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要了解这问题,就要先明白欧元的历史含义
说明:
1999年成立欧元区,表面上看来是增加欧元区的集体竞争力,对美元产生制衡,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关系,实施了12年才发现各国的财政问题变成两个极端,德国等竞争力强的国家透过欧元区的统一市场扩大了经济版图,而希腊等南欧国家因国际竞争力较弱,逐步失去市场,财政收入要恶化,只好举债度日,因欧元区的统一,各国汇率无法及时因应贸易逆差而作适当调整,国际竞争力一直无法改善,只好以高息国债来以债养债,造成今日的欧债问题。
如果希腊等国家退出欧元区而调降其汇率,来改善国际贸易竞争力,这是解决的办法之一,为什么不这么做?主要原因是希腊的债务问题已恶化到不能这么做,因为一退出欧元区,支持其国债的债信问题立即暴露出来,目前希腊国债还有其他强国在背后支持其债信,只要利息高一点还能周转下去,如退出欧元就很难争取缓冲时间,更加不利。目前欧洲央行,欧盟总部及IMF等三大机构的调研人员正在为希腊把脉,看能否做出长期解决之道。
有人认为只要发行欧元债券,就是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国债,这是一次性解决的方案,但德国担心买了一次,可能还要买第二次,债务愈滚愈大,把德国都拖垮了,所以发行欧元债券的一次性解决方案还是行不通。
最根本解决之道是降低各债务国的预算赤字,再加上调整经济结构来改善国际贸易竞争力,但这两个办法都需要一段较长的调整时间,没有十年恐怕调整不过来,如果各国政府不断缩减开支,那么全球的经济成长率就要下调,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降低,同时通胀的威胁也就自然消失,因此全球的商品行情在近期出现大幅下调 ,并且这种调整将会长期化,在未来十年左右,商品行情将是一个巨大箱体的宽幅大
震荡,股市可能也是如此,这就是欧债问题所衍生的现象之一。
就历史的意义而言,美元和欧元正在为未来全球的世界货币做二个不同的实验与试点。美元是统一的货币及统一的财政,欧元是统一的货币及各国独立的财政,这两种实验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路线都不一样,在未来的几十年,这两大实验的结果,将会替未来的世界货币打下坚实的实验数据。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其进程会跟美元的统一性比较接近,但其他国家的货币进程会跟欧元比较接近,因此欧元不能让它彻底解体,否则人类这一个伟大的实验就要中断了。1999年设立欧元及其苦心经营也就打水漂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