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火曜日

美财爷盖纳留任 呛标普:判断错误太离谱!

由于美国危机当前,塬本心生辞意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纳(Timothy Geithner)已答应总统欧巴马的要求,决定留任财政部长一职,至少会留任到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而欧巴马也对此表示欣慰。

  盖纳将出走的消息,传闻是因为他全家可能要搬到纽约,好让他的儿子可以在纽约唸高叁,让外界纷纷揣测。但盖纳在7日接受电视专访时却表示:「我热爱我的工作,若是总统要你继续服务,你就不能够拒绝」,强调他将会留下继续为美国打拚。

  但也有一些共和党国会议员认为美债问题导致信评降级,盖纳应该引咎下台,但是白宫发言人已经证实盖纳接受总统欧巴马的挽留,决定留任。

  盖纳于当地时间7日也首度回应美债信评问题,并且痛批标普「是可怕的错误判断,离谱得嘆为观止,他们的知识严重缺乏,处理太过草率。」还指出,标普估算赤字错误,被财政部纠正后却依然坚持降级,他再叁强调,美国国债现在和往常一样安全,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依然会继续购买。

胡总很生气?美副总统急忙来中国登门解释

  白宫日前宣布美国副总统拜登即将在8月17日出访中蒙日,美国有媒体报道说,拜登此番访华,主要是为了解释美国即将进行的对台军售。

  对此,台湾驻美代表表示,拜登此行原则上不会涉台事务,美国不会以一位副总统之尊和中国谈论美国军售事务。其实,谈还是会谈的,美国并不是第一次向中方解释对台军售。

  早在1992年,老布什总统宣布向台湾出售F-16A/B战机时,就曾把中国驻美大使朱启祯召到白宫,由国家安全顾问史考特罗出面,解释说:这项军售,既不是为了台湾,也不是为了你们,完全是因为F-16的生产线在德州,而德州对布什总统极为重要。

  对老布什总统极为重要的当然是德州的选票。不过对奥巴马总统来说,德州是共和党的铁盘,德州的选票对他属于可望而不可及。奥巴马要对付的是国会议员的对台军售压力。德州的联邦议员当然一马当先,议员科宁甚至以阻扰副国务卿任命为要挟,要求白宫提出台湾空军报告和对台军售F-16C/D。国会议员的对台军售粉丝团也纷纷一再签名联署,要求售F-16C/D战机给台湾。

  国会对台军售粉丝团也有自己的选票利益,洛克马丁希德公司早先说过,如果售给台湾66架F-16C/D,将提供超过一万的工作机会,全美50个州将有46个州受益。在美国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不下的当下,这对这些州的议员是一种压力,对奥巴马的当选,也不能不是一种压力。

  当然,对台军售首先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台湾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对台军售对美国有诸多意义,军工集团的利益,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对亚太盟友的承诺,等等。各种利益加上议员总统的寻求选票的利益,对台军售就是必然的,只不过美国会聪明地择机行事。

  但是,中美两国在1982年8月17日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时,美国关于对台军售,是有承诺的,即美方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湾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仅仅是鉴于这样的承诺,拜登来华时为对台军售做出解释就是必要的。

  而且时间定在8月17日,也不是偶然的。可以预见,拜登的解释多是老生常谈,但这次也许会增加一个新的理由,即此时的对台军售,对2012年的台湾大选,对马英九的当选有帮助。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将军在之前曾经呼吁过,即使美国对台军售,也希望两军关系不要再中断,中方的回应则是,会以军售的内容来决定。从这次对台军售的内容看,F-16A/B 的升级,实际上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其作战性能,甚至有分
析家认为升级后的F_16A/B几可等同于F-16C/D。

  从面子,里子,实惠各方面来说,中国大陆方面是吃亏的,但中国大陆方面划出的红线,即不能军售台湾F-16C/D战机,美方也无法再踩了。

  这场博弈赢家显然还是美国,但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日益紧密和双方关系的变化,未来对台军售不是没有可能面临一种新定位的前景。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以国内法介入中国的国内事务,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完全不合情理的事物。这项法案一向被认为是美国对台军售的法理基石,但最近的讨论中,美国已经有人提出 "与台湾关系法"中的第二条:美国的政策是:…"维持并促进美国人民与
中国大陆人民"的友好关系,作为重新定位对台军售的法理思考依据。

  其实目前两岸军事的对比,并不会因美国军售F-16战机而根本改变,这是各方心知肚明的。未来对台军售的前景,取决于中美双方的博弈,而博弈,最重要的是需要实力。

北京不动声色:阿富汗美军遭中国重创

  最近,美军在阿富汗遭到了重创,三十多名美军死亡,其中还有22明特种兵。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美国政治上是否会加速撤军形成了一种推动的作用。而这一切的时机,却是在美国经济发生大面积沦陷的情况下发生的。

  美国在阿富汗待了将近十年了,这十年里,美国表面上深陷其中,遭到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打击。而随着本拉登的被消灭,美军似乎在阿富汗已经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可是美国依旧占着阿富汗不松手。而作为与阿富汗的近邻,中国始终处于一种默不作声的地位。

  现在随着美军又一次重创,中国的一些专家和学者,配合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始了又一次的计算反恐的经济代价的问题。仿佛不计算清楚这些经济上的代价,就不能表示美国遭受经济问题的必然性和恶劣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外,还有更多的所得和积累,这些都是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分析的。下面,我们对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所得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首先 美国的经济危机,绝对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西方的经济危机,每隔几年就爆发一次,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些还导致了大规模的战争的爆发,比如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是由于经济危机作为导火索的。

  而美国这次经济危机,看似来的气势汹汹,一些爱国经济专家们也开始乐观起来了,什么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将走向世界的呼声日高;但是我们发现,过去一些被美国支持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们却少有表态。似乎这些问题,都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当这种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就不正常了。

  在此,我们假设一下,比如美元彻底的崩溃了,那么现在世界上基本上所有的以美元为储备的国家是不是就崩溃了呢?答案是当然的!但是美国会崩溃吗?答案是,不是的。美国不会因为自己债台高筑,就会崩溃。为什么呢?

  这次美国经济出现问题,一个最直接的原因看似经济问题,但是从美国针对自己国债下手,完全是苦肉计!只有将世界主要国家推入崩溃的边缘,这些国家才会支持美国加大印钞力度,而加大了印钞力度,虽然通货膨胀了,但是美国的债务稀释了,美国的经济问题自然就会缓解。这出苦肉计,已经让很多的国家陷入了进去,就连中国这个美国的最大的债主,也不得不表态,美国要保证中国持有债务的安全性——也就是保值性。

  很多国家的这种表态,等于变相的同意美国开动印钞机。

  而且作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奥巴马早就表态一定要解决这个金融核弹,现在只是在解决的道路上而已!

  其次 美国在阿富汗等国的军事行动,为美国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上面说了很多的经济问题,那么对阿富汗有什么影响呢?中国复制了很多的西方的观点,那就是打仗需要花钱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国现在身无分文,却还在照样的发动着战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中美国维持全球军事霸权,首要的是需要军事人才,其次就是军事装备。而人才和装备是相互互补的一种有机结合的东西。从阿富汗这十几年的战争来看,美国的陆军和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基本上都轮训了一遍不说,还通过这十年的战争,为美国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和军事装备上的改进和改良。

  虽然美国公布的数字是大概有几千人死亡,有上万人受伤,但是比起百万人的受训,锻炼出上万名的将军来看,这场战争是值得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和平时期能够获得的一种积累。这些人才,将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财富,这些人,可以保证美国在未来的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内,都能有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

  再次 二十年后,美国的总统可能会来自阿富汗

  按照美国的总统的要求,除了要出生在美国之外,还要有从军的经历。所以从最近美国在伊拉克,在阿富汗的战争来看,或许二十年后,美国总统会是一位来自阿富汗战场上的士兵,或者军官。

  为什么要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总统,来自军队呢?第一就是要有一种军人的气质和魄力,同时在战场经过厮杀的总统,将会比起那些只知道念八股文的文人总统或者国家元首,有着更加坚毅的性格,有着更加冒险的心态,有着大不了战场见的气概。

  所以美国是在进行战争,但是同时也是在为未来的美国选择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的总统。


  最后 中国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已经三十年没有战争了!和平时期的将军们是否还具备战时将军的那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呢?是否还是那种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的男人本色呢?或者只是一个秘书,靠着马屁等小动作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人呢?

  虽然中美之间的体制不同,中美之间选择将军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应该是军事上相同的——那就是没有在战场上历练过,没有见过血流成河,没有杀过敌人的将军,上了战场,难免不会当逃兵!

  中美在对待军事发展上,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实战军事人才的积累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做的,要远远的好于中国。如果再按照这种军事发展方式继续,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中美之间的差距恐怕会更大!

  总之,美国某位总统说过,美元是美国的美元;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呢?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军事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试想,当一个大国,已经没有一个通过实战晋升的将军的时候,那么这些从书本堆里走出来的文将军,真的可以随机应变,不本本主义吗?

  虽然中美之间的体制不同,中美之间选择将军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应该是军事上相同的——那就是没有在战场上历练过,没有见过血流成河,没有杀过敌人的将军,上了战场,难免不会当逃兵!

  中美在对待军事发展上,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实战军事人才的积累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做的,要远远的好于中国。如果再按照这种军事发展方式继续,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中美之间的差距恐怕会更大!

  总之,美国某位总统说过,美元是美国的美元;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呢?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军事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试想,当一个大国,已经没有一个通过实战晋升的将军的时候,那么这些从书本堆里走出来的文将军,真的可以随机应变,不本本主义吗?

  中国,现在要做的实在是太多了!

  美军海豹突击队分队全军覆没

  8月6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办公室率先透露,一架执行夜间突袭任务的驻阿联军直升机坠毁,机上38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31名美军官兵及7名阿富汗特种兵。这是美军在阿富汗作战10年来单次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塔利班发言人祖布拉·穆贾希德随后证实,塔利班武装的枪榴弹击落了美军的一架重型直升机,"全歼"机上38人

  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和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随后同时证实了美军直升机遭袭致38人阵亡的消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驻阿美军军官透露,当天被击落的是美军CH-47D重型运输直升机,机上包括25名美军特种兵、5名机组成员、1名翻译、7名阿富汗特种部队官兵和1条军犬。

  然而,五角大楼8月7日证实的消息令全球震惊:在6日阵亡的31名美国人中,有22人是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官兵。不过,直至7日为止,五角大楼和白宫仍不愿承认阵亡官兵的具体归属,仅表示直升机坠毁的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有消息称,这22人全部来自今年5月成功猎杀拉登的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在此次事件中阵亡的美国田纳西州人阿伦·卡尔森·凡高的家人也证实了他服役的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的番号。

  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全称"美国海军特种战研发大队",隶属于三角洲部队,堪称美军特种战部队精英中的精英。今年5月,这支绝密部队因潜入巴基斯坦猎杀拉登,取得美国全球反恐战争最大的战果,因而被称为"拉登猎手",并获得了奥巴马总统的亲自颁奖。令人震惊的是,仅仅3个月后,这一分队便在阿富汗全军覆没。

  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成军以来全部人数加起来不过3000人,因而,此次阵亡22人创下了该部的阵亡纪录。驻阿联军司令约翰·艾伦将军6日下午坦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如此惨痛的损失。"

  "阿富汗这场黑暗战争中最黑暗的一天"

  38名美军官兵阵亡的惨痛损失令美国上下一片震惊。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就此发表讲话称:"他们的死提醒我们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所付出的特别代价,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美国的安全继续努力。"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也称,他对如此重大的损失"深感悲痛",但美国会继续执行"保证全世界安全"的使命。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则表示,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要急于下结论,一定要尊重阵亡者的亲人。他说:"美国一定要信守完成阿富汗战争的承诺。"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伯纳尔6日抨击说:"这是阿富汗这场黑暗战争中最黑暗的一天,我们在悼念他们的同时……要反思这场战争。"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也称:"这是一个国家的灾难。"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对于美军阵亡一事表态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既定的路线,特别是在驻阿联军与阿富汗国民军密切合作,确保(将辖区)安全移交给阿富汗政府的关键时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6日也向阵亡官兵表示哀悼。潘基文在当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希望能向遇难者家属和友人传递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并对阿富汗政府和美国政府表达深切哀悼。

  事件将对阿富汗战事产生三大影响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阿富汗战事取得"巨大胜利"并保证按计划从阿富汗撤军之时,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全军覆没事件必将对阿富汗的整体战事产生三大影响。

  首先,塔利班武装士气大振,逼近喀布尔。6日的坠机事件使驻阿联军今年以来的阵亡数字骤增至365人。分析人士预计,士气因此大振的塔利班武装很可能借机围攻喀布尔。

  从今年年初起,驻阿美军已关闭了喀布尔以东两个省的众多前沿哨所,回撤前线部队到大的基地。此次海豹突击队遇袭的瓦达克省位于喀布尔以东仅72公里,一直是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策划对喀布尔袭击的重要据点。5日,美军之所以出动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很可能是有情报显示当地有塔利班"极具价值的人物"出现,但没想到结果是却损兵折将。

  瓦达克省副省长阿里·卡萨伊非常忧虑地说:"从今年4月起,美军一直想把当地的防务交给阿富汗国民军,但国民军和警察根本无力控制这一地区。现在就连美军最精锐的部队都遭到打击,我相信塔利班会进一步填补这里的空白,从而进一步威胁喀布尔地区,对阿富汗战局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

  其次,美军寄予厚望的未来作战模式此次也遭到重创。按五角大楼预定的计划,一旦美军大规模从阿富汗撤离之后,在阿富汗境内的主要作战任务将交给阿富汗国民军和美军特种战部队。特别是在成功猎杀拉登后,美军对特种战部队的倚重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自今年4月到7月,美军特种战部队通过夜间突袭等形式,成功逮捕了2941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嫌犯,猎杀了834人,是2010年同期作战效果的两倍。然而,此次坠机事件无疑会让五角大楼担心,未来在阿富汗仅倚重特种战部队到底行还是不行?如果仅仅是特种战部队力量不够,那么是否将延缓撤军的速度?

  此外,奥巴马政府的信誉度再度遭到质疑。今年5月,拉登被猎杀后,由于奥巴马总统决定不公开其作战过程,遭到了国内外一片质疑声,众多阴谋论更让美国10年反恐战争取得的最大战绩大打折扣。

  此次坠机事件中,奥巴马政府又迟迟不愿承认阵亡官兵的归属,因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多家主流媒体7日均质疑:为何恰是"拉登猎手"遭全歼?奥巴马政府是否掩盖了些什么?

  对此,美国五角大楼7日出面辟谣说,阵亡的22名突击队员虽然来自猎杀拉登行动的同一支部队,但"不是同一批人"。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奥巴马实在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这一点,因而类似的传言不会马上消失,而这无疑将危及奥巴马政府的信誉。

  美军在阿富汗被中国武器打残

  人民网8月7日电 驻阿富汗美军6日遭遇"黑色星期六":一架载有22名美军特种兵和7名阿富汗军人的CH-47"支奴干"大型直升机被塔利班武装击落。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办公室和该国国防部6日均发表声明证实此事,称坠毁的直升机上共有38人,除了7名阿富汗士兵之外,其余31人全是美军特种部队士兵,随后经进一步核查,一名遇难者为翻译,美军共30人遇难,其中22人是海豹突击队队员。

  有趣的是,美军直升机被击落,是在任务结束后"凯旋"途中被打中.而近一段时间缴获的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武器,其中最先进的基本都"被确认来自中国"!

奥巴马讲话难救市 美股暴跌临崩盘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就标準普尔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发表讲话,坚称美国信用仍是世界上最安全。但当日纽约股市叁大股指全线大幅下挫,和欧洲、亚太股市的惨淡表现一道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奥巴马白宫发表讲话 称美信用仍最安全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8日在白宫召开新闻发佈会,就标準普尔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发表讲话。他表示,对美国决策者来说,美国目前面临的真正经济挑战是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

  奥巴马说,只要有足够的政治意愿,美国的经济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希望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能给国会议员们带来新的紧迫感,去解决美国长期的赤字挑战。他表示,美国也知道并且正在做出财政调整,以帮助经济復甦。

  奥巴马反驳了标準普尔对美国的负面展望。他说,不管某个评级机构说什么,美国现在是、也永远是AAA主权评级国家。他表示,无论评级机构给予美国信用什么评级,「市场依然确认我们的信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需要解决长期的赤字」。

  美国股市狂跌 道指跌破11000心理关口

  週一,美国股市不出意外地遭遇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634.76点,收于10809.8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74.72点,收于2357.69点,跌幅6.90%;标準普尔500指数下跌79.92点,收于1119.46点,跌幅6.66%。

  由于投资者在标普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极度恐慌,道琼斯指数午间跌破重要心理关口11000点。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午发表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令道琼斯指数一度回升至11000点的心理防线,但很快仍然失守。而今天盘中道琼斯指数最多曾下跌近640点。

「两房」信用评级遭降 助推股指新跌

  当地时间8日,标準普尔继将美国信用评级调低后,再将美国重要的两家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

  标普的声明说,下调「两房」评级反映了它们与美国政府的依赖关係。标普认为,从2008年被接管以来,其进行融资以维持运营的能力严重依赖于美国联邦政府。

  同时被降级的还有多家与贷款有关的公司和交易机构,其中有存款信託公司、国家证券清算公司、固定收益清算公司和期权清算公司等,它们都被由「AAA」下调至「AA+」。

  标準普尔下调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引发市场严重关切,股市反应强烈。消息传出后,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暴跌3%,标準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重挫4%。

  欧洲股市表现惨淡 普遍大幅下跌

  8日是标準普尔下调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后的首个交易日,外界普遍预期伦敦等欧洲股市会大幅低开。然而受欧洲央行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的利好刺激,欧洲股市当天开盘后普遍冲高,不过在一个小时后纷纷迅速回落,至收盘时普遍大幅下跌。

  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8日大幅下跌,报收于5068.95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8.04点,跌幅为3.39%。目前该指数为自2010年7月7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8日下跌312.89点,跌幅为5.02%,报收于5923.27点,,跌破6000点心理关口。8日的暴跌使该指数9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过17%,为1990年9月份以来最差表现。

  巴黎CAC40股指8日低开后曾经一度短暂上攻,随后下行不止,尾盘报收于3125.19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153.37点,跌幅为4.68%。

  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A股面临十字路口

  受外围环境恶化影响,港股昨天开盘即暴跌逾500点,盘中最大跌幅达4.31%,险守20000点重要心理关口,创下一年来新低20044.37点。午后恆指有所回升,收报20490.57点,跌幅2.17%。

  亚太各主要股指昨天均创出阶段性低点,东京日经指数报收9097.56点,跌202.32点或2.18%;韩国综合指数盘中一度大幅跳水,跌幅超7%,盘中最低跌至1800点,创下近11个月来新低,至收盘报1869.45点,跌74.30点,跌幅3.82%,创下自2009年11月30日后最大单日跌幅。

  台北加权指数收报7552.80点,跌300.33点,跌幅3.82%。新加坡股市8日盘中跌近5%,触及13个月低点。目前报2888.88点,跌3.54%。

  中国方面,沪综指亦遭到重挫3.79%,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至此A股在过去1年所累积的涨势已消耗殆尽。分析人士称,统计局今天公佈的7月份经济数据或将成为A股未来的风向标。

国际塬油价大跌 资金逃向黄金领域

  受标準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国际油价8日开盘后大跌,纽约油价跌幅近4%。8日纽约市场9月交货的轻质塬油期货价格暴跌5.57美元,收于每桶81.31美元,跌幅高达6.41%。伦敦市场9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塬油期货价格下跌2.95美元,报每桶106.42美元,跌幅为2.7%。

  儘管欧洲中央银行承诺对意大利等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帮助,而且上週末七国集团峰会也决定联合应对金融市场动盪,但是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丝毫没有得到安抚,资金疯狂逃向黄金等避险天堂。

  昨日下午,纽约黄金期货电子盘一度冲高至1717.9美元高点,再创金价歷史新高。8日,纽交所12月黄金期价收于歷史新高每盎司1713.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大涨61.4美元,涨幅高达3.7%。

  标普调级影响也波及匯市。8日纽约匯市美元对瑞士法郎、日元等避险货币下跌,对欧元、英镑则出现上涨。

  标普继续唱衰 美国债信评级或将再下调

  标準普尔常务董事钱伯斯当地时间週日表示,在未来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内,再次下调美国债信评级的机率为叁分之一。他认为,「6到24个月内美国债信评级评级展望为负面。」

  「而且,如果美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或者政治僵局加剧,那么可能导致调降评级。负面展望意味着在这一期间内下调评级的机率至少为叁分之一。」钱伯斯说,美国要恢復AAA的评级将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接受採访时说,标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极其糟糕」的评判,其结论完全错误。盖特纳表示,标普的计算方法「令人震惊地缺乏常识」,并且是作出了真正错误的结论。

  盖特纳表示:「我们的经济非常具有弹性,我们是非常强大的国家,我对美国经济的恢復和美国人民抱有极大信心。」而早些时候,盖特纳发表声明说,他将不会辞去财长职务。

  穆迪称美债问题未来可达成新协议

  当地时间8日,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重申,如果美国财政及经济前景持续恶化,将在2013年以前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但穆迪认为在此之前美国国会将达成新的削减债务协议。

  曾经于2日维持对美国的3A评级的穆迪,显得对美政府更有信心和耐心,并希望给予美国政府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债务问题。穆迪认为,儘管债务状况在接下来几年可能继续恶化,但美国「依然具备符合3A评级的特徵」。但穆迪同时也在报告中表达了对美国能否维持3A评级的担忧。

  西方国家领导人密集动作 避免经济陷入衰煺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以及标準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使週一全球股市面临崩盘危险。昨天早晨,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发表联合声明,称将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必要时七国集团将联合行动,保障市场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

  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昨天也暗示,政府将出台新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将採取更多的举措来刺激经济。而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也在媒体上发文承诺秋季将採取「进一步措施」。

各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究竟有多黑?

  笔者按:2500点一线,应该是大盘蓝筹股的价值投资"买入区间",中国股民不必恐慌。2500点一线卖出大盘蓝筹股,一定是错误的行为。不过,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打新"与"炒新",一定要高度警惕被套风险!

  按中国人的说法,8月8日,本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吉利的好日子,这一天,会有许多新人结婚、办喜事。然而,2011年8月8日,却再次成为了世界股市的恶梦——又一个"黑色星期一"。


  应该说,本次"黑色星期一"是继上周欧美市场"黑色星期四"之后,市场悲观情绪再次蔓延的结果。欧美股市从上周的"黑色星期四"走向本周的"黑色星期一",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欧美债务危机及经济疲软;二是技术层面回调的强烈要求。

  今年五月,道琼斯指数(DJIA)最高上摸12938点,逼近13000点整数大关,这离2007年大牛市峰值14000点仅一步之遥,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道琼斯指数的最低点6440点(2009年3月)相比,两年多的累计涨幅正好超过100%,即反弹高度翻番。

  类似而相反的情形是:A股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反弹行情中,再次体现了"快牛慢熊"的本色。2008年10月,上证综指创下金融危机后最低点1664点,2009年8月,上证综指实现翻番,创下危机后反弹最高点3478点,上证综指10个月涨幅居然超过100%!这种快牛式的反弹注定是短命的,"快牛"式的反弹必然导致"慢熊"式的调整。

  因此,当美股自2009年底稳稳站上1万点时,中国A股开始暴跌;2010年,当美股稳健向上攀上11000点时,中国A股却从1月份的高点3300点附近不断向下滑落,直至7月初的2319点止跌,下半年高点为3186点,然后再次向下调头。这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A股与欧美股市的"反向运动"。

  中国股市近两年走弱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形势异常复杂、异常困难,"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二是从技术层面上讲,2007年疯牛创造6124点的谎诞,是一种"自杀式疯狂",它的"报复性"后果就是"慢熊"。其实,2007年6124点的疯狂(2年暴涨500%),对中国股市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这是我们自酿的一种苦果!

  2011年5月,当美股冲向13000点,直逼2007年大牛市峰值14000点时,中国A股却正在为无法站上3000点而痛苦,因为3000点只是2007年大牛市上证综指峰值6124点的一半!为此,运行在半山腰的中国A股曾十分痛苦地两次冲向2600点大关,直至欧美上周"黑色星期四"爆发后,才让中国A股坚定地、连续地刺穿了2600点和2500点两大整数关口。这就是所谓的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一片绿色。

美已到财政大清算的时候!严重程度超想象

  美国财政评论家庞勒(William Bonner)及威金(Addison Wiggin)长期以来即反对国家债务无限攀高的这种做法,并合着《财政清算的日子》这本书。在英文里「清算」(Reckoning)有很强的宗教意涵,它和「最后的审判」同义,意思是说国家债务问题会拖垮美国,而使美由全球最富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后来他们更提出「大清算」(The Great Reckoning)这个可怕的概念。


 上星期,《布伦堡美国商业周刊》刊出债务封面故事,其中有一节指出,近年来电子布道界新兴了老人布道家坎平(Harold Camoo)。他最初宣扬五月廿一日这天会是世界末日,后来他将日子推迟五个
月,后来他心脏病发,他的徒众们现在已把美国国债的最后日子视为世末的开始。徒众认为经国债考验,美国将会成为荒芜的大地,反基督的撒旦将会统治各方,最后才会基督二度降临。为了迎接基督降临的狂喜,目前市场上已新起了一种「狂喜生意」(Rapture Bussiness),将来
再见到基督时,该穿甚么衣服,用甚么救生包,吃甚么食物,已成了热卖商品。

  将美债危机扯到世界末日和基督撒旦,这美国基督徒的走火入魔未免太离谱了。但若设身处地为这些普通美国人着想,他们半个世纪安逸过日子,但最近三年,金融危机继之以美债危机,失业率官方统计为九%,但有些学者估计是一六%。最新「国会预算局」(CBO)估算,到二○八五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二一一兆,将比目前的一四点三兆还增加十五倍之多,财政赤字及继续举债已成了美国不可能解决的梦魇。这次举债上限的问题勉强过了关,将来还是要无限举债,这些普通美国人不往世界末日去想,又能怎么想?甚至连主流的《经济学人》在谈到美债危机时,也都用上新的《启示录》里「世界末日」譬喻。由此看出,美债危机已不是简单的「二次衰退」,而可能是「长期停滞」开始,严重程度超过人们想象。

  而讲到今天的美债危机,就想到美国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大师,毕生反对无限举债,后来获一九八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坎南教授(James M.Buchanan)了。他在名着《赤字中的民主》里,对美国战后的举债经济逻辑做了
深刻的反省。他指出,战后美国总体经济思维里,已将债当成了某种程度的税在花用,并相信债可以是经济这个永动机器的能量源头,意思是说可以靠着债使美国经济机器永远保持运转。布坎南教授反对举债,由于违背了当时的现实,因而始终成不了主流。在以前,美国一直举债,它的公债也可由全世界,特别是对美的顺差国买单,因而把债当做经济永动机器的能量来源似乎是可以运作的,但到了现在美国债务愈举愈大,已到了运转不动的时候。

  亚当斯密的时代,人们相信没有税源就不能支出,量能课税乃是古典财政的基础,而近代美国将债当成了税,这是严重的经济盲点。由于可以无限举债,因而美国可以不断增加债务,而同时又持续的对富人减税,举债与减税并行。它最大的问题乃是赋税正义已澈底的瓦解,演变至今减税已成了美国强国的意识形态,面对债务危机,只有加税及缩减支出始可能解决,但在美国已无人敢谈加税之事。当一个国家无人敢谈加税,这时候再去谈缩减国债,已成缘木求鱼之事。美国要缩减债务,须将缩减支出及加税双管并行,且额度要达到GDP的八.五%以上,这在美国怎么可能?目前的美国,每年的财政缺口都在一兆美元以上,当税已不敢增,除了继续借债,已无其它对策。

  美国自金融海啸以来,已有许多学者指出,美国战后的总体经济学已全都错了。其中错的最厉害的即是对债务的视而无见,在一九八五至二○○○年间,「美国经济研究局」即发布七千多种报告,与财政有关的只有五篇而已。以前可以无限举债,财政可以完全不必担心,现在终于到了「财政大清算」的时候!

白宫被北京吓蒙?中国直截警告美结束债瘾

  北京时间6日上午,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评级展望负面,这在近百年来尚属首次。专家分析认为,此举将再次引发世界对美债危机的担忧,增加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信心将面临巨大考验。

  【路透社上海8月6日电】中国今天严厉谴责美国"借债成瘾"以及"短视的"政治争吵,并称世界需要新的稳定的全球储备货币。


  在官方媒体新华社今天发表的措辞严厉的评论中,中国首次正式对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发表评论。

  这篇英文评论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现在有充分的权利要求美国解决它的债务问题,确保中国美元资产的安全。"

  中国还敦促美国削减军费和社会福利开支,运用"常识"来"治愈其借债成瘾的问题"。评论说:"美国政府必须接受痛苦的现实,即靠借钱解决自己制造的困境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中国还说,进一步降低信用评级很可能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引发新的金融混乱。评论说:"应该引入对发行美元的国际监管,新的稳定安全的全球储备货币也是一个选择,从而避免单一国家引发的灾难。"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曾敦促华盛顿负责任地解决债务问题,并称美国国债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全球货币体系,阻碍全球经济增长。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6日报道】题:中国直截了当地要求美国结束"债瘾"

  中国官方通讯社6日发表一篇措辞严厉的评论说,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表明,美国需要"治愈其借债成瘾的问题",并"重建应量入为出的常识"。

  新华社通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看法,并为其他国有媒体的跟进报道定调子。

  在白宫与共和党议员陷入数周的债务讨论僵局期间,中国——通过其官方控制的媒体——基本上一直保持沉默。但是,标准普尔5日下调其信用评级可能会影响中国持有的美债的价值,因而中国被迫采取较为直接和尖锐的态度。

  在发表这篇评论前三天,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表示,由于华盛顿提高了美国债务上限,它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从A+下调到A,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去年11月也曾因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新华社6日发表的评论说,大公国际去年首次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时"一些西方评论员对此颇为傲慢和不以为然"。新华社说,如今,标准普尔下调评级"证明了其中国同行(大公国际)只不过是告诉了全球投资者一个丑陋的事实"。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6日报道】题:中国告诉美国,它必须'治愈其借债成瘾的问题"

  在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仅几小时后,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表示,华盛顿需要"治愈其借债成瘾的问题",并"量入为出"。

  新华社今天发表的这一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是北京表达对华盛顿不满的最新举动。这一评论显然表明,美国的全球地位正在下滑,而中国自认正在上升。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8月6日报道】题:中国严厉批评美国的"债瘾"

  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的AAA等级下调一级后,中国就债务危机问题对美国政府进行严厉谴责,并要求获得保障。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它痛斥美国围绕债务问题而进行的"短视"的政治斗争,并表示世界需要稳定的新的储备货币。

  新华社今天发表一篇评论说,评级机构的决定是美国为其债瘾和短视的政治斗争必须付出的代价。


  英国广播公司经济记者罗伯特·佩斯托认为,中国的批评将增加华盛顿比原定计划更快地减少赤字的压力,而这也许并不是美国愿意接受的结果。

  中国评级公司发声,世界瞩目

  大公国际继去年7月和11月之后第三次调低美国信用评级,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

  美联社的文章说,该举动反映了华盛顿债务争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悲观情绪。报道说,大公国际在中国之外仍不太为人熟知,但这家机构希望能与三大评级机构展开竞争。

  《新欧洲》网站刊文指出,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的领导人质疑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希望建立欧洲自己的评级公司的同时,来自中国评级机构的声音,或让世界"评级大战"一触即发。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至少有人调低美国评级》的文章,认为在西方主要评级公司都止步于对美国主权债务进行评级的时候,一家小型中国评级公司却不畏恐惧,再次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法国《世界报》刊登了题为《中国通过大公国际传播其金融观》的文章,指出中国金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显然要比其英美竞争对手更加严格。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投资,其结论至关重要。大公国际的独特评级方法实际上是对新兴市场国家活力的一种鼓励,反映了一种伴随金融不平衡而出现的新景观。

  大公国际在阐述下调美国信用等级时列举了美国政治体制弊端,国家偿还债务能力缺乏,赤字削减速度远低于新增债务速度,以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四大理由。

  美国知名金融出版物主编哈钦森认为,大公国际所列举的4个理由"符合逻辑,令人信服"。曾经担任美国国会众院议长博纳助手的经济学教授帕特里克·乔瓦克说,大公国际对美债的许多关切是有根据的,其观点是全球许多投资者的共识。

  但是,在西方分析师看来,大公的评级仍算不上"主流"。彭博社引述一位美国债券分析师的话称:"大公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不会像标准普尔和穆迪下调评级那样产生重大影响。"标普亚太区公共关系部负责人丽莎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拒绝就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对于大公评级与标普的差异,丽莎也表示不便对竞争对手发表评论。不过,她强调,标普欢迎来自其他评级机构的竞争,至于哪家机构的评级更为可信而且更有价值,则要由市场来做判断。

  三大评级体系垄断,非议颇多

  长期以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垄断了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赋予市场信用风险最终裁决者的角色。近年来,这三大评级机构在对欧盟和中国连连发难之时,却无视美国的债务问题。相比对一些欧盟国家信用的直接降级和对中国的"红旗"警告,它们对美国的警告看起来无异于逢场作戏。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就是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会影响一国借贷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三大评级机构对于美国政府一直维持最高级别的信用等级,使美国可以很容易借到钱,而却从未向投资人及时披露其信用风险变动情况。这种错误评级信息引导全球资本流向美国,为美国政府增加负债提供了条件。

  自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信誉大跌。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评级机构难辞其咎。近年来,欧洲国家又不断经受美国评级机构垄断带来的风险,建立自主的评级机构,打破美国垄断已成必然。

  欧盟认为,在希腊和葡萄牙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之后,评级机构仍将其主权信用下调至垃圾级,"使金融市场投机势力加强"。欧盟领导人认为,评级机构对一些欧元区成员国的评级,与欧盟自身的评估不符,国际机构的评级是"不公平的"。

  路透社今年7月透露,欧洲有计划在2011年底成立一家由25个合作方参与的评级机构,每个合作方的投资至少要1000万欧元。这家计划成立中的评级机构打算首先同美国的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打一场价格战,收费将低于三大评级机构的一半。

  另有消息说,德国已在研究一项建立评级机构的计划。而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些经济学家不久前也向普京建议,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评级机构。

  新兴市场获话语权,进程甫始

  美债危机的闹剧再一次令世人迫切感到,要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在这一努力进程中,成为改革国际评级体系重要推动力量的中国越来越受到瞩目。分析认为,虽然大公国际的独立性还有待考验,但其独树一帜的评级结果,体现了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评级市场话语权的增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鲍泰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显而易见,大公国际调低美国国家信用等级的举动表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力求在国际评级体系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这一进程已经开始。专事财经报道的美国胡里克新闻网3日刊载文章认为,大公国际的评级表明,世界经济力量和影响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亚洲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进程的形成和意见领域正逐渐赢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国际评级体系的改革进程势必荆棘载途。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阿比丁在接受专访时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公的努力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但是,大公要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的信任。如果大公的评级是严谨、专业、富有远见的,而且事后证明其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最终它将赢得更广泛的认可和信任。

  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志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仍将继续重视现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但也要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评级体系,只有把内外两种评级补充、结合在一起,并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才可以既充分发挥国外评级机构的效能,使之为我所用,同时提升我国评级机构专业水平。

  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要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并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月22日,大公还发布了对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联昌银行的首度信用评级。联昌银行首席执行官纳西尔·拉萨在评级发布会上对大公在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步表示祝贺。他表示,西方评级机构对亚洲债券的评级"不公平"。

  尽管某些西方国家的级别被下调,但西班牙的级别(AA)为何仍高于中国(AA-),爱尔兰(BBB+)的级别为何仍高于印度(BBB-)。

  拉萨说:"尽管亚洲储蓄占世界多数,具有诱人的投资机会,但亚洲依然极大地依赖西方的金融中介服务。

  全球金融危机和正在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无疑证明,亚洲需要至少一家能代表亚洲的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方面发出亚洲的声音。"

  点评

  当前,发达国家构成了世界最大务体系,其外债已占全球外债总额的90%以上。这个债务体系违背其实际偿债能力,凭借所掌控的国际评级话语权给予自身高信用等级,向全球投资者掩盖了信用风险。

  穆迪、标普、惠誉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核心思想是,从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融资能力判断其偿债能力。

  这种用意识形态作为评级标准的结果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均是最高信用等级,最大债权国的信用等级则大大低于债务国,这也揭示了三大评级机构存在的根本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急需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评级体系。

  国际评级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按照信用经济的本质要求和评级发展规律建立起国际评级机构、国际评级标准、国际评级监管三位一体的国际评级体系,使这个体系能够承担起向世界提供公正评级信息的责任。

  大公将联合更多的国家建立新的评级体系。

中国核技术又一重大突破 打破国外垄断

  记者从中国一重获悉,作为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宁德3号机组百万千瓦常规岛发电机转子8月1日在中国一重成功制造并发运。这是中国一重继突破核岛技术之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作为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示范项目,宁德核电一期工程担负着承上启下、推动我国自主化核电体系建设的重任,4台机组将实现综合国产化率不低于80%的目标。

  其中,整锻发电机半速转子是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常规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需在高速、高温、高压工况下运转,材料性能、加工精度要求非常严格,成品重226吨,需要使用600吨级特大型高纯净、高合金钢钢锭锻造,是制造企业热加工综合技术水平的最高标志。

  为了打破国外对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电机转子的技术垄断,中国一重组建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作战的专项攻关队伍,先后攻克了高纯净钢水冶炼及铸锭、特大型钢锭中心压实锻造、超大截面锻件的细化晶粒热处理等诸多关键技术难关,最终研制成功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半速发电机转子锻件。与此同时,中国一重研制的AP1000常规岛机组整锻低压转子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中国一重已全面掌握了"二代改进型"及"三代"核岛关键铸锻件制造技术,"二代改进型"核岛关键铸锻件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红沿河一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已形成年产5台套百万千瓦级核岛一回路主设备、10套核岛一回路设备及5套常规岛设备所需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

  中国核技术令世界震惊,被称想做全球核能老大!

  中国科学家日前宣布获得"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大大提高了核燃料利用率。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也引发外国媒体强烈关注。有媒体表示,此举将极大促进中国的核能工业发展,令中国有望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子能制造商。


  英报称新技术展中国核能"雄心"

  英国《卫报》1月3日报道说,中国科学家已掌握重新加工废弃铀的关键技术这一信息将大大促进中国欲在核能方面实现全球第一的"雄心"。报道说此举将有利于国内核能工业的发展,它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可能同时是核能建设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爆发"阶段。报道称,由于能源需求量巨大和对污染的关注程度增高,中国核能发电能力计划在未来10年内增加10倍,到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子能制造商。

  印度亚洲通讯社称,尽管中国不是第一个自主开发出再处理设施的国家,法国、英国和印度都已开始这方面的操作,但是这一技术对中国来讲"意义非凡"。报道说,目前中国主要依赖煤矿提供能源,最新技术可能帮助其推进核电计划。

  还有很多媒体表示中国获得这一技术有望在中国推进绿色能源。法新社说,这一突破将成为中国为减少污染、确保能源安全而实施的计划———提升替代能源在其能源组成中的比例———的重要一步。中国已加大对核能的投资,以大幅缩减碳排放量并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美联社则援引中国媒体说,中国科学家掌握的了从核电厂重新加工核燃料的技术,这可能增加中国无碳发电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美媒借机"担忧"中国新技术"潜在用途"

  此外,还有媒体借题发挥,担忧中国最新掌握的核能技术的"潜在用途"。美联社报道称,重新处理核燃料的成本远高于其一次应用,此外它还引发潜在的问题,因为浓缩鈈可以被用来制造核武器,尽管中国长久以来就一直有"核武库"的存在。

  报道继而谈及美国自身称,在几十年前吉米?卡特当总统时期美国对钚的商业化再处理过程就因为担心核扩散被中止。布什时期曾尝试重启这一计划但未能实现,这一计划现在则已被奥巴马废除。

  英国《卫报》称,尽管中国掌握的这一技术对中国核武库具体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未披露,但核燃料再处理却的确可以为核武器提供可裂变材料。

  报道称,中国在1964年试验第一颗原子弹,但没有在随后立即采用核能。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逐渐变的富有,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

  新闻回顾:

  中国已探明可使用60年的核燃料,通过该技术可接续使用3千年!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新闻):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这些被换下来的核燃料组件,就叫做乏燃料。通俗地说,乏燃料类似于火力发电站中的"煤渣",但是它又绝对不是"煤渣",而是"大宝贝"。

  因为当今世界的核电技术下,核燃料都只燃烧了3%—到4%左右,就维持不了额定功率了。而这些核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核燃料。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 王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核燃料进行后处理,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把核电站没燃烧完的核燃料,还有新产生的核燃料提出来,再制成咱们核电所需要的燃料元件。

  循环利用的原理听起来简单,操作却异常艰难。如何对这些有极强核辐射、对人体有致命伤害的元器件进行剪切、分离、提取、提纯等等?每一步都是难题。我国科学家经过24年的科研,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 王健:完全是靠咱们国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研发的这么一个设施。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指挥 王俊峰:我们最后这一次(试验),制备出了合格的铀产品和钚产品,所以说我们成功了。

  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 孙勤:在核燃料这个工业里面,我们是极少数几个能够形成核燃料循环的一个国家,因此来说,在国际上对整个技术水平、科技水平、我们将能够既有话语权,甚至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此前,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掌握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但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每个国家都是严格保密。而我国核燃料已经发展20多年,目前已经有13个建好的核电机组,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乏燃料组件,在没有掌握这项技术之前只有一个处理办法——存起来。

对反美霸权的战略思考

  美国已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外部障碍,思考反美霸权战略,确保国家级崛起,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本帖抛砖引入,请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

  新时期反美霸权应坚持八字方针:拆盟、耗敌、逼宫、上位。美国已成为我国主要敌人,从台独、疆独、藏独,到民X分子,到XX功,到第一岛链的围堵,到对我油路的威胁……事实就是地说,美国已经成为我崛起的最主要战略障碍,也是我们最大最主要的敌人,不认识这一点,则说明自欺欺人。

  当前,国内对与美关系,思想认识偏差大的有两种人:一是亲美崇美派。这一派与美国有巨大的利益往来,只求与美合作,不求与美斗争,以维护个人或集团利益。二是恐美惧美派。这一派迷信美国的强大,不敢与美国斗争,一味妥协退让。要保持国内思想统一,必须与这两种错误的思想做斗争。亲美崇美派,很容易走向极端成为汉奸卖国贼;恐美惧美派,因为无斗心和斗志,也很容易沦为汪精卫类的汉奸卖国贼。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如何对待日本的思想上,我国就出现这两种思想的代表人,一类是亲日崇日的汉奸卖国贼。一类是恐日惧日的汉奸卖国贼。历史已经证实,他们因为思想认识的错误和偏差,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要崛起,要实现祖国的统一,要立足亚洲走向世界,必须突破美国的围堵,必须要有与美国直接交锋的信心和决心,否则崛起只是一句空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思想上精神上实现崛起,恢复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主导地位,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目前世界格局面临重大变革的大好形势下,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奠定领导世界的战略优势地位。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在面对强敌环绕的恶劣安全环境下,是在与强敌直接战争的对抗条件下,是在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的历史条件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真理。是党魂是军魂,是中华民族处于生存危机和发展低潮时诞生的伟大思想和精神,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广大。

  美国灭亡,不符合我们的战略利益;但美国衰弱,完全符合我们的战略利益。弱而不亡,是我们反美战略的目标定位。苏联崩溃,俄罗斯拖到现在,尚且依然有元气东山再起;美国的经济基础比苏联强,拖的能力也必然比苏联强。

  美国之所以在全球称霸,在于两点:一是美国有强大的海军,控制了全球主要航道海峡。二是美国的盟友战略。海权论在目前的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面临落伍。海上霸权的支撑,更多的依赖于太空霸权的支撑。所以,制海权的前提是制太空权,如果不能获得制太空权,则不得不面对海权的衰弱。使美国崩溃,拖个十几二十年,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弱美战略应当加大力度,不要担心美国崩溃而灭亡。二战前的海上巨炮作战理论,在珍珠港袭击事件中,被航母制胜论所取代。以航母为主的海上制胜论,将被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确制导武器联合火力战所取代。所以,美国全球海上霸权趋势,将面临着系统性的衰退,而形同虚设。

  美国的盟友,主要在两大区域:一是欧洲区域,以欧盟国家为主的盟友。此区域的组织是北约。二是以日韩为主的东亚盟友。欧盟是美国的盟友,欧盟之所以成为美国的盟友,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一直坐山观虎斗,等待欧洲各国在战争后期,美国才介入战争,收获战争红利,而成为欧洲的救星和主人,也成为欧洲的二战后的主导者。这个主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方面的主导,美国为此建立了北约组织,掌握欧洲军事安全主导权。为了使这个权力具有持久性,美国帮欧洲培养了对手:苏联。北约与华约的斗争,就成为世界二战后的冷战史。二是经济主导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经济组织,成功地把欧洲经济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成功地掌控了世界的经济发展主导权。欧洲各国不甘心被美国所主导,所以成立了欧盟。欧盟的发展,逐步走上军事、政治、经济自立的道路,这和美国控制欧洲的战略意图是背道而驰的,是有害美国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所以美国和欧盟之间的战略矛盾越来越深刻,是大势所趋,是战略目标不同和战略利益冲突的最终结果。

  有人把目前欧盟和美国的冲突仅仅定位为货币战争,欧元和美元之争,其实这是片面的。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战略冲突和战略矛盾,是双方战略目标决定的。美国是想把欧盟作为自己的经济附庸、军事基地、政治附庸。欧盟不甘心做美国的附庸,想成为世界大国,所以必然遭到美国的战略打压和攻击。

  二战是美国获得控制欧盟的战略机遇,现在要想再次完全控制欧盟,美国只能期盼故伎重演:就是让欧盟内讧,甚至再次爆发欧洲战争。科索沃战争只是小试牛刀,希腊危机只是暗下黑手,欧洲局势何去何从,目前还未可知。欧盟的弱点,在于三点:一是历史仇恨犹在。欧洲国家,在短短几十年之内,经历了一战二战的战争沧桑,死伤无数。欧盟小国虽身在欧盟,但安全依靠上,依然心在美国,期望以北约为安全靠山。这使欧盟难以军事自立自保,为美国所掌控。二战之中,是美国大兵拯救了欧盟小国,美国因二战在欧洲建立的信任,不是一时可以消除的。这也成为欧盟国家内部的隐患和障碍。二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盟内部已被美国撕裂为老欧洲和新欧洲,老欧洲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对发达;新欧洲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经济相对落后。新老欧洲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美国分裂欧洲的抓手。三是军事上无法自立。因为北约担负欧洲各国的安全防护,使小国寄希望与美国的安全庇护,欧盟要想摆脱美国和北约的控制,没有特定的条件,很难做到。

  欧盟大国,以法德为主,期望能够突破美国以北约的控制,只有让美国彻底衰弱,无力领导欧盟,且欧盟自己军力得到自立发展之时,才有机会离美自立,担负起维护欧洲安全的重任。而目前的欧盟,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欧盟期待外在力量的支撑,已成为必然。一旦美国打压欧盟,使欧盟势孤之时,欧盟期待外在力量的支撑,就成为必然。外在力量能够支撑的,无外乎中国和俄罗斯。欧盟和俄罗斯期待构筑新时期的欧俄关系,欧盟期待和中国构筑更紧密的战略关系,都是欧盟自立的意图所在。

  中国对欧盟的目标,就是拆盟战略,即在中美直接战争冲突之时,欧盟能够保持中立态势,不对美国做实质性的战争行动支援。美国的另一个主要盟友是日韩。特别是日本。韩国因为有朝鲜制约,以及自身力量弱小,反华价值不足。而日本则不一样,日本有充足的兵员、基地、军事装备、科技支撑,是美国反华的前线阵地。日本过去是作为反苏联的前进基地,在苏联垮台后,被美国极力想打造成反华的前线基地。这从1993年以来,美日同盟炒作扩大,将台湾纳入保护范围为炒作点,可知美国的战略意图。1996年的台海危机,彻底暴露了美国在苏联垮台以后,以中国为主要敌人的战略意图。所以,99年印尼掀起反华浪潮,美国悍然轰炸我驻南大使馆,2001年的侦察机事件,都反映了美国急迫反华,妄图让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在面临美国势力顶点时期的战略打压,在敌强我弱的全球态势下,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战略。同时中国和俄罗斯成立了上合组织,中俄对美都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上合组织,让美国有所顾忌,不得不缓和与中俄的战略冲突关系。为了瓦解上合,美国开始策划911事件,利用反恐大旗,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中俄的结合部,是渗透中亚的前进基地。美国入侵阿富汗,意味着美国直接进攻中国的战略,改变为围堵中国战略。围堵中国,就是推进大中东和大中亚计划,切断中国赖以发展的能源。因为中俄成立上合组织,意味着美国难以单独军事打击中俄,为防止中俄整合中亚,形成一体化区域,美国的阿富汗战略目标就是搞乱中亚,是中俄无法实现整合。如果说美国入侵阿富汗,是防止中俄深度融合的以攻为守战略。那么入侵伊拉克,则是美国继续扩大自身战略优势的进攻战略。大中东计划的核心意图是通过民主运动和军事手段,使中东所有国家政权成为美国利益代言人,为美国所掌控,为美国持久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同时掌控中欧日印等能源消耗国的经济发展主导权,从而为美国统一世界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伊拉克战争出乎美国的意料,美国人的侵略战略在伊拉克受阻,大中东计划的推行在伊拉克受阻。

  伊拉克战争的久拖不决,制约了美国的战略威慑力。美国大中东计划的第二步,是入侵伊朗。而伊拉克战争的消耗和不义,完全打乱了美国决策层的如意算盘。随着战争消耗的增多,战争持久地消耗,而中俄开始恢复元气,实力不断增加,对美国的制约态势越来越强。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显示和衰落了美国的国力。

  有人说美国金融危机是自己主动爆发的,这话我不大相信。作为美国统治者来说,继续维持美国强大的虚幻外表,比自己爆破金融危机好。骗子要骗钱,也知道穿戴得珠光宝气,派头十足,才能骗到大钱。自己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欠一屁股债的骗子,是骗不到钱的。这个道理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让人感到你有偿还能力,才能借到钱;只有继续维持你强大的有实力的外表的美国,才能继续吸收到全球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穷兵黩武和极度挥霍。所以,美国挑破自己的金融危机,只能算是无奈之举,不是策划的阴谋。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态势下,中日作为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主要持有者,就被美国金融危机逼迫到了同一条船上。合作,则避免美国赖账,避免美国欠的钱打了水漂;相互斗争,则为美国所用。

  中日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在强敌为害面前,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和麻痹。何况中日之间贸易互补,在金融危机中,只能加强合作,才能避免经济滑坡。在这种态势下,中日不谋而合。中国提出了东北亚一体化主张,日本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主张。这深刻反映了中日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大局为重。而这个大局,就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威胁。

  可以说,因为金融危机,使美国自己废了日本盟友这张牌。日本无法抵抗美国要求反华的战略压力,几任首相匆匆辞职,以个人的政治生命的结束,来抵抗美国的战略打压。呵呵,也算是断尾求生的无奈之招。总体上看,拆盟这招棋,基本达成目标。欧盟和日本,都不会为美国去卖命。在阿富汗,欧盟的不作为,就是深刻体现。在台湾问题上,2008年日本不作为,就是深刻表现。

  耗敌战略,就是美国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按照这个原则,对这些国家加大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经济上的联系和往来。让这些国家有底气、有胆气、有实力与美国或者美国的狗蹄子叫板。对我周边的美军,不妨来个误炸误击。联合俄罗斯,展开对特定区域美军的围剿。耗敌战略,目标就是耗敌军心士气,耗敌国家实力,耗敌霸权威风,增加敌侵略成本。目前,耗敌的三个点:一是朝鲜半岛点。第二次朝鲜半岛战争,可以使我们彻底粉碎美国的第一岛链,使美国退出亚洲。二是阿富汗点。让美国在阿富汗越陷越深,失血不止。三是伊朗战争。让美国在伊朗彻底衰败甚至崩溃。美国要拿下伊朗,必须封闭巴基斯坦战略通道,所以中美之间在巴基斯坦的斗争乃至局部战争,一直存在。这将是近三年内国际战略局势的看点和热点。

美国国债遭降级拉开美元危机序幕

  主权债务危机终于演绎到其真正的高峰期,这就是美国国债的危机。

  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正式拉开了美元纸币危机的序幕,进一步验证了本人曾在2010年初所刊发《2010~2014全球纸币危机和中国社会变革》一文的判断:美元才是纸币危机的真正源头和主角。

  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晚间,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信用评级AAA至AA+,这使美国首次失去3A的信用评级。

  美国国债曾毫无争议地自恃"最安全国债",AA+评级意味着美国长期国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

  标普曾反复声明,如果美国想保住AAA评级,未来十年至少需要削减4万亿美元赤字。当天稍早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表明:提高美国债务上限至少2.1万亿美元,并在10年内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

  相对于穆迪和惠誉,标准普尔公司保持了一家评级公司的独立和尊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必须作出的决定——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0%,同时,在2012年底之前就要增加至少2.1万亿美元国债的情况下,美国未来10年仅仅消减赤字2万亿美元,即未来其国债增长的水平远远高于财政赤字削减。如此一来,若仍将其保持AAA评级,号称"独立、公正"的评级公司的信誉就会彻底破产。

  事实再次证明,美国根本没有消减财政赤字的诚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大举借债救市,财政赤字急剧攀升,2009~2011年分别达到1.4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1.6万亿美元。

  面对直线上升的政府债务,美国本应政府裁员、削减福利、增加税收,以维持预算平衡。然而,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奥巴马新政扩大医保范围,给富人中产减税8000多亿美元。为自己经济复苏,不顾债务激增,主动使美元贬值,以转移美国公众和他国财富为政府和华尔街填窟窿。这一次更是欲盖弥彰——试图用10年的2万亿美元减赤来为17个月的2.1万亿美元新增国债遮羞。

  按照CBO(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美国未来国债仍将高速增长,10年后(2021年末)将达到25万亿美元,其利息将增加到1.12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4.7%,远超GDP的增速,成为美国财政的巨大负担。主要原因是财政支出不断膨胀,而财政收入难以增长。

  因此,在可以想见的未来,美联储不仅将有QE3,还会有QE4、QE5……这终究有一天会彻底耗尽世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这也会导致标准普尔这种尚保持尊严的评级公司不断降低美债评级。倘若如此,更多的投资者将抛出美国国债,远离美元,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刺破美国的利率衍生品泡沫。鉴于利率衍生品总额超过100万亿美元,最后美国国债和利率衍生品的崩盘将把美元撕碎,一个美元纸币统治世界经济的时代将终结。

  如果从美国国债首次遭降级的这一天算起,这个过程将比大多数人预计得更快。一旦集体性预期形成,金融投资者将生怕自己成为落伍者,使美元危机不断加速循环。在笔者看来,3年内完成这一过程的概率接近50%。

  这同时也是金本位加速回归的过程。3年前,本人就指出金本位回归的几个阶段标志:金价在每盎司1000美元以上继续上涨,是金本位回归的开始;1500美元以上加速上涨,是金本位进入加速回归阶段;5000美元则标志着金本位基本回归。

  现在金价1660美元,刚好是1500美元以上加速上涨的时候,美国国债遭遇历史上的首次降级。这已不仅仅是巧合,而是从正、反两面同时印证了美元纸币危机已经开始爆发。

  这也可以看作是美国加速衰落的时刻。目前,美国在政治、经济、货币金融等方面对全球的控制力降低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连标准普尔都要与其划清界限了。其军事霸权在中俄战略靠拢的制衡下也大打折扣。

  未来美国会不会心存侥幸,就像罗马帝国晚期那样,用其仍然超强的军事能力,引发天下大乱,以试图挽回帝国的余晖,这是未来几年全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本人无法预知这个结果,但未来并不令人乐观。

资改派破坏金融安全,制造内乱

  ――从货币发行基础说起

  货币发行的基础,或者某些专家所说的货币的锚,是商品,不是西方经济学鼓吹的金银或信用。

  市场上有粮食等人类必须的商品,就可以发行货币,没有这些东东,再多的金银,再多的美元,再多的信用,对人类来说,都是废纸。

  现在中国的资改派们依据美元来增发货币,就是出口商品换美元,然后国内增发货币,等于商品离开国内市场,市场上商品少了,反而增发货币,商品在国内市场流通的时候,不准增发货币。

  也许以前西方确实相信货币增发的金银论,信用论等,但是,现在西方还在贩卖货币金银论,信用论,都是为了骗人财富的。所以我们才会生产了占世界一半的商品,却让仅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大部分是穷光蛋。商品那儿去了,去换美元欠条,美元信用去了。

  共产党当初搞革命,在根据地发行货币,有多少金银,有多少信用?还不是因为武力控制了市场上商品。现在有了政权了,有了可以抵御西方侵略的武装力量了,凡中国境内生产的商品,都在中国政府控制之下了,这个时候,发行货币就有了发行的基础了,无需到外面去寻找什么根据。毛泽东时代就是这样发行人民币的。到了资改派上台,1994年就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取消了这个发行办法,搞依据美元来发行货币,对外称被动增发机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称上述银行法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是关闭了政府主动超发货币之门。同时又指出,在主动超发货币之门被关上之后,又开出了一个被动超发货币的口子。我国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就是增印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周其仁,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 经济观察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就是增发20万亿人民币投放市场,同时购买2.85万亿美元储备在手)。 这些都是官方人士,为了推动市场化,给老百姓普
及这个荒谬的常识。

  正是因为将商品出口换美元欠条,同时在国内增发人民币,才导致商品少了,货币反而增多的荒谬现象,才导致国内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自2002年以来,外汇储备年年大幅度增加, 从2002年只有2千多亿美元,到现在32000亿美元,物价
至少增加了2倍有余。

  现在保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唯一措施是毛泽东时代留下来的资本项限制流动的规定。然而,由于资改派搞被动增发机制,造成国内物价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稳定,资改派们最近一直在鼓吹,出现大量外汇储备导致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是市场化不彻底,限制了资本项自由流动,例如,周其仁所写的系列文章,易纲爆出国内发行国内的原因是央行印钱购汇等,都是在提示这个问题,鼓动政府加大市场化改革,改变这个规定。

  前几天,中国外汇管理局表示,未来将从根本上缓解减缓外汇资金流入压力,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开拓资本流出渠道,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参见:

  一旦完全放开资本项,金融必然被西方攻破,拉美债务化问题就会在中国再现,从而导致一场经济灾难,进而带来动乱。因为国内经济大部分控制在外资手里,外资在国内的人民币或资产数量明显多于央行手里外汇所对应的人民币,他们离开国境,就会使汇市和人民币汇率崩溃。在目前的人民币增发机制下,外资流出,就等于市场上人民币被央行收回,如果外资大部分流走,就会导致市场崩溃。

  当然,对资改派来说,只有搞崩溃搞出内乱,才好趁机改旗换帜,这是他们现阶段唯一重要的事情,其他问题也就管不着了。参见:评资改派在美国国债违约闹剧中的疯狂表演

  很多人以为,资改派为改旗搞动乱,是不会成功的,老百姓早看透了他们搞私有化带来的危害了。 然而,最近资改派控制的媒体,成功地利用美帝赖帐和铁路723事故,在老百姓中注入
了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最近资改派们又在不断利用方正县日本碑事件,继续发酵对政府的不满。在复杂的局势面前,大多数人是盲目的,会被资改派控制的舆论所左右,发酵出一场悲剧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以下引自端宏斌的文章,凿船的故事:

  中国现在最棘手的问题还不是坚不坚持韬光养晦,而是我们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民族认同感,有人戏言,这个世界上最看不起中国人的,恰恰是中国人自己,不管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在他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反而那些问题则会被无限放大,差不多每个人都以抹杀中国为荣,更要命的是人人都觉得这很正常。有个寓言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话说海里一艘大船正在向前开,有人吃惊的发现,不少人正在用凿子凿船身,别人问他:你疯了,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做会把船弄坏吗?那些人听完哈哈大笑道:"你丫真傻,这船又不是我们的,是船东的,坏了关我们屁事!你不让我们凿,你是五毛吧。"可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就算船沉了,船东还有救生艇可以坐,你是没有救生艇的,所以倒霉的还是自己。但他们还想不到这么远,他们只是痛恨这船没有自己的股份,凿船纯粹是为了发泄,这就诞生了一门产业,凡是能凿出美丽花纹的人,比如韩寒,都会赢得一片喝彩声。韩寒写的所有文章,从没有提出过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他善于玩弄文字,可以把凿船这门事业干的非常精彩。好在他的粉丝们也不关心船能开多快,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船东不爽,感觉这样一来他们就能顺利分到船的股份。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当前的现实。

  错误的经济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因此,与利益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思想。

给力建议国家全面彻底私有化!

  老顽童何新说:

  欣闻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近期大力鼓吹铁路私有化,好的很,本顽鼎力赞同!一私百了,不私不好!本人声明:转变观念坚决支持,强烈呼吁反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把伟大私有化改革运动进行到底!特提出以下给力建议并加盟鼓吹——

  这些年食品、药品、医疗、教育、住房已经私有化了,所以每日欣闻到处有了高价房、黑私老板,喂P民们吃黑心肉、毒奶粉、地沟油没个够,很不够!现在亟需进一步改革攻坚,破除雷区,深化再深化!必须让黑心老板层层黑标分包的黑工程、断肠桥推向全中国!让铁路如同公路,遍地开驶黑老板私有、自备或承包的黑心动车和黑道列车。

  而且这不够,远远不够,必须抓住契机,破除利益集团的垄断,把改革进行到底!为此建议中国全部政权必须私有化,权力部门也应私有化,而且世袭化——不如搞出最彻底的私有化政治也就是皇帝政治,效率最高!引入多党竞争不如开放政府多元竞争——打破目前只有一个政府的垄断局面!

  是否可在"基国"遍地建立N个政府,公开竞争,一人一票,P民选择——看哪个能为P民服务得好。

  还不够!本顽还建议空军私有化,海军私有化,航母私有化,洲际导弹私有化,陆军武警私有化;充分引入竞争机制,P民选择,适者生存!不要怕来个天下大乱,不要怕打得天翻地覆,看不见的黑手冥冥中自有安排,道德之血自会遍地流淌,公平正义自会降临人间。一切放开公开竞争,让P民充分自由选择。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男不为盗不强悍,女不做娼是白活!私有化万岁!恶魔撒旦万岁!

暧昧乱剧之最:主演郭美美和红会,郎咸平客串

  导语:郭美美终于撇清了与红会关系,意料之中,如果只是个人虚荣导致无中生有,我想不仅红会起诉,而且国家应该公诉郭美美,她对社会的损害显而易见。红会或应反省,可慈善无罪,郭美美绑架罪恶伤害了慈善,罪大恶极。我想,以案件的危害程度量刑,15年以上是必须的!如果中国根本就没有红十字会,我们还有国家;如果国家也没有,还有人民!如果人民也已死,那我们也只有继续看剧,闹剧、悲剧、乱剧、伦理剧……,直到自己成为注定悲剧的主角,抑或慢慢等死!

  郎咸平先生在解码财商专访郭美美,意料之外!看了专访,客观说,真的不怎么的!不止使我怀疑您的思维,甚至包括为人品行(一直以来认为您具备实事求是的大无畏人格品质)。

  生命、是非、慈善……(一起起恶性事故,共和国京城的黑监狱,红会和郭美美的暧昧表演…… )被我们的社会玩弄于利益的股掌之间,佛祖、老天、上帝和马克思不得不召开紧急
联席会议,结论是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一、剧情介绍:主角和起因

  红十字:国际公益组织的标志,对于人类代表着人道、中立、志愿等精神。

  中国红十字:?

  郭美美: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事件公众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二、剧情升级 真真假假(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6月30日 "真相调查:郭美美事件")

  中国红十字总会:十日内两次在网上发表声明,说从来没有"红十字商会"这个机构,也没有设立过"商业总经理"这个职务,更没有"郭美美"这个人。但是,三个"没有",两次声明,似乎并不足以消除人们的疑问。

  郭美美:"我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 之后郭美美迅速删除了这条微博。6月26日,郭美美再次发
微博向红十字会和公众表示道歉说:"本人出于无知在微博上自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本人从未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这个身份完全是本人杜撰出来的。"

  公众质疑和网络搜索:是否有人在利用慈善牟利,为个人获取巨额的财富?经过搜索,人们发现,虽然没有红十字商会这一机构,但中国红十字总会的下级单位中,有一家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人们猜测它会不会就是郭美美说的"红十字商会"呢?继而,网上出现了一条来历不明的"爆料"更加剧了人们的这种猜测。"爆料"说:郭美美,曾用名郭美玲,南下深圳在演艺界发展时认识了天略集团董事长丘振良,两人关系不明,而丘振良认识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郭美美因此结识了郭长江,和红十字会产生关联。随后,网友们搜索出的资料表明,天略集团的确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有过合作,合作项目里,又正好有涉及到保险、广告的内容。这使得他们成为了被质疑的焦点。

  6月24日,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和天略集团都发表声明,表示和郭美美没有任何联系。天略集团的声明中还说,丘振良也不认识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但是,有媒体报道天略集团的一位律师莫伟智对记者说,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曾经来过天略集团。天略集团在声明中说这是一个"口误"。央视上的丘振良: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可能在我们的有些合作当中,向郭会长汇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本人是没有直接跟郭会长有过任何的交往。

  三、剧情高潮 "中红博爱"男友现身,否认再升级

  2011年07月03日,商业红会的关联公司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首席执行官翁涛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郭美美男友是中红博爱公司前董事王军。炫富事件发生后,王军已辞去董事职务。(新京报7.4报道,记者底东娜 )

  剧情花絮:中国红会的"天价帐篷"、"万元餐费"……

  主演"郭美美Baby":7月5日微博,否认"中红博爱"男友,声称另有其人,再把剧情推向无限的高潮,……

  公众质疑和网络搜索:当公众的质疑和网络搜索趋于无限时,发现公众貌似强大的力量已趋向为0。大家开始明白,真实对于中国人或许……

  四、剧情收场:和谐社会可以意料到的的和谐结局,未曾意料到的嘉宾助演

  在真相已经憋死的时候,娱乐化解读就是对真相最好的祭奠。红会讳言郭美美,商红会忌谈郭美美……

  "王军是我干爸"有母作证;财富并非来自红会,解码财商的郎咸平作证;以前的一切言语都不作数,以专访中的故事为准!之前的表妹哪去啦?……撒谎在这里变得如此轻松,郎教授还为其加冕以"正义"的推手。

  郭美美撇清与红会关系,和谐社会意料之中; 郎咸平专访郭美美,意料之外!看了专访,客观说真的不怎么的。不只使我怀疑郎咸平先生的思维水准,甚至包括为人(一直以来认为您具备实事求是的大无畏人格品质)。

  显然,郎咸平先生此次友情出演,明显是受人托付,帮郭家二女正名的。以郭美美母女的细致妆容和表现来看,还有向娱乐界进军的新闻发布会之效(郭美美明确表示)。至于郎咸平先生有意转入娱乐界虽未明言,但动机清楚(不止我说,凤凰网:"郎咸平基本也算是娱乐圈的人了"),只是奉劝郎先生进入娱乐界后财经领域的事还是就别插嘴了。另外也提醒"解码财商"栏目,是不是该改名了?

  另外,观看专访视频,一个不属于理性范畴的想法很清晰:郎先生的细心苦心甚至违心照顾,二女幸福默契感性回应,好温馨般配的一家!或许剧情尚有期待空间。(纯属个人想法,未经考证,概不负责;如有事实相符,纯属巧合)

  五、一场暧昧乱剧,到底伤害了谁?

  郎咸平先生的友情出演就能帮郭家女正名吗?显然郎先生过于高估了自己!"确实是红会改革最大推手",一副无赖嘴脸!尽管客观上对于红会确实产生了社会触动,可如果事实混淆黑白不顾,所谓"正义"之路也无疑是通往地狱!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员,即使利益颠倒到我们一方,社会还是一样的不幸,不会因为我们而发生任何改变。公众利益固然重要,但如果用是非为代价,我认为不值!我们需要应该属于我们的利益,但我们更需要真实!

  如果只是郭美美个人虚荣导致无中生有,我想不仅红十字会应该起诉,而且国家也应该公诉郭美美,她对社会的严重损害显而易见。红会或应反省,可慈善无罪,郭美美绑架罪恶伤害了慈善,罪大恶极。我想,以案件的危害程度量刑,15年以上是必须的(还要灿烂得笑着计划进军娱乐界)! 如果中国
根本就没有红十字会,如果国家也没有,我们还有国家;如果国家也没有,还有人民!如果人民也已死,那我们也只有继续看剧,闹剧、悲剧、乱剧、伦理剧……,直到自己成为注定悲剧的主角,抑或慢慢等死!

  一场乱局,到底谁受了伤?深圳红会信任度降到最低点,7月社会捐款同比下降97%(凤凰网),全国红会情况皆然。红会的颓然并不能打动我们的心,可多少渴盼救助的人类双眸由此错过了希望而永远黯淡?中国红会或许应该反省很多,但慈善呢?可伤害全部要由慈善和无助的人类承担!

  六、剧场后台

  生命、是非、慈善……(一起起恶性事故,共和国京城的黑监狱,红会和郭美美的暧昧表演…… )被我们的社会玩弄于利益的股掌之间,佛祖、老天、上帝和马克思不得不紧急召
开联席会议,结论是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余音: 有消息称,原本在周五晚继续播出的宁夏卫视栏目《解码财商》遭遇停播,看来乱剧有意收场,希望……

大道至简之十五:找源头,步步深入分析

  通过读者的来信,我发现一些朋友对于趋势分析有畏惧感,感觉很难,无从下手。

  这一点,也是最初研究时最让我头疼的。面对一大堆问题,面对海量的信息,怎么去分析呢?这个切入点在哪里呢?既然是大道至简,有没有更简洁的办法呢?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自己迫切需要知道它的发展和演变,因为某个问题可能对自己非常关键和重要,那么,从哪里入手来作判断呢?

  写这个系列,用过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和论证非常方便,但这容易给人马后炮的感觉,很难令人信服,或者,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美国的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第一步分析:首先,谁最需要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谁最能从中获益最大。

  答案:首先是华尔街,其次是美国政府。这一点不用浪费时间表述了。

  第二步分析:谁能决定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推出?

  答案:美联储。

  那么,美联储会不会推出第三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第三步分析:美联储主席的个人性格和偏好。

  答案: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对大萧条,对通货紧缩有畏惧感,这一点,与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尔克先生有着天壤之别。这种性格本身意味着,伯南克对通胀的承受力要远远超过通缩,对通缩的恐惧感要远远超过通胀。也就是说,伯南克本人的倾向性至少是非常明确的。

  第四步:美联储呢?对照一下美联储的三大职责,再对照一下美国的经济现状,我们来看一下。

  先认识一个常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针对什么问题出台的?

  答案:债务。

  第五步分析:回顾前两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分别解决了哪些问题?

  A.第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是:两房债券危机。

  B.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是:美国国债。

  第六步分析:

  那么,美国最棘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了呢?如果没有,第三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没有必要出台了。如果有,就有可能。

  答案是:还有,而且,非常大的难题。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

  答案: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

  第七步分析:

  美国的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需要对应新一轮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缓解,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美国三个层次的债务危机,才算一一对应了,才算做到了"三位一体"才算圆满了。

  结论:美国只有再实行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算是真正圆满了。

  第八步分析:在何时推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解决。

  第九步分析:谁会反对美国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是:美国民众+除了美国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

  那么,美联储要出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就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记住,它一定不会在国人和全球反对与憎恨的洪流中出台这一政策。

  第十步分析:如何解决国内民众的不满问题?

  答案:让民众感觉到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比不出台对他们更有利。

  第十一步分析:怎么做?

  答案:让民众由于美联储不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而受损。

  第十二步分析:谁能做到?

  答案:华尔街。

  第十三步分析:华尔街会做吗?

  答案:它心知肚明得很。因为,这对它最有利。或者说,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会处处给美联储提供这方面的便利。

  第十四步分析:如何做?

  答案:做空股市、商品市场,让投资者受损惨重。我们知道,美国人不爱储蓄,主要是把资金放在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中获利。看看美国股市最近是以怎样的惨烈下跌的?当市场哀鸿遍地的时候,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走好,美国民众将求之不得。这就是时间节点的重要性。

  第十五步分析:美国以外国家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案:加重全球债务危机阴影。从欧债危机,到日本债务危机,再到美国债务危机,黑云压顶,仿佛天下塌下来了。由于美元是全球第一储备货币,很多国家忧心忡忡,担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就会从反对、仇恨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呼唤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扭转局面,从危机的乌云中解脱出来。这个时候,美联储才会响应全球人民的呼唤,果断地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何等有才啊!

  第十六步分析:更重要的促成美联储确定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或者说,当什么样的条件一旦具备,美联储必然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这个分析涉及到此前演讲中的内容,且内容太多,暂时不在这个系列中写。但可以讲明的是: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缺一不可),美联储将出台折中方案,即QE2.5;如果条件得到了满足,则美联储必然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结论:美国要做到三个层次债务危机的圆满解决,做到"三位一体",至少也应推出QE2.5,与当下最需要的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对接;如果另几个条件也同时满足,则必然推出QE3。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形式,推出之时也即条件满足之时,而且,无论哪种结果,都实现了与美国债务层次的全方位对接。

  我把这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写出来,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判断趋势有所帮助。还是那句话,研究趋势必须诚恳,必须能够沉下心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分析体系。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分析的结果就会时准时错,摇摆不定,跟瞎猜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

  做趋势研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怕错,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关键是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教训更容易帮助一个人成长。智慧的人不会活在错误的阴影中,而是从中积聚更智慧的能量,只有最愚蠢和狭隘的人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消耗自己原本就微弱的能量。因此,不要有畏惧之心,多积累,多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摆脱利益本身带来的局限性,保持内心的平静。大智慧者都不是那种狭隘、狂躁之人。就像《功夫熊猫二》中所寓意的: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接收宇宙的能量,变得非常强大(大意如此)。我是一个天生愚钝的人,也是在付出艰苦的努力后,才慢慢有些感悟的,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基础更有智慧的人而言,很多时候都是一点即通,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快会超越于我,而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中国需要大智慧的人,帮助这个民族规避大灾难……实现复兴……而不是把精力完全耗费在自己的几只股票中,无端地消耗自己。

  有朋友来信指责我的这个大道至简系列在教人投机,如果真是这样的效果,就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我会考虑永久性停止这个系列的写作。

全球股市暴跌源于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

  可以说,今年8月份的第一周,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最为惨痛的一周。不仅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出现暴跌,道琼斯指数累计跌幅达5.8%,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幅7.2%,纳斯达克指数更跌去了8.1%。随着美国股市暴跌,德国、英国、法国、亚太国家等股市暴跌无一可以幸免。

  同时,国际原油的价格一周也大幅下跌11%。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连续走低,美元及非美元的汇率大幅波动。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巨大震荡使得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简
称VIX指数)或"市场恐慌指数"攀升到35%(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该指数上升到100%)。全球市场波动和投资者紧张情绪逐渐在加剧。

  更为甚者,屋漏偏逢连夜雨,面对暴跌美国股市及脆弱的全球金融市场,在上个星期五美国股市收市之后,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评级展望负面,从而使得近百年来固若金汤的美国主权信用首次出现下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的理由是是国会与美国政府达成的提高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维持中期债务稳定举措。而且如果标普认为实际财政削减的力度不够、利率太高、或新的财政压力使政府总体债务负担轨迹高于标普设置的基准,标普还有可能在未来2年内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AA"。有市场分析表示,标准普尔举动,将再次引发世界对美债危机的担忧,增加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当前投资者信心将面临巨大考验。更有人认为,标准普尔的行动对当前脆弱的金融将造成沉重的打击,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爆发。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上一周全球股市暴跌原因是什么?是实体经济的衰退还是金融市场泡沫的破灭?是市场信用失灵还是国家信用危机爆发?是信用评级机构的招谣还是投资者恐慌?这次全球股市的暴跌及金融市场震荡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有哪些相同与不同?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会不会由此而引发?它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或亚太金融市场会造成多大冲击与影响?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深思的问题。

  有人分析认为,这次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市场出现巨大震荡,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心美国可能出现第二经济衰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确定的蔓延、日本和瑞士对汇市的干预导致金融市场利差交易的洗仓潮等;也有人这次全球股市的暴跌也有投资者的恐慌、国家信用的崩塌、政府决策部门的无能等原因,但这些都应该是表象,还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不过,在本文看来,所有的金融问题都是一个信用扩张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其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一旦过度,其金融危机爆发就不可避免。

  一般来说,金融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而不同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是对不同的信用进行不同的风险定价。比如股票是对上市公司信用的风险定价,债券是对债务人作用的风险定价,而存款则是对商业银行信用的风险定价等。那么,信用又是什么?信用则是一种承诺,是一种个人、企业、政府的承诺。由于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及个人、企业及政府之间的信用不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产品及工具。由于有了信用风险定价的金融市场,它就能够化解不同经济主体面对的金融约束并为其经济增长增添动力。可以说,在现代文明社会,金融神奇的功能就在于能够把经济主体的主观信用(这是无中生有的东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由于任何经济主体的信用都是主观的,它是要受到许多制度所约束的。如果这种信用一旦过度使用或超过了合理边界,金融市场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从世界历史来看,几百年来,为何金融危机会不断,无外乎都是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只不过不同的时期不同国家其信用过度扩张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就是以美国影子银行为主导的证券化的信用扩张体系突然崩塌,从而使得整个美国证券化市场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突然失灵、市场信用崩塌、市场流动性中断,并由此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危机(因为当时美国是全球规模最大、最为活跃及最为开放的市场)。

  为了避免全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风险,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各国对金融市场采取一系列的去杠杆化的方式(或缩小信用扩张的方式),国家也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重造金融监管的法律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欧美各发达国家基本都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比如目前有15-16万亿美元的"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大规模地流动。这就使得上一轮金融危机中的不少金融衍生工具不仅没有在这次"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减弱,反之又以新方式在金融市场中强化。比如当前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值达到600万亿美元,是全球实体经济的10倍以上。这不仅使得在金融危机后不少国家的股市及相关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并很快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比如美国股市指数快速上涨、中国房地产泡沫吹大等,而且这些快速流窜的资金也让全球金融市场的汇率、油价及大宗商品等价格造成极大波动,黄金价格飚升到历史以来最高水平。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与信用快速扩张有关。只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信用扩张主要以国家信用扩张的方式来进行而是与以前那样以市场信用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当信用扩张边界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需要或超过合理性边界时,泛滥的流动性一定会推高各种资产的价格,潜在金融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

  国家信用就是国家的一种承诺,无论是货币发行还是国债发行都是国家信用扩张的形式。一般来说,只要国家不灭亡,那么国家信用都不会出现太的问题。但是为何这次全球股市是由于"国家信用崩塌"所导致?或这次全球股市暴跌很大程度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美国债务协调闹剧所引发,尽管两者的国家信用危机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来说,由于欧盟国家体系内实现了统一的信用货币,但欧洲央行又不是这种欧元的最后贷款人,即各国政府不能够对其欧元信用作政治上担保。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差或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就可能过度使用欧元这种信用货币,并让其风险让其他国家来承担。这些国家过度发行主权债就是这种滥用欧元信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欧元体系来说,如果不解决信用货币的统一性及信用货币最后担保一致性问题,其欧元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或国家信用危机是个无边无际的问题,潜在金融风险只会这过程积累得越来越大。

  对于美国来说,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阻止了2008年下半年后美国流经进入全面衰退,但是它对美国实体经济增长所起到作用则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在完全开放性的美国金融市场,当美联储把大量的流动性注入金融市场及银行体系之后,这些流动性或是留在银行体系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或是流向各种资产,即让美国股市在短期内很快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或是通过美元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金融市场。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国内股市价格快速上升,也容易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美元全面贬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既是本币也是国际货币,美国的货币政策就是国内货币政策也是国际的货币政策。因此,美元汇率价格任何波动都会导致国际市场经济利益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一般国家信用的扩张本来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为只要美国不灭亡,这种国家信用就有国家政治来担保,但是当美国国家信用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信用时,美国国家信用出现问题或波动,都容易造成国际市场巨大震荡及其他国家不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提高债务上限博弈,本来其债务上限的风险远远低于日本等国,在当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提高债务上限也不是太不了的事情。但美国两个政党却因为政治考量互不相让,陷入僵局,把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演化成政治人物谋己的闹剧,把美国的国家信用作为一种儿戏或导致一场美国国家信用危机。再上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原本就薄弱,就业市场也萎靡不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度扩张国家信用就要面对巨大的危机,全球资金的流向就可能出现逆转。这不仅会出现挤出股市泡沫的股价暴跌,也可能导致美元利差交易洗仓潮而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巨大的震荡。而美国债务危机就是引发这次全球股价暴跌导火线。这次全球股市暴跌也应该是美国国家信用危机的开始。我们要密切关注这种态势会走向哪里。

  对于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对美国国家信用一种重新定价。这种举动对全球金融市场冲击不可低估也不要过度夸大。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家信用危机是否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是否会改变美国负债经济的增长模式。这两大方面变化将是决定了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何时才能够真正走出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困境。至于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是否出现,应该是为时尚早,我们要密切关注市场之变化。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困境

  对于人均资源贫瘠的我国而言,应该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利用,但事实上在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我国还是落后的。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比例:德国是69.69% ,日本是52.34% ,美国是43.01% ,我国是23.20% ,低于世界平
均值的32.04%。而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消费量的比例:日本是52.23% ,德国是47.53% ,美国是35.57%
,中国是20.67% ,低于世界平均值的32.33% 。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是靠消耗原生态的资源而实现的。


  再生铝产量占原生铝产量的比例表:

  世界平均值 33 %

  日本 再生铝是原生铝的186倍

  美国 93 %

  法国 89 %

  德国 59 %

  中国 6.41 %

  日本是世界上再生资源利用率最大的国家。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缺乏又多灾多难的小岛国,铸就了日本民族的极端式性格。 2000年,是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元年,颁布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废
弃物处理法修正案》、《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正案》、《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和《家电再生利用法》,该法规定汽车、电脑、金属制家具、子弹游戏机等19种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效能上要做到原材料的最大节约和使用寿命的最大化,还规定50种产品在设计工艺上做到再利用时拆解的方便,易于对各零部件的分拆分解。日本在资源再生的科技和生产工艺上可谓遥遥领先,对旧汽车座椅上的泡沫塑料进行重新加工处理后,又成为新车上的座椅。废塑料瓶经过加工提炼成颗粒聚乙烯,再经过制纤和织布,做成了西装、手套和领带等服装服饰。废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的再利用率达到99.7%,而另外的0.3%是灰尘。

  "天下无废物"是人类科学而完美的目标,阐明了高科技的伟大力量和无所不能的禀赋。任何废弃物和垃圾经过机器的粉碎、搅拌及高温处理后都能成为各种原料。很多国家对建筑工地必须具备将建筑废料再生成可用材料都在法律上做了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在拆解旧建筑时,在工地就安装废料的粉碎机,当场就进行机械处理那些废料,然后与新料搅拌后就可用于工地的新建筑上。这不仅科学地处理和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同时大大节省了废料的运输费,又避免了给社会带来废物运输的污染和影响。

  这种建筑企业与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融合为一体的实现,却是个系统的工程,这需要在法律、政府政策、技术和产业链安排等多方面上进行系统的配套。因而,只有将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持鼓励和大力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才能实现这些设计。

  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我国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行业仍处于相当低的发展水平,根本无法与国际企业抗衡竞争。大量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和利用而白白浪费掉。每年有大约3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80万吨废塑料、2000多万台废家用电器、电脑没有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企业没有得到制度上的支持,再加之行业标准、资金、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缓慢,步履艰难,企业技术改造长期处于半停滞状态。废纸的机械分选设备寥寥无几,废汽车的拆解没有正规流水线和设备,大件废钢铁解体仍采用氧割和锤砸,废有色金属多用人工拆卸,工艺流程落后,二次污染严重。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低,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状态。

  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仅有一部《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律与其它法律既不接轨,又宏观空洞,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并且也不是强制性的实体法律,很容易与实体法律发生冲突。政府支持循环经济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度还处于临时的应付状态,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化制度体系。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更不能与国际企业接轨,恶性竞争严重。

  我国政府对废料进口环节的监管却达到了极为苛刻的程度,监管的不规范、不科学和随意性,使很多具有官员权力的海外CCIC人员明目张胆地违法和腐败,竟向被检查外国企业的女职员提出"酒店开房,全套陪同"的非礼要求,并将之作为给予"许可证"的交易条件,否则就拿不到这个命运之神的证书。

  我国循环经济制度与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而制度建设应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位。

外储掌控下大盘就到处是机会

  这个跟下棋一样,拿到了外储掌控权,就像突然对方下起了让子棋,几个四四星位都让占了,那不就是到处是机会了?

  我粗粗鼓了一下,光周边可以操盘的国家,人口总数就要接近5亿:

  国家 人口

  巴基斯坦 150,694,740

  孟加拉 138,448,210

  泰国 64,265,276

  缅甸 42,510,537

  阿富汗 28,717,213

  尼泊尔 26,469,569

  斯里兰卡 19,742,439

  柬埔寨 13,124,764

  老挝 5,921,545

  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不存在海上主权争议,基本上有较为稳定的长期关系。可以把这些国家作为一个共同市场来考虑,就是通过外汇储备的运作,通过债务导向,建立一个周边的大市场。

  这些国家中以泰国GDP最高,总数3000多亿。9个国家加起来不到8千亿。以8%增长率计,每年新增GDP600多亿。

  我们以1/3的投入,即200多亿,促进这些国家发展保8%。

  这样一个马歇尔计划,打造周边市场,是外汇储备的一种用法。由于这些国家多半还是有物产的,还款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建议我国大量抛售美国债券

  当前,难以预料国际资本市场的震荡如何演化,因此,我们不要被各种国际机构上演的闹剧迷惑,也不要拿我国是长期投资美国债券说事,须密切关注我国花巨额外汇储备投资的美国债券市场,并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此,笔者建议外管局大量抛售美国债券。

  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巨大,据说比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还多,这对印发美钞的美国来讲不会容忍,会采取措施对付我国。现在,趁美国政府造舆论救市,我国需顺势而为,大量抛售美国国债,与其所持美国国债已成为吃利息的欠条,还不如承受折价抛售的损失,将美国国债大量兑现。

  我国大量抛售美国债券有得也有失。

  我国大量抛售美国债券得到的是——回笼美元现金。这样一来,我们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国际游资可能做空我国外汇市场准备弹药。

  无须讳言,这些年外商利用我国的开放政策,投资、游资频繁进出我国国门,无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形成的国际收支顺差中,外资企业和机构的资产占了大头,这种外汇储备构成给我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大量游资就可能故伎重演当年泰国的一幕,先推高人民币汇率,然后反手做空。因此,央行需掌握巨额美元现金,才能应对随时发生的紧急情况,现在持有的大量外国有价证券,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毫无用处。总之,要以不动用黄金储备为原则,保卫国家经济安全。

  同时,需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政府协商,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将持有的美国债券换成美元。因为当前对我国来讲,持有尽量多的美元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我国大量抛售美国债券失去的是——外汇储备真实地遭受损失。然而,在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相比,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新的货币战争正在打响

  在宋鸿兵眼中,这是一场新的货币战争。"无论如何,呼之欲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货币市场而言都是一种新的绞杀。"8月6日,正在香山闭关创作《货币战争4》的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接受北京晨报(微博)专访时说。

  他的新书的主题正是如火如荼的美债危机,他要"从各国应对美元危机的历史经验中拨云见日,寻找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出路"。不过,最近他的写作不断被来访的媒体打断,"都是美债惹的祸。"宋鸿兵说。

  "美国政府不到最后一刻不拍板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现内心的纠结"

  "美国国会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实际是一出政治双面秀。"宋鸿兵表示,美国政府不到最后一刻不拍板就是为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内心的纠结,释放出决心以实际行动改善赤字的信息,让国际投资者不要对美元丧失信心,"所以要把这出戏演得逼真,越逼真越好,为此,总统不惜与国会两党拍桌子、打板凳"。用宋鸿兵的话来说,这次美国国债上限问题的演变,就好像"在看好莱坞的一出大戏,不到最后一分钟,你不知道英雄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而对于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国际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美国丧失"3A"评级的时间点非常糟糕正值市场信心脆弱之际,将再次引发世界对美债危机的担忧。不过宋鸿兵却认为,短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糟糕。"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对美国国会两党分阶段上调上限的不满意和对未来美国财政赤字的警告。"宋鸿兵认为,未必会对美国有太大影响,也不意味着美国融资成本会上升。"持有美元的人不投资美国国债其实是没有出路的",因为美元作为全球基准货币的地位仍未改变。

  "美国债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将彻底葬送美元体系"

  "从长远来看,美国债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将彻底葬送美元体系。"宋鸿兵认为,美国国债作为全球货币储备资产,这个制度本身的设计一定会导致美元体系的崩溃。这是逻辑上的必然,没有办法通过美国经济增长来摆脱,"美元体系的崩溃是迟早的事情,而不是会不会的事情"。

  "一个国家以国债作为全球货币的基准,全球贸易在发展,势必要求美国不断向全球提供货币储备资产。但国债不能无限膨胀,因为你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宋鸿兵表示,美国国债增长的无限性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有限性形成了内在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最终会走向崩溃。

  在宋鸿兵看来,美国国债的上限问题会再现并逐步激化。美国现在的货币危机和财政赤字问题非但不会消失,还会与日俱增,"直到有一天大家意识到,美国国债将无法承担世界货币储备资格,那时候将发生根本性的货币制度改革,将以重大的美元危机作为改革的契机"。

  "QE3是对全球货币市场的新一轮绞杀"

  美国现在的货币危机和财政赤字问题让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呼之欲出,在宋鸿兵看来,除了推出QE3外,美国政府别无选择,"不推出QE3,美国经济很快会衰退,明年是大选年,奥巴马会施压让国会推出QE3"。

  QE3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QE3将再度让美元大幅度流出美国,全球其他货币被迫升值,并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而言,将再现QE2的效果,包括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出口受影响等"。

  一切都在按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预想的那样发展。8月3日起,瑞士和日本相继出手干预汇市,防止本国货币被动升值。而此前,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威胁到出口,韩国、新加坡、巴西等都采取了汇市干预措施,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宋鸿兵认为,这场新的货币战争的走向取决于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量",而无论这个量是否超过第二轮,对全球货币市场而言,都是一种新的绞杀。

  "大家都希望通过货币这种手段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把债务转嫁给别人"

  美国现在的货币危机和财政赤字问题引发了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而在宋鸿兵看来,自2008年起的经济危机仍未过去,只不过主权信用危机取代了金融机构的危机。

  宋鸿兵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QE3充其量只能延缓危机爆发的时间,使得危机的规模和烈度进一步提高。"大家都希望通过货币这种手段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把自己的债务负担转嫁给别人"。

  在宋鸿兵看来,2008年是金融机构的危机,现在则是主权信用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最大差别是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票来解决,而当政府印钞票这个行为本身出问题后,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的"。

  所以,一旦爆发主权信用危机特别是美国的主权信用危机,影响和冲击力会比2008年更严重。"欧洲的主权信用危机还是小菜一碟,如果爆发在美国,对全球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巨大"。

  "或者是中国的老百姓都在购买黄金,或者央行在秘密购买黄金"

  宋鸿兵通过《货币战争》高呼"美国人通过美元来绑架全世界",糟糕的是,事态的演变正越来越朝着宋鸿兵预估的方向发展。

  宋鸿兵表示,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一定会发生一场危机导致根本性的货币制度改革,"我们唯一不知道的是,美元危机什么时候爆发"。

  事实上,随着对美元风险担忧的加剧,自2011年起,各国大力增加黄金储备量。中国外汇储备虽然冠居全球,但黄金储备在世界只排到第六,为美国黄金储备的八分之一。

  宋鸿兵对此分析道,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央行已经从国内购买黄金,秘密增加黄金储备。宋鸿兵表示,中国是黄金第一生产国,近年来中国黄金并没有大量流出,"这说明,或者是中国老百姓在购买黄金,或者是央行在秘密购买黄金"。对于黄金能留在境内,宋鸿兵很欣慰。

  "还有一种可能,央行并没有增加黄金储备。"宋鸿兵表示,"从我的理解来看,央行仍然认为美国国债是一种更安全的资产,流动性更高。他们不认同黄金储备的理念,不认同黄金将成为未来主要货币储备资产,如果他们坚持这种观点的话,最终为此买单的将是老百姓。"

名経営者管仲

 管仲がそのような力を発揮した事例をいくつか、『管子』の中から拾ってみよう。

【ケース1】米価平準の計

 ある年斉の国内で、西部は水害に遭って米価が暴騰し、東部は豊作で暴落し、東西で実に10倍も格差がついた。これをならすにはどうするか。

 管仲が実施したのは新税である。しかも新税は米で納めさせることとする。すると、西部の税負担は東部の10分の1となり、東部には大量の安い米が集まることとなる。これを西部に送ってその飢餓を救うのである。

 ここでの管仲流のポイントは、米を強制的に供出させるのでなく、自然に安い米が集まってくるように仕掛けを構築するという点である。これなら納税者も大きな負担感を味わうことなく、一部はむしろ得したような気分となったであろう。

【ケース2】権威換金の計

 周王に挨拶に行くのに、覇王としてそれなりの手土産がいる。その財源をどう捻出するか。

 管仲が考案したのは、斉の特産物である玉璧を諸侯が周室に朝貢する際に献上せよと、周王から諸侯に布告させることである。周王の布告の後、諸侯は争って玉璧を斉から買い求めざるを得なくなり、その結果、覇王たる桓公は諸侯に数倍する貢物を持って周王に朝見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のである。これは権威を金に換える計略である。

 管仲はブランド化戦略を考えていたといってよい。セレブの誰々が使っているというようなやり方と似ている。

【ケース3】経済戦争の計

 隣国魯にある梁の村は戦略上大事な位置にあるので、何とかこれを支配下におきたい。なお、魯梁は厚絹の産地である。

 管仲はまず桓公に、厚絹の服を着、臣下や人民にもそれを奨励し、原料はすべて魯梁から輸入させることとした。すると魯梁の村は厚絹産業が一大ブームになって、人民は農耕を放棄して厚絹作りに熱中した。管仲はそれが行き渡った頃合を見計らって、今度は桓公に臣下や人民に対し薄絹の着用を義務づけさせ、かつ魯梁からの輸入を禁止した。こうなると魯梁の人民は一挙に農作に転じることもできず、食糧価格は暴騰して餓死者が続出した。こうして三年を経て魯梁は斉の属国となった。

 植民地をモノカルチャーに縛りつけ、その生殺与奪の権を握るようなもので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