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也就是培训,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念,其实我们讲的东西都是观念。这种东西它看起来有点抽象,但是确实是人的基本意识,如果再往下讲的话,应该是第二段。观念再下来的时候是工具,就是这个东西该怎么去做?有什么方法没有有?工具以后下来是第3阶段,这第三阶段我们称之为追踪,叫做做得好不好。这就叫追踪。
我把它的情况讲一下,如果我们要在中国保险公司里面把环境弄得很干净,在观念上是什么?环境如果不干净,说你的东西会做得很好,我不太相位,一般管工厂,我们也是管工厂的,我们公司有六个钢铁厂,我们是先整理地面。我看一个工厂是先看那个地面,世界上面有名的工厂,我参观的很多,我进了一个工厂就先观察他的地面。凡是那个工厂的地面非常的干净的,这种工厂都是很厉害的工厂。就是世界上面有名的大工厂,德国的雀土金片,英国的李兰汽车,法国的万向,其实都去参观过,美国的克洛金军火厂,美国的皮保次钢铁厂,我都参观过,那个地区都非常的干净,那日本与新坡就根本不用讲了,这个叫做观念。
这个东西先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再研究第二个问题。怎么弄?比如说我们还是扫把扫呢?还是每个人都要注意呢?还是工厂每个角落摆起垃圾筒来,是工厂每隔段时间整理废料,或下班前没有打扫干净统统不准下班?这个叫做工具,工具以后剩下来就是追踪了,万一刚刚干净了一个月以后,又不干净了,怎么办?那么想办法来追踪。就是一直强化这个行为,强化到你接受为止,像昨天讲的新加坡。所以我们其实是一天上课,二天上课,上的都是观念,但观念这个东西,看起来很抽象,但是先建立一个观念,就是说,你觉得这个有没有道理?你觉得这个事情有没有道理?你觉这种要求有没有道理?有就好了,只要你承认,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这个。
你想想看我们讲的东西只有二天,二天还没有讲了,昨天只讲了一天,在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就是几十年的事情,在大学就是要讲四年,怎么讲一天就会有结果呢?这其实我们只是观念。将来如果有机会再往下去,不管是我来上还是你们自己去创造,你就去想工具这事情,就是用什么工具去做这个事情。在昨天晚上要求各位讨论,其实已经进到工具去了。我把它稍微解释一下举两个例子,只重结果,忽视思想,这句话你承不承认?就说好,余先生,我承认,那么如果在工具上面,你会怎么去做呢?那就是底下的人,你要去教育他,他说怎么去教育他呢?比如说拿个工具来讲,昨天又讲过了,你在未来的半年里面,你打算落实这个事情,从什么地方开始?比如说,每天早上新的业务员出去以前,有没有跟老的业务员进行交谈?每天在下班前,新的业务员从外面回来,有没有跟老的业务员,大家交谈过10分钟?每个星期里面,你自己拨出多少时间,哪怕20分钟,30分钟,讲一下你的经验?或者是我们在组织里面找几个做得非常好的老手,我们规定,一个月一定要开一个小时的课,还要站在台上,去教底下的人,所有新业务员是去听,老业务员是教的技巧,这种东西如果连一个月都做不到,二个月做一次,你做不做得到?也做不到。三个月做一次,你该不会跟我说,一年都没时间吧!这就叫工具,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东西就叫做工具。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