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土曜日

  加拿大政府准备将包括罪犯和逃犯在内的约3000名中国公民遣返中国,可是中国政府拒绝向这些人发放旅行证件,导致这些中国人至今滞留在加拿大。


  加拿大边境机构一位高级官员最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拒绝向违法出境的国民发放旅行证件着称,而大多数在加拿大等候被遣返的中国公民没有旅行证件。」
  这位官员称,这3000名等待被驱逐出境的人中,有一些是申请政治避难失败者,有刑事罪犯,还有中国正在通缉的经济罪案被告。

  他继续说,由于缺乏旅行证件而无法将这些人遣返中国,加拿大政府只好暂时允许他们留在加拿大,其中一些人还获得工作许可证。他叹苦经道,有时要花数年功夫,才能取得旅行证件,将一个中国罪犯送回中国。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官员说,最近数年,已将约六名被中国指控触犯经济罪的逃亡者遣返中国,其中最着名的是赖昌星。

  加拿大和中国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因此要将中国政府指控的逃亡者遣返中国相当艰难,需要逾越众多行政和司法障碍。

  还有一个障碍是,中国政府官员要求加拿大当局提供加方拟遣返的中国人名单,但加拿大官员担心这样的名单可能导致等待接受遣返者在中国的家人遭到骚扰,而拒绝提供名单。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日双方将于近期举行新一轮副外长级钓鱼岛问题磋商,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11日访日正是为此轮磋商做准备。
  罗照辉应邀于11日访问日本,同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杉山晋辅就钓鱼岛争端交换了意见。洪磊说,此次两国外交部亚洲司长在日本就钓鱼岛争端交换意见,目的就是为两国副外长新一轮磋商做准备。"我们希望日方拿出纠正错误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为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作出努力。"

  洪磊说,9月25日,中日双方正式启动两国副外长级钓鱼岛问题磋商,中方在磋商中严正重申了对钓鱼岛的主权立场,要求日方承认错误、改弦更张。

  洪磊说,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日方非法"购岛"事件发生以来,中方采取一系列实际举措有力维护了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同时,我们一直敦促日方正视现实,承认争议,纠正错误,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

  ■ 焦点

  昨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钓鱼岛是中国领土,铁证如山!》。文中采用历史资料,对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反驳。

  日外相片面引用周总理谈话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不久前在记者会上引述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与周恩来总理关于钓鱼岛问题谈话内容,表示中日之间并未就该问题达成共识。

  事实上,周恩来同田中角荣当时谈话主要内容如下:

  田中首相: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的态度。

  周总理:这个问题我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

  田中首相:既然我到了北京,这问题一点也不提一下,回去后会遇到一些困难。

  周总理:对。就因为在那里海底发现了石油,台湾把它大作文章,现在美国也要作文章,把这个问题搞得很大。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只引用到此处,实际上田中角荣还接着说:好,不需要再谈了,以后再说。

  周总理:以后再说。这次我们把能解决的大的基本问题,比如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先解决,不是别的问题不大,但目前急迫的是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有些问题要等待时间的转移来谈。

  田中首相:一旦能实现邦交正常化,我相信其他问题是能解决的。

  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总理所提到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对当时的中日两国领导人是很清楚的,即1971年6月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定》,规定将琉球群岛等岛屿的施政权归还日本,擅自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纳入"归还区域"。同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调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等岛屿完全是非法的。
  以色列进攻伊朗将令美国面临数十年来最复杂和最令人头疼的局面之一。记者最近组织进行的一次局势模拟的结果是事态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次模拟军事计划制定者称之为沙盘推演旨在搞清楚什么因素将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决策。我们尤其想知道的是:如果以色列在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发动进攻,情况会如何发展?

  未来数周成窗口期

  虽然最近数周的情况显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在逐步退却,但在10月发动突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内塔尼亚胡而言,人们认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再迫在眉睫使未来数周成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下令采取军事行动的窗口期。

  作为沙盘推演的一部分,记者召集7名前政治和军事部门官员,召开一次模拟的政府部门领导人委员会(总统赋予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就最重要事项提出建议)会议。这些人士分别扮演白宫办公厅主任、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情报总监、中情局局长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奥巴马重要顾问的角色,大致就是奥巴马去年在下令对本·拉丹采取行动前咨询的那些人。

  如今在布鲁金斯学会下设的萨班中东政策研究中心任职的前中情局分析师肯尼思·波拉克准备了关于以色列发动进攻的详细的介绍资料。以色列在进攻中摧毁了一些设施,但还有一些重要设施仍能运转。以色列的进攻阻碍了伊朗核计划的进展,但未能完全摧毁。还有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行动的反应:欧洲各国予以谴责,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发动火箭袭击,伊斯兰世界出现小规模街头抗议活动。

  这些"政府部门领导人"于最近一个周五的上午8点鱼贯进入布鲁金斯学会的一间会议室。当天报纸的头条新闻是伊朗问题中的两个最新事态发展:

  伊朗国内因货币急剧贬值发生骚乱,以及伊朗盟友叙利亚与其北部邻国土耳其间紧张关系加剧。在这些人士中,有两名前中情局副局长理查德·克尔和约翰· 麦克劳克林、两名曾在五角大楼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士鲁迪·德利昂和宾·韦斯特、在克林顿手下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约翰·波德斯塔以及资深外交宫托马斯·皮克林。扮演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这一角色的是杜克大学政治学者、曾在克林顿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国务院担任顾问的布鲁斯·詹特尔森。

  伊朗可能攻击美以

  波拉克希望得到以下问题的答案:美国应该加入以色列的进攻还是置身事外?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报复,华盛顿应该做些什么?还有,如果政府决定观望,伊朗采取什么行动会逼迫奥巴马在这一地区卷入战争美国在11年中的第三场战争?

  政府部门领导人委员会的会议往往以情报部门领导人的评估拉开序幕。在我们的这场模拟会议中,扮演中情局局长的克尔预测,将发生更糟糕的情况:伊朗可能会加强对以色列的进攻,而且可能会试图间接袭击美国目标。最容易进攻的目标可能是驻阿富汗西部或伊拉克的美军。在这两种情况下,伊朗都可能通过代理人采取行动,而不是直接插手。克尔还警告说,伊朗可能袭击经过波斯湾的船只,而这会轻易地令世界经济受到冲击。

  扮演国家情报总监这一角色的麦克劳克林说,伊斯兰世界的街头抗议活动会导致4名美国人上月在利比亚被害这类暴力事件的发生。麦克劳克林指出,过去两年来该地区多名独裁者被赶下台意味着,伊斯兰国家的街头抗议活动变得不太好预测了。

  讨论中遇到的一大困境是:如何在不让伊朗看出美国的软弱或犹豫不决的情况下缓和紧张局势,如何在不给伊朗壮胆以及不给局势火上浇油的情况下拉开美国与以色列的距离。

  美军或将先发制人

  扮演国务卿这一角色的皮克林概述了一项保护美国人的计划,包括关闭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大使馆以及唿吁美国公民立即离开伊斯兰国家。参加讨论的其他人士讨论了一旦伊朗快艇袭击在波斯湾的美国船只美国将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扮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一角色的宾·韦斯特说,军方可不喜欢坐以待毙,而喜欢掌握先机—事实上就是建议美军对伊朗先发制人。

  这些人士敦促奥巴马集中精力令局势缓和,但也承认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在以色列采取行动后的反应。伊朗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将不可避免地将美国拖入战争。

  与会者一致认为,如果伊朗的报复行动导致大量以色列入丧生,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这场模拟会议的结果让人清醒地认识到:在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进攻后,华盛顿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对事态的控制。如果伊朗进攻美国人或对以色列的报复过于咄咄逼人,即便美国政府希望避免在中东再打—仗,到头来仍可能发现自己被卷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