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2日援引日本《东京新闻》的内容报道说,已故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日前对北韩的三代世袭深表质疑。
据《东京新闻》报道,金正男1月3日发送给本社的邮件中表示:"如果有正常思维,就不会容忍三代世袭。(父亲)37年的绝对权力如何让一个仅有两年(接班教育)经历的年轻接班人继承下去令人质疑"。
金正男还推测称:"北韩将年轻的接班人当作象征性人物,而实际上可能会由现有的领导班子掌权。"
金正男自父亲去世后对北韩体制及世袭提出看法,这还是第一次。去年1月,金正男在中国接受《东京新闻》采访时曾反对北韩的三代世袭称"毛泽东主席也没有进行世袭",但又表示"如果是内政需要则接纳"。
该报说,金正男在去年12月19日北韩发布金正日死亡消息后通过邮件的采访中表示:"出于对人身安全的考虑,不会接受采访。"另外,金正男没有提及是否参加去年年末举行的父亲遗体告别仪式一事。
2012年1月12日木曜日
美国:推陈出新
2011年,美国航天活动总体讲比较顺利,发射了不少新型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最后3次发射后全部退役,"国际空间站"也基本建成。美国 "信使"号和"黎明"号探测器分别进入水星和灶神星轨道,顺利发射"朱诺"、"圣杯"和"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并把第2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送入轨道。
俄罗斯 "联盟"火箭。
航天飞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是人类太空梦想的集中体现,它的退役是一个时代的终结。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一年的给养和大量零备件。
14天后,"阿特兰蒂斯"号安全着陆,随后退役,被送到美国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游客中心展出。自此,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在空间探测领域,美国依然保持着其长久以来的领先地位。3月17日,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成功进入水星轨道,从而成为世界上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开始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7月15日,首个采用离子推进技术完成实用型科学探测任务的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灶神星小
行星轨道,成为首个对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进行探测的空间探测器。11月26日,美国发射了"火星科学实验室",它所携带的美国第3代火星车"好奇"号将于2012年8月采用"空中起重机"技术在火星表面着陆,"好奇"号采用核能驱动,可大大增加的行程和使用寿命。
另外,2011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多颗军用卫星,包括首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首颗"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和"战术卫星-4"试验通信卫星等。
虽然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无人撼动,但目前美国最大的软肋是航天飞机退役导致的天地往返运输器的"断档",所以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是美国的当务之急。
俄罗斯:失败连连
2011年,俄罗斯航天活动遭受严重打击,多次发射失败。2月1日,俄罗斯用"隆声"号火箭发射"地球-IK-2"军民两用测量卫星时失败。8月18 日,俄罗斯用"质子-M"火箭发射"快讯-AM4"新型通信卫星时失败。12月23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发射"子午线-5"时失败。
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货运飞船成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主要交通工具。8月24日,俄罗斯"联盟-U"火箭在发射"进步M-12M"货运飞船时,由于火箭燃气输送管路堵塞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是该火箭在30年发射史上第一次出现失败,这使国际空间站原定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发射计划被迫推迟。
此外,俄罗斯在11月发射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但由于"火卫一-土壤"升空后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并有可能在2012年1月左右坠入地球。
俄罗斯航天在2011年的发射次数虽然仍居世界第一,但多次出现发射失败,这对俄罗斯航天业是个沉重打击,对2012年的发射计划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创新不足使得俄罗斯后劲不足,"光吃老本"是不行的。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后将把重点由载人航天转移到人造地球卫星方面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欧洲:平淡无奇
2011年,欧洲没有影响较大的新型航天器入轨,但所有发射都取得成功,唯一的亮点可能要算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入轨。
10月21日,欧洲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由俄罗斯"联盟-2.1b"火箭发射,拉开了正式建造"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星座的序幕。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有"欧洲版GPS"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外,第四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预计会于2014年开始运作并在2019年完工。
一直以来,欧洲在人造卫星方面强调独立自主,但在载人航天方面还是以国际合作为主,而在空间探测近年没有大的举措。
"好奇"号火星车。
中国:大放异彩
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圆满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在 2011年的发射次数多达19次,居世界第2,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另外,"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从月球轨道出发,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远的拉格朗日2点环绕轨道,这对促进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最重要、最复杂、影响最大的航天活动是实施首次难度极大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它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建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9 月29日,我国先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全新的载人航天器。11月1日,我国又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圆满实现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以后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把循序渐进与跨越式进步、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全面发展与重点打造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人造卫星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且应用广泛,而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的稳步发展更是影响巨大。
2011年,美国航天活动总体讲比较顺利,发射了不少新型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最后3次发射后全部退役,"国际空间站"也基本建成。美国 "信使"号和"黎明"号探测器分别进入水星和灶神星轨道,顺利发射"朱诺"、"圣杯"和"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并把第2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送入轨道。
俄罗斯 "联盟"火箭。
航天飞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是人类太空梦想的集中体现,它的退役是一个时代的终结。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一年的给养和大量零备件。
14天后,"阿特兰蒂斯"号安全着陆,随后退役,被送到美国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游客中心展出。自此,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在空间探测领域,美国依然保持着其长久以来的领先地位。3月17日,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成功进入水星轨道,从而成为世界上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开始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7月15日,首个采用离子推进技术完成实用型科学探测任务的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灶神星小
行星轨道,成为首个对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进行探测的空间探测器。11月26日,美国发射了"火星科学实验室",它所携带的美国第3代火星车"好奇"号将于2012年8月采用"空中起重机"技术在火星表面着陆,"好奇"号采用核能驱动,可大大增加的行程和使用寿命。
另外,2011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多颗军用卫星,包括首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首颗"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和"战术卫星-4"试验通信卫星等。
虽然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无人撼动,但目前美国最大的软肋是航天飞机退役导致的天地往返运输器的"断档",所以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是美国的当务之急。
俄罗斯:失败连连
2011年,俄罗斯航天活动遭受严重打击,多次发射失败。2月1日,俄罗斯用"隆声"号火箭发射"地球-IK-2"军民两用测量卫星时失败。8月18 日,俄罗斯用"质子-M"火箭发射"快讯-AM4"新型通信卫星时失败。12月23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发射"子午线-5"时失败。
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货运飞船成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主要交通工具。8月24日,俄罗斯"联盟-U"火箭在发射"进步M-12M"货运飞船时,由于火箭燃气输送管路堵塞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是该火箭在30年发射史上第一次出现失败,这使国际空间站原定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发射计划被迫推迟。
此外,俄罗斯在11月发射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但由于"火卫一-土壤"升空后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并有可能在2012年1月左右坠入地球。
俄罗斯航天在2011年的发射次数虽然仍居世界第一,但多次出现发射失败,这对俄罗斯航天业是个沉重打击,对2012年的发射计划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创新不足使得俄罗斯后劲不足,"光吃老本"是不行的。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后将把重点由载人航天转移到人造地球卫星方面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欧洲:平淡无奇
2011年,欧洲没有影响较大的新型航天器入轨,但所有发射都取得成功,唯一的亮点可能要算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入轨。
10月21日,欧洲首批2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由俄罗斯"联盟-2.1b"火箭发射,拉开了正式建造"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星座的序幕。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有"欧洲版GPS"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外,第四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预计会于2014年开始运作并在2019年完工。
一直以来,欧洲在人造卫星方面强调独立自主,但在载人航天方面还是以国际合作为主,而在空间探测近年没有大的举措。
"好奇"号火星车。
中国:大放异彩
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圆满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在 2011年的发射次数多达19次,居世界第2,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另外,"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从月球轨道出发,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远的拉格朗日2点环绕轨道,这对促进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最重要、最复杂、影响最大的航天活动是实施首次难度极大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它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建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9 月29日,我国先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全新的载人航天器。11月1日,我国又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圆满实现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使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以后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把循序渐进与跨越式进步、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全面发展与重点打造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人造卫星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且应用广泛,而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的稳步发展更是影响巨大。
凤凰卫视1月11日《军情观察室》,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鼎盛:各位好,欢迎收看《军情观察室》,我是马鼎盛。我们一起回顾七天来的国内外军情大事。美国公布了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战略报告,暗示美国将削减军费,裁军12万,减少欧洲驻军,加强亚太的军力,锁定伊朗、朝鲜,防范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预测今年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向日本巡视船开炮,中国武装人员还趁机登岛。美国战略专家引用中国的网路消息说,解放军在大连附近试射6枚巨浪-2的洲际核导弹。美国传媒炒作中国准备核大战。
还有菲律宾巡逻舰闯进中国南海九段线非法所谓巡航,还倒打一耙,提抗议妄图阻挠中国舰船巡逻领海。
这金正恩多次巡视装甲兵演习,亲自驾驶坦克,强化先军政治。
我们请来北京、台湾的军事专家和香港的军事评论员一起分析解读。下面送出军情速递。
马鼎盛:第一条,菲律宾妄图阻挠中国舰船巡逻领海。今年1月8日菲律宾向中国提出所谓抗议,说一艘中国军舰和两艘船只上个月在南海的仙宾礁,菲国伪称作是"萨拜纳礁"在这海域似乎只是路过,说是侵犯了菲律宾领海,菲律宾海军派巡逻艇和空军飞机一直远距离的监视中国船只,中国1990年代和2011年,曾在仙宾礁上设置标志和建筑物,后来被菲律宾非法拆除。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以及印尼等国都非法侵占中国的南海岛礁,美国则借口保护航行自由,对菲律宾等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国则主张南海历史问题应该由有关国家谈判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介入。
我们知道,菲律宾巴拉望以西约110公里的仙宾礁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军民舰船定期巡逻是维护国家合法权益,菲律宾所谓抗议是颠倒是非。1月6号,菲律宾向美国买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闯进了中国南海九段线,非法巡逻。解放军应该严加防范。
金正恩再次视察甲兵演习亲驾坦克
马鼎盛:金正恩再次视察装甲兵演习,亲自驾驶坦克。朝鲜电视台1月8日播出了新领导人金正恩1月5日视察装甲部队。金正恩驾驶坦克,沿路观摩射击演习。金正恩元旦刚刚视察过105坦克师,检验机动训练的战备能力。北韩宣传说,朝鲜军能在三天就打进首尔,在人民军坦克演习的公路旁,有春川到釜山374公里的路标。可见,朝鲜是坚持先军政治的国策,备战意识浓厚。
据韩国的媒体报导,北韩的宁边轻水反应堆大爆炸,这个谣言四起,说外泄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正迅速的向首尔飘移,这谣言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迅速的在证券界传开,受此影响,总市值列世界17位的首尔股市是暴跌。
朝鲜国家电视台播放有关金正恩纪录片
1月8日,朝鲜国家电视台播放有关金正恩纪录片,介绍他过去指导军队及各部门情况,纪录片播放了金正恩驾驶坦克、骑马画面,称他很早就显出统帅全军能力。
俄称以色列向中国转让贫铀弹技术
马鼎盛:第三条。俄罗斯说,以色列向中国转让贫铀弹技术。俄国的媒体宣称,中国在研发军事装备时广泛的使用以色列的军事技术。西方估算,以色列对华军售,每年近两亿美元。最重要的是歼-10歼击机,他们说以方是提供了"幼狮"飞机的方案和样品,还转让了惯性导航系统,电子战设备及机载雷达。
中国从以色列引进了怪蛇-3空对空导弹,并仿造了霹雳-8导弹,以色列还提供了更先进的怪蛇-4空对空导弹,可能还转让了生产技术,说中国的W-30、W-50战术无人侦察机的原形原来是以色列的"搜索者"。
中国还引进了约200架"哈比"反辐射无人攻击机。他们说中以合制的"黛利拉"反辐射巡航导弹,代号是STAR-1,让贫铀弹、穿甲弹技术,让中国生产 120毫米和15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弹。美国专家就说了,中国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的基础也是以色列的导弹。以上传闻查无实据。
军情叠报
美太空战机监视中国天宫一号可随时发动攻击
解说:环球网报道,去年美国成功发射第二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军方说是为试验新型航天器的各种技术,但日前美国的《航太》杂志报告称,X-37B或许正从事监视中国空间站的雏形即"天宫一号"的间谍任务。
美国《航太》杂志称,X-37B与天宫一号有共同之处,它们基本上每绕地170圈,便会有一次相向或者相背,聚合或分离动作,时间差不超过19 秒。X-37B可以利用每次相交对天宫一号进行侦测,X-37B的公开目的,是测试新的航太技术。但有人猜测,X-37B蕴含潜在的军事能力。伊朗媒体甚至称其为"秘密太空战斗机"。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所有航天器都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能,中国的航太技术也不吃素。
印度在中巴边境修建战略隧道准备边境一战
解说:俄新网报道,印度计划在靠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修建11条战略意义的隧道,改善交通和军队动员,以及武器装备的运输,在北阿坎德邦还将修建两条隧道以发展交通,隧道总长度89公里,喀什米尔地区的两条隧道正在建设中,长度分别为12公里和6.5公里。
此外,"印度边境道路组织"还将对位于印度喀什米尔以及锡金地区的其余九条隧道进行可行性研究。印度开始设计另外九条隧道,包括与中国的藏南地区,隧道长25公里,印度主要通过直升机向该地区运送兵力和补给。此外,印度计划在与中国接壤的锡金地区修建两条隧道,这些在山区修建的隧道,气候严峻、地形复杂。查漠喀什米尔邦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中国重视到印度保障边境交通顺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将首次参加环太演习宣示太平洋海权
解说:俄罗斯海军六号宣布,将于今年六月至八月首次派军舰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2012"军事演习,俄方将派"快速"级导弹驱逐舰拖船和油船各一艘,除俄罗斯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等12个国家也将参加演习,演习共出动六艘潜艇、39艘舰船,200架飞机、近 1200名海军。"环太平洋"系列演习,从1971年起举行,由美国主导,起初每年举行一次,主要针对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苏联解体后,演习改为两年举行一次,俄罗斯曾派遣军事观察员,观摩演习。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中国应该派军事观察员,到场观看演习,判断其针对性。
韩国组建夺岛舰队与华争夺苏岩礁
解说: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国会通过的2012年政府预算案中,防卫事业厅的前期研究预算,为43万美元,从明年开始筹备,保卫独岛和离于岛海上战略加强方案的具体事项。
最终目标是建造有两艘神盾级导弹驱逐舰、三艘KDX-2,两艘警备舰和两艘潜艇组成的独岛离于岛舰队,目的是为应对与中国和日本的领土争端。包括中韩争议的黄海苏岩礁,并计划在五年内,向该舰队投入约56亿美元。该舰队将部署在即将于2015竣工的济州海军基地,反观北京对黄海方面的岛屿主权争议始终采取低调态度。
美国:连射六枚巨浪2 中国准备核大战
解说:据美国《华盛顿时报》1月4号消息,美国战略专家费舍尔引用元旦期间中国的网路军事论坛上,充斥消息说,解放军在大连附近试射六枚"巨浪 -2型"导弹,他说这些传闻好像是真的,费舍尔不但假戏真做,更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到解放军连射六枚"巨浪-2型"导弹,是由一艘导弹潜艇发射了全部六枚"巨浪-2型"导弹, 或是由两三艘094核潜艇承担发射任务。
总之中国军方证明,能够以接近作战时的频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094型潜艇已做好威慑巡逻任务的准备。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则表示"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监视巨浪-2的进展,一旦完成试射和部署,巨浪-2和晋级潜艇组合,就将组成中国真正的海基震慑力。"
马鼎盛:刚才那个片断我们请来北京的军事专家李晓宁,和他一起谈一谈到底是怎么回事。晓宁你好。你看看这个什么狂射六枚巨浪-2导弹是怎么回事?
美国对华核敏感妄测中国试射6枚巨浪2
李晓宁(中国军事观察员):耸人听闻。第一个,他们说在大连射击,这种试验,这么大的导弹,而且很重要的战略武器,跑到大连去射,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试验场合不能搁在居民稠密区,万一有问题麻烦了,而且周边国家都会有问题的。
再一个,一次射6枚干什么呢?既然你说不成熟,既然不成熟,那一下发6枚干嘛,都很贵。你要试验有问题,就一枚一枚的射。我认为现在美国也好,还有咱们所谓的一些军事评论员总是耸人听闻,因为现在接近大选期总要制造一些美国要压制中国的理由,使新竞选的总统支持力有所增强。我是这么看的,这个完全无稽之谈,我是不这么认为。
巨浪导弹被炒作狂射中国核武深藏不露
马鼎盛:晓宁是从军事上的角度,武器装备的角度上说不可能。但是我是从美国的角度,他要考虑。因为中国是后发制人,如果中国一旦使用核武器,一定是铺天盖地的有多少发多少,所以连射6枚,在美国来讲,他的判断是应该有的,就不知道是残存的一艘核潜艇齐射6枚呢,还是两艘或者三艘核潜艇一起射。总之美国是认为中国如果反击,是要打掉美国48个城市,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核武器是严密监视,而且是相当的忌惮。这就显示出中国的战略核武器有这个威慑力。
下面我们看一看另外一个新闻,日本说中日今年在钓鱼岛必战。看看。
日本预测今年中日钓鱼岛海战中方斥儿戏
解说:日本《产经新闻》预测,今年中日在钓鱼岛爆发军事冲突,报道假想称,中国渔政船向日本巡视船开炮,中国武装人员还趁机登岛,对此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这种推演离谱得像游戏。该报道预想在今年十月,日本海上自卫队侦察机发现驶向钓鱼岛的中国渔船队,搭载机关枪和直升机的中国渔业监视船渔政 310,从众渔船的缝隙穿出,向日本巡视船开炮。
约有十名持自动步枪的中国船员趁机登上钓鱼岛,在中国渔政船背后,由数艘中国军舰掩护,日本海军也出动护卫舰,但是美国爆发更大的战斗。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的渔船,三号被香港特区当局阻止,放弃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表明北京对钓鱼岛问题,一贯的克制态度。"产经新闻"预测,中日钓鱼岛开火的设想,是信口开河。
马鼎盛:日本有媒体预测说,中国和日本今年要开战了,就为了钓鱼岛。我们就请来台湾的军事专家亓乐义先生。亓乐义,你看看,如果日本和中国为钓鱼岛开火,台湾怎么判断呢?
日本右翼:中国必有一战积极备战官方只作不说
亓乐义(台湾《防卫白皮书》咨委):日本杂志有披露中日终究一战,这是在为钓鱼岛的问题上必有一战。其实,这个应该就是日本民间历史的情结,挥之不去的历史情结,日本确实民间有这样的一种情结在,总认为中国强大了,就必然会对日本实行报复,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尤其是日本退役的右翼将领,非常的强烈。其实这种观感在2000年就有了,这些右翼的退役将领甚至于都预判2015年中日必有冲突,也许是这种战争形态,但是必有一战,必有冲突。
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官方,我们还并没有发现有这样的确凿说法,但是我们从日本官方近几年的兵力部署,我们可以看得到,第一个部署就是强化岛屿的战备应急能力;第二,他填补从冲绳到台湾之间的战略空隙,一些岛屿已经驻防了监侦的设备在里头,看起来日本是有这样的忧患意识,绝非空穴来风。
日本唯恐中国军民联手登钓鱼岛
马鼎盛:这条新闻我们要看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的国力、经济力和军事力量是不断地强大,中国的海空力量对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的巡逻是势在必行。那么日本方面如果是抗拒,双方擦枪走火,或者有冲突,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如果一旦有冲突,中国要掌握主动权,而且要首战必胜,必须占便宜,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台湾什么态度呢?台湾马英九曾经也派军舰到钓鱼岛十二海里的地方进行巡逻,所以大陆和台湾方面,联手在钓鱼岛方面进行登陆的可能性,我们要争取,这也是三通、四通的必需。
下面我们要看看另外一个焦点,就是美国的一个新的政策,是不是要剑指中国?
美裁军减军费弃冷战策略返亚洲不打大仗
解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蒲赛公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在未来十年里,把国防预算支出削减四千八百七十亿,奥巴马相信,在裁军八到十二万后,将能凭借较小的传统地面部队,确保美国安全,所谓美军重返亚洲。奥巴马说"我们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事后,将能凭借较小的传统地面部队确保我国安全,我们将继续扬弃冷战策略,美军将保持敏捷灵活,以及准备全面应付紧急局面,和威胁的能力。"美国防长帕内塔说,美国将在太平洋和中东地区部署一支较为小型,装备精良,而又随时可出动的联合作战部队。
马鼎盛:美国新战略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西兵东调,第二条是削减军费、裁军,第三条是以小打大,只要是海空一体战,陆军要缩减,看他能不能搞定亚太,能不能剑指中国,继续围堵中国,等会我们请来台湾和北京的专家和香港的军事评论员一起探讨。 米尔军事论坛 bbs.junshijia.com
马鼎盛:美国这个重返亚洲的新政策,又是西兵东调,又是裁军,又是减军费,我考虑可能他是搞定了俄罗斯了。所以俄罗斯首次参加所谓环太的演习,剑指何方呢?我看对中国是有威胁,当然他说对伊朗、朝鲜都是密切注视。所以我们请来台湾的亓乐义,和北京的李晓宁,一起分析。亓乐义先生,请你先讲一讲你怎么看美国这个新的环球战略?
美国:军队小型精干重点应对亚太危机
亓乐义: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1世纪国防优先战略报告,这个报告确实不同凡响。我们认为有可能是推动美军第二次的军事革命。在这个过程中间,他的设想我觉得有两个特点可以值得一提,第一个特点,他威胁的对象把他侧重在亚太跟中东地区;第二个特点,建立一个小而精的国防军事武力。
怎么去建立?这里面很有意思,他有两个重点,我觉得第一个重点,这两个都是一个技术的支撑,第一个重点是要强化情报监视侦察技术的支撑能力。你可以看到在报告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描述。第二,太空跟网空这两个领域,把它有效的结合。
这是两大技术的支撑,至于怎么做,其实已经有一个现例,在去年春,美军击毙本拉登,就是一个最成功的范例。美国自称击毙本拉登是二次大战以来美军最有效率的一次军事行动,小而精、快,整个行动准备了十年之久,他的情报监视侦察前置的时间有十年,但是整个行踪只有38分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所以未来这一个军事战略的调整,完全是要走向一个奥巴马谈到的快速、弹性、灵巧的、国防的发展方向,侧重于快速、弹性、准备,全部到位。这是未来美国发展的方向。
马鼎盛:请问李晓宁,你看美国新战略,他有一些什么新的武器装备去配备,又有一些什么新的战术运用呢?
美国调整战争形态:面占领转向点控制
李晓宁:奥巴马这个报告体现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第二阶段,一个很重要阶段的转变。由战略性的战争向控制性的战争转变。利比亚战争时期,他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试验,用很小的兵力,很灵巧的、很灵敏的情报系统来控制很精确的打击,获得更大的战争红利。
像以前战略性的战争是成本非常高的,现在对全球有170多个控制点,今后可能还会增多。尤其对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实施有效控制。比如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之类的,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地方实施控制性打击来实行他更多的战争红利。
因为战争性战争中间,这十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现的,驻军完了以后,再是对地面部队进行有这种老式的打击是劳民伤财的。武器现在是最好的,但是战争红利是最小的。控制性战争,卸任的盖茨已经做过描述,在西点军校讲话中,现在这个新的国防政策报告中,是美军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今后还会看到美军还有重大的改变,尤其是海空,以及远程打击兵力和侦察情报方面的能力会大大增强。
美战略收缩移师亚太利用群小堵中国
马鼎盛:两位说的非常好。我做一点小小的补充。美国这个新战略必须有一个巧实力的运用,他不打头号,即使是打朝鲜、打伊朗,更甭说是对中国动武,都是让一些小的、中的在前面,或者让日本先动,韩国先动,甚至让台湾地区和中国对碰,甚至连菲律宾这样的小国也不放过,让他们和中国去纠缠,他坐收渔利,但是也不能白用人家,他可以用武器去支援,或者是卖,或者是送,或者是半卖半送。总之,他是要用这个C4IRS来统筹他的武器装备,在他的所谓盟国当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对伊朗、对朝鲜、对中国的一个控制力量,主下力量和打击力量,这是他的新战略的核心部分。
再请教亓乐义,美国既然又不打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又要快速赢,又要全球达到,他有什么招数啊?
美国战争设计:遏制大战助盟友打赢地区冲突
亓乐义:美国现在实力已经可以应付一场大战,已经足够,他特别表示了,继续维持核战略的、核威慑的优势;第二,但他这边有一个重点,除了大战的基本实力之外,更侧重在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跟突发冲突,这是他未来的一个重点。怎么来做呢?因为这些突发事件都是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当然除了美国本土之外,都是世界各地发生的,所以美国就必须要做出在外部环境中的军事存在的调整,他叫做建构一个稳定而弹性的军事存在。这怎么做呢?很有意思,以前的美军都是在各个地方设立一个藏弹性的基地,这个成本又高,花费又大,而且当地国家的人民还反抗,所以以后他把它调整,提了一个概念叫循环的部署。循环部署的概念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后靠双边跟多边的联合训练来维持美军在这个地方的军事存在。弱化了在当地的基地驻防,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提升它盟友的军事能力,既然盟友有能力了,就要负担更多的责任。美国就相对减轻他的压力,所以这是一个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马鼎盛:请问李晓宁,美国这个新战略,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美国海空一体抗华中国转向反控制作战
李晓宁:第一,要认真的理解这个新战略的主要战略目标和他事实目的途径与手段,这个是在中国的军事领导人,甚至搞国际政治的人都应该仔细去研读的。另外,美国这次因为是控制性的战争转变,他转向海空力量,尤其以海基攻击为主要的支撑点。因为海基的自由度高,你要在路基,要找跟自己的盟友国家签订双边协定,这是很麻烦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军队卷入战争中间去冒这种风险。海基有一个前进支撑点,攻击前进支撑点,消除自己的威胁,以自己的威慑力能覆盖对自己产生强烈控制的前进基点,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另外,F-35和F-22,美国大幅度的削减生产,大量使用无人机,用新的一种战法,包括海军的滨海战斗,很多新的导弹武器发起攻击,实施控制。对这些地区的反控制手段也要进行研究,还有一些武器要进行研发。同时控制,你控制我,我也控制你。产生的威慑力是不一样的。像我刚才说的几个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航道,还有对中国命运攸关的地方,还要加以注意。
另外,我们自己国土很大,还有很多重要的物流集散地,还有一些需要防御的力量,随着美国战略的报告转移变化,我们的反控制能力要加强。马先生,我是这样看的。当然今后还会不断的发展。
解放军苦练后发制人捕捉战机
马鼎盛:两位说的非常好。谢谢台湾的亓乐义和北京的李晓宁。我看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中国怎样应对呢?其实应该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不管你美国怎么样,我有三板斧,第一板斧,美国如果亲自和我拧,我有核导弹,可以后发制人,使你受到不可忍受的打击,这一条是肯定的,那就要有经常的核试射,不然人家不知道和不相信你敢用;
第二,如果是美国用常规战争来威慑中国,也无非是航空母舰,两栖登陆。我就用弹道导弹把你阻拦在1500公里到3000公里之外,而且用攻击性核潜艇摆在封锁线,不让你靠近中国国门。然后如果你是要用所谓巧实力,搞一些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等,这些国家来折腾中国,中国就军民联防,对这些小国家也不能放过,捕捉战机,只要好打,只要能打赢,那就打则必胜。
怎么打?先拿渔船民船在中国的38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来回的巡弋,后面就是渔政船,就是海巡船,都是有武装的,再后面就是武警、解放军,而且有海空军的后盾,都是常备不懈,用军民联防的大规模演习经常显示中国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决心。大的、中的、小的都不放过,这样就能在美国的新战略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密切关注朝鲜新核试
马鼎盛:有网友引用韩国的新闻说,朝鲜又可能在今年进行新的核试,和远程导弹的试验,我也认为这有可能,不要说韩国害怕,中国也不愿意,所以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他要试验的怎么办?这朝核六方会谈还进行不进行?如果他试用这个远程导弹,这个从日本经过,或者是威胁了关岛,或者是怎么样,中国又有一些什么应对,甚至是军事的应对,这些都要常备不懈。
马鼎盛:《军情观察室》今天又了尾声,我们送出MTV台湾的木兰小快步是女兵,大家欣赏。下个礼拜同样时间,我们再见。
马鼎盛:各位好,欢迎收看《军情观察室》,我是马鼎盛。我们一起回顾七天来的国内外军情大事。美国公布了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战略报告,暗示美国将削减军费,裁军12万,减少欧洲驻军,加强亚太的军力,锁定伊朗、朝鲜,防范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预测今年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向日本巡视船开炮,中国武装人员还趁机登岛。美国战略专家引用中国的网路消息说,解放军在大连附近试射6枚巨浪-2的洲际核导弹。美国传媒炒作中国准备核大战。
还有菲律宾巡逻舰闯进中国南海九段线非法所谓巡航,还倒打一耙,提抗议妄图阻挠中国舰船巡逻领海。
这金正恩多次巡视装甲兵演习,亲自驾驶坦克,强化先军政治。
我们请来北京、台湾的军事专家和香港的军事评论员一起分析解读。下面送出军情速递。
马鼎盛:第一条,菲律宾妄图阻挠中国舰船巡逻领海。今年1月8日菲律宾向中国提出所谓抗议,说一艘中国军舰和两艘船只上个月在南海的仙宾礁,菲国伪称作是"萨拜纳礁"在这海域似乎只是路过,说是侵犯了菲律宾领海,菲律宾海军派巡逻艇和空军飞机一直远距离的监视中国船只,中国1990年代和2011年,曾在仙宾礁上设置标志和建筑物,后来被菲律宾非法拆除。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以及印尼等国都非法侵占中国的南海岛礁,美国则借口保护航行自由,对菲律宾等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国则主张南海历史问题应该由有关国家谈判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介入。
我们知道,菲律宾巴拉望以西约110公里的仙宾礁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军民舰船定期巡逻是维护国家合法权益,菲律宾所谓抗议是颠倒是非。1月6号,菲律宾向美国买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闯进了中国南海九段线,非法巡逻。解放军应该严加防范。
金正恩再次视察甲兵演习亲驾坦克
马鼎盛:金正恩再次视察装甲兵演习,亲自驾驶坦克。朝鲜电视台1月8日播出了新领导人金正恩1月5日视察装甲部队。金正恩驾驶坦克,沿路观摩射击演习。金正恩元旦刚刚视察过105坦克师,检验机动训练的战备能力。北韩宣传说,朝鲜军能在三天就打进首尔,在人民军坦克演习的公路旁,有春川到釜山374公里的路标。可见,朝鲜是坚持先军政治的国策,备战意识浓厚。
据韩国的媒体报导,北韩的宁边轻水反应堆大爆炸,这个谣言四起,说外泄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正迅速的向首尔飘移,这谣言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迅速的在证券界传开,受此影响,总市值列世界17位的首尔股市是暴跌。
朝鲜国家电视台播放有关金正恩纪录片
1月8日,朝鲜国家电视台播放有关金正恩纪录片,介绍他过去指导军队及各部门情况,纪录片播放了金正恩驾驶坦克、骑马画面,称他很早就显出统帅全军能力。
俄称以色列向中国转让贫铀弹技术
马鼎盛:第三条。俄罗斯说,以色列向中国转让贫铀弹技术。俄国的媒体宣称,中国在研发军事装备时广泛的使用以色列的军事技术。西方估算,以色列对华军售,每年近两亿美元。最重要的是歼-10歼击机,他们说以方是提供了"幼狮"飞机的方案和样品,还转让了惯性导航系统,电子战设备及机载雷达。
中国从以色列引进了怪蛇-3空对空导弹,并仿造了霹雳-8导弹,以色列还提供了更先进的怪蛇-4空对空导弹,可能还转让了生产技术,说中国的W-30、W-50战术无人侦察机的原形原来是以色列的"搜索者"。
中国还引进了约200架"哈比"反辐射无人攻击机。他们说中以合制的"黛利拉"反辐射巡航导弹,代号是STAR-1,让贫铀弹、穿甲弹技术,让中国生产 120毫米和15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弹。美国专家就说了,中国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的基础也是以色列的导弹。以上传闻查无实据。
军情叠报
美太空战机监视中国天宫一号可随时发动攻击
解说:环球网报道,去年美国成功发射第二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军方说是为试验新型航天器的各种技术,但日前美国的《航太》杂志报告称,X-37B或许正从事监视中国空间站的雏形即"天宫一号"的间谍任务。
美国《航太》杂志称,X-37B与天宫一号有共同之处,它们基本上每绕地170圈,便会有一次相向或者相背,聚合或分离动作,时间差不超过19 秒。X-37B可以利用每次相交对天宫一号进行侦测,X-37B的公开目的,是测试新的航太技术。但有人猜测,X-37B蕴含潜在的军事能力。伊朗媒体甚至称其为"秘密太空战斗机"。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所有航天器都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能,中国的航太技术也不吃素。
印度在中巴边境修建战略隧道准备边境一战
解说:俄新网报道,印度计划在靠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修建11条战略意义的隧道,改善交通和军队动员,以及武器装备的运输,在北阿坎德邦还将修建两条隧道以发展交通,隧道总长度89公里,喀什米尔地区的两条隧道正在建设中,长度分别为12公里和6.5公里。
此外,"印度边境道路组织"还将对位于印度喀什米尔以及锡金地区的其余九条隧道进行可行性研究。印度开始设计另外九条隧道,包括与中国的藏南地区,隧道长25公里,印度主要通过直升机向该地区运送兵力和补给。此外,印度计划在与中国接壤的锡金地区修建两条隧道,这些在山区修建的隧道,气候严峻、地形复杂。查漠喀什米尔邦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中国重视到印度保障边境交通顺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将首次参加环太演习宣示太平洋海权
解说:俄罗斯海军六号宣布,将于今年六月至八月首次派军舰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2012"军事演习,俄方将派"快速"级导弹驱逐舰拖船和油船各一艘,除俄罗斯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等12个国家也将参加演习,演习共出动六艘潜艇、39艘舰船,200架飞机、近 1200名海军。"环太平洋"系列演习,从1971年起举行,由美国主导,起初每年举行一次,主要针对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苏联解体后,演习改为两年举行一次,俄罗斯曾派遣军事观察员,观摩演习。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中国应该派军事观察员,到场观看演习,判断其针对性。
韩国组建夺岛舰队与华争夺苏岩礁
解说: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国会通过的2012年政府预算案中,防卫事业厅的前期研究预算,为43万美元,从明年开始筹备,保卫独岛和离于岛海上战略加强方案的具体事项。
最终目标是建造有两艘神盾级导弹驱逐舰、三艘KDX-2,两艘警备舰和两艘潜艇组成的独岛离于岛舰队,目的是为应对与中国和日本的领土争端。包括中韩争议的黄海苏岩礁,并计划在五年内,向该舰队投入约56亿美元。该舰队将部署在即将于2015竣工的济州海军基地,反观北京对黄海方面的岛屿主权争议始终采取低调态度。
美国:连射六枚巨浪2 中国准备核大战
解说:据美国《华盛顿时报》1月4号消息,美国战略专家费舍尔引用元旦期间中国的网路军事论坛上,充斥消息说,解放军在大连附近试射六枚"巨浪 -2型"导弹,他说这些传闻好像是真的,费舍尔不但假戏真做,更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到解放军连射六枚"巨浪-2型"导弹,是由一艘导弹潜艇发射了全部六枚"巨浪-2型"导弹, 或是由两三艘094核潜艇承担发射任务。
总之中国军方证明,能够以接近作战时的频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094型潜艇已做好威慑巡逻任务的准备。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则表示"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监视巨浪-2的进展,一旦完成试射和部署,巨浪-2和晋级潜艇组合,就将组成中国真正的海基震慑力。"
马鼎盛:刚才那个片断我们请来北京的军事专家李晓宁,和他一起谈一谈到底是怎么回事。晓宁你好。你看看这个什么狂射六枚巨浪-2导弹是怎么回事?
美国对华核敏感妄测中国试射6枚巨浪2
李晓宁(中国军事观察员):耸人听闻。第一个,他们说在大连射击,这种试验,这么大的导弹,而且很重要的战略武器,跑到大连去射,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试验场合不能搁在居民稠密区,万一有问题麻烦了,而且周边国家都会有问题的。
再一个,一次射6枚干什么呢?既然你说不成熟,既然不成熟,那一下发6枚干嘛,都很贵。你要试验有问题,就一枚一枚的射。我认为现在美国也好,还有咱们所谓的一些军事评论员总是耸人听闻,因为现在接近大选期总要制造一些美国要压制中国的理由,使新竞选的总统支持力有所增强。我是这么看的,这个完全无稽之谈,我是不这么认为。
巨浪导弹被炒作狂射中国核武深藏不露
马鼎盛:晓宁是从军事上的角度,武器装备的角度上说不可能。但是我是从美国的角度,他要考虑。因为中国是后发制人,如果中国一旦使用核武器,一定是铺天盖地的有多少发多少,所以连射6枚,在美国来讲,他的判断是应该有的,就不知道是残存的一艘核潜艇齐射6枚呢,还是两艘或者三艘核潜艇一起射。总之美国是认为中国如果反击,是要打掉美国48个城市,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核武器是严密监视,而且是相当的忌惮。这就显示出中国的战略核武器有这个威慑力。
下面我们看一看另外一个新闻,日本说中日今年在钓鱼岛必战。看看。
日本预测今年中日钓鱼岛海战中方斥儿戏
解说:日本《产经新闻》预测,今年中日在钓鱼岛爆发军事冲突,报道假想称,中国渔政船向日本巡视船开炮,中国武装人员还趁机登岛,对此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这种推演离谱得像游戏。该报道预想在今年十月,日本海上自卫队侦察机发现驶向钓鱼岛的中国渔船队,搭载机关枪和直升机的中国渔业监视船渔政 310,从众渔船的缝隙穿出,向日本巡视船开炮。
约有十名持自动步枪的中国船员趁机登上钓鱼岛,在中国渔政船背后,由数艘中国军舰掩护,日本海军也出动护卫舰,但是美国爆发更大的战斗。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的渔船,三号被香港特区当局阻止,放弃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表明北京对钓鱼岛问题,一贯的克制态度。"产经新闻"预测,中日钓鱼岛开火的设想,是信口开河。
马鼎盛:日本有媒体预测说,中国和日本今年要开战了,就为了钓鱼岛。我们就请来台湾的军事专家亓乐义先生。亓乐义,你看看,如果日本和中国为钓鱼岛开火,台湾怎么判断呢?
日本右翼:中国必有一战积极备战官方只作不说
亓乐义(台湾《防卫白皮书》咨委):日本杂志有披露中日终究一战,这是在为钓鱼岛的问题上必有一战。其实,这个应该就是日本民间历史的情结,挥之不去的历史情结,日本确实民间有这样的一种情结在,总认为中国强大了,就必然会对日本实行报复,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尤其是日本退役的右翼将领,非常的强烈。其实这种观感在2000年就有了,这些右翼的退役将领甚至于都预判2015年中日必有冲突,也许是这种战争形态,但是必有一战,必有冲突。
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官方,我们还并没有发现有这样的确凿说法,但是我们从日本官方近几年的兵力部署,我们可以看得到,第一个部署就是强化岛屿的战备应急能力;第二,他填补从冲绳到台湾之间的战略空隙,一些岛屿已经驻防了监侦的设备在里头,看起来日本是有这样的忧患意识,绝非空穴来风。
日本唯恐中国军民联手登钓鱼岛
马鼎盛:这条新闻我们要看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的国力、经济力和军事力量是不断地强大,中国的海空力量对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的巡逻是势在必行。那么日本方面如果是抗拒,双方擦枪走火,或者有冲突,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如果一旦有冲突,中国要掌握主动权,而且要首战必胜,必须占便宜,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台湾什么态度呢?台湾马英九曾经也派军舰到钓鱼岛十二海里的地方进行巡逻,所以大陆和台湾方面,联手在钓鱼岛方面进行登陆的可能性,我们要争取,这也是三通、四通的必需。
下面我们要看看另外一个焦点,就是美国的一个新的政策,是不是要剑指中国?
美裁军减军费弃冷战策略返亚洲不打大仗
解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蒲赛公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在未来十年里,把国防预算支出削减四千八百七十亿,奥巴马相信,在裁军八到十二万后,将能凭借较小的传统地面部队,确保美国安全,所谓美军重返亚洲。奥巴马说"我们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事后,将能凭借较小的传统地面部队确保我国安全,我们将继续扬弃冷战策略,美军将保持敏捷灵活,以及准备全面应付紧急局面,和威胁的能力。"美国防长帕内塔说,美国将在太平洋和中东地区部署一支较为小型,装备精良,而又随时可出动的联合作战部队。
马鼎盛:美国新战略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西兵东调,第二条是削减军费、裁军,第三条是以小打大,只要是海空一体战,陆军要缩减,看他能不能搞定亚太,能不能剑指中国,继续围堵中国,等会我们请来台湾和北京的专家和香港的军事评论员一起探讨。 米尔军事论坛 bbs.junshijia.com
马鼎盛:美国这个重返亚洲的新政策,又是西兵东调,又是裁军,又是减军费,我考虑可能他是搞定了俄罗斯了。所以俄罗斯首次参加所谓环太的演习,剑指何方呢?我看对中国是有威胁,当然他说对伊朗、朝鲜都是密切注视。所以我们请来台湾的亓乐义,和北京的李晓宁,一起分析。亓乐义先生,请你先讲一讲你怎么看美国这个新的环球战略?
美国:军队小型精干重点应对亚太危机
亓乐义: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1世纪国防优先战略报告,这个报告确实不同凡响。我们认为有可能是推动美军第二次的军事革命。在这个过程中间,他的设想我觉得有两个特点可以值得一提,第一个特点,他威胁的对象把他侧重在亚太跟中东地区;第二个特点,建立一个小而精的国防军事武力。
怎么去建立?这里面很有意思,他有两个重点,我觉得第一个重点,这两个都是一个技术的支撑,第一个重点是要强化情报监视侦察技术的支撑能力。你可以看到在报告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描述。第二,太空跟网空这两个领域,把它有效的结合。
这是两大技术的支撑,至于怎么做,其实已经有一个现例,在去年春,美军击毙本拉登,就是一个最成功的范例。美国自称击毙本拉登是二次大战以来美军最有效率的一次军事行动,小而精、快,整个行动准备了十年之久,他的情报监视侦察前置的时间有十年,但是整个行踪只有38分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所以未来这一个军事战略的调整,完全是要走向一个奥巴马谈到的快速、弹性、灵巧的、国防的发展方向,侧重于快速、弹性、准备,全部到位。这是未来美国发展的方向。
马鼎盛:请问李晓宁,你看美国新战略,他有一些什么新的武器装备去配备,又有一些什么新的战术运用呢?
美国调整战争形态:面占领转向点控制
李晓宁:奥巴马这个报告体现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第二阶段,一个很重要阶段的转变。由战略性的战争向控制性的战争转变。利比亚战争时期,他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试验,用很小的兵力,很灵巧的、很灵敏的情报系统来控制很精确的打击,获得更大的战争红利。
像以前战略性的战争是成本非常高的,现在对全球有170多个控制点,今后可能还会增多。尤其对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实施有效控制。比如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之类的,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地方实施控制性打击来实行他更多的战争红利。
因为战争性战争中间,这十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现的,驻军完了以后,再是对地面部队进行有这种老式的打击是劳民伤财的。武器现在是最好的,但是战争红利是最小的。控制性战争,卸任的盖茨已经做过描述,在西点军校讲话中,现在这个新的国防政策报告中,是美军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今后还会看到美军还有重大的改变,尤其是海空,以及远程打击兵力和侦察情报方面的能力会大大增强。
美战略收缩移师亚太利用群小堵中国
马鼎盛:两位说的非常好。我做一点小小的补充。美国这个新战略必须有一个巧实力的运用,他不打头号,即使是打朝鲜、打伊朗,更甭说是对中国动武,都是让一些小的、中的在前面,或者让日本先动,韩国先动,甚至让台湾地区和中国对碰,甚至连菲律宾这样的小国也不放过,让他们和中国去纠缠,他坐收渔利,但是也不能白用人家,他可以用武器去支援,或者是卖,或者是送,或者是半卖半送。总之,他是要用这个C4IRS来统筹他的武器装备,在他的所谓盟国当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对伊朗、对朝鲜、对中国的一个控制力量,主下力量和打击力量,这是他的新战略的核心部分。
再请教亓乐义,美国既然又不打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又要快速赢,又要全球达到,他有什么招数啊?
美国战争设计:遏制大战助盟友打赢地区冲突
亓乐义:美国现在实力已经可以应付一场大战,已经足够,他特别表示了,继续维持核战略的、核威慑的优势;第二,但他这边有一个重点,除了大战的基本实力之外,更侧重在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跟突发冲突,这是他未来的一个重点。怎么来做呢?因为这些突发事件都是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当然除了美国本土之外,都是世界各地发生的,所以美国就必须要做出在外部环境中的军事存在的调整,他叫做建构一个稳定而弹性的军事存在。这怎么做呢?很有意思,以前的美军都是在各个地方设立一个藏弹性的基地,这个成本又高,花费又大,而且当地国家的人民还反抗,所以以后他把它调整,提了一个概念叫循环的部署。循环部署的概念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后靠双边跟多边的联合训练来维持美军在这个地方的军事存在。弱化了在当地的基地驻防,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提升它盟友的军事能力,既然盟友有能力了,就要负担更多的责任。美国就相对减轻他的压力,所以这是一个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马鼎盛:请问李晓宁,美国这个新战略,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美国海空一体抗华中国转向反控制作战
李晓宁:第一,要认真的理解这个新战略的主要战略目标和他事实目的途径与手段,这个是在中国的军事领导人,甚至搞国际政治的人都应该仔细去研读的。另外,美国这次因为是控制性的战争转变,他转向海空力量,尤其以海基攻击为主要的支撑点。因为海基的自由度高,你要在路基,要找跟自己的盟友国家签订双边协定,这是很麻烦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军队卷入战争中间去冒这种风险。海基有一个前进支撑点,攻击前进支撑点,消除自己的威胁,以自己的威慑力能覆盖对自己产生强烈控制的前进基点,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另外,F-35和F-22,美国大幅度的削减生产,大量使用无人机,用新的一种战法,包括海军的滨海战斗,很多新的导弹武器发起攻击,实施控制。对这些地区的反控制手段也要进行研究,还有一些武器要进行研发。同时控制,你控制我,我也控制你。产生的威慑力是不一样的。像我刚才说的几个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航道,还有对中国命运攸关的地方,还要加以注意。
另外,我们自己国土很大,还有很多重要的物流集散地,还有一些需要防御的力量,随着美国战略的报告转移变化,我们的反控制能力要加强。马先生,我是这样看的。当然今后还会不断的发展。
解放军苦练后发制人捕捉战机
马鼎盛:两位说的非常好。谢谢台湾的亓乐义和北京的李晓宁。我看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中国怎样应对呢?其实应该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不管你美国怎么样,我有三板斧,第一板斧,美国如果亲自和我拧,我有核导弹,可以后发制人,使你受到不可忍受的打击,这一条是肯定的,那就要有经常的核试射,不然人家不知道和不相信你敢用;
第二,如果是美国用常规战争来威慑中国,也无非是航空母舰,两栖登陆。我就用弹道导弹把你阻拦在1500公里到3000公里之外,而且用攻击性核潜艇摆在封锁线,不让你靠近中国国门。然后如果你是要用所谓巧实力,搞一些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等,这些国家来折腾中国,中国就军民联防,对这些小国家也不能放过,捕捉战机,只要好打,只要能打赢,那就打则必胜。
怎么打?先拿渔船民船在中国的38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来回的巡弋,后面就是渔政船,就是海巡船,都是有武装的,再后面就是武警、解放军,而且有海空军的后盾,都是常备不懈,用军民联防的大规模演习经常显示中国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决心。大的、中的、小的都不放过,这样就能在美国的新战略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密切关注朝鲜新核试
马鼎盛:有网友引用韩国的新闻说,朝鲜又可能在今年进行新的核试,和远程导弹的试验,我也认为这有可能,不要说韩国害怕,中国也不愿意,所以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他要试验的怎么办?这朝核六方会谈还进行不进行?如果他试用这个远程导弹,这个从日本经过,或者是威胁了关岛,或者是怎么样,中国又有一些什么应对,甚至是军事的应对,这些都要常备不懈。
马鼎盛:《军情观察室》今天又了尾声,我们送出MTV台湾的木兰小快步是女兵,大家欣赏。下个礼拜同样时间,我们再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月11日在此间称,广东正处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坎」上,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并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使广东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兴中继续成�发展动力,而不是引发矛盾和问题的「导火点」。
广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1月11日开幕,在当天举行的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汪洋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今年可能是广东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同时,广东正处在经济发展难点与社会矛盾乃至政治风险的交�处。
汪洋分析说,从世界的主要经济体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演进之中。加上中国国内资金并不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也明显不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那�大,更重要的是,广东正面临经济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指出,广东在实施「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中小企业和协助转型升级企业进行劳动培训,对他们减免关税等。与此同时,可加快广东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一起走出去发展世界市场,并联手拓展金融市场。
汪洋表示,粤港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广东非常愿意这样做,也正在做,但效果不够明显,他希望戴德丰提出更多的「主意」。汪洋还提出,以后广东组织企业家代表团到国外考察经贸环境时,也带上在广东投资的香港企业家。
广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1月11日开幕,在当天举行的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汪洋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今年可能是广东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同时,广东正处在经济发展难点与社会矛盾乃至政治风险的交�处。
汪洋分析说,从世界的主要经济体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演进之中。加上中国国内资金并不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也明显不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那�大,更重要的是,广东正面临经济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指出,广东在实施「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中小企业和协助转型升级企业进行劳动培训,对他们减免关税等。与此同时,可加快广东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一起走出去发展世界市场,并联手拓展金融市场。
汪洋表示,粤港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广东非常愿意这样做,也正在做,但效果不够明显,他希望戴德丰提出更多的「主意」。汪洋还提出,以后广东组织企业家代表团到国外考察经贸环境时,也带上在广东投资的香港企业家。
欧债危机前景迷茫,美国两大经济学家看法分歧。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格夫预期未来会出现主权债务违约,但欧元区不至瓦解,不过「末日博士」、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则预言欧元区可能在三到五年内走上分手一途。
经济时报11日报导,罗比尼说欧元区不会在今年瓦解,「但如果以未来三到五年而言,可能会有一些欧元区国家最后决定离开欧元区,最终导致欧元区瓦解发生」。
罗比尼指出,并非只有希腊,还有许多欧元区国家未来几年内必须被迫整顿公共与民间债务,预期终将有一个以上的国家离开欧元区。他说:「如果只是小小的希腊退出,还能掌控大局。但如果是义大利或西班牙退出,实际上就是欧元区瓦解。」
根据路透访调64名经济学家最新结果认�,欧债危机最糟的局面还没来临,但欧元区将安然度过2012年,不过预期法国未来三个月内将失去AAA顶级信评,义大利、西班牙与比利时将进一步遭降评。
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的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11日表示,不预期欧元区会全盘瓦解。他估计只有非核心的国家将被迫退出,或「暂时告假」。
当谈到德国是否会出手援救的议题时,罗格夫表示德国也有自身的财政挑战,包括资金不足的退休金计画与人口老化问题。最终,高度��的国家必须找到出路,结果就是主权债务违约。
经济时报11日报导,罗比尼说欧元区不会在今年瓦解,「但如果以未来三到五年而言,可能会有一些欧元区国家最后决定离开欧元区,最终导致欧元区瓦解发生」。
罗比尼指出,并非只有希腊,还有许多欧元区国家未来几年内必须被迫整顿公共与民间债务,预期终将有一个以上的国家离开欧元区。他说:「如果只是小小的希腊退出,还能掌控大局。但如果是义大利或西班牙退出,实际上就是欧元区瓦解。」
根据路透访调64名经济学家最新结果认�,欧债危机最糟的局面还没来临,但欧元区将安然度过2012年,不过预期法国未来三个月内将失去AAA顶级信评,义大利、西班牙与比利时将进一步遭降评。
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的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11日表示,不预期欧元区会全盘瓦解。他估计只有非核心的国家将被迫退出,或「暂时告假」。
当谈到德国是否会出手援救的议题时,罗格夫表示德国也有自身的财政挑战,包括资金不足的退休金计画与人口老化问题。最终,高度��的国家必须找到出路,结果就是主权债务违约。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