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月曜日

  美国太空网、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1月4日极力炒作中国会在1月11日进行反卫星试验,尽管当日中国没有进行类似的试验,美国依然担忧中国不断增强的反卫星技术实力会对其最灵敏的军事情报卫星构成干扰。美国《华盛顿时报》1月9日报道称,如果中国再次进行反卫星试验,势必将刺激印度和日本等邻国的军事航天活动,并引发与美国的紧张。


  美国媒体的炒作让外界关注各国在反卫星技术领域的博弈。实际上,茫茫太空早已不是一片安静和平之地。在那里充满了数量众多、具备军事用途的卫星,又暗中潜伏了许许多多反卫星武器这一"太空杀手"。随着各国军事力量对卫星监视、通信、全球导航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今后的战争将是在空间、陆地、海上和空中系统进行。为使敌人卫星失效,各国在积极发展反卫星技术,以破坏、攻击敌方的卫星侦察、监视、导航等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与反卫星的"攻守战"也将越来越趋于激烈。反卫星技术受到各国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外国为何热衷炒作中国的反卫星武器话题?就这些问题,本期军情将为您做出解读。

  卫星是个易受攻击的"靶子"

  一个国家的反卫星能力越强大,其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反卫星(ATST)技术几乎与卫星技术本身同步发展起来。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号"送入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政治、军事、科技领域迈进航天时代。此后,各主要军事大国都意识到航天技术在军事方面应用的潜力,积极发展自己的军用卫星,借以推动本国空间军事力量的发展。

  卫星军事应用通常被划分为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冷战结束后,经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现代战争,军用卫星的这几项功能不断显示出其重要性。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天兵天将"大显身手,首开陆、海、空、天"立体战争"之先河。

  然而,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和轨道的限制,卫星本身是一个易受攻击的"靶子"。这时,用于打击、破坏敌人卫星的反卫星武器受到重视,它可以攻击在轨道上运行的各种卫星,使其全部报废、暂时失去全部或部分功能,因而被称为"太空杀手"。

  苏联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早在1963年,它便实施一项反弹道导弹和太空防御计划,最初的目标就是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

  美国当然不甘落后,美国认识到卫星在军事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于1959年开始研制反卫星武器,实施了自己的反导弹和反卫星计划,以反制苏联的地球轨道炸弹。但这个时期的制导系统存在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存在"制导不精确"的缺陷。1985年,美国在发展反卫星技术方面有了更大的野心,美国计划建立一个以太空为基地,以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为它的多层次反弹道系统,把弹道导弹摧毁于外层空间,并"顺手牵羊"地摧毁各种航天间谍器。这一计划便是有名的"星球大战"。

  在整个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运用各种当代最先进的武器摧毁敌方的卫星。冷战结束后,这一技术早已冲破"两极博弈"的范围,早已被多国利用起来。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拥有反卫星武器,而澳大利亚、以色列在内的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都在试图发展自己的反卫星武器系统。

  "反卫星武器对夺取'制天权'能发挥重要作用,"着名军事评论员宋忠平称,在太空有了军用卫星之际,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也就开始研发相应的反卫星武器,毕竟太空的军事侦察、通讯、导航等卫星对其他国家是一大威胁,只有把这些卫星打掉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尤其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卫星的依赖越来越重,这些卫星对地面构成的威胁已经从之前的防御性转向了进攻性,如果要想遏制这些国家的强大军事能力,就有必要对其严重依赖的卫星系统予以清除。毕竟未来的争夺战已经成为夺取"制天权"的战场,只有通过多种反卫星能力的建设,才能最终取得"制天权"的胜利。

  军情网总裁郭宣认为,反卫星技术具有优越性,让很多国家跃跃欲试。他认为,通过这一技术摧毁别人的卫星,或者让其卫星受到干扰,无法发挥正常的侦察和监视功能,这时,别国的卫星就成了"瞎子",致使高精武器失去用武之地。

  美海基反卫星武器已可实战

  美国在攻击他国卫星的技术领域可谓"轻车熟路",不过,在确保本国卫星安全方面遭遇困境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发展反卫星武器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卫星武器系统最成熟、实战能力最强的国家。早在1959年,美国就已经利用空中发射的弹道导弹率先进行了反卫星武器试验。之后,美国重点研制与试验了核弹头反卫星武器,并在1964年到1975年这段期间在太平洋中部约翰斯顿岛部署了"雷神"陆基核导弹反卫星武器。由于核导弹反卫星武器的局限性,在此之后,美国转向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

  目前,美国为了保持在太空中绝对的军事优势,全力开发和研制天基(陆基、海基)反卫星武器系统。有分析称,美国的反卫星试验表明,美军的动能拦截导弹技术日趋成熟,海基反卫星武器系统已可以投入实战。与陆基(空基)反卫星武器系统相比,海基反卫星武器系统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它的机动性非常强,可在全球任何一片海域(水域)对处于低轨的任一卫星实施攻击。

  与一些航天大国相比,美国更善于综合利用这些太空设施,使美军达到了情报搜集、安全通信、行动导航、导弹制导、气象预报的军事目的,让美军在现代化战争中拥有无可匹敌的信息化优势。对此,宋忠平认为,不可否认,美国是反卫星武器发展最强的国家,尤其是"星球大战计划"让美国实施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产生了很多实际的应用成果,如"智能卵石"等。如今美国的陆基和海基反卫星能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包括采用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等反卫星的能力也都很强,最典型的就是"标准-3"导弹多次试验,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战能力。

  一位美国空军军官曾自豪地表示,有了先进而强大的卫星技术,美国再也不用在迷雾重重的恶劣环境下战斗,而只需在"电子云团"中发动攻击。但也有说法称,太空是美国"最致命的软肋"。美军的通信、侦察和监视系统严重依赖于太空,空间设施事实上很容易受到它国反卫星武器的攻击。

  宋忠平称,美国的卫星系统确实是其"软肋",毕竟美军太依赖于太空技术的支持。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军强调保护其太空资产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美军现有太空系统来看,多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毁伤能力,这也是美军今后太空技术发展的重点。

  宋忠平表示,就目前来看,中国反卫星技术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包括拦截技术、试验次数和实战能力等,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只是谋求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杀手锏",对挑衅中国的强敌"一招制敌",绝无挑衅他国的目的。但恰恰是中国"正常"此举招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无端指责,就是因为反卫星武器"刺痛"这些国家的软肋。

  激光反卫星武器最受追捧

  激光武器可瞬间摧毁或干扰高速飞行的各类太空飞行器,尤其适合于在外太空作为攻击性武器

  反卫星武器形形色色,按其杀伤手段,有核导弹反卫星武器、动能反卫星武器、定向能卫星武器、反卫星卫星等几种类型。其中,核导弹反卫星武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核弹头在目标航天器附近爆炸产生强烈的热辐射、核辐射和电磁脉冲等效应,将对方的结构部件与电子设备毁坏,致使其丧失工作能力。但这一武器的准确度低,附加破坏效应大,核导弹反卫星武器容易给己方卫星造成威胁,而且一旦使用或有引发核战的危险,因此后来基本被放弃。

  各国现有或者正在发展中的反卫星武器主要以动能和定向能反卫星武器为主。其中,定向能武器中的激光器,因能够将卫星彻底摧毁或通过辐射其敏感电子元件使其失效,在争夺"制天权"中获得优势,成为各国热衷竞相研制的反卫星武器。

  1997年10月17日美国陆军的一项试验也初步证实了激光反卫星武器的良好效能。在那一次试验中,美国陆军用当前功率最大的激光器向太空中一颗价值600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发射激光束,进行首次激光攻击卫星的试验。由地面激光器发射的两束激光均击中了体积同电冰箱大小、飞行速度达26800千米/ 小时的卫星(MSTI一3运行在420千米高)。其中首先发出持续时间短于1秒的激光脉冲,用于测定高速运行中的卫星准确位置,此后射出的10秒钟的强激光脉冲,则用于确定光束对卫星造成的影响。

  激光反卫星武器利用高亮度强激光束携带的巨大能量摧毁或杀伤敌方飞机、导弹、卫星和人员等目标的高技术新概念武器。强激光武器有着其他武器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拦截距离远、火力转移迅速、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持续战斗力强等明显优势。正因为如此,现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许多西方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强激光武器。

  宋忠平称,高能激光武器除了能彻底摧毁太空目标外,也能对目标实施致盲性打击,让其暂时失去功能,是世界各军事强国今后武器发展的技术潮流和重点方向。

  有报道称,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定向能武器系统,特别是陆基激光系统,并用其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报道还推测中国此举的目的,就是要使美国的军事间谍卫星暂时或永久性"失明"。

  对此,宋忠平认为,中国发展激光武器并不晚,也具备很强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高能激光武器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它本身就可以作为反卫星武器的一个重要选择。

  那些年的卫星与反卫星计划

  1957年

  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号"送入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政治、军事、科技领域迈进航天时代。

  1959年

  美国开始研制反卫星武器,实施了自己的反导弹和反卫星计划,以反制苏联的地球轨道炸弹。

  1963年

  苏联实施一项反弹道导弹和太空防御计划,最初的目标就是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

  1985年

  美国计划建立一个以太空为基地,以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为它的多层次反弹道系统,把弹道导弹摧毁于外层空间,并"顺手牵羊"地摧毁各种航天间谍器。这一计划便是有名的"星球大战"。

  1991年

  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天兵天将"大显身手,首开陆、海、空、天"立体战争"之先河。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