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1月5日消息,周四有消息称,中国2月将连续第二月削减伊朗原油进口量,因针对伊朗的空前严厉的国际制裁,双方在原油支付条款方面的分歧仍悬而未决。一位在北京做伊朗原油交易的高级原油交易商表示,中国2月将同1月一样削减伊朗原油进口量,幅度亦相同。
中国1月自伊朗进口的原油降幅超过一半。另一名交易商在被问及双方是否有机会在1月中旬前达成供应合同条款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通常1月中旬是双方修改2月装运货物的最后期限。伊朗一度为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而在周三举行的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有关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的问题时表示,中国反对将一国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动辄对别国进行单边制裁的做法,但是就在中国这一表态之后,媒体却报道出中国2月份将减少从伊朗进口一半的原油。
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拒不向西方国家屈服,从而导致美国对伊朗经济支柱的石油实施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六签署了一条制裁伊朗的新法律,该法律将对与伊朗央行有往来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这是美国为了削弱伊朗的石油供应和迫使伊朗停止其核计划所采取的最新手段。
在美国的压力和游说之下,美国和西方再次就制裁伊朗达成一致,就在奥巴马签署对伊朗新一轮制裁新法律仅仅数天之后,欧盟外交官4号表示,欧盟就禁止进口伊朗石油达成原则性共识,具体对伊朗实施制裁的计划将于本月底开始,此前就在西方国家酝酿对伊朗石油进行制裁之际,日本不顾美国的强烈要求和政治压力,公然拒绝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实施禁运,从而使美日在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产生分歧,
但日本也并没有与美国分道扬镳,只是表示将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并不会终止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因为伊朗是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日本对伊朗的石油还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日本一旦全面终止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对日本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说在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日本为了本国的利益,不会轻易终止与伊朗的合作,但又为了不得罪美国,日本只能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
而美国财政部周三表示,美国财长盖特纳将在下周访问中国和日本,盖特纳届时将分别与中日政府高层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形势和美国制裁伊朗的问题进行讨论。盖特纳下周的中日之行,很大程度上是来游说,企图在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得到中日两国的支持,因为中日两国是伊朗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一旦中日两国在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向美国屈服,那么伊朗的大量石油将无法出口,使伊朗丧失经济支柱,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急剧上涨,失业率大大提升,从而使伊朗国内的局势发生动荡,为美国在伊朗成功发动"颜色革命"奠定基础,但是若中日两国拒绝美国的要求,仍然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
那么欧美对伊朗石油制裁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为伊朗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都出口到亚洲,而伊朗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很小,所以说美国此次制裁伊朗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中国与日本的态度,但当前在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中国和日本的态度是一致的,两国都明确反对对伊朗的石油实施制裁。而此次盖特纳对中日两国的访问,就是在游说中日,以便给两国许诺某些利益,从而换取两国在对制裁伊朗石油问题上的支持!
正当美伊两国在波斯湾剑拔弩张之际,继奥巴马签署对伊朗制裁新法律之后,中国却突然削减从伊朗原油进口量的一半,此消息经媒体报道之后,立刻引来笔者不安的猜测,我们要知道中国是伊朗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一旦中国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就将增加西方国家对伊朗石油制裁的效果,不管中国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借口是否因为原油支付条款方面的分歧,
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它至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中国反对对伊朗实施单方面的制裁,但另一方面中国却大幅度减少从伊朗的石油进口,这足以证明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而随着美国财长盖特纳下周的访问,中日两国或将会在伊朗问题上对美再次做出让步!
一旦中国和日本持续减少或者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或将面临艰难的选择,那时伊朗将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无法出口,从而陷入困境,但是伊朗绝不会坐以待毙,必定会采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风险,以报复西方国家所实施的制裁,一旦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必将遭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从而引发一场新的战争,
但是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美以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似乎不可避免,因为白宫早已公开警告,美国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不仅是美国的红线,也是以色列的红线,如果情报显示伊朗确实在研发核武器,美国将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包括军事在内的所有选项。而在核问题上伊朗的立场似乎也非常强硬,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伊朗永远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这样双方的立场处于对立的局面,似乎没有一点调和的余地,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但是由于伊朗的特殊性,美以谁也不会轻易以身试法,只能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以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但是经过多年的制裁和施压,美国并没有阻止伊朗实施核计划的雄心,
随着美国对伊朗石油和金融业的制裁,美伊在中东的矛盾似乎一触即发,而就在美国和欧盟实施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之际,中国却突然大幅度减少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似乎也在向外界透露美国准备对伊朗动武的信号,但它至少也透露出中国正逐渐减小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也预示着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发生变化!
2012年1月10日火曜日
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证实,1月9日至11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将访华;另据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将于1月10至12日访华。这俩人尽管级别不同,一个国家元首,一个政府部长,来自不同的国家,一个韩国、一个美国,但是,由于美国与韩国的同盟性质,也由于当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这俩人在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刚离开中国几天后扎堆访华,依然不免让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在笔者的鼻孔里,分明弥漫起硝烟的味道。我们不能不高度警觉。
目前,有四件事可以看作李明博和盖纳特扎堆访华的背景。
一是后金正日时代的半岛局势。种种迹象表明,金正恩得到朝鲜党政军各界的一致推举,以朝鲜人民军最高指挥官身份视察朝鲜某坦克师团的金正恩,已经展现出国家领导人的沉稳与自信。金正恩的朝鲜与金正日的朝鲜相比,是更强悍,还是趋向温和,对李明博造成巨大压力。朝鲜已经公开声明,坚决不与逆贼败党李明博打交道。如果朝鲜半岛局势因此走向恶化,对于李明博的党派连任前景必然构成重大挑战。
二是美国与伊朗的公开叫劲。伊朗已经结束在波斯湾及霍尔木兹海峡的持续10天的大规模军演,针对演习期间美国航母与一艘导弹驱逐舰耀武扬威的穿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警告美国,不想看到有害的美国军舰再度出现在霍尔木兹海峡。美国方面则反唇相讥,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止美国军舰的自由航行。
三是,美国公布新的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的国防战略支点》,这份报告的核心就是进行战略调整,将防务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努力,改为集中精力准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并保留在另外一个冲突地区实施"干扰破坏"的能力。
联系此前彭博社的一篇报道,说美国新的战略利益评估报告的主要意图,是要求美国陆海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整合各自资源,集中全军之力阻遏中国、伊朗等任何国家试图阻止美国进入相关海域的努力。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并声称:美军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需要,打垮他们"。笔者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美国新的防范重点是中国(大规模常规战争),美国海空一体战的重点也是中国(剑指中国南海)。
四是美国与韩国的大选。2012年被称为超级大选年,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在今年举行选举。不仅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全球性大国,也包括韩国、埃及、也门、乌克兰、委内瑞拉、伊朗、墨西哥等热点国家。奥巴马、李明博都将争取连任。而且,选战已经打响。
其实,把上述四点联系起来,又可以集中到一个问题:美国会不会在今年入侵伊朗?!如果美国已经确定了如下思路,即:先搞定伊朗,连带迫降叙利亚(1+,打伊朗的同时破坏叙利亚稳定),进而全面控制中东的石油和战略通道;
接着,搞掉金正恩,连带干扰中国(在环中国南海海域制造重大危机);最后,搞掉中国,连带干扰俄罗斯(搞莫斯科之冬)那么,联系美国的选举,美国今年就极有可能以"除核"为借口入侵伊朗。而美国要入侵伊朗,就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以美国目前的能力,根本无法同时在伊朗和朝鲜半岛两线作战。所以,打伊朗,必须稳定朝鲜半岛;打朝鲜半岛,必须稳定中东。由于有中国这颗定海神针,美国不敢轻易做出打朝鲜的决定,因此,稳定朝鲜半岛,集中精力打伊朗,就成为美国的唯一选择。
二是避免中国强烈反弹。伊朗是中国的传统伙伴,中国在伊朗拥有战略利益。美国打伊朗,中国肯定会强烈反对,这一点,美国心知肚明。因此,美国害怕的并不是中国反对(包括在安理会投否决票),美国害怕的是中国拿出具体行动。不用出动志愿军,就是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国也难以为继。
三是确保南海"航行自由"。美国打伊朗,靠一艘航母肯定不行,必须将西太平洋的3艘以上航母作战群调往波斯湾,对伊朗实施海空一体战。即便这样,如果成为持久战,也面临大规模战争给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南海就成为美国的重要补给线。如果中国在某个时间段,以此类航行为有害航行为由予以阻遏,则美国的战争能力将受到巨大影响;如果中国乘机采取收服领土主权的军事行动,则美国的反华包围圈将彻底崩溃。
分析到此,笔者的鼻孔中为什么会弥漫硝烟味道,其原因应该就在其中了。很显然,李明博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在维护半岛稳定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而盖纳特的使命,一定是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并做出决不抛售美债的承诺。至于美国新公布的美国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在盖纳特之前,估计坎贝尔已经给中国做出解释:"巩固美中关系是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评估报告没有具体对象国,美国无意遏制中国,更不把中国当敌人。"如此而已!中国呢,就当作一个笑话听听吧!
目前,有四件事可以看作李明博和盖纳特扎堆访华的背景。
一是后金正日时代的半岛局势。种种迹象表明,金正恩得到朝鲜党政军各界的一致推举,以朝鲜人民军最高指挥官身份视察朝鲜某坦克师团的金正恩,已经展现出国家领导人的沉稳与自信。金正恩的朝鲜与金正日的朝鲜相比,是更强悍,还是趋向温和,对李明博造成巨大压力。朝鲜已经公开声明,坚决不与逆贼败党李明博打交道。如果朝鲜半岛局势因此走向恶化,对于李明博的党派连任前景必然构成重大挑战。
二是美国与伊朗的公开叫劲。伊朗已经结束在波斯湾及霍尔木兹海峡的持续10天的大规模军演,针对演习期间美国航母与一艘导弹驱逐舰耀武扬威的穿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警告美国,不想看到有害的美国军舰再度出现在霍尔木兹海峡。美国方面则反唇相讥,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止美国军舰的自由航行。
三是,美国公布新的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的国防战略支点》,这份报告的核心就是进行战略调整,将防务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努力,改为集中精力准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并保留在另外一个冲突地区实施"干扰破坏"的能力。
联系此前彭博社的一篇报道,说美国新的战略利益评估报告的主要意图,是要求美国陆海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整合各自资源,集中全军之力阻遏中国、伊朗等任何国家试图阻止美国进入相关海域的努力。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并声称:美军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需要,打垮他们"。笔者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美国新的防范重点是中国(大规模常规战争),美国海空一体战的重点也是中国(剑指中国南海)。
四是美国与韩国的大选。2012年被称为超级大选年,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在今年举行选举。不仅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全球性大国,也包括韩国、埃及、也门、乌克兰、委内瑞拉、伊朗、墨西哥等热点国家。奥巴马、李明博都将争取连任。而且,选战已经打响。
其实,把上述四点联系起来,又可以集中到一个问题:美国会不会在今年入侵伊朗?!如果美国已经确定了如下思路,即:先搞定伊朗,连带迫降叙利亚(1+,打伊朗的同时破坏叙利亚稳定),进而全面控制中东的石油和战略通道;
接着,搞掉金正恩,连带干扰中国(在环中国南海海域制造重大危机);最后,搞掉中国,连带干扰俄罗斯(搞莫斯科之冬)那么,联系美国的选举,美国今年就极有可能以"除核"为借口入侵伊朗。而美国要入侵伊朗,就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以美国目前的能力,根本无法同时在伊朗和朝鲜半岛两线作战。所以,打伊朗,必须稳定朝鲜半岛;打朝鲜半岛,必须稳定中东。由于有中国这颗定海神针,美国不敢轻易做出打朝鲜的决定,因此,稳定朝鲜半岛,集中精力打伊朗,就成为美国的唯一选择。
二是避免中国强烈反弹。伊朗是中国的传统伙伴,中国在伊朗拥有战略利益。美国打伊朗,中国肯定会强烈反对,这一点,美国心知肚明。因此,美国害怕的并不是中国反对(包括在安理会投否决票),美国害怕的是中国拿出具体行动。不用出动志愿军,就是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国也难以为继。
三是确保南海"航行自由"。美国打伊朗,靠一艘航母肯定不行,必须将西太平洋的3艘以上航母作战群调往波斯湾,对伊朗实施海空一体战。即便这样,如果成为持久战,也面临大规模战争给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南海就成为美国的重要补给线。如果中国在某个时间段,以此类航行为有害航行为由予以阻遏,则美国的战争能力将受到巨大影响;如果中国乘机采取收服领土主权的军事行动,则美国的反华包围圈将彻底崩溃。
分析到此,笔者的鼻孔中为什么会弥漫硝烟味道,其原因应该就在其中了。很显然,李明博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在维护半岛稳定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而盖纳特的使命,一定是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并做出决不抛售美债的承诺。至于美国新公布的美国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在盖纳特之前,估计坎贝尔已经给中国做出解释:"巩固美中关系是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评估报告没有具体对象国,美国无意遏制中国,更不把中国当敌人。"如此而已!中国呢,就当作一个笑话听听吧!
2012年1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评估文件"称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经济和安全,并称,中国、伊朗等国"继续寻求旨在制衡美国军事投送能力的非对称手段",要求中国澄清战略意图,并强调美军将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公开的、透明的。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这份文件中针对中国的指责毫无根据,不可能取信于人。中方将深入研究这份文件的内容。
保持亚太和平、稳定、繁荣是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希望美方多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问:据报道,菲律宾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指责中方船只在南海仙宾礁附近海域出现。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仙宾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不接受菲方的无理指责。希望菲方不要再无中生有,制造事端,而应当多做有利于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问:美国最近开始实施针对伊朗的新制裁,包括限制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进入美金融市场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是否会因此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及采取措施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答:中方认为,制裁和一味施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伊朗核问题,对话和谈判才是正确途径。中方一贯反对一国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其他国家实施单边制裁。
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同伊朗开展的经贸和能源合作是正常、公开和透明的,不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不影响中方在防扩散问题上的立场,不应受到影响。
问:请介绍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有关安排和主要议题。双方是否将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
答:李明博总统于1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天下午,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将分别与他会谈会见;明天温家宝总理也将与他会见。
中韩互为重要近邻,两国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已成为韩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去年两国人员往来突破600万人次,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穿梭,中韩已融为"一日生活圈"。今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暨中韩友好交流年,两国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方高度重视李明博总统访华,愿同韩方共同努力,通过此访,进一步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中方一直同韩国、朝鲜等有关各方就此保持沟通,支持各方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共同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六方会谈进程。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为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做出不懈努力。
问:据报道,美财政部长盖特纳将于近期访华,请介绍此访的有关情况。中方对此有何期待?
答:应王岐山副总理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特使、财政部长盖特纳将于1月10日至11日访华。其间,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将分别与盖特纳财长举行会见、会谈,双方将就中美经济关系、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等交换意见。
中美两国已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中方已多次就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提出设想,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问:据报道,伊朗准备投入使用新的铀浓缩设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继续致力于对话与谈判,在增进互信方面采取新的举措,为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伊方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发出邀请。我们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早日恢复与伊朗的接触,也希望六国加强与伊朗的接触和对话。
问: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中方也一直呼吁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中方是否会提出新的倡议或采取新的措施以重启六方会谈?
答:中方在六方会谈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始终认为六方会谈是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有效机制。希望有关各方加强接触和对话,增进互信,为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有利条件。
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评估文件"称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经济和安全,并称,中国、伊朗等国"继续寻求旨在制衡美国军事投送能力的非对称手段",要求中国澄清战略意图,并强调美军将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公开的、透明的。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这份文件中针对中国的指责毫无根据,不可能取信于人。中方将深入研究这份文件的内容。
保持亚太和平、稳定、繁荣是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希望美方多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问:据报道,菲律宾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指责中方船只在南海仙宾礁附近海域出现。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仙宾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不接受菲方的无理指责。希望菲方不要再无中生有,制造事端,而应当多做有利于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问:美国最近开始实施针对伊朗的新制裁,包括限制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进入美金融市场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是否会因此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及采取措施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答:中方认为,制裁和一味施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伊朗核问题,对话和谈判才是正确途径。中方一贯反对一国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其他国家实施单边制裁。
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同伊朗开展的经贸和能源合作是正常、公开和透明的,不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不影响中方在防扩散问题上的立场,不应受到影响。
问:请介绍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有关安排和主要议题。双方是否将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
答:李明博总统于1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天下午,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将分别与他会谈会见;明天温家宝总理也将与他会见。
中韩互为重要近邻,两国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已成为韩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去年两国人员往来突破600万人次,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穿梭,中韩已融为"一日生活圈"。今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暨中韩友好交流年,两国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方高度重视李明博总统访华,愿同韩方共同努力,通过此访,进一步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中方一直同韩国、朝鲜等有关各方就此保持沟通,支持各方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共同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六方会谈进程。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为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做出不懈努力。
问:据报道,美财政部长盖特纳将于近期访华,请介绍此访的有关情况。中方对此有何期待?
答:应王岐山副总理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特使、财政部长盖特纳将于1月10日至11日访华。其间,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将分别与盖特纳财长举行会见、会谈,双方将就中美经济关系、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等交换意见。
中美两国已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中方已多次就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提出设想,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问:据报道,伊朗准备投入使用新的铀浓缩设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继续致力于对话与谈判,在增进互信方面采取新的举措,为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伊方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发出邀请。我们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早日恢复与伊朗的接触,也希望六国加强与伊朗的接触和对话。
问: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中方也一直呼吁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中方是否会提出新的倡议或采取新的措施以重启六方会谈?
答:中方在六方会谈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始终认为六方会谈是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有效机制。希望有关各方加强接触和对话,增进互信,为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有利条件。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