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火曜日

别把权力交接变成权力分配

  1

  党是人民的党,人民是党的人民,因此,象党政换届这样的大事,绝不是党内的事,更不是奉行"关起门来说话"的那一群高官们的事,它更关系到国家前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命运。

  因此,对于党政换届,任何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心怀着责任感的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都应该擦亮眼睛、张大嘴巴、侧着耳朵,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应该不失时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喊出自己的主张。

  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永远不是这些干部的怀里揣着什么学历、不是他们有着怎样辉煌的履历和简历,不是你出国留过洋还是北大或清华的高材生,更不是你长得什么摸样、什么出身和背景。

  他们就关心干部的"干"字,这些整天惦记着权力宝座的人追逐权力到底是想为国为民干大事还是想争权夺利当大官?想干大事的话,你的义、你的智、你的实力又在哪里?你们有何德、何能、何才呢?你们这些干部们究竟打算怎样干?到底会不会干、能不能干?如果说能干,而上任之后又干不了、干不好甚至不正干、干坏事又该怎样办?

  这些问题,才是党政换届以确定国家下一代领导干部的人选所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因为权力为党和国家之公器,它既可以掌握在正义的圣人手中,采集民意、民情和民智,为国筹为民谋;也可以掌握在邪恶奸诈的小人手中,为己谋、为家谋甚至为敌谋。

  2

  毛泽东曾经有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别看我们很多人经常引用这句话,但事实上,对于这句话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因为这句话所揭示的就是"事"与"人"的辩证法,而演化开来,则是做事和用人、干大事和任大官的矛盾,就是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辩证统一。

  在这一矛盾中,做事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是目的和目标;而用人则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是手段和途径,只有先确定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任贤举能,才能选派能干胜任的人选,才能用好人、用对人,从而使得所用之人能胜任要干之事,最终实现干成事,实现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而相反,如果不知道要干什么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干的话,用人就会处于盲目被动的境地,就会使得人和事出现矛盾,导致所用之人不能胜任所干之事,结果既耽误了事,还又误用了人。

  要做事,先想事。确定干什么事、思考如何去干、如何能干成,围绕这个目标思考讨论群策群力统一思想,最终产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战略战术以及措施办法,就是分析思考问题、就是以"想事"为特征的思想路线;

  而围绕着思想路线,定大政方针、出配套政策、定法律规定,就是去"干事"的政治路线;而围绕着这样的政治路线任贤举能、选拔选派以保证组织目标和政治任务的完成,这便是"让谁干"的组织路线。

  可见,在选人用人这一组织路线之上,有干事办事这一政治路线,而在政治路线之上,还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为主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统一整体,其作用即是为了实现以正确的人去干正确的事。

  3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三位一体,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组织的思考、决策和执行过程,是一个组织的想事、做事和用人的环环相扣,其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目标,这一管理思想不仅适用于治国的行政管理,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军事指挥等所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其道理也便在这里,确定烹什么小鲜、烹成什么样以及如何烹,这是"想小鲜"的思想路线,而思想路线一旦确定,就会形成去贯彻落实的"烹小鲜"的政治路线;而让谁去买小鲜、谁去洗小鲜、谁去烹小鲜、谁去刷碗洗盘子,这就是"谁来烹"的组织路线。

  同样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的党政换届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想事、做事和用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贯穿着思考、决策以及执行等一系列环节,是老一代领导集体将国家面临的问题、责任和权力一起交给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便进一步更好的解决的过程。

  因此,党政换届必然应该伴随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协调,因为,与权力的交接相伴随的还有问题和责任,它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权力分配,它在本质上是老一代领导集体将安邦定国的大任向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托付、委托和任用。

  在权力面前,往往也是圣人和小人露出原形的时刻,谁如果不去思考权力之上的责任,谁如果不去思考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谁如果不去悲悯百姓苍生的忧患,而只是一味地去想得到权力的名声、荣光和利益,那就是逐利的小人,追名的伪君子、就是争权的官僚,而一旦掌权,他们便会纷纷露出小人得势的嘴脸。

  4

  21世纪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外有列强结盟如虎狼环视,内有家贼家奴勾结图谋作乱。

  外资已经在中国经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国有经济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合流之势,贫富矛盾正逐步滑向激化的边缘,失控的官僚主义正在变本加厉,贫和富、民和官的矛盾一触即发,一旦经济的滞涨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引发民怨,矛盾就会从经济领域传导到政治层面,从而使得社会陷入动乱,直接威胁社会主义政权。

  在此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面前,中国的党政换届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这正是社会主义政权最为薄弱的关键环节,是最容易通过引发和激化各种社会矛盾而致使其震荡脱臼的脆弱"关节"。

  权力的交接绝不单单是权力指挥棒的传承,因为与权力相伴随的还有问题、责任和使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句话,要保证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本色,就必须将权力交接的重点从权力本身转移到问题和责任上来。

  对于当前工作中的大是大非等原则性的问题要搞清楚,要辩个明白,不是为了找责任,不是为了整治谁,而是为了找办法、找对策,不能和稀泥,不能搞平衡术,不能弄成一本糊涂账,只有通过思想路线的纠正,才能找到正确的政治路线,也才能确定正确的组织路线。

  因此,老一代领导集体绝不应满足于交出手上的权力和帅印而实现无官一身轻,他们更应该带领新一代领导集体认识到治国安邦中的问题、责任和使命,再此过程中确定选拔出可堪大任的领导干部,而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也绝不应该是盯着权力孜孜以求,他们更应该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大业面前展示自己的德才。

  中国社会的权力交接,绝对不能变成根据资历、资格甚至势力而进行的权力分配,绝对不能根据人的屁股、座位和嘴巴来定胜负,一定要看人的脑袋、思想、精神和智慧,一定要杜绝小人当权,一定要能选拔任用那些政治觉悟强、政治立场坚定、能够思想上心怀人民群众、能够察民情听民言采民智的那些心怀大义有红心的圣贤级干部来执政,因为只要保证圣人执政,就是中国式民主。

  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在确定太子、确定新皇帝的时候,都能对其进行长期的锻炼和考察,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在权力交接这个大问题上,展示出超越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曾经开创太平盛世的封建帝王的大智慧。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