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昨天在北京出席「2011经济学人中国峰会」时表示,中国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将面对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压力不断攀升,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其次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李稻葵说,对于国际社会不断施压中国,中国其实无须太在意。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经济表现不佳,甚至是在社会政治方面的表现也不佳所出现的反应,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李稻葵预估,今年大陆贸易顺差将进一步降至1,500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DP比重过去一度达到8%,今年非常有可能低于1.5%。
他甚至指出,「两年后我预测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零甚至是负。我们为什麽要担心汇率呢?从经济学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小问题。如果说要担心什麽问题的话,我会担心两年后汇率方面的贬值压力。」
李稻葵认为,中国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当前诸多的国际问题,包括欧洲的主权债问题,如此才能参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而不要只专注在汇率这类「小的问题」上,应该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大调整。
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李稻葵表示,这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面的问题,亦即如何应对贸易顺差、房价上涨、通膨等问题。其次是中国正在成为什麽样的经济?中国又希望建成什麽样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李稻葵说,就表面问题而言,他个人并不担心,因为目前有迹象显示这些表面问题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除了贸易顺差外,在消费面如果只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消费占GDP的比重是越来越低。
但李稻葵指出,他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错误的,大陆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起就逐年上升。而且如果大陆房价能保持稳定,加上名目工资正在提高,三年内大陆民众的收入可能会成长一倍。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