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土曜日

须让困难民众求助有“门”

  不久前,河南济源农民赵尧武因车祸受伤住院治疗,因家境困难,家人一直在为筹集住院费到处奔波,他们去了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赵尧武离开了人世。昨天,此事有了新进展,济源市市委书记、市长做出批示,责成民政局、公安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到赵尧武家了解情况,同时要求民政社保部门对赵的家属进行救助。

  赵的侄子赵卫红找到民政局,民政局说:"我们只管低保户、困难户。"找到慈善机构,对方回应:最多能解决1000元,再多就没有这个权利,而且需要村上开证明、乡长签字、民政局局长签字,才能把钱领出来。无奈之下,赵卫红打12345市长热线,还给济源市市长发过求助短信。市长回复短信说:已经告诉人民医院先救人要紧。但是"看病先交钱"的坎儿还是没跨过。随后,赵卫红在网上找到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又让他看到一线希望。赵卫红说:"医院也找了,交警队也找了,但是他们都不承认有这样的基金。"

  从赵卫红的求助过程,以及前些时候重庆农妇剖腹自医等情况看,明显体现出我国目前在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系方面的不足:在努力建立基本的社会生活、医疗保障制度等的同时,对于民众在制度外,特殊情况下的困境却缺乏较好的制度安排。而社会救助方面,目前慈善事业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混乱无序的局面,许多求助真假难辨,部份慈善机构乱用善款,诚信不足严重限制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以致许多民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因此政府在继续建立完善扩大加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也需加快建立完善特殊情况下的社会救助制度。

  比如由民政部门联合慈善机构等,一起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求助网络:人们可以到民政部门或慈善机构等求助,再由民政、公安部门等审核认证后,再在求助网络上面发布求助消息,包括救助预算金额等。而审核认证信息又需接受媒体,民众等的监督。同时人们也都可在求助网络上面查阅求助消息,向得到审核认证的求助人发起援助。其中认捐达到其救助预算金额后,其求助消息应该在网上暂时转入其他频道,不再接受捐助,以免超过其实际需要,却让其他人得不到足够捐助。

  另外求助人对善款的运用也应该得到监管,有义务通过民政部门、医院等将使用情况传到网上,供人查阅。弄虚作假,属于骗钱行为的,可参考诈骗罪从重处理。同时求助人得到帮助,状况改善之后,也应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捐助其他求助人等,包括将多余的钱转捐其他人等,否则应该受到道德上的遣责,甚至经济上的处罚。而平时或及受助后能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在其需要帮助时也应该受到优先救助,比如那些见义勇为人士面临困难时。

  总之,如果通过上述措施等等,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或许就能缓解社会慈善事业中的诚信危机,让更多的人乐于捐助,使更多的人求助有门,少些此类悲剧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