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月曜日

政府角色的试金石:且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何解决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迅猛发展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终于查清了底细。据中国央行2011年6月1日晚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介绍,截止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多家,其中县级平台约占70%,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业内人士估计约14.376万亿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融资工具,它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的方式,达到向银行借贷实现融资目的。央行的报告指出,平台贷款期限较长,5年期以上超过50%,贷款多数投向基建项目,贷款的供给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但报告没有披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详细分布状况以及各地的资产负债表等等,这使研究者无法进一步分析各省市县政府的资债情况。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又是触目惊心的。2010全国财政收入仅8.3080万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6098万亿元。融资平台带来的14.376万亿元负债,竟使地方政府当年负债率高达354%。而当年4.06098万亿元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赫然占到2.9万亿元,占比达76.6%。假设某一天土地财政终结,地方政府今后将如何偿还如此巨量的融资平台贷款呢?

  2010年6月23日,笔者预测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负债将达10万亿元,潜在风险危及国家经济安全,遂在草根网开博,大声疾呼《必须果断关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结果照例是无人问津。今天笔者再次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解决方式,重申中央政府必须痛下决心采取"壮士断臂"方式,果断关闭各省市县政府的各种各类融资平台,由监察部、央行、银监会、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加大监督,下令各地限期消化负债,对其中渎职者、贪污者、行贿收贿者、巨额亏损者、利益输送者,绳之以法,对平台管理实施的项目先一律停下再进行甄别处理。这样或许还来得及化解潜在的经济、社会、政治风险,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

  令人费解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潜在风险巨大,温家宝、周小川、刘明康以及众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路神仙应该都心知肚明,中央政府为什么下不了决心?表面上看,央行的报告没有出来之前或许是底子不清不敢贸然做决定,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归结于执政党"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到各级官员的头脑之中。地方官员"屁股决定脑袋",为那些并不能惠及众生的所谓政绩,死抱过时的发展模式不放(当然旧的模式中会有那些利益输送的甜头啰),清理甚至关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断了政府"大干快上"的力量源泉,地方政府今后还怎么活?因此,地方政府在这个事情上尽可能的阳奉阴为、我行我素、消极怠工。不然怎么解释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地方政府贷款近年仍然暴增呢?事实上这个事情不能小看,这是个最大的原则问题,套用"文革"中的说话口气,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其实是两条路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采取何种方式)之争。这时候中央政府还需要犹豫么?

  而央行的表现却完全缺乏政治敏感性。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解决问题,央行的说法是,既要进一步做好清理规范,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更要疏导地方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如发行市场债券)加强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银监会的举措也使人大惑不解。据外媒报道,中国银监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清理29959亿元的地方债务,具体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新成立的公司,减轻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将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也将承担部分损失;清理事宜从6月起持续到9月。这就好了,孩子闯了祸,照例还是父亲买单;而中国股民比谁都清楚,该消息一公布,深沪股市在2700点再跌一波,6月2日,一度跌至2676.54点,离元月25日低点2661.45仅咫尺之遥。

  其实为了捆住地方官员借贷之手,遏制地方政府猛增的公共债务,国家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从法律上阻止地方政府通过向公众发行债券或向银行伸手等方式过度借贷。2000年以来,中央对地方借贷行为的常规性监管不断完善,地方借贷规模受到了明显的限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4%。但良好的秩序被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后,2009年地方借贷总额从一年前的10245亿元,猛增到61470亿元,一下子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

  目前的处境让中央政府又到了做决断的时候。现在的地方政府是一个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的大政府,一个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事的"经营型"政府。政府"经营土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土地收入成为最大的财源;政府"经营企业"如电力、通信、石化、煤炭企业,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垄断行业坐收暴利;政府"经营项目",举凡铁路、公路、航空、电力等基础设施,全由下属公司不计成本承建。这种集运动员、裁判员,经营者、管理者于一身的体制,使政府成为一个充满铜臭味唯利是图、与民争利的大公司、大商人。也使政府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本性。报载有记者问重庆市长黄奇帆"政府什么时候退出?"黄市长回答:"为什么要退出?"此情此景,真的是匪夷所思。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知道没有管制的政府将胡作非为,国家的宪法,其实更多的是限制政府。当人类将公权力赋予某个政府,如不约法三章,"仆人"就会变为"主人"而将真正的主人践踏。不错,社会建设、管理需要钱,但不是要政府直接去经商赚钱,而是要政府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维护正义和公共利益,政府当好裁判,在经济繁荣后通过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增加收入筹措资金。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平、匡扶社会正义,政府最不应该干的事情就是放弃正义而去挣钱。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是考验中国政府角色转变的试金石。下决心真解决,地方政府没了融资平台这个依靠,断了后路,乱作为就没了环境土壤,只能老老实实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倘若还是治标不治本,一切的一切还会无休止地上演。不信且拭目以待吧!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