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木曜日

海外進出企業のIT環境、集約から分散、そして集約へ--IDC調査

 IDC Japanは9月28日、国内企業の海外進出に関するIT課題の調査結果を発表した。海外における売上高や生産高比率が上がるにしたがって、IT面での課題も変化しているという。海外進出やグローバル化の段階によって、国内本社を中心とした「集約型IT」から、各国拠点が独自にITを持つ「分散型IT」を経て、グローバル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やITインフラを共有する「集約型IT」に向かうという3つの段階をたどって進化しているとしている。

 IDCでは今回、海外進出を行っている、または予定している国内企業を対象に、「グローバルIT課題に関するCIO調査」を実施した。調査結果によると、国内企業の海外進出は進んでおり、企業が海外での販売、生産、研究開発機能を拡大していくにしたがって、ITに関する課題も徐々に変化しているという。たとえば人材面では、海外進出(販売、生産)の初期段階では進出先拠点で「IT実務スタッフ確保」を課題として挙げた企業が多かったのが、進出が進むと「ITマネージャー確保」と答える企業の割合が上がってくる。さらに海外売上高比率が50%を上回るような企業では、「拠点ごとの協業体制強化」を挙げる企業も増えてくるという。

 同様に、ITの持ち方や在り方も変化してきている。海外進出の初期段階では、国内のITシステムに「間借り」するような形で運用されていた海外拠点のシステムは、段階が進むにつれ、拠点ごとに独自にシステム開発や運用する割合が増えるという。ところが、さらに段階が進んで海外売上高比率が60%を超えるようになると、分散していたシステムをもう一度グローバル規模で集約しようという動きが強まる。IDCでは、企業のグローバルなITは「集約→分散→集約」という段階をたどることになると分析している。ただし、この段階は全てのITが一斉に動くわけではなく、インフラ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中でもバックオフィス系かフロントオフィス系かで変化のスピードは違うとしている。

 また、国内企業の海外進出が加速する中で、そこにビジネスチャンスを見出すITベンダーも増えているという。IDCでは、その際、海外市場におけるIT提供能力を整備するとともに、海外でのITの段階を踏まえた提案が欠かせないと指摘している。

 IDC JapanでITサービス リサーチマネージャーを務める伊藤未明氏は、「国内ITベンダーは、海外進出を行っている企業が、現在、集約→分散→集約というIT進化のどの段階に置かれているのかを把握するとともに、将来的にはどの段階に向かっていくのかを踏まえた提案を行うべき」とコメントしている。

和江泽民称兄道弟 唐英年父亲背景深厚

说起唐英年的亲中背景,最为人熟悉必是其父唐翔千与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一段「兄弟情」。唐、江相识逾30载,因同是江苏人而「同声同气」,成为知交,江更视唐英年为世侄。有传闻指唐英年在政坛平步青云,全因江在背后力撑。早于2003年,多名中央高官及建制派人士已力挺唐有资格竞逐第三届特首。

唐英年的已故祖父唐君远是爱国资本家,曾出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唐翔千亦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一家三代可谓根正苗红。虽然祖籍无锡,但唐家与政坛「上海帮」的渊源更深。出身纺织世家的唐翔千是首批投资上海的港商,在1970年代认识当时外经委第一副主任、江泽民的恩师汪道涵,江唐二人在汪介绍下结成朋友。他们同是江苏人,喜以家乡话交谈,倍感亲切。江泽民于1989年出任党总书记后,与唐翔千关系更胜从前。唐母尤淑圻曾形容,他们一家与江泽民是「老朋友」;前全国人大代表李鹏飞更指江唐二人的关系可「称兄道弟」。

首届特首董建华于1997年组织行政会议时,唐英年在自由党核心成员中「跑出」,其后获委为工商及科技局长,后升任财政司长,以至目前的政务司长,在官场扶摇直上,有指与江泽民在幕后引荐有关。故近年江泽民身体转差,有分析指或会影响唐英年的选情。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必须马上大规模救市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戴蒙德(Peter Diamond)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说,失业率居高不下和政府债务沉重是美国经济面临的两大问题,他呼吁美国政府推出更多财政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末日博士」罗比尼则认为,美国已陷入新一轮衰退,且政策弹药正在耗尽。

戴蒙德说:「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回应。」他认为美国高失业率源自两个问题:劳动力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经济衰退和复甦疲软导致整体需求疲软。

戴蒙德认为决策官员最适合担任提振整体需求的角色,他乐见联准会(Fed)启动「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来协助经济,但不确定这种操作将带来多大效益。他说:「我认为这麽做有帮助,但还是不够。」戴蒙德去年与摩坦森及皮萨里德斯共同赢得诺贝尔经济奖,他认为,若要进一步提振需求,政府应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也应该花时间判断哪些计画能让閒置劳工立即获得聘用。政府债务则是较长期的挑战,但戴蒙德反对现在就紧缩财政,因为这会导致失业率恶化。他认为美国政府若要减债,应从重新检讨医疗体系做起,目前各界的提议,如提高联邦医保(Medicare)年龄或採用付款凭单制度,只能改变支付系统。事实上,美国医疗体系效率低落、且成本高昂,才是美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27日在纽约举行的彭博交易商高锋会上表示,多数已开发国家已再次陷入衰退,「根据资料来看,美国已陷入衰退,英国和部分欧元区国家也是一样」,现在的问题是,这波衰退有多严重,以及是否可能衍生为另一波全球金融危机。曾准确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罗比尼说:「问题是,这场衰退是温和还是严重?(是否会造成金融危机)端视欧元区情况,以及欧元区政府是否会携手合作解决问题。」罗比尼也警告,欧债危机造成的后果,可能比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更严重。

南海局势严峻 北京打算杀鸡给猴看

几个月来,美国一方面竭力从中国谋求金融支持和经济拉动,同时继续在军事安全方面动作频仍,合伙牵制中国。

  美国在南海周边耀武扬威、挑拨离间的同时,近来继续推动对台军售,阻挠中国国家统一。据报道美国《华盛顿时报》15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决定向台湾出售价值约4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可升级F-16A/B战机的零部件等。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亚太盟国,并与越南等准盟国,频繁开展所谓联合军事演习、信息情报交流等动作,继续强势推进美国的亚太地区军事安全战略,借以试探和威慑其他亚太大国的军事安全反应。


  日前,澳美军事合作迈出30年来的最大步幅,英国媒体认为澳有意邀请美国驻军帮助遏制中国。两国国防与外交官员9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会晤,试图为更紧密的军事安全合作奠定基础。会谈在两国防长和外长之间展开,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和外交部长陆克文会谈。帕内塔说" 对那些将威胁到我们的各方清楚表明,我们将会团结一致。"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1月将对澳大利亚进行两天访问期间,届时将宣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新的安全合作框架和细节。

  尽管美国与有关方面一再声称军事战略和军事合作并不针对中国等其他国家, 陆克文指出美国对本区域的影响力日趋稳定,还受邀加入东亚峰会,所以澳美加强军事合作对区域国家"不会构成任何困难",美澳合作的"总体目标是要在这更广泛的区域内,在各国之间培养更强烈的安全意识。"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其中的奥妙,美国及其盟国也并未掩饰其用心和针对目标,其威慑目的不言自明。

  史密斯直言不讳形容两国此次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为澳美同盟关系30年来"最大的改变或提升",因为两国将最后敲定关于美军自由使用澳军事基地的协议,美在澳西部海岸和北部海岸部署美军。此举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美国提供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立足点。美国方面对此也有积极评价和回应,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欧内斯特•鲍尔认为,这是表明美国安全支点正从中东转向亚洲的确凿证据。

  落实该协议将进一步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南太平洋地带的军事运筹能力和影响范围,间接支持美国的东亚政策,美国由此而在东亚的兵力将增加;未来,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将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美军负担。英国媒体认为,澳美军事同盟的此次合作深化,明显有针对中国的目的,不顾中国几个月来一再严正警告,加强对中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和威慑是其重要意图之一。

  与此同时,除了与日本继续鼓噪所谓中国南海自由航行权这一伪命题外,美国继续与澳大利亚一同提出和鼓噪该问题,混淆视听。美澳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南海自由航行事关他们的"国家利益"。两国就澳美联盟成立60周年纪念举行会谈后提出所谓希望中国和其邻国保持克制,反对使用武力并设法依据国际法解决"领土纠纷"。两国无视中国广大岛礁和海域被蚕食侵占的事实,摆出一副"中立"态势拉偏架。日本共同社也鼓噪指出该声明意在牵制中国,并指责中国将几乎整个海域作为权益圈并加强活动。

  印度虽是不结盟运动中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也频频与美国交好,成为美国的类似准盟国。越南借此时机,一方面与中国周旋,声称要与中国谈判解决南沙争端,一方面即刻把印度公司拉到靠近中国海南岛的中国领海进行所谓石油勘探。9月中旬,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加紧在南海的127号和128号两块油气田的探勘行动,印度外交部官员面对中国抗议表示,"印方已就此做出适当回覆,我们将依照越南当局的说法行事,也已向中方传达这个立场"。

  菲律宾总统9月初结束访华并拿到几百亿美元的经贸大单后,并未对其上下其手的南海政策改弦更张,一方面宣布继续针对南沙争端购买更多的武器、应对中国,同时邀请非法获取琉球群岛施政权之后,一直觊觎中国东海和钓鱼岛的日本进行所谓南海问题深度协商。东海之外的日本和南海之外的菲律宾联手制造海洋争端、对中国形成两面夹击的企图和态势不言自明。

  南海局势迫切表明,尽管中国不厌其烦回应国际社会所谓对中国发展方向的质疑,并发表《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宣示和平发展决心和坚定善意。此举反而使别有用心的有关国家更加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早就摸透了中国的底牌,他们更清楚中国一定是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但他们并不点破更不"相信",而是继续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发展不确定论",并借这些假命题对中国施加更强大的舆论压力,"空手套白狼",谋取更大更多的战略利益。

  中国不要再上当,理应彻底看透这些根本不存在的假命题,并拿出决心、胆魄和全方位战略,果断处置、捍卫领土领海完整和国家战略安全。有学者指出,中国外交要走出道德范畴和口水仗,以国家核心利益和领土为先,针对所谓的南海问题,不但要扬汤止沸,更要对个别国家釜底抽薪、杀鸡骇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