,问道。他当时并未料到这次提升,也没接到正式的通知。刘说他刚从朋友那里听说,江泽民进入电子工业部还不到一年,就被任命为部长。后来消息得到证实。

顺利成为上海市市长

汪道涵的上海市长任期将于1985年届满,北京方面在物色他的接班人。"我当然参加了让谁来接替我任上海市长的讨论。"汪道涵回忆说,"副总理万里来征求我的意见。他提出好几个极有竞争力的人选。我推荐了江。"

汪道涵告诫江泽民,不要期待桂冠。据说,他告诉江,做上海市长就像是当总务科的"总管"。江回答说:"当1200万人民的总管,我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上海人的眼中,江被认为是北京方面的人。据说,当时尽管观察家和一些官员没有低估他的能力,但很少人相信他能取得成功。59岁的江泽民并未因人民对他期望不高而灰心丧气,立即着手作出自己的成绩。他身为市长的第一个正式举动就打破常规,没有发表讲话而是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江泰然自若,充满自信,邀请众多记者提问。

江泽民勇敢地刮起了行动的旋风,为僵化的工作方式带来了生气。

邓小平突然秘密召见

1989年他将满63岁。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江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

但是就在整个时候,江泽民突然接到书记处的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赶到北京。当他匆忙赶到机场时,发现等着他的是一架专机,但是在北京南苑机场接他的汽车却是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直到此时,江才被告知邓小平将在西山别墅见他……当邓提出由他担任总书记时,江大为惊讶。他表示了他对邓的感谢和对党的忠诚,保证他会做党要他做的一切。"我担心,"江说,"我担当不起党赋予的伟大使命。"

江泽民对这一任命感觉很复杂。当时,他向邓解释说,他没有在中央工作的经验是一个缺陷,在与那些已在中央工作数十年的同事打交道时更是如此。邓回答道:"我们都支持你。我们将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你不必担心。"当晚,江乘同一架飞机回到了上海。当江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冶坪时,她并不感到兴奋。她和丈夫分居20年后在上海一同度过的4年愉快生活就要结束了。她没有任何政治和社会野心,成为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对她没有吸引力。王是一个很谦虚的研究人员,她更希望留在自己深爱的故乡。而且她的身体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对承担新的责任非常担忧。

江泽民去拜访了汪道涵,征求了他的意见。汪道涵建议他不应该因为个人原因而放弃这个机会。不管前面是什么,他都应当接受这个重大挑战。汪的信心使江泽民恢复了自信。

6月24日,江泽民当选总书记的消息宣布了,他的家庭成员和西方学者一样不知所措。江泽民自己也毫无准备,这个消息让家人和亲戚们大吃一惊。"

中国已深陷财富耗尽危机 只差最后一击

现在,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8566亿元人民币,人均仅657元,而中国借给美国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资金高达约2万亿美元(按历史平均价格约14万亿元人民币),换言之,美国这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每个人平均借中国人4.5万元人民币。

在美债遭遇历史上的首次降级之时,人民币在加速升值。

美国时间8月5日晚,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长期国债评级由AAA级降低为AA+级,引发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暴跌,唯独黄金一枝独秀,直冲每盎司1800美元。

另一个快速升值的品种是人民币。上周5天对美元升值0.749%,换言之,美元对人民币相对贬值了这么多,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以美元计价的收入下降和人民币计价的成本上升――中国"世界工厂"离其无法承受的极限更加逼近了。

这还不是上周"中国制造"唯一的"坏消息"。8月12日,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7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狭义货币(M1)增速也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16.6%,较6月份的16.9%继续放缓,也延续了3月以来贷款增速放缓的趋势;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呢?中国民营企业的资金环境将雪上加霜,贷款增加额同比少增背景下,在政府项目、国有企业优先贷款的现实中,民营企业贷款将成"涸泽之鱼",资金使用成本将继续急剧攀升。

不过,最堪忧的是7月份人民币存款"惊人"锐减达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这其中潜伏着巨大的隐患。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藏身于储蓄中的热钱被提了出来,脱离了中国银行系统,不排除外逃的可能;二是中国国民储蓄急剧减少,其中富裕阶层的大额储蓄被提出,被以投资移民等方式转移海外。

这与2010年11月以来中国A股的超低迷表现很可能是同一原因,从当时的3186点到8月12日收盘的2593点,上证指数下跌18.6%,堪称"熊冠全球"。根本原因在于――A股正呈现股市既得利益者疯狂变现的特征,这包括超规模的IPO、大小非和高管减持。其中今年二季度,中国企业IPO总数和融资额分别占全球IPO总数的28.6%和融资总额的31.6%。8月新股发行再度提速,第一周的5个交易日内竟有4只大盘股网上发行。

目前,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已飙升到2530家,美国股市到现在200多年了才总共上市了3600多只股票。其中美国股市挂牌股票达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时间,而中国股市仅仅只用了8年。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股市市值涨幅已达4.5倍,但沪指10年仅"爬了"500点,涨幅只有25%。

2011年以来股市的低迷已让A股股东账户每户平均亏损上万元,即社会公众的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人民币加速升值,货币紧缩使得中国的民营经济濒临绝境。种种迹象表明:本人4月份强烈预警的"中国步入'财富耗干型'危机"正日渐逼近。现在几乎只差最后一击――中国楼市价格崩盘了。如果楼市价格出现雪崩,中国相当可能将重蹈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的覆辙。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今天面临的"财富耗干"的困境,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对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历来有两种思路:一是对内改革先于对外开放,通过扩大政治民主监督,有效制约官僚利益膨胀;鼓励国内企业"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人民需要为目标,通过内部市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建立强大的中国民族企业;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提高资源价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商品价格上涨,平衡国际收支,最后与国际价格接轨。

这条道路是二战之后德国、法国之路,也是日本和韩国之路。这种策略,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创造的财富主要由本国国民分享。在这条道路上,德国、法国走得更为彻底,他们联合其他国家创立了欧盟,创造了欧元,试图取代美元的国际交易和储备地位,避免被美元铸币税剥削。

另一条道路是对外开放优先于对内改革。在国内改革攻坚缺乏动力的情况下,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国有企业"靓女先嫁";以外向型经济满足国际需求为指针,长期压低中国工人工资,以极为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生产廉价的物质商品,出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货币政策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吸引大量热钱投机,外汇管理未能有效阻止热钱投机,实行强制结售汇,导致大量外汇储备结余。再将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和各种美元资产。

这最后形成了现在难堪的结局――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8566亿元人民币,人均仅657元,而中国借给美国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资金高达约2万亿美元(按历史平均价格约14万亿元人民币),换言之,美国这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每个人平均借中国人4.5万元人民币。

这条路走到今天,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死胡同――不断牺牲本国资源和财富,去换取那些不断贬值的美元和难以变现的美国国债,其最后结果只能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口红利都被耗尽。

如果那一天到来,国际热钱将毫不犹豫地倒卷而去,人民币将狂贬,楼价暴跌,中国金融系统将出现严重坏账,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正在逼近这个最后的承受力极限。这个极限点将在未来一年内出现,即如果中国继续隐忍美元向中国转嫁危机,则中国将先于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亲身体验:加拿大的“剩女”和“王老五”现象

  最近不知怎的,若干个"大男大女"都不约而同地往我眼前凑,叫人不注意都不行。中国的加拿大的都有,都三十出头了还形单影只地晃着。也不是不想找,态度都蛮积极的,就是不知怎的,那个叫缘份的东西总是慢腾腾的迟迟不肯露面。也真巧,我手头还真有几个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的"大龄女青年"(现在叫 "剩女" )和"王老五",能配的对子我都想了一圈,却
找不到几对特别合适的,有的试着让见了面,也都没了下文。


  看来这"剩女"和"王老五",也不是因为同病相怜就易成眷属了。一个人一个一段心历,一个人一个故事,听着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大龄女时代"来,我想来自大陆的"剩女"们也或多或少有着和我相似的经历。

  要是当初我在和姜大雁("大女当嫁"的女主人公)的那个年龄出国的时候看到"大女当嫁"这部电视剧,一定会吓出一身冷汗来。当时"剩女"这个词还没有普遍到成为一个词条,那时候的代名词是"大龄女青年"或者"老大难",三十岁以上的女孩子还没有结婚,会让家中老中青三代人都寝食不安。好在我家亲戚姊妹多,隔三差五就有婚嫁要操办,长辈们一忙乱,对我这一个"老大难"的惦记也就放松了。

  可是老大的一个人一天在家里晃来晃去,自己都觉得惹眼,于是选择了出国。动机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山高皇帝远,家长们要管,也是鞭长莫及喽。

  来加拿大的时候,离剩女姜大雁的年龄也就差两岁,但是那时候"剩女"现象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时髦成气候,所以自己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剩女"意识,只是在对新环境的兴奋之余常常觉得孤单,于是不等老妈催,自己也积极寻找起意中人来。

  加拿大的男同志不是没有,但是合情合意的很少,尤其是中国男人,大多数是刚出国门"乳臭未干"的小留学生,少部分是背景复杂、城府颇深的"叔叔伯伯"们,好容易碰到一个年龄适中、相貌可人的,人家身后已经跟着一个名叫"老婆"的女人了,连争一争的余地都没有。

  说来也巧,那会儿认识的第一个女朋友,却偏偏也是个"剩女",而且似乎比我还多出一两岁来,于是积极主动性也就更高, 主张去什么华人办的所谓的"交友舞会"就是她的主意。等终
于有一天俩人选好了日子、鼓足了勇气,谁知刚到门口,俩人的热情马上就降到了零:完全没有想象中舞会该有的浪漫氛围:租来的黑黢黢仓库一样的场地,半明半暗的门口挂着"男士五元,女士免费"的牌子,眼看进进出出的男士,不是黑瘦的"南洋人"就是半老的"广东佬",实在没有进去的勇气,就打道回府了。从此也失去了对所有这类活动的好奇心。

  当时认识的人里面有两个来自香港的男孩子,第二代移民,单身,也在积极寻找"另一半",所以常常约了我和女友去喝茶吃饭。交往了一段时间,我和女友都认同:这种半中半洋的"香蕉人"比起"纯"中国男孩子就更难缠:中国男人的优秀品质,比如说温柔体贴会哄人,为女孩子两肋插刀等等,一样没有;外国男人的坏毛病倒是一样不少,像什么吃饭要AA制,不但吃饭,就连工作学习个人生活心情哪一样都要AA。而且更有甚者,这种"假洋鬼子",即使他的父母只是靠开小餐馆谋生,也自以为除了白人,就他大了,对来自大陆的中国人言谈之中会不自觉流露出轻慢。虽这样的态度,可还偏偏缠着不放手,三天两头地打电话。我和女友一合计:看样子和这俩人就算交往一辈子估计也培养不出感情来,就别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尤其是我们自己,最耽误不起的就是时间。于是快刀斩乱麻,把他们剔出了考虑范畴。

  失望之余,女友曰:与其找一个不中不洋的,还不如干脆找一个全洋的呢,也许多少还能享受一点西方男人的优点。听说西方男人浪漫,不计较年龄――尤其后面这一条,更让我们动心。可是人海茫茫,我们又都是举目无亲,这会儿才想起有朋友同事甚至什么所谓"八婆"之类的邻居或是亲戚的好处了。

  正犹犹豫豫时,却见和我同屋的小姐妹一天欢欢喜喜地进进出出,好像中了六合彩一样。一逼问,原来,几个月前她在网上交了一个"网友",现在俩人已经由网友转变成恋人了,天天约会不说,而且照目前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的话,俩人很快就要谈婚论嫁了。

  受室友"先进事例"的鼓励,我也上网给自己注了册,然后就静候"鱼"上钩了。这一注册不打紧,几乎天天都会有无数条"悄悄话"飞到我的信箱,弄得我下了班就围着电脑团团转了,一时间生活也"忙碌"了起来。这样的"好事",当然不会忘了女友,告诉了她网站,让她好好操作,自己就一心一意作起了"姜太公"。

  当然了,毕竟是"大女"了,社会经验还是有一些,对要约见的人,一定严格筛选:首先必须是在网上"相互了解"已经至少三个月以上了;再者就是这个人必须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关于"体面",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其余的就要靠自己的common sense
和直觉了,举例说明:我发现不同的职业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品性,比如说,做保险文书的男人说话做事就一路小心谨慎,格调较低;一个搞工业设计的男人行为谈吐往往比较大胆豪放,而一个做律师的似乎对自己总是有着用不完的自信……据此,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对他的职业说谎――"网恋"除了需要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一个"侦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实也很不易。

  好几个月下来,也的确有了几个"固定"的"男友",定期会一起出去喝喝咖啡吃吃饭,浪漫的时候还会一起去沙滩打打小高尔夫或者放放风筝什么的。可是等静下来的时候,仍然觉得只有女朋友是唯一可以谈心的人,于是我明白:网上的男女,因为机会太多(多到了滥),人人心里都有"也许好的还在后头"的念头,所以都有些心不在焉的,更不用说对彼此的承诺了,没有承诺的关系当然也就没有了安全和相互依赖的感觉。于是我对"网恋"的热度也渐渐冷却了下来。

  遇到现在的老公,也完全出乎意料:被女友拉去一家咖啡馆喝茶谈天,碰到一群正在吵吵闹闹喝咖啡的男士,其中俩人走过来和我们"套瓷"(后来才知道,是未来"老公""相中"了我,拉了他的一个"哥们"来作后盾),从此享受了为时近一年的"罗曼史",直到一路顺顺当当订婚、结婚,完全没有预期,也只能说是"天公作美"了。女友和另一男士,虽也浪漫相遇,却并没有因此而美事成真,自此信了"姻缘天定"这句话。

  虽如此,觉得自己一路"寻寻觅觅"的精神还是值得"嘉奖"的,也许正因为老天看我虔心,才决定成全于我吧。这样想着,写了上文,希望一个过来"大女"的经历,能够多多少少给正在徘徊的"剩女"和"王老五"一点儿精神上的鼓励,那么我就觉得很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