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昨天赴台北出席龙应台基金会主办的「铁路背后那张网络,对中国现代化的一点思索」演讲活动,他对中国官方倾全力推动高铁建设的计画不以为然,「高铁只是先进指标之一,只有各项民生基础建设跟上脚步,才算是现代化国家。」
朱学勤引述农村居民初见高铁列车的反应,「看起来像长虫,跑起来像条龙」,可见高铁盖好了,但社会与人民都还没有准备好。他观察年节时期,铁皮慢速火车仍挤得水洩不通,反观拥有豪华亮白子弹车头的高铁,却乏人问津。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去年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也表达反对高铁建设的立场。赵坚表示,中国大规模发展高铁,存在三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与财务风险;建设高铁的平均成本是普通铁路的三倍以上,如果营业收入赶不上兴建成本,高铁马上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兴建高铁,成都晚报昨天引述中国科学院院士沉志云的话指出,中国高铁最新实验时速已提升到520公里,「下一个目标就是时速600公里」。
沉志云是在参加第七届西部科学论坛时,透露高铁最新实验相关数据。不过,沉志云解释说,实验时速不代表行驶时速,因为如要证明400公里左右的行驶安全性,实验就必须跑到500公里。
年过八旬的沉志云,向来支持发展高铁。对外界质疑高铁技术的程度,沉志云拿出数据回击:「中国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经跑了2亿多公里,运送超过4亿人次,三年内也没有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
沉志云说,高铁建设是官方一路主导规画的,中国只用五到七年的时间,就要走过其他先进国家用40年走完的道路,他看好未来的发展,但强调还有一段路要走。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