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市场的价格、不同产业的价格、不同产品的价格,它们之决定机制及其对整个经济体系之影响效果或能量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任何价格皆由真实经济之供求决定,且所有价格之"权力"或"影响"或"能量"或改变收入分配之效果没有区别、完全一致。这个"价格一致性"或"价格同质性"的假设是一般均衡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却是完全错误的假设。
我将当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和全球价格体系划分为五个相互区别、紧密联系的五大市场体系或价格体系,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交错、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全球价格决定体系。
第一层:全球储备货币发行体系、货币市场体系和货币价格体系(主要是全球储备货币之发行、以储备货币为主要对手货币的外汇市场、以及非储备货币与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
第二层:全球信用市场及其价格体系(主要是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由此派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第三层:全球企业股权市场及其价格体系(包括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场、投资银行、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收购兼并等活动所构成的全球资本市场体系及其价格决定机制)。
第四层:全球战略资源市场及其价格决定体系(包括石油、天然气、工业金属、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及其价格体系)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价格体系(包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市场)。
第五层:全球最终商品和服务市场及其价格体系(即每个老百姓日常购物所面对的价格)。
上述五个层次构成全球市场和价格体系的金字塔,最顶层是全球储备货币的价格,也就是美元储备货币体系或美元本位制的发行和价格决定机制,最根本的决定力量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全球货币金融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是:美元储备货币价格决定全球信用价格;全球信用价格决定全球股权市场价格;全球股权市场价格决定全球战略资源价格;全球战略资源价格决定最终商品和服务价格。我们可以简要描述一下全球货币金融价格传导机制:
第一步:美联储决定美元储备货币之发行量和储备货币之价格(亦即全球通货膨胀率和长期利率水平,我们可以称之为美元价格)。
第二步:美元价格或美联储所主导的全球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长期利率,决定全球信用市场之价格。美联储确定的基准利率水平或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决定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之基准利率水平,譬如伦敦同业银行拆解利率L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水平等等。基准利率水平反过来决定各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和存款利率水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同样决定了全球债券市场之价格水平和收益率水平。
第三步:全球信用市场体系及其价格水平决定全球企业股权市场之兴旺发达和全球信用资金之流向。须知数以十万亿美元计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收购兼并市场,以及全球股市的起伏涨落,基本决定力量就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信用总量(流动性)和信用价格(利率水平)。
第四步:货币信用市场和少数几家最具权势的美国金融机构(包括高盛集团、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共同决定全球战略资源价格和其他重要生产要素价格。以石油为例。石油的定价机制绝非通常意义上的真实商品供求均衡关系。《石油、金钱、权力》之作者丹尼尔。耶金对全球石油价格决定机制分析得很清楚:"全球石油价格一度由美孚石油公司确定,后来由美国的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系统和世界各地各大公司决定,再往后就是由欧佩克来定价。如今则由纽约商品交易所决定。"几家金融巨头皆是全球商品交易所的主要股东和做市商。
第五步:货币信用价格和战略资源价格共同决定最终商品服务市场之价格。譬如石油价格和铁矿石价格直接决定我国成品油和钢铁价格,成品油价格和钢铁价格直接传导到几乎所有最终商品价格,连最普通的蔬菜、猪肉和鸡蛋也不能例外。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利益
前面的分析清楚表明: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除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之外,其他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各国控制其货币汇率和维持本国货币稳定的能力相当有限。
面临未来和长远,未来消除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利影响、摆脱贫困性增长困境、降低全球金融风险、争夺全球价格体系话语权,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人民币变成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重要计价货币,我国将能够分享国际货币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一般商品服务市场的定价权,分享国际经济体系一般购买力的创造权和分配权,从而改变国际价格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不利于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多元货币相互竞争的格局,美元霸权地位将衰落和终结,人类有望创建真正"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秩序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彻底改变发达的西方世界主导人类经济体系的格局,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和政治"东西南北"的相对均衡,真正实现自1970年代以来、所有发展中国家所渴望的"全球经济新秩序"。
人民币国际化还将有助于我国银行和整个金融行业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有助于上海和香港争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将大力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还将促进国内金融进一步放开,推动国内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步骤
纵观国际货币演变历史,尤其是大国货币兴衰史,一国货币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大体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1)从国内支付手段或交易货币上升为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2)从贸易结算货币提升为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3)从金融交易货币提升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大约经历了85年时间(1815—1870)。美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大约用了50年时间(1865—1915)。
借鉴别国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大体上也要经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当然不是完全分开,而是相互促进,交叉进展。
第一步(2010—2020年)从国内货币提升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积极推进与大中华地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金融合作。
第二步(2020—2030年)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提升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碳排放市场)。建成大中华货币区并扩展至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三步(2030—2040年)从国际金融交易结算货币提升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外汇交易对手货币、主要投资货币、金融结算货币、债券发行货币)。亚洲人民币货币区成功建立。
2011年和未来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必定大幅度加快。它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内在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现实需要。为此提出如下基本政策建议:
(1)简化手续,大幅度放宽对外投资额度和本币兑换外币之额度,鼓励国内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鼓励人民币走出去、把人民币大量放出去。它既可以起到国内货币"泄洪"的作用,又可以有效控制外汇占款的增长,有助于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和通货膨胀。
(2)鼓励国内企业和个人持有外汇资产,减少结汇,增加售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外管局无法管理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藏汇于民"是主要出路。
(3)进一步加强多边或双边货币合作,包括采用人民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扩大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建立外汇储备库和外汇储备共享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货币政策和国际债务管理协作。2010年,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达到5500亿美元,未来发展前景异常广阔。
(4)鼓励香港和其他地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10年,香港人民币存款超过3200亿元,预计2011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将接近万亿规模,3年内有可能突破2万亿。
(5)进一步加速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发展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加速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对外开放,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坚实的市场基础。
(6)稳步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逐步稳妥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