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木曜日

远古时代的道道之学

  中国原始文化中数数之学,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很长时间了,大家不会忘记,两个字虽然相同,但是,一个是动词数,一个是量词数。数数,在于数,有数,数才出焉。也就是说,无动不识静,定巳动己,定己动巳也。

  今天我们讲另外一个大家也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汇,就是道道。现代人对这个词的应用,褒贬不一了。常常用在指一个人具有歪道道,或者坏道道的居多了,因为褒奖颂扬之词汇太多了,大家已经不太使用它的原始本意了,而且已经淡出了科学或者圣人的词汇。成为了民间仍然流传的一个含意不是太清楚的用辞了。但是,一道道水,一道道山,宴会中的一道道菜,上级对下级的一道道命令,……,用之习惯,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则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已经失去了原始文化的本来意境了。

  那么道道的原始意思是什么呢?简单的来说,就是两个意思,一是办法,二是门路。它与数数的关联关系最为密切。有人说数字的产生,就是原始人记事时用道的长短来表示过程的关系。短暂的事情划一小道,长久的事情划一长道。数字的产生则是对这些道道数出来的。所以,汉字中的一二三,就是三条道道,据说四原始的时候也是四条道的。但是,已经无法考证了。

  办法之办,古代字从辨。即把各种可能发生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归纳在一起,来认识其几然,然后把必然发生的事件归纳在一起探索其或然。于是,产生了数之分,数之合。数合而或然之率,数分而几率出焉。其法,这里指的是一种或然率的认定程序。是必然发生事件的唯一出现性。

  门路之门,是一个变化体系的被确定,路者是变化体系中的一个必然发生过程。所以,第一个道字是择,是始,第二个道字,是行,是进。它表达了一种想法被确定后产生的行动之间的连续性。所以,道道不仅仅是一个主意,而且是一个与主意连续的方法与措施。

  所以道非门之始而是路之达。经过垒石结绳,河图洛书的道道之识,道道的知识范畴进入了天圆地方,周天历度阶段。所以,道道由原始的办法与门路的认识,提升到一种公认的准则,彻悟明白的一种道理。或者指博通各种学问,沟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统一之学。

  易经后,易道被神权绝对化,则变成了一种预想或者称为理想,并为实现这种理想的一种主张。使道道的原始概念产生了异化。走进了封建文化信仰的神道歧路。

  所以,易经后之道学,具有神道与原始道道之学的双重性。虽然也在讲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但是,已经是在缺少三焦论的前提下,单纯以阴阳而论道了。

  只有中医中,仍然保留了原始道道之学的部分内容。

  我们从中医保存下来的道道科学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道道科学发展过程中,也同样经历了精神与物质关联关系探索的历史阶段。但是,很快道道科学理论体系就纠正了这一物质与精神相对性研究方向,走进了生命为核心的形性数理论探索体系。

  应该说中国原始的精神与物质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从起步开始就比现代科学的精神与物质二元论的绝对化先进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自然物质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木火土金水循环运动的体系认识之后,进入人体生命中精气神三焦循环关联关系的探索基点上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传述文化中对精神的认识已经进入了精气神三焦化,对物质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轮回化。但是,仍然无法形成物质与精神在结构形式上的一体化认识,仍然无法在存在状态上作出一体化一理化的整体表达。虽然在中医理论中,把精气神再分为神魂魄意志五行认识后,形成了一种形式上的结构性,但是,无法用精神说明物质,也无法用物质来说明精神。而且精气神的未知性无法与木火土金水的物质已知性链接。

  为了解决精神与物质关联关系的结构形式与存在状态的表达。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之已知与未知之间显而易见存在无法直接表达性。于是,采用了形性数的三焦体系中的已知,与精气神中的未知,建立了新的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认识体系。使精神的精气神三焦结构性与木火土金水的物质五行结构性,之间架起来一座沟通的桥梁。因为形性数的三焦,四象,五行是系统性的贯通性已知链接。精神三焦与形性数三焦相对,相反,相通,相变。形性数五行与木火土金水物质五行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精气神与木火土金水的精神三焦与物质五行可以通过形性数的框架结构形式,链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结构性。态势变化的一体性。这样,精气神与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可以通过形性数的三焦,四象,五行得到进一步认识与表达。所以,中国属性数学框架中并不存在精神与物质的二元性的绝对化。而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知识圆圈可认识的。

  但是,目前因为中医在商周文化继档的时候,三焦论的遗失,三焦,四象,五行之间关联关系在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神权文化迷信中被避讳了。中医理论中虽然残存三焦与精气神理论的只言片语,但是是已经不成系统了。所以,中医的基础理论需要重新认识,重新用形性数一体化的理论进行再认识。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明天我们继续。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