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和谐?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既可以处于对立状态,也可以从对立而走向统一,对立即是冲突,统一即是和谐。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矛盾既可以通过对立和冲突的方式以你死我活、你胜我败那种一方屈服的方式得到解决,比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难以解决而诉诸于暴力、诉诸于法律,这些都属于矛盾的对立。
但矛盾还可以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大爱无疆、大仁大义、有情有义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方式就可以使得社会矛盾跳出对立和斗争的窠臼而走向统一,这就是和谐。
对立和冲突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这种仰仗武力的方式会对人类造成惨重的代价,造成相互的伤害和仇恨,它带来的不是双赢而是双输甚至多输。
而相反,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解决矛盾,则会避免这样的恶果,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在和谐的状态下发展。
2
历史已经证明,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和谐,它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甚至激化的产物,它让整个人类同类相欺、同胞相残、贫富相争,只是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要生存、要发展,而少部分统治阶级却只想自己作威作福而不顾大多数人民群众。
为什么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从来不打枪,甚至一生中很少摸抢,对此,中国的一句古语早已道出了答案——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我在想,学贯古今的毛泽东每次看到枪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句名言。
回望那个血与火的革命年代,我们可以看到,阶级斗争绝对不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为了自己夺取政权而一厢情愿的政治主张,而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凄惨现实,是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最初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而最后却拿起枪杆子带领人民而走向了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这绝不是毛泽东崇尚武力,而是残酷现实的压迫使然,是国民党放弃工农群众的利益而选择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立场使然,是统治阶级只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而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这一大义使然。
好在人类走过工业文明而终于迎来信息时代,迎来一个伟大的智慧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精神生产方式正在取代物质生产方式,从而使得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开始消灭了,全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阶级消灭的新时代。
信息和知识资源是共有共享而不可以被独占的,人脑则是每个人都有的劳动器官,只要生产出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了,这种生产方式使得私有制丧失了用武之地,从而使得阶级可以彻底消灭,只要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就可以在全世界实现共同富裕,人类再也无须为了争夺生产资料而你争我夺了。
3
而"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则与这一阶级消灭的时代大势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此时此刻,我们才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即便没有认识到精神生产方式,即使没有认识到智慧文明时代,即使没有认识到阶级消灭的根源,但这些丝毫不妨碍这个伟大的政党踏着时代的节拍而行!
所以,我才发自内心的为中华民族能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政党而骄傲!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以至于被民间恶搞而成了"河蟹"。
一些地方官员用掩盖矛盾而非真正解决矛盾的方式制造表面上的和谐,而这却又产生了表里不一的不和谐;而为了这种和谐,广大宣传战线上也纷纷以防民之口而非服民之心的落后思维,为的只是不想看或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不和谐",这难道不正是鸵鸟钻沙堆式的唯心主义吗?不正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吗?
要真正贯彻落实"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不能丢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制造单方面的自以为是的和谐,还应当让群众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谐,让他们心情舒畅而不是张口骂娘,应该直面问题和矛盾,并从制度和机制上寻找根本办法。
我们的政绩考核也不能只看成绩,而且也应该将官员们发现和根治的问题予以公布,不要发现问题就只顾"问责",更要重视"问智"、"问德"、"问义",甚至将领导干部的智慧、美德和胸怀纳入考核范围——真正的优秀干部绝不只是表面光,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调动领导干部们积极寻找并发现和解决各种"不和谐",甚至可以将此纳入考核指标,而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政绩上,更要放在问题上,只有关注问题胜于关注政绩,才能取得更大的政绩。
要从根本上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贫富矛盾是当前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探索共同富裕的新道路,否则,贫富矛盾如果激化甚至可以倒退为阶级斗争。
当然,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有注重其他的次要矛盾,诸如党群关系、诸如官民关系、诸如党政关系、诸如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如此等等。
要管理这个国家,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武器,学会用统一而非对立的方式去分析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带领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群众成为治国的主体,以实现党民共管,自觉防止官僚政治,杜绝专权和特权。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