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自由贸易、自由市场中获取利益的同时,也愈发增加了对这种不劳而获收益的依赖。面对朝气蓬勃的新兴后来者,美国养尊处优的企业、国民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玩弄自由经济越来越力不从心,如是,美国以自己的利益为基轴,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交替使用,随机应变。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在与欧洲、日本、"四小龙"、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经济摩擦中,美国的所谓"公平贸易"不时出现,而且调门越来越高。统计数据显示,当今世界,美国是发起反补贴、反倾销最积极也是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在经济拯救法案中增加了购买国货条款,第一个竖起保护主义大旗。多年来,美国为保护主义,仅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就有从1917年的《与敌贸易法》到2007年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等十来部法律法规,此外还有诸多涉及反垄断、反倾销等与保护主义相关的法律法规。
美国多年来一直高举功利主义大旗,国家利益最大化,非常清晰。显然,拒绝中方对美直接投资,是出于严密的市场保护主义。
对于自己在美国市场遭受强大政府力量的阻击,华为仅一家公司做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与挣扎。美方的解释是,华为缺乏透明度,被怀疑与中国政府甚至军方有关联。华为在2008年与BainCapitalLLC一起计划收购美国3Com公司失败时,就自己是一家"100%的民营企业"给予了澄清。美国政府怀疑华为等中资企业与中国军方"有染",而且一直是不愿求证的怀疑。然而,美国诸多企业如波音、通用电气等等与军方关系密切,高盛、摩报大通等等机构通过"旋转门"与政府难分彼此,Google、穆迪等等与政府情报部门长期合作。
在美国拒绝中国华为投资行动时,中国政府也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通知》字里行间透露出,为维护国家安全,未来要强化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审查,一时间赢得不少国民的喝彩。但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金融并购,不该不在《通知》所涵盖的审查之中。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