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金曜日

  薄熙来下台了,但他彻底出局了吗?这只有中共高层的小圈子知道。大概即使那些局内人也未必知道。直到周四,薄熙来的未来还没定论。他还没有失去政治局委员的头衔,也没有被正式逮捕―至少目前还没有。但是为什么对他的处理如此费尽周折呢?

  这都是政治制度和列宁主义本性的中共政治性质决定的。把位高权倾的薄熙来拉下马对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党内各派系和利益集团要进行微妙的谈判和平衡才能决定薄熙来的命运。不是胡锦涛和温家宝能决定的,而一般公众只能做看客。

  我们知道当王立军去成都美领馆寻求政治庇护的时候薄熙来就遭遇了麻烦,上周他有一天没有出席人大会议,进一步证实了他前途不妙。

  我们进一步知道当他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或许交易已经达成或许他在反击。我们也知道当温家宝周三警告如果不进行政治改革新的文革有可能重现的时候,一切尚未结束。

  当温家宝周三提到文革的时候,他就在警告党内其他高层如果让薄熙来掌权可能造成的损害。这就是要拿下薄熙来的信号。

  但胡温要平衡党内不同派系和既得利益集团。拿下薄熙来对其他特权背景的高层太子党有影响,而太子党是"上海帮"的头子江泽民支持的。选另一个太子党张德江替换薄熙来做重庆书记,无疑是这平衡的一部分。

  薄熙来的未来还没做最后的决定,因为高层需要做更多交易。可能未来几周能尘埃落定。不过,这还不算完。这里博弈的不光是薄熙来的命运 ,而是今年秋天党的代表大会上继位人选的争夺。

  直到那时,那些政治局在位的常委们和希望入常的都将有更多动作。薄熙来的入常梦已碎,但他的命运如何最终定夺将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前景,以及中国未来十年的走向。
  薄熙来去职引发外界对他政治命运的关注。有分析指薄不但仕途终结,还有可能要受惩处,因胡温早已对他在重庆胡作非为不满,不排除会如当年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那样,要坐监下场。但也有分析指,薄始终是太子党,中共有可能让他「软着陆」,如新疆前任书记王乐泉慢慢淡出政坛,直至退休。

  内地时事评论员朱建国指,温家宝记者会声色俱厉批重庆后次日,即宣告薄熙来去职,而且昨对他主政重庆四年多的工作没有一句评价,显示薄的问题绝非「用人失察」那么简单,其实温家宝已对薄定了性,即以文革方式在重庆主政,违抗中央,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
  朱建国认为,「虽然当局还对薄熙来称『同志』,但当年陈良宇刚被立案调查时,当局也对他称『同志』,但最终却判监入狱。」朱认为中共高层中,至少胡锦涛、温家宝和习近平对处理薄是投�成票的。

  但海外分析人士指,薄熙来有可能会以王乐泉模式「软着陆」渡过险滩。王曾任新疆党委书记近 20年, 2009年 7月 5日新疆爆发严重的民族冲突,数以千计汉、维民众死伤,有「疆王」之称的王被指施政失误,次年 4月他被以「调职」为名,回京出任中央政法委副书记,保留政治局委员职务。

  北京独立学者章立凡认为,若薄熙来能软着陆,有可能会被安排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之类的副职,慢慢淡出政治舞台,直至退休。他认为胡、温还要视乎党内和舆论对事件的反应,才能对薄作出最后裁决,「相信在年底中共十八大之前,事件会有更多进展」。
  北京时间3月15日上午,中共官方发布消息称薄熙来去职,张德江接管重庆,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中共此番重大人事变动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此前新闻曾报道,重庆市长黄奇帆因为接受凤凰网专访,发表有关王立军事件的不恰当言论而让中央高层震怒,随后两会期间,薄熙来在召开重庆团记者会时又大肆谈及王立军事件,并以带有"要挟上意"的话语公开表示希望胡锦涛去重庆视察,更是令高层不满。在3月14日的记者会上,温家宝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希望"重庆反思",已经将中央的意思显露端倪。可以说,如果中共高层此前对于薄熙来在重庆的一系列出格举动感到不满的话,这次两会前后重庆方面的表现,则是压垮薄熙来政治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前曾报道《凤凰为重庆代言王立军案 传中央震怒》,文章认为在王立军事件发生后,黄奇帆接受凤凰专访的行为,为薄熙来的政治命运埋下了一颗"炸弹"。
  因一贯挺薄的《联合早报》态度急转,海外媒体穷追勐打,为应付舆论上极端被动的尴尬局面,重庆方面由政府牵线,迅速和刘长乐旗下的凤凰传媒达成交易,继续沿袭几年前控制某华文媒体的手法,透过投放大量商业赞助,换取有利于重庆的舆论报道。作为回报,凤凰则利用旗下媒体资源为重庆提供舆论支持。重庆市主要党政官员,如市长黄奇帆、政法委书记刘光磊等先后通过凤凰发声。

  2月28日,黄奇帆接受凤凰专访,大谈被高层视为"禁区"的王立军事件以为自己与薄开脱,称王立军确"有精神问题",而重庆市官方微博所发布的王立军正接受"休假式治疗"消息也是工作人员私自行为。说到网传他带领70辆警车包围美国成都领馆一事,黄奇帆认为这个传闻不值一驳,因为现场警车全是"川"字牌照。

  这一专访视频在当时并未发布,而被刻意安排在3月5日两会召开之日,在凤凰网头条位置发布。因为黄奇帆的特殊身份,他又是王立军的直接上级和王立军事件的直接当事人,这些说法立刻引起舆论轰动,被解读为官方立场和官方"辟谣"版本。

  这一情况通过每日简报向中央汇报后,立刻引发中央高层警惕。消息人士甚至用"极为震怒"四字来表述中央高层领导的严厉态度。这位政治局常委要求相关部门通知凤凰高层,责令凤凰立刻撤销这一视频报道,消除影响。这一"短命"视频旋即被拿下并消匿处理。

  如果说黄奇帆的行为是外因,那薄熙来自己在两会期间的不当表现则为自己"火上浇油"。因为在两会期间,另一件让中央对重庆感到"不满"的事情是3月9日上午重庆市人大代表团公开记者会。

  当时薄熙来与黄奇帆均出席,各路记者也是带着对重庆的种种疑问齐聚人民大会堂。原定于9时正式开始的记者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有近200名记者提前到场,但被10多名工作人员挡在二楼,根本无法接近四楼的采访厅。工作人员以记者们没有提前在网上申请为由,不予放行,随后又托词会场过小,无法容纳太多的记者。今年两会人大小组的开放团组活动,记者都不需事先申请,而重庆的新闻发言人直到前一天仍称小组开放。

  因此有不少媒体记者情绪开始异常激动,纷纷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将这个会议的关注度再次推高,在高层眼里,重庆又"折腾了一把"。

  不过这个插曲与记者会上薄熙来的言谈相比显得"小巫见大巫"。在记者会上,薄熙来近乎畅所欲言,谈及了王立军事件、自己在十八大上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儿子――被爆出频频出入夜店的薄瓜瓜,他甚至还对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王立军事件上,薄熙来表示自己用人失察,甚是痛心,自己对于十八大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并且称外界说自己向中央递交了辞呈是"子虚乌有",薄瓜瓜也拿到英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外界对他的一切猜测都是造谣。

  这其中,被外界最多解读的是,当时有记者质疑,为何最高领导人胡锦涛至今还没有去过重庆?薄熙来称胡锦涛非常重视重庆,并在2007年提出重要部署,而自己领导的重庆就是这样跟着做,并表示自己相信胡锦涛最终会去重庆视察的。

  当时外界有分析称,薄熙来作为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以这种方式对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提出要求,让胡很尴尬。更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指出,"这是在逼宫吗?假设此后胡锦涛因为某种原因去重庆进行视察,外界怎样看待胡、薄二人的关系?如果胡锦涛继续秉持立场,不去重庆,外界又会如何看待?"这种事情按照中共的传统只会在私下进行协商,而不会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作出近乎于"逼迫"的邀请,"薄熙来如此表示,将胡锦涛置于何种境地?"该分析人士继续补充道。

  两会结束后的总理记者会上,作为中国政府首脑,温家宝在自己最后一次的两会后记者会上大谈"文革",表示对王立军事件"中央高度重视","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之后温家宝肯定了近年重庆市历届政府在改革建设事业上取得的"明显的成绩",但他话锋一转,配合着少有的严肃表情称,"但是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这被外界解读为高层已经统一意见,要薄熙来对事件负主要责任。

  在中共进入现代政治历史之后,在如此高级别会议的记者会上,这种公开对于政治局委员进行公开批评的情况极为少见。同时,温家宝这么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不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过任何一个决议因为表达者身份的不同都有着稍微偏离主轴的理解,并不排除温家宝在领会中央精神上,出于自己的角度对薄熙来表达了看法。

  因此可以确定,无论是黄奇帆接受凤凰专访,还是薄熙来在记者会上的高调言谈,无论是王立军事件的种种表述,还是对于重庆在中央高层眼中的定位,重庆方面都未与中央进行沟通,统一口径。中共在党建方面最为强调的就是党内团结,统一共识,重庆的种种离经叛道行为已经脱离中共高层的思维传统,虽并未上升至"文革"时期的党内权力斗争地步,但是依然让高层如鲠在喉。

  或许薄、黄二人此前在重庆的种种行为虽让中央感到不适,但依然决定继续观察、以观后效。但是这种"重庆热闹,中央低调"的平稳局面终于在"王立军事件"发生后被彻底打破了。对于薄熙来,中央已经"忍无可忍",而薄、黄二人两会期间的种种行为,终于成为了压倒他们政治命途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新一代领导层数周来的权力争夺战初见分晓。曾被认为是下届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的太子党领军人物薄熙来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职务。

  新华社15日发布简要消息称,"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薄熙来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3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以不同寻常的严厉态度公开批评重庆市市委和市政府,要求其"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一公开表态被视为是中央已对薄熙来问题做出决定,并将对其进行"处理"的明显信号。
  在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后,薄熙来仍然保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但对一心想在中共十八大上进入中国最高权力核心,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之一的薄熙来来说,这次下台无疑是其政治梦想的终结。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说:

  "政治局委员为什么保留,是因为这是不能用地方官员的升职免职来处理的。政治局委员一定要经过中央委员会开中央全会时才可以处理。今天(3月15日)早晨,由中组部长、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和要接任薄熙来职务的张德江到重庆去宣布的(薄熙来被解职),因为中组部,中共中央有权力把下一级,地方一级的官员罢免。这无疑就意味着重庆模式,薄熙来的那一套宣告结束,正式失败了。"

  薄熙来被免职的直接诱因是原重庆公安局长、被标为"打黑英雄"的重庆副市长王立军2月6日进入成都美领馆逗留一天一夜的事件。外界虽然迄今不清楚他是否向美方提出过避难申请,但这一中共官员内部斗争公开化、甚至国际化的罕见案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影响到中共一贯着力宣示的"党内团结一致"的形象。而胡温一个月来不公开对该事件表态,却选择中国人大政协两会这一引起全球瞩目的时机对薄熙来、王立军进行罢免的做法,仍令许多观察家颇感意外。金钟说:

  "这说明胡温这一派-现在的当权派,他们还不是有人,包括我们以前认为的,现在要交班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是弱势的领导-这种看法现在的确也要加以修正。就是说胡温还是敢出手的。"

  不过,金钟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回答这么一个问题:薄熙来为什么会垮台?

  "是不是唱红打黑的罪过呢?我想不是,因为他之所以敢于在全国唱红打黑,因为全国有这么一个气氛。最近北京不是在搞学雷锋吗,雷锋是毛时代最标准的一个象征啊,是一个假样板,这跟薄熙来没有关系吧。学雷锋比薄熙来唱红还要荒谬。打黑应不应该打?应该打。中国黑社会、黑行为遍地都是。是不是唱红唱过了头,打黑打出了许多冤案,当然这都不排除,但是我想恐怕更多是他们内部我们还不知道的权力斗争。这个权力斗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利益的争夺,一是权力的争夺。"

  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打黑一直唱到全国,唱到了北京,甚至受到了中央政治局6、7个常委的公开肯定。一度看来,有"太子党"资本的薄熙来成为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国最高领导核心似乎志在必得。但是,金钟指出:

  "如果太出头,要搞独立王国-重庆搞的一套明显就是想说我搞的要比中央高明,这些都会引起一些问题。"

  薄熙来的下台不仅意味着重庆模式的破产,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今政坛上试图重新以毛主义主导中国的毛派势力的兴衰,观察家认为,把薄熙来视为精神领袖的毛派此次遭到了重挫。而对毛派的出击也意味着对过于左倾的政治路线的修正。温家宝在3月14日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尤其提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在1981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不过,在目前重新掀起大规模的学雷锋运动的背景下,金钟对中共彻底告别左的一套,走向政治改革丝毫不感到乐观。他说:

  "这次他搞薄熙来打的旗号是不能回到文革,反对文革,这个旗号没错。但是,很多人以为,薄熙来一倒台,会不会就有政治改革了。我不那么乐观。学雷锋搞得那么大,中央媒体都在吹捧......所以我对中共今后的走向根本不能乐观。我没有乐观的根据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