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金曜日

  高雄市长陈菊29日在市议会答覆议员有关两岸发展问题时,数次以「中国大陆」称对岸,陈菊以往提到对岸多称「中国」,29日却多次使用「中国大陆」,用语出现微妙变化。

  马英九总统去年邀府院首长座谈,要求各部会称唿对岸「中国大陆」或「大陆」,公文书禁止使用「中国」,遭民进党强力批判,讥马为「中国国务院发言人」;具有民进党代理主席身分的陈菊29日使用「中国大陆」,似显示蓝绿领袖对两岸定位问题,隐约出现共识。

  两周前赴云南腾冲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的扁办前主任陈淞山就主张,民进党应以「态度友善」的方法,将「中国」改称为「中国大陆」;他强调,要突破「民共对话」的政治障碍,首先必须调整敌视心态,改变对中国的称唿,是展现善意、开启政治对话空间的敲门砖。
  陈菊29日表示,中国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养殖业、对高雄任何的称赞,她都不认为是要「统战」,希望台湾有信心面对两岸发展;她也鼓励民进党公职人员用健康、正面的态度迎向两岸发展,台湾、高雄都要面对全球化,不能置身事外。

  陈菊说,全世界都认知中国大陆是人口最多、现在是强大的国家,但台湾的自由民主也受到大家肯定;「我们正视今天中国大陆的强大,也希望现阶段两岸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她鼓励民进党,能用更开放的态度了解中国大陆,不接触怎么会了解?

  陈菊表示,现阶段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对于「一国两区」,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中」认知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中华民国」,所以此时提出「一国两区」,过度冒进,对台湾的现状没有帮助。

  高雄市新闻局长赖瑞隆29日晚补充,陈菊一直都务实面对两岸发展,认为两岸应相互了解、多接触,以前谈到对岸时也会「中国大陆」、「中国」并用。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