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月曜日

美国6吨半卫星被破坏失控 马上要撞向俄罗斯

  美国太空监测部门称,一颗重达6吨的美国失控卫星正向地球飞驰而来,将于两周后撞向地球,可能坠落范围在南北纬57度之间。

  原先预计这颗名为UARS的卫星将于9月19日撞上地球表面,但由于速度加快,专家认为撞击将提前两天发生。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44分,在坠落范围之内。

  失控卫星不会整个撞向地球,而是分成几个部分,因为它已被一个不明物体撞坏。美国专家称,"肇事者"是"宇宙-1275"号苏联卫星。


  失控卫星于1991年由美国发射,为了研究大气层外层以找出臭氧洞形成的原因。

  但项目开支连世界上预算最为庞大的美国航天局也难以承受。

  由于每年1000万美元的使用费过于高昂,这颗卫星被放弃。航天局曾打算借助航天飞机把这颗卫星从轨道上"摘下来",但未能付诸行动。

  俄罗斯专家对卫星撞地球持怀疑态度。《航天新闻》月刊的编辑伊戈尔·利索夫认为,卫星残骸坠落莫斯科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说:"它进入大气层最有可能的范围还是赤道地带,因为该地区地表更厚,大气层更高。当然,有一些风险,但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因为55年来从未发生过航天器坠落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

  专家表示,可在坠落前几天算出具体的坠落坐标,那时美国太空垃圾监测系统也能开始"处理问题"。


  相关阅读:

  美国两吨半卫星在中国上空消失

  美国一颗精度为十五厘米的军事卫星突然在太空中消失,这颗大概两吨半的卫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呢。 美国两吨半卫星:为何会在中国上空突然变得无影无踪

  据bbc报道,于2006年12月15凌晨四点三十五分,美国一颗精度为十五厘米的军事卫星突然在太空中消失,这颗大概两吨半的卫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呢。

  据 bbc报道,于2006年12月15凌晨四点三十五分,美国一颗精度为十五厘米的军事卫星突然在太空中消失,这颗大概两吨半的卫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呢,美国各大专家纷纷猜测,有的说是被陨石所击中,偏离轨道逃向外太空,有的说是电子故障暂时没找到,有的说是俄罗斯装备在卫星上的反卫星武器所推毁,而其中一位军事专家的猜测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位军事专家是怎样猜测的呢?

  这位军事专家认为这颗卫星是由中国秘密发展的一种先进武器所推毁,众专家都认为这种武器可能是先进的激光武器,因为本国早就拥有这项技术,不足为怪,而这位军事专家突然说道:这不是目前激光武器所能做到的让一个两吨半的卫星完全在几秒钟内消失的,而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武器。

  在众专家的追问下这位军事专家才透露出这种武器的性能与特点。

  这位军事专家介绍说,就在一个星期前驻守在中国的联邦特工传回来的数据表明,中国正在研究一种叫电磁等离子束武器,一种具有粒子束武器特点的常规武器,它是利用一种高温等离子体做载体经过高能电磁遂道加速到亚光速再利用特殊频率的微波做远程增能保能的一种新型武器,它的攻击性能不亚于核能粒子速武器而优于激光武器,而且体积小,易常控,发射能量大等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这个项目已经报白宫国防部立项了,不久我们也将拥有这样的武器。(以上摘自bbc内部消息)

  中国电磁等离子束武器介绍:这是由中国一名在服役的高中毕业新兵提出的概念,由中国原子能核武器研究基地研制,所用时间为一年半,现在服役中国导弹防御部,属中国高度机密武器,具有定向反导弹,飞机,致太空反卫星和太空站的特点,而且受天气影响不大,只受大面积极光天气影响大,它的攻击物点是在指定方向范围内气化所有物质,包括抗高温陶瓷材料,一般的飞机导弹可瞬间气化,小型机载系统可有效防导和攻击。

  电磁等离子束武器其原理和特点,其实其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高温高压等离子惰性气体经电磁遂道加速到亚光速成在特殊频率的微波作远程增能作用下的形成极高温等离子束,极高温等离子束以亚光速打击物体所其气化或熔解,以达到远程精确打击作用。

中国记者登华盛顿航母 美军官一句话令人震惊

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位于东京西南65公里的小城横须贺是个极神秘的地方,那里因扼守东京湾咽喉,很早就成为"东洋第一军港"。如今这个昔日日本帝国海军的心脏已变成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所在地,中国人熟悉的美国第七舰队以及美军唯一常驻海外的航母"乔治?华盛顿"号都在这里安家。战后66年中,数不清的美军舰艇从横须贺出发到中国近海执行任务,"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去年赴黄海"威吓朝鲜",更一度让中国人气愤。在《环球时报》赴日记者组向美军提交采访申请前,这艘航母从未在自己的"老家"向中国记者敞开大门。8月28日,本报意外收到美军通知,欢迎《环球时报》记者于8月31日登上这艘距离中国最近的美军航母。

  从东京坐火车到横须贺只需一个多小时,但从《环球时报》第一次提采访驻日美军战舰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几年。曾有多个赴日本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组申请进入横须贺基地,都被拒绝。据了解,除外军来基地交流,外人想进入须等待"伙伴与家人日"这样的公共开放日,且开放对象仅限日本籍公民。《环球时报》记者组在位于冲绳和佐世保市的美军基地外感受过这些军事禁区的戒备森严。美军往往在基地大门外50米处用黄线划定禁区,路面上铺设阻止车辆硬闯的倒钩。今年2月,记者蒋丰曾在那霸普天间美军基地门前拍照遭到盘查。一名穿制服的日本人要求检查记者的身份证件,当他注意到"中国"国籍和"记者"身份时,立刻用对讲机喊起来:"这是中国人!"他对记者说,"这里经常有日本游客误闯,我们会立刻让他们离开。但你是中国人,那就不一样了,必须接受美国军官调查。"

  记者此次探访横须贺基地得到一名日本议员协助,但之前他也表示,可能性不大。负责接待的横须贺基地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基地从未在如此短时间内,在非开放日向外人敞开大门,你们是获准进入基地,并从这里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的首批中国记者。不过,审查程序非常细致,除年龄、国内住址等个人信息,进入基地的意图被要求必须填写。

  对于这第一次接待,美军安排得很正式。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公共事务官奈兰德及其两名助手乘专车等在大门外。记者刚上车,就被告知须按美军规定的路线参观,得到许可后才能拍照。记者一行先被带到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大楼里听奈兰德讲解基地权力架构和历史,接着到日本自卫队舰艇停泊区拍照。途中经过一片山丘时奈兰德说,那里面有很多隧道,储存着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基地运来的各种补给物资。整个基地给人的感觉像是国中之国,工作区、军官别墅、医院、足球场,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可口可乐等美国标志随处可见。奈兰德说,基地内共有2.4万名美军人员及家属,另有8000多名日本雇员。在记者眼中,这些时不时出现的东方面孔倒更像是外国人。

  美军航母上的特种设备

  车刚进入美军舰艇停泊区,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和"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的巨大灰色身影就跃入眼帘。与直接停在岸边的"蓝岭"号不同,航母停泊在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专门区域。尽管记者乘坐的车辆挂着基地专用牌照,但进入大门时仍须再次登记。奈兰德的一名助手告诉记者,他之前也没有进入过航母区域,这一次沾了中国记者的光。

  据美国海军官方网站介绍,"乔治?华盛顿"号8月25日才在西太平洋上完成了为期74天的连续航行。与记者曾见到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轻型航母和前苏联"基辅"号中型航母相比,排水量达10万吨的"乔治?华盛顿"号给人的压迫感大得多。整个航母停泊地就像一个大工地,各种起重机、推车的噪音充斥之下,数百名工作人员正通过舰体右侧多个补给口和升降平台向航母输送物资。

  "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副舰长肯?雷纳德在航母机库内为中国记者主持了简短的欢迎仪式。他主动向记者表示,该航母部署在横须贺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地区和平。在此行接触的多名美国军官中,这一观点被反复强调。肯?雷纳德先后向记者展示了航母机库、舰长会客室、飞行甲板、舰长指挥室和飞行甲板控制室5处设施。整个过程中,这位战机飞行员出身的副舰长对美国海军实力充满自豪。他说,航母上的舰员可以保证12小时不停地起降战机,必要时可以24小时连续作战。

  记者在飞行甲板上请他评价中国不久前完成海试的航母平台,他以"没见过"为由避而不答。上个月,他的上司、舰长戴维?劳思曼在越南被问及同样问题时,不客气地表示,美国每天有上百次的舰载机起降训练,而不是乘坐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大船到海上去走一下而已。

  "看,你们的国家在那个方向。"走出航母,奈兰德把记者带到东京湾畔,用手指向中国。一路上,"中国"始终是记者与这位美军发言人谈论最多的话题。

  在基地安排的午餐上,话题从军事转向政治。记者此行在冲绳采访时,一名美军嘉手纳基地士兵告诉记者,美国和中国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还要在日本部署基地,是为了防范未来爆发大战。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必定参战,美国如想维持优势,就要先占据冲绳这样的军事要冲。但奈兰德对记者坚决否认美国存在遏制中国的意图,"我们在横须贺建基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我们来这里不为遏制任何人"。

  但对于"乔治?华盛顿"号所代表的美国"航母外交",马来西亚《中国报》曾发表文章称,很大程度上,美国航母战斗群被视为外交工具多于军事用途。美国海军对航母舰队非常自豪,每一次危机发生时,美国总统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我们最接近事发地点的航母在哪里?"去年11月,朝韩两国在争议海域发生炮击冲突。"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及战斗群随即前往朝鲜半岛海域。英国广播公司对此评论说,美国这一举动充满21世纪炮舰外交政策风格。上个月,越南代表团获邀参观"乔治?华盛顿"号,昔日两个敌对国家的拥抱被日本《产经新闻》称为是为了"反制"中国航母。

  接下来的1小时里,记者和奈兰德的话题涵盖中国军力增长、中日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等多个敏感区。他的话或许会让很多中国人听起来不舒服。奈兰德反复向记者追问,中国发展军力到底是何意图,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在海洋上向外扩展,他认为中国的军事发展让人怀疑这个"中央帝国"希望重建过去的朝贡体系,而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最根本任务是维持平衡。

  走在横须贺基地,一些日本帝国海军的遗迹时常会将人拉入时空隧道。在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大楼旁有一座稍小的旧建筑,那里是驻日美国海军直辖6基地之一的横须贺海军司令部大楼,当年这里曾是旧日本海军"横须贺镇守府"所在地。楼内门厅一侧挂着两国重要海军将领的画像,奈兰德指着多名19世纪日本海军将领的画像说,他们是朋友,而旁边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将领则被他称为"坏蛋"。

  当车驶到港区时,随行美军新闻官特意给记者指出,从19世纪后期由旧日本海军陆续修建的几座干船坞,这些昔日帝国荣耀的象征如今已在为美军服务。在基地食堂门外,一侧是1941年为纪念当时皇太后访问基地建造的纪念碑,另一侧是当年日本海军用以辨别东京方向,然后向皇宫磕头的罗盘。现在,这些承载历史的遗迹都成了美军设施的摆设。就连日本人心中很神圣的神社也命运相同。佐世保基地门口和横须贺基地内的一些大门被建成神社中的模样,记者问奈兰德这有什么特殊意义,他回答说,没什么,只是用来做装饰品。

  作为美军驻守东亚的高官,他对该地区某些问题的不了解甚至让记者吃惊。奈兰德说,他不明白英国等欧洲国家同样侵略过中国,为何中国却单单对日本的侵略念念不忘。对于钓鱼岛,他说"那个岛离中国很远,离日本也很远"。他认为两国在此问题上的争吵不关美国的事,但对如果发生冲突的极端情况,美国是否会卷入,他表示以个人观点看,是这样。

  虽然奈兰德的观点让人有些不快,但他在交流时很注意语气和态度,似乎希望更多向中国人展示美国人的直率。他在交流最后对记者说,如果有意愿,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下属的基地都可帮忙安排采访。

  走在横须贺基地,一些日本帝国海军的遗迹时常会将人拉入时空隧道。在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大楼旁有一座稍小的旧建筑,那里是驻日美国海军直辖6基地之一的横须贺海军司令部大楼,当年这里曾是旧日本海军"横须贺镇守府"所在地。楼内门厅一侧挂着两国重要海军将领的画像,奈兰德指着多名19世纪日本海军将领的画像说,他们是朋友,而旁边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将领则被他称为"坏蛋"。

  当车驶到港区时,随行美军新闻官特意给记者指出,从19世纪后期由旧日本海军陆续修建的几座干船坞,这些昔日帝国荣耀的象征如今已在为美军服务。在基地食堂门外,一侧是1941年为纪念当时皇太后访问基地建造的纪念碑,另一侧是当年日本海军用以辨别东京方向,然后向皇宫磕头的罗盘。现在,这些承载历史的遗迹都成了美军设施的摆设。就连日本人心中很神圣的神社也命运相同。佐世保基地门口和横须贺基地内的一些大门被建成神社中的模样,记者问奈兰德这有什么特殊意义,他回答说,没什么,只是用来做装饰品。

美前副总统:若希拉里当总统 美国将完全不同

  9月5日报道,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日前表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不是美国总统,但如果是她入主白宫,而不是奥巴马(Barack Obama),今天的美国将完全不同。

  报道称,切尼没有具体解释为何这样说,但他认为,对于那些指责总统过失的政府官员来说,希拉里可能能够更好的与其共事。切尼告诉福克斯新闻网,他感觉国务卿希拉里是奥巴马政府中最有能力的人,想像一下她作为总统将如何表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据悉,希拉里在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中,输给奥巴马。随后,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赢得大选。当选总统后,奥巴马任命希拉里担任他第一任政府的国务卿。

张召忠:中国一直都是盛产汉奸的国家

  张召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是我军近年来遂行的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事实证明,一场战争就能

够维系几十年的和平。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越南也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中越关系的好转,所以关于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事情公开场合就不再提了,我感觉对于历史问题要实事求是,那是一场真正发生过的历史,有不少先烈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让后代记住他们。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是我们经常忘记过去。前不久我到珍宝岛去,当我站在珍宝岛上勘察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的现场时,我马上想到了南沙群岛,我感觉我们似乎缺少了什么。当时的边防部队只有步枪手榴弹,武器装备非常差,苏军则是飞机、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车,最终我们取得了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我带着对南沙的忧患前往珍宝岛,想在那个地方求得一个如何解决南沙问题的办法。在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了,今天我们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丢失了最宝贵的战斗精神!珍宝岛精神丧失了,那是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那是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那是一种"坚决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精神!

  我在珍宝岛的时候,发信息给一些80后,问他们对珍宝岛知道多少,非常可惜,没有一个人知道珍宝岛。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时候,我就写了一本书叫做《下一个目标是谁》,书中说道,中国人记性不好,5月8日炸馆事件很快就会被忘掉,以后人们该吃吃该玩儿玩,不会再记起这个耻辱的日子。

  我们有那么多节日,可唯独没有一个耻辱日,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9年炸馆事件都应该作为耻辱日来纪念,提醒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要总是以为天下太平,歌舞升平。

  今年是炸馆事件十周年,凤凰卫视做了一个专题节目,可我们举行了些什么纪念性的活动?没有!这非常可惜。公共媒体太多的娱乐化,太多的浮躁,为什么不利用这些机会对公民进行一些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太缺乏忧患了。

  去年我去黑河,那里有一个中俄瑷珲条约割让中国领土以及江东64屯被俄罗斯军队侵占的血腥历史展览馆,我看后非常震撼,深受教育。这个展览馆的领导告诉我,有关部门下过很多次通知了,让他们关闭展览馆,理由是这样的展览不利于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开展。我当即告诉他,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个展览馆坚决不能撤!

  中国是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抗日战争时期就出了100多万汉奸,当今的汉奸更多,有的是外交间谍,有的是经济间谍,有的是军事间谍,这些人丧尽天良,为了一己之利连国家都不要了!

  我们不是捏造历史,我们是在回顾历史,那一段残忍的历史不仅仅让中国人记住,也应该让俄罗斯人记住,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俄之间才能接受教训,永不再战。

从广告看Apple将失去魔力的五个迹象

苹果电话公司总裁Steve Jobs上星期因病退出公司高官层,苹果股价一度产生波动,但是现在又回到了每股390美元的高点,似乎投资者并不担心苹果电脑在Jobs离任后的前景。但是三番市一家广告公司的总裁Bon Hoffman对于苹果电脑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在他的博客中, Hoffman写到"Jobs建立了一个很强的公司文化,雇佣了很多聪明人,并且教会了这些人思维方式,这会对公司的未来有好处。

但是,他相信Jobs的天才是不可能转移到继任者身上。在未来几年里苹果还可能表现良好,因为Jobs的打下的基础还在,但是慢慢地,他的光彩会消失。

那么,如何能看出什么时候苹果开始走下坡路?Hoffman说注意苹果公司的广告。作为这一代人中最好的广告人,Hoffman说一个企业的广告能够最先体现出危机的存在。

他认为可以密切注意广告中的五个迹象:

1. 夸大品牌效应:苹果是从产品做起来的,所谓从下到上,该公司的产品决定其品牌。每个苹果的广告都是关于一个产品的,而不是关于"苹果"。如果这个原则还是改变了,就是一个迹象。

2. 改变广告公司:给苹果电脑制造广告的公司这些年了一直是由Jobs决定的,以后他的继任者可能会出现做出改变。他们也许不会改变Jobs的方针,但是会改换广告公司。

3. 改变广告的着重点:苹果电脑一贯是注重于产品,而不是消费者,如果有一天他们的广告以消费者为重点就值得大家注意了。

4. 复杂化:苹果电脑的广告一向简单明了。一旦开始复杂化,或者一个广告宣传多种产品,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5. 媒体:苹果公司很少用网上的媒体做广告,他们通常借助于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印刷品,露天广告牌等。如果苹果突然开始在各种新生媒体中做广告,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Hoffman说,如果出现以上五个迹象中的任何一个,都意味着你应该卖掉手中的苹果股票了。

世界将进入中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将进入中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一些人提到什么中--美国(G2)的概念,这多少有些的一厢情愿,唯一的意义,就是提升了中国的地位,但是否是善意的还不得而知。按笔者的观点,现在的世界,其发展趋势,既不是美国为唯一主导,也不会是中国--美国共同主导,当然也不是什么G8,G20主导,而是会走到一个中,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会维持相当的时间。

冷战时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全球,瓜分世界的势力范围。冷战结束后,也就是苏联垮台以后,也就是1989年以后,开始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美国已经连续20年称霸全球,过了20年全球老大的瘾了。

只是,美国的一极超霸的局面也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美国的超霸本身,是有西欧在后面支持的,包括北约,但西欧与美国的联合,本身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共同对抗共同的敌人苏联。可是苏联解体以后,几经演变,慢慢对西欧不构成什么威胁了,因此,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欧盟的组织,欧盟的崛起,形成了世界的一极,其经济总量,比美国还要略强一些,欧元诞生,也与美元分庭抗礼。然后是欧盟扩大,把一部分原来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也就是一部分东欧国家给扩充到欧盟中来。西欧,在与苏联抗衡的时候,本来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与西欧在对付共同的敌人苏联时,彼此的关系很好。但当苏联垮台了以后,西欧就开始了对美国的反抗与独立,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个时候,西欧已经不太需要美国做老大了。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总量虽然长时间是第一,但所占的份额是逐步减少。二战刚结束以后,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0%,而现在,只有世界的23%,已经后退了很多,几乎仅有原来的一半。

很多人会说,美国和西欧有血缘关系,文化关系,所以,他们之间永远是亲戚,是不可能分开的。这多少有些牵强,因为在历史上,西方人打西方人自己,并不稀奇,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西方人自己打自己。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是永远的利益,世界上的事情,还是用利益来分,分的最请。

西欧在冷战结束后后,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不仅仅表现在成立欧盟,和建立欧元区,加强西欧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甚至一体化的努力,而且我们还可以从西欧对两次海湾战争前后完全不同的态度看出来。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苏联刚刚垮台,西欧和美国的关系还很好,因此在那次战争中,西欧基本都站在美国一边,对付共同的敌人。但到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时候,也就是911事件以后,西欧几乎就没有如何理美国,美国几乎是单边攻击伊拉克,其主要盟国,就是那个小喽啰英国,还有几个东欧国家,连美国最铁杆的加拿大都没有参加。欧盟真的开始发出自己声音,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了。美国与欧盟的关系,也从盟友,后院,渐渐过度向了竞争关系,美国对欧盟也越来越不满。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美国和西欧国家的蜜月关系,在苏联解体以后,就慢慢的结束了,欧洲,或欧盟在寻求自己的力量和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最近发生的利比亚事件,更是给我们看到了欧盟力图摆脱美国的努力。美国在利比亚事件中,不是太积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利比亚是欧盟的后院,美国没有太大的利益在里面,因此美国不积极;另外一个就是在伊拉克事件中,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欧盟都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美国一边,所以,美国这次也不太积极的站在欧盟一边。可见,美国对欧盟有多大的戒心和报复之心。其实,欧盟现在陷入的希腊债务危机,其发动者,很可能就是美国,有太多的证据显明,希腊入欧盟是美国的阴谋,而这颗定时炸弹现在已经爆炸了,可见,从欧盟成立以来,美国就一直在积极的对付欧盟。

西方的分裂,也就是美国与欧盟的分裂,是由来已久的,也是历史的事实。美国当时是靠二次大战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全面介入欧洲事务的。然后靠对付苏联将西欧与自己拴在一起,西欧受了美国很多年的气。如今,苏联垮台,西欧开始了分离美国的运动。而美国的的孤立和衰退,其实真正是开始于911和后来的伊拉克战争。911事件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对美国的打击非常的大,也极大的虚弱了美国的实力。而伊拉克战争,也是使欧盟与美国关系恶化的开始。
最近的利比亚事件,我们看到的是,欧盟开始自己主导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事情,而并不需要美国的干涉和帮忙。法国,可以有效的领导欧盟主导一次对外战争,而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科索沃战争的时候,西欧还不能独立对付自己院子里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美国,欧洲什么都干不成。而现在,情形已经大为不同了。

而从911开始到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另外最大的事情,就是中国的崛起。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接近美国,按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比算,5-10年后,也会赶上美国。其实汇率就是那么回事,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的经济总量按美元计算的就会快速超过美国,因此没有太大的意义。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比较准确。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崛起,在军事上,也在崛起。

就地缘关系而论,欧盟在欧洲,美国在美洲,中国在亚洲,三极的领土面积,经济总量,地缘关系都比较的平衡,三极的距离都是不远不近,中间有相当的缓冲。而除去三极以外的那些大国和新兴国家,也都很平衡的处于这三极之间,并构成对这三极一定的牵制作用。

日本,俄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是第二梯队的国家,其中,日本和印度是在亚洲中国这一极中牵制中国的力量;俄国是在欧洲牵制欧盟的力量;巴西,是在南美牵制美国的力量。这很有意思。

说中国会快速超越美国和欧盟还为时过早。笔者估计,中,美,欧三家会有一个长期的三足鼎立的时期。而就世界货币而言,也会有一个长期的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分庭抗礼的时期。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迟早的事。

中国现在对付美国的时候,经常要打的牌,就是欧洲或欧盟牌,包括中国与法国的合作,也包括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甚至与土耳其的合作,也包括中国购买希腊的债券,中国资本向欧洲挺进,尤其是南欧,因为南欧国家大部分陷入的债务危机,这是中国进军那里的一个契机。美国在对付中国的时候,也要利用与欧洲的长期的友好关系,包括要求欧盟对中国的高技术和武器方面继续持收紧政策,只是欧盟现在有了自己更大的独立自主的权利。

总之是一句话,中,美,欧盟,三足鼎立,逐鹿中原,有好戏看呀。

美国揭秘中共权斗:温家宝把人得罪光了

专门公开美国外交电文的网站「维基解密」( WikiLeaks),近日公佈一批与中国有关的电文,大爆中共现高层权斗内幕,指党内有人批总理温家宝思想太自由,与「六四」遭贬职的已故总书记赵紫阳太近;又指温在四川大地震时因怒斥军方救援不力,惹军方将领不满;更指温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珠三角产业转型看法矛盾,汪更拒执行温的指令。


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电文数以千计,跨度从 1988年至 2010年,长达 22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近年中共高层内斗部份。驻北京大使馆 2009年 7月发出题为「温总理饱受批评但地位维持稳定」的密电,引述各方
人士指,温家宝正面对党内批评,其中一名 1980年代与温同在中办共事的官员称,温被认为「太自由」,与前上司赵紫阳有同样的改革思想和价值观,特别是政治改革。

电文透露,温家宝曾得罪军方。密电引述接近军方人士指, 2008年「 5.12」四川特大地震后,到现场指挥救灾的温家宝曾对军方直升机因天气问题延误进入灾区,大表不满,当着传媒和众部下斥军方将领:「是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解放军要记得是为谁服务,是为人民服务!」这让不少军方将领大为不悦。

电文披露,温家宝贵为总理,但与地方关係不佳,特别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电文引述一名中国社科院学者证实西方媒体传闻,指温、汪之间在经济政策上确有矛盾, 20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不少工厂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温要求广东暂缓「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计划,以减少社会动盪,但被汪洋拒绝。

虽然美国外交密电显示温家宝在党内受压,但电文的结论却认为,温不会半途下台。电文引内地人士分析,温家宝可能为部份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失误而负责任,但其地位不可能动摇。温被视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成就或可与曾长期任总理的周恩来相似:任内没有重大贡献,但却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者」。

密电引分析人士指,虽然传温家宝地位可能不保,甚至身陷政治漩涡,但他与其他中共领导人在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任期届满以前,都不会有任何变动,以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家宝组成的「胡温体制」,亦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胡、温都有共识,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胡更要温支持,在高层进行改革。分析人士指,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外交密电,虽大部份内容都已见诸海外媒体,但仍可佐证美国政府对中国高层政治斗争的重视,对外界了解中国时政、认识美国的对华外交有所帮助。温家宝受压事件簿2007年 3月 温家宝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公开讚扬「民主自由普世价值」,惹党内不满,《北京日报》等发表评论批驳2008年 5月 温家宝在四川大地震救灾现场,怒轰军方救灾不力,惹军内高层不满2008年 9月 温家宝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承认自由、民主等西方提倡的普世价值,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后来怒批西方政治制度,矛头直指温家宝2008年 金融海啸爆发后,前总理朱鎔基批温家宝不掌握形势,反应太慢2010年 8月 温家宝视察深圳时高调呼吁政治改革,称「没有政改,经济改革成就也将不保」,遭北京媒体反驳;胡锦涛稍后在深圳讲话也不提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