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月曜日

浅谈美国的霸气

谈到美国的霸气,我想到了中国的霸气。大汉朝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越南战场及至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霸气……

这里我想就此谈两件事:在大学时外教中曾经有一对加拿大夫妇。丈夫个头有两米左右,妻子不到一米六。这位妻子有一回对我讲:"我一到街上就有许多人一起盯着看我"。她还告诉我说人们是用"crazy eyes"注视她。

"Crazy"英文是什么意思呢?朋友们也许都知道。它是一个形容词(ajective),基本意思两个:①疯狂的,发疯的;②狂热的,着迷的。

当时这位欧裔外教老师谈及此事时极为明显地很不高兴,我边听心里也在骂她……

她很乐见中国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我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发现这一点的。联想到今年春节左右一直延续至今的中东北非乱局中,美国北约集体的"大展拳脚",不禁令人深思,其实细想一下,那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什么为火中取栗,以及渔翁得利。

那么,谁为纵火者?鹬蚌相争之煽动者或源头祸水在哪里?

我想在此再为大家讲一件事,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大约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经过澳大利亚悉尼中央火车站(Central Station)附近的中央公园(Central Square Park)去往电台。一位几乎与我
匆匆擦身而过的欧裔青年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瞪着我看,与此同时我也投以相同的眼光。结果双方发生争执,是他主动向我握拳示强……

以下是我与他的对话:

"你为什么看我?!"他非常不友好地大声说。

"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我反驳。

"你先看的我!"他骂骂咧咧想动手。

"你以为你好看吗?如果怕别人看,你最好待在家里,不要外出!"

我很生气地说。

……

他上前来要动手。

……

"明年的今日恐怕是你的祭日!"我高高举起左手的黑皮箱吓唬他。

争执撕扯中,越来越多各色人种的围观者在斥责那个欧裔青年。

他落荒而逃……

继续往目的地行走,我与另外的一位欧裔澳大利亚人叙说刚才发生的事。他说:恐怕他是美国人。美国人很霸道!

2003年澳大利亚霍华德为首的联盟执政党(Coalition Party)决定派兵支持美国绕过联合国攻打伊拉克时,当时悉尼竟有成千上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举行大型抗议示威浪潮。示威的人们举着各式的反战标语,可谓声势浩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言得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慈祥、信任、亲切、友好、凌厉、鄙视、愤怒、憎恨……

不同的目光不仅为人们喜怒哀乐内心思想的具体反映、更是人与人之间爱恨情仇丰富情感关系的展现。

还有一回在一个场合,一位印度裔的老兄与我也一直对视好长时间。事后他告诉我说,他曾经在中国工作几年,知道中国人看人的习惯。我也跟他说:中国人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并无两样。我们始终善待那些善待我们的民族,如巴基斯坦……

如澳大利亚由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组成的移民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的相异性而导致的碰撞并不少见。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雪雨之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

而究其诸多华裔社团(几百个)本身的和谐团结方面(曾经有人推举我做几百个华人社团的秘书长或也曾做过),笔者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的结果有时并不如意……

但个人海外生活十数年之最大感悟感受:民族的团结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团结,我们人数再多,再富有,也没用!

"你为什么看我?!"

这种极其凶恶无礼卑劣的问话并不少见。

其实,海外的华裔老移民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或低人一等已经合理。所谓的强势民族,霸气十足的民族,对其他弱势族群时常颐指气使已经司空见惯。

在祖国积弱积贫的时代移居海外的移民同胞,他们已经习惯逆来顺受,摧眉弯腰,不敢正视历史上所谓曾经打败了我们的民族集体……

他们习惯息事宁人,习惯被动防守,习惯明哲保身,习惯忍气吞声,习惯不断重复的劫后再创,习惯低眉示弱……


我曾经千万次地问,如果说自己还有些血性,那么这种些许的血性从何而来?闯关东的祖辈、毛泽东……也许吧!

以下是我转载的一篇报道(登于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中国新闻网'头版头条):

评论称解放军总长批评美国"霸气"实属罕见

2011年05月21日 09: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总参谋长理直气壮(望海楼)

冯创志

"美国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实际上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一个法律,用美国的一个国内法管其他国家的内政事务,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太霸气了。"5月18日,在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谈及美国对台军售时如是说。在美国境内,中国军方总长指名道姓批评美国"霸气"实属罕见。我们听了深感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掷地有声。

中美军事交流对中美两军都有正面意义。影响中美军事交流的关键是台湾问题。中美军事交流之所以在2010年1月后暂时中断,个中原因也是台湾问题,准确地说是由于美方宣布向台湾售武。中方认为,美坚持对台售武,就是触犯了中国主权,触犯了中国的底线,是美国干涉中国主权的铁证。在这种状况下,推进中美军事交流就不太可能。应该说,中方这个立场可以理解。假若中方支持美国的某一岛某一州独立或向美国的反对势力售武,相信美国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审视美中军事交流。

《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1979年单方面制定的一部国内法。该法要求美国政府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不断售台武器,倚仗的就是这个《与台湾关系法》。随着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逐步改善,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也早该取消了。陈炳德透露,这两天他和美国议员进行了接触,有不少议员也感到《与台湾关系法》该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陈炳德又说,中国军力发展,做好了应对"台独"的准备。这既是对"台独"警告,也是一个主权国家理所当然的举动。

对美国媒体对中国歼20进行试飞的疑问,陈炳德反问道:"美国已经制造了那么多新型武器,他又是针对谁的呢?为什么中国搞一个新型武器却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呢?难道只允许你们干,却不允许中国干?"这既是理直气壮反驳之声,也是求实之言,令人感觉个中的底气。笔者看到,对陈总长这一番反驳,网上一片喝彩。

发展中美两国军事交流,关键是中美两国政治家的远见。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奥巴马总统提出发展中美关系的"五点建议": 发展求同存异、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深化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经济关系;开
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推进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友好事业;建立深入沟通、坦诚对话的高层交往模式。而奥巴马总统也一再表示,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而对台售武无疑会引发两国政治军事摩擦,抵消中美关系正面效应。这一点,美国军方和诸多美国智囊也倾向这一看法。恢复中美军事交流就反映了这种诉求。令人欣慰的是,18日上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会见陈炳德时一再强调美方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会改变,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以说,尽管美国还未就台湾问题有个"釜底抽薪"的做法,但事实上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方对核心利益的立场和情感。中美此次高调军事交流就有着令人些许欣慰的背景。

(作者为广东省恩平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做有血性的汉子、有血性的民族、有血性的中国人!

难吗?

究竟应该怎样做?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