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火曜日

讨论: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二十次研讨会部分发言

何伟:

感谢大会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刚才听了徐先生的主题报告,又听了两位的点评,很受启发。将幸福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中国的老百姓太不幸福了,解放前不幸福,解放后也不幸福。清明回老家扫墓。阔别60多年的农村变移,面目全非。土地按人口分,宅基地按男丁分,农村真正公产了。市场经济改革,农民获得唯一权力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受剥削权。农民没有幸福。

城市有权有钱的人也没有幸福。当官的没有行动自由,不敢见老百姓,被骂贪官污吏。有钱人被骂为奸商,顾保标护院。他们也不幸福。社会的安定是靠"维稳",在扬汤止沸下社会也没有幸福。

经过徐景安先生大力宣传和努力推广,感动了个别领导,实行小恩小惠,下一届领导是否延续,就不得而知。幸福是否变质,没有保证。别人的赐给的幸福,不是真正幸福,只有自己争得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在官方的主宰意识控制下,人们没有争取幸福的自主权。

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主宰的国家,这个主宰意识形态就是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所讲的:"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选》1977年版,第5卷,133页)这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选》1990年,第4卷,第1408页)。

十月革命所送来的不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他把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变为三个组成部分,又把三个组成部分换成他的着作:哲学是《联共(布)党史》第四章第二节,以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政治经济学是他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主要内容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科学社会主义是《联共(布)党史》,主要是苏共党内的路线斗争,强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领袖的作用,树立斯大林的绝对权威和个人崇拜。这样就把斯大林的这些理论奉为马克思主义。凡是与这一理论不一致的,被指责为非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或者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斯大林的理论就成为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我们老一代人在大学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斯大林这一版本,参考书是斯大林、列宁的着作,几乎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为了维护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时,不选恩格斯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此文是恩格斯在逝世前5个月写的一篇长文,也可算是政治遗嘱。他总结了半个世纪的欧洲工人运动,指出1848年时我们举行的暴力革命"错了"、观点是"幻想"、斗争方式"陈旧了",历史消除了"迷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5页)他还说:"我们是'革命者','颠覆者',但我们采取合法手段却比采用不合法手段或采用变革办法获得多得多的成就。"(同上,第610页)因此提出:放弃暴力革命,通过议会选举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恩格斯继马克思在所有制上,由"消灭私有制"转变为通过股份制,在"私人资本自行扬弃"的基础上,和平过渡到社会所有制之后,又提出政权的和平过渡。这样就有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图,这在理论上和战略上是一个重大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样一篇重要着作,只因观点与斯大林的暴力革命、毛泽东的"枪杆里面出政权"观点相悖,就被封锁——不入《选集》,不让国人知道。

目前大学的政治理论课,甚至中学的政治课本,还在灌输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见积弊之深。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斯大林的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斯大林的理论有什么问题。当斯大林的理论把中国引到"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时,人们还认为问题不在斯大林的理论,而在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没有达到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程度,因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理论提出表明:斯大林设计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问题,只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而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还要回到斯大林的模式。(中国《宪法》第6条,就是这样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改革,就不会被人指责为修正主义。这可谓一举两得。

斯大林是一位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探索者,其实践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他又是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使社会主义制度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方向——自由人联合体。他有许多理论是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甚至是错误的,把社会主义引向歧途。例如:全民所有制是一个非科学概念,我国《宪法》第7条,不得不把它界定为"国有经济"。他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理论造成:城乡不平等、城市剥削农村、工业剥夺农业,使两种公有制体制化、二元结构制度化、二等公民政策化等等。他把实行计划经济说成是客观规律,取消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集中力量搞军工、航天,有计划的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使民用生活品匮乏,到处实行定量供应,人们生活困难。他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特征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一,它们只是从外表上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义的区别,非社会主义本质;第二,三大特征是斯大林选择达到社会主义目的一种手段,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将其当作本质来扞卫,就是丢掉本质扞卫手段,本末倒置,把社会主义引入歧途,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就是历史的见证。第三,社会主义本质不能变,但手段可有所不同。斯大林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如同毛泽东批判国民党的:"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独裁专制统治。政治思想上实行高度控制,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迁徙的自由。这一切,脱离群众,经济发展乏力,人们生活困难,没有民主和自由,使这一社会制度经过70多年走向灭亡。所以,斯大林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不能将他的着作等同马克思主义,不能将他的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将他创建的社会制度称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人说苏联灭亡的原因不是由于社会制度,而是出了叛徒。可是,如果没有人心所向,叛徒能有这么大的能量颠覆一个社会制度吗?东欧那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听说出了什么叛徒,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相继崩溃瓦解。目前共产党领导的几个国家,也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作为改革对象,也没有出现什么叛徒。所以,对苏联的覆灭应从制度上找原因,不应归结为叛徒的作用,否则就是放弃内因,推向外因,是形而上学,走上唯心主义。

将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等于找了一个金箍戴在自己头上,束缚人们的手脚。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一个经典的、完整的论述,又没有制定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目前人们所谈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内容都是后人对斯大林理论的归纳,强加在马克思头上,将斯大林的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说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指的是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并没有对科学社会主义下定义。对未来社会基本制度,恩格斯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识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页,第628-629页)他又说:我们对于未来社会制度,"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说明,就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同上,第4卷,第676页)类似这种观点,恩格斯还有许多论述,就不一一引证。马克思、恩格斯不谈未来社会的特征,是因为没有社会实践,避免空想,需要后人来探索。不论共产党、民主社会党、工人党所进行的都是对社会主义探索。目前应该根据恩格斯所讲:"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对这些探索"得出确切的结论":第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斯大林的探索有意义,但是不成功的,却有重大参考价值。瑞典左翼执政65年,建立了一个高福利国家,由于后来的高税收、高福利,影响了经济的发展,2006年大选下台,右翼上台执政,只在分配问题上作了一些调整,减轻赋税、降低社会福利,但在社会结构上没有变动,仍保留高福利社会。实践证明,这一探索具有参考价值。第二,凡是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自由、共同富裕的,都应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种"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的高度社会福利国家、王震所讲英国的"三大差别基本消灭",都应承认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结束语,引用摩尔根所指出未来社会:"管理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就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恩选集》72年版,第4卷,第175页)显然,恩格斯是认可这一表述的。第三,凡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是客观规律的人,都应承认这一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决定社会的性质,而不是政党。上世纪70年代未,王震以副总理身份访英后,所发表的观感完全违背了这一原理。他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见2008年《炎黄春秋》第3期)类似这样的话列宁也讲过:"共产主义=苏维埃+电气化"。好像经济基础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还必须加上一个上层建筑。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共产党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商标,它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共产党的专利,非共产党也可探索;不是共产党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是历史唯物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政党的作用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只能顺应潮流,适应民心、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推动社会进步,违背这些原则,如果是民选就要下台。而斯大林版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决定社会性质,是定型、凝固、单一、排他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是探索、发展、多元、兼容的社会主义,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斯大林另一个错误是忽视了《共产党宣言》在1882和1890年,两个序言提出了有别于《宣言》和《资本论》另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时距8年,序言两次论述,说明经典作家对这条道路的重视。因为前者只适用西方;在东方应走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另一条社会主义之路,(详见《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这样,通向社会主义就先后提出四条道路:一是通过暴力革命进入社会主义;二是通过选举和平过渡进入社会主义;三是按照《宣言》、《资本论》的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四是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这四条道路的关系是,和平过渡代替了暴力革命,东西方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同。而斯大林却采取了暴力革命,用西方道路在东方建设社会主义。以后的共产党人步其后尘,将斯大林的作法奉为是马克思的走社会主义唯一之路,其影响深远。

斯大林的探索失败了,探索就允许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过去有一种治淋病的西药叫606,经过605次的试验失败,到606次才获成功,如果没有605次的失败就无有606的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醉死不认这壶酒钱,不承认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痛下决心改正错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仰、丧失斗志。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试错,一个人是在试错中成长,一项事业是在试错中成功,人类社会是在试错中发展,这应成为一种探索观。

中国共产党与斯大林的关系可谓历史渊源,第三国际对中共的影响根深蒂固,将斯大林奉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恩、列之后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早在第三国际领导下成立的,是远东的一个支部,把斯大林奉为领袖,看作马克思主义的化身。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有了军队和建立了政权,按照苏联的称呼,把军队叫做红军,把政权叫做苏维埃。解放后"一边倒",以苏为师,丢弃新民主主义,将斯大林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引进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听从斯大林的指挥棒,斯大林说南斯夫是修正主义,中国党就紧跟其后。中国建国后,多年庆祝"五一"、"十一"的节日时,都在天安门广场上树立起马、恩、列、斯的四个大画像,把他们看作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为了纠正"三面红旗"带来的错误,毛泽东号召干部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泽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边读边议,笔记就有三大本,其中有时也偶尔指出一些不足,但总体是肯定的。毛泽东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想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建立人民公社,搞文化大革命。但因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公社是以斯大林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理论为指导,文化大革命是以斯大林的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为依据,仍然没有跳出斯大林这一如来佛的手心。所以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摆脱斯大林版的马克思主义影响,还任重道远,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有待时日。

王家典:

我赞成建立幸福观的主题,它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道德观的形成是有利的。下面我想关于重建意识形态的问题,发表两点看法。

第一个意见,重建意识形态问题的提出,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我们国家原本就有统领一切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现在为什么要提出重建了呢?这个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的历史,就我国来说,可以追溯到1949年以后的历史,特别是苏东剧变,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保加利亚执政了35年的拉科西,反思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失败就是因为我们实行了三大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但是他又说,这是因为列宁、斯大林念错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我刚刚听到一位同志发言讲,和拉科西的观点一样,认为苏东巨变、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是列宁主义和斯大林的错误造成的,和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这种说法符合事实吗。不!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关系是不可能分割的,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以及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制定的。俄国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反思和总结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原因时,也认为是由于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三大体制,造成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无产阶级专政的三个垄断:政治垄断,经济垄断,思想垄断。我觉得,他的结论是切合苏联及其领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的,是抓住了要害,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这三大体制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发明的?是马克思发明的。可以去查一下《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你可以从马克思的文本中逐字逐句地找到这三大社会主义体制的来源。《共产党宣言》被共产党人奉为"圣经",恩格斯称《哥达纲领批判》为党的"最重要的文件",第三国际的文献也尊崇为"科学共产主义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还有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所遭到的历史命运是什么性质的?有人说,它只是暂时性失败,是暂时性挫折,是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的低潮,以后还是会克服它的困难而走向高潮。是这样吗?不,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样的。苏东巨变,是当事国民众积极参与推动的结果,受到了民众的积极欢迎。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剧变也就促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全局性的、不可逆转的、永劫不复的崩溃瓦解。请大家想一想,认认真真地、彻彻底底地想一想:作为"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源地和样板的那个苏联,还真的有复国的可能吗?曾经统治过欧、亚大陆十二个国家和中美洲国家古巴这样广袤的地区和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这样广大民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还真的能够死灰复燃吗?还有中国和越南,共产党为摆脱困境在改革开放之路上已走了三十年,它还能回复到改革开放前那种状况吗?谁,果真有如此回天之力,能够扶"无产阶级专政大厦"于已倾,挽"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塌台的狂澜于既倒!? "逝
者如斯夫","俱往耶"!这一页历史已经掀过去了!

二十世纪曾经风云一世的庞然大物,怎么瞬间就这样消失了?任何一个正直的人,都不能不老老实实地反思这个问题。我在这个体制下生活了近一个甲子,是它的一个历史见证人。经过二十有年的思考,我写了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失败探源》,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究竟是什么?你不能根据马克思的片言只语、自己揣摩的意思来认定,必须综合马克思的系统文本来认定。我认为:马克思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德迈的信,精确地、完整地阐明了他的学说的基本思想:"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各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50年发表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总结马克思在1848年武装起义中采取的革命路线说:"无产阶级就愈益团结在革命的社会主义周围,团结在被资产阶级用布朗基来命名的共产主义周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必然的过渡阶段",这是他的基本思想的另一表述。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适应和矛盾必然导致政治革命的经典表述,这一理论的精髓,也就是他的上述基本思想的深化。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就是对他们所判定的当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条件和根源进行经济分析,以"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精髓,《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要领和核心,剩余价值学说对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的主体,并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支柱。也应该说,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确确实实、实实在在地构成了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最基本的思想——是贯串他的学说体系的一根"红线",是它的灵魂,是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最本质、最根本、最基本的东西。 1875
年,马克思着《哥达纲领批判》,把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概括为三个要点:(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二)"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他们对"生活源泉的垄断",是造成工人阶级的依附性及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应当"把它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直接垄断、掌控。(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要在掌控"社会总产品"的基础上,"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再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最后,才能够在劳动者中进行按劳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制度了。这些纲领规定,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忠实地实施了的。在 1917年到1991年的72年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纲领,
在欧亚大陆的十几个国家、占世界三分之一总人口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实验和检验。这72年的历史,还没有能够认真的总结,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暴虐、最恐怖、灾难最深重的一个时代。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瓦解是顺应天之理、人之情的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结论,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作为一个学者,他有许多学术思想的成果,不能说他的思想全错了,他的一些思想还是有价值的,特别是恩格斯晚年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为第二国际开拓和奠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贡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给人类带来的历史灾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导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这就是我们要重建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我想讲的第二点,就是怎样建立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识形态。我反对重建过去那一套由国家来钳制全民思想的那种意识形态。人类需要的意识形态的建立,是人们在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我们需要学习人类的思想发展史,探索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经验。袁教授的观点,我很赞同。从文艺复兴以来,兴起了人文主义的思想。随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也随之发展起来。这是人的自觉的自我认识,积累了充分的关于人的认识材料。后来,发展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到了康德,终于达到了关于人的认识材料的综合,于是,诞生了费尔巴哈人文主义。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个门类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从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生而自由、平等、求利避害的本性为依据,以理性主义的方法,推导出人的社会生活和关系的准则—比如说洛克的政治和法的理论,爱尔维修的道德思想,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等等,都是如此。他们如同几何学家那样,以"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作为公理推导出一系列几何学原理,以人的自由、平等、人权,人的感性和理性等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作为公理来推导和论证他们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理论。这就是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历史起源。我写了一篇文章《论人本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的历史起源》,引证了具体的思想史材料,论证了人文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进程。

我认为人类意识形态的重建,不是哪个人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人类思想发展历史上自己创造,自己来形成的思想。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需要建立的意识形态也是在人类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历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徐景安: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是重建意识形态不能回避的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社会主义已失败是中国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我先不讲学理,先讨论政治,按这个结论推导,中国共产党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请问,你们准备革命吗?如果不打算革命,又怎么办呢?这就堵住了改革大门。

家典抓住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确实无产阶级专政被马克思称为新贡献,尤其是马克思赋予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这就无限夸大了专政的作用与无限延长了专政的时间,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滥用暴力,干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所有领域,并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列宁称"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科学术语,这个术语规定了在这方面起作用的阶级以及称为专政的特殊政权形式。这种政权依靠的不是法律,也不是选举,它直接依靠其一部分人民的武装力量。"(《列宁全集》第25卷第49页)列宁一再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页)。这就使得所有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治、自由、人权荡然无存,发生一件件骇人听闻的残害人民以至与自己生死斗争的战友的事件。今天我们一方面讲法治,另一方面还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专政作为坚持的原则,并写入了宪法。这样的意识形态不清理,搞什么制度改革,能有法治与民主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疑是马克思主义致命的理论缺陷,是导致传统社会主义失去民心而失败的重要原因。

那么,是否由此得出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论呢?这应该从世界视野与历史进程看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第一个说不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就在于发现了工人可以组成为自觉的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5、31页)"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以后,由于自己的处境而觉醒起来的工人,也会取得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进步;从这时起,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就不是单个的工人,或者顶多几百几千个工人,而是他们全体、一个有着自己特殊利益和原则的统一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69页)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觉醒,在西方形成了强大的工人运动,迫使资产阶级妥协,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实行公共福利制度的重要原因。社会民主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则选择了议会斗争夺取政权,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了高福利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平长入资本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创造的社会主义理念,对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社会不应该是资本一家说了算,而是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就是大家的、集体的、公共的,这个价值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同。现在,西方的产权理论就是企业不应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兼顾利益攸关方。这就是社会主义理论。所以,不能以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遭遇,而断定社会主义的失败,由此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我提出重建意识形态,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夲质,还原社会主义的本义,这就是维护公共利益,让全体民众幸福。因此,中国不是坚持原来的社会主义,更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要感悟什么是社会主义,学习建设社会主义,创建真正的社会主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建设"幸福中国"。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