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土曜日

従業員満足は、お客様満足に匹敵する

 業績の不振にあえいだとき、わたしは自問してみたことがあります。「我が社の従業員満足はどれくらいあるだろうか」と。お客様満足はだれでも追及します。しかし従業員満足はどうでしょうか。おざなりにしてはいないでしょうか。
 わたしの知るところ、伸びている会社は例外なく従業員満足度が高いという共通点があります。当然です。従業員が満足していない会社で、お客様満足のための努力などできるはずもありません。お客様満足がなければ売り上げも伸びない。
 つまり従業員満足は、お客様満足に匹敵するのです。どんな会社も、お客様と社員がいない会社はありません。好況の持続も不況の克服もすべて社員にかかっています。年齢は関係ありません。お客様満足と従業員満足は、いってみれば自転車の両輪のようなものです。社長の仕事とは、両者のバランスを取りながら自社を目的の地にまで運ぶことです。

 では、具体的にはどのようにして従業員満足を高めるか。
 従業員にとって一番の関心事は給料、そして人事です。これらは、中小企業では社長の個人的な好き嫌いや胸先三寸で決めてしまいます。これがいけない。昇給・人事こそ、不完全な基準でも作成し、よくよく説明し運用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多くの従業員が納得しない昇給・人事を行なうと、優秀な従業員はやる気をなくして結局は辞めてしまいます。
 特に「あの人は使いやすそうだ」という視点での人事異動は危険です。社長が能力とは関係なく、いわゆる「提灯持ち」を取り巻きにするとどうなるでしょう。良質の仕事をするよりも社長に気に入られることばかりを気にする社員が増えて、組織は腐ります。無能な上司は優秀な人材を駄目にします。無能な上司は、無能というだけで人を、組織を、そして仕事を殺してしまうのです。
 我が社では、従業員の序列は課長職以上の社員の360度の衆目評価による投票によって決めます。昇給・昇進についても明確な基準を設け、「これこれのことを達成したら×××円の昇給」「これをクリアしたら×等級昇進する資格を得る」と定めている。こうした基準は、すべての従業員にとって平等なものになっているか、というと実はなっていません。しかしそれはそれで仕方ないのです。すべての従業員を納得させる昇給・人事の仕組みは作れないのです。
 だとしても昇給・昇進について明確な基準があることが正しい。従業員はこの基準があることで、「100%納得はできないけれど、まあ仕方がないか。社長の個人的な好き嫌いで決められるよりはましだ」と思えるからです。我が社の社員勉強会などで、昇給・昇進の仕組みについてはかなりの時間をかけて従業員に教育しています。我が社には昇給・昇進の基準があること、そしてその基準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かをきちんと理解させること——これをしなくては、従業員の不満はたまる一方です。
 先月の全社員勉強会で一般社員に、「10人いたらA評価は何人ですか」と質問したら、「3人」と答えられた社員は一人もいなかった。全員、給料体系勉強会に3回も参加させてです。信じられないような話ですが事実です。若い課長の30%も答えられなかった。
 賞与の成績評価は昇給評語となり、昇給評語の点数の累計は課長・部長への重要な点数となるが、多くの社員は理解しようとしない。でも不満だけは言うのです。

 従業員満足を高めるもう一つの方策は、常に夢を与えることです。
 1990年、我が社の経営計画発表会で、わたしは「5年後の売り上げを現在の倍にする」と発表しました。社員従業員は一様に驚きました。当然です。単純計算で毎年115%ずつ売り上げを伸ばしていかなくてはならないのですから。しかし同時に、彼らはこうも考えるのです。「社員は現在、部長が3人、課長が6人いる」「5年後、売り上げが倍となると組織も大きくなり、部課長の数も倍増する」「俺にも昇進のチャンスがあるぞ」「給料が上がるかも」。
 現実には、そうい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ポストは増えるでしょうが、現在の倍にはならない。ですが、社員はそう思い、夢を持つのです。夢があるから努力できる。それが的外れなものであれ、夢は常に必要です。人は夢なくしては決して努力しない。弱い高校の野球部も、甲子園という夢があるからこそ激しい練習ができる。それと同じです。「部長」「課長」という夢を持たせるのがやる気を引き出す仕組みです。
 この発表会から5年後、我が社は社員の期待を裏切って売り上げを倍増させました。売り上げを伸ばすのは確かにしんどい、できないと思えば従業員は努力しない。なんとか達成しようと思えば努力する。その差です。従業員にとってやりがいのある職環境を整え、その幸せを確保していくこともまた、社長の大切な仕事です。

国民党丢掉大陆后蒋介石最恨谁:并非毛泽东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迁台之后,蒋介石对国民党的失败有什么反思么?

  高华:民国将亡,人心涣散,大势已去,蒋不是恨毛泽东,而是一恨美国,二恨桂李。蒋责美袖手旁观,不救他。1949年1月3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马歇尔),"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蒋自欺欺人地认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会获胜,所以他在1949 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骂:"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
忘恩负义。"

  当然蒋介石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过失所在:1949年2月1日,蒋介石在故乡溪口写道:"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已晚也。"到该年年底,蒋介石在台北草山的革命实践研究院曾总结出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因为"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

  1949年的最后一天,蒋在日记中自省:"一年悲剧与惨状实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顾。"而最令蒋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军队为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其他运来台湾及各岛整训存留者不过十之一而已"。

  延伸阅读:蒋介石日记1949年5月节选 来源:中国网

  1949年5月3日,日记右侧大字"本日杭州撤守"。次日负气似的写:"余主张早撤不再为美国守门上当也" (1949-5-4) 。

  5日下午,蒋氏带着儿子去虹桥路拜别宋美龄父母的墓,然后去东平路上当年他与宋结婚时的新居"爱庐"看最后一眼。那时宋美龄还在美国,归期未知,蒋氏当时凄惶的心情不禁流露在日记里:"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全室皆空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1949-5-5) 。

  (出于好奇,我回头找来1927年12月1日蒋宋结婚那天的日记。果然新婚之日照旧写日记,蒋氏这点坚持确是与众不同。日记里记述先到孔宅换礼服、再到宋宅行教会婚礼,然后到大华饭店礼堂行正式西式婚礼,"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礼成后乘车游行、晚宴,最后进入新房。可惜以下的三行字被墨笔涂去,隐约看出最后三个字好像是"乐无穷"。以后几天他都称新婚夫人为"爱",又过几天变成"三妹",两人偶有"欢争"─ ─玩
笑的争执,到月底就开始吵架了。)

  5月7日蒋氏乘""江静轮"离沪赴舟山,在船上写日记,说想建设台湾为实现三民主义的省区,"台湾"两字原为"福建",被划掉改成台湾。

  17日飞澎湖,发现澎湖的要塞和营区破败无人,气愤愧悔得无地自容,几乎想"遁迹绝世了此一生"。5月25号由澎湖赴高雄,接报宁波沦陷,上海已不能降机,而爱将汤恩伯已在吴淞口指挥各军撤退了﹗终于,5月27日他写下:"上海已于昨日沦陷矣"。

  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内容是反省他人的责任过错,一是桂系李宗仁:"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忘恩负义",另一当然是美国人:"美必后悔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

  6月初再反省上海与浙赣线的溃败,又发现白崇禧要负全责,因为白牵制了汤恩伯的主力部队:"失败实数已知其大概白崇禧如不强制汤部主力西移皖南则不惟无此重大损失而且保卫上海之战亦必会胜矣"(1949-6-4 上星期反省录) 。

俄美中亚暗战汹涌 吉新政府向美国叫板

  吉尔吉斯斯坦现任总理阿坦巴耶夫在总统大选结束后一天、吉中央选举委员会刚刚宣布其胜选时即对媒体表示,美国玛纳斯国际"过境转运中心"应在 2014年按期关闭。吉在中亚地区也不能算是大国,而阿坦巴耶夫刚刚胜选还
未正式就任,吉新政府何来与美国叫板的胆量和勇气?结合此前阿坦巴耶夫在大选前对俄罗斯的积极表态,以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突击访问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争取反恐支持等多方互动,折射出俄美围绕中亚的地缘博弈表面平静、暗潮汹涌。

  吉新政府对"亲近俄罗斯"毫不隐晦

 《中国青年报》报道,俄消息人士称,吉大选前夕阿坦巴耶夫曾秘密访俄并与俄总理普京会面,获得俄的政治支持应是此访的主要目的之一。今年年初,阿坦巴耶夫还签署政府令,决定以普京的姓名命名国内一座山峰。此外,10月27日,吉第一副总理巴巴诺夫接受俄塔社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对外表示:"俄罗斯是中亚地区安全的保障,吉97%的民众都认为应当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无论哪个总统候选人当选总统,都将发展和加强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否则就是'政治自杀'。"

  美国空军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框架内于2001年在吉尔吉斯首都租用玛纳斯国际机场作为基地。吉议会2009年2月废除美军及国际反恐联盟租用玛纳斯空军基地的协议,吉与美国重新签署了使用玛纳斯国际机场的协议,美军将租用费增至每年6000万美元,同时将基地更名为"过境转运中心",该基地是美向阿富汗作战区运送设备和军队的重要枢纽。

  俄拟构建"欧亚联盟"拉拢中亚国家

  10月4日,刚刚宣布参加竞选总统的俄总理普京在俄《消息报》发表文章公布其首个重大外交政策倡议,希望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为基础,吸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部分苏联加盟共和国,构建更紧密的国家间一体化联合体"欧亚联盟"。

  为了缓解一些独联体国家的疑虑,普京否认其构建"欧亚联盟"是要复制苏联或取代独联体。普京表示:"重建苏联是没有意义的,有关恢复或复制属于过去事物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但建立在新价值观、经济及政治基础上的进一步融合是这个时代的需要。"

  普京的构想在10月18日召开的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圣·彼得堡会晤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出俄意料的"进展。会议签署了在有关8个成员国间创建独联体自由贸易区的协定。普京在总结会议成果时表示:"这一想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支持。我深信,'欧亚联盟'大有可为。我们打算逐步将这些一体化方案付诸实施。"

  美国力推"新丝绸之路"计划

  11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德对外界发表声明表示,"国务院准备与吉尔吉斯新政府讨论在玛纳斯机场的美军基地问题,美军在吉境内的基地条约到2014年有效"。俄专家认为,对美国来说,中亚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尤其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直接攸关美阿富汗反恐战略的成败。就地理位置而言,玛纳斯机场对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意义已不再突出,美国现在真正重视的是乌兹别克斯坦。

  10月20日至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进行了穿梭访问。据分析,希拉里此次"环访"阿富汗周边国家,意在与这些国家在阿富汗未来政局走向和政治安排方面协调立场,顺利推进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力推"新丝绸之路"计划,推动以阿富汗为核心、连接南亚与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保持美在中亚地区的存在。

  俄罗斯《独立报》10月24日报道,美国正准备从阿富汗撤军后的退路,计划继续长期驻留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可能将在其中发挥特别作用。希拉里在杜尚别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帮助阿富汗人民方面,美国渴望得到中亚地区国家的支持。

  俄美两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俄总理普京强势重返总统大位,美总统奥巴马也在积极谋求2012年大选连任。受制于国内国外形势,俄美两国势必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得更加具有"进取性",双方在中亚的互动和博弈将更趋频繁。中亚地区的风吹草动不止关系地区国家的利益和输赢,还直接影响整个地区地缘格局和大国关系。

美国表态:伊朗已成为美国的最大威胁

  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说,伊朗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统表示,采取军事手段阻止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取得核武器的时刻已越来越近。


  在德黑兰,数千名伊朗学生集会纪念1979年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事件,他们焚烧了美国国旗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照片。

  联合国原子能监督机构将在下周公布有关伊朗核计划的报告。在报告公布之前,美国和伊朗都加强了宣传攻势。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据称将披露伊朗从事秘密核武计划的内容。

  联合国报告

  报告引述外交官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即将披露的有关证据显示,伊朗曾设计核弹头的电脑模型。

  报告还将公布一些卫星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伊朗制造了可用于高爆引爆器实验的大型钢结构容器,而高爆引爆器可以用来引爆核弹。

  但伊朗一直坚称该国的核计划是用于和平目的,并否认该国寻求制造核武的能力。

  伊朗警告说,如果遭到袭击,该国将攻击以色列和美国在海湾的目标。

  "最大威胁"

  美国国防部官员在华盛顿表示,伊朗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可他也表示,他不相信伊朗试图制造冲突,他不清楚伊朗是否已决定制造核武。

  以色列国防部长此前对BBC表示,对伊朗核反应堆进行军事打击的时间正渐渐临近。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也表示,有关国家的情报机构已警告各国领袖,对伊朗采取行动的时间不多了。

G20峰会 看一个日渐衰微的美国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法国戛纳G20峰会,整个欧洲都希望他能伸出援手,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要满面笑容鞠躬哈腰,带着他的愿想去往戛纳:希腊最好能行动起来、欧盟最好能解决自身的经济弊病——用奥巴马的话来说,这两者是美国每况愈下经济的最大拖累。纽约时报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奥巴马总统自上台后逐渐远离远离小布什的单边主义路线,但同时远离的还有那个曾经辉煌且强大的美国。当前,美国缺钱,急着从世界各地的冲突中抽身,还有可能失去欧洲这个铁杆盟友,另外,美国国内矛盾也层出不穷。一系列的事实似乎表明,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下坡路。

  G20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截然不同的出席状况,明确地反映出美国日渐衰微的影响力。与胡锦涛主席不同,奥巴马总统缺少钱,也缺少钱所带来的力量,所以他需要用尽甜言蜜语来让盟国采取一些他认为必要的行动,来重振全球经济。

  美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经济的救星,但是自今年阿拉伯之春开始,美国力量逐渐衰弱并日益明显。美国在利比亚事件中只扮演了次要角色,而面对当前的欧盟经济危机,美国则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了资本充裕的亚洲。

  该文章表示,在很多方面,美国这般"下场"的原因是奥巴马总统决意远离小布什的单边主义政策。例如当前,奥巴马总统从伊拉克撤军,其从"多边主义"角度的解释也漏洞百出。在联合国通过设立禁飞区之前,他拒绝干预利比亚战事,而之后他又将主导地位让给英法。

  有批评者认为,奥巴马的处事方式加速了美国的衰退。但也有支持者认为,奥巴马此举是考虑到美国能力界限的明智之举。

  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商务部官员的大卫﹒罗特科普夫(David J. Rothkopf)表示,奥巴马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想脱离单边主义,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实力的确下降了。"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拨款,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部署军队。"

  当然,大选当前,奥巴马总统最不愿意被人听见的话就是:美国已经不再有影响力了,或者,美国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例外主义"已经消失了。

  周四在戛纳,奥巴马总统将在避免承担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尤其是财政方面的负担——尽力彰显领导力。

  文章称,不管民主党和共和党怎样评价美国在国际的地位,美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明显地开始变化了。过去几天,美国政府眼睁睁地看着希腊政府胡来却无能为力。当地时间周二,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杰.卡尼(Jay Carney),就希腊对欧盟救助协议举行全民公投
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是欧洲的问题,欧洲需要自行解决,并且他们也有能力解决该问题。"

  这与过去的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上世纪90年代,美国拿出数十亿美元来拯救墨西哥和亚洲经济;二战之后,美国则豪爽地推出了"马歇尔计划"。

  文章最后表示,美国将不再是世界警察和金融家,新兴战略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美国极有可能失去欧洲这个盟友,所以在要求中国货币升值这一问题上,美国可能少了一个伙伴,虽然美国和欧洲都希望中国货币可以在开放市场中自由浮动。

  无论如何,当下内外交困的美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可一世的美国了,而G20峰会则是美国显露自身不足的国际舞台。

各方势力都伸手 中国掌握南海最大油田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能源储备可与波斯湾媲美的南中国海,资本逐利的味道越来越浓。在有关东南亚国家企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政策的驱使下,西方石油公司争先恐后地来到这块资源宝地,展开了一场关于「油权」的暗战。

某种意义上,从南海争端中受益最大的,恰恰是这些西方「油老虎」,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巨大的商业利润,还包括在地区局势中的话语权。


由于石油开採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走上了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即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揽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开採南海油气资源。

据瞭解,目前共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有开採作业,钻井总量达上千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越南就与苏联合作开採了头顿地区东南150公里处的「白虎」油田。这块油田最高年产量达到540万吨,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

整个80年代,苏联在采油方面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技术支持,总共帮助越南在南海开闢出8块油田,分别是「白虎」、「龙」、「代洪」、「沃克」、「巴赫」、「巴登」、「坦高」及「汉龙」。

苏联帮越南在南海采油,获得的是经济和政治的双丰收。根据1981年双方签订的成立越苏石油合资公司的协议,苏联可以从越苏石油公司拿到一半的销售分红。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一部分份额就来自南海。

英国也是一个「捷足先登」的国家。1987年2月,BP公司旗下的阿莫科公司发现了「流花11-1」油田,该油田位于香港东南方向300米深的海中,是目前南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储量超过10亿桶。(注:目前该油田已为中国所有)

近些年,美国和日本对南海油气资源开採的投入在不断加大。身为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康菲石油,在越南海岸拥有3个油气项目的股权,这三个项目均处于南海争议区。

据瞭解,康菲石油在越南的资产规模多达15亿美元。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涉足南海的资源开发。最近几年,日本虽然陷入经济萧条,却没有阻挡日本石油公司进军南海的步伐。

2007年4月,日本石油公司投资5300万美元,启动了「东方」油田的开发,日本石油公司通过其子公司日本越南石油公司持有东方油田64.5%的股份。

去年11月,日本石油公司和日本国有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开採公司在东京与越南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吸引西方大国联合勘探开採油气资源,给出了极为诱人的优惠条件。

以越南为例。越南政府规定,与越南签订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产量分成合同的外国投资者,可按事先达成的协议,以产量的一定比例进行成本回收。

成本回收后,产量分成将按浮动比例进行,外国投资商将得到30%~50%。而且,外国投资商还不用缴纳所得税、海关税或与石油勘探活动有关的进口税。

为加大开採力度,2000年越南修订了《石油法》,不仅使外国石油公司参与竞标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而且条件非常优惠,合资公司裡,外方股份可佔到80%。

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西方国家看中的还有南海的地缘价值。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葛家理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叫「油权」,也就是说,谁掌控了世界的石油,谁就掌控了整个世界。

南海拥有惊人的油气储量,未来将是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一个重要槓杆,西方国家眼下的拼抢,目的就是垄断世界石油资源,提升对能源定价权的影响。

葛家理还谈到,控制南海的石油,某种意义上也是获得地缘政治的支配权。「特别是像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肯定都希望在亚太显出自己的份量。」

胡锦涛空前强硬,严拒人民币升值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呼吁全球领导人不要再敦促新兴市场升值货币。

  报道认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胡锦涛使用了迄今为止最为强硬的措辞。


  报道称,胡锦涛在法国戛纳举行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一再要求新兴市场升值货币、减少出口,这不会带来平衡的增长;相反,只会令全球经济陷入"平衡的衰退",使可持续增长成为不可能。

  另外,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人民币已升值到了合理水平。

中国开始咆哮 南海或爆全面冲突

越南外交大学校长邓廷贵表示,南中国海地区局势紧张可能爆发全面冲突,除非邻近国家遵守国际法。

据法新社报道,邓廷贵是在河内举行的一次有关领海纠纷的会议上做出这番表示的。

邓廷贵指出,海洋对地区和平越来越重要。如果国际社会未能对危机做出适当回应,就会有爆发敌对行动的危险,但他表示,该区域内目前基本上是和平的。

这次会议举办之际,正值南海主权争议升级。中国和包括越南在内的几个邻国都宣布对南海拥有全部或部分主权。

BBC记者斯坎伦分析,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推动强势海事主权,其掘起的和平性质开始受到质疑。

越南和菲律宾近来都发现,中国这个正在掘起的地区强权在与比其小很多的邻国发生海事纠纷时,开始变得没有耐心,并越来越多地咆哮。

中国在最近一次纠纷中宣称拥有南海大部分地区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希望外国公司不要涉及开采及开发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

此前,印度和越南签署勘探协议后,中国警告印度远离南海区域。

印度和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惹恼了中国,使越南领导人不寻常地向外寻求协助。

南中国海的纠纷主要围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利润丰厚的鱼业和海上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