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乳臭未干的小小少年纪,气吞万里如虎。
更绝的是他这份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可谓是真正的"与生俱来"。他的妈妈马晓丽说,从一两岁开始,黄某某就从自己和外婆那里熟知了许多历史故事。一两岁啊,兄弟们,别人家的孩子 一两岁也许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他已经"胸怀历史"
了。紧接着是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上网只关注国内外大事,从不玩游戏,正可谓是"放眼世界"。家长称这些 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
我就想,怎么这孩子像美国研制的最新式定向导弹式的,从一出生"天性"就如此有定力,一门心思心无旁鹜定向了这几家超大型的主流媒体,真是一个重口味的孩子。我想这几家媒体的编 辑记者也难得找出一个如此"定位精准"、如
此不挑食的人吧?更邪门的是,现在多少人家里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难道是孩子在一堆书报里自由选择时独独爱上了这两样?理解 和偏爱这些枯燥的东西,不仅要非比寻常的兴趣和爱好,更要有非同一般的理
解力才行呢。这孩子两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调电视频道、会不会按电视遥控器摁扭 ?不知道他是不是就像被装了定时装置的机器一样,一到新闻联播时间就准时收看?
哎呀呀,这么多的巧合落到一个人身上,那就一定不是巧合而是充满了奇巧。前几天跟美食家、时评家五岳散人谈到北京小吃,我说北京的炒肝我尝过一回,再也不敢吃第二回,他说那豆汁 你更不敢入口,但是很多人视之为天下至味。
他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基本上都在九岁前养成。
看到武汉少先队黄副总队长的传奇,忽然就想起了五岳散人的"饮食习惯养成论",原来"天性"是可以培养的啊,你小时候吃什么,长大了就喜欢什么!怪不得这么多年来,尝尽天下山珍 海味,最令人不舍的,还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的美味小
点!想到此,一切也就豁然开朗了:如果家长从小只给孩子一种口味,他是完全有可能喜欢这个口味的;只给他一种选择,这种选择 就是他最幸福的选择;久而久之,这种偏爱和喜好成为孩子的"天性",几乎也是
顺理成章得很呢。只是这个"套子里的天性",我怎么看怎么也看不到"自由成长"影子。
尤其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如果孩子尚小的时候只有别无选择的选择,那么如今已上初一的黄小朋友,面对着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不知还会不会"上网只关注国内外大事,从不玩游戏",这 个,我想只有他自己、他的父母、他的老师
和同学知道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