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日曜日

九宫三命学说

形性数的九宫结构性,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了。这是一个九宫阴阳的大系统。因为这个系统所反映的内容与易经的后天八卦观,有所不同。所以,易经天子神权天授八百年垄断文化之后,几乎就已经只剩下了九宫这个名字了。但是,九命则被周代作为官爵的九个等级,称九命。九等官爵中的最高一级亦称九命。那么,命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与等级高低为什么是一个相反的次序关系呢?

这与西方最高等级应该是一,天子应该称元首,但是天子九命,与这样一个次序恰恰相反。中国的最高等级而是九命。它与一品,二品,三品的官爵等级恰好相反。那么应该如何解释命呢?

命在现代汉语中有四个解释。一是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称为生命,性命。二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使命,受命。三是赋予,给予其主题的表达:命名,命题。四是指生死过程之间的存在过程,称为命相,或者指发展变化的趋向,称为命运。但是,现代的很多字典中,把后面的解释标注为迷信。其实主要原因是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作出合理的解释。

我们这里重新用远古的属性文化来重新认识与解释生命的时候,会发现,中国文字中对生命的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现代解释那么简单:

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在中国的词汇中则有:性命,生命,寿命等不同称呼,还有生为诞命,死为没命。这些不同的称谓,在属性文化中都是有具体的属性内容所特指的。

也就是说,生是生命运动的一种结构形式,而命则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它起始于诞命,而结束于没命。我们生命在这个阶段的运动过程所展示出来的属性内容,简称为命运。在这个命运过程中,它仍然存在着形性数的一体变化结构性。所以,我们分别称为性命,生命,寿命。

生的属性范畴表达则比命的简单过程性表达更具有属性的状态性与结构性。它不仅仅包括了摄生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而且包括:本生,禀生,厝生等多种不同的形性数一体化理论的表达。也就是说,生命只是属性形性数整体理论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具有诞命的起始与没命的结束。所以,中国对生命的诞生认识并不简单是出生。或者产生。而同时包括:诞辰,诞序,诞性,诞质,等多个属性表达过程。所以,中国在生命存活期间也称度命。就是说生命的过程是可以通过属性数学的形性数一理化,属性理论,方法,技术的一体化作出体系性的解释与说明的。而说明它的理论,则为九宫三命论。

形性数的九宫结构,前面文章已经介绍完了,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今天主要讲一下三命论的内容。称为性命,生命,寿命。性命是生命的属性结构形式与存在状态的表达,称为人性。生命是生命变化形态形成的向相象属性运动几何的表达。称为人生几何。而寿命是一种性数的表达,它表达了生命的或然率事物与概率事物之间的综合变化规律性。

这样,生命的属性过程程序性,就是一个可以用形分析方法,性分析方法,数分析方法来共同认识的一个结构。三法,一序的一体结构性,是生命可认识的具体方法与程序。

所以,中国属性数学对生命的认识是三焦论形成的三命学说,而它的理论基础则是形性数一理化的属性九宫学。用这个整体属性科学的认识框架,我们可以探索生命的形理,性理,数理,也可以探索生命的生理,生法,生术,命理,命法,命术。这样,就形成了在生命理法术六气的理论下,来研究生命范畴内的形性数变化与运动关联关系的特殊内容。也就是说,生命科学,在中国是一个天地化生万物之后的具体生命科学。它的形性数运动抑扬与更相动薄,必需在生命理法术整体框架内。生命的存在是生命之形,生命之性,生命之数的存在前提。脱离这个前提。形性数的理论探索就会进入一个更大的范畴天地造化人的未知领域了。所以中医学不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只研究生命之阴阳虚实,生命之表里寒热。也就是说研究方法体系是八卦,存在状态的结构表达是九宫。六气为八卦与九宫之通尔。

易经后进入了一个后天八卦绝对化的相对属性认识论时代。而八卦论作为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科学垄断科学文化发展的统治地位之后。使后天八卦理论扬弃了原来的九宫三焦理论而取得了天子神权天授的统治地位后。中国属性文化主要标志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把易有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绝对化了。废弃了生命科学的九宫三焦论。

这也可以称为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吧。在这场革命中最大的成果,就是属性自然科学理论被成功的应用在封建社会制度的结构构建上了,为中国封建社会五千年的传承打下了社会科学属性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使中国的封建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历时年代最长的一种社会制度。

也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统治的五千年历史,使中国属性科学理论体系在易经理论占据统治地位的漫长岁月中,几乎被灭绝。但是,易经毕竟是在钟鼎文化时代的先进科学理论体系中被天子神权天授的。所以,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军事与医学中还必然留下被遗失文化的痕迹。所以,我们通过中医学的挖掘,则是为中国属性文化探索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会相当长。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