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水曜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2年1月1日,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徵收政策(简称欧盟航空「碳税」)正式在欧盟实施。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航空公司将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预计2012年国际航线飞欧机票价格将平均上涨16至17美元(约合101至107元人民币)。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採访的多位政界、商界、学界专家表示,步入2012年,中美俄航空业将联手向欧盟「抗税」;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中美俄有可能实施取消欧洲客机订单、对欧徵收巨额燃油税或「飞越权费用」等反制措施。

  抗税
  中美俄反制措施唿之欲出
  「这是一个深度博弈的过程,两大阵营的斗争已经白热化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柴海波向记者表示。
  「2012年1月1日只是法定实施日期,但真正开徵估计要等到2012年3月。」柴海波称。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魏振中此前接受媒体採访时也表示,要求中国航空公司採取「叁不」对策,即「不参加欧盟碳市场交易,不向欧盟管理成员国提交监测计划,不与欧盟谈判优惠条件」。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决策层的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针对欧盟法院2011年12月驳回美国航空运输企业对航空「碳税」提起的诉讼,中国民航局将在元旦假期结束后发表声明「多个部委也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上述权威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中国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已建立部际协商机制,并达成共识,「我们坚决反对欧盟採取此类单边措施,也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数十个国家保持密切联繫」。
  柴海波罗列了外界猜测的「一揽子」反制措施:美国或反过来向欧盟赴美航班徵收「碳税」;俄罗斯或对欧盟所有飞越俄罗斯的航班收取10倍于「碳税」的「飞越权费用」;中国或对欧盟赴华航班徵收燃油税「这些都是有可能实施的。」柴海波说道「据我们瞭解,空客公司总裁已经致信欧盟委员会,对中美俄叁国可能取消空客订单而表示担忧。」
  柴海波强调,如果欧盟还是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对拒绝合作的航空公司罚款、扣飞机、停航线「但中美俄毕竟不是小国,欧盟它敢吗?」对于欧盟的强硬态度,国内碳交易领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分析道,目前欧盟政治上「骑虎难下」,必须彰显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全球领头羊形象;经济上「乐观其成」,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补贴欧盟债务危机,创造就业机会等等。
  路透社报道则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欧盟坚决徵收航空「碳税」,一个用意是「救市」欧盟碳交易市场。受宏观经济疲弱和无序的超额供应,欧盟碳交易市场当前行情创歷史新低,2011年12月每吨碳排放价格低于8欧元。欧盟气候变化委员会发言人此前也表示,航空公司必须明白碳排放价格将升高。
  对于中美俄叁国的博弈空间,上述资深专家预计,面对所有其他主要国家的强硬反对,2012年初,欧盟有可能借某些技术问题上的不完善「体面地」宣佈暂缓航空「碳税」;或者美国航空业等可能联合起来将该问题提交位于海牙的国际法庭,从而迫使欧盟暂缓航空「碳税」。
  阴影
  今年中国航空业前景不乐观
  早在2009年8月下旬,欧盟就公佈了一份包含2000多家航空公司的名单,进入名单的航空公司2012年起都将被征「碳税」。其中,中国的航空公司共有33家,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叁大航空企业等。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的宣传部门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对欧盟开徵航空「碳税」表示反对,但对是否因此调价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访」「现在还远没有到将碳减排成本摊到消费者身上的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欧盟航空『碳税』取消或延迟开徵。」柴海波强调。
  长城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如果航空公司将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预计2012年国际航线飞欧机票价格将平均上涨16至17美元。长期来看,碳税徵收方案难以执行,如果欧盟坚持,很可能引起其他国家效仿欧盟做法来补贴本国航空,将引起全球範围的航空保护。」
  曾在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任职的马湘山此前表示,在2012至2017年这段时间内,机票价格增量範围区间是在1%至6%之间。华创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北京至巴黎航线目前经济舱票价在4000元,头等舱票价在15000元。按照上述算法,该航线机票价格的增量範围在40元至900元不等。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运输管理系教授赵凤彩向记者预计,从中长期看,中国飞欧盟航线的增速较快,海航等公司对碳排放量配额的需求较大。赵凤彩认为,对于一些被个别航空企业垄断的航线,「碳税」成本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存在较大可能性,否则,东航等公司涨价可能导致客源流失而削弱竞争力。赵凤彩曾主持发改委气候司《国际航空排放问题》横向课题。
  国际方面,全球第二大远程航空运营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2日表示将準备上调机票价格,成为欧盟航空「碳税」启动以来,首家宣佈上调机票价格的大型航空公司。汉莎称,2012年将因此面临1 .3亿欧元(合1 .68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据中国民航局此前初步测算,仅2012年一年,中国各大航空公司起码 需要 向 欧 盟 支 付 约8亿 元 人 民币,2020年超过30亿元人民币,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每增加一班,一年将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支付。
  「由于中国国航是目前中欧航线上中国航空公司中份额最大的,也是2005年以来中欧航线数量和航班数量增长最快的,预计2012年受『碳税』影响最大。」平安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在2012年之后,随着航空公司对碳排放配额的需求增长,(碳排放)配额的购买成本预计也将上升至30至50欧元/吨,这将使航空公司的购买配额成本大幅度上升。」
  柴海波对此解释道「虽然现在每吨碳的价格在11至12欧元,但随着碳交易配额需求的不断扩大,价格会不断飙涨;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上述价格还可能被市场不断炒作,从而造成中国航空公司碳减排成本的成倍增加。」
  出路
  碳减排应建立全球协作机制
  记者3日走访数个北欧国家驻华使馆时,相关领域人士对于欧盟航空「碳税」的问题多採取迴避态度,理由是「过于敏感」。对于费用徵收比例以及对其国内航空公司有何影响、是否会引起全球其他国家效仿等问题均未置评。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早前在会见欧盟气候总司司长乔斯·德尔贝克(Jos D elbeke)时曾强调,欧盟单边强行将进出欧盟的国际航空排放纳入EU ET S,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塬则、各自能力塬则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也不符合《芝加哥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ICA O )的相关规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综合部主任葛察忠表示,欧盟的碳政策有很大的漏洞「非欧盟航空公司为了避免购买碳排放权,可能会选择绕过欧盟的线路,此举实际上增加了碳排放」。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 T A )理事长乔瓦尼·比西尼亚尼也曾明确表示:「飞机途经多国,从起飞到降落一直在排放二氧化碳,而全程的碳排放费用都缴纳给欧盟,十分不合理。」
  葛察忠等学者建议,中国可以入股欧洲航空企业,取得企业间碳排放交易的优先权与定价权,并分享由碳排放交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缓解中国航空业受「碳税」的衝击和束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佔五表示:「在碳排放问题上,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性解决方案,不是欧盟单边碳排放交易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宣增益建议,国际民航组织(ICA O )是解决和处理国际航空减排的最恰当机构,「但长远而言,构建全球统一的国际航空减排交易机制才是必由之路」。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