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载机歼-15触舰复飞的图片一度充斥各大媒体显要位置,现在,这条重磅消息的余波传到了西方:美欧军事专家、媒体经过分析后确认,中国航母舰载机并没有完成舰上起飞动作,因为没有一张照片显示歼-15战机使用了尾钩。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不到一个月,互联网上就出现了多张照片,显示由沈飞研制的歼-15"飞鲨"战机在该舰上活动。多家中文军事博客和政府承办的报纸上都出现了上述照片。照片显示歼-15战机在"辽宁舰"甲板上方不远处飞行。还有一张照片显示,由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直-8搜救直升机从"辽宁舰"甲板上起飞。
虽说这些照片令人感到很意外,但其中没有一张照片显示该战机使用了尾钩。所有照片都显示,该机升空时后方是滑跃起飞甲板。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中国防务问题专家罗杰•克利夫说:"由此看来,该战机显然没有完成舰上起飞动作,更有可能是触舰复飞或低空飞越。"
克利夫说,中国航母要配备一支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空中编队将需要数年时间,"虽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当前没有足够数量的舰载机,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辽宁舰'的规模不足以搭载一支完整的舰载机编队。""当中国开始以最快的行动速度进行飞行活动时,飞机起降行动必须要经过精心策划。"
克利夫指出:"如果你想让所有战机一起升空,你就得有能力将这些战机从机库甲板运上来,并让战机连续快速起飞。否则的话,等到最后一架飞机起飞时,首批起飞飞机的燃料就已用了一半。任务完成时,你还得有能力逐一收回战机,并在最后一架战机耗尽燃油前让其它战机让好路。随后还要尽快进行必要的保养、加油并重新装备武器。"
克利夫说:"如果你试图同时起飞和降落飞机,情况就很复杂了。效率越低出动飞机的架次就越少,航母的有效作战能力也就越低。但我确信,他们迟早会掌握所有这些技能的。"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航空航天军事问题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巴里也认为上述照片显示"中国正在不断推进真正的航母战力,大约在这个十年的中期,中国可能具备初级行动能力。"
2012年10月12日6时,中国航空母舰"辽宁舰"驶离大连港码头,这是其在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后首次离港出海。随后,网友曝光了一组"辽宁舰"照片,从中可以发现歼-15舰载战斗机已在"辽宁舰"上实现触舰复飞,歼-15处于"辽宁舰"的降落跑道上方。
此外,直8舰载直升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引导直升机着舰的舰员穿上了带颜色标记的"马甲",其中,蓝色马甲背后标有"四站"字样。业内人士介绍,"四站"指的是航空勤务中最重要的制氧站、充氧站、冷气站和充电站。
歼-1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重型轰炸机,具备优秀舰载机特点,由于是从零开始进行舰载机的起降训练,"辽宁舰"形成战斗力仍需时日。事实上,中国网友也注意到照片中歼-15的着舰尾钩没有放下。另外,在航母交付入列首日的媒体报道图片中,航母甲板上有舰载机留下的轮胎印,因此也有网友推断,当时已经进行了舰载机的模拟着舰试验。
歼-15是否在航母上成功着舰至今仍是个谜。而歼-15连日来多次触舰复飞是否意味着其将很快交付使用,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据中国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分析说,由于中国是首次进行舰载机的起降训练,歼-15上舰仍需时日。
2012年10月23日火曜日
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5位在美国,1位在台湾)。而在美国的5位世界最顶尖材料学家,全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而在台湾清华的那位,却是高中毕业就负笈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即回到台湾工作。
进入TOP100的15位华人,按本科院校划分,中科大有7位,大陆其他大学有3位,台湾地区大学有2位,美国大学有3位(分别为台湾留学生、自台湾移民后裔、自香港移民后裔)。
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第2,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
黄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中科大学生
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第4,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
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第5,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吴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邹祖炜(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华大学首席工程师;
万梅香(Meixiang WAN),排名4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任志锋(Zhifeng REN),排名49,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
鲍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蒋业明(Y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马晓龙(Peter X. MA),排名76,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梁锦荣(Kam W. LEONG),排名80,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研究员。
进入TOP100的15位华人,按本科院校划分,中科大有7位,大陆其他大学有3位,台湾地区大学有2位,美国大学有3位(分别为台湾留学生、自台湾移民后裔、自香港移民后裔)。
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第2,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
黄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中科大学生
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第4,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
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第5,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吴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邹祖炜(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华大学首席工程师;
万梅香(Meixiang WAN),排名4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任志锋(Zhifeng REN),排名49,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
鲍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蒋业明(Y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马晓龙(Peter X. MA),排名76,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梁锦荣(Kam W. LEONG),排名80,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研究员。
北京时间10月23日,大陆财经类网站"财新网"刊文称"原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任空军司令员;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王冠中升任副总参谋长;原成都军区政委田修思任空军政委;65岁的原空军政委邓昌友到龄卸任,他因10年任期而成为空军历史上在任最久的政委;原空军政治部主任朱福熙升任成都军区政委"。由于恰逢十八大换届之时,人事安排也备受外界关注,因此这则新闻纷纷被海内外媒体转发。但是对此有分析人士提出质疑,为何如此敏感的军方人事调动,新华网、中国军网等官方网站都未发布消息,反而是财新网这个财经类新闻网站提前公布了。这是因为在十八大这个特殊时刻,为了吸引读者,媒体在政府可控范围内进行的报道?还是中央有意通过这种非官方、但有一定可信度的网站对外放声,展现出一种新的媒体管理方式?
曾多次对中国政治发声
财新网由中国媒体人胡舒立创办。胡舒立作为大陆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一向以敢于报道财经界敏感议题着称。在2009年因为对于某些敏感新闻的报道及杂志未来走向的态度不同,从而离开了《财经》杂志,继而创办财新传媒。而隶属于财新传媒的财新网则定位于原创财经新媒体,提供的内容主要为财经资讯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可是作为这样一个财经类媒体,却抢在新华网、中国军网等官方新闻发布媒体之外刊发这则重要的军队人事变动消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事实上,这并非财新网首次跨领域爆料。在今年6月份,该媒体就曾刊登《杨琨与谷俊山过从甚密》一文,引用接近高层的知情人士消息,称已经"东窗事发"的农行副行长杨琨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私交密切。而当时谷俊山刚刚被撤职,下场如何外界都在猜测。财新网的爆料无疑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也为随后中央法办谷俊山奠定好了舆论基础。
而在舆论气场上,胡舒立和财新网在大陆一直被认为对中国政改、法治等问题充满兴趣,也较为敢言。例如胡舒立本人就在"薄熙来事件"发生后,在其"舒立观察"专栏里发表多篇对薄事件进行讨论的文章。而最近一篇《司法独立、政改与十八大》一文更是因为称"薄熙来异化成了最大的黑社会"而被大陆媒体纷纷转发。
爆料在官方的默许范围内
对此有分析指出,随着十八大的日益临近,中国民众对于政治新闻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抢独家、抢时间,都是一些成功的西方媒体一直在追求的。而像财新网这一类比较"胆大"的媒体,在获取到一些独家消息后,为了点击率,在中国官方能够容忍的范围内,率先进行了报道。
当然,更多的声音则认为这或许是官方故意将消息透露给财新网,通过这个媒体对外发声。在以往的中国传统媒体报道习惯中,通常这类新闻都是官方授权新华社首先发布,然后各个媒体再予以引用。尤其在一些敏感度较高的政治新闻中,普通媒体转载时。不仅是新闻内容,连标题都不允许改动。因此财新网这种独家爆料的形式在大陆媒体中比较罕见。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官方的默许,财新网绝不会如此大胆的"擅自爆料"。但是这种爆料的目的是什么?又是为何不继续让新华社对外发布消息?而这是否意味着这种非党媒、官媒在十八大后的声音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依然有待观察。
曾多次对中国政治发声
财新网由中国媒体人胡舒立创办。胡舒立作为大陆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一向以敢于报道财经界敏感议题着称。在2009年因为对于某些敏感新闻的报道及杂志未来走向的态度不同,从而离开了《财经》杂志,继而创办财新传媒。而隶属于财新传媒的财新网则定位于原创财经新媒体,提供的内容主要为财经资讯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可是作为这样一个财经类媒体,却抢在新华网、中国军网等官方新闻发布媒体之外刊发这则重要的军队人事变动消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事实上,这并非财新网首次跨领域爆料。在今年6月份,该媒体就曾刊登《杨琨与谷俊山过从甚密》一文,引用接近高层的知情人士消息,称已经"东窗事发"的农行副行长杨琨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私交密切。而当时谷俊山刚刚被撤职,下场如何外界都在猜测。财新网的爆料无疑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也为随后中央法办谷俊山奠定好了舆论基础。
而在舆论气场上,胡舒立和财新网在大陆一直被认为对中国政改、法治等问题充满兴趣,也较为敢言。例如胡舒立本人就在"薄熙来事件"发生后,在其"舒立观察"专栏里发表多篇对薄事件进行讨论的文章。而最近一篇《司法独立、政改与十八大》一文更是因为称"薄熙来异化成了最大的黑社会"而被大陆媒体纷纷转发。
爆料在官方的默许范围内
对此有分析指出,随着十八大的日益临近,中国民众对于政治新闻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抢独家、抢时间,都是一些成功的西方媒体一直在追求的。而像财新网这一类比较"胆大"的媒体,在获取到一些独家消息后,为了点击率,在中国官方能够容忍的范围内,率先进行了报道。
当然,更多的声音则认为这或许是官方故意将消息透露给财新网,通过这个媒体对外发声。在以往的中国传统媒体报道习惯中,通常这类新闻都是官方授权新华社首先发布,然后各个媒体再予以引用。尤其在一些敏感度较高的政治新闻中,普通媒体转载时。不仅是新闻内容,连标题都不允许改动。因此财新网这种独家爆料的形式在大陆媒体中比较罕见。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官方的默许,财新网绝不会如此大胆的"擅自爆料"。但是这种爆料的目的是什么?又是为何不继续让新华社对外发布消息?而这是否意味着这种非党媒、官媒在十八大后的声音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依然有待观察。
海外明镜网昨披露号称是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最新名单以及职务分工。七名常委分别是习近平、张德江、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王岐山;原有望分管经济的王岐山传将分管中纪委。北京学者指,若名单属实,显示十八大人事安排江(泽民)系�上风;而作风保守的刘云山掌管意识形态,意味未来中共政治改革将阻力重重。
近期有关十八大人事安排出现多个版本,但明镜集团发言人称,明镜「有信心比国际上任何媒体都能更准确预报中共十八大人事布局」。明镜昨披露的七常委名单,分别是习近平、张德江、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和王岐山。职务分配为:总书记习近平、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总理李克强、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云山、常务副总理张高丽、中纪委书记王岐山。
张德江排名在李克强之前
值得关注是,张德江排名在李克强之前,意味十八大后,张的地位有可能超过现任常委、届时出任总理的李克强。更令外界意外的是,原先看好会出任常务副总理、主管经济的王岐山,被安排出掌中纪委;而常务副总理一职,由现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出任;现中宣部长刘云山不但「入常」,还分管意识形态。
北京独立学者高瑜昨对《苹果》指,这名单若属实,显示十八大人事安排江泽民派系�上风,因名单中大部份人都属江系,属胡锦涛团系者仅李克强一人。「我认为胡锦涛同意这份名单,可能是要换取他在十八大后,继续留任军委主席一段时间,或者,是要换取他在军队中和政治局中人事安排的权力」。
高瑜指,名单中最令党内党外不满的是刘云山。「他当中宣部长这几年,中国的新闻和言论自由大退步、一团糟。由这样的人掌管意识形态,未来中共推行政治改革一定会阻力重重。」高瑜透露,刘云山入常「是江泽民的安排」。至于王岐山被赶离财经圈,高瑜认为与李克强和王岐山「不和」有关。对李克强搭档张高丽负责未来中国经济,高瑜称「我并不看好他们的前景」。
政治局讨论修改中共党章
此外,中共政治局昨开会,研究十八大政治报告及中共党章修改稿,新华社报道有关内容时,再次不提「毛泽东思想」,只提「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海外有报道指,中共早前在习近平主导下已通过决议,今后政治局会议及中央文件,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近期有关十八大人事安排出现多个版本,但明镜集团发言人称,明镜「有信心比国际上任何媒体都能更准确预报中共十八大人事布局」。明镜昨披露的七常委名单,分别是习近平、张德江、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和王岐山。职务分配为:总书记习近平、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总理李克强、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云山、常务副总理张高丽、中纪委书记王岐山。
张德江排名在李克强之前
值得关注是,张德江排名在李克强之前,意味十八大后,张的地位有可能超过现任常委、届时出任总理的李克强。更令外界意外的是,原先看好会出任常务副总理、主管经济的王岐山,被安排出掌中纪委;而常务副总理一职,由现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出任;现中宣部长刘云山不但「入常」,还分管意识形态。
北京独立学者高瑜昨对《苹果》指,这名单若属实,显示十八大人事安排江泽民派系�上风,因名单中大部份人都属江系,属胡锦涛团系者仅李克强一人。「我认为胡锦涛同意这份名单,可能是要换取他在十八大后,继续留任军委主席一段时间,或者,是要换取他在军队中和政治局中人事安排的权力」。
高瑜指,名单中最令党内党外不满的是刘云山。「他当中宣部长这几年,中国的新闻和言论自由大退步、一团糟。由这样的人掌管意识形态,未来中共推行政治改革一定会阻力重重。」高瑜透露,刘云山入常「是江泽民的安排」。至于王岐山被赶离财经圈,高瑜认为与李克强和王岐山「不和」有关。对李克强搭档张高丽负责未来中国经济,高瑜称「我并不看好他们的前景」。
政治局讨论修改中共党章
此外,中共政治局昨开会,研究十八大政治报告及中共党章修改稿,新华社报道有关内容时,再次不提「毛泽东思想」,只提「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海外有报道指,中共早前在习近平主导下已通过决议,今后政治局会议及中央文件,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八月初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敲定的中共最高人事盘子出现裂纹。
本来会议已经敲定由以下七人组成政治局常委会:习近平、俞正声、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王岐山、张高丽。
消息来源曾对《内幕》杂志透露说:"北戴河会议敲定的七人常委名单,应该说是到目前为止的一种最大可能,不排除在十八大召开前仍有调整,毕竟距离十八大召开还有些时日。"
果不其然,由于北戴河会议只开了几天就仓促结束,七人名单也没有在党内广泛徵求过意见。名单一出来,没想到在新旧元老那里争议很大,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入常"。有的元老说,俞正声年龄大了,而且他哥哥俞强生叛逃的事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影响非常恶劣,如果俞正声入常,他弟弟的事肯定又会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对党和国家的形象不好,所以他不入常为好;邓小平家族势力等支持俞的一方认为,十八大常委中需要一名经验足、资历老的"老大哥",这个不可或缺的、能体现新一届常委中"稳重"色彩的非俞正声莫属。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被视为俞正声的幕后老�的江泽民对俞的入常也态度"超然"――他认为俞能当到政治局委员这一级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入常了。
不过,俞正声并没有放弃,对"入常"仍志在必得。
应该说,俞正声是"太子党"的代表人物,而且更是邓小平家族的利益维护者。对俞而言,十八大将成为其仕途"末班车",更是他挤进最高权力圈的最后机会。在中共官场浸淫几十年的俞正声,早就练得气定神闲,豁达大度,这正是俞正声的优势。
"六四"事件中,全国人大出现的异象引起中共警觉,遂安排人大委员长委"入常",确保无意外。俞正声若入常,其出掌全国人大最为各界看好,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可靠,其次,俞正声是政治上的老大哥、"太子党"中的老大,可以压阵。
本来会议已经敲定由以下七人组成政治局常委会:习近平、俞正声、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王岐山、张高丽。
消息来源曾对《内幕》杂志透露说:"北戴河会议敲定的七人常委名单,应该说是到目前为止的一种最大可能,不排除在十八大召开前仍有调整,毕竟距离十八大召开还有些时日。"
果不其然,由于北戴河会议只开了几天就仓促结束,七人名单也没有在党内广泛徵求过意见。名单一出来,没想到在新旧元老那里争议很大,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入常"。有的元老说,俞正声年龄大了,而且他哥哥俞强生叛逃的事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影响非常恶劣,如果俞正声入常,他弟弟的事肯定又会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对党和国家的形象不好,所以他不入常为好;邓小平家族势力等支持俞的一方认为,十八大常委中需要一名经验足、资历老的"老大哥",这个不可或缺的、能体现新一届常委中"稳重"色彩的非俞正声莫属。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被视为俞正声的幕后老�的江泽民对俞的入常也态度"超然"――他认为俞能当到政治局委员这一级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入常了。
不过,俞正声并没有放弃,对"入常"仍志在必得。
应该说,俞正声是"太子党"的代表人物,而且更是邓小平家族的利益维护者。对俞而言,十八大将成为其仕途"末班车",更是他挤进最高权力圈的最后机会。在中共官场浸淫几十年的俞正声,早就练得气定神闲,豁达大度,这正是俞正声的优势。
"六四"事件中,全国人大出现的异象引起中共警觉,遂安排人大委员长委"入常",确保无意外。俞正声若入常,其出掌全国人大最为各界看好,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可靠,其次,俞正声是政治上的老大哥、"太子党"中的老大,可以压阵。
「华尔街日报」今天报导,中共在处理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以及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信令计划儿子车祸事件的态度截然不同,显示了18大人事的高层政权斗争。
薄熙来今年3月遭解职不过3天,令计划年仅23岁的儿子令谷在北京因为酒驾出车祸,令谷当场死亡。外传令谷当时驾驶的黑色法拉利车内,另有两名年轻藏族女子衣冠不整,其中1人后来身亡。
但和中国大陆高调报导薄熙来案,指控薄熙来收贿、有不正当性关系,不同的是,令谷的车祸细节很快遭到封锁,令计划则在数个月后悄悄改调权力较小但依旧重要的党内职务。
华尔街日报认为,大陆高层力图在11月8日中共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全面领导层调整之前,结束薄熙来引爆的严重政治危机。但处置薄熙来、令计划的方式不同,强烈彰显中共党内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薄熙来和令计划截然不同的命运也反映出,在即将离任和已经离任的领导人提拔亲信、保护自我利益与政治影响力之际,幕后发生了怎样的纷争与交易。
报导指出,令计划是胡锦涛亲信,一度是18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热门人选,极可能在2017或2022年成为政治局常委。
令计划丑闻不仅阻碍了自己的仕途,也对胡锦涛带来影响,报导指出,这让中共更难妥善处理薄熙来跟新领导班子问题。
薄熙来今年3月遭解职不过3天,令计划年仅23岁的儿子令谷在北京因为酒驾出车祸,令谷当场死亡。外传令谷当时驾驶的黑色法拉利车内,另有两名年轻藏族女子衣冠不整,其中1人后来身亡。
但和中国大陆高调报导薄熙来案,指控薄熙来收贿、有不正当性关系,不同的是,令谷的车祸细节很快遭到封锁,令计划则在数个月后悄悄改调权力较小但依旧重要的党内职务。
华尔街日报认为,大陆高层力图在11月8日中共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全面领导层调整之前,结束薄熙来引爆的严重政治危机。但处置薄熙来、令计划的方式不同,强烈彰显中共党内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薄熙来和令计划截然不同的命运也反映出,在即将离任和已经离任的领导人提拔亲信、保护自我利益与政治影响力之际,幕后发生了怎样的纷争与交易。
报导指出,令计划是胡锦涛亲信,一度是18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热门人选,极可能在2017或2022年成为政治局常委。
令计划丑闻不仅阻碍了自己的仕途,也对胡锦涛带来影响,报导指出,这让中共更难妥善处理薄熙来跟新领导班子问题。
最近,有数家海外华文媒体收到有关温家宝的重磅爆料材料,同时,数家美国的英文主流媒体也收到温家宝家族的详细材料。这个现象让人警觉,这是继6到9月期间对习近平进行媒体抹黑攻击未遂后,保守派在18大前发起的对温家宝的新的一轮立体媒体战。
据分析,这是6-9月对习近平进行媒体抹黑攻击未遂后,在18大前将矛头再次指向温家宝的新的一轮立体媒体战。从这些报料透露出的谣言和做法可以断定,背后保守派的操作者其手法如出一辙。
分析显示,保守派的媒体抹黑做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长期精心准备、材料详尽,有国家部门与工作人员�入。比如,据彭博社透露,该新闻机构收到曝光的所谓习近平家族的材料有1000多页,其中把习近平亲属的公司报表都收集完全,甚至还有亲属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照片等,还有数年前共事人士的所谓证据、证言。其它媒体收到的多份材料,有的也达3、4百页厚,可见攻击者下了很大功夫、有备而来,这点,估计以宽厚着称的习近平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这次攻击温家宝材料也是非常详尽,其中包括了温家宝儿子温云松曾任职公司的所有报表,连月报都有,由此可见,如果国家机器中没有人配合,拿到这些保密材料是不可能的。
二、故意误导,在材料中混入似是而非的假证据,并且无限夸张。比如,彭博社对收到的关于习近平和亲属的1000多页材料中,虽然这些材料力图误导造谣说习近平家族敛财数亿美元(�:「数亿美元」之说完全是张冠李戴、子虚乌有、纯属虚构,把合资公司对方母公司的资产也算进去了),彭博社进行了反覆的调查和分析,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材料不能证明习近平曾用个人权力帮家族谋利,没找到习近平家族任何不正当经营的证据。彭博社为此在报道中不得不指出,在世界各地领导人的家族正常经营也是得到法律保护的。
这次报料的温家宝的材料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人造假成温家宝家族的持股人,对媒体进行误导,并将他人的财产转嫁到温家头上,试图引起轰动效应。
三、多媒体、全方位:同时向英文主流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报料,谋求立体进攻的效果。
在6-9月期间,海外多家媒体收到精心准备的攻击习近平的黑材料达数十份,但是经过彭博社报道发现被利用的教训,媒体和公众认识到背后有黑手操作,彭博社的报道反而证明了习近平的清白,再加上海外某民间人士的斡旋努力,媒体都不再充当中共党内某些保守势力的抹黑习近平的打手。
实际上薄熙来等已经组织大批资源、运用大量人力,在过去几年对温家宝及其家属,持续的进行立体媒体进攻,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为了攻击习近平做为练兵之用。距离十八大召开还有两�,这些势力仍不甘寂寞,又再次对改革派温家宝发起进攻,可见十八大前保守势力最后的疯狂。
2012年是中国历史上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都希望2012成为中国历史继往开来的一年,但是,18大前党内激烈的派别斗争已经成为2012年的重要标志,这些斗争已演化成长期筹划、有组织、不择手段的媒体抹黑战役,特别是某些人利用国家机器、甚至侦查手段,收集政治对手的黑材料,甚至对中共选定的接班人及在位的总理都不例外,这令人恐惧,更应该引起全球华人的高度重视,唿唤中国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法制的国家,全面推动透明化、民主化的改革,希望5年后的19大召开时,这样的丑闻不再存在。
据分析,这是6-9月对习近平进行媒体抹黑攻击未遂后,在18大前将矛头再次指向温家宝的新的一轮立体媒体战。从这些报料透露出的谣言和做法可以断定,背后保守派的操作者其手法如出一辙。
分析显示,保守派的媒体抹黑做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长期精心准备、材料详尽,有国家部门与工作人员�入。比如,据彭博社透露,该新闻机构收到曝光的所谓习近平家族的材料有1000多页,其中把习近平亲属的公司报表都收集完全,甚至还有亲属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照片等,还有数年前共事人士的所谓证据、证言。其它媒体收到的多份材料,有的也达3、4百页厚,可见攻击者下了很大功夫、有备而来,这点,估计以宽厚着称的习近平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这次攻击温家宝材料也是非常详尽,其中包括了温家宝儿子温云松曾任职公司的所有报表,连月报都有,由此可见,如果国家机器中没有人配合,拿到这些保密材料是不可能的。
二、故意误导,在材料中混入似是而非的假证据,并且无限夸张。比如,彭博社对收到的关于习近平和亲属的1000多页材料中,虽然这些材料力图误导造谣说习近平家族敛财数亿美元(�:「数亿美元」之说完全是张冠李戴、子虚乌有、纯属虚构,把合资公司对方母公司的资产也算进去了),彭博社进行了反覆的调查和分析,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材料不能证明习近平曾用个人权力帮家族谋利,没找到习近平家族任何不正当经营的证据。彭博社为此在报道中不得不指出,在世界各地领导人的家族正常经营也是得到法律保护的。
这次报料的温家宝的材料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人造假成温家宝家族的持股人,对媒体进行误导,并将他人的财产转嫁到温家头上,试图引起轰动效应。
三、多媒体、全方位:同时向英文主流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报料,谋求立体进攻的效果。
在6-9月期间,海外多家媒体收到精心准备的攻击习近平的黑材料达数十份,但是经过彭博社报道发现被利用的教训,媒体和公众认识到背后有黑手操作,彭博社的报道反而证明了习近平的清白,再加上海外某民间人士的斡旋努力,媒体都不再充当中共党内某些保守势力的抹黑习近平的打手。
实际上薄熙来等已经组织大批资源、运用大量人力,在过去几年对温家宝及其家属,持续的进行立体媒体进攻,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为了攻击习近平做为练兵之用。距离十八大召开还有两�,这些势力仍不甘寂寞,又再次对改革派温家宝发起进攻,可见十八大前保守势力最后的疯狂。
2012年是中国历史上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都希望2012成为中国历史继往开来的一年,但是,18大前党内激烈的派别斗争已经成为2012年的重要标志,这些斗争已演化成长期筹划、有组织、不择手段的媒体抹黑战役,特别是某些人利用国家机器、甚至侦查手段,收集政治对手的黑材料,甚至对中共选定的接班人及在位的总理都不例外,这令人恐惧,更应该引起全球华人的高度重视,唿唤中国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法制的国家,全面推动透明化、民主化的改革,希望5年后的19大召开时,这样的丑闻不再存在。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