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木曜日

保障房开工少的首因是问责风暴小

  按照计划,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

  日前,从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成绩并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

  不少辩解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项目进程自身规律使然。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这四证办下来就至少需要四个月。

  二是,与融资困难等因素有关。

  今年不少银行的贷款目标是"零增长",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银行可放贷款额度捉襟见肘,即便是政策支持的保障房项目也很难贷款。而且在上述"四证"办理完毕后,到银行申请贷款审核还要两个月。

  好了,我知道保障房开工率暂且尚慢的两大核心理由的诉求:

  一是,时间不够。

  二是,资金不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保障房性住房的建设,也不例外。

  可我仍要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当下保障房开工率不高,有客观的因素,更有主观的因素!

  我想,还有个首要的因素,就是:对于地方执行不力的问责力度尚且乏力。

  国十条。

  国八条。

  条条有问责。可是,到目前为止,因为楼市调控问责而被摘下乌纱帽的官员或者说人民的公仆,少之又少。

  问责的弹性和疲软,让地方官老爷似乎寻找到了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也会让不少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玩个小九九。

  再者,我还是反对上述的两个主要理由。

  先说时间不够。

  两年前,全国各地在执行房地产所谓"救市"的政策时,在中央文件刚刚下发,顷刻间,全国各地的配套文件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比兔子跑得还快,现如今,为了鸡肋般的保障房,没有了先前"救市"的激情和加速度,犹如乌龟的慢镜头,还有磨洋工的嫌疑和审美疲劳的无趣。

  再说资金不足。

  中国的金融机构大多数是国有的,保障房的融资贷款,只要中央和地方形成共识和加强执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何况,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渠道还是多元化的,关键是落地的决心和责任心!

  最后,我想多嘴一句的是,待到今年的10月份,要是还有保障性住房的开工不足,只要真正拿下几个甚至好几个或者好多个的地方官员乌纱帽,最好是地方一把手,那么,在政令畅通和问责力度的暴风骤雨下,一个又一个"得民心、惠民生"的保障房"德政工程",会美好而和谐的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