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这个人很有意思,在位差不多十年时间,为保证经济增长,把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拜这一政策所赐,十年内,中国房价翻了许多倍,老百姓把住房列为新三座大山之一,苦不堪言,但天朝的大小房地产开发商和靠卖地发财、受贿致富的各级政府、党政官员们却赚得盆满钵盈。
与此同时,温总理又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任总理九年间,每年的大会小会,他都信誓旦旦,赌咒发誓,说要把房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程度,要给人民一个交代。
忘了是不是在这里,反正有好事媒体曾把温总理历年关于控制房价的讲话和当年的房价涨势做过对比,结果显示,凡是温总理强调控制房价涨幅的年份,房价涨幅往往都一日千里。于是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温总理说的合理涨幅,是以官员贪腐增幅和自己妻儿的生意收入作为评估尺度。难怪如此!
就这样,在官商暴富、人民受苦八年之后,温总理进入任职末期。彼时已是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受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蹒跚恢复,而国内,因为温总理四万亿投资的刺激,物价却正飙升,底层百姓人等民不聊生。当时仅仅几头大蒜、几扇猪肉,劳总理亲自大驾上阵都没能摁下去。于是有人戏言说,温总理――或许包括整个胡温政府――还干不过几头猪!
这当然只是调侃,猪只会吃屎,怎么能懂政治呢?中国这么大个国家,人才济济,选谁不好,为什么一定要选几头猪来治理呢?岂不知在猪的治下,人们智商都会退化到猪的程度?!
时间转眼到了2011年年底,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普通中国人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因为胡温政府连续多年"无为而治",国内贪腐蔓延横行、官民冲突此起彼伏、社会结构严重失衡、政府信用荡然无存、经济下滑已成趋势。在实业界,受世界经济衰退和成本上涨压力,国内经济正加速探底,工厂关门,老板走人,工人讨薪之声不绝于耳。
一般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想到出手救市,而我们的温总理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强力打压提升到了意识形态高度。
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例,这么长一个产业链,在温总理的死命打压下,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莫说黑心地产老板没钱过年,就是上游的钢材、水泥等建材产业,下游的家电、家具、装修等相应产业,以及由此拉动的民工就业、资金周转等等,大家的过年钱都成了问题。
但温总理对此不管不顾,或许是因为前两年的政改没有搞成,这回在经济上发了狠,咬着牙一定要把整个产业链给整垮、搞死,根本不考虑什么经济下行趋势,不知道什么叫区别处理,更不管会给下届政府造成什么恶果。
温总理的政策取向显然不符合下届总理李克强先生的利益。但李克强先生能怎么办呢?他是国务院副总理,温总理的直接下属,就算李先生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终究都不好驳了温总理的面子。无奈之下,李克强先生只能曲线救底。针对保障房供应紧俏,李先生在最近一次全国住房保障会议讲话中表示,"政府可通过购买合适的普通商品房来增加保障房有效供应"。
李这一招可谓是二当家的无奈之举,有老大在,他也只能如此,嘴上说的是保障房,心里头想的是救经济。或许李先生还在心里暗讨:中国经济被你温某人搞成这个鸟样子,爷要是再不出手,看着你温某人折腾一年,等老子上台的时候,这个烂摊子还指不定会烂成啥样子!
虽然如此,精明如李克强者完全清楚,自己的药方也只是权益之计。毕竟政府掏钱买商品房做保障房的方法,相当于化全体纳税人的钱,给一部分人办好事。真正的房地产市场应该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打击囤房投机,通过盘活资金在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间的周转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活力。
但,你让李先生怎么办?有温总理在,他能这样搞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是温总理坚持到死的政策好,还是李先生曲线救底的政策好,那就只有鬼知道了。眼下的好戏是,温李二人从各自政治利益和对市场的解读下手,已经现出明显差异。这个差异同时让人看到了李先生的本事:人们都说李克强先生是老实人,其实这李克强先生也是个精于算计的老狐狸。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