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月曜日

  朝鲜日报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东北亚变局 中国快人一等》。作者为西江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全圣兴。摘编如下:
  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突然去世后,国内外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后金正日时代"的体制上。大家都对此前相关国家秘密准备应对的"剧变事态"能否成为现实保持高度警惕。其中最大的关注焦点之一就是北韩传统血盟、最近经常强调相互合作的中国的动向。因为,中国对北韩的态度和政策不仅会对金正日去世后的北韩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还会成为韩国观察北韩的窗口。
  现在,中国实际上非常担心金正日去世后北韩出现的诸多不稳定因素,但表面上还尽量保持乐观态度。不只中国的官方立场是这样,中国国内北韩问题专家也大都持积极立场。他们认为,虽然金正恩的权力基础还不稳固,但北韩体制内部已经完成了权力交接,以他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已经形成。因此,短期内北韩的对内、对外政策不会脱离原有路线。
  这是以中国自己对北韩的评价为基础进行的推测,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北韩未来的期待。中国认为自己是和北韩体制稳定存在最大利害关系的当事国。他们怀疑美国以及韩国虽然也希望韩半岛稳定,但实际上追求的还是北韩发生质的变化。中国不希望因为北韩崩溃而和处于美国军事影响范围内的韩国接壤,即使不发生这种状况,他们也不希望大批难民从北韩进入中国东北地区。
  由此看来,北韩体制稳定可以说是地缘政治上的安全保险。中国最担心的是美国通过加强同韩国等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同盟关系缩小针对"崛起的中国"的包围网。因此,美国从中东返回亚洲后,中国开始重新评估北韩作为缓冲地带的战略价值。
  近来,虽然金正日多次访问中国,但中国一直回避对北韩权力继承问题做出正面回答。中国内部反而还对这种让人联想起封建社会的三代世袭嗤之以鼻。但金正日去世后,中国立刻以共产党、政府、军队、全国人大的共同名义发去唁电,公开承认并支持金正恩体制。不仅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九名常委还在两天内全部向北韩表示哀悼,表现出对北韩的特殊礼遇。中方还通过各种途径屡次强调中北友好关系和对北政策基调保持不变。
  上述动向暴露出中国的真实意图,即希望北韩绝对掌权人去世后北韩能迅速稳定下来。这一信号针对的不只是处于困境的北韩,还有正在考虑应对策略的周边国家。中国最先与北韩新领导班子建立密切关系是这种第一时间吊唁外交带来的附带效应,同时也会带来波及效应,即在东北亚地区的"后金正日时代政局"中抢占先机,使周边国家在对北关系问题上产生焦急心理。
  葬礼期间或葬礼过后,中国可能会向北韩提供其需要的外交、经济援助。这样,在对外方面中国将成为北韩的保护伞,在对内方面中国将帮助北韩巩固脆弱的世袭正统性。因此,处境十分窘迫的北韩对中国的依赖度会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北韩会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内部整顿工作,因此今后中国在对北关系和北韩问题上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现在,北韩等周边所有国家都将"韩半岛稳定"视为最优先课题,但各自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因此情况十分复杂。越是这种情况,有关国家就越要通过对话和沟通应对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努力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考虑到近来陷入僵局的南北关系和别扭的韩中关系,危机状况比任何时候都严重的当前形势对于韩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外交安全挑战。现在,韩国需要把危机变成机遇的智慧。
  朝鲜变局将对东北亚带来何种影响?
  金正日去世的消息让周边的大国,尤其是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如临大敌一般。韩国总统李明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这一问题进行电话沟通;日本首先野田佳彦结束街头演讲,召开紧急会议。韩国和日本的股市双双下挫,股市的下跌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局势的不安。
  金正日去世是否会引发整个东北亚局势的变化,人们在此之前都做过不同的评估,美国对金正日可谓恨之入骨。《华尔街日报》的表述就非常典型:"那个以恐惧与孤立维持权力,以核武器胁迫邻国、威胁美国的独裁者,死了。"这反映了美国幸灾乐祸的心态,但是朝鲜的变革需要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称,"我们继续承诺,维持朝鲜半岛稳定,保证盟国的自由与安全。"
  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失去了苏联的支持,一度创造过"经济奇迹"的朝鲜却连连发生饥荒。处于大国夹缝之中的金正日只能依靠挥舞核大棒来制造国际影响,换取国际援助,保证政权稳定。自2003年以来,金正日便一直玩耍"边缘战略",他是一个一流的战术专家,玩弄大国于股掌之中。
  金正日的外交战略一方面反映了朝鲜的地缘政治困境,另一方面也把朝鲜拖入了一种安全困境之中,进入了恶性循环。"先军政治"的战略使朝鲜成为一个军事化国家,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金正恩要开启改革大门,一方面要获得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裁撤军队,否则,改革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要裁撤军队,就需要周边大国给予朝鲜以安全感,否则,军队的地位会继续强化,而改革的窗口会慢慢关闭。
  朝鲜半岛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要把朝鲜接纳进入区域共同体之中,需要周边大国与朝鲜逐步建立互信。就目前而言,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可能需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对于美日韩而言,金氏政权是不受欢迎的,尤其是三代世袭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化石"了。但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如果一旦陷入危机之中,"首尔陷入一片火海"的场景并非不能出现。金正日的"先军政治"将朝鲜变成一个军事化国家,无论有没有核武器,这个政权本身就是个核弹。因此,白宫表示承诺半岛的稳定,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发动战争。如果外部压力增大,金正恩只能继续父亲的老路,包括导弹试射、大型阅兵等"秀肌肉"的活动。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稳定有序的朝鲜是目标。金正日玩"核弹牌"也让中国非常被动,一方面,朝鲜拿到了大量的援助,另一方面,又在玩弄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大国。金正日时期曾经试图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但是虎头蛇尾。中国需要积极稳妥地推动金正恩进行改革开放,一个加入市场体系的朝鲜要理性得多。美国情报分析机构认为,对于中国的依赖不断增强,金正恩会感到更大的压力。中国需要把这种依赖变成朝鲜改革的动力,一个走向正常国家形态的朝鲜才是中国之福。
  联系到2011年全球性的政治震荡,金正日之死可能就有了更大的影响。政治民主化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浪潮。金正恩除了要重新调整高层的权力结构,使之形成制衡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与民主政治之间架设桥梁。这是比经济改革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