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木曜日

温总理放狠话 开发商莫再扛了

  "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温家宝总理近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就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大放狠话。温总理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一系列调控措施,决不可能有丝毫动摇,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这是近来中国官方对房地产调控最明确亦最强硬的表态,同时也为此前关于房地产调控是否将放松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已进行了两年之久,这一个月房价才真正开始出现松动,但是关于房地产调控放松的传言几乎从未停止,刚过去的10月对调控放松的争论更是到达了高潮,而关于房地产调控的走向通常是出于对官方表态的揣测和推断。

  10月19日,时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CEO组织峰会上讲话时提到,最新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使房价下跌40%,我国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这时市场上终于有声音指此话表明开发商无法挟持银行,暗示开发商无谓再扛,但是很快就有更多的声音指刘氏之言只为安慰房奴,此言引起的一阵短暂的讨论就过去了。10月27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限购政策是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等住房信息完善后即可取消,并表示支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提出的更多采取税收的办法,这次没人再把住建部的话是耳边风了,此后关于限购令即将取消而房产税取而代之的说法甚嚣尘上,各种争论不绝于耳。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微调"意味着定向放松,而放松的指向引来无数揣测,有人就结合"取消限购"的说法表明"微调"必然指向房地产,完全忽略温总理在同一场合讲的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甚至拿另一句"促进房价合理调整"说事,说"合理调整"而不提"下降"就是要放松房地产调控。

  其实官方口径一直没变,都是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只不过是具体表述有差异,就被冠以各种解读。一直坚持不懈地将官方的表态解读为调控放松的人,未必当真不解其中之意,有可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言论解读来制造舆论。而这一次,"绝不可能有丝毫动摇"、"下调房价"、"合理价格"几个关键句再也没有揣测的余地,彻底断了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念想。

  宏观政策方向既已确定,房价未来的走向将如何?房地产调控已进行两年,现在房价才开始松动,正因为房地产市场已形成各种利益板结,各方博弈进入深水区,屡屡陷入"拔河"状态。如今,除了这几个月来的整体数据显示房价的下行趋势,房价下降主要阻力来源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也出现了松动。

  地方政府由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已被绑架于房地产之上,房地产行业受损,其GDP、土地收益以及房产税都将大幅下降,因此,地方政府一直或明或暗地抵制着房地产调控。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已定难以脱逃,对二、三线城市中央在博弈中作出让步,可由地方政府按标准自行制定政策,因而,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就开始上演了各种抵制的好戏,从台州、衢州的宽松版形式化限购,到丹东、韶关等以"限价"代替"限购",且限价比本地房价水平基本相近甚至更高。不过,当10月11日佛山企图放宽限购之时,却被勒令连夜撤回;10月31日,珠海市政府连夜发出"双限令",11月1日起主城区(香洲区)实行限购,限购令还包括全市新楼盘不得超过11285元/平方米,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房价。从地方政府各种形式化限购,到企图放松限购被撤,再到限购限价并行,地方政府的调控压力明显增大,躲避房地产调控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房地产开发商似乎一直没忘记两年前国家出台的4万亿救市政策,对于房价一跌政府必然救市有着不轻的幻想,因此,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即使资金链紧张依然有不少开发商在死扛不降价。所以,此前几个月即使房价下降也只是零点几个百分点,幅度十分轻微。但是,土地购入最能体现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上半年土地市场遇冷,前两个月在广州还出现过土地拍卖的回暖小高潮,可是到近日广州南站的土地拍卖大戏却连夜喊停,大开发商悉数缺席,可见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然下行。现在信贷并未放松,很多小开发商资金链已无法维持,大开发商需要储备资金过冬,降价促销是快速回笼资金的唯一出路,全国开始出现小范围降价潮,此前上海出现了10%-50%降幅的打折促销,近日深圳等城市也加入降价之列。

  温总理既已放下狠话,房地产调控短期内就不可能放松,开发商也莫再扛了,再扛也回光返照不了多久,降价回笼资金是正事。只要调控不放松,房价持续下降的趋势便难以逆转,只不过会降多少而已。

美国打伊朗,中国出兵参战?

  俄罗斯总理普京已正式与伊朗结盟,以防西方国家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并承诺将完成备受争议的伊朗布舍尔核电站。

  如果奥巴马政府对伊朗发动攻击,并对之实施伊拉克式占领,那么俄罗斯机密军事技术就有可能会流入北约国家,而普京并不希望如此。除俄罗斯之外,中国也对伊朗抱有军事兴趣,美国敢对伊朗兄弟动武,伊朗对中国很重要,中国无疑会出兵参战?因此,对伊发动攻击很可能会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进而诱发核战争。

  有报道称,多年来俄罗斯与伊朗一直举行联合军演,以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北约攻击。2009年,为落实有关海上安全与防止海上污染等国际条约,俄伊两国在里海举行代号为"干净安全的里海——地区合作"的军事演习,约30艘舰船参加演习。

  美国右派杂志《行政情报检讨》(EIR)编缉爱德华·斯潘瑙斯曾指出,奥巴马背后的支持者的确渴望战争,伊朗现在自然位于对战名单之首。很可能,战争以攻击伊朗为开始,以世界大战结束。现在局势非常危险。奥巴马很可能使美国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

  至于北约针对叙利亚发动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斯潘瑙斯称,这种举措与先前发动类似战争作用相同。叙利亚遭遇军事进攻的可能性很高。

  在其作出评论之前,美国和以色列展开最新反伊朗宣传活动,称伊朗可能把核计划用于军事目的,并再次威胁伊朗会采取军事攻击措施。然而,伊朗坚称,作为防止核扩散条约的缔约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伊朗有权发展并获得以和平为目的的核技术。

  张召忠:美英法以真要打伊朗?

  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美国总统奥巴马会不会在2012年大选前打响"伊朗战争"?这个问题成为利比亚军事行动结束以及北约否认要在叙利亚设禁飞区之后,世界对美国下一场战争的猜想。

  三天后的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公布有关伊朗核计划报告,外界分析该报告将对伊朗发展核武器提出明确指控,也可能为美国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提供"依据"。西方媒体披露五角大楼已经向美国国会提交多份对伊行动方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正在谋求就军事打击伊朗取得多数议员支持。而对于这些军事威胁,伊朗外长表示"已做好开战准备"。

  那么,美英以色列真要军事打击伊朗吗?伊朗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

  【新闻背景】

  美英法以排兵布阵,欲打伊朗?

  11月8日,在对伊朗核项目调查长达7年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公布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调查结果报告,多家外媒分析,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能将为证明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提供证据。

  报告还未出炉,相关国家就开始对此反应强烈,甚至宣称不惜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

  11月3号,原本是为了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G20峰会,奥巴马却在联合记者会上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美国总统 奥巴马:

  我和萨科齐谈到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我尤其想提一提伊朗的威胁,国际原子能机构下周要发布报告,而萨科齐总统和我都同意,需要对伊朗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迫使该国遵守其承诺。

  解说:

  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表示,伊朗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则,如果以色列因此受到了威胁,法国不会袖手旁观。

  除法国之外,美国也在寻求联手另一位欧洲盟友——英国的参与。路透社报道说,英国政府2号称,英国保留与军事打击伊朗有关选择权,为配合美方袭击计划,英国国防部忙着为海军舰只,包括装备"战斧"式导弹的潜艇寻找最佳部署海域。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4号表示,解决伊朗问题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如今外交解决的空间已越来越小,采取军事途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波斯湾上空紧张气氛日渐凝重,有媒体猜测,进攻伊朗的号角是否已经吹响?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

  两位专家,我们知道这份有关伊朗核计划发展报道在11月8号公布,但是感觉从西方国家领导人讲话和以色列反应来看,好像感觉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报告内容,这个报告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因为这个报告而传出西方国家和以色列要军事打击伊朗的传言?

  张召忠:本台特约评论员 国防大学教授 少将

  可以预期,这个报告当中非常有可能会透露一些,伊朗现在正在进行的核设施的研究,铀浓缩设备。可能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不仅仅发展民用核设施,可能会有这样的语言。但是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报告不会断然确定伊朗就是在发展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证据来进行这样的判断。

  但是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有可能会给西方利用这个报告的机会,我们知道IAEA 它不是联合国机构,它是一个独立机构,是一个业务部门,就是在专业方面,主要是核技术评估和检测这方面内容,但是以前曾经跟联合国合作过,在1991年去查萨达姆核武器的时候,那个时候安理会通过决议怀疑伊拉克有核武器,正在进行核研究,就请IAEA派员去查,它们就派了小组去查。但是无权决定这个国家的核武器如何处置,是否采取军事行动等,它没有这些权利,只有安理会有裁决权,所以我们现在还在等待IAEA的报告。

  主持人:

  也就是说这里面没有非常明确说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器这样的结论,但是你自己看完这份报告以后,自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美、英、法的这些国家领导人也是这样,所以这份报告的内容有点模棱两可,但是这个导向,在里面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所以导致了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就拿这个报告说事,说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

  我们注意到在G20峰会上,奥巴马、萨科齐参加联合记者会,说要向伊朗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伊朗履行其职责。前所未有的压力是什么?在去年、前年我们做过很多的节目,那个时候都已经说美国要军事打击伊朗,甚至在周边部署了航母,甚至还搞过转地弹的实验等等,这次又说是前所未有的压力,是不是要超过那个时候?

  张召忠:

  前所未有的压力我觉得还是一个外交、经济和军事三管齐下,我们可以预见8号IAEA的这样一份报告,有可能会成为伊朗问题的重要转折点,这个报告可能会对伊朗问题进行定性,在IAEA这个报告之前,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判定伊朗就在发展核武器,伊朗自己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天野之弥是个日本人,他是2009年12月份才担任IAEA总干事的,在他之前是巴拉迪,巴拉迪我们都非常熟悉,他担任了好几届,并且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现在要竞选埃及总统。

  就是在巴拉迪任总干事的这些年里,IAEA从来没有说过谁致力于发展核武器,比如说萨达姆,从来没有说伊拉克在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进行过很多人的核查,最后交给安理会的报告说,你让我查,我先查,但是我不给你提供最终的报告,就是说现在伊拉克正在研制核武器,从来没有提供过这样一个认证报告。最后导致美国人自己判断错误,自己情报错误,而不是IAEA提供的错误报告。

  主持人:

  您的意思就是,关于这份核报告是做了调查七年之久,包括巴拉迪任期,也包括天野之弥的任期,巴拉迪的时候没有这份报告。

  张召忠:

  巴拉迪坚决否认,根本没有。

  主持人:

  换了一个人日本人就出报告了,您的意思就是说,跟人有关系。

  张召忠:

  不是,我们不好怀疑人家内部有关系,因为这是一个权威的国际性机构,我们相信它会做出公正的报告。但是我要说这个事实,就是在巴拉迪任职的十几年期间,IAEA从来没有作出过这样的报告,就是确认谁在发展核武器,现在天野之弥要作出这样确切的报告的话,有可能对这个事件进行定性,定性后就是联合国五常表态,五常当中有三常是美、英、法,就是说只要确认你有核武器我们就打。现在就缺这个报告,有了这个报告这三家肯定就坚持打。但是中、俄说外交解决,不能打。现在还是过渡期,估计未来一个月到两个月期间打仗的可能性没有,但是这一两个月政治上如何制裁,经济上如何制裁,军事上如何调兵遣将,有可能会热闹起来,这个是我们可以预见的。

有病乱投医 欧洲为对付中国向台独取经

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难以自拔,不得不屈尊向中国求救,一时间似乎乱了方寸。《欧洲之声》周报(European Voice)11月9日刊登"卡内基基金会"欧洲分会副主任波玛希(Lizza
Bomassi)的文章说,台湾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欧洲提供意外的灵感。

她在文中表示,一片慌乱的欧洲,现在到处在谈论"中国在想什么"、"中国会做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影响中国"……。要不要向中国看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近来成为大西洋两岸的热门话题。在这方面,身处小岛的中华民国(台湾),可能为欧洲提供经验。台湾的确不是主要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在全球安全或欧洲事务中毫无影响力。但欧洲还是有重要的理由关注台湾,更好地理解台湾2,300万人民的心声。无论如何,欧洲还是能从台湾学到一些东西。

首先是战略。很少有国家像台湾那样,有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战略思维。台北当局恰到好处地鼓励社会自我认同——"我们是台湾人";确立共同目标——"维持台海现状",走实用主义的"不独、不统、不武"道路。这对后冷战时代失去了共同目标的欧洲,提供了重建共同意识,形成共同决心,克服当前经济危机下灰心丧气情绪的经验。欧洲必须重建广泛的自我意识,不应当让分崩离析、走向孱弱成为我们的选项。

其次是经济。台湾大小和比利时差不多,只与一小撮国家有外交关系,在国际外交上极其孤立。然而,台湾却从1950年代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为今天全球最富裕国家之一,更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供应者。欧洲可以从中学习的是,那种克服艰难险阻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发明之母,而发明需要培育。何况欧洲工业界,尤其是许多欧洲中小企业也有创新精神,并且已经吃透了这种精神。亚洲将继续是欧洲产品及服务的重要市场,也是欧洲经济雄心得以施展的最佳场所。欧洲中小企业可以台湾为桥梁,进军东亚经济圈。

第三是价值。许多人认为,台湾的民主模式可能启发中国。社会巨变正在中国发生,虽然谁也说不准中国何时转变,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共将如何维持政权,但变革终将来临。而且,这种变革不见得会以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那种暴力镇压为代价。在对待中共政权的态度上,国际分歧颇大。欧洲有点讨厌面对中国,但一方面欧洲逐渐更为依赖中国的救市金钱,另一方面欧洲哪怕只是在表面上,也必须保持自己软实力的信誉。

世界其他国家,正在观察欧洲如何应对中国。欧洲对普世价值的让步,已经危及自己的后院。如果欧洲和中国谈判,就应当明确地表示,不能按照中国的愿望和理念,对人权等普世价值作出让步。欧洲在对华关系上,尤其应当保持一致性。放弃这些核心价值,将被认为示弱,更严重的是,被看作是对长期珍视的理念,自愿作出妥协。

美科学家认为外星人可能就存在于太阳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9日报道,美国白宫本周的一份声明称,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外星人已试图和地球联系或者他们真实存在。但是美国政府为何如此确定呢?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员雅各布·哈格-米斯拉(Jacob Haqq-Misra)和拉维·库马尔·库帕拉普(Ravi Kumar Kopparapu)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们认为在现有科技水平下,人们还无法看透外太
空,这就意味着或许我们发现不了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外星人很有可能就存在于太阳系。

  科学家们还补充说,美国宇航局的"先锋号(Pioneer)"和"旅行者号(Voyager)"飞船可能太小了,以至于外星人没有看到;就算在地球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海底、雨林和洞穴中仍不断发现新的物种。

内贾德高调公示中国这一武器 美欧彻底吓破胆

  美国《航空周刊》报道,早些时候,伊朗国防工业组织高调宣布一种名为"胜利-1"的反舰巡航导弹投产,它能部署到小型攻击快艇、越野卡车甚至直升机上发射,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狭窄水域的利器。伊朗官方宣称,"胜利-1"导弹早在2008年底进行了试射,系伊朗本国技术开发出的尖端武器,但西方专家认为,中国可能是"胜利-1"导弹研发技术的源头,中国与伊朗正在导弹技术领域进行着密切合作。


  《航空周刊》强调,"胜利-1"无论外观尺寸还是作战模式都与中国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披露的鹰击-74反舰导弹相似。2008年珠海航展上,这种导弹再次亮相,并推出衍生型号鹰击-74KD,它可换用红外或电视制导导引头,攻击地面目标,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还披露了鹰击-74的基本性能参数,并宣布"生产出一批导弹"。根据伊朗官方公布的画面,"胜利-1"导弹很可能进行了一些改造,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有效射程大致在15公里左右,而最大射程可达35公里。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鹰击-74导弹究竟是为中国军队研制的,抑或是为伊朗量身定做。

  报道称,除了刚刚问世的"胜利-1",西方还对伊朗先前公布的"科萨尔"系列反舰导弹产生过怀疑,认为它们是中国洪都集团开发的JJ/TL-6反舰导弹的翻版,它与鹰击-74类似,但弹体和翼展均较小,射程也缩短到20至27公里。西方媒体认为,"科萨尔"导弹的子系统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然后运到伊朗最终组装。

  报道称,早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就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伊朗从中国进口了为数众多的战术导弹,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向伊朗出口一批"蚕"式岸基反舰导弹,受到美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注,美国甚至对提供导弹的中国公司进行制裁,并以停止对华出口卫星技术作为报复。不过,中国还是向伊朗出口了更先进的鹰击-82反舰导弹,伊朗将其仿制为"诺尔"导弹。

  外媒对中伊军贸的猜测一直不断。但是据英国《防务系统日报》近日报道,目前伊朗的主要军火来源国是俄罗斯和朝鲜,前者向其提供常规陆军武器、防空导弹和战机发动机,后者则以弹道导弹技术为主,中国在伊朗军火进口版图上所占比重已微乎其微。

  尽管中国一些公司因向伊朗出售导弹技术此前遭美国"封杀",但它们眼下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活动却相当频繁。报告指责中国公司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蒙蔽了美国公司。

  这份由美国威斯康星核武器控制计划组织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中国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被美国"封杀"后,仍与美国企业进行商业往来,涉及近300艘货轮商品。虽然交易行为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但《华尔街日报》为相关美国企业开脱称,通过采访这些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发现,它们并没有意识到商业伙伴此前已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曾表示,这种以核不扩散为借口,对中国企业实施"封杀"的行为破坏中美两国间氛围,也不利于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所做的努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唐志超表示,对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朗制裁决议,中国公司肯定严格遵守。但美国单独通过的一系列新的制裁决议,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表现。

  中国疯狂向伊朗输入先进武器 美国被气疯了

  在伊朗核问题被日本原子能干事提高到制造核武器的程度之后,欧洲和美国这两个世界集团,都在是否打击伊朗的问题上,咋咋呼呼起来。似乎,面对伊朗的核问 题,战争只是在旦夕之间。但是最近几天的趋势,却出现了
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整个西方社会都出现了大幅修正战争表态的语气。在看似疾声厉色的言语里,都出 现了或者无奈,或者不敢正视的腔调。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只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可能会造成西方的立场的改变,第一个就是中俄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个就是伊朗可能已经事实掌握了核武器的技术。

  对于此,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这样的情况呢?

  在伊朗面前,美国显得无力

  伊朗不同于伊拉克,因为从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直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是被制裁了十几年的一个国家,加上伊拉克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伊朗则不然。


  当地时间2011年6月28日,伊朗革命卫队举行为期10天的陆海空军事演习进入第二天,伊朗导弹部队展示了能够发射打到以色列与美国驻波斯湾基地的导弹的新一代地下导弹发射井。

  伊朗不但是俄罗斯最大的武器采购国家,更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来源国家。所以事关中俄两个大国的命脉的伊朗,是不会轻易的就会成为美国和欧洲的盘中餐的。而且 更为关键的是,中俄一直都在向伊朗这个中亚屏障输出
各种先进武器,看看伊朗的各式自造装备,都不难看出中俄武备的影子!

  而且,伊朗还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人口大国。这个有着6、7千万人口的大国,根本就不是别的海湾国家所能比拟的。另外,伊朗可以轻易的控制海湾的霍尔木兹海 峡,让世界承受几乎不可能忍受的石油价格,让整个世界
都面临经济的崩溃。哪怕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这都将是全世界的悲剧。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让美国感觉到,在伊朗面前,显得非常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