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土曜日

房价统计是与国际接轨还是出鬼?

中国个人月均住房支出仅111元?

日前,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有关人士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署名文章,对这一数据进行了说明。解释说,人均111元并不包括购房支出,而且是租房户和自有住房户的平均数。如果 按照户来平均的话,这一数据为320元。

原来统计数据中不包括几十、几百万的购房款,从统计的口径看,现行统计的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只是包括:水电燃料费,住房装潢支出,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租赁房租,取暖费,物业 管理费,维修服务费等。

哈哈,一个避重就轻的统计方法!

再者,就是国家统计局负责人一再强调的是,CPI不包括房价是国际惯例,哎呦,与国际接轨了!

但是,据灵通人士所知,国际主流国家均把住房价格计入CPI,少数国家直接计入CPI,大部分国家要么占一定比例,要么单独计算,要么折算成其它项目计入。

这里面谁在说谎?我们不去深究。

我只是觉得,在中国,谈什么都轻松,一谈到房价就沉重,就心痛!

为什么呢?

统计部门一再强调CPI不包括房价是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还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东西,怎么没在统计数据中国际接轨呢?

这就是房价收入比!

国际上公认的房价上的"合理的价格水平",应该是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公民用3-6年家庭收入所买到的住房,首先是在人均面积的拥 有上要比我们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水平要大得
多。就拿美国来说,前几年它的家庭新建成房屋平均面积就达到2,114平方英尺,一般人家户均也在22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人均拥有住房70平方 米左右。而且他们所计算的"面积",都是实实在在的"使用面积",
走廊、阁楼和凉台等都不在计算之列。

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为依据,按照三口之家90平方米的小康住房为标准,得出的结论就是:买一套90平方米"合理价格"的国民住宅,全国的均 价应该为248148元,每平方米为2757.2元(按此要
求,开发商的利润也超过了10%)。而这样的价格,比现在全国城镇平均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价格水平,低了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目前中国 的消费水平,让居民一生为一套房子打拼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表明,中国城镇的房价要回归到"合理价格"水平,至少要比现在的房价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否则,让老百姓买得起房、激活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就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可爱的统计局啊,CPI不包括房价是与国际接轨,但是,你能保证中国房价"合理的价格水平"也与国际接轨?即国际上公认的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也能买套房的愿景吗 ?

答曰:非也!

那么,中国房价统计是与国际接轨还是与国际出轨呢?我们一声叹息,并且一笑而过。

呜呼!房价对于统计,何必要玩鬼?到底是为什么呢?

统计局太有才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