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4日日曜日

安全至上 远离暴跌与通胀

  标普下调美国最高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一纸令下引发全球"共振",A股也震感强烈。8月8日遭遇"黑色星期一",投资者尚未从百点暴跌带来的苦闷中回过神来,7月CPI 高达 6.5%的涨幅又给投资者当头棒喝。统计发现近期大跌超过7成
的散户亏损幅度超过30%。将钱存在银行更难敌通胀侵蚀。进退两难中,投资者信心指数直线下滑。

  而当大家恐慌时股神巴菲特再次发挥其逆向投资本领,照抄不误。有报道称,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上周末向再保险商跨大西洋保险控股发出了32.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亚洲等新兴市场而言,标普给美国降级可能并非全是坏事。美国评级下调所带来的投资多元化趋势,中长期而言对亚洲来说甚至可能是好事。在一些领域,资金已经开始悄然向亚洲转移。市场人士注意到,在美欧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之际,亚洲的主权债日益成为国际投资人认可的安全"避风港"。

  在国内,经历城投债风波后,机构投资者对当前债市的投资价值逐渐认可,似乎正在利用现在的大跌"抄底"。素有"市场风向标"美誉的社保基金近期正紧锣密鼓地寻找管理人,拟以80亿元加仓信用债,实现"追求5年累积30%收益率的目标。"另据权威媒体统计显示,2011年7月,公募基金机构大举增持企业债250.31亿元,持有量从6月底的1889.87亿元变为7月底的2140.18亿元,一个月环比增加了13.24%。这些都向市场释放出较为积极的信号。

  2010年债基王、长盛同鑫保本基金经理蔡宾也表示,目前债券市场正在迎来最好的建仓时机。总体来看,债券收益率已经大面积处于历史高位,甚至距离2008年最高点也不远,这对长期投资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对于手握资金的保本基金而言,无疑会迎来更好的建仓机会。

  保本无虞、增值可期的保本基金也让暴跌成为"别人的事"。所谓保本基金,就是能在投资期保住本金安全的投资基金,在本质上属于没有下行风险的产品。从国内市场上已有的保本基金的历史运作情况来看,保本基金已充分显现了其"退可安心保本、进可分享股市收益"的特点,是投资者有效对抗通胀的良好投资工具,尤其在股市震荡的行情中,保本基金独特的管理运作机制能够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而在市场回暖的过程中则可以快速提高基金安全垫,加大股票投资,通过投资收益来实现保本基础上的更多增值回报。因此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都应当考虑配置一些保本基金。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国内首只保本基金成立至2009年底,有6只保本型基金结束了首个保本周期的运作。其中,保本期为3年的5只基金在保本期内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6%,不仅能够大幅超过银行定期存款收益,而且能够战胜中长期通货膨胀。在保本期末,所有基金都给投资者带来正回报,净值无一下跌,也无需动用担保机制。

  不过在今年震荡加剧的环境下,一向稳重的保本基金也屡屡跌破1元面值,数据显示,今年发行的12只保本基金有半数处于水面之下。而以长盛同鑫保本等为首的少数基金,则在恶劣环境中发挥了"避风港"作用——依然保持正收益。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