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火曜日

地铁追尾溅血一阵巨响:车头被撞坏至少10人伤

9月27日14时许,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南京东路至交通大学区段列车限速运行,发车班次间隔延长。这次追尾事故,连车头都被撞坏,乘客被迫换乘其他线路。不少网友透过微博发布照片,指至少10人受伤,并有人溅血,目前警方和救护车正赶往现场。

  很多乘客向车头方向摔倒

  据事发列车上的乘客陈先生回忆,发生事故前,他所在的列车刚开出豫园站,但未到达老西门站时忽然停下了,列车广播称地铁发生故障将作短暂停留,"播了10多次也没有开。"陈先生说,之后他便"感觉一震",突然间,很多乘客都向车头方向摔倒了。

  记者从一位正在事发10号线列车上的乘客徐小姐处获悉,她所在的列车已经在隧道内停留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停车前曾经有过急刹车。她试图透过车窗玻璃向外观察,据她所见,车头车尾方向均没有其他列车。

  事发时 乘客听到一阵巨响

  记者在10号线老西门站现场看到,有乘客正沿着地铁轨道步行出站,地铁方面已打开紧急出口。据乘客介绍,事发时曾听到"砰"一声巨响,随后车辆急刹车,由于惯性很多乘客摔倒,其中有乘客受伤。

  乘客不得不从隧道中下车撤离

  地铁官网信息显示,15时15分,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伊犁路站至四川北路站区段目前列车中断运营。豫园站已经封站。乘客们避开上述故障区段,通过2、4、7、8号线进行绕行。另悉,现场仍有近10辆救护车在现场等待救援,不断有伤员在从地铁站内往外送。

  瑞金医院已做好救援准备

  记者抵达瑞金医院,医院已经紧急调集了相关科室的医疗救护人员,所有人员都已经在急诊处等待伤员,医院已经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伤员一到立即实施救援。15时47分,一批伤员已经抵达瑞金医院,不少伤员都是自己从救护车上走下来的。

  新民网记者在现场看到,瑞金医院不断有救护车从医院出去。

铁道部又出事!多人目击列车工作人员打死乘客

  据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26日上午上海铁路局管内从深圳西开往合肥的K256次列车途径南昌站时,车上15号车厢多名乘客向记者反映了26日凌晨在这趟列车上的打人事件。


  据称,列车上的一名乘客与列车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另一名男性中年乘客进行劝架 ,却被列车上的3名工作人员殴打,其中一人身穿列车长制服。

  这些乘客还特意准备了一份文字材料,上面印有整整20位乘客的签名和指印,给这起事件作证。"全都是同一个车厢的目击证人,全部按了手印。" 乘客赖女士说,事发时间大概在凌晨0点05分,当时列车停靠在赣州火
车站,这时15号车厢里,坐在她身旁的一位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发生口角,被打的人是去劝架的。

  "14号车厢冲过来一个人,直接上去就掐住他(劝架者)的脖子,从左边的车厢打到右边的车厢,后来直接一拳打中太阳穴。冲过来的人是车厢里卖饮料的,当时包括这个人在内一共有三个人殴打了前来劝架的那名乘客。有一个是身穿列车长衣服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个也是穿蓝色制服的,另有一个是车里面卖水的。"赖女士说。

  江西赣州市急救中心表示,120急救赶到时被打者已经死亡。

  上海铁路局和南昌市公安局称不知情

  记者就乘客被打致死事件致电上海铁路局和南昌市公安局相关人士,双方均表示对此事不知情。由于K256次列车属于上海铁路局管辖之内,目前对于此事,相关部门正在配合警方进行调查处置当中。

美债危机诡计终被中国破解

  美债危机威胁了世界各国,特别是靠加工制造业的低价产品赚取外汇的中国,造成了债权国受到巨大的损失。美国打喷嚏中国感冒,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描述 了这次在美国发生的美债危机的情况。

  美债危机对于中国就是一种新型的北美洲大陆病毒,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两房病毒和投行雷曼兄弟病毒的继续和变种,活 性更高传染性更强,对中国的危害性也更大。虽然中国过于相信美国的甜言蜜
语,对于此病毒的来袭准备不足,但是, 中国的专家很快就破解了这次美债危机的阴谋,并提出了现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这使得美国的诡计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仅拜登被迫来华访问,还要取悦民众 专门作秀而去小吃店吃北京炸酱面。

  中国已经识破了美国的阴谋,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危机,所谓的危机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玩的政治游戏,是新帝国主义侵略的浅表性阴险手段。美国采 取的是低税负政策,政府开支不足的一部分去借中国、日
本、德国、俄罗斯的钱。

  只要这些国家有外汇,美国就引诱上钩兜售美债。甚至故意造成一些国家的贸易顺 差,使得被顺差,进而逼其就范成为美债的大储户。最近两党争论是否提高债务上限,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每月都有美元上账,外汇储备还在增加,美 国政府必须提高上限才能吸
纳中国新增加的美元。

  美国经济没有危机,政府债务也没有危机。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中国,美债贬值致使中国损失惨重,通货膨胀率居高 不下,环境污染与发展开发的矛盾亦不可调和,能源损耗太大造成能源储备危机,贫富
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矛盾压力继续增压。

  相反美国却藏富于民,低税收,低物 价,低能耗,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三高三低,与中国形成强大的反差。陈志武先生的文章讲,美债危机源于美国藏富于民的政策,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债危机 的假象。

  世界上都知道美国在债务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不会失信于债权国的,这是因为格林斯潘已经公开讲了美国可以通过印制美元钞票偿还,世界的债权国也将实 现绿色的变脸。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将所谓的美债危机转嫁给
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已经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不能再相信美国的许诺,尽快控制目前的危机影响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中国开始行动了,美国政府开始紧张了。中国的应对策略分三步进行,一步一步地控制住不利局面,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1、首先,当务之急是处理好目前的政治外交问题,在外交上可以谴责美国,披露美国的欺骗伎俩,但又不能与美国闹僵,毕竟欠钱的总是 大爷。同时争取德国、日本、俄罗斯的同病相怜,防止美国与之形成反
华联盟。在政治上认清这是新帝国主义采用的新型侵略手段,其侵略的目标首先是正在发展中
的国家,同时大鱼吃小鱼,也不放过二流的帝国主义国家。

  后续将产生连锁反应,二流帝国便会变本加厉地侵略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地认识到这是一场新型的鸦片战 争,我在新浪博客及随后在财经纵横上发表《美国的贸易逆差是阴谋,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鸦
片》的文章和刘杉在搜狐博客发表《美国是世界经济吸血鬼》的文章,已 经很清楚地分析了美国的新的侵略行为,破解了新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

  我们在思想上已然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重新唱起国歌,怒吼道,"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
险的时刻"。美国政府最害怕中国的国歌声。

  2、第二步,妥善解决目前大量外汇的储备问题,对于美元资产要严格管理合理利用。应当选择性的购买其他国家的国债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购买国外高新技 术企业和矿山资源。应当考虑大量进口科研仪器设备提高国内的自主创新
能力,进口医疗设备普及基层的医疗水平,降低医疗检测的费用惠及民众,解决国计民生的 问题。这样可以暂时解决贸易顺差问题,促进贸易平衡。

  解决贸易平衡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国策,可以通过增加进口以平衡顺差,否则顺差有增无减,美元储备持续增 加,又会被不断贬值的美国国债套住。但是,增加进口只能治标,还不能治本,治本还需
控制不应当出口而出口的产品,以达到贸易平衡。

  3、第三步,严格有效地控制贸易平衡,控制和制止污染环境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减少对美贸易的不当顺差。所谓不当顺差就是出口表观赚钱实际亏本 的产品,所赚取的那部分超出需要的外汇,即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产品
出口创造的贸易额。

  增加这些产品的出口补偿关税,控制贸易平衡,这是目前中国最行之有效 的办法,既不违反国际贸易法,也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国的环境和资源。同时作好对外解释工作,也不是没有解释的先例。不要再盲目地追求GDP,要保护资源,保 护环境,为子孙留下一片沃土。

  在《中国应当增加环境污染及高耗能产品补偿关税》的文章中,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使中国免受制于美债危机并脱 离美国的经济枷锁,提出了可行性的破解办法。美国政府真正害怕的就
是这个,即害怕套不住你的钱。

  只要中国按照这三个步骤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就会失去侵略绑架中国的土壤和条件,美债病毒的密码就会解码失去活性,美债危机的阴谋及其对中国的威胁终将被破解。

  美国的智囊开始惊呼,中国已经觉醒了。

  ——————————————————————————————————————

  续言:随想随笔

  由于近些年来盲目追求GDP指标,忽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忽略了企业转型升级。GDP指标的内在含量的质量不高,过度依赖外向型企业的出口产品 份额,过度依赖低附加值的产业支撑,过度依赖低文化产业工人的血汗,过渡依
赖廉价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导致了相同GDP能耗比日本高6倍,土地占有率高5 倍,能源消耗高于美国而GDP确是其三分之一,造成了高科技企业数量不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国家培养多年的科技人员许多人浮于事。

  施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必然产生一部分人失业,但应当看到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同时就业这一方面。事物总是一个双刃剑,有利有弊,利 大于弊就可为。中国现在盖那么多楼房,总有一天饱和了,到那时会有一
亿民工下岗回家,突然间工资从几千元变成零,社会能稳定吗,能承受吗?

  好在民工还有土 地,可以自种自吃,但是生活质量突然下降也会对社会不满,他们不管是什么原因,或者为什么,总会产生怨气的,请神容易送神难。中国总不能把五十年的房地产 事业用十年完成吧,中国总不能是泥瓦匠、装修匠
的用工市场吧。

  不能一谈控制贸易顺差,就怕影响GDP,就拿造成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当挡箭牌。我们并不是反对顺差,可以有适当的顺差,但是顺差太大,持续的年份越长,就很危险了。如果中国的力量还不具有威慑力时,对美贸易最好不能有顺差。弱国对外投资有风险,不能跟美国比,它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海外兵力投送迅速可达,谁敢欺负美国的外资企业。

  想当年企业改制,有多少工人技术人员下岗,从国企到私企整个一个翻天覆地。所谓的"D锅饭"
也是在社会转型时的产物,本没有大锅饭的概念,是因为个别人脱离了国企后工资待遇不受国家限制,高于国企职工,造成了国企职工感觉干的再好也不如私企,从 而有了D锅饭的概念,再加上文人的过度宣传,便传播开了。  从前,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地工作从无怨言,哪有D锅饭的情况发生。改制后大批职工下 岗,之所以没有发生社会动荡,是因为当时两级差距还不大,官员还不算腐败。  遥想当年第一代领导为了实现工业化,像秦S皇修长城和隋炀D修大运河一样,动员了大量民间力量,牺牲了一代人的血汗,从洋火、洋油、洋车、洋飞 机等,到中国制造的产生,到万吨轮的下海,到两弹一星的成功,何等的不容易。只是GCD与古人不一样的方面。  所以,WG结束后,中国又获得了新生,改革开 放,经济飞跃,这既是历史。应当寻找一种常态民间意愿反映器,而不能仅凭一次激烈的反应就能获取理想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不可怕,就怕两极分化,腐败畅 行。只要打一下老虎,民间的怨气就会消失了,然后一部分人下岗,另一部分就业,社会矛盾不会激化,产业升级时平和过渡才有可能。  老虎屁股不是不可以摸的。 打虎英雄武松是梁山第一英雄,蒋J国打虎不成没有成为历史的武松,蒋J石败走台湾就不可避免了。

从黑莓、苹果的经营理念看企业的兴衰

------读怡然的"Apple 的经营理念与"苹果"粉丝"有感

"技术永远要服务于一个更高层次的理念,不应'为了技术而技术'。"乔布斯把这一理念成功地运用到了苹果的经营思想当中,并且发挥到了极致。极其赞文章里的这句话。因为苹果有了乔布斯和他的理念,才有了iPhone,才有了iPad,才有了苹果的今天。

苹果铸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商业神话,的确如此,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是后来居上,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超过其它对手。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一年之后,苹果推出第二代iPhone,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至此将手机以及相关的产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苹果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间断地创新,价格的坚挺都不无道理。但根本的原因是乔布斯的天才的创造性的商业理念。这一点是所有竞争对手所无法超越和望尘莫及的。在iPhone之前,苹果的掘起并非靠的是产品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商品运作,靠的是苹果的iPod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从互联网下载音乐歌曲,这就是所谓的商业'金点子'。iPhone和iPad的成功是乔布斯准确地把握了智能手机消费者的脉搏,iPhone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市场的走向,在这方面乔布斯是个天才的商人。而iPhone的外观、系统配置和系统设计更多的体现了乔布斯的艺术天赋与经商之道的完美的结合。

让我们来看看苹果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黑莓"的成长经历,两者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经营理念,及由此给企业造成的后果便显而易见了。

麦克拉扎里迪斯在1985年创立RIM公司,英文全称是Research In-Motion,移动领域的研究。1992年,爱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无线电子邮件解决方案,其中就捆绑了RIM开发的mobilib-plus应用程序接口。1992年,摩托罗拉、苹果、Palm等科技公司开始关注PDA(掌上电脑),并试图占领这一新市场。当时大多数公司正试着给PDA装无线通信功能,而熟悉Mobitex网络的麦克拉扎里迪斯,则"试图把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加上掌上电脑的功能"。RIM成功了,1997年RIM推出第一代寻呼机,准确地说你可称它为收发邮件的机器,它装备一个类似电脑键盘的31位键,用户可以一周7天 24小时随时
在线接收邮件。在此基础上,2000年,RIM发布了第一台黑莓,内建对无线电子邮件、互联网、寻呼以及管理功能的支持。在当时芯片和电池的发展都尚不足以支撑一台PDA能媲美电脑,第一台黑莓的功能已经很大程度满足商务人士的需求。对Mobitex网络的早期介入,让RIM得以率先跑入智能移动终端赛道。随着无线市场的膨胀,RIM也迅速的扩大,在苹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之前,RIM的黑莓智能手机一直独霸北美的市场。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苹果与RIM成功之路有什么不同,我想说黑莓的成功是得宜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和恰逢历史的机遇。用一句话来形容:黑莓是时事造英雄而苹果则是英雄造时事。

苹果的独特或者说让消费者所独有情钟的无非就是两点,与众不同的整体设计和人性化的应用软件。前者是乔布斯的天才和艺术的创造,在这一点上,其他竞争对手只能邯郸学步;而后者是苹果公司数十年软件技术的积累,是典型的厚积簿发。同样,这也是其它竞争对手所望尘莫及的。所以苹果的成功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的必然。

不过从产品的性能指标来看,黑莓和iPhone放在一起时,在电池寿命、电子邮件、稳定性键盘、存储、视频录制和安全性能等方面,黑莓有明显的优势。真正的挑战出现在苹果2008年6月9日发布的iPhone二代。iPhone二代的革命性意义在于,乔布斯为之搭建了一个在线应用程序商店,苹果发布了软件开发包,陈列于苹果的AppStore内,供手机使用者下载。接着,不可思议且令人着迷的事情发生了:你的,我的,他的,都是iPhone,却又各不相同。相反,黑莓的系统是封闭的。黑莓的封闭性和安全性曾经成就了黑莓,但此时此刻也遏制了黑莓的发展,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公司、何以以有限的人力来抗衡全天下的人力,所以封闭系统在开放系统面前败下阵来是再自然不过了。

黑莓手机的早期的市场定位是政府、金融、军队及企业的主管,在企业级市场的长期浸淫,让它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多少不那么敏感。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爆炸,导致个体的需求越来越显性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对手苹果iPhone分庭抗礼,黑莓不得以放弃了自己的封闭特性,试图把自己变成另一只苹果。但黑莓不具有乔布斯那样的领军人物再加上自身的文化理念的局限性,黑莓公司只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艺术和商业的层面,这注定了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上,黑莓的势在必然优劣地位。

乔布斯和苹果是伟大的,但不幸的是乔布斯已经被神话。今天、无数人对苹果的迷恋和追捧在相当的程度是非理性和盲目的。这种现象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