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金曜日

APEC峰会暗藏杀机 中国被无情遗忘

  对于欧洲债务危机感到越来越震惊的亚太地区财政部长星期四试图建立统一战线,推动更加大胆的行动,同时他们也要加强自身经济避免遭受其影响。

  路透社说,在本周末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高峰会之前,亚太财政部长在檀香山的谈判却被欧元区的经济动荡蒙上阴影,欧元区正在把冲击波传向全球。

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也清楚表明,华盛顿要利用这次会议继续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她发誓美国重新接触所谓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由总统奥巴马在自己家乡主持的这次高峰会据称要在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区和环境技术协定上取得进步,那些措施可能最终促进全球增长。

  但星期四的财长会议却为欧洲未能采取决定性措施遏制欧元区动荡而烦恼。意大利已经超过希腊成为危机中心。

  菲律宾财长普里斯玛(Cesar Pursima)说,他们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但起草APEC公报的官员达成共识:所有成员国都要加强自身经济,准备应对欧洲潜在的溢出。

  但是,占全球经济产出一大半的这些国家没有迹象表明要提供更多措施帮助欧元区应对危机。


  路透社说,APEC财长也将对中国的所谓汇率低估保持压力。汇率问题一直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争议焦点。

  但檀香山会议的最大关心和上个星期在法国举行的G20峰会一样:如何帮助欧洲理顺债务,遏制欧元区危机蔓延。

  部长级谈判也将处理APEC成员之间进一步开放市场问题。APEC有着将近30亿人口,占全球GDP的54%。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九个成员国预计星期六将决定是否达成TPP广泛的贸易协议大纲。TPP成员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马来西亚、 新加坡、文莱、智利和秘鲁。日本也可能参加
TPP。

  对于奥巴马来说,APEC峰会是他重申美国领导地位的机会,而中国在这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地区已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他将把加强环太平洋合作作为创造就业的方式。

  TPP将帮助美国加入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心脏。中国已经加入亚洲一系列多国贸易协议,也在南中国海展示军事实力。

  希拉里坚称美国没有试图遏制中国,但她对该地区盟友发出信息说华盛顿将抵消北京的经济和军事势力,要求它按照贸易规则办事。

  她在讲话中说,"美国公司希望更加公平的机会出口到中国市场,更加公平的竞争场地。"


  中国官员已经质疑美国在APEC峰会上目标,包括减少太阳能栅板和风力涡轮机等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关税。

  美中元首夏威夷会晤引舆论关注

  一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太平洋正中位置上的夏威夷举行。作为分处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其影响力和受关注度超过会议本身。

  今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文,阐述了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方向。舆论普遍倾向于认 为,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美国自然是这里的"大玩家"。但同时也
很难想象,没有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太平洋世纪将会是什么样子。

  显示,中美关系日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正在成为现实的太平洋世纪离不开中美协调与合作。


  美国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会议举办地夏威夷是太平洋要冲,是改变二次世界大战历程的珍珠港事件发生地,也是当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启 蒙之地,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出生地。

  没有理由,中美两国元首不在此举行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晤。况且,在2011年这个无论从经济金融还是政治安全角度 看都充斥着变化的多事之秋,中美各自宣示什么主张、共同发出什么声音,尤显
重要。

  太多事情需要中美双方讨论。世界经济在债务危机恶浪中 艰难前行,亚太产业链正经历二战后最重要重组,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面临继续扩大合作还是走向恶性竞争的抉择。

  美国加紧经略亚太,其在中南半岛、南海、东亚 的动作似乎招招指向中国;在售台武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一再惹恼中国;一些人为选举政治炒作中国议题的迹象又在浮显。中美双边政治关系也面临推进伙伴理 念还是重返大起大落怪圈的抉择。

  这一系列课题都攸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前途。因此,必须关注中美将如何在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接触互 动。希望答案是积极的。世界够乱了,需要好的中美关系。问题够复杂了,谁也不要陷入只
索取不回馈、只强调国内政治不考虑他人难处、只追求眼前需要不顾全长 远共同利益的惯性。

  答案将由中美双方共同做出。

中印若开战 印将直接空袭解放军供应线

  印度《商界》报网站11月6日文章,原题:共建和平是唯一出路 再次袭击印度仍然是中国战略考虑的一个选项吗?印度安全分析家没有一个人敢说不。1962年印中边界战争对印度人心理造成的伤害太深。人们总是认为在某个时候中国会把战争作为宣称实力和霸权的一种方式,以此将印度从争夺领导权和影响力的全球竞赛中完全排挤出去。

  印度国防问题分析研究所的一篇研究论文提出印中三级战争的观点:在边界或实际控制线的一个具体地段发动一场有限的战争;一场"领土争夺",可能是对达旺(位于我国藏南地区———编者注);将拉达克、锡金和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编者注)卷入的扩张战争。

  中国问题专家J·W·加沃尔也设想可能导致印中武装冲突的三种情况:中国介入印巴冲突并支持后者;西藏发生动乱,中国怀疑印度是幕后黑手;得不到解决的边界争端失去控制。亚洲安全事务专家莫汉·马利克认为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当印度在经济增长方面超过中国并大步向前时,中国就会"狠狠地教训一下印度"。

欧债影响逐渐显现 中国出口形势严峻

■最新数据

  10月中国外贸总值 环比降8.3%

  出口增速从8月起一路走低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9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环比降8.3%。专家表示,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外贸出口将进入"低潮期"。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1574.9亿美元。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分别为24.5%、17.1%和15.9%。

  "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是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他认为,6月份开始,各国对世界经济的信心下挫,随着时间推移,全球经济放缓更加明显。一般来说,出口订单反映全球经济形势有滞后性。因此,中国外贸出口增速从8月份出现走低。

  据海关统计,前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5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其中,出口15497亿美元,增长22%;进口14256.8亿美元,增长26.9%。贸易顺差1240.2亿美元,收窄15.4%。

  对中国明年的外贸出口形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很不乐观,不会比2011年好"。

  张汉林说,今年11月和12月,出口还将下降,可能降到10%左右。此外,国际各大经济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更加不确定,悲观情绪占上风,中国明年第一季度的出口也将较为困难。预计明年全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为10%左右。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接受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目前欧债危机主要是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对私营部门、个人消费影响比较小,迄今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有但并不大。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发酵,未来对国际及我国贸易的影响会不断加重。

  张燕生说,中国外贸企业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压力,包括外需萎缩、成本上升、企业头寸紧张、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尤其严峻的是,当前欧美出现严重而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企业多处受敌。"

  ■深度分析

  此起彼伏的欧债危机似乎远未到好转之时。至此,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外部经济将持续疲软之势已难以更改,这究竟会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影响有多大?

  海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外贸出口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者就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尤其是欧盟,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专家指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对欧出口。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与我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未来3-6个月的进出口形势值得关注。

  企业反映 来自欧美的订单已持续减少

  从具有我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成交情况,或对当前欧美市场需求可窥见一斑。

  受欧美经济阴云影响,刚刚结束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欧美市场的成交量出现锐减,采购商更多采取观望询价。

  其中,虽然总出口成交量较上届恢复性增长3%,至379亿美元,而本届欧洲采购商数量也增长明显,但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称,欧美的采购商更多的是观望询价,来自两个地区的实际成交量分别下降19%和24%。

  刘建军表示,本届广交会的两个特点,一是必需品成交有所增长,非刚性需求出现下降;二是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比重偏低。

  记者采访多家国内外贸企业,不少原先主要市场在欧美的企业对记者反映,近两个月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加剧,欧美市场需求进入下滑通道,来自欧美的订单正在迅速减少。

  珠海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友元表示,今年3季度,虽然格力总体出口额增长达到60%,但欧洲部分的出口额则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40%-50%。

  TCL多媒体首席销售官赫义也向记者反映,"由于欧债危机加剧,欧美市场疲软,许多国际著名电器公司都调低了今年4季度的销售目标。"

  大型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则更为悲观。

  一直以欧美市场为主的顺德五金塑料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允发表示,该公司今年前9个月出口量比去年下降10%-20%。"近两个月都没有客户下新订单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3季度,进出口额约占全国进出口总额四分之一的广东,其对欧盟增幅低于广东整体增速8.9个百分点,对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增幅则均低于广东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

  形势预测 欧债影响在发酵最坏的时候或在年底显露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截至11月2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预计,今年全年顺差大约是1700亿美元,略低于2010年或基本持平;进出口全年增速估计分别约21%和18%。

  但一些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并不如数据般让人这样安心。

  肖友元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滞后3-6个月,如乐观地预计,今年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将与去年持平,而若悲观地预测,则相信会下降10%-20%。"相信下降的最低点将在今年12月显露。"

  李允发也预测,未来至少半年,来自欧美,特别是欧洲的订单肯定是继续下滑的,"我们在这届广交会上接的单利润都只能保持在2-3个百分点,非常微利,为了维持工厂的正常运作,在不亏本的情况下,报价非常低我们都会接下来。"

  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冲击向实体经济领域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贸易领域向我国传导存在时滞;另一方面,日本的灾后重建和对新兴经济体贸易的高速扩张弥补了欧洲需求萎缩留下的外需短板,因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目前尚未完全体现。

  应对之策 中国制造不再拼价格要以质取胜

  不少纺织、制鞋、玩具等传统行业的出口企业对记者感叹,随着近两年来生产成本的迅速提升,非常明显的是,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价格优势。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华联实业有限公司针织服装分公司负责人李波表示,现在国内很多纺织企业已经不再接沃尔玛的订单了,"这种价格战的出口是出得越多,亏得越多,对于中国企业这已经走不通。"

  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负责人牛亮表示,随着国内人工价格优势逐渐丧失,我们公司已经有在东南亚设厂的打算,"在纺织行业中,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30%,但今年以来,国内人工成本已经上涨了20%以上。"

  李波称,"目前来说,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是在于工艺、技术。价格优势则仅仅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了。"

  然而,当中国出口企业失去价格优势后,其以什么立足于世界市场?牛亮说,一是通过创新,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吸引新老客户;二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老客户;三是走出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设厂。

  专家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副院长李雨时:

  明年中国进出口增幅

  不会低于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欧债危机尚未过去,但结合2008-2009年金融危机及中国的出口情况看,由于中国出口多是低档生活必需品,危机对出口的影响有限,同时中国政府支持进口的政策力度料会加大,届时外贸顺差会继续缩小。

  李雨时预计,明年中国进出口增幅不会低于10%,外贸总额会较今年约3.5万亿美元增长10%,达3.8万亿美元。

  李雨时认为,虽然外贸企业面临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种因素挤压,但很多跨国公司仍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中国仍然是全球的供应商,且中国外贸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得也很快。

  李雨时表示,尽管目前有诸多不利外贸企业的内外因素交织,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外贸企业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出口企业会想尽各种办法保住市场份额,抵御原料上涨,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提高产品档次,同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