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火曜日

微博给老百姓做中国公民的机会

温州动车事故将中国发展铁路的雄心壮志撞出一个缺口,也拉大了中国老百姓对官方的不信任。中国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敦福在接受《明镜》採访时表示,在互联网发达的今日,微博给了老百姓一个"做中国公民"的机会、提升了社会的公民精神,如果民众在一次次的事件中不断累积愤怒情绪,即使短时间内官方有能力控制民意,长久下来,这种"刚性"的统治方式仍旧难以经得起考验。

  张敦福对《明镜》指出,微博在推动中国社会改革上有助益,因为微博让不少人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表达观点的渠道,而且有参与温州事故讨论的权利、义务、自由,通过阅读或撰写微博,许多人从中锻鍊了自己的公民精神,与关注公共事务的程度。

  《中国青年报》报导,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在微博点评,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鐘,提示微博塬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但在民间发声的同时,官方的管制也未鬆懈,因此张敦福认为,舆论对于改革有推动作用,但若说"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张敦福还持保留态度。"一是中国老百姓的舆论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因此微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改革,哪些地方动、哪些地方不动,更大程度取决于中央领导。"

  张敦福对《明镜》表示,有关重大事件的一些文章、链接与视频,不是看不到,就是隔一阵子就被删,但在发帖与删帖的过程中,公民社会仍会透过微博逐渐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锻鍊与过程,肯定不是经过一、两次的大事件,或几次的微博围观运动就能实现,但微博给了老百姓一个做中国公民的机会。"

时隔32年中国发出最严厉警告:世界大战来临?

中国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也一直是按这一原则去做的。有关各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让某些国家乘机"蚕食"中国的领土。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严重的战略误判,势必付出应有的代价。"(2011年8月2日人民日报)

  自美国引发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各地到处制造混乱。美国的金融危机后就放出小道消息:说亚洲将有战争。印度的孟买爆炸案、印巴的边境战事、亚洲和中国有边境争议的国家的挑衅、韩国的舰艇爆炸事件、黄海的军演事件、钓鱼岛事件、最近越、菲两国高度、态度强硬的挑衅言论、和行动、等这些都是美国需要战争。

  利比亚的战争已经把以美国领导的北约组织拖入淤泥,近30个国家在那里带着自己集团利益的目标狂轰乱炸。庞大的军费开支,令这些刚受到经济沉重打击的国度难以承受。日本刚受到毁灭性的大地震灾难,现在负伤严重。面对中国收购的二手航母即将出世试航,美国的阴谋也许是想让战争摧毁中国拥有航母、成为海洋大国的梦想。

  现在也许真的会圆满美国的梦了,当然中国如果把握不好,这也刚好中了美国蓄谋已久,梦寐以求的圈套。(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索是美国的希望)因为美国的暗中的推波助澜,越南、菲律宾的国家领导人公开的狂言要和中国战斗、拼杀。

  利比亚战争其实已经拉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近30个国家在利比亚战场博弈,这个规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大相近同。中、美、越、菲、马、文、日、印、澳、韩、等再次加入,这也许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交锋、的开始。

  回顾2008年-2011年的岁月,可谓是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里,真可谓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当然也有辉煌的时刻。

  在三亚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胡总公开宣示,中国将继续寻求以和平方式与邻国解决争端。长期以来,东亚邻居国家都在围绕中国展开了一番激烈的"中国威胁论",大肆渲染中国军力增长对邻居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日本媒体时不时抛出中国如何强大,对东亚安全局势构成威胁。不过,胡总这次在博鳌论坛会上再次强调了。中国将继续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只要你们不逼我们,我们是不会轻易的动手。

  我们回顾一下前两次人民日报在战争前的警告:

  一:中印战争前人民日报的公开警告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9月20日二十四时到21日七时,我守卫中印边界东段西藏扯冬地区择绕桥西的边防哨兵,遭到印军连续攻击,我军官一名中弹牺牲,战士一名负重伤。

  直至21日上午八时半,印军仍未停止射击,当地情况十分险恶。对于印度军队这种疯狂的挑衅罪行,全中国人民不能不表示极大的愤慨!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我们完全拥护我国政府对印度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

  中印边界东段发生的这一空前严重事件,是印度政府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侵略计划所造成的;是印度政府把我国的克制和容忍态度当作软弱可欺,越来越猖狂,在中印边境全线加剧紧张局势的必然结果。印度军队在印度政府有计划的部署下,不仅已在中印边境西段侵入我国境内建立四十一个据点和在中段违反双方协议,侵入乌热地区;而且在东段又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

  自从最近印军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勒村扯冬地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局势以后,印方不顾我国警告和抗议,继续深入我国境,扩大挑衅。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印度政府得寸进尺,妄想以武力扩大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众所周知,所谓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从来没有得到中国历届政府的承认。从"麦克马洪线"以南到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只是在1951年以后,印军才利用我和平解放西藏的时机,进占了这些地方。

  可是,印度政府贪得无厌,竟在1959年我国平定西藏叛乱以后,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占线北的中国一些地方,硬说这些地方在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现在又进一步深入我国领土,进占我扯冬、择绕桥地区。

  同印度方面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相对照,更加充分说明了,中国边防部队一贯严格执行中国政府避免冲突,停止在边界二十公里以内巡逻的命令,也只因为如此,印度军队才得以乘虚入侵。但是,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国土任意被印度侵占,决不能坐视自己的边防人员惨遭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天本报发表了中印两国政府就中印边界谈判交换的照会。全世界从这些照会中,清楚地看到,印度政府是何等粗暴蛮横,再一次拒绝了中国政府迅速开始中印边界问题谈判的具体建议,而在中国政府9月13日重申前议,并且为了和缓边境紧张局势,提出双方武装部队沿边境全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议之后,不过几天,印度军队却在东段发动了新的侵略。

  盘踞中国西藏境内班公湖地区的印军也在9月19日向中国边防部队挑衅,包围我巡逻小组,只是由于中国边防部队的极端克制,才避免发生冲突。

  而9月20日,印军又在东段猖狂向我边防哨兵进攻,造成我边防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所有这一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印度政府毫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印度政府所追求的,只是用和平谈判作幌子,蚕食中国领土,改变边界现状。

  但是,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边防部队的忍耐不会是没有限度的。我国政府在21日向印度政府提出的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中,要求印度方面立即停止进攻,立即从扯冬、择绕桥等地撤出印军,并且保留要求印度政府道歉和赔偿的权利。

  如果印度政府不立即接受中国政府的要求,那么,为了保护择绕桥以西中国边防部队的安全,为了恢复他们同后方的联络,中国方面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如果印度部队在中国部队的防御行动中仍然开枪射击,则中国部队必将坚决自卫,而印度方面在中国自卫火力下的任何伤亡,都必须由印度方面自己负完全的责任。

  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1962.9.22

  二:中越自卫反击战前人民日报的公开警告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最近,越南当局对中国的挑衅越来越猖狂。越南武装力量不断侵犯中国领土,任意枪杀和枪伤我边境居民和渔民。越南当局如此肆无忌惮地欺侮中国,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长期以来,中越边界一直是一条友好的边界,两国边民一向频繁来往,和睦相处。在越南抗美 战争期间,中越边境的中国一侧成为越南的可靠后方。

  中国边境的广大人民不惜承担牺牲,给越南军民提供了巨大的有力的支援。但是,从一九七四年起,特别是越 南实现统一以后,越南当局为了迎合苏联,疯狂反华,竟然忘恩负义,有组织、有计划地
在边界许多地段挑起纠纷,制造摩擦。

  他们经常越界到中国一侧巡逻、修 路、开荒、植树,干扰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窜扰中国村寨,干涉中国边民生产,破坏中国边境的生产设施,甚至绑架中方人员,开枪威胁中国群众,制造多起 流血事件。

  越方公安人员以种种借口,任意指认边界走向,企图单方面强行改变边界现状。正是由于越南方面的挑衅,致使边境局势日益紧张。边界问题成为近几年 来中越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越边界纠纷事件一九七
四年发生一百多起,一九七五年增加到四百多起,一九七六年剧增到九百多起。一九七七年
又连续发生越南公安人员开枪威胁我边民的事件。

  今年越南反华升级以来,越南方面在边境的挑衅活动更是有增无已。仅从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到 十二月十五日,越南当局就侵入我广西境内近百处地段,大量蚕食我国领土;出动武装
人员两千多人次,挑起两百多次边境事件,造成我边境群众数十人伤亡。

  与此同时,越南当局加强战争准备,在全国加紧征兵,扩充军队,频繁进行以中国为目标的军 事演习,在边境地区加紧"净化"活动,增派军队。最近,越南当局又掀起一个全民总动员的"大运动",公然叫嚣中国是"新的作战对象",要"打一场大规模的 战争",其气焰之嚣张,达
于极点。

  越南当局不仅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蚕食中国领土,而且无理地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一九七五年四月,越南当局在解放西贡的前夕,乘机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六个岛屿,继而在国内外大造舆论,宣传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越南的领土,妄图鲸吞我大片南海海域和岛屿。

  越南还打算强占北部湾的广大海域。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所环抱的一个半封闭 海湾。它历来是中越两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
各国同中国南部和越南北方往来的一个海上交通要道。

  中越两国之间的北部 湾海域从来没有划分过。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向中国提出:"两国在北部湾海域由于越南一直处于战争环境,至今未划分","建议两国 政府派代表团,就划分北部湾海域问题进行谈
判"。

  中国方面表示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同越南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越南当局后来竟出尔反尔,硬说越南和 中国在北部湾的边界线早已划定,并把它的所谓边界线划到中国的海南岛边上,要把
三分之二的北部湾海域划归越南。这种毫无道理的要求,充分暴露出越南当局贪 得无厌的领土扩张主义野心。

  越南当局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屿,妄图把北部湾海域大部分攫为己有,蚕食中国边境领土,同
它对柬埔寨的侵略活动,几乎都是在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前后发生的。这就说明,越南当局今天在中越边境的挑衅活动和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之间,是有着有机的联系 的,是它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对于越南当局这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背信弃义的行径,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越友谊,顾全大局,一直采取忍耐和克制的态度,或则建议进行谈判,或则在两国领导人会谈中婉言劝告,希望越南当局有所悔悟。但是越南当局却以中国的忍耐和克制为可欺, 不仅不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依仗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作它的靠山,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  尤为令人愤慨的是,越南当局如此欺侮中国,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装出一副受中国欺侮的 可怜的样子,妄图欺骗世界舆论。  越南宣传机器口口声声说什么越南是个小国,惹不起中国呀;接受中国的援助是"含辛茹苦"的呀;甚至侵占中国的南海岛屿也是 "忍气吞声"的呀,等等。越南当局这种装蒜的流氓手法,令人作呕,十分卑鄙。越南当局以为,只要一说越南是个小国,不管它干什么坏事,人们自然都会同情 它。  但是,一个国家欺侮不欺侮别的国家,不在于这个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而决定于它的政治路线和对外政策。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奉行无产阶级的外交路 线和政策,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九年以来,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领土,没有在外国驻 军,没有欺侮过任何人。  越南当局自称搞社会主义,实际是搞民族沙文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它的野心所向,不问大国小国,它一律都要欺侮。越南今天北欺中国, 西侵柬埔寨,难道不是对它反诬中国的谬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吗?  越南当局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得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鼓励和支持。中国正在为加速实现四个 现代化而进行新的长征。全国安定团结,生气勃勃。世界各国人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却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中国的安定和强大,是妄图称霸 世界的苏联和妄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当局的一块心病。用边界挑衅和战争威胁给中国制造困难,破坏中国的安定团结局面,阻挠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是它们 两家的共同需要。但是,它们这个阴谋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越南当局在反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了。中国人民的忍耐和克制是有限度的,中国不欺侮任何人,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说了的话从来都是算数的。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三:难道这是中菲战争前人民日报的公开警告?  2011年8月2日人民日报  中国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也一直是按这一原则去做的。有关各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让某些国家乘机"蚕食"中国的领土。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严重的战略误判,势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拥有南海部分岛屿主权的东南亚国家应携手把充满争议的南海变成和平、自由、友好及合作的区域"。10天前,菲律宾外长在印尼巴厘岛说得很动听。据说,菲律宾还向东盟提交了一份相关协议的提案,要鼓动东盟国家一起签署。  "和平协议"显然只是马尼拉的一个小把戏。这几天在中国南沙群岛的费信岛上发生的事情表明,菲律宾说的和做的根本不是一码事,马尼拉明显缺少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诚意。  据《菲律宾明星报》网站7月31日报道,菲律宾海军工程队在中国领土——南沙群岛的费信岛上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即将竣工。据称,修建该建筑是为了"让保卫备受争议的领海的菲律宾部队躲避恶劣天气。"此举严重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同样是在10天前,中国和东盟10国的外长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动指针达成一致。确保南海局势走向稳定,当务之急是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基本共识。菲律宾方面的做法不只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也是对东盟立场的破坏。  南海主权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首先需要各方按照"指针"确定的原则,通过合作逐步建立互信,为今后的双边谈判打下基础。中国并不反对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开始有约束力的准则谈判,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务实合作。菲律宾这种违背"宣言"、破坏下一步合作的举动理应受到严格约束。  中国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也一直是按这一原则去做的。有关各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让某些国家乘机"蚕食"中国的领土。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严重的战略误判,势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翻开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这就是一部真正的战争史。从起源、发展、分裂、整合、统一、开拓疆土、痛失领地、稳固江山、闭关自守、改革开放、呕心沥血、到卧薪尝胆。都是为了保住祖宗给后人的留下的江山。所以稳固江山,飞速发展,赶超世界,这就是中华民族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时间面对地球只是一瞬间,地球面对宇宙的时间更是一霎拉。生命诚可贵,事业价更高。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宏伟的事业、就让生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吧!

媒体揭开事故发生之后胡锦涛张德江失踪之迷

官民之间,媒体和宣传部门之间,官官之间所表现出的一次次"让人眼前一亮",很容易让人想起1989年"六四"前夕的一幕幕。毫无疑问,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一种深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政府无论说什么,民众都不相信;政府越是强调,民众就是越不相信。官方媒体的声音越大,民众的质疑声就越强;而只要是挑战官方的,或者与官方说法不同的信息,不管是否是真的,老百姓都信。官民对立和官民矛盾不敢说绝后,但也算空前。政府的权威和诚信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甚至胜过"六四"时。

故扑朔迷离中,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消失"了,在温家宝总理抱病来到现场后,张德江 "人间蒸发"了,事故调查的关键期,不见了负责处理事故的第一负责人,也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是知道自己做错了避避风头,还是.....?无人得知。

其实动车事故后续报道中,消失的何止张德江,胡总书记也不知道哪里去了,自始至终不见动静,除了借张德江、盛光祖和温家宝之口的传出的"高度重视","抓紧救人"这种说了和不说没什么区别的圣谕之外,全然没有了胡锦涛的身影。

在全国全民聚焦的动车事故后数天内,胡总书记除了"同南非总统祖马通电话"、与科罗马总统就中国与塞拉利昂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这种"动态"外,一路消失,也一度让人难以琢磨。

善良的人们还曾猜测是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们各管一摊,事故最初既然交给了张德江处理,所以别的领导人也就没再露面,或者领导人们在日理万机别的国家大事。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在京的高官从7月下旬起都在北戴河的别墅携家人度假消夏了。

知情者爆料称,从7月中下旬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以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携家人去北戴河度假疗养去了。这也就是22日、23日两天,胡锦涛集中精力,主持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主持了决定召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政治局会议和向新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颁发命令状和合影留念外,之后别无其它露面的重要原因。其它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常委也多是如此,把需要出席的活动匆匆整合在22日,23日完成———领导们已经进入休假状态了。

当然,在北戴河除了和家人休假,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就最关切中共十八大人事问题互相探底。


知情者称,张德江也是在北戴河和家人度假时接到动车事故的汇报后动身赶往温州的,他从温州回京后,也是回到了北戴河的别墅和家人继续度假,也得以继续和其它领导人们套近乎,为自己十八大入常铺路。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愿意"挂头牌",不当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一个原因。而是次动车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是国家安监局长骆琳。按现行体制,国家安监局虽属正部级单位,但相对属于内阁成员的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来说,就算骆琳手持"尚方宝剑"仍是"矮了半截",因此不少网民调侃说,"下级查上级,你说怎么查?"

当然不愿意在北戴河放弃和常委们套近乎的还有刘云山。动车事故后屡对媒体发"禁言令"的中宣部成为人民公敌之际,其部长刘云山也正在北戴河度假。不少对付媒体人的指令就是刘云山在北戴河的度假别墅中发出的。可怜多少媒体记者忍热熬夜写好的一篇篇报导和编好的一个个版面就是在这么一种倍具讽刺意味的现实中被枪毙掉,多少努力和心血付之东流。

知情人说,其实,惦记十八大人事班子的何止这些有望入常的政治局委员们。胡总书记从去年开始,脑子里其实只有这件事,早没心思想别的事了。而抱病的总理温家宝看到压不住局势后,匆匆赶往的温州事故地的。

从两件事看美国经济不容乐观

这个周末,国会两党领袖就提高债务上限和减赤已经达成协议,对于美国债务违约这一个死结担忧有了缓解。不过这个星期一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充份反应出许多不稳定性。尤其是S&P对于美国有可能的评级调降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今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这些都是未定因素,必须引起警惕。

本篇撇开许多大道理,只说说这周末看到的两条新闻。

一为HSBC bank将裁员30000。二为Verizon工会抗议因为把工作转到墨西哥将让美国工人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

先说说这银行裁员。每次美国经济开始衰退的最先征兆就是银行裁员。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上次美国经济衰退除了投资银行倒闭之外,就是以花旗银行这类大银行的裁员拉开序幕。所以,每当银行开始大裁员,笔者的投资方向就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整。很久前写过一篇文章,就美债问题敲过警钟。而今天美债问题已经转变成评级和经济成长问题时,依然需要警惕。适当的放空,hedge一下很有必要。

再谈谈Verizon公司把工作外包到墨西哥一事。可以这么说,在美国没有找到任何新兴行业来支持其成长道路之时,持续的把传统行业外包到其他国家就是"挖资本主义的墙角"。或者说这些老板和领导人"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当美国政客还在用共产党这个字眼来寻找自己的敌人时,岂不知真正的"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那些只图公司营利的股东和CXO们。这类"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没有爱国心的。他们追求的是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利益。从早年的制造业外包,到高科技类外包,直到服务业的外包,基本上能外包的都外包了。Verizon工人的抗议,真真实实的反应了目前美国工人的困境:一个人口只有中国1/4的国家,人们找不到工。有工作的也正在失去工作。如果这种恶性循环继续下去,美国经济就很难恢复。

虽然说保护主义不可取,但完全放开更不可取。只有当美国的雇员成本和全世界水平相当时,自由贸易才可能是互利的。不然这把天平终于有一天会完全倾倒。

当然,最近随着RMB不断升值,一些外包到中国的制造业有些回流现象。比如汽车零件等。这里面有国内成本提高,长途运输成本越来越高和产品容易损坏等因素。而这些回流的制造业依然可选择墨西哥作为新的外包点。

说到个人的利益,除了保证自己有份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之外,如何在动荡的市场中减少损失,或者保持已经获得的利益是个难题。不要让几年前401K的大幅度缩水再次发生就必须做到投资的合理化分配。该管理时还是需要进场管理。

美国没牌了,中国可以出手了

1. 美国对中国的刺激是一种策略


1.1 我们不怀疑美国军力的强大,但二十年多来美军打击的对向都是弱者。当对付中国的时候,美国的手段主要是策略技巧,斗智的时候比较多。这是因为强大对手之间玩狠的,谁也占不着便宜。当年中国在珍宝岛冲突中占了便宜,但后来在新疆边界上还是吃了亏,就是这个道理。去年某个时候美国和越南走得太近了些,美军通往阿富汗的运输线就着火了,普什图人一顿乱枪把开车人打跑,把油罐里的油抽到自家的塑料卡子里,然后放火,可把美国人吓够呛。最近听说美国人要从阿富汗撤军,好像美国人终于看明白了,在中国周边闹事代价太大。可能西方社会没有"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这种说法。


1.2 美国在军事上,甚至在外交上,针对中国的具体策略是刺激,比如向台湾售武,在黄海演习,鼓动周边小国闹事。除了要钱之外,达赖能有什么庇事,值得历届总统频繁接见?人在受到外力刺激或者威胁的时候,通常采取防卫姿态,变得小心谨慎。中国在不断受到美国骚扰的情况下,军事战略变得保守,集中精力做好国防,防备对手来袭。其实这正是美国想要的效果,是一种战略技巧。俄罗斯传统上执行的是进攻型的军事外交战略,即使今天仍然是这样,它的国土防卫其实漏洞很多,它也懒得修补,因为没人敢来;车臣问题不搞怀柔,生打,高成本也在所不惜;格鲁吉亚受美国唆使闹腾,一个突袭就过去了,把它的领土切一块出来,然后就消挺了。当年美国打下科索沃以后,一不留神,普京一夜之间就把部队降过去,生生插了一杠子。所以美国对俄罗斯的进攻战略很担心,对策是使劲压,把基地导弹直接布署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用得是硬功,不敢一刻放松。


1.3 美国借伊朗核问题,处心积虑想打击伊朗。真正的目的,美国还是想把伊朗像伊拉克一样控制住,这样中国欧洲因油路问题,都将受制于美国。所以老索早在2005年《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战》中就说过,伊朗是中国的命门,日本是中国制衡美国这一策略的打击对像。如果中国控制了日本,通过日本打压美国,美国工业部门和军事生产遭受的卡脖子问题就严重多了,国之根基就不稳了。当中国的潜艇从日本另一侧的海水里突然冒出来的时候,美国人马上明白中国想干什么,在军事上不得不防。"如果中俄甚至中国一方的抗美援伊决心坚定,信心十足,这场战争不一定对中俄不利。如果不惜代价输出高精尖武器,借伊朗之手,展示杀手锏威力,重创甚至打沉航母,不但可以帮助伊朗赢得这场战争,而且还可以在东海未来的战争中吓退美军,顺利解决台湾以及东海问题","伊朗在受到攻击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发射导弹袭击位于卡塔尔、巴林岛和沙特的美军后勤供应基地,而不是以色列。这是因为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只要打掉美军中东的供应基地,伊拉克和海上的美军就撑不了多久。伊朗同时派出游击队进入伊拉克,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美军展开真刀真枪的战斗,把伊拉克重新拖回到战争中。伊朗其实毫无必要浪费导弹保卫所谓核设施或电站等,炸不掉伊朗核设施美国开战为哪般?!帝国的脸面往哪儿放?!",这些是老索在2006年9月《美国发动伊核战争的战略企图》中出的主意。近年来伊朗新式武器隔三差五地做试验,美国人当然知道这是谁干的。要不是中国这个大个儿在后面撑着,伊朗早被炸三回了。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亚离中国比较远,他们就没有这福气了。中国的传统盟国如朝巴缅老等,美国人一个都没敢动,也说明中国的威风虽然是地区性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能睁眼看不见,报怨军方,对吧?!。


1.4 美国为了刺激中国,动了不少脑筋。搞了个朝核问题,可是老索一算,长弓在地,危而不危,我就知道老美做不成,而且他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美国也许没必要消灭金正日本人。留着他,是中国的一个负担,灭了他,中国乘机进去,扶植一个中国代理人,核弹很快就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美国就亏大了"(《中美两国在朝核危机中的较量》2003年4月)。当年赖斯去印度,煽惑过印度,让老索大大吃了一惊。因为那时进藏的铁路还没通,而且这招式太有中国智慧了。今年希拉里又去煽惑印度,基本不灵了。因为印度人明白,印度经济中心全部在北部平原,军队呆在山下边,与中国发生冲突,炮弹导弹肯定落在下边的多,中国军队不来进攻就是烧高香了,更别说帮助美国爬上山去刺激中国。所以老索在2009年7月《中国当前外交军事战略急需调整》中说:"对印战略,是自家门口的事,可快可慢,在大环境有利战略敌人的时候,中国不应当轻开战端。而且要战也要和小巴联手,一战即降服它,否则印度干扰中国海路,海军力所不及,中国经济要吃大亏!只有当中国海军能够在印度洋自由进出,军力可以迅速在海上夹击印度海军,有把握打掉中国海路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才可以在陆上对印出手。那种把战争限制在边境地区,通过边境冲突占便宜的方式把领土夺回来的想法是极其天真愚蠢的。"事后看,印度人不傻,中国人不笨,倒是美国人猴急心术不正,让人瞧不起。美国人还在蒙古煽惑,已经聪明过头了。当它把脚踏进中国后院的时候,它的侦听站和人员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中! 美国人对付中国的招术连老索都骗不了,最好别玩了。


1.5 索额图其实一直不相信"围堵"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美国先取阿富汗后取伊拉克的顺序看美国真正的围堵战略,围的是伊朗,而不是中国。伊朗不但是中国的命门,而且接近里海油田和高加索油田,是原苏联的战略大后方,是俄罗斯的小腹。围堵伊朗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有军事上的可行性、外交上的可控性,而且有一箭双雕的功效。即使不采取军事占领,围堵和虎视这一战略要地,足以使美国在与中俄的战略对抗中处于主动和进攻者的地位"(《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战(中):中国的命门》2005年7月)。"中国做为中央之国,有居高临下、择点出击的战略位置优势,包围中国其实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使中国具备了与美国对抗的实力,这是对手已经看到并且已经感受到威胁的事实。如何把中国的钱抢到手,虎口夺食、又避免两败俱伤,这是美国苦思冥想的问题"(《美国黄海军演的真实企图》2010年7月)。经济上开放,军事上围堵,能围得住吗?在美国的"围堵"中,中国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突飞猛进,如果美国愿意,就继续围着好了!从这个角度想,戴旭的C型包围理论只是文人忧国忧民而已,没那么严重。


1.6 "美国的围堵战略只是美军制造的一个假象,意在欺骗和诱导中国做出错误判断","透过美军重点建设的基地如沙特、卡塔尔基地群,日本基地群,和新加坡基地,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全球军事布署的重点或重心在哪里。根据其对中国威胁程度的严重性,我们可以大体推测出美国针对中国的真实的战略企图"(《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战(中):中国的命门》)。很明显,美国的世界战略就是控制世界要害,建立有利的大战略格局,然后在局部重点地区具体操作,刺激你,让你紧张;当你产生被围堵的错觉之后,你必然四面防御,有限的军事资源被分散,没有力量向外进攻了;通过不断的刺激和威胁,你感觉心里发慌:在家呆着吧,踏实!美国就是这样建立起对中国的战略优势的。几次大裁军说明,其实中国的将帅们根本没有理那一套,而是大力发展能够打出去的海空军,而且有能力出去的时候已经出去过了,中国的潜艇早就去过美国近海了。老索的这些判断也是从双方的一招一式中反推验证出来的。不管怎么斗,与今天的美军斗,强大的海空军加导弹才是硬道理。


2 美国没牌了


2.1 "想明白小事,须先看清大局。美国是个什么状况呢?政府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对外用兵,得了战略先手,却没有捞着实惠;经济深陷危机,美元贬值,帝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失业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执政党的地位;受经济拮据影响,美国科技研发和教育事业受到沉重打击,直接威胁美国军事和科技立国国策的根基;在战后历次危机中金融企业屹立不倒、并且能够力挽狂澜,但这一次却自顾不暇;美国政府虽然竭尽全力,但是危机三年来,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把经济带出困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上是瞎忙活,回天无力"(《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2010年9月)。纵然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做得好,但内外交困的现实使美国外交军事行动处处受制,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还能打出什么好牌?


2.2 "美国决策者以为,伊朗是中国的命门,如果美国打伊朗,中国必然服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是如果中国出手救援,美国的损失恐怕很大,所以要用声东击西之计,把中国的注意力和先进兵器都调到东部来,然后打伊朗一个满地找牙。于是美国找上门来,用天安舰折腰挑起事端,到中国家门口演习,又在南海挑拨离间,逼迫中国应对,成与不成,看看再说"(《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2010年9月)。美国此计本来甚好,但是他的对手比美国高一筹,用的是以柔克刚、东西并击的办法,抛弃"中国威胁"的顾虑,一吓子拿出大量中程导弹。中国的预警机卫星现在常年在海湾附近飞来飞去,为巴伊提供准确情报,伊朗缺乏预警这条短腿由中国悄悄接上了(如果再派两架过去,拉登也许不会死)。天平由原来的一边倒变成现在的两边晃,美国已经吃不准中国到底还给了伊朗什么致命的东西,如果还有数千个GPS干扰仪和战场电磁屏蔽技术,空袭伊朗这事肯定办不成了。黄海事件吃亏的是南韩和日本,朝鲜中国乘机显摆了一把,让他们见识了一下地头蛇的厉害,同时完成了军事布署调整,什么损失没有,而美国出动航母,就是打出了最后一张牌。老索认为,黄海军演是美国针对中国刺激威慑战略的最高峰,此后这招肯定不灵了。想必美国在考虑换牌,可是还有什么牌可出?


2.3 "解决南海问题,虽然越南是主攻方向,在军事方面中国可以有百分把握战胜它,把它棒杀,但南海问题又和整个东盟的主要成员国牵连在一起,换句话说,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地区性大问题,只要上升到地区性的高度,美国就可以插手,菲律宾和新加坡都是美国可以动用的棋子,南海问题就会转变成另一个类似台海的问题,这就不再是一个军事征战的问题,而是中美战略冲突和区域对抗的大问题。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撑不住,必会放中国一马,因为他们的狗头军师也知道,美国可以在南海上或者钓鱼岛制造第二个台湾问题,几个'问题'折腾中国几十年,中国挑战美国的日子就会推迟几十年"(《中越南海之战—下一个台海问题》2007年12月)。最近越南已经被中国镇住了,美国想进金兰湾就来吧,这会刺激中国下定决心赶快把到柬普寨的铁路修好,准备给金兰湾的美军后背"挠痒痒"。把军事基地放在别人陆军攻击范围之内,美国人没那么傻!没想到菲律宾如此猴急,正好给中国练兵提高威信。中国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本是个缓兵之计,南海的事应该在今明两年中天气好的时候解决。不必担心美军航母进南海,军事上讲,进来是好事,关起门来打狗。老索最担心的是马六甲水道一时不能得手,解放军不能放手大打,需要想些办法。如何通过岛屿争端,暗渡陈仓,在南海边缘建立巩固的立足点,这是中国战略家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但这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因为美国在南海已经出错牌了,给了中国一个枕头,老索不点炮,奥巴马浑然不知,这是天助中国!


2.4 美国会不会赖帐呢?中国外储应早做风险防范,这是老索在2002年4 月《中美"牛虎"之争:中国出击》一文中提的醒。老索以为,美国赖帐,或者美元贬值甚至换新币,这是迟早的事。到了连利息都付不出的地步,它还有心思想明天的事情吗?好在债主又不是中国一家,美国百姓也是美国国债的大买主。倒债产生的连琐反应极有可能中止美帝国现行世界战略,使经济复兴遥遥无期,帝国衰落基本成定局,所以美国政府解决问题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中国来说,如何从中获取战略利益,达到其它目的,应该是比讨回利息更为重要的事情。"债主堵门时,最好的解脱办法是让邻居家着火,这样就可以去救火而逃脱追债者"(《中国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是缓兵之计》2011年7月)。美国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可以说已经黔驴计穷了,即使在南海挑事打仗,也扳不平债务这座大山,所谓积重难返。今明两年甚至更久,美国在战略上是迈不出任何大步的。中国在钱上是亏定了,但算大帐可能并不亏。而且亏了钱可以从其它方面补回来,那就不算亏。怎么补,老索有空时再细写。


3 经济运行成本过高,经济安全保障不足,中国的军事战略还不能完全转入主动进攻


3.1 任何经济在起飞阶段必然经历一个从低技术向中高技术逐步升级的过程。NOKIA原来是做纸浆造纸生意的,人民日报以前用的纸张就是进口他们的,转型做手机后,收入多了,消耗资源少了,本国环境得到了保护,工人们的后代也做上了体面的白领工作。过去二十多年的低技术经济扩张,使的中国经济运行成本越来越高,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出现了,尾大不掉的问题很严重。"中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比美日经济更深更重,因而也就更不稳定,石油显然是中国最需要的战略资源。许多年来中国人感觉兴奋不已的巨额外汇存款,如果遇上经济灾难,比如粮食短缺、油价狂飙、缺乏原材料等,几千亿外汇也支撑不了中国多久的。打石油的主意,控制中国的油源和油路,是中国的对手必然选择的王牌杀手锏。中国在石油危机发生后能撑多久,取决于中国保有多少天的石油储备"(《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战(中):中国的命
门》2005年7月)。中国经济能够走到今天,积累相当实力,已经相当幸运,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品质,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是势所必然。


3.2 中国钱少的时候美国想法占你便宜,钱多的时候美国想法骗你而且哄抬物价。"全世界想买东西的人都去中国买,中国的水钱只涨不跌!","中国人赚得钱一半给了美国了,中国生产的东西给了美国,您买不到多少比美国市场更便宜的东西,你手里拿再多得钱,其实际购买力也得减掉8000亿美元占中国国民收入的这个比例。我们有钱了,但东西贵了"(《中国当前外交军事战略急需调整》2009年7月),中国出口的东西便宜部分原因是中国币价不涨,而当中国出去买铁买油的时候,人家又联合抬高物价。世界各国似乎都想吃一块唐僧肉!中国币价要涨,但要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而定,当然不能按美国人的意愿行事,至少也要调一调美国的胃口。


3.3 运输通道和金融经济的稳定与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一个经济体不论多么发达繁荣,金融出了问题,就相当于得了血液病,一般不会轻。现代经济再也不是传统社会的分发钱粮银锭的时候了。要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控制了它的金融系统和决策系统才能实现"。"如果中国没有强大完整的金融系统,能够把全部的经济活动掌握在自己银行手中,中国的经济就会被控制在外国银行手中。而当这一切都无法避免的时候,中国只有走出去,走到对手的领地,参股购买它的银行,做到双方无秘密可言,互相牵制控制,才能保证自己经济体的安全"(《 救市是中国步入金融大国的第一步》2008年10月)。


3.4 如果中国的机械制造与工艺材料工业能够基本独立自足,中国的经济才算真正强大起来了。"机械制造工业是现代化的基石,没有这个行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富裕和强大;工业大国们无一例外都拥有强大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俄罗斯经济衰退已极但西方仍然惧怕他,主要原因不是他的核弹,而是他的强大的工业制造技术一旦振兴,足以打败欧洲各国的制造业"(《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2010年9月)。中国高技术开发能力并不落后,落后的是制造能力,有些东西比如飞机发动机或者芯片,中国可以设计出来,但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了,但成本太高或寿命太短,没法大规模生产。这是中国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的真正差距。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估计再有十年,中国将会是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国。


3.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由南向北梯次发展、从东向西地区差异较大是比较明显的特点。这是当时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客观上造成中国南方沿海经济密度太高,不单使内地运输系统负担沉重,也造成对海路运输的过度依赖。战时东南地区遭受打击,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这是中国不愿在台海动武的部分原因,也是美国看准的中国的软肋。调整经济密度,转移部分工业到中西部,已经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但还未有显著成效,部分内地省份经济超高速发展源于原燃材料工业的快速增长,并不是这里所讲的经济密度调整的结果。在这种态势下,中国除了增强国防力量之外,国防战略似应在原有防御为主的基础上适度出击,而不应在现阶段转入进攻型战略。

4 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策略要变着法子玩,要与时俱进


4.1 中国在以往的防御战略指导下失去的战略利益太多。当前国际大势是,"美国经济已濒临崩溃","美国军事扩张战略已被迫停止"," 美国的高科技武器装备远未进入实战阶段","西方阵营已经破裂","美国
的民主大旗已倒"(《中国出击,目标马六甲》2011年6月)。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在国家层面上有所作为,解决一些局部的中小型问题,至少应该开始为以后的进攻型战略布点打桩。


4.2 中国的能源战略曾走过一段时间的弯路。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主要还是在内陆如新疆等地找油田。"非洲是资源富庶且未完全开发的大洲,也是美国在战略上未重视的地区。中国要走出去,利用老朋友,发展新朋友,开发那里的资源,既向美国输出,也向国内输入,目的是扩大中国的资源来源,尽可能多的控制世界资源产地,为将来的中美争夺增加筹码和战略机动能力"(《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的对策(下)》2002年2月)。中国如果不晚于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步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成对俄东非洲地区资源矿山以及一般工业的投资,今天的外汇风险和原料运输工业布局方面的问题就不会有这么大。如何合理使用外汇,获取最大战略利益这个课题,中国是从这个世纪才开始做的。但只要做起来就不算晚。因为外汇转化成美国国债,中国才能入世,入世了,你才能够赚到这么多钱,美国才会允许你平平安安发展这么多年,中国才会达到今天的让美国意想不到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利用国债问题压迫美国放开金融控制,放松高技术出口限制,在周边问题上让步,应该是可行的目标。这些都是军事行动实现不了的目标。


4.3 扩大经济的影响力不应只停留在廉价产品输出这一条路上,国家层面上要做一些企业做不了的旨在扩大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事情。"输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扩大中国中低档工业生产技术的输出,扶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使之逐渐加大对中国经济技术和投资的依赖,逐步建立中国产品价格在世界市场或美国市场的指导地位,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中国的经济'同盟国',建立对抗世界经济和政治强权的'统一战线'"。" 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扶持周边国家发展经济,把他
们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亚及广阔的西伯利亚,不为中国人民所用,违实可惜。武力征服既无可能,通过发展经济关系达到目的,却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如果经济与中国连为一体,再加军事压制,何愁边界海域争端不消,美国又有何奈?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东征西伐,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总有那么多份争和动荡,为美国提供了介入的理由。如果中国能够把周边的国家和事情处理好,或者使他们相信中国胜过美国,愿意听从中国的安排和调解,美国就很难在亚洲施展拳脚。而如果中国连家门口的事情都料理不好,还谈什么大国战略?'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世界战略。中国以往没有能力这样做,今天却可另辟蹊径,大展宏图。中国要扮演和充当"一切为了经济"或"一切向钱看"的角色"(《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的对策(下)》2002年2月)。


4.4 扩大国家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实力的一部分。美国开来的民主这条船上的杂碎太多,没人愿意让它靠岸,"美国的民主大旗已倒"。道德在各国的文化中都存在,有民众基础,起点低,但落点高,扛起来轻得多。"说我中华乃'礼仪之邦'纯属胡说八道。礼仪哪儿都有,不能治国立人。我中华实乃'道德之邦',历朝历代都是以道德为主、法律为辅来治国的,这是中国历史上人文文化发达的主要原因。现代人谴责中国法律条文模糊和粗线条,其实那是为引入道德条文或规则进行裁判而预留的空间,所谓'量刑'的'量'字,就有道德裁判的含义和内容。如今社会道德江河日下,坏人常挤占法律中的道德空间"(《和平崛起就是中国农民的崛起》2006年12月)。搞商品经济,人心向钱,不加强道德约束力,人心就散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背后是强大有效的道德约束的支撑,否则国家就有涣散分裂的危险。法律永远有空子可钻,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公民失去道德约束力,民主就会被滥用,各搞一套,误事误人误国,成本太高,危险太大,这一点中国无沦如何不能不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者并不矛盾,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而且有世界意义。所以老索曾提出《把"中国时代"创建为"道德时代"》的论断(2006年12月)。


4.5 "二十多年过去了,出国这代人业已成熟了。他们正在考虑'海归'与'海不归'的问题"。"海归们的心很单纯,他们有中国心,但不再是'中国人'了,他们的优良素质和敬业精神是中国社会所缺的,就像精选的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气候来培养才能开花结出硕果。他们最大的缺点是再适应中国社会的能力不足"。"高级的海归海待可以为中国撑起一个行业,填补一个空白,解决一个瓶颈,为未来奠定基础"。"理解海归、善待海归、保护海归实在是一个严肃的国策问题"。(《海归与爱国之关系辨析》2011年5 月)

5 中国在军事上现在可以出手了


5.1 美国通过二战确立了世界帝国的地位,但它的军事优势是通过小的、局部战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中国是在崛起,但是如果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航母下水之日,美国反航母的杀手锏也准备好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美国近几年正在热造一种濒海战斗舰,隐形、尖端、灵活、火力猛。如果以为这是美国海军战略思想从远洋转向近海的转变,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用来保卫海外基地并突袭敌对国沿海和海上的高价值目标的"。"它是美国为了应对未来海上威胁、继航母之后的新一代海上霸王,是中俄航母以及一切企图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国家的克星。所以美国其实非常乐意看到中国把钱花在航母上,做出多多的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的。只要占住了峡口关隘,再多的航母也不能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的。当你少的时候,美国靠多取胜,但你多的时候,美国靠优取胜。这是新一代美国战略家的思想,不求最多,但求最好"(《老牛发威的时候到了(下)》2010年4月)。我并不是说中国不应发展航母,如二战时那样航母对决的战争在未来几乎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中国的航母是用来对付次级敌手和远洋投送军力用的。远程快速空中打击和海上隐蔽突袭将是未来战争的基本模式,因为它快速,成本低,见效快。在战争模式转换之前,运用现有装备,中国可以做许多事。


5.2 "南海问题是除台海问题之外中国国土安全上第二大问题。中国准备而且必须首先解决台海问题之后才能腾出手解决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不能在台海问题解决之前升级。这是因为既解决或占领了三沙,中国的海军力量就必须常驻并巡游这一海域,而中国的海军舰只包围台海尚嫌不足,更没有多余力量分配给南海"(《 中越南海之战—下一个台海问题》2007年12月)。如今,对台军事优势已经确立,经济上
高度融合,台湾问题的解决只是时机问题,美国已没牌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斗下去,南海问题当然是中国军队的首要解决目标。目前美国在南海已经出错了牌,今明两年中国可以并不费力地拿回一些岛礁。如果被占岛礁全部用军事手段解决,老索以为那是最笨的办法,得罪人太多。用计谋让他们不得不把吃进去的吐出来,而且以后还得配合中华经济圈南进的大战略做马前卒,这才是高境界。现在没必要说出来,但相信解放军中聪明人有的是,老索能想到的,人家肯定能想到。


5.3 好战逞威,像美国那样,不是中华效法的对像。不战自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但这不适用于现在的形势。练兵已久,小试身手,非常必要。通过持续的、小规模的冲突和局部战争,锻炼自己,打击弱势敌手,消耗对方,逼他们上谈判桌,从而以较小成本和负面影响达到解决局部问题的目的,这应该是南海用兵的方针。比如面对5个目标,我们只取其中2 个,那些能落飞机等值钱东西的岛先不打,待对方把大量资源送上其它岛
以后,以围歼态势,逼对手投降。如果对手不上钩,问题当然简单多了。如果对手转而袭击商船,他就站在了被告席上,美国的口就封上了,事情更好办了。所以老索说夺回岛礁对解放军来说是小菜一碟。


5.4 分夺马六甲的控制权和在中东建立桥头堡是并行不悖的,中国态度不明朗,反倒让巴伊在对美斗争中立场火候不好掌握。首先在巴伊建立可以巡逻印度洋和海湾的空军侦察基地是必要的,并布署岸舰导弹,这样也可以分散美军的力量,牵制它的航母编队的调动。不在美帝自顾不暇的时候做些实事,以后美国撕破脸皮硬上的时候,大动作做不出来,这些小动作的力度就不够了,很失面子。这叫"乘火打劫"。如果美国有激烈反应,那就让经过巴基斯坦的美军运输线再烧几回看看,让他们见识一下地头蛇的厉害。如果美国一旦撇清了阿富汗的事,巴基斯坦的态度也有可能随之而变,中国的硬牌就少了一张,所以我说今明两年很重要。


5.5 配合军事小步走出去的战略,对外经济援助要大步走。海上造军舰,陆上修铁路,应是中国在亚洲崛起的主要战略手段。在今天,铁路仍然是对地缘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老挝铁路要降低标准大干快上,铁路到达泰国湾之时,就是中南半岛形势全面扭转、倒向中国之时,缅甸形势也因此而稳定下来,美国在那里基本没有本钱折腾了。舰队需要基地码头,成本高,目标大,安全性不好,不是哪儿都能去的。把美国赶出亚洲不现实没必要,但逼它呆在海上是可能的,也是对中国有利的。舰队的高成本会越来越成为美帝国头疼的问题,让它养着吧!


5.6 "和宜在东亚,战应在南海",藏南领土当然也是要夺回来的,但是中印两个穷弟兄打架影响不好,分散中国力量。印度东边有块地,细腰葫芦,军事上没法设防,也是他们民族矛盾闹得最激烈的地方,中国可以在那儿想想办法。当那里的问题被搞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藏南问题就好办多了。印度支持藏独,用得就是这招,可是它用根草捅老牛,成不了事。我们会看到藏独被赶出印度那一天的。


5.7 兵乃诡道。计划隐藏得越久,胜算的把握就越大。但是在信息世界里,这很难办到。索额图以为,今天的兵道,取势为主,交战其次。美国扼世界交通要冲,使各国都怕它。不打破这个"势",中国还不能摆脱美国的威胁。而要破势,中国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变通,绕开它,或者在其它方面制衡对手抵消其威慑力;另一条是分夺,也就是近身接敌,像篮球的人钉人战术,它在哪儿建基地,你就在附近驻兵建堡,即使迭各加西亚岛远在印度洋上,中国也可在附近找到落脚点。"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守在它旁边,办法笨点儿,它敢打你吗?中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布过棋,现在应该可以下子走实了。


姜太公教导我们:"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民间智慧学有条定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国出牌很隐蔽,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老索也是连猜带想,抛砖引玉,图个乐趣。欢迎网友同好评论思考,做有意义的事。

China Mobile cuts international roaming fees

China Mobile Ltd cut international roaming fees charged for 38 countries and regions by as much as 80 percent on Monday in the hope of maintaining high-end users' loyalty amid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domestic competition.
The carrier, which had 616.8 million mobile subscribers by June, said in a company announcement that it cut the roaming charges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Australia, Germany, Canada and Singapore - popular destinations for Chinese travelers.
China Mobile clients in Singapore will now pay 0.99 yuan (15 cents) a minute to call the Chinese mainland, a 75 percent de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3.99 yuan a minute. Data traffic fees in Canada were cut by 80 percent to 0.01 yuan a kilobyte.
The reductions are China Mobile's fourth price adjustment since 2010. The company said it was able to negotiate less expensive roaming deals for its users with international operators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going abroad.
"China Mobile has an incentive to cut roaming fees because about 80 percent to 90 percent of profit was earned by foreign operator partners," said Xiang Ligang, a Beijing-based telecom observer who also runs an industry website.
Chinese users have long complained about the steep roaming fees, so the operator responded, using its clout in the global mobile industry to negotiate a bargain, Xiang added.
Meanwhile, the carrier faced stronger challenges from domestic rivals in competing for mid- and high-end mobile-phone users, who usually pay more than 200 yuan a month.
China Unicom (Hong Kong) Ltd, the country's No 2 operator after China Mobile, has already cut international roaming fees twice this year. China Unicom customers pay about 2.8 yuan a minute to call China from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1.5 yua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Telecom Corp Ltd, the nation's smallest carrier by subscriber numbers, cut international roaming charges in 17 countries and regions by as much as 80 percent by the end of 2010.
Industry experts said that of the three Chinese carriers, China Unicom may have an advantage in Europe in securing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roaming fee because it runs a WCDMA network, the same as most European carriers. However, China Mobile has the clout in more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negotiate a fair price.
"This has been China Mobile's biggest roaming-fee cut in the past 10 years. I think it will help the company to maintain the loyalty of high-end users, or even win back users lost to rivals," said Ji Chendong, an analyst with the research firm Frost & Sullivan.
He added that China Mobile gained relatively less benefit than its rival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3G) mobile era because its homegrown 3G technology failed to attract enough industry partners. However, China Unicom and China Telecom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the rise of the 3G era and have started to grab bigger market shares in China.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high-end users has been intense, especially when China Unicom draws a large number of 3G users through the hot sales of iPhones," Ji said.
But iPhone users who subscribe to China Mobile, which runs on the 2G network in China - because iPhone does not support China Mobile's 3G standard - can access 3G WCDMA networks in European countries. "With the lower prices, some people may stick to China Mobile services," Ji ad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