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月的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身兼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劳动党总书记的金正日同志去世,享年69岁,而事隔两天之后,朝中社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极具爆炸性的新闻,在报道中朝 鲜当局称金正日在赴地方视察的途中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仅从以上的新闻报道来看,再结合朝鲜这一特殊体制之背景,有关金正日之死其实也暗藏着不少疑团。首先是死亡的时间,虽说在朝中社公布金正日死讯之前,美日韩的情报机构对此 可谓是一无所知,为此也饱受其国内媒体和公众的批评和质疑,但从韩国之前的情报跟踪来看,金正日的专列在12月17日根本就没有驶离平壤。这里面就凸显出一个疑问:要么是朝鲜当局出 于其一贯的领导人个人崇拜的宣传考量而刻意将金正日的临终也刻画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么就是金正日的离世应该早于12月17日,试想一下,仅仅是两天的时间,朝鲜高层就足以稳住当 前极其严峻的国内外局面而极其自信地向世界传达这一死讯?要知道金正日开始培养其三子金正恩作为其政权接班人也就是2009年的事情,距今不过是两年有余。
当然这些相比较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政局而言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这位之前名不见转,且又极其稚嫩的朝鲜新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这个还不足三 十岁的小伙子,虽然年龄不足以决定什么,但对照这位生长于优越年代的金三世而言,年龄就是其最大的软肋了。记得就在金正日死后不久,朝鲜官方贴出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据报道称金 正日在去年访问我国扬州一家超市后,深受启发而决定在平壤也开设一家这样的超市,而这张照片的背景便是金正日携朝鲜党政高层视察这家新开张的超市,而照片中的四个人物(金正日、 金正恩、金敬姬、张成泽)却是在向外界传递着某种信息,即身为金正日唯一同胞妹妹的金敬姬以及其丈夫张成泽将在金正恩的执政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先说说这位金敬姬女士,据说整个朝鲜如果说谁还敢对金正日发火的话,那也就只剩下他的这位唯一的亲妹妹了,由此其位置可见一斑,而这也集中体现在金正日对其丈夫张成泽的使用 上,虽说其在朝鲜高层的排列中并不靠前,但他却是朝鲜国防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在这个以"先军政治"为核心指导思想的国度中,这一位置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作为金正日的托 孤之臣,张成泽无疑将在金正恩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对于所有专制政权而言,紧握枪杆子,也就是军队的绝对效忠显然是保障其统治的决定性力量,回想一下年初,要不是被军方所抛弃,埃及的前总统穆巴拉克也不至于沦落为如 今这幅田地,因此金正恩如果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位置,那必然要仰军方鼻息,因此虽然朝鲜官方的说辞是金正恩将谨记金正日之遗训而继续推进"先军政治",但实则这也是金正恩借此稳 住作为朝鲜最大利益集团的朝鲜军方的唯一良策。
由此再追溯到当年金正日推出"先军政治"的指导思想时,这其中既有国际环境的考量,其实更为关键的还是因为当时的金正日在党内面对着对于这一社会主义国家中绝无仅有的政权世 袭的巨大反弹力量之时,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借助军方的力量才能坐稳住自己的位置,由此这"先军政治"也就应运而生了,而朝鲜的核计划其实也深刻地印上了朝鲜军方的烙印,倒并非为 金正日一人所左右。
其实,不论是内政上的得力助手,比如张成泽,还是军方领导的绝对效忠,比如金永春以及李英浩等,这些也只能是金正恩稳固政权的必要条件,而真正攸关其政权的关键则还是朝鲜的 民生问题,相比较当年其父金正日接班时的国内经济形势,现在的情况则更为糟糕,这从金正恩最近有关"宁要粮食,不要子弹"表述中可见一斑。但显然这并不等于我们就能想当然地对金 正恩在经济改革上有所作为抱有期待,即便是很多媒体都在刻意凸显他的瑞士留学经历,要知道在改革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他还能坐在那个位置上,因此面对着强大保守势力的军方,显然 在可预期的将来,期望于朝鲜能步入中国式的改革开放之路则无疑是痴人说梦。
接下来再看看当前朝鲜的外部环境,就在金正日猝死之后,有关的"朝鲜崩溃论"也变得甚嚣尘上,一方面是渲染朝鲜政权在金正日倒下之后的岌岌可危,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美日韩对于 朝鲜新政权的虎视眈眈,大有趁火打劫,急欲除之而后快。其实依我看,如果说对于目前的朝鲜政局,作为攸关方的中俄美韩四方还存有一点共识的话,那就是保持目前半岛局势的相对稳定 ,对于这一点,中俄的态度自不待言,就美国而言,动朝鲜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显然还没有做好面对中俄而放手一搏的准备,虽说美国现在积极介入东亚的战略布局已经极为显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在朝鲜问题上大做文章,当然如果朝鲜高层出现内讧或是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导致的民变而导致政权自行崩溃,这是美国所乐见的,但这并不等于美国会主动出击。
再说韩国的态度,面对北方同胞,韩国的历届政府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既不能无底线的软,更不敢过度的硬,而这就是金正日压根就不把韩国政府放在眼里的原因。同时对于韩 国而言,不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涉及统一的问题也是极为两难的问题,就民族大义而言,统一自然是心之所往,然南北在经济实力上的悬殊又使得这样的统一之路变得极其奢侈,要知道现在 朝鲜的经济总量仅仅是韩国的5%,而当年东德的数字也只是西德的1/3,二者还是相去甚远,据韩国政府估计,南北统一的花费将高达5万亿美元,而现在韩国一年的GDP也不过才是1万亿美元 ,这还是未来二十年的预期,倘若现在朝鲜政权即刻崩溃的话,那对于韩国而言,那无疑将是无法承受之重。
在金正日去世之后,中国的党政高层也给予了朝鲜极高的礼遇,虽然这不能与当年金日成去世时比肩,但中国高层透过此举来表达对于金正恩政权的力挺是展露无遗了,而这也延续着中 国对朝角色的尴尬定位,即一方面要极力扶持和援助,同时又难以施加与之成正比的影响力,相反很多时候却往往在对朝问题上使自己处于被动。由此当中国面对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时,依 我看这样的尴尬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一方面是朝鲜之后的政局将不再拥有一个绝对的核心而极有可能以寡头领导取代之,这应该可以给予中国合纵连横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当前朝 鲜对于中国支持的依赖度上升,也将给予中国以更多的话语权。当然维持半岛局势的现状与长期问题无疑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我们宁愿看到未来的朝鲜缅甸化,也绝不想其越南化。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